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四川师范大学【圣才出品】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5049b8c6f1aff00bed51e6b.png)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2.合作学习3.教学相长4.苏格拉底法5.多元智力6.学习动机二、简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2.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
3.简述影响创造性学习的主要因素。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论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4.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杜威的的理论的关系。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答: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功能,包括: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等。
2.合作学习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包括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等方式。
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认知品质的形成,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四川师范大学2022年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2022年教育综合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4ba11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3.png)
202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制
3.壬戌学制
4.《1944年教育改革法》
5.学习动机
6.心智技能
二、简答题
1.德育过程的特点
2.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4.家庭教育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对“五育融合”的看法
2.举一个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贯彻教学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对我国现在职业教育的启示
4.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课程思想比较
1。
四川师范大学10到2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10到20年教育综合333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2be676647d27284a735105.png)
名词解释(6*5=30)1、义务教育2、活动课程3、九品中正制4、要素教育论5、设计教学法6、京师同文馆简答题(4*10=40)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2、简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3、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4、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论述(4*10=40)1、试论述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启示2、试论述教育过程的性质特点3、试论述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张4、试论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名词解释(6*5=30)1,教育制度2,三舍法3,有教无类4,课程标准5,苏格拉底方法6,国防教育法简答题(4*10=40)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2,简述品德形成的因素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4,简述科举制的影响论述(4*10=40)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谈谈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3,卢梭自然教育和影响4,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对中小学的教学有何启示名词解释(6*5=30)1,教育目的2,教学评价3,《学记》4,苏湖教法5,骑士教育6,心理发展简答题(4*10=40)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意义2,简述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论述(4*10=40)1,在教学中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并以其中一个教学原则为例,联系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该原则。
2,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3,试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学阶段理论。
4,联系教学实践论述应当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6*5=30)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学校教育制度3,三纲领、八条目4,《大教学论》5,发现学习6,元认知简答题(4*10=40)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简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论述(4*10=40)1,试述德育过程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时效性。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525189ef111f18582d05a40.png)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1.研究假设答:研究假设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
其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2.操作性定义答: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从本质上说,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3.校本调研答:校本调研是指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调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调研的直接目的。
4.参与观察答: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环境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探讨。
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5.批判性阅读答: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在理智上主动参与和作者的内在对话的阅读模式。
其不仅要求积极地去发现所阅读文本中的假定、关键词、理由、辨明、支持性的例证、类似的经验、含义、结论以及任何其他的结构性特征,更要对其加以准确而公允的解释和评估,从而超越人云亦云的阅读方式。
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简述文献研究的价值。
答: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载体。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428264f6294dd88d1d26ba5.png)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大教学记》4.“三纲领,八条目”5.元认知6.发现学习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2.简析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浅析德育过程的特点,并谈谈现实中如何提高学生德育。
4.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论述题1.评述蔡元培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
2.论述教师素养的要求。
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
4.试论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评价。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答: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选择确立教育目的,如果其价值性问题不确定,教育目的也难真正得以确立;价值性问题明确了,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也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①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指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等。
②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是指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法国的涂尔干等。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答: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其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四川师范大学2000-2005非统考教育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
![四川师范大学2000-2005非统考教育学考研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6f2e4f5335a8103d22009.png)
学君考研教育学考研资料四川师范大学非统考历年真题目录四川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2)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3)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3)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4)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5)四川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6)四川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9)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12)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15)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参考答案 (17)四川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学各方向通用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义务教育2.素质3.陶冶教育法5.教学评价二、辨析题。
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每小题2分,共24分)1.教育既可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可能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2.重点中学的双重任务应该侧重升学,如果没有比一般学校高得多的升学率,也就失去了了办重点中学的意义。
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构成可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4.学校中学生参加的主要活动就是教学活动。
5.讲授法是注入式教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6.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
7.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的配合,就不可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8.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9.一般来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或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家长和教师。
10.在当前的形势下,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单靠学校教育已经无能为力了。
11.教师的劳动比一般人的劳动更具有创造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那里?2.现代人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5.什么样的班级才能成为班集体?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以你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例,说明哪些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作用?这些作用的性质与状态发生过什么变化?2.如何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五、综合分析题(16分)从现代教育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说明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6b953ce561252d380eb6ef0.png)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课程2.班级上课制3.有教无类4.苏格拉底法5.最近发展区6.知识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2.简要说明桑代克的联结说观点及其主要的学习规律。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
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
3.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4.试述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课程答: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学科、英语学科。
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课程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学的具体要求,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
2.班级上课制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他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3.有教无类答:有教无类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不论贫富、贵贱和国别,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2012-2017)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ecb0812cc58bd63186bdcf.png)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5*6=30分)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 学校教育制度3. 发现学习4. 三纲领、八条目5. 《大教学论》6. 元认知二、简答题(10*4=40分)1.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 简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4.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论述题(20*4=80分)1. 德育的发展过程的特点。
2. 论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3.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异同。
4. 杜威的本质教育思想及影响。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2.教学3.六艺4.白板说5.学习动机6.问题解决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体系。
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3.试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4.试述教学过程应该处理好那几种关系。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学相长2.中体西用3.苏格拉底法4.班级授课制5.学习策略6.知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思想。
2.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观点。
3.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试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3.试述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观与学校观的异同。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导组织形式。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课程2.班级授课制3.有教无类4.苏格拉底方法5.最近发展区6.知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
![四川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a4f2c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a.png)
四川师范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
科目代码:333 名称:教育综合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批判教育者
2.综合课程
3.六等黜陟法
4.道尔顿制
5.学习策略
6.程序性知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的发展趋势。
2.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3.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4.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并谈谈如何通过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3.试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对我国当前乡村教育振兴的启示。
4.试述西方教育史上“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833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833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称解释(每题5分,共4小题,共20分)
1.程序教学法
2.形成性评价
3.教学设计
4.E-learning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小题,共50分)
1.简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信息时代教师工作的特点,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
3.简述多媒体创业工具的类型和特点。
4.简述行为目标描述法,并利用该方法编写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实例。
5.简述教学设计中教学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
(1)教材分析: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
(2)学生分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每节课的知识,分析学生原有基础和认识能力完成本节知识是否有困难,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分析:包括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4)教学方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小题,共80分)
1.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
2.结合电子白板的媒体特性,谈谈电子白板对学校教学的影响。
3.结合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谈谈设计制作一个优秀的教学软件应考虑哪些因素?
4.传统的教学模式司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联系。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下,学生在加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大大更好额教育效果,请从教育技术的视角谈谈你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833教育技术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称解释(每题5分,共4小题,共20分)
1.程序教学法
答:程序教学法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2.形成性评价
答: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
教学设计已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4.E-learning
答: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
不同的译法代表了不同的观
点:一是强调基于因特网的学习;二是强调电子化;三是强调在E-Learning中要把数字化内容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
三者强调的都是数字技术,强调用技术来改造和引导教育。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小题,共50分)
1.简述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答: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有时候容易被人们混淆,因为这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它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2.结合信息时代教师工作的特点,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
答:
3.简述多媒体创业工具的类型和特点。
答:
4.简述行为目标描述法,并利用该方法编写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实例。
答:A——行为主体(audience)目标表述中的主体,即学习者。
B——行为(behavior)目标表述中的谓语和宾语,即学习者应做什么。
C——条件(conditions)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即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
D——程度(degree)上述行为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即学习者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如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课中的《word中表格的操作》一节可以这样来描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跟随老师的步骤,完成课上表格操作的练习。
(2)熟练应用word中表格的插入、删除行列等操作。
(3)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期望的表格。
目标描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且目标应该是可观察、可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
5.简述教学设计中教学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教学分析应包含以下内容:
(1)教材分析: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
(2)学生分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对每节课的知识,分析学生原有基础和认识能力
完成本节知识是否有困难,能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分析:包括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4)教学方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小题,共80分)
1.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论述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远古猿人“用啁晰噪叫、呐喊、呼号、杂嚷单音字,有时用半音乐式的音调等交换意见“。
这是原始教育技术的雏形。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后来产生了口头语言,但尚未出现课本,这时口耳相传、口授手示之术是教育的主要技术。
(2)简单媒体时期的教育技术
符号文字的产生,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提高了教育能力。
到了14—16世纪,在直观教学理论的推动下,直观教育技术和教具有了很大的发展。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的视听教学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育技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幻灯、电影、投影、无线广播等现代化传播媒体的运用,可以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映像,这种映像与学生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相联系,便产生了所谓的替代学习的“视听教育”的想法。
(4)网络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