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册教案三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高中语文第三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精选教案
⾼中语⽂第三册《⼀个消逝了的⼭村》精选教案 冯⾄散⽂《⼀个消逝了的⼭村》是⼀篇意境含蓄、韵味隽永的美⽂精品,编排在⼈教版⾼中语⽂第三册,下⾯是店铺⼩编给⼤家带来的⾼中语⽂第三册《⼀个消逝了的⼭村》精选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个消逝了的⼭村》教案 教学⽬标: 1.了解作者,能识记⽂中出现的常见常⽤的重要⽣字词。
(课前预习) 2.品读⽂章,涵咏主旨,理解冯⾄先⽣在⽂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命⾊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联系语境对⽂句的理解能⼒和审美能⼒。
(课堂体悟) 3. 让学⽣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珍爱⾃然,珍爱⽣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课外延伸) 教学重难点: 1. 领悟⽂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
学习捕捉对⾃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的语⾔特⾊,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法学法: 作为⼀篇散⽂,反复诵读是增加积累、加深体悟、进⼊作者感情世界的⼀条捷径。
为此,本⽂的教学⽅法主要采⽤“粗读—精读—研读”的品读鉴赏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学法: 采取“总——分——总”交替推进的教学步骤实施教学,采⽤⾃主设疑、合作研讨、共同探究⽅式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现代散⽂家余秋⾬先⽣曾在他的散⽂集《千年⼀叹》中说过这样的⼀句话: ⼤⾃然的景物有百分之⼀能写进历史,千分之⼀能成为景观,万分之⼀能激发诗情。
这就是我们赖以⽣存的⼤⾃然的神奇瑰丽之处。
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灵,⼜滋润了⼈类灵魂。
古往今来,⽆数⽂⼈墨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然同悲喜、共哀乐。
这⼀节课,就让我们⼀起⾛近作家冯⾄,聆听他与⾃然的⼼灵碰撞。
⼆、了解作者,积累⽂学知识。
1.让学⽣⾃由发⾔,谈⼀谈他们对作者的了解。
2.⽼师以资料投影展⽰⽅式再作整合补充,以便学⽣对作者有⼀个相对完整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3
识字 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1、秋天的图画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未2008-11-02 1528下周开始现当代散文阅读,把教案整理出来,根据教学实际,再做相应修改。
9.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以感情为主线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2、揣摩语言,重点理解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法指导:抓关键字疏通文脉,抓关键句体会思想,抓关键语段把握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文中注释①,大家体会一下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提示:悲、愤!)二.简介并解题1.指名学生简介本文的?(提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最伟大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熟悉的作品有《故乡》、《孔已己》、《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等》)2.解题: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怀念”。
文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的“那”实为“哪”,鲁迅当时用“记念”实为“纪念”。
3.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君:对人的尊称。
4、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还纪念了哪些人?他们都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提示: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三、研习课文1、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①介绍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
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2、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悲愤的感情线索,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是为纪念烈士,二是为警醒庸人;第二部分(3、4、5),追忆刘和珍的生平,共三层:分别是认识过程、遇难经过概况及遇难经过特写;第三部分(6、7),“三一八”惨案的思索,分两层,分别论述情愿方式不当和精神永存人间。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 故都的秋
2014天津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故都的秋故都的秋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故都的秋》,本文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对培养学生散文阅读与鉴赏习惯起着指引性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8月创作于北平的一篇散文。
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姿态”的描绘中,寄寓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着追求,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郁达夫是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淫的知识分子,且不说他的人生经历与命运多舛的旧式文人有多少相似之处,就精神气质而言,他也是深得传统文人的遗传。
他不远千里,从青岛赶往北平,只为尝一尝故都的秋味,其状物写景之细腻,可以与古典山水游记相媲美。
《故都的秋》可以看作是现代汉语版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用八个字概括:名士风流,悲秋情结。
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分析五幅秋景图中的物象特点,说明与“秋味”的关系。
2.揣摩作者在秋景中所蕴含的情感。
3.把握寓情于景的写法。
散文属抒情文学,重在表情言志,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大部分学生通过高一年级的一些散文(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等作品)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散文诸如的“形散神聚”、“情景交融”的一些特点,但散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形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秋景图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并能准确应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六、突破重、难点的途径及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层次,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重点赏析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鉴赏简洁清丽并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贯穿“阅读和欣赏——鉴赏与评价——综合与运用”这一教学思路。
1、解决办法:(1)适当介绍作者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课前印发相关资料)(2)强化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高二语文选修课本目录之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doc
高二语文选修课本目录之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案【教学指要】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
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第三册病梅馆记(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三册病梅馆记(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
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龚自珍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痛和呐喊?因为迫切要求改良的龚自珍对政治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现实极其不满。
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
”“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
针对这种现实,龚自珍写了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品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病梅馆记》。
(板书:病梅馆记)二、学习新课1、解题[教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题目。
[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五点:①作者的生卒朝代——清代后期。
②作者的姓名字号——龚自珍,字(s)人,号定(n)。
③对作者的定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先驱。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龚自珍全集》。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例优秀3篇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例优秀3篇故都的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领会作者创作的感情基调(重难点)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运用(重点)教学方法:朗读、勾画一、导入对于秋的领会,处境不同,经历不同,看出的景也不同,毛泽东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
有人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悲凉。
一起走进作者,他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秋呢?二、题解《故都的秋》中的秋字点出写作的季节,而一个故字便把作者饱含的情感展现,(举例:故乡,故人等饱含的情感)是一种格外的亲切和深深的眷恋。
都,故都,便是北京,可是他不是北京人。
三、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小说《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四、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8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散文。
《故都的秋》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四、感知文章基调1、北国之秋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吸引作者,让他在杭州仍然惦记着北国之秋呢?清,静,悲凉。
秋味(板书)其中悲凉更多的是作者的心境。
出生与知识分子家庭,却自小便颠沛流离,漂洋过海在日本生活。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北国秋的景色之中,有一丝的哀愁。
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2、作者对这样的秋是一种什么情感?热爱,眷恋。
(板书)最后一个自然段他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北国的秋天。
由此可见作者对北国之秋情至深处,爱到极至。
除此之外第一自然段。
饱尝一尝,不远千里;还有无论总是可是更也不过等句子、实词、虚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突出强调作者对故都秋的热爱之情。
3、作者既然如此深爱着北国之秋,课文为什么要宕开笔墨写江南之秋呢?引导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并进一步分析: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等人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
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取,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作者收集整理了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您,欢迎鉴戒学习!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进程与方法目标:朗诵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颂母爱,教育学生尊重母亲,酷爱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2.通过指导学生朗诵来知道课文说蕴涵的深入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假设你在街上和妈妈走散了,你该怎么办?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圈画生字。
3.学习生字城:左右结构形声字城市、城府、城镇牵:上中下结构部件组合法牵挂、牵牛花掌:上中下结构掌控、手掌、掌心围:半包围结构口字部形声字包围、围棋、周围笑:上下结构竹字头见笑、苦笑、苦笑不得善:数笔划方法注意笔顺仁慈、善事、善后淡:左右结构平淡、平淡、冷漠互:数笔划方法注意笔顺相互、互助、互生4.指名读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进程:多种方式读课文,以读代讲: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二、分析课文,知道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妈妈眼睛的句子,读一读。
2.画出描写妈妈头发的句子,读一读。
3.画出描写妈妈手的句子,读一读。
4.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5.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妈妈头发、手、眼睛都是什么样的吗?小女孩为何会这样说呢?三、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拓展阅读任务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拓展阅读任务拓展阅读
任务
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在学习单元的基础上,加入拓展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老师需要进行以下拓展阅读任务:
一、多读好书
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好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并感受书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拓展阅读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对更广泛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同书籍、影片的阅读和欣赏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三、小组阅读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小组讨论,由小组进行展示汇报,从中获取更多的原创性思维和思路,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自主拓展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自我探索,自主探究更多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现、学习、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小型展示、交流。
五、读书笔记
在拓展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读书笔记,总结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增强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拓展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团体协作和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明湖居听书》
《明湖居听书》授课班级_____授课教师_____授课时间_____【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感受和用形象来比喻无形事物,从而使读者能真切地领略无形事物的美的手法;2.学习用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场面烘托和人物映衬【教学难点】用感受和形象来比喻无形的声音【教学方法】1、讲读法2、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江苏镇江)人。
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
他行医于上海,后又弃医经商,直到资本丧尽才止。
1888年黄河决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补知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曾从俄军处用低价购买太仓粮,赈济居民,后清廷以私售仓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乌鲁木齐)。
二、关于《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是晚清中谴责小说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老残游记》借老残在游历中所见所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抨击,揭露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不惜杀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刽子手,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
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老残游记》语言清新简练,对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生动、形象,没有一般的陈词滥调,跟晚清的同类小说比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称赞这部作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三、关于本文《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居听书”故事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
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居中写“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
《故都的秋》教案(最新5篇)
《故都的秋》教案(最新5篇)故都的秋教案篇一《故都的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二、教学重点: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四、教学方法:1、美读法。
反复诵读,体味意境。
2、组织讨论法。
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
导入导语设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也留下了无数描写秋的佳作,同学们能说一说吗?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是啊,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感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透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资料进行比较。
(1)官员们和曹冲的比较(2)曹操前后态度的比较(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比较。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忙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表此刻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
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
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
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
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
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我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能够明白大象有多重了。
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
“还能够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能够。
”“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以前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
中职学校职高语文基础版第3册全册教案精美整理版
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全册教案】目录改造我们的学习 (2)林黛玉进贾府 (19)游褒禅山记 (39)阿Q正传 (50)哨遍.高祖还乡 (84)明湖居听书 (92)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00)意大利蟋蟀 (105)雨霖铃 (110)念奴娇.赤壁怀古 (122)黄鹂 (127)我的母亲 (137)说明书 (152)演讲词 (156)广告词 (160)谈谈记忆 (164)项链 (168)义理、考据和辞章 (18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目的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4.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2.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讲解法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课时像本文这样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议论文,在学习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和文题后的注释,对我们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还可以采用“跳读法”,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找出课文中能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如能抓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其理由如次”;“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第一、二、三部分开头的第一句话和全文的最后一句话,就能大体上理清本文的逻辑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地钻研课文,从内容上逐一分析引论部分提出的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提出的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建议”。
从文章的逻辑思路来看它采用了哪一种论证结构,看各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
至于语言方面,本文可学习的地方很多,应有所侧重,可将“用词准确”作为重点突破目标。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兰兰过桥》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兰兰过桥》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激趣导入新课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兰兰过桥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
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师:好。
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
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
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结实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中职语文第三册教材教案本
中职语文第三册教材教案本教材名称:中职语文第三册教材教案本内容:教材概述:中职语文第三册教材是为中职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文、课后练习、阅读材料和写作指导等。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各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和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选取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现代散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文体,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课后练习:包括课文理解题、词语解释、语法练习等,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阅读材料:选取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领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指导:提供了写作的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情景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课后练习、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学资源:1. 教材:中职语文第三册教材;2. 辅助教材:包括课外阅读书籍、词典、语法参考书等,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3. 多媒体教具:包括投影仪、电脑、音频设备等,用于展示课文、示范语言表达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案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教案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注:进行集体备课的科目,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情再对集体教案进行补充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丰南区实验小学董贤贤《识字3》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师说: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想去看看吗?(多媒体)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
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
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夕、与。
(点名读)2、观察: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部分,是哪两个?学生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师说: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
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2、认读词语师说: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
(出示多媒体)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能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3、有感情齐读课文师说: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仅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
(放多媒体)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己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及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昌盛?(56个民族人民的共同创造)5、问:你了解那个民族?说说看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词语。
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1、多媒体出示:川、州、台、争、民、族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4、学生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1、问: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9欢庆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
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
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
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二、初读体会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臶、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
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
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 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
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臶”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一、导入: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二、再读入情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
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加一加:大-庆只---臶南---献编儿歌四、指导写字: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10 北京一、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
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1 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
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
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
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
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这句话讲了天安门在北京的位臵和它美丽的特点。
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或投影片,让学生了解这里的“中央”是指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
“庄严”是指天安门给人的观感是庄重而严肃的。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平坦。
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
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
“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平坦的草地。
“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
“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
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
如:“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