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点线面体构筑家校协同
点线面体构筑家校协同一、引言点线面体构筑家校协同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共同合作,共建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点线面体构筑家校协同的重要性以及推进家校协同的策略。
二、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家校协同是一种共同努力的教育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性:1. 全面发展通过家校协同,学校和家庭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在学业、体育、艺术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
学校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家庭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支持,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得到平衡发展。
2. 紧密联系家校协同能够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信息的相互流通和及时反馈。
学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而家庭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学生的表现,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3. 教育质量提升家校协同使得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讨论学生的教育问题,协商解决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共同努力,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
三、推进家校协同的策略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协同,以下是几个策略和方法:1. 增加家校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和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增加与家庭的沟通交流。
学校应及时向家庭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接受家庭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
2. 提供家校合作机会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家庭参与的机会,如家庭讲座、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机会能够让家庭更深入地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交流合作,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
3. 制定家庭教育指南学校可以制定一份家庭教育指南,向家庭提供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习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家庭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建议,更好地与学校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4. 建立家庭学习支持网络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一个家庭学习支持网络,通过社交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渠道,分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心得。
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案例
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名为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案例。
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是一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
该模式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以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案例描述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在这个案例中,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如下:1. 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
家庭和学校定期举行会议,共同讨论孩子的研究情况和发展需求。
双方互相沟通,分享信息,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2. 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研究能力,家庭和学校制定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研究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学科知识的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的兴趣培养。
3.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
除了研究成绩,家庭和学校还关注孩子的品德、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来跟踪孩子的进展。
实施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效果通过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效果:1. 孩子的研究成绩明显提高。
由于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2. 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综合发展,培养孩子的品德、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
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
通过定期的沟通和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结论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家庭学校协同育人能够提高孩子的研究成绩,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关系。
这种教育模式值得在更多的家庭和学校中推广和实施。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这个机制旨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以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下面将详细介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步骤、关键要素和实施效果。
首先,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合作模式: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模式,包括明确的沟通渠道、交流机制和合作协议。
2. 参与意识:加强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决策和实践活动。
3. 资源共享: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共享教育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和设施等。
4. 学生主体性:将学生置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中心,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接下来,介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
确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目标和任务,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家庭教育参与、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等。
第二步,制定计划和策略。
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策略,包括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沟通渠道、推动资源共享等。
第三步,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和专家顾问等,以便组织和协调相关的工作。
第四步,实施相关措施。
实施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展家访活动、举办家长会议、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学校开放日等,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最后,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实施效果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他们能够得到更全面、更具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家长的参与度增加,他们更加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同时,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浅谈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
浅谈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家校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构建,旨在进一步提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家校共育新模式进行浅谈。
其次,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辅导和引导作用。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进行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向家长提供教育资源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是互动的,双方共同探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并通过互相配合和补充,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
再次,发挥科技手段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科技手段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学校可以通过搭建在线平台或使用手机应用等方式,向家长传递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情况。
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和应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学校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科技手段还可以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如家教、在线教育等,帮助家长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最后,建立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机制,促进家庭与社会的互动和共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分割,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一些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社区活动,如社区讲座、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经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社区也可以向学校提供资源和支持,丰富学校的教育活动,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结起来,要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需要加强家长参与、发挥学校的辅导和引导作用、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以及建立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机制。
网络安全教育的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
网络安全教育的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网络安全教育是当今社会亟需重视的一项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和青少年主要的成长环境,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网络安全教育,二者的合作互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家庭应该成为孩子们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
他们可以监督孩子们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指导孩子们正确使用互联网,警示孩子们网络安全隐患,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分享网络安全知识,与孩子开展讨论和交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而学校则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应该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和新媒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教育中来。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增加学生们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外,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加入到网络安全教育中来。
社会和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的网络安全。
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是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家庭作为儿童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可以与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合作,形成网络安全教育的合力。
通过这种合作,可以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网络安全。
在推进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下的网络安全教育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第一部分: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家校共育互动平台则是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沟通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第二部分:家校互动的意义家校互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通过家校互动,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做出适当的指导和关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功能家校共育互动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学生课程表查询、作业发布与提交、成绩查询、校园通知公告、家长互动交流等。
通过这些功能,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方便地进行互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反馈和指导。
第四部分: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构建构建一个有效的家校共育互动平台需要考虑到技术支持、平台设计和用户体验等因素。
首先,平台应具备稳定、安全的技术支持,以确保学校和家长的信息得到保护;其次,平台的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用户操作;最后,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第五部分: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应用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应用可以在多个方面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课程表、作业和考试安排,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其次,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学习资源和参与线上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效果;再次,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老师进行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第六部分: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挑战家校共育互动平台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平台的信息保护和安全性需要得到保障;其次,平台的使用需要普及和推广,确保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有效地使用;最后,平台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资金。
第七部分: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家校共育互动平台的案例,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
成功的平台往往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持、用户友好的设计和独特的功能创新。
同时,针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也是成功的关键。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逐渐受到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的关注。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究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实施方法1. 创建线上平台为了实现互联网家校共育,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线上平台来连接学校、教师和家长。
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网站或者一个手机应用,学校和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程表,家长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教师交流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2. 提供在线课程在线课程是互联网家校共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将教学资源与学生家庭结合起来。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解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并得到教师的详细反馈。
通过在线课程,家长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并及时与教师沟通。
3. 引入智能评价系统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中,家长只能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而在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中,可以引入智能评价系统,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孩子的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与教师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二、实施效果1. 提高学习效率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完成作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
在家庭中,学生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减少课堂上的干扰,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家长的监督下,学生也会更加努力地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 加强家校沟通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通过线上平台,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家长可以了解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效果评估
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效果评估一、引言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其学习成绩,构建和评估家校共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1. 目标明确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
家庭和学校应该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比如,可以设定孩子的学习目标、品德目标等。
2. 沟通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家长和教师应该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人格培养成果等。
双方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和互相配合。
3. 提供资源支持家校共育模式中,学校可以提供一些教育资源给家庭,比如提供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资格、开设家长学校等。
而家庭也可以提供一些家庭教育资源给学校,比如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等。
4. 资源整合家庭和学校应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丰富的教育环境。
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活动,比如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以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估1. 学业成绩提高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可以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通过家庭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校提供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个性发展促进家庭和学校共育模式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家长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这种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3. 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和学校共育模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学校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学生。
四、总结与展望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效果
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效果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旨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果的提高。
家校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如家访、家长会、家校协同等,它们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模式以及家校合作的效果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可以互相借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品德、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教育的连续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非常重要。
家校合作可以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加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得到更好的教育。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家校合作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家庭的支持和监督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和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家校合作的模式1. 家访:学校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信息。
通过家访,学校可以更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支持和指导。
2. 家长会: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来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家长会是家长和学校进行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可以共同商议学生的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难题,增加家校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3. 家校协同: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可以提供教学资源和指导,家庭可以在家中给予学生额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三、家校合作的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家校合作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2.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家校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模式与效果
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模式与效果1. 前言在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其合作模式及效果。
2. 现状分析如今,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学校课程的日益繁重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然而,合作模式和合作效果却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3. 合作模式一:家校互动平台一种常见的合作模式是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程安排,家长则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和反馈相关信息。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便捷与及时,使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4. 合作模式二:定期家访定期家访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合作模式,老师会亲自前往学生的家里与家长交流。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校更加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促进学校和家庭的亲近感。
然而,其效果受限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5. 合作模式三: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座和家庭活动等。
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增加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机会,促进双方的合作情感。
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6. 合作效果一:加强家庭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
家庭教育提供了学生发展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而学校教育则提供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二者相互补充和拓展,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 合作效果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和社交环境,而家庭教育则重视个性发展和家庭情感。
只有两者合作紧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8. 合作效果三:促进家校互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可以促进家校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活动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工作和教育理念,而学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特点。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家校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同承担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
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更有效的学习支持,还能够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如何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理念引领,共建育人共识在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形成一种共同的育人理念和立场。
家校双方应该在培养孩子成长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共识,明确育人的目标和方法,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贯彻和落实。
这就要求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活动。
而家庭则需要以家庭教育为中心,重视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通过共建育人共识,家校双方能够在育人过程中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密切联系家校协同育人的核心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只有通过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才能够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还可以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而家庭则应积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教学要求,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开展家校合作,共建教育共同体为了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家庭和学校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学校可以积极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育需求,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育人水平。
浅谈“互联网+”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价值与作用
浅谈“互联网+”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价值与作用1. 引言1.1 互联网+与家校合作的背景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甚至教育方式。
在家校合作领域,互联网+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传统的家校合作主要依靠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面对面沟通,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互动程度有限。
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家校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通过互联网+技术,家校之间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家长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信息,加强与家长的互动。
这样不仅提高了家校之间的沟通效率,也促进了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互联网+还可以拓展家校合作的渠道,为家长和老师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
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讨论等方式,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将为家校合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1.2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教育资源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教育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通过互联网技术,教育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互联网+教育也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交流,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进行对接和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1.3 本文意义及内容概述本文意在探讨“互联网+”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价值与作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提升家校合作的效率、拓展合作渠道、优化合作方式、加强信息共享以及促进互动交流。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
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探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起点,家长和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都非常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小学教育的新方向。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和意义。
一、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顾名思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家庭和学校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
通过互联网平台,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的教学安排以及学校的教育活动等信息,同时也可以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
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与家长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实践1、建立家校互动平台2、利用教育APP3、举办家校互动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校互动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开学季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安排和学生教育活动;在学期末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和孩子的情况,也让学校更加了解家长的意见和需求,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1、促进家校合作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和及时,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更加了解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活动情况。
学校也可以更加了解家长的意见和需求。
通过这种互动,家长和学校可以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促进孩子的成长。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提高教学质量1、安全隐患在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中,涉及到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解决途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家长和学校的隐私和安全。
2、家校沟通不畅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家长和学校可能对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使用不够习惯,导致沟通不畅。
网络化时代下的家校合作与共育
网络化时代下的家校合作与共育2023年,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使得家校合作与共育成为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让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更加高效和紧密。
首先,网络化的教学手段让家校合作变得更加便捷。
学校可以采用云教室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上传至云端,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学习。
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供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学习内容。
这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就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其次,网络化的学习方式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家长、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让家长和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共同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咨询一些与孩子学习相关的问题,探讨家庭与学校如何合作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
这样,家校合作不再只是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是通过网络化的媒介实现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合作方式。
最后,家校合作和共育的发展,更加注重了贴近孩子本质的教育理念。
网络化时代让孩子在家中也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和老师更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更加亲和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发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软实力素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网络化时代下的家校合作与共育,可以通过便捷、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为家长和学校提供更加高效、有效的合作方式,同时也可以注重孩子本质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更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儿童。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家校合作和共育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家校合作平台?
如何有效利用家校合作平台?管用家校沟通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家校协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家校共育平台则连接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其有效利用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我认为,最有效利用家校合作平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平台定位,构建体系多元化功能模块:平台定位应以家校协同育人为主旨,范围涵盖信息互通、交流互动、资源共享、评价反馈等功能模块。
信息互通模块:及时发布学校重要信息、课程安排、作业布置、考试安排等,并方便家长查看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交流互动模块:提供班级群、家长会直播、在线问答等功能,方便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并提出意见建议。
资源共享模块: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课外活动信息,供学生和家长选择使用,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习兴趣。
评价反馈模块:定期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及时反馈,提升学校教育服务水平。
二、丰富内容建设,打造优质家校合作内容: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
内容应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展现,并设计互动环节,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多形式展现内容,提升平台吸引力。
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并定期推出特色栏目,如“家长课堂”、“名师讲坛”、“学生作品展示”等,提升平台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确立内容审核机制,切实保障内容安全可靠。
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发布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审核,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积极推广使用,提升平台使用率:增强平台宣传推广,让家长了解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学校可以利用宣传渠道,如校报、网站、公众号等,向家长宣传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定期组织培训,帮助家长掌握平台操作技巧。
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吸引家长参与。
可以组织家长参与线上问答、线上讲座、线下活动等,让家长体验平台的便利性和趣味性,提升平台的使用率。
家校共育对“互联网+”的融入实践
家校共育对“互联网+”的融入实践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携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校共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家校共育如何融入互联网+,进行更有效的实践呢?一、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平台。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评价等信息及时共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平台,与学校老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活动安排等信息。
在信息共享方面,家校共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加强对信息共享平台的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的发生。
学校和家庭应当建立信息共享的规范和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频率,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安全共享。
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的共享更加便利,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利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开展家校共育。
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教育游戏、学科竞赛等资源。
家长可以在家庭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搜索、甄选、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教育资源共享也是需要规范和制度的。
学校需要对学生使用教育资源的范围和方式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学生使用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家长也需要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使用资源的合理和有效。
学校和家庭也可以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教育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和研究学生教育资源的利用问题。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家校协同育人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学校和家庭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家校协同育人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场所。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家庭日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与学校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学校也应定期向家长传达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活动安排,及时反馈孩子的问题并寻求家长的建议。
家庭和学校要相互支持。
家长要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纪律,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家庭活动和亲子教育课程。
学校则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规划。
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计划。
家长要与学校分享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则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第四,家庭和学校要形成一种互补关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从家庭中获得基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则提供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帮助孩子获得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综合素质。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相互协调,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第五,家庭和学校要建立健康的教育评价体系。
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对孩子品德和能力的全面评估。
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家庭开展协同育人活动,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
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教育意识和育儿技能。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家庭和学校相互合作,共同育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规划,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建立健康的教育评价体系,政府和社会也应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校共育,建构立体化学习平台
家校共育,建构立体化学习平台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学校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地方,家庭也成为了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
为了有效实施家校共育,需要建构一个立体化学习平台,使家校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建构立体化学习平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桥梁,使家长和学校能够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学校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向家长发送学习情况反馈,包括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家长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第二步是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向学校提供反馈和建议。
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共同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第三步是鼓励家庭参与孩子的学习。
学校可以在家庭作业中设置家长的参与环节,如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完成作业等。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如阅读故事书、辅导解题等。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引导。
第四步是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与社区、教育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参加社区服务等,拓宽孩子的学习视野和社交圈。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家校共育的理念和建构立体化学习平台的做法,旨在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共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
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并为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家校共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家校协作模式探索与建立
家校协作模式探索与建立家校协作模式探索与建立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时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与学校共同推进家庭教育则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协作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2023年的视角来探讨如何建立一种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家校协作模式。
一、建立家校协作平台在家校协作模式中,建立家校协作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家校协作平台,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教学活动以及家校间的沟通信息。
同时,学校也可以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班级管理制度以及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成果等。
这样可以使得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达到“两手握紧”。
在家校协作平台中,不仅可以进行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沟通,还可以介入更加微信化、智能化的交互模式,进一步方便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二、建立亲师合作机制家校协作模式中,亲师合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建立合适的亲师合作机制,可以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配合,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孩子的教育事业。
同时,家长可以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负责人,更好地协助老师们统筹孩子在课内、课外的学习逐渐进步。
在操作上,可以通过双向家校担任见习的方式,家长在课堂上有机会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并且更好地把握和实践自身的家庭教育经验。
三、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家校协作模式中,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为家长,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爱心、耐心和孩子沟通交往能力,更要有准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校可以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为家长提供更为详细、科学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实践家庭教育。
此外,家长还可以参加一些家庭教育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自身教育水平的不足和需求,更好地发掘孩子的潜能。
四、实施“三合一”教育在家校协作模式中,实施“三合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互联网时代提升家校共育效果的三方协同机制构建
互联网时代提升家校共育效果的三方协同机制构建摘要:现阶段,教育仍然发挥着其社会流动功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仍然是广大家长的普遍心态,但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严重的“精英教育”思维,学生自上学之日起就承担着升学的压力,课外补习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在这样的教育状况下,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家长教育焦虑的增强及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的动摇,进而影响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责任伦理的角度确证各方在协同育人上的权责边界,明确责任属性、指向、落实和限定范围,有利于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根本作用,构建良序的教育社会契约,凝聚多方力量增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协同机制构建引言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
家庭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要想全面贯彻劳动教育,除了要重视学校里的劳动教育,还必须发挥家庭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实施家校合作的新机制。
当前,国内许多学校纷纷开始了家校劳动共育方面的实践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因此,探寻优化家校劳动共育模式的新思路,提升家校劳动共育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校共育的意义家校共育的核心是“共育”,它实际上是一门关系学,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要各安其位、各施所长,又要彼此交融、勠力同心。
家校共育不是家长会、一两次简单的家校沟通就能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共同的育人目标之上的综合教育工程,它以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形的方式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顾明远先生指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那就是立德树人。
做好家校共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核心位置,要从共同育人的层面把握好五个关键词,即沟通、互补、信心、文化和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应用作者:张克松王清谢巧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年第05期摘要在以“家长会”、“家访”等为代表的传统家校协同教育方式基础上,建立以协同教育网站为枢纽,融合使用“校讯通”、“QQ”、“微信”、“博客”等社会性软件的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为学生、家长、教师搭建立体沟通平台。
通过在多所小学开展基于此模式的家校网络协同教育实践活动,发现网络协同不仅使深层次、多方位的家校协同教育成为可能,而且提高了协同学科教学、协同德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校讯通” “QQ” “微信” “博客”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协同教育,只有多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既全面又个性化的发展。
一般依据家长参与度从低到高将家校协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单向联系,家长只是被动地获取孩子在校学习状况的信息;二是双向联系,家长获得校方信息,并提供一些支援性参与;三是双方深度协作联系,家长主动介入教育与管理,家长与教师(包括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下文同),家庭与学校形成一种协同教育关系[1]。
显然,第三个层次的家校协同程度最高,效果也是最理想的。
传统的“家长会”、“家访”,以及近年来的“校讯通”通常都属于前两个层次的协同方式,协同程度较低,取得很好协同教育效果难度较大。
因此,探索新型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属于第三个层次)十分必要。
笔者所在团队在原有“校讯通”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与通讯技术,建立以协同教育网站为枢纽,融合使用“校讯通”、“QQ”、“博客”、“微信”等社会性软件的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为学生、家长、教师搭建立体协同环境。
一、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建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达83.4%。
移动上网日趋常态化,对社会生活服务渗透进一步加大[2]。
可见,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为家校网络协同提供了条件保障,特别是在较发达的城镇。
诸多社会性软件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如博客、QQ、微信、飞信、E-mail、BBS、MSN等等。
它们在协同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及时沟通、交流的工具,2.作为资源积累与共享的平台,3.作为协同教学的工具。
此外,“校讯通”因其所具有的一定优势仍然被普遍使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一种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其构成如图1所示。
该模式以家校协同网站为枢纽,以“博客”、“QQ”、“微信”、“校讯通”为手段,汇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同教学、协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建立了一个立体的家校协同教育体系。
二、家校协同教育网站功能设计在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中,协同网站是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为了使网站能符合学校开展家校协同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一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另一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文献研习,最终划定出“家长助力”“教师之家”“班级博客”“德育空间”“心理健康”“协同论坛”“资源共享”等为网站主要功能模块,具体说明见表1。
须要说明的是,上表所述只是家校协同网站中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模块。
实践中,我们还可结合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与学校合作定制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家校协同网站。
三、家校网络协同教育实践探索为了推动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也为了验证我们设计的家校网络协同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近年来,我们分别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小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合作,从拟定协同教育方案到建立协同网站,从对协同活动的监控到收集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与提高,我们尽可能全程参与到家校网络协同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下面简要介绍两个典型的家校网络协同实例。
1.协同学科教学的实践活动对象: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二(9)班。
参与人员:全体同学、家长、数学老师、班主任。
时间:2013年11月~2014年1月。
活动主题:让我们做得更好,变得更棒。
活动目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初期,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自控力都较弱,十分需要家长与老师协同监督与帮助,使之养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
通过开展家校网络协同,让数学老师与家长建立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抓住学习要点,找出学习薄弱点、易错点,给予针对性辅导,让每个孩子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做得更好,变得更棒。
活动准备:数学老师事先整理出各单元知识要点、学生较普遍存在的薄弱点和易错点,用尽可能简洁的语句分别写成word文稿。
家长事先均已加入班级“QQ”群和“校讯通”。
工具:班级“QQ”群、“校讯通”。
活动过程:(1)教师将上述两个word文稿上传至班级“QQ”群,对那些学习上明显存在卷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粗心、马虎、遗漏等问题的学生,老师通过“QQ”给他们家长以个别化的提醒。
(2)班主任通过“校讯通”通知每位家长,及时上“QQ”下载文稿,查看信息。
(3)家长参与监督和辅导孩子复习,使之养成良好习惯。
(4)教师与家长定期利用“QQ”群交流感想与心得。
活动效果:首先,活动的认同度与参与度高。
据我们观察和对数学老师访谈得知,本次活动不仅校方十分重视,所有家长也都很支持,参与度高。
在协同教育活动中,有的家长除了利用现有教学材料外,还针对孩子学习薄弱点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
家长直接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商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
其次,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有了一定改善。
期末评卷工作结束后,老师仔细查看了部分(10名)平时学习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试卷,发现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有了初步改变,学习薄弱点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马同学平时乘法口诀背诵不熟练,这次在家长、老师协同帮助下,掌握了乘法表中的所有运算,在乘法口算题的解答中拿到了满分。
再次,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家教心得,取长补短,分享成功喜悦。
活动中,有的家长主动通过“QQ”向那些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家长“讨教”经验;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困惑在群中发布出来,向大家求助;经过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家长也是最开心的,“晒”出成绩与大家分享是家长最乐意做的事情。
2.协同德育的实践活动对象: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小学四(3)班、四(4)班、五(1)班(各班是分别开展的)。
时间:2014年5月~6月。
活动主题: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活动目的: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沟通。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PPT、《北京小学生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视频、公益广告《感恩父母》视频。
家长事先均已加入“校讯通”和班级“QQ”群,知晓班级博客网址。
工具:“校讯通”、“QQ”群、“微信”、班级博客。
活动过程:(1)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让学生观看上述视频,结合PPT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将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出来。
(2)我们协助班主任将学生写在纸上的心里话拍成图片(此前在其他班,也让学生直接写在班级博客中),通过“QQ”分别发给各自家长。
并将一些共性的“心里话”匿名上传到“QQ”群相册中。
(3)班主任通过“校讯通”通知每位家长,及时上“QQ”查看信息。
(4)家长、教师通过“QQ”群、微信交流感想与心得,商讨德育策略。
此外,还约定一个时间在群上召开“在线家长会”。
效果分析:首先,感恩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绝大多数学生表达了“爱父母”、“生活在我这样家庭中感到幸福”的情感。
在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特别是结合PPT讲解,用“你有心里话想跟爸爸妈妈说吗?”、“说过吗?”、“你有过哪些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言行?”、“你乐意与父母、老师交朋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反应很热烈,纷纷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爸爸妈妈我爱您”、“爸爸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今后一定好好报答您”等等。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写道,“爸爸妈妈,能不能让我少上一个辅导班”、“爸爸妈妈能否多陪陪我”、“能否多给我点支配时间的自由”。
其次,加深了沟通与了解,特别是有的家长经过这次活动后,不再以“高压姿态”对待孩子,学会了尊重孩子,沟通自然逐渐容易起来。
最后,对课外辅导班、零花钱、看电视、上网、做作业拖拉等较普遍的问题进行了热议,为家长找到适合自家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办法提供了有意义启示。
四、反思与展望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模式的应用受到各参与主体的普遍认同,协同效果良好,为学校提高教学与管理质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过,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工作。
首先,是主观因素问题。
实践中我们也遇到有少数学校对协同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
特别是面对网络协同,初期工作量较大、难度也较高,往往就会让那些缺乏挑战精神的学校望而却步。
家校协同活动中,家长、教师参与协同的热情也有差异。
其次,是客观条件问题。
网络协同需要学校所在地有较高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上网条件、家长的信息技术素养,对开展网络协同有直接影响。
最后,是费用问题。
在网络协同活动中,家长和教师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上网都会产生一定费用,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鉴于上述家校网络协同的成功探索,我们拟进一步扩大实践范围,在更多有条件的学校推行这种模式。
并且积极尝试手机APP应用,寻求更新的技术支持。
此外,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基于网络的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教育。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促进家校形成育人合力,形成相互参与、合作机制,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3]。
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的创立与应用,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学校管理之中的有益尝试,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1] 杨玉柱,刘孟海.家长教师协会:探索协同教育新机制[J]. 中小学管理,2008(3).[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DB/OL].(2014-8-26)[2014-12-12].http:///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t20140826_47880.htm.[3] 王清平.共创家校协同教育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长学副司长专访[J].中小学德育,2012(5).[作者:张克松(1966-),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清(1968-),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谢巧娟(1988-),女,安徽池州人,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视频部,硕士。
]【责任编辑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