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础说课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教学内容:运动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运动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示范: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四、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总结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运动学基础知识中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速
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和训练,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运动学基础讲义

运动学基础讲义

高一·物理·竞赛班·第1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3
速度: v
S S 或v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由于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 t t
段路程上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故一提到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段位移上 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 瞬时速度(又称即时速度) 要精确地如实地描述质点在任一时刻地邻近时间内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该把 t 取得很短, t 越短,越接近客观的真实情况,但 t 又不能等于零,因为没有时间间隔就没有位移,就谈不上 运动的快慢了,实际上可以把 t 趋近于零,在这极短时间中,运动的变化很微小,实际上可以把质 点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平均速度可以充分地描述该时刻 t 附近质点地运动情况。 我们把 t 趋近于零,平均速度 ΔS 所趋近的极限值,叫做运动质点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用数学
a lim
t 0
v 。 t
若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则平均加速度就是瞬时加速度,通常
t o =0,时间 t t t o
高一·物理·竞赛班·第1讲·学生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4
可用末时刻 t 表示,则加速度定义式为:
a
vt v0 v , t t
写在竞赛课堂之前
亚里士多德开启了理性分析世界的物理学的第一篇章,虽然,他的篇章中多数内容都是错误的 。例如,他认为自然界应该有四种基本“元素”:风,火,土,水组成,例如他认为重的东西下落 的快,例如,他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等等。后来,历史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但是不得不否认, 亚里士多德的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思想:分析问题的基本构成,分析事物间的联系,抽象物理量等 等都为后人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伽利略是个热爱实验的好童鞋,他用假想的逻辑性很强的实验,验证了并不是重的东西就下落 的快;他亲自设计实验,设计建造计时器,研究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落体问题,给出了匀加速运 动的公式。这些工作都透露着物理的理性之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尽量精确的实验验证。 突然有一天,伽利略童鞋挂了,同一天,牛顿牛童鞋出生了。然而,他写的书《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的发表,远远要比他的出生更为重要。因为,他第一次以用占据当时数学制高点的微积分 ,解释了当时的物理学前沿:天体运动。在他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推演下,人眼所能见到的一切 ,似乎都有了可计算的答案。就连牛顿自己所相信的“上帝”似乎都不再具备存在的价值。 就在一切都按照牛顿给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所构建的完美机械世界中运行的 时候,一个在欧洲的专利局小职员,对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性质提出了质疑:爱因斯坦发表文章, 质疑时间的绝对性,并且以另一种他认为是绝对的东西作为基本原理,开辟了另一片物理世界的天 空。在爱因斯坦的理论框架中,牛顿的理论仅仅是速度很小的一种粗略的近似。 后来,前仆后继的各种人又相继的给出了更多对于我们能见到的,看不到的,感受得到的,感 受不到的万事万物的运行机制的解释。他们运用着理性之光,通过分析总结,假设,实验,修正, 再实验验证的方式不断的重塑着人类对于一切的认识。这群人,就是物理学家。 Physics is what physicists do. 物理解决的是“一切”问题,物理学家想要的是“一切”的答案。例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 是由什么构成的?时间是什么?我们能“穿越”么?…… 物理学家不满足于数学家给出的“这个东西是可算的,我们证明了”的答案。物理学家也不会 纠结于工程师们纠结的“如何能精确的连续打出99999个直径为1.00mm的孔”。 物理学家希望能够给人类的智慧贡献更多:经济,心理,金融,工程,医学,甚至看似对立的 宗教…… 踏入高中物理竞赛课堂之前,童鞋们所经历的“物理”神马的,都只是真正的理性训练之前的 “浮云”。在这里,你将面对的是真正的高端的启迪智慧的物理学。在这里,你将收获的将不仅仅 是知识,题目,答案,分数。你们将接过之前所有物理学家们奋斗传来的理性的火炬,并用它照亮 人类的未来。

5章运动学基础课件

5章运动学基础课件

v
cos(v ,
j)
v
y
,
v
cos(v ,k )
vz
v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运动学基础
8
(同3)理加速a 度 dv
dv x
i
dv y
j
dvz
k
dt dt dt dt
d2 x dt2
i
d2 dt
y
2
j
d2z dt 2
k
axi ay j azk
大小和方向为
a a2x a2y a2z
将其代入上式,8 得
s 2Rj π sin 2πt
40 这就是点B的弧坐标表示的运动方程。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运动学基础
28
例 题 5-4
点B速度大小: v ds π2 cos 2πt dt 20
点B的加速度 a 在切向的
投影:
at
dv dt
π3 sin 2πt 10
在法向的投影:
an
v2
π2 20
滑槽运动,j =wt,w为常
量。试求规尺上任一点M 的运动方程、轨迹方程、
速度及加速度方程。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例 题 5-2
运动学基础
13
解:考虑任意位置,点M的
坐标 x,y可以表示成
x (a b)cos j (a b)coswt
y bsin j bsinwt
上式即为点M的运动方程。
上式中消去角j,即得点M
钉在t1=(1/4 ) s 和t2=1 s时的加 速度。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运动学基础
27
例 题 5-4
解:已知销钉B的轨迹是圆弧
DE,中心在点A,半径是R。

大一物理学教案运动学基础知识与运动描述

大一物理学教案运动学基础知识与运动描述

大一物理学教案运动学基础知识与运动描述大一物理学教案: 运动学基础知识与运动描述一、引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性质和规律。

在大一的物理学课程中,运动学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运动描述的方法和一些实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运动学的基础知识。

二、基本概念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运动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运动的参照系为了简化运动描述,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系。

常用的参照系有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

在本教案中,我们主要以惯性参照系为例进行讲解。

3.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表示。

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来表示。

三、运动描述的方法1. 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速度-时间图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通过分析这两个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2. 运动的类型根据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可以将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种类型。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成正比,速度恒定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移和时间不成正比,速度随时间变化。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轨迹呈曲线形状。

四、实例分析1. 匀速直线运动实例:小车行驶假设有一辆小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它的运动规律。

位移-时间图为一条直线,速度-时间图为一条水平直线。

2. 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当物体自由落体时,由于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用,其速度将不断增大,因此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将呈现非线性的曲线形状。

3. 曲线运动实例:圆周运动当物体进行圆周运动时,位移-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将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曲线。

《运动学基础》课件

《运动学基础》课件

基本概念:能量守 恒定律是指在一个 封闭系统中,能量 既不会凭空产生, 也不会凭空消失,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 化为另一种形式。
应用:在运动学 中,能量守恒定 律可以用来解释 物体的运动状态 和能量变化。
实例:例如,一 个物体从高处落 下,重力势能转 化为动能,这就 是能量守恒定律 的应用。
意义:能量守恒 定律是物理学的 基本定律之一, 对于理解自然界 的规律和现象具 有重要意义。
运动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运动学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运动学是理解自然界运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运动学是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桥梁,对于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加速度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学基本原理: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汇报人:
添加标题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 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添加标题
机械能:物体由于运 动和位置变化而具有 的能量
添加标题
内能:物体内部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 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 的能量
添加标题
电能:物体由于电荷 的移动和相互作用所 具有的能用所具 有的能量
添加标题
核能:物体由于核反 应和相互作用所具有 的能量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
单位: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² ( m /s 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计算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 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 示时间变化量

运动学基础知识教案

运动学基础知识教案

运动学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学基础知识,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算方法;2.学会运用运动学基础知识分析运动过程,理解物体运动规律;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基础概念的理解;2.运用基础概念进行运动分析。

三、教学难点1.一个物体的不同运动过程的分析;2.不同物体的相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例题分析法: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思考,自主探究基础概念和运动规律;3.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小车匀速行驶,人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2.基础概念讲解(1)位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3)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例子,讲解不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匀速行驶过程的分析。

(2)抛物线运动:篮球投掷过程的分析。

(3)圆周运动:转速为常数的风扇旋转过程的分析。

4.实验操作(1)小球自由落体实验:通过自由落体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小车运动实验:通过小车运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5.知识总结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总结并巩固所学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

6.课后作业(1)整理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础概念和运算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过程。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七、教材选择运动学基础知识教材。

八、教学参考1.《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指南(普及版)》,陆维涛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物理教学法》,阚止修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说课稿:4.1.1运动的基础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说课稿:4.1.1运动的基础
6.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入体育明星、运动健身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些策略和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法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说课稿:4.1.1运动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标题为“4.1.1运动的基础”。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连接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的桥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方法依据情境学习理论,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3)理解骨骼肌收缩原理,以及运动产生的原理和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兴趣,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

科学启蒙:学习运动学基础,认识滚动和滑动教案

科学启蒙:学习运动学基础,认识滚动和滑动教案

科学启蒙:学习运动学基础,认识滚动和滑动教案导言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周围世界的秘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科学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构建了科学文明,让人们对于宇宙,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的认识不断提升。

在这些科学知识中,物理学是特别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本质、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

本篇文章将关注于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基础,包括滚动和滑动,为读者提供科学启蒙,展示科学的美妙之处,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运动学。

一.运动学基础概述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精确地描述其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了解运动学基础对于学习其他领域的物理学非常重要,些基础包括质点、速度、加速度、位移、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和力。

1.质点质点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模型。

它被用于描述物体在运动中位置和速度、加速度的变化。

质点并不代表实际物体中的某个部分,而是一个理想模型,可以针对运动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v = \frac{d s}{dt} $$其中,$v$ 代表速度,$s$ 是位移,$t$ 是时间。

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a = \frac{d v}{dt} $$其中,$a$ 代表加速度。

例如,在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常数为 $a$,初速度为$v_0$,时间 $t$ 后速度为 $v$,则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计算末速度:$$ v = v_0 + at $$3.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假设物体在 $t_0$ 时刻位于 $x_0$,在$t$ 时刻位于 $x$,则该物体的位移可以表示为:$$ s = x - x_0 $$4.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v_{avg} = \frac{s}{t}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a_{avg} = \frac{\Delta v}{\Delta t} $$5.力力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运动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运动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运动学基础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运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引入部分:通过引入运动学的定义和概念,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个实例或者动画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主体部分:本部分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像。

速度:1.解释速度的定义,并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子和练习,指导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感受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理解速度的变化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加速度:1.引入加速度的定义,并介绍常见的加速度计算方法。

2.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对物体速度变化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观察不同加速度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运动图像:1.介绍运动图像的概念,并给出常见的运动图像。

2.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解析运动图像的方法,理解图像中所包含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3.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图像所代表的运动方式。

总结部分: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运动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考察学生对速度、加速度和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评价部分:可以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运动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以要求学生解释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运动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动分析能力。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3.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4.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5. 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详细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分类,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学的其他重要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导数和积分。

2. 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场景,如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

七、教学实践与实验:1. 安排一次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2. 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运动学计算,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学知识。

九、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运动学基础》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运动学基本概念。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

《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运动学说课稿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绘制简单的运动图表并进行运动分析。

二、教学重点1. 运动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运用运动图表进行运动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加速度),让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运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运动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2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概念,并介绍如何计算速度,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3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介绍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加速度,包括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3. 练与讨论(15分钟)3.1 绘制运动图表:提供几个简单的运动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相应的运动图表,并让学生分析图表背后的运动规律。

3.2 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给出一些具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拓展应用(15分钟)4.1 运动学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运动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机械运动设计和车辆动力学。

4.2 运动学与生活:让学生思考运动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设计和运动员的训练。

5. 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总结研究内容,强调运动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简要回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例子、知识讲解、练与讨论、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运动学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计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的解释和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第一章:运动学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运动学的定义和重要性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运动学的应用领域1.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本质介绍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举例说明探讨运动学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1.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编写一篇关于运动学应用领域的小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运动学的兴趣第二章:位移和路程2.1 学习目标: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区别学会计算位移和路程2.2 教学内容: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路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位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位移的计算方法介绍路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路程的计算方法对比位移和路程的差异,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2.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物体的位移和路程评估学生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三章:速度和加速度3.1 学习目标: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学会计算速度和加速度3.2 教学内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介绍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探讨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练习3.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四章:匀速直线运动4.1 学习目标: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学会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4.2 教学内容: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4.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五章:运动学方程5.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学方程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会使用运动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运动学方程的定义和应用运动学方程的求解方法5.3 教学活动:介绍运动学方程的概念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学方程的重要性讲解运动学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5.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用运动学方程计算物体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运动学方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第六章:匀加速直线运动6.1 学习目标: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学会计算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6.2 教学内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6.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七章:匀速圆周运动7.1 学习目标: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学会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7.2 教学内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匀速圆周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介绍匀速圆周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7.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八章:运动学中的坐标系和图形8.1 学习目标:理解坐标系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8.2 教学内容:坐标系在运动学中的作用常用坐标系的使用和转换如何使用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8.3 教学活动:介绍坐标系在运动学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讲解如何使用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相关练习8.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用坐标系和图形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评估学生对坐标系和图形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第九章:相对运动9.1 学习目标: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及其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学会计算相对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9.2 教学内容:相对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相对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相对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特点介绍相对运动中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9.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相对运动中的位移、路程、速度和加速度评估学生对相对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第十章:运动学实验10.1 学习目标:理解运动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会进行运动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10.2 教学内容:运动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运动学实验的设备和操作运动学实验结果的分析10.3 教学活动:介绍运动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在运动学中的应用讲解运动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探讨如何分析运动学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关练习10.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完成运动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运动学实验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第十一章:动力学基本概念11.1 学习目标:理解动力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定律11.2 教学内容:动力学的定义和重要性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11.3 教学活动:引入动力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力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11.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动力学应用领域的小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对动力学的兴趣第十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2.1 学习目标: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2.2 教学内容: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状态第二定律:加速度和力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解释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介绍如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练习12.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评估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第十三章: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13.1 学习目标: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学会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13.2 教学内容:动量定理:力与动量的变化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动量的守恒通过实例解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介绍如何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练习13.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评估学生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第十四章:动力学实验14.1 学习目标:理解动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会进行动力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14.2 教学内容:动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动力学实验的设备和操作动力学实验结果的分析14.3 教学活动:介绍动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在动力学中的应用讲解动力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探讨如何分析动力学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关练习14.4 作业与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动力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动力学实验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第十五章:动力学综合应用理解动力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学会将动力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15.2 教学内容:动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动力学在物理现象解释中的应用动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3 教学活动:介绍动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车辆运动学、航空航天等探讨动力学在物理现象解释中的应用,如行星运动、地震等分享动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体育运动、游戏等15.4 作业与评估:评估学生对动力学综合应用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学基本概念: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

运动学专业知识讲座

运动学专业知识讲座

4)速度瞬心法旳优势在于求同一种刚 体上多种点旳速度。
5)因为速度瞬心法求出旳速度方向是 垂直于待求点到瞬心旳连线。假如需 要用该点旳速度进行后续计算,往往 反而不如基点法以便;
6)速度瞬心法求解旳前提是拟定速度 瞬心旳位置。假如速度瞬心旳位置不 好拟定,往往用基点法更简便。
在例8-1 中,假如c点处连接有其他杆件,需要依托c 点旳速度来求该杆件旳运动,则使用基点法更以便。
❖相对基点转动旳角速度、角加速 度与基点旳选择无关。
❖今后标注平面图形旳角速度和角 加速度时,只需注明它是哪个刚体 旳,不必注明它是相对于哪个基点。
第二节 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旳基点法
基点法 速度投影定理
基点法
刚体平面运动旳基点法源自点旳合成运动,特 殊之处于于动系旳选择。
在点旳合成运动中,动系是与动点有相对运动 旳刚体(严格旳说是动系固结在该刚体上)
(t)
刚体旳平面运动可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若为常量,平面图形S作平
移; 若 xO、yO为常量,即基点O
旳位置不动,平面图形S将绕 经过基点O且与图形S旳平面
垂直旳轴转动;
当 xO、yO、 都随时间变化时,平面图形即 作平面运动。
结论:刚体旳平面运动能够分解为随同基点 旳平移和绕基点旳转动
以 A 为基点,让连杆 AB 先随同
度等于绕瞬心转动旳速度。在此 瞬时,平面图形旳运动就简化成 为绕瞬心旳转动
几点讨论
❖每一瞬时,平面图形上都存在唯一旳速度瞬 心。它可位于平面图形之内,也可位于图形 旳延伸部分。
❖瞬心只是瞬时不动。在不同旳瞬时,图形一 般具有不同旳速度瞬心。即速度瞬心旳速度 虽然等于零,但是加速度一般不等于零。 (注)
❖绕基点转动旳特点

运动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运动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能。

2. 难点: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

2. 运动器材: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操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运动?为什么?(二)新课讲解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人体在空间内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体育、健身、娱乐等。

2. 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目的和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 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b. 健身运动:如跑步、瑜伽、健身操等。

c. 娱乐运动:如羽毛球、桌球、保龄球等。

3. 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运动技能,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四)游戏环节1. 设计与运动相关的游戏,如“抢球大战”、“接力跑”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3.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运动,提高运动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运动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3.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能。

2023最新人教版体育三年级上册《运动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023最新人教版体育三年级上册《运动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023最新人教版体育三年级上册《运动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运动的初步认识》这一篇章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类等认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1. 运动的概念。

2. 运动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运动的分类理解,以及如何区分不同的运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喜欢做运动吗?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吗?2. 观察示范(8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段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运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练与归纳(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图片卡片,让他们根据图片上的运动进行分类,并写下分类的标准。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归纳结果进行展示。

4. 讲解与拓展(20分钟)根据学生的归纳结果,教师对不同运动进行分类的讲解,介绍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并引导学生拓展其他可能的分类方式。

5. 操练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自己想一种运动分类的方式,并描述出来。

随机抽取几位同学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分类方式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运动的概念- 运动的分类- 学生自己归纳的运动分类方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示范、练习与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运动进行初步认识和分类。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体思考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激发了他们对运动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及时进行个体辅导和引导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并能进行自主思考和表达。

初中物理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学单元。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入门知识,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二册,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难点:加速度作为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变化的物理量,学生往往难以直观理解。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2. 概念讲解: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小球滚动实验,直观展示速度的变化。

4.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体的加速度。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知识的掌握。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将采用结构化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板书内容如下:```运动学单元一、速度1.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2. 计算公式:v = Δs / Δt二、加速度1.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2. 计算公式:a = Δv / Δt实验:小球滚动实验探究:加速度的测定```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对运动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验和讨论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动学基础说课

运动学基础说课

说教学程序
VS
课后反思
自学前
自学后
讲解后

说教材
归 纳 总 结 3’
思 路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第一步:了解疾病障碍特点 第二步:评定、找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第三步: 1、准备部分(1-2节)(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 目的:热身、放松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2、基本部分(4-5节)(重点、体现治疗的特点) 目的: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等;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3、结束部分:(1-2节) 目的:机体的放松,舒缓;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补充医疗体操的制定程序分类补充常见疾病的主要功能障碍问题补充下腰痛的医疗体操方法目的动作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知识目标掌握医疗体操制定的程序及其要点目的技能目标制定不同疾病的医疗体操情感目标掌握适合个人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医疗体操的制定程序及其要点目的制定不同疾病的医疗体操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课后反思pbl教学法
教 师 演 示 18’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一、复 习 旧 课 2’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以提问的方式对所学的治疗技 术了解情况(如3级肌力如何训 练,对本节课适应)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二、导 入 新 课 3’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二、导 入 新 课 3’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2. 让学生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点1.1 质点的定义1.2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2. 位移2.1 位移的定义2.2 位移的计算方法2.3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3. 速度3.1 速度的定义3.2 速度的计算方法3.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 加速度4.1 加速度的定义4.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4.3 匀加速直线运动5. 坐标系与坐标轴5.1 直角坐标系5.2 极坐标系5.3 坐标轴的转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运动学基本概念。

2. 利用图形、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运动学现象。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巩固运动学知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2. 讲解位移的定义,演示位移的计算方法。

3. 引入速度的概念,阐述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4. 讲解加速度的定义,演示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2. 计算一个物体从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位移为5m,路程为10m的情况。

3. 一辆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²,求2秒末的速度。

5. 画出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分析问题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根据课后作业批改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

2. 针对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八、拓展与提高1. 讲解其他运动学概念: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

运动学基本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学的定义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4.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5. 运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质,曲线运动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运动学基本概念。

2. 利用图形、动画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学知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学的定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题: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等。

4. 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学基本概念相关章节。

2. 课件:运用图形、动画等展示物体运动特点的课件。

3.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4. 实际例子:相关运动现象的视频或图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运动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三、学 习 新 课 70’
说教材
之 (一)分 组 自 学 5’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三、学 习 新 课 70’
说教材
之 (二)学生讲解 5’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录制讲解视频
课后反思
三、学 习 新 课 70’
说教材
之 (三)教师演示 18’
说教法
演示内容:
说学法 • 讲解制定程序 • 讲解内容要素 • 讲解每节目的、做法
教 师 演 示 18’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一、复 习 旧 课 2’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以提问的方式对所学的治疗技 术了解情况(如3级肌力如何训 练,对本节课适应)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二、导 入 新 课 3’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二、导 入 新 课 3’
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医疗体操
说教法 看了以上视频:问题:颈椎病病例 • 要求:关闭书的情况下制定颈椎病的颈功操 (3-5节),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做?(抽2-3 个同学马上回答,并视频记录回答问题过程)
技能目标 • 制定不同疾病的医疗体操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情感目标 •
掌握适合个人的科学的 学习方法,理清学习思路
课后反思
五、教学目标
说教材 说教法
教学重点
医疗体操的制定程序 及其要点、目的
说学法
教学难点
说教学程序
制定不同疾病的医疗 体操
课后反思
教 法 设 计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PBL教学法:让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 启发,共同寻找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学习与临床紧密结 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与 手段。(三个阶段的视频录制,对比)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三、学 习 新 课 70’
说教材
之 (四)分组巩固 20’
说教法
说学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颈 椎病(可不同类型、症状) 患者医疗体操(6-8节),并 说明每节目的、做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三、学 习 新 课 70’
说教材
之 (五)集体检测 20’
说教法
说学法
组间模拟演示,同学点评, 老师点评。加强理清思路 (强调制定程序) (视频录制并比较)
医疗体操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系

课 专
科: 运动疗法技术学
题:医疗体操 业:康复治疗技术
任课教师:曾祥斌
说课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说 说 说 说 课 教 教 教 学 后 学 材 法 法 反 程 思 序
一、 课程分析
说教材 《运动疗法技术学》 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治疗师必须 掌握的内容,也是PT的主要技术之一。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说教材 多媒体设备(含录像)及课件。 说教法
教学用具
评定用具:关节活动度测量尺等。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教学程序
说教材 复习旧课 2’ 说教法 导入新课 3’ 说学法 学习新课 70’ 归纳总结 3’ 布置作业 2’ 机 动 2’
集 体 检 测 20’ 分 组 巩 固 20’ 分 组 自 学 5’ 学 生 讲 解 5’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学 法 设 计
说教材 任务驱动法:诱导出思路,通过对比学习(视 频)掌握内容 自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案例分析法:加强与临床结合 学生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 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说教法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4节
5节
6节
课后反思
四、学情分析
说教材 说教法
• • • •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学生为大专层次,理解能力 强,能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基础掌握差 学生处于基础与专业的过渡 时期。 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差。
课后反思
五、教学目标
说教材 说教法
• 掌握医疗体操制定的程序 知识目标 及其要点、目的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说教学程序
VS
课后反思
自学前
自学后
讲解后

说教材
归 纳 总 结 3’
思 路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第一步:了解疾病障碍特点 第二步:评定、找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第三步: 1、准备部分(1-2节)(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 目的:热身、放松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2、基本部分(4-5节)(重点、体现治疗的特点) 目的: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等;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3、结束部分:(1-2节) 目的:机体的放松,舒缓; 具体动作、做法、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二、教材分析
说教材 《运动疗法技术学》 说教法 华夏出版社(主编 纪树荣) 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说学法 医疗体操是在综合的运用 常规的治疗技术,是预防 和治疗的基础,但本教材 只有病例,没有方法,且 太过复杂,缺少条理性。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三、教材处理
说教材 补充医疗体操的制定程序、分类 补充常见疾病的主要功能障碍问题 补充下腰痛的医疗体操(方法、目的、动作) 1节 2节 3节
第二步2、基本部分: 重点所在,体现治疗 的特点(4~5节) 目的:增强肌力、改 善关节活动等
第二步3、结束部分 :(1~2节)目的: 机体的放松,舒缓
说教学程序
第三步:具体动作及 做法(共计6-8) 基本要素、注意事项
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说教材
1、利用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主动性和积极 性,诱导出思路,引导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 2、利用视频记录并对比操作过程,找问题,解 决问题,加深记忆。 1、所需时间相对偏长,过程相对复杂。 2、对疾病障碍不熟悉,需灌输常见知识。 3、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课后对该进行心理 疏导和医学思想教育。 4、临床实习中,理论与临床结合差,在教学中 可以随机模拟设计疾病的不同症状,让学生去诊断治 疗(不局限于某种疾病)
五 布 置 作 业 2’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1、根据补充学材常见疾病中 的一个病例制定一份医疗体 操? 2、每个同学在本节内容中出 3~5个选择题(不得重复)?
说教学程序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说教材
医疗体操编制程序
第一步:评定、找 出问题,制定计划 、确定目标
说教法
具备要点
编制原则
说学法
第二步1、准备部分 :集中注意力,调 整呼吸(1~2节) 目的:热身、放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