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章末综合检测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导航大精练:第十五、十六章 通关检测
第十五、十六章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药用菌,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多生于养分充足且比较干燥的林地,出土最适宜温度为12~20℃,且需要昼夜温差大,有雨水滋润、光照充足的环境,目前全世界不可人工种植。
中国近年来鲜松茸生产出口量相对稳定在1 000吨以上,有时还略有增长。
据此回答1~3题:1.影响松茸品质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采摘经验B.技术创新手段C.产地自然环境D.松茸品种优劣2.近年来我国松茸生产出口量略有增长的原因是()A.技术培育新品种B.松茸开采量增加C.种植面积的扩大D.市场需求的增大3.松茸出口量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是()A.提高经济收入B.降低产品价格C.增加就业机会D.优化产业结构解析:1.C 2.B 3.C第1题,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对气候、土壤、水分等均有要求,且目前世界不可人工种植,所以影响松茸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产地自然环境,C项正确。
第2题,目前世界上还不可人工种植松茸,即市场销售的松茸均为自然产出,所以松茸生产出口量的增减均只受开采量影响,B项正确。
第3题,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药用菌,出口量增长说明其市场价值高,产品价格持续升高,松茸出口量增长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增加是经济影响,A、B项错误;松茸不可人工种植,所以鲜松茸出口量增加不会导致产业结构优化,D项错误;松茸为人工野外采摘,出口量增长可增加业机会,C项正确。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要地区。
据此回答4~5题:4.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B.解决当地就业问题C.扩大粮食生产面积D.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5.与传统农业相比,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突出优势表现在()A.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B.环境更好,效益更高C.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D.品牌更多,环境更差解析:4.A 5.B第4题,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经济发展1、2、3、4、5、6、7、14、15、16、17、24、25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8、9、10、11、12、13、18、19、20、21、22、23展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正确的是( )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充足2.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延长产业链,以提高马铃薯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解析:1.B 2.C 第1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生长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华北优势区(内蒙古)降水较少;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地形崎岖;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故B项正确。
第2题,产业集群可能会增加区域的能源消耗,对区域生态可能有破坏作用,不能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故C项正确。
创意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3~4题:3.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平坦开阔的地形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4.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拓展农业经营方式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D.推进逆城市化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材料可推断创意农业开发主要是面向市场,因此发展创意农业的必要条件一定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便于和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2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2)晨线24小时(3)变慢变小(4)47°昼夜等长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C.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
第2题,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
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 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章末综合检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
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2.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的自然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D.温带针阔混交林3.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A.降水量最大B.土壤肥力最高C.光照条件最好D.应防止水土流失解析:第1题,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呈南北走向,阻挡了西南季风的东进,使东西两坡水热条件明显不同,因此导致高黎贡山两坡的植被出现差异。
根据“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判断气候、植被的差异导致土壤出现差异,所以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坡向;从图中可知,高黎贡山东西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都相差不大。
第2题,图中5为褐红壤,其主要分布在龙川江河谷、高黎贡山东坡等地区,这些地区受干热风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生长。
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黄壤分布区水分条件较好,但在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的海拔低,气流仍会继续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黄壤肥力不是最高;黄壤分布区降水相对较多,光照条件不会是最好;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因此应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1.D 2.C 3.D(2019·韶关模拟)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4~6题。
4.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5.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6.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解析:第4题,图示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
2020高考地理(人教)大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单元闯关检测
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北半球四个半岛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次诊断)关于四个半岛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半岛河流的汛期在夏季B.乙半岛降水季节变化明显C.丙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丁半岛火山活动较为频繁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
由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判断,甲半岛是巴尔干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河流的汛期在冬季,A项错误;乙半岛是马来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B项错误;丙半岛是朝鲜半岛,图中河流显示该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C项错误;丁半岛为堪察加半岛,地处板块边界地区,多地震、火山活动,D项正确。
2.(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次诊断)丁半岛东南部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②沿岸有暖流经过③山地抬升作用明显④季风带来充沛水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丁半岛东南部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风带来充沛水汽,且山地抬升作用明显,故选B项。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三题。
3.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A.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B.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C.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D.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答案 A 结合区域的轮廓和经纬度判断,该地为直布罗陀海峡,图中甲地处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加之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成为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必经之地。
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是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而不是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
故选A项。
4.图中乙流域河谷地区是优质葡萄产区,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热量D.水源答案 D 乙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温差较大,加之地形起伏和缓,土壤肥沃,有利于葡萄种植;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因此需要灌溉,水源成为其主导区位因素,故选D项。
2020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
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答案:1.B 2.C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如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3~5题。
3.“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A.山峰多冰川B.昼夜温差大C.草场面积广D.高原光照强4.青藏高原多数地区不宜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日照条件差B.热量条件差C.干旱多风沙D.地形起伏大5.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
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物产差异B.饮食习惯不同C.气候差异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藏袍的“不对称”与之有关。
藏袍宽大,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中午炎热时甚至褪下袖子缠于腰间;早晚温度低,则两个袖子都穿上。
第4题,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
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多数地区的热量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要求。
第5题,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
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
答案:3.B 4.B 5.C根据下图,完成6~7题。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
据此完成1~2题。
1.表格中等级最高的聚落是( )A.甲B.乙C.丙D.丁2.有关等级最高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数目较多②数目较少③彼此相距较远④彼此相距较近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城市聚落分布模式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M区域分布有若干乡村聚落。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aB.bC.cD.D4.M区域居民去附近城市寻求服务,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A.甲B.乙C.丙D.丁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6.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小题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读下面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9~11题。
9.下列各点适宜布局书店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关于书店与书亭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服务范围小,只集中分布于两地点B.书店服务范围大,因为所销售商品的等级低C.书亭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区D.书亭服务范围小,因为它所服务的人口少11.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C.书店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其服务范围大D.书店等级高、数量多,书亭等级低、数量少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二、综合题(本部分共2大题,共38分)12.(1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一)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一)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读图,图中弧ACB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5°,完成以下各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________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图中乙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当日________时。
(4)图示季节,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南(2)(0°,0°)(3)8(4)昼短夜长解析东西经120°之间为180°经线,则乙所在经线为0°经线,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
乙点坐标为(0°,0°)。
由弧AC为晨线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乙点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为0(24)时,则北京时间为8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完成第*题。
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答案 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①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风力侵蚀,②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沉积;③处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④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①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故①错,②对;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③对;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弱,④错。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_单元质检卷第32页、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F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
据此完成1~2题。
A. 小麦、大豆B.水稻、大豆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A. 建沼气池,沼渣还田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答案1.C 2.BC. 玉米、水稻D.玉米、甜菜)B. 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D. 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
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广东广州调研)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200 2.9+0.9200~400 2.8+0.8400〜80045.9+8.9>80048.4-10.63.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C.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4•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1 •图中秸秆主要来自(5•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 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答案 3.D 4.B 5.A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在降雨量400~800毫米和>800毫米的地区较高,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结合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可知,降水量>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最多,而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提高最多,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世界地理-测评手册(详细答案)
高频考点练(十八)1.D 2.B 3.D 4.D[解析] 第1题,7月份需穿棉衣和毛裤,可判断该岛屿应位于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
①岛屿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②③岛屿位于北半球,④岛屿符合条件。
第2题,只有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才能看到北极星,①④岛屿位于南半球,②③岛屿位于北半球。
第3题,①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
④为新西兰南岛,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东部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①④岛屿东部和西部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②为古巴岛,③为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岛,两个岛屿东部、西部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第4题,④岛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
5.D 6.B[解析] 第5题,该国位于非洲西南部,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A项错误;该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B项错误;该国主要位于热带,气温高,C项错误。
第6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该国“常规能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炼铜工业属动力导向型工业,能源需求量大,将炼铜基地从乙地迁往甲港,有利于减少能源输入成本。
7.C8.A9.B[解析] 第7题,根据题干和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d地位于苏必利尔湖西侧,铁矿资源丰富。
第8题,北美大陆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南北敞开,冬季受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明显,寒潮南下,常形成暴风雪。
第9题,a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f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沿海多岛屿,大陆架宽广。
①说法正确,故选B项。
10.D11.B[解析] 第10题,甲地位于南极点附近,地处极地高气压带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第11题,乙地附近等温线密集,单位距离的气温差异大,导致气压差异大,风力比丙地的强;乙、丙两地均位于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12.(1)地形特点: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六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第1~4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答案】【解析】第1题,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此,我国兴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第2题,当前导致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3题,在沙漠化地区一般风力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第4题,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具体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二是选育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第5~6题。
5.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6.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C.沙尘暴 D.酸雨【答案】【解析】第5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河流携带入湖的泥沙增多,湖泊变浅,使得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
2020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本地理必修一综合考试测试卷详解
必修一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北京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中大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小图示意苏门答腊岛。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 . ①与①风向不同——大气环流不同 B . ①与①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 . ①与①自然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D . ①与①植被相似——气候类型相同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与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海拔是( ) A . 800~1 400 m B . 1 400~2 200 mC . 2 200~3 200 mD . 3 200~3 800 m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与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海拔是( ) A . 800~1 400 m B . 1 400~2 200 mC . 2 200~3 200 mD . 3 200~3 800 m(原创)2014年11月18日,车头上标着“首趟义乌-马德里专线”的货运列车到达了终点马德里站了。
一条中欧之间的“新丝绸之路”又被开辟出来了。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该货运列车出发时装的货物可能有( ) A . 大宗的鲜花 B . 欧洲人爱吃的牛肉C . 组装好的苹果6手机D . 圣诞节的玩具礼物下图“是北京时间2014年1月5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字母G 表示高压中心,D 表示低压中心)”。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5.此时( )A . 丙地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寒冷干燥B . 甲地盛行东南风,乙地风力较甲地强C . 图中四个锋面中,①和①为暖锋D . 台湾岛东部沿海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6.关于图中M 、N 、P 、Q 四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 M 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B . N 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著名渔场C . P 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D . Q 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先生病逝于3月23日凌晨3时18分新加坡(103°38′E,1°09′N)中央医院。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章末综合检测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含解析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四川大教育联盟诊断)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 km,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调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
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
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
读图回答1~3题。
1.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3.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奈半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2题,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阿里什河谷地势逐渐升高,需要采用压力管道保证供水要求。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西奈北部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是为了防御灌区土地盐碱化。
答案:1.D 2.A 3.B(2019·太原模拟)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
读图回答4~6题。
4.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单位能源消耗低B.劳动力资源丰富C.劳动生产率高D.科技投入比重高5.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6.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应对措施是()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C.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或总产出高,或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情况。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A地出现________现象(填“极昼”或“极夜”)。
(4)这一天,B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6)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2(2)(23.5°N,120°W)(3)极昼(4)42016(5)234(6)E、D、C解析弧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60°E)为子夜,则与其正相对的经线(120°W)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时刻为6月22日12时。
B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根据晨昏线与经线交点所在经线计算。
北京时间根据60°E为0时即可计算。
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应根据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计算。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1~2题。
1.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水蚀作用B.风蚀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2.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狭长山谷底B.河流出山口C.平原边缘处D.河流入海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上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是沉积作用,D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章末综合检测:(六)
章末综合检测(六)(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六安毛坦厂中学模拟)蔬菜大棚土壤主要由人工控制,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某镇蔬菜大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信息显示()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大棚内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主要是由于棚内()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B.蔬菜根系深,吸收深层有机养分较多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0~10 cm 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A、B错;由三条曲线的差异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减小,C错、D对。
第2题,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蔬菜对肥力的要求较高,大棚内持续大量施肥;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
第3题,大棚内雨水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使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棚内蔬菜根系较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浅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
答案:1.D 2.B 3.C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为()A.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丙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020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章末综合检测:五
章末综合检测(五)(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赣湘粤三省六校联考)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 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读图回答1〜3题。
河床海拔4米)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是()解析:第1题,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图中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贝心 正确。
第2题,乙处位于河流下游,且图示两个时期比较,乙河段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 则可能是流水沉积、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即D 正确。
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均会使河床海 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也会使河床降低。
第3题,图示丙河段海拔最高,应位 于甲河段上游;图示近10万年来,丙和甲段河流落差变小,则流速变慢,即C 正确。
结冰 期、径流量与区域气候关系密切,材料不能体现其变化;河流含沙量与区域气候、植被、土 壤等相关,材料也不能体现。
答案:1.D 2.D 3.C(2020 •天津第二十中学模拟)某校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
四次实验中只有下表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 上都有残留沙土。
据此回答4〜5题。
2020 高考物理1. 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甲丙乙D . 丙甲乙2.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 .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 .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 .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 .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3.A . 结冰期由短到长B .径流量由大到小C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实验组 实验甲 实验乙 实验丙 实验丁坡面坡度 15° 25° 15° 25° 降水强度 2 mm/h 2 mm/h 1 mm/h 1 mm/h 泥沙收集盘中 的泥沙含量abcd4.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②d >b >c >a ④ c >b >d >a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 .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 A .降水对风化的影响 B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C .完整的水循环环节D .冲积扇上河流改道解析:第4题,根据地形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知,坡度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实验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b 最大,实验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 含量c 最小,①③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四川大教育联盟诊断)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 km,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调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
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
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
读图回答1~3题。
1.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土壤D.水源3.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奈半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2题,从尼罗河三角洲到阿里什河谷地势逐渐升高,需要采用压力管道保证供水要求。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西奈北部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引起土地盐碱化,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是为了防御灌区土地盐碱化。
答案:1.D 2.A 3.B(2019·太原模拟)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
读图回答4~6题。
4.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单位能源消耗低B.劳动力资源丰富C.劳动生产率高D.科技投入比重高5.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 )A.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B.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C.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D.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6.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应对措施是( )A.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B.鼓励制造业向国外迁移C.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D.向高端制造业转化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中“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低,可能是劳动总报酬低,或总产出高,或平均劳动报酬低,或劳动生产率高。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劳动总报酬不可能低;则主要原因是总产出量大或劳动生产率高,故C正确。
第5题,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会使产品成本较高,则不利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故B正确。
第6题,图示中美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2012年以来已经相差不大,即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
应对措施可从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附加值方面考虑,即向高端制造业转化。
注意缩小规模、向外转移都是被动或消极措施,不利于国内就业与发展。
答案:4.C 5.B 6.D(2019·福州质检)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
下图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
据此回答7~9题。
7.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A.煤炭资源枯竭B.市场需求扩大C.海运条件改善D.科技水平提高8.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渤海沿岸D.山东半岛9.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B.产业结构调整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D.城市职能转变解析:第7题,图示2013年沿海煤炭接卸量明显大于1995年,说明从我国港口进入的煤炭量大增,必然是我国市场需求增大的结果。
第8题,对比两图可知渤海沿岸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
第9题,福建省内煤炭产量很少,且1995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较少,说明当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大,则供需矛盾不突出。
而2013年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很大,说明此时省内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但省内煤炭产量依然较少,则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答案:7.B 8.C 9.A(2019·温州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m3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
据此回答10~11题。
10.“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解析:第10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少而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第11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
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经济损失;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答案:10.B 11.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
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封装、制造等业务。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
(6分)(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
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
(6分)(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
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
(6分)(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解析:(1)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利润,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用工成本升高,因此将一些技术含量和利润低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
(2)美国主动将生产线外搬,结合示意图综合判断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不断发展、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利润高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将利润低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
(3)我国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等产业市场广阔,给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科技也迅速发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条件;另外,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充裕。
(4)承接半导体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比重,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答案:(1)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
(任答3点即可)(4)有利于提升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和占比;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任答4点即可)13.(2019·临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
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4分)(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
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6分)(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的优劣。
(6分)(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6分)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
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
(3)优:引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
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
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观点2:不正确。
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能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