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2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古典诗文03-23 1227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②如,像③假如④假如⑤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三、1、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代词,可译为你5、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表意思他,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文言虚词练习(八)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0、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1、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sd文言文阅读虚词专题二于且何乃若所也因2

sd文言文阅读虚词专题二于且何乃若所也因2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 公子畏死耶?何泣也?(《魏公子列传》)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曲》)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2、表比较,常译为“比、胜过”。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3、表被动,常译为“被”。
不拘于时(《师说》)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复音虚词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常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 况下,对此,从此,因此”。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 语“于是”相同。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五人 墓碑记》)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 恶乎待哉 (《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

文言虚词2

文言虚词2

• 【答案】D • 【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者”都用作代词, 指代人、物、事等。A项中的“者”用作代 词,用在数词后。B项中的“者”用作助词, 放在表时间的词后面以助语气。C项中的 “者”用作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提顿, 不译。
解释下列“焉”的用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之——在那里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 (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5)未知生,焉知死 哪里(怎么) (6)徐徐焉实狼其中 (7)犹且从师而问焉 (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地 代词:他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
2、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3.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
(四)助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 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 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 或反诘之意。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病梅》)
指出下列“也”的用法意义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表判断) (2)金城千里,子孙万世之业也(表陈述 )
• 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 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 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 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 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 上者也。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多篇(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专项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豫州今欲何至?大王来何操?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6.徐公何能及君也?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今日之事何如?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言虚词题组一 语段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注】。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 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本题考查“以、于、而、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项“以”,均为介词,因为。

B 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到。

C 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关系。

D 项“其”,均为语气副词,第一个表示推测,大概;第二个表示祈使,一定。

答案 A【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科举生。

徐君天资聪慧,读书明白大致就不再深究,仰慕古代侠义之士,乐善好施,持重守信。

乡里之间有纠纷,一定登门追问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

徐君的哥哥性情刚烈,徐君侍奉他更加谨慎。

徐君的弟弟读书,徐君不因为贫穷(就不管弟弟),竭力帮助弟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2
解析 A 项,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 项,代词,它们,指白 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均为副词,趁 机。D 项,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故选 C。
答案 C
5.(2019·浙江省诸暨中学阶段性考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 一项是(3 分)( )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 (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 (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 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婉贞说: “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 以了。”婉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 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 的颜色更深。婉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 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 回应她。不久,婉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 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婉贞,(只是)小 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答案 B
2.(2019·北京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
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奚以.知其然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出,火且.尽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积威之所劫 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1、连词,表假设 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递进 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承接 6、连词,表修饰 7、连词,表假设 8、连词,表转折
9、代词,你的

12Biblioteka 1、代词 2、副词 3、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练习一)(教师版)一、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而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③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连词,表修饰)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连词,表转折)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⑧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2. 乃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副词,才)②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③羝乳乃得归(副词,才)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副词,才)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副词,就)⑥良乃如,具告沛公(副词,就)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⑧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是)⑩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是)⑪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3.其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词,我)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称代词,它)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指示代词,那些)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⑤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婉商)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⑩其无知,悲不几时(连词,表假设)4.为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给予)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成为)④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⑤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介词,被)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⑧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介词,替)⑨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呢)5. 以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介词,用)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介词,把)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用)④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⑥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⑦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⑧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连词,表目的)⑩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⑫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⑬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 于①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介词,对)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⑥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⑦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7. 因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③蒙故业,因遗策(介词,沿袭)④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介词,凭借)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介词,凭借)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介词,趁着)⑦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副词,趁机)⑧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副词,趁机)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8. 之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消独)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主谓之间消独)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⑤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助词,凑足音节)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助词,的)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⑧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⑨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⑩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⑪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指示代词,这)⑫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⑬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归纳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特点。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练习题).doc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1.夫而燕弱,而君幸于王,故燕王欲于君(表并列)..束君矣(表承接)2.今君乃亡走燕,燕畏,其必不敢留君,而.3.秦以城求璧而.不,曲在;予璧而.秦不予城,曲在秦(表假:如果)4.城入而璧留秦;城不入,臣完璧(表假:如果).5.臣恐欺于王而.,故令人持璧,至矣(表承接)得罪于大王乎(表折,因果)6.今以秦之而.先割十五都予,敢留璧而.7.秦王与群臣相而.嘻(表修)8.今相如,不能得璧也,而.秦之(表折)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表修)10.卒廷相如,礼而.之(表承接)11.我将,有攻城野之大功,而.相如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表折)12.已而相如出,望廉,相如引避匿(气).13.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并列)2、何1.假令仆伏法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何.异(疑代“什么” )2.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特以智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立使然也(疑代“什么原因” )者?(疑代“什么原因”)3.当此之,吏地,徒隶心惕息。

何.如哉(疑代,如的)4.今仆不幸,⋯⋯少卿仆于妻子何.不勉焉(疑代“哪” )5.且勇者不必死,怯夫慕,何.6.仆怯懦,欲苟活,亦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之辱哉(副“怎么” )7.且下未易居,下流多,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以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疑代“什么” )3、乎1.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气助,表疑气)2.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气助,表反气)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气助,表反气)4.今亡亦死,大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气助,表商量气)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介,于)6.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作尾,“⋯⋯的子”“⋯⋯地”)4、乃1.且人不能早自裁墨之外,以稍陵,至于鞭箠之,乃.欲引,斯不亦乎(副,才)2.至激于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判断,是).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离》;左丘失明,厥有《国》;(,于是)4.乃如左丘无目,子断足,不可用,退而策,⋯⋯(副,表承接,不).5.今少卿乃教以推士,无乃与仆私心剌乎(副,竟)..6.王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练习一、【而】练习一1.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刺秦王》)()6.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9.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练习二1.图穷而匕见________ 《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5.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二)·何(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试题(二)·何(含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题(二)·何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二)答案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

文言虚词系列练习

文言18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o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虚词(二)

文言虚词(二)

……的原因 的原因 用来……的 的 用来 用来……的 的 用来
得无教我猎虫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4.名词 4.名词
表处所
10.为 为
1.表对象[译为“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对象[译为“ 2.表替代[译为“替、给”]: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 .表替代[译为“ 当横行天下, 秽
介词
3.表时间[译为“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 .表时间[译为“ 等到” 为其来也,
练一练
解释下列句中的“ 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 贾家庄几为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我呼入,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3)如姬为公子泣 如姬为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穷乏者得我而为 (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被 替 对 给 呢
) ) ) )
( 因为/做 ) 因为/ )
河水清且 河水清且直猗 先生且 先生且喜且愕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仓促以手搏之, 不过十五六万,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北方之人,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练一练
1、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解释下列“ 不出火且 (1)不出火且尽( 将 )
兽相食, 恶之( (2)兽相食,人且恶之( 尚且 ) (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暂且 )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
练一练
指出下列“ 指出下列“焉”的意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于之 啊 ) ) )
(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哪里 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于之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虚词练习题虚词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辞、补充等功能。

初三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类虚词。

本文将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填空题1. 因为哥哥生病了,姐姐每天都会在医院 __他__。

2.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让人感到十分 __动__。

3. 宋词中常有描写江南水乡的诗句,其中描写水乡景色的词语有__:花、草、船、雨)。

4. 他是一位很有 __文__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

5. 每年寒假,我们都会去外婆家 __。

6.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__没有__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对他的要求很高。

二、改错题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虚词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如果没有错误,请写"正确"。

1. 爷爷岁数大了, __是不__ 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 __最也__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 __一齐__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 __最也__ 的好。

5. 姐姐准备了很多礼物 __,为了__ 欢迎远方来的朋友。

三、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1. 老师、鼓励、多看书。

2. 病人、医院、哥哥、照顾。

3. 寒假、去、都、家、外婆的。

4. 这幅画、感到、动、腻、细、让人。

5. 成绩、好、非常、可能、的、乐观。

四、写作练习根据下面的素材,自由发挥,用文言文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素材:寒假来临,我和家人一同去外婆家团聚。

外婆家在一个江南水乡,河水清澈,船只穿梭其间,犹如畅游在画中。

我们在江边品尝着美味的家乡菜,欣赏着河上的景色,畅快地笑声此起彼伏。

五、答案解析1. 照顾。

2. 动人。

3. 花、草、船、雨。

4. 文化。

5. 游玩。

6. 并且。

改错题答案:1. 爷爷岁数大了,不能外出锻炼身体。

2. 学生们在教室里也最专心听老师讲课。

3. 老师看见学生们都进教室了,一齐开始上课。

4. 小明从小就喜欢读书,现在的成绩也最好。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文言文虚词练习

文言文虚词练习

1、之一僧欲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

久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

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有一个和尚想去南海,就问唐僧,唐僧没有回答他,过了很久,这个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的帮助到了南海,就像唐僧夸夸其谈说:“这又有什么难的”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但你的话也说的太过了,你会因为骄傲而被人耻笑的2、其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予之。

”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争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

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3、以“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书卷为伴,效“挟泰山以超北海”之豪,慕“拥火以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

4、者李白者,诗仙也。

为当国者所拒,遂游于此山。

今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

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初中文言文虚词2(之、其)

初中文言文虚词2(之、其)

初中文言文虚词(二)一、“之”的用法学生姓名:(一)、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⑤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③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音节助词)。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陋室铭》)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

有时也活用作第一人称。

如:A、具答之。

B、亲戚畔之C、彼竭我盈,故克之D、又数刀毙之。

E、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F、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I、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K、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用作第一人称,"我"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如: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④“吾欲之南海”、⑤、“送孟浩然之广陵”、⑥、“多助之至”、⑦“寡助之至”四、“其”的用法(一)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与专练2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与专练2

⽂⾔虚词“⽽”字的⽤法与专练2 2022年浙江⾼考考点:⽂⾔虚词“⽽”字的⽤法与专练(试题版)答案⼀、根据所学,分析并指出下⾯各句中的“⽽”字的⽤法。

1.冰,⽔为之⽽(表转折)寒于⽔。

(《劝学》)译句:冰是⽔凝成的,但(它)⽐⽔(更)冷。

2.君⼦博学⽽(表递进)⽇参省乎⼰,则知明⽽(表递进)⾏⽆过矣。

(《劝学》)译句:君⼦⼴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且⾏为没有过失了。

3.⼈⾮⽣⽽(表承接)知之者,孰能⽆惑?(《师说》)译句:⼈不是⼀⽣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4.其下圣⼈也亦远矣,⽽(表转折)耻学于师。

(《师说》)译句:现在的⼀般⼈,他们才智不及圣⼈也很远,却以向⽼师学习为耻。

5.爱其⼦,择师⽽(相当于“以”,表⽬的)教之。

(《师说》)译句:爱⾃⼰的孩⼦,选择⽼师来教他。

6.⼩学⽽(表转折)⼤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译句:⼩的⽅⾯学习了⼤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7.群聚⽽(表修饰)笑之。

(《师说》)译句:就聚在⼀起嘲笑他们。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表转折)不知其所⽌。

(《⾚壁赋》)译句: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并不知道到哪⾥才会停栖。

9.飘飘乎如遗世独⽴,⽻化⽽(表承接)登仙。

(《⾚壁赋》)译句: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起,⽻化成仙进⼊仙境。

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表修饰)歌之。

(《⾚壁赋》)译句:在这时喝酒喝得⾮常⾼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11.下江陵,顺流⽽(表修饰)东也。

(《⾚壁赋》)译句:夺得江陵,沿长江向东进军。

12.盈虚者如彼,⽽(表转折)卒莫消长也。

(《⾚壁赋》)译句:时圆时缺的就像这⽉,终究没有增减。

13.⽿得之⽽(表承接)成⾊,⽬遇之⽽(表承接)成⾊。

(《⾚壁赋》)译句:听到便成了声⾳,进⼊眼帘便绘出形⾊。

14.是造物者之⽆尽藏也,⽽(表并列)吾与⼦之所共⾷。

(《⾚壁赋》)译句:这是⼤⾃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8个文言虚词(2)

18个文言虚词(2)
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 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五)助词。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10
代词
11
文言常用虚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 么”。 例释: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 么”“怎么这样”。 例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 序》) ②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22
1.犹言如此。 三国 魏 曹操 《杨阜让爵 报》:“ 姜叙 之母,劝 叙 早发,明智 乃尔。” 宋 杨万里 《观雪》诗:“屑 云作粉如何湿,琱玉为花乃尔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司文郎》:“我谓南 人不复反矣,伧楚何敢乃尔!” 2.竟然如此。《后汉书· 方术传下· 蓟子训 》:“道过 荥阳 ,止主人舍,而所驾之 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 子 训 曰:‘乃尔乎?’”
5
• 3.让步关系,尚且,还。 •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 面……。 •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 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 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 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练习(三)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屈原列传》)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三)
一、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

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

6—7介词,相当于“于”。

8—9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三、1、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2、相当于“于”
3、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
4、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5、助词,词尾,不译
6、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四)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
三、1、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代词,可译为你的
3、副词,相当于是
4、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副词,可译为才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5、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