职高化学(高教版)教案元素周期律

合集下载

职高化学(高教版)教案元素周期表`

职高化学(高教版)教案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03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课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课重点: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位置的关系难点:利用周期表对未知元素性质的推断教法:分析法和比较法教具: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砂纸、Mg、H2O、Al、HCl、MgCl2、AlCl3、NaOH、H2SO4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周期律,这节课知识是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讲评作业。

引入新课: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来引入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

[新课]: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简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及其中不足。

指导学生阅读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2、周期:(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个周期。

(2)分类:第一周期 2种元素第二、三周期 各8种元素第四、五周期 各18种元素 第六周期 32种元素第七周期 目前21种元素 (3)周期特点:①碱金属→卤素→稀有气体(第一周期除外)②周期数=电子层数③每周期元素种类:2,8,8,18,18,32,32④每周期最后一号元素序数为:2,10,18,36,54,86,118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镧系和锕系元素(各15种)的知识及超铀元素等。

3族:(1)周期表的每一纵行称为族。

(2)分类:分为主族和副族,此外还有0族和第Ⅷ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在罗马字母后+A 。

完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叫做副族。

在罗马字母后+B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

稀有气体称为0族。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律的由来和基本原理。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3.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幻灯片、电子白板或黑板。

2.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2.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Step 2: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由来和基本原理(20分钟)1.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由来和基本原理。

2.解释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3.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和主要贡献者。

Step 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30分钟)1.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或黑板向学生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2.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和元素符号。

3.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排列规律包括:按原子序数递增、周期性重复和相似性。

Step 4: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20分钟)1.通过幻灯片、电子白板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2.解释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和存在形式。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元素周期表在冶金、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Step 5: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感悟。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扩展讨论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鼓励他们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ep 6: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排列规律。

2.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标题: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认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并通过实例探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4.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举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明晰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

4. 学生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的性质和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式主动探索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养成科学实验的规范与严谨态度。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构造要点。

2.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的理解和归纳。

2. 元素周期律的运用,如解释元素性质和趋势。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工具。

2. 元素周期表、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3. 相关图表、实验数据和趋势图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可视化工具如PPT,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有听说过元素周期律吗?它有什么作用?二、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演变历程,重点介绍门捷列夫的贡献。

2. 配以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解释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和趋势等。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课标要求1.通过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学习,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内容和实质”的学习,建构微观原子结构特点决定宏观性质的探究思路和模式。

学习目标认识同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情景导入】【问题探究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决定反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归纳出反映元素周期律1.根据P、S、Cl在周期表中位置进行比较(1)H3PO4、H2SO4、HClO4酸性强弱。

(2)P3-、S2-、Cl-还原性强弱。

2.试根据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比较SiH4、PH3、H2S和HCl的稳定性。

探究提示:1.(1)非金属性:Cl>S>P,酸性:HClO4>H2SO4>H3PO4。

(2)非金属性:Cl>S>P,还原性:P3->S2->Cl-。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i<P<S<Cl,所以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SiH4<PH3<H2S<HCl。

【问题探究2】1.第三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对吗?提示:对。

第三周期元素的阳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学习过程设计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核外运行的电子分层排布,按能量高低而距核远近不同。

这个模型被称为“玻尔原子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在新的实验基础上保留了“玻尔原子模型”合理的部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你想知道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吗?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学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氢化物稳定性增强减弱还原性减弱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增强减弱碱性减弱增强【归纳总结】(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2)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且|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

《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

《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高一化学备课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第1课时设问:碱金属元素间、卤族元素间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似?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目前已发现了100多种元素,它们的结构与性质各有什么联系?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出板书)目前已经发现和合成的115种元素在排列时,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也有一定的周期,那么,这里面周期是什么?有哪些规律可言?建立原子序数概念后让学生阅读:表5-5、图5-5,解决以下问题:1:原子序数概念:。

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种类呈现怎样的规律性的变化?②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怎样规律性变化?③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④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填表:原子序数 1 2 元素名称氢氦元素符号H He 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序数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表5~6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 23~10 2 1~8 811~18 3 1~8 8(5)表5—7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3~9 ①11~17 ②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③的变化。

《主题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主题一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农林牧渔类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中职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主要围绕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展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及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等概念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同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培养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应用能力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通过平时观察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知识,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新课学习:展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等概念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同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同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将元素周期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5. 拓展延伸: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2、掌握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个〕.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 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2、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个电子,化学反应中这种 原子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学习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 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按能量由到,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⑴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⑵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⑶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 层最多有____个> [练习]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151、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分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在1~20号元素中,同一元素化合价有以下量的关系: 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负价│=. ②金属元素无价〔除零价外,〕;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元素; ③O 、F 无正价.2、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分析原子半径的数据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半径逐渐. 小结: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 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层多径大" 如:LiNaKRbCs ;IBrClF ;NaNa +⑵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则半径,"序小径大" 如:NaMgAl ; FONC ;<Na +> r<F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半径,如 ClCl- [重要的规律方法](1)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三看: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2〕对于同种元素: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②阴离子半径 > 原子半径〔3〕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数相同,每一层的电子书也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序小径大"如 O 2- F - Na +Mg 2+Al 3+; S 2-Cl -K +Ca 2+[练习]:3、若a A n +与b B 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的数值为< >A .b +n +2B .b +n –2C .b –n –2D .b –n +2[思考:]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将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呢?元素原子半径数据科学探究2:元表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1〕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完成课本第15页"科学探究"1和2中实验内容,并填写课本中表格. 〖归纳结论1〗从以上实验得知,钠、镁、铝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金属性〕顺序为,判断的依据是:Na 、Mg 、Al 与水或酸反应越来越;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NaOHMg<OH>2Al<OH>3,故金属性逐渐.小结: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 2的难易程度<越易置换出氢气,说明金属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性 〕 ④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金属性的置换金属性的〕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位置越靠前,说明金属性 〕⑤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对应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 〕 〔2〕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阅读课本第16页"科学探究"3中的内容表格,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原子半径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归纳结论2〗Si、P、S、Cl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它们的稳定性依次;Si、P、S、Cl的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小为H2SiO3H3PO4H2SO4HClO4,故非金属性逐渐.小结: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与H2化合越容易,说明非金属性〕②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④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非金属性的置换非金属性的〕⑤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对应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即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课堂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变化;元素化合价呈现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变化;4、元素周期律1、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内容:元素的性质中要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2、实质: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②原子半径随着的递增而呈的变化.〖练习〗4、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基础达标]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1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3、 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单质能将X从NaX溶液中置换出来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同周期元素: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即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核对电子的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得电子能力越,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2>同主族元素: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核对电子引力越,原子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越、非金属性越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由此可推知,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不包括放射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2、非金属元素中,│最高正价│+│负价│=.3、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与应用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基础达标]1、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A.H2XO3 B.H2XO4 C.HXO3 D.HXO42、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B两栏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4、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5、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主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推断不.正确的是〔〕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C.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 D.Tl3+的氧化性比Al3+弱6、同一横行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 HXO4> H2YO4> H3ZO4,则下列说法判断错误的是A.阴离子半径X > Y > Z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 > H2Y > ZH3C.元素的非金属性X > Y > ZD.单质的氧化性X > Y > Z7、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3〕在室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__;〔4〕在空气中容易自燃的单质名称是________;〔5〕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6〕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7〕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__;〔8〕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9〕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1~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特性1、与水反应最激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3、单质硬度最大的,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4、气体密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5、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只有负价而没有正价的,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是F.6、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I,碱性最强的是K.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水溶液呈现碱性的是N.8、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9、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I<Be>.10、最轻的金属是Li.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12、单质能自燃的元素是P.1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l.14、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15、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O.16、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17、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18、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C、Si.19、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或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S.20、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21、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e。

《元素周期律》教案1

《元素周期律》教案1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条原则一图式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原则:① 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 低 的电子层里,当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 2 个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

3.原子结构(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20号元素【例如】原子结构示意图O 2- Al 3+ Na +-离子结构示意图1.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2.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的粒子(1——18号)(1)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原子有: H Li Na ; (2)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有: He Be 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 Ar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 C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 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 Ne ; (4)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Si ; (5)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P ;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 Be Al ; (7)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8)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 He C S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 O ;(10)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1H ;3.等质子数的粒子:离子:9个质子的离子:F-、OH-、NH2-11个质子的离子:Na+、H3O+、NH4+17个质子的离子:HS-、Cl-分子:14个质子:N2、CO、C2H2 16个质子:S、O24.等式量粒子:式量28:式量78:式量98:式量3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利用已经学过的简单的元素以其化合物,如碱金属和卤素两类元素的知识,以及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关系,从而揭示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引导观察比较,对比归纳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总结]C 同学回答的很正确,我们从元素周期表 中可以知道钠、镁、铝都是同一周期元素,也就是 说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 性逐渐弱,贝陀们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提问]我们刚才探究了同一周期金属性的强弱,下 过渡 面我们来探究一下非金属性的强弱看看它们的非金属性是否也有一样的周期性呢?[探究活动二]阅读PPT 探究活动二并分析表格根据 硅、磷、硫、氯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和最 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探究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我们同样从元素周期 表中可以发现这几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也就是说[讲述]从上面的反应现象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规律 呢?请C 同学根据信息提醒中的内容和实验现象说 说钠、镁、铝三种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C 同学]金属性 钠 > 镁 > 铝[思考,倾听][倾听、思考]环节 四、非通过上表分析,能得出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与 非金属性变化情况如何?[回答]从左到 用元素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酸 性逐渐增强, 硅、磷、硫、氯 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讲解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和意义1.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演变过程,包括长周期、短周期、过渡元素等讲解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1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表现,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的规律和趋势2.2 元素周期律的族性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族性分类,如主族元素、副族元素、0族元素等讲解族性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如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氧化物等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预测元素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等性质的方法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3.2 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方法,如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四章:元素周期律的现代解释4.1 量子力学解释讲解量子力学对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如原子轨道、电子云等分析量子力学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等4.2 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介绍价层电子互斥理论的基本原理讲解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在周期表中的应用,如化合价、氧化性等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5.1 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讲解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如对角线规则、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等分析特殊现象的成因和意义5.2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元素发现、化合物合成、材料设计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六章: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规律6.1 主族元素的周期性讲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6.2 主族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主族元素族性特征,如金属性、非金属性、半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七章: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7.1 过渡元素的周期性讲解过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过渡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7.2 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介绍过渡元素的族性特征,如d轨道电子的填充、金属性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八章: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规律8.1 镧系和锕系的周期性讲解镧系和锕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周期性变化分析镧系和锕系元素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8.2 镧系和锕系的族性特征介绍镧系和锕系元素的族性特征,如镧系收缩、锕系收缩等讲解族性特征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材料科学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合金、半导体等9.2 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如超导材料、催化剂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10.1 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讲解元素周期律与生物体元素分布的关系分析生物体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酶的活性中心、药物设计等10.2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学等分析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周期律应用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理解科学家如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和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历史演变。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主题一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元素周期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探索《元素周期律》之基本原理与运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及其性质变化规律。

2. 技能与操作:学会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性质的能力。

3.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原子结构知识,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及发现过程。

(2)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各元素的分布。

(3)分析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4)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3. 互动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某种未知元素的性质,并讨论其可能性。

4. 总结提升(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运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并解释原因。

3. 实验报告: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探究,观察同族元素的性质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学习经验与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教案名称: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3. 知道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使用幻灯片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产生兴趣,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Step 2: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

让学生理解周期是水平排列的,族是垂直排列的,并解释周期数和族数的含义。

2. 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周期规律和族规律,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活动性等在周期表中的规律变化。

使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应用元素周期律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同位素、元素的化合价等。

2. 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Step 4:总结与讨论让学生总结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他可能的应用领域。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的理解。

在讲解元素周期律的结构和规律时,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元素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周期表的认知。

在应用元素周期律的部分,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化学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另外,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研究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

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

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

教学目标分析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是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通过典型事实和实验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巩固。

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同时,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同时,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以及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三)方法与过程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

2.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二)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三.学情分析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金属钠,镁,铝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非金属元素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并且学习了人们认识和探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

四.教法阐述讲述法与实验法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进行金属元素与水以及盐酸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元素排布规律。

五.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和边实验边分析法六.课型与课时新课(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迄今,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化合物更有两千多万种,如果不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便是一堆杂乱的知识,难以掌握,更不能有效应用。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1869年由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成功地对当时已知的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并总结了重要的规律。

面对如此之多的元素,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其中规律的呢?(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探究【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到十八号元素卡片,提供线索: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核电荷数。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十八种元素以不同的依据进行排序,得出正确的排序。

【教师活动】老师选定一组同学来讲台上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派一代表来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陈述排序依据:1.电子层数2.核电荷数3.原子半径【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

职高化学(高教版)教案元素周期表

职高化学(高教版)教案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0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渐变规律;理解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分析与讨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尚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逐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预测和验证,指导学生用模型或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将实验事实的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将实验事实的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的科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指导学生用模型和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

【教学过程】【随堂检测】1.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SiH4、PH3、H2S、HCl B.HF、HCl、HBr、HIC.PH3、H2S、HCl、HF D.NH3、PH3、AsH3、HF2.下列各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渐弱,酸性渐强的是()。

A.NaOH、Mg(OH)2、H2SO4、H3PO4B.KOH、NaOH 、H2SO4、HClO4C.Ca(OH)2、Al(OH)3、HBrO4、HClO4D.Mg(OH)2、Ba(OH)2、H3PO4、H2SO43.处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A和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弱,A处于B的________边(左或右);B的原子半径比A_________;若B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A最外层有_________个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03
[重点内容讲解]一、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即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表现在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重复着由1到8(K层除外)的周期性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原子半径重复着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除H、He外)重复着正价由+1到+7,负价由-4到-1的规律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由于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由此导致元素化学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等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但应注意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

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横行——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
十八个纵列——族,包括七主族,七副族,一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注意:
(1)主族和副族的区分:主族是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但由长周期和短周期构成的族也不一定是主族元素,如0族元素。

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

(2)镧系和锕系及超铀元素所包含的元素。

2.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周期数即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除第1周期外)
同主族: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族序数即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
(1)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IA族元素,可能是副族元素,如Cu,也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

最外层电子数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主族元素,如He、Fe等。

最外层电子是3~7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2)每一周期元素种类:2,8,8,18,18,32,(7周期预计32);
(3)同一周期族序数之差即原子序数之差或最外层电子数之差。

3.与半径的关系:
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离子半径比较大小的方法:
(1)同主族从上到下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O2-,F-,Na+,Mg2+, Al3+其半径逐渐减小;
(3)原子与其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的比较:
金属原子半径大于其阳离子半径:如Na>Na+
非金属原子半径小于其阴离子半径:如S<S2-
4.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元素周期表之最和特殊点:
1.周期表之最:
(1)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原子(最轻);
(2)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
(3)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中学阶段);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
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
(6)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单质Br2,金属单质Hg。

2.特殊点:
(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1-8个电子,但第一周期是1-2个电子;
(2)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小,但稀有气体突然增大;
(3)同一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正价,O没有+6价;
(4)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是H原子中没有中子;
(5)碱金属是IA族,不包括H元素,IA族包括H元素。

四、例题:例1.X、Y两种元素组成XY型离子化合物。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X、Y两种元素所处的周期是
A.一种在第一周期,另一种在第二周期;
B.一种在第二周期,另一种在第三周期;
C.一种在第三周期,另一种在第四周期;
D.在同一周期。

分析:已知离子化合物XY,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即X与Y两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所以X与Y的平均原子序数为。

根据平均
值法,X与Y的原子序数应一个比10大,另一个比10小,
所以答案: B
例2.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其中A、B 处在同一周期,A、C处在同一主族。

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试回答:(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这四种元素中在常温常压下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而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A与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4)A元素某氧化物与D元素某氧化物反应生成单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已知A、B同一周期,A、C同主族,原子半径D>C>A>B,
∴A、B、C、D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为:A B
D C
∵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C为3周期ⅣA,D为3周期IA,∴C为硅,D为钠。

进而可推知,A为碳
∵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
∴14=6+B,∴B为8,即氧
∴A为碳,B为8,即氧
(2)H2O>CH4>SH4
(3)
(4)2CO2+2Na2O2=2Na2CO3+O2↑[本周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中,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S2-、Cl-、K+B.Cl-、Br-、I-
C.Na+、F-、Mg2+D.O2-、Mg2+、Cl-
2.下列微粒中,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Be、Mg、Ca B.F、Br、Cl
C.Na+、Al3+、S2-D.O2-、Na+、Mg2+
3.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电子数依次升增多;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4.x,y,z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y原子的M层电子数只有其K层和L层电子数之和的1/2;z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L层电子数少2个,且y元素可有3种正价,它们之差都是2,由x,y,z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①x2yz3②xyz3③xyz4④x2yz4⑤x3yz3⑥x3yz4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③⑤
5.已知A m+,B(m+1)+,C m-,D(m-1)-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C>D B.A>B>C>D C.B>C>D>A D.C >A>B>D
6.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于水一定是强碱溶液的是:
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
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D.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7.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含氧72.73%,气态氢化物中含氢25%。

R的原子量为
A.35.5B.32C.16D.12
8.w,x,y,z为短周期内除惰性气体外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和w的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

由此可知:w为__________,x为_________,y为___________,z为_____________。

由上述元素中任意三种所组成的两种盐,它们都能与z的最高氧化物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选做)
参考答案:
1.A、C2.A3.CD4.C5.A6.B7.D
选做:
8.w——H x——O y——Na z——S Na2SO3,NaH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