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蒋梦麟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西南联大及其教授们

西南联大及其教授们

著名校友
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彭佩云、 汪曾祺、邹承鲁、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 屠守锷、吴讷孙、陈忠经、戴传曾、何兆武、 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吴庆恒、 叶笃正、谢 玮、黄 昆、王浩杨、 凤林景
教育成效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 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 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19381946)。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 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工程 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 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 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 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 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 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 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 宏富是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 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 南联大任教,1931-1933年在山东大学 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 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 史的研究。 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 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 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他撰写出版了 《边城》、《长河》、《唐宋铜镜》、 《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 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
王力(1900—1986),广西壮族自 治区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 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散文家和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 授。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 士学位。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 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 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 去世。

浅谈蒋梦麟的自由主义思想论文.pdf

浅谈蒋梦麟的自由主义思想论文.pdf

论文摘要:蒋梦麟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平等、独立,充分肯定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个性价值;文化上提倡复合创新论;主张以和平渐进的方式推进农村的土地改革。

其自由主义思想,为后人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思想文化遗产。

论文关键词:蒋梦辟;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民主 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教育家。

他六岁人私塾,接受传统教育,其后就学于绍兴中西学堂、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03年考中秀才,次年转入上海南洋公学,1908年自费赴美留学,以学教育为主,1912年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于同年回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同时兼任江苏省教育会理事。

1918年蒋梦麟与陶行知、黄炎培等创办《新教育》月刊,并任主笔,以“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之社会”为旗帜,介绍西洋新思想,与北京大学教授们所办的《新青年》遥相呼应,不久即任北京大学教育学教授。

20年代中期起,蒋梦麟先后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45年任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

假如要对蒋梦麟进行知识分子分类的话,毫无疑问应归为自由主义者,他以自由主义理念来改革社会,改革教育。

一、蒋梦麟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的渊源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势力的压迫下,中国逐步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落后挨打、饱受欺凌、任人宰割的祖国是蒋梦麟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蒋梦麟的一生中,始终围绕着他的思想主题就是实现祖国的强盛和现代化。

蒋梦麟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其明显的学理渊源,它是在中西不同的政治文化观念熏陶和濡染下形成的。

在蒋梦麟求学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古今中西、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蒋梦麟,面对外国的侵略空有一腔爱国的热情和忠诚的信念,在当时中华救亡图存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无力回天的历史条件下,蒋梦麟转向西学,以期用西学来强国御侮。

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新探

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新探
向。 古 希腊 文化 追 求理 性 与 白南。 彻 底 的反
思及怀疑是希腊理 J ! 生 精神的深化 , 蒋梦麟认 为学习西方是他 一贯所求 , 他个 人着迷西 方科学精神。 他曾在个 人的 自传 ・ I 1 提到他存 哥大体会到 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 这 也_ F 足希 腊文化追求的理性精神 。蒋梦麟经过长期
一 : 先生 的个人知识素养正足在这样 的 所。 这段 冈书馆的生涯 , 给曹聚仁先生留下 书馆 中 的学 习生 活 ,正 是 曹聚 先 生认 识 曹 聚f - : 先生彻底 文澜阁中大量苦读锻就的。 大学教授 多年 r 令 人神往 的精神享受 和文化记忆。在这 和运 用图书馆 的新起点 ,曹聚4
《 东方杂志》 等和 L f 1 华书局 版 的书刊杂志
1 9 2 7年 秋 大 ,时任 北 京 大学 图书 馆 主 会。 在这里 , 曹聚 先生阅读 了郭廷 以的《 近
与蒋廷黻的《 中 近代史》 之后 , 馆长 ) 的单 不庵 老师被调到杭州担任浙 代 中国史》 等都是曹聚 先生最爱读 的书刊 。陈独秀 任( 与李大钊等创办的《 青年杂志》 ( 后改名《 新 江 图书馆西湖分馆主任 并兼管文澜 阁的事 深 受 启 发 并 打算 用毕 生 精 力 撰 写 中 国社 会
入绍 兴 叶 l 学 堂 ;后 参加 浙 江省 科 举 考试 , 教育》L 积极发表杜威的教育学精义 。蒋梦 情 形 与希 腊 、 欧 洲 的变 动大 相径 庭 。 l l I 秀l 才; 1 9 0 4年 人 南 洋公 学 , 做 赴 美 留学 准 麟不同于其 他的全盘西化论者和守 旧迂腐 备; 1 9 0 8年 加 州 大 学 读 书 半 年 后 转 社 会 教 者 , 他 深 刻 地 了解 了 中 国 的 文化 , 彤成 L { J 四

浅谈蒋梦麟的教育观

浅谈蒋梦麟的教育观

浅谈蒋梦麟的教育观作者:彭雄英来源:《青苹果·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05期蒋梦麟的教育观,体现在他重视“个人价值”的教育价值观念,坚持以“个人中心”的教育本质思想。

他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同时顾及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并非是極端的个人主义。

他从人的发展来论述教育价值,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

【关键词】蒋梦麟;教育观;现代意义1 蒋梦麟生平及教育实践蒋梦麟(1886——1964年)原名梦熊,后改名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浙江余姚人。

曾任浙江省教育厅长、浙江大学校长;1923至1926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其间曾出任“国立北京八校校长联合会”主席及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1930年至194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主持北大前后17年,后随蒋介石集团去往台湾。

蒋梦麟的教育实践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是主持北京大学。

在主政北大期间,他对学科设置和课程建设十分关心。

北大先后新成立教育学系、东方语文系、生物学系,并在哲学系心理门的基础上扩大成立了心理学系。

其二是先后担任浙江教育厅厅长、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主持地方和中央教育行政。

无论是出任学校的校长,还是教育部长,蒋梦麟采取的措施和实行的主张对推动当时教育走上正规化和制度化、提高教育水平都有一定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蒋梦麟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但他自己并没有作过系统的表述,其教育思想及理念主要体现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中。

2 蒋梦麟的教育观2.1 教育是一种方法教育,蒋梦麟认为是一种方法,“教育,一方法也。

以此方法而解决国家、社会、个人、职业种种之问题者也”。

教育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是教育的失败。

“故必先有问题而后有教育,无问题而言教育,则凿空而已矣,幻想而已矣。

”国家有问题,所以有国家教育;社会有问题,所以有社会教育;个人有问题,所以有个人教育;职业有问题,所以有职业教育。

教育作为一方法,国家、社会、个人和职业为问题,则称为国家教育、社会教育、个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蒋梦麟:功过自有后人评

蒋梦麟:功过自有后人评

蒋梦麟:功过自有后人评提起北大校长,你应该非常熟悉蔡元培,了解一些胡适,或许知道傅斯年,但几乎未曾听闻蒋梦麟。

事实上,在北大历任校长中,蒋梦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但在他离开之后的北大校史中,蒋梦麟却成了被刻意淡化的一个名字。

蒋梦麟与北大的缘分,结于1919年,当年他辞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之后,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育系教授。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对早前在绍兴时的这位得意门生委以重任。

五四运动后当局施以的压力,迫使蔡元培在1919年到1926年间数度“托孤”,指定蒋梦麟代行职权。

1930年冬天,蒋梦麟正式继任北大校长。

抗战期间,北京大学犹如一叶扁舟,落入飘摇风雨中。

为了躲避战乱,蒋梦麟组织了从北京到长沙、再从长沙到昆明的北大师生万里迁徙。

在与清华、南开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在长沙时称“长沙临时大学”)中,蒋梦麟与梅贻琦和张伯苓共持校务。

其后战事持续蔓延,大批逃难人群接踵而至,使昆明陷入喧嚣、嘈杂和物价飞涨之中,蒋梦麟于是再度组织联大师生转移到云南蒙自。

在治校中,蒋梦麟有意识地发扬光大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并且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

他取消了教授终身制,开创了北大“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的新时代,推动北大成为全国的教育和学术中心。

傅斯年对他的评价是:“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比不上胡适之,但办事比蔡先生和胡先生高明。

”蒋梦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的求学经历让他的民主意识比较鲜明,在行政体制的搭建中发挥了正面的效应。

他也是有担当的领军人物,把选聘新人的工作交给各学院的院长,辞退旧人这种得罪人的活儿则由他独自承担。

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精神下,硬币的另一面——“纪律弛,群治弛”也逐渐显露,尤其在他掌校的后几年,学生运动乃至教员运动此起彼伏。

对于学生参与政治斗争,蒋梦麟素来极为反对。

一是因为,政治斗争总是难以避免无谓的牺牲生命;二是他认为,救国的基础是“文化之增进”,这是摇旗呐喊的运动无法企及的,“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纠正干涉,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作者:李秀云冯晓丽来源:《搏击·体育论坛》2013年第09期摘要: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几位校长,本着“教育救国”的精神在近代率先引进西方的教育--思想。

他们培植新人、开启民智,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观今宜鉴古”,文章立足于四位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从历史的角度对四位大学校长的体育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其在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并反思其思想的局限性,分析其体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并且学习他们的“教育家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近代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35-04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之后,中国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但是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技术已经开始在我国传播。

辛亥革命之后,我国依照西方现代教育体制建立我国的新教育,中国的教育先驱者借鉴或移植西方教育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职能转变与内容更新的改革举措,在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反省中,用情感与理智谱写出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

回顾百年前几位著名的大学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他们作为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有着不同的办学风格,但是却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体育思想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体育思想对于体育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现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体育思想,对解决今天体育教育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1 四位大学校长的体育思想1.1 强我种族——张伯苓张伯苓(1876-1951),是中国近代革新运动的先行者,著名体育专家郝更生说:“中国近50年来的体育史,和张先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体育能有今日的基础,先生之功甚大”。

张伯苓的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时代,张伯苓痛感清廷的腐败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努力寻求救亡图存之道,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使张伯苓受到很大的震动,他清楚地看到英国水兵身体强壮、神采奕奕,而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于是“强国必先强神,强神必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必先”的思想萌生在青年张伯苓的脑海之中。

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及现代意蕴

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及现代意蕴

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及现代意蕴
蒋梦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辟者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他一生大半时间都在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在美留学多年,借鉴了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模式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蒋梦麟的高等教育思想的脉络,总结得出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学术至上”的办学思想;二是坚持“学术自由”的原则;三是围绕他“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教育方针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蒋梦麟的高等教育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使它一直处于“全国学术中心”的地位。

由此可见,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不仅对提升高校学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培养更符合社会核心价值人才和高校民主管理方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且能够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实践参考。

最新-蒋梦麟教育思想与政治实践研究 精品

最新-蒋梦麟教育思想与政治实践研究 精品

蒋梦麟教育思想与政治实践研究一、校长是校园政治的领导者蒋梦麟还设立了行政会议、教务会议和事务会议等完善北大的行政管理秩序。

蒋梦麟将教务处改为课业处,将总务处改为秘书处,课业处与秘书处各设分组,设主任一人、事务员若干人,均有校长聘任。

蒋梦麟将学系制改为学院制,由校长直接领导,强化了校长管辖权,并且在蒋梦麟指导下北大率先设立文、理、法学院,每院设一名院长,由校长直接聘任,负责学院事务的管理。

此外,学院设院务会议按照计划审议本院一切教务事宜。

院长在校长处备案后,有权自行从本系教授中聘任各学系主任,教授、副教授以及助教等职务。

二、教授是校园政治的参与者蒋梦麟为营造北大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出了教授治学的方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环环相扣的制度改革,为北大学术积累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1推行研究教授制度。

蒋梦麟身兼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能与该会进行密切合作,并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在该会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蒋梦麟在北大推行研究教授制度,被聘教授必须在每年年终的时候提出研究工作报告。

蒋梦麟与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在协议中明确了教授聘任的原则和程序。

教授应该在其所治学术领域中有突出贡献,并且有专著问世,教授的聘任应该由顾问委员会审定,最后由校长聘任。

由于蒋梦麟的不懈努力,北大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每年聘任一次研究教授,北大给予研究教授每月高达400—600元薪水,因而吸引了当时国内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在蒋梦麟治校期间,平均每年聘请15位教授担任研究教授一职,这些人都是国内外各学科的一流专家,激发北大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有效地营造北大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2实施教授专任制度。

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北洋军阀政府内部争权夺利,斗争非常激烈,政府对教育的拨款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迫于生计,很多大学教授不得不在外校兼课,耗费了教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北大教授也无心向学,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程序,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北大学术质量连年恶化。

梅贻琦教育思想述论

梅贻琦教育思想述论
樊彩 萍
( 州学 院 办 公 室 , 滁 安徽 滁 州 29 1 ) 30 2

要 : 贻 琦 任 清 华 大 学校 长 长达 1 梅 7年 之久 , 是清 华 师 生公 认 的 对 清 华 大 学 发展 最有 贡献 的校 长 。 梅 贻 琦
教 育 思 想 的核 心 主 要 体 现在 他 的“ 通才 教 育 观 ” “ 师论 ” “ 授 治校 ” 、大 和 教 三个 方 面 。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2期
2o 0 6年 4月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U N L0 删 z1UU IEIr1 0 R A FC I Nv I I 0 sf 『
Vo. . 1 No2 8 Ap .0 6 r 0 2
梅 贻琦 教 育思 想 述论
润身而 已, 亦所 以 自通于人也 。”3 I 1 学生要对 自然科

” 梅 贻琦 , Ⅲ 字月涵, 清华大学第二任校长 , 任职
长达 1 7年 (9 1 一 9 8年 , 南联大 时期 , 华 13 年 14 西 清 校长 梅贻琦 、 大校长 蒋梦麟 、 开校长 张伯苓 组 北 南 成“ 常委会 ” 。因蒋 、 张两位常委身兼他职 , 较长时
间不在 昆明, 只有梅始 终坚 守在学 校 , 故梅通 常被
的校长, 又有终身校长之称。 今天我们重温梅贻琦 的教育 思想 , 究清华大 探 学如何在较 短的时间迅速 崛起 , 于我们 大力发展 对
高等教育 , 提高教育质 量, 培养高素质 的人才 , 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 。 梅贻琦 的教育 思想主 要体现在 以下 三个方面 :

日通才教育 : 二为大师论; 是教授治校 。 三
“ 大学 ” 教育 思想为根 基 , 博采西 方大 学教 育思想 之精粹 , 从大 学教育功 能和 定位 角度 , 出了第 三 提 种观 点, 即大学教育应 “ 识为本 、 通 专识 为末 ”。他

西南联大三巨头

西南联大三巨头
(一)从梅“谜”到梅“迷”的敬仰 梅贻琦其人,近年来已有诸多的研究成果问 世,尤其是两部大作值得称道,一是《一个时代的 斯文———清 华 校 长 梅 贻 琦 》,二 是 《大 学 与 大 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1][2]这些论著,刻画 了梅贻琦作为教育家的形象,尤其是作为清华校 长的形象。然而,对梅贻琦作为西南联大掌门人 的阐述,似有待深化。 在我看 来,西 南 联 大 之 所 以 成 为 西 南 联 大, 是与梅贻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 有梅贻琦,西 南 联 大 很 可 能 重 蹈 西 北 联 大 的 覆 辙。正如清华校友、教育家傅任敢说:为什么“惟 有西南联大能够联合到底呢?这就与梅校长有 很大关系了”。[3](P59) 梅贻琦(1889~1962),天 津 人,南 开 学 堂 毕 业,曾留学 美 国,获 硕 士 学 位。 回 国 后 任 清 华 大 学教授兼教 务 长,1931年 起 任 清 华 大 学 校 长,年
一、梅贻琦———西南联大“联合”的灵魂
多年来,学术界对西南联大的探索和研究经 久不衰,取 得 了 重 大 的 成 就。 然 而,为 什 么 西 南 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唯一联合到底的 大学,其意义何在?似尚有待深入研究。学者们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回答,而我的回答应该从 梅贻琦说起,因为梅贻琦是西南联大能够联合到 底的关键人物,是其灵魂。他的精神,他的作为, 支撑着西南联大的大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0202 No2,2020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0年 2月 Feb.,2020
西南联大三巨头
谢本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西南联大三巨头,即是西南联大三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梅贻琦是西南联大的灵魂,蒋梦麟是西南联大的支柱,张伯苓是西南联大的儒者。他们的顾全大局、联合团结,使 西南联大坚持八年之久,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教 育 史 上 的 奇 迹。 研 究 西 南 联 大,揭 开 联 大 “联 合 ”之 谜,就 应当从三巨头的研究切入。这里从不同角度,阐述三巨头在联合中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西南联大;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0)02-0126-13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想的 局 限性 , 分析 其 体 育 思想对 当代 教 育 的启 示 , 并且 学 习他 们 的“ 教 育 家精神 ” 以及 这 种精神 对我 国体 育教
育思 想 的传承 与创 新 。
关键 词 : 中国近代 中 图分 类 号 : G8 0
大 学校 长 体 育思 想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4 -5 6 4 3 ( 2 0 1 3 ) 0 _ 0 0 3 5 —0 4
作者简介 : 1 . 李 秀云( 1 9 9 0 " ) , 女, 在读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 体育人 文社会 学。
2 码 晓丽( 1 9 7 2  ̄ ) , 女, 教授 , 硕 士研 究生导师。研 究方 向: 体 育人 文社会学。
35
路 到欧洲考察教育 , 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 四届奥运会 , 他前往赛 场亲眼 目睹了大会盛况 ,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 中国第一 人。 回国后 , 在 1 0 月2 3日南开学校操场举行 的第六届 天津学校 联合运动会颁奖仪式 上 , 通过新发 明不久的幻灯片放 映 , 让 同学 们看到 了伦敦奥运会 的盛况 ,目睹的同学都兴奋不 已、群情激
化” , 使课程适合 于中 国社会 的需要 , 这一切都 奠定 了蒋梦麟体
萌生在 青年 张伯苓的脑海之中。 随后 , 张伯苓在 欧美 考察教育 时说 , 其 实 国家之强 弱, 至关 重要 的是人 的体质的优劣 , 外国人四五十岁正 当工作时期 , 而我 们 中国人三十岁 以后便作 整寿 , 四十岁便入黄土 。 他十分激动地 宣称南开学校的学生 的体质决不能像现在一般人那样 。他要通 过体育来 培养和造就体格健壮 、 精神饱满 、 工作效率 高 、 四育并 进、 “ 完 全发 达” 的人才 , 进 而实现 强种 强国的 目的, 这就是 张伯 苓体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 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 ,是 张伯苓教育思想 的显著特点 之一 , 他认为体育是我国传统教育 中最薄弱的方面 , 所 以把体育 看作教育的一个 重要方面 ,认为教育精神应该 以体育精神为骨 干, “ 教 育里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 。他始终把体 育放在与德 育、 智育 同等重要的地位 , 他曾在南开礼 堂初二年级集会上 的演 讲 中说 : “ 值此求学 时期 , 诸生 当以道德 、 身体 、 知识 三事 自立为 基础” I 2 1 。他 提倡体育 的目的 , 不仅在学校而在社会 , 不仅在少数

“大师论”——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

“大师论”——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

识 教 育 理 念 的 表 现在 于课 程 体 系 和课 程 设 置 方 面 , 比
如 清华 大 学 实施 必修 课 等措 施 ,让 学 生掌 握 全 面 的 综 合 知 识 。作 者 认 为在 梅 贻 琦 的教 育 思 想 中 , “ 师论 ” 大 教 育 思 想 发 挥 着 重要 的 作 用 。 因 为 它 是 梅 贻 琦 教 育 思 想 的基 础 ,它 的 提 出也 为 清华 大 学 后 来 实施 通 识 教 育 , 坚 持 教 授 治 校 等 办 学 实 践创 造 了机 会 。本 文试 图 通 过 对 梅 贻 琦 大 师论 教 育 思 想进 行 深刻 剖 析 ,找 寻 它 的 真 正 内涵 ,为 当前 的高 等 教育 提 供一 定 的借 鉴 。
之谓 也 ” 。在梅 贻 琦 看来 ,一 所 大学 之 所 以 能 够成 为 大 学 ,并 不 是在 于 它 的 建 筑设 备 的增 加 ,而 是 在 于 有 没
・哆 z , ・ ‘: j 当
● 21 0 1年 第 9期
( 学研究 ) 教 ●
“ 师论" 大
梅 贻 琦教 育 思想研 究
徐 珊 珊
[ 摘 要 】梅 贻 琦是 我 国著 名 的教 育 家 ,他 的教 育 思想 对 于 当今 教 育 具有 重要 的 启 示 作 用 。在 他 的教
育思 想体 系 中, “ 师论 ”教 育 思想 起 着基 础 性 的 作 用 。文 章 的研 究主要 分 为三 个 部 分 :第一 部 分 主要 介 大
绍 梅 贻琦 的 “ 大师 论 ” 思想 的基 本 内涵 ;第二 部 分 主要 是 以清 华 大 学为例 ,分 析 了梅 贻琦 “ 大师论 ” 思想 的 实践 ;第 三 部 分 则 是 介 绍 梅 贻 琦 的 “ 师 论 ” 教 育 思 想 对 于 当今 教 育 所 具 有 的 借 鉴 意 义 。 文 章 通 过 研 大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蔡元培四位大学校长的共性研究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蔡元培四位大学校长的共性研究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蔡元培四位大学校长的共性研究沙荣星;刘玲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蔡元培四位大学校长在办学理念方面特色明显,在人格魅力方面也颇有建树。

既心怀救国,以教兴国;以人为本,教师先行;学贯中西,中西合璧,同时较长的任职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这些因素对现在大学校长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171-171,173)
【作者】沙荣星;刘玲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39;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39;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 2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创新之作--读金林祥教授新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J], 常国良
2.蔡元培、蒋梦麟掌北大理念之共性及原因探讨 [J], 刘雪平
3.蒋梦麟、梅贻琦大学理念之共性及原因探讨 [J], 赵菊梅
4.从蔡元培、张伯苓治校来看当今的大学校长 [J], 吕有典
5.蔡元培、张伯苓学生管理思想共性研究 [J], 金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识教育:西南联大“三常委”办学理念的认同

通识教育:西南联大“三常委”办学理念的认同

通识教育:西南联大“三常委”办学理念的认同作者:高建国,晏祥辉来源:《学术探索》 2014年第2期作者简介:高建国,男,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西南联大史研究;晏祥辉,男,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2009级研究生,《云南信息报》编校,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①对蒋梦麟常在昆明的情况,蒋梦麟回忆录(蒋梦麟.西潮与新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和梅贻琦日记(梅贻琦著,黄延复,王小宁整理.梅贻琦日记1941—194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都有较多的记录。

而对张伯苓前期不时在昆明的情形,冯文潜日记有记载(冯文潜.联大八年1938—1945.南开大学校史所研究室.联大岁月与边疆人文[M].南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另,笔者曾采访过1940年时为联大先修班的学生李良驷,他曾言,求学期间曾面见过张伯苓校长。

高建国,晏祥辉(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执校西南联大的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是否具有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认同(尤其是张伯苓是否赞成通识教育),是西南联大史研究中的一个命题。

西南联大能够实施通识教育,深层次上的主要原因是居于西南联大最高领导层的“三常委”有着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

这种认同,集中体现在:“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强体魄,担当重任;文理兼融,博通为先;团体协作,消除涣散;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五个方面。

它表明西南联大要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品行高尚、判断独立、身体素质良好、情趣丰富高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人。

西南联大人才培养的成就及其学子的成长体悟,充分说明通识教育是高质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西南联大;“三常委”;通识教育;办学理念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2-0142-06一、问题的提出通识教育,作为西南联大一种鲜明的办学理念,已为学界所公认。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思想领导力研究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思想领导力研究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思想领导力研究摘要: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具有卓越领导力的大学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不仅仅是指校长个人对学校发展的功能作用上,更重要的是指校长对学校的价值引领和教学思想的引领。

大学校长领导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思想领导力是其领导力的核心要素,研究大学校长思想领导力的形成过程,研究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分析影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一些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助于强化大学校长对领导力的认识,提升自身思想领导力水平,对推动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思想;思想领导力;梅贻琦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大学校长领导力领导力是指在正常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才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

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对于校长领导力每一位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有学者认为校长领导力就是个人素养与校长治理和谋划学校发展的能力的高度统一。

[1]有学者认为校长领导力指学校校长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

校长领导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含校长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和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

[2]本文认为大学校长领导力是大学校长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利用职位的权力,引领全校师生及教职工完成共同目标,促进学校发展的能力。

(二)思想领导力有的学者认为校长的思想领导力指的是校长将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行为,这些行为激励全校教职员工按照这种思想完成学校的各项建设和发展任务。

[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最终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认为校长的思想领导力是指校长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具体转变到教育实践中,带领和引导全校教职工共同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逐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完成学校的共同目标。

往事梅贻琦校长:西南联大之魂

往事梅贻琦校长:西南联大之魂

往事梅贻琦校长:西南联大之魂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抗战胜利后曾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之一”。

梅贻琦主持下的西南联大,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坚持教授治校,全面践行百花齐放、学术竞放、兼容并蓄的办学风气,为西南联大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深厚的治学条件。

七年联大常委会主席西南联大从在长沙初创之始(学校始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抵昆前夕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实行的就是“常委制”。

组成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担任联大常委,其间虽偶由其他教授临时代理,蒋、梅、张三常委在联大的历史地位却从未撼动过。

据蒋梦麟回忆,“三校的同仁个性都很强,办事倒有点麻烦,好像三个人穿了一条裤子,有时步伐不齐,走不动。

月涵校长始终耐心合作,尤其是有时候喝几杯酒以后,从微微的笑容中慢慢的谈出笑话来,真幽默啊。

种种烦恼事,便在默默中消散了。

”蒋梦麟又说:“我推梅月涵先生当第一任主席,以后每年轮流。

等到轮流到我,我就恳求梅先生驾轻就熟,再连一任。

月涵先生亦上了情面难却四个字的当。

我一次一次的推宕下去。

第一年不算,他一共当了七年的主席,真是偏劳得很。

至今思之,感愧万分。

”后来由于张伯苓常在重庆司国民参政会之职,加之要操持南开学校在重庆复校的工作,而蒋梦麟则忙于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后来又到行政院),都难以全面顾及联大在昆明的工作。

当然,这大概也是他们认识到联大若要真正联合,确实需要梅贻琦这样既有教育家视野,又有君子风度的同仁主持校务,而他们则在外部为联大争取各种支持。

因此张伯苓说:“苓与蒋梦麟及梅贻琦二校长共任常委,彼此通力合作,和衷共济。

今西南联大已成为国内最负盛誉之学府矣!”梅贻琦也不负重望,既代表清华在联大当家,又受蒋梦麟、张伯苓之托团结北大、南开同仁在联大勠力共事。

1940年,据梅贻琦自述,师生“不畏困难,刻苦维持”,联大“经两年来之惨淡经营,校舍既定,设备渐充,学生程度,亦年有进步,三校原有之精神,已潜移默化融洽于整个联大之中”。

梅贻琦教育思想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及启发-2021

梅贻琦教育思想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及启发-2021

梅贻琦是我国着名得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从1931 -1937 年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得校长,并带领清华大学走进了属于清华大学校史上得“黄金时代”,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得十个大学校长”之一、“中国近代最杰出得十个教育家”之一[1].梅先生虽然着作不多,但是他得教育思想对于当时高校得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得作用,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得发展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他得人格魅力、教育思想都为他得办学治学增加了特色,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梅贻琦得人格魅力。

---------------------------------------------------------------------------------------------------------------------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所取得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恬静得性格和独特得人格魅力。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是“寡言君子”,但是他谈话得时候十分和蔼可亲。

陈寅恪曾经说“假使一个政府得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严谨,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得”[2].对于他得人格魅力,具体而言,主要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爱护学生,重视教授,专一公正,廉洁清明。

1. 爱护学生。

梅贻琦先生认为,教育得出发点是爱。

在他担任校长期间,校园里经常有学生举办得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得零星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们不太感兴趣得,需要消耗大量得时间和精力。

梅先生当时在教学上还没有太多得经验,需要时间去备课,在这样得情况下,梅先生却非常乐意参与学生得活动,而且态度认真严肃,并对学生活动中得不足之处加以指导,这充分体现了梅先生对学生得爱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梅贻琦蒋梦麟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系 (部) 政史与法律系学科门类 法 学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学 号 200606074019姓 名 全国军指导教师 万 雷2010 年4月25日梅贻琦蒋梦麟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摘要通才教育与平民主义教育愈来愈被教育者认同,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力倡系统的通才教育,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倡导平民主义教育。

这两种教育思想的倡导,为当时中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深入比较分析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与蒋梦麟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并揭示其重大的现实价值,以此为现阶段教育提供建设性的参照。

关键词:梅贻琦蒋梦麟通才教育平民主义教育Mei Yiqi Jiang Menglin educates the thought comparison research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and Populist education that have already increasingly been admited by educators , early in the 1920s and 1930s, Meiyiqi ,the Presid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who advocated a system of liberal education, and JiangMengLin whose the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advocated a populist education. The two ideas advocated direction for China‟s undertakings of education in that time, and obtained larg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pare Meiyiqi‟s education to JiangMengLin‟s populist education of researching that provides the great practical value, and provides a great constructive reference of education at present .Keywords:Meiyiqi JiangM englin General Education Democratic education目录一通才教育和平民主义教育的界定 (3)二梅贻琦与蒋梦麟教育思想异同比较 (5)(一)内涵 (5)(二)实施的方式 (6)(三)教育对象不同 (7)(四)通才教育与平民主义教育在当时所取得的成效 (7)(五)通才教育与平民主义教育的相同之处 (8)三通才教育与平民主义教育比较之启示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在北大、清华的发展史上,校长任期时间最长,地位比较特殊的,就是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

二人地位之所以特殊不只在于校长一职任期最长,也不只在于他们奉教育部之命,将清华、北大与南迁的南开大学一起迁到昆明联合举办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联合大学常委会”主席,蒋梦麟、张伯苓任委员,更在于二人对“通才教育”、“平民主义教育”教育理念的倡导、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纪元。

在西南联大,他们以特殊的办学才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不同校风不同校史的师生,使联大在物质生活条件极端困乏的情况下,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复兴的希望,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被中外人士喻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但在大陆学术界,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梅贻琦、蒋梦麟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世纪末期以来,关于他们的研究才逐步展开,但比较研究不够。

有鉴于此,本人拟在吸引前人对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和蒋梦麟“平民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加深对我国现代教育的认识。

一通才教育和平民主义教育的界定“在中国近代高校教育史上梅贻琦堪称…通才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

”①“通才教育”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 译成,顾名思义,它就是培育“通才”的教育。

提倡大学教育要广泛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并融会贯通,培养一专多才的人才。

其与专才一样同属高级专门人才的范畴,只不过通才的知识面与职业适应面较一般意义上的专才宽广。

这是高等教育意义上的通才。

这里所说的“通才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目标范畴的概念,是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关于人才规格的表述。

通才之“通”,主要指人才的智能结构问题。

而“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性质和内容范畴的概念,是实施通才教育的途径之一。

通识教育不仅涵盖智育内容,也涵盖德育、体育、美育等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通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一定基础和学识的人,而基础文化和获取学识的方式,最起码的就是“平民主义教育”。

平民主义教育的倡导者,就是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况指出:中国实业不发达,工资低贱,平民的子弟实在没处受教育。

那么现在做学生的,就应该给他们一个受教育的机会。

②只有使大多数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通才”。

这里所指的“平民主义教育”,指的是那些上不起学或失学,受不到普通基本教育的平民,给他们一种教育。

一个人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不管是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还是蒋梦麟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都离不开他们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文化涵养。

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提出,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

梅贻琦1909年赴美留学,就读吴斯特工业电机工程专①刘剑宏:《梅贻琦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初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33页②马勇著:《蒋梦麟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业,五年后获工学硕士学位,后来又赴美进修,游历欧洲大陆诸国。

因此,梅贻琦教育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当时西方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人才的影响,尤其是通才教育思想。

第二、当时的社会形势。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生产力落后,经济混乱,大学教育很难按专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人才。

而且在当时,所学过专,反而会增加谋职困难。

正如梅贻琦所说:“在中国工商界中,能邀致专家以经营一事业者甚少,大多数则只能聘一工程师而望其所不能。

斯故本校三工程学科中,以普通之训练较若干繁细之专门研究为重要也。

”①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坚定了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1926年4月,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时就提出:“今日社会上所需要之工程人才,不贵乎有专技之长,而以普通工程训练最为有用。

”②梅贻琦倡导的通才教育,充分考虑了学生日后的就业情况,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和经济要求。

第三、传统儒家文化。

留学美国,游历欧美的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同样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现代大学理念仍不外《大学》所说的“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此于至善”③他在《大学一解》里指出:“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亲民,而为忧民”。

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于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提出占有重要的影响。

通才教育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平民主义教育为基础。

而蒋梦麟正是平民主义教育的有力倡导者。

其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提出,也深受他所处的时代及自身文化涵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蒋梦麟1908年自费留学美国,1911年完成加州大学的学业后师从杜威,继续从事教育学和哲学研究。

1917年,获取博士学位。

由此,蒋梦麟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当时西方教育的影响。

第二、实地教育调查的启示。

蒋梦麟回国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书记后,经北京赴东三省调查教育状况,所到之处,触目所见,凡日本人经营之地,街道广阔,房屋整洁;移步入中国城市,则便到和地狱中,使其深受触动认为:“中国文明今日已成破产之势。

凡挟西洋文明之利器者,无论何国何团体,必战文明而胜之。

东三省土地肥饶,物产丰富,若政府善为策划,发展机会甚大。

惜中国人安于乡土,不肯来关外寻新机会,而日本人则日日进行。

”⑤东三省之行深深地打动了蒋梦麟,使他深感中国教育问题不仅在学校,而且在社会,社会教育为一个社会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蒋梦麟分析西方社会在不长的时间里走上富强道路时反复强调,现在文明大学称赞欧美的普及教育,知道欧美社会进化,是从普及教育里出来的。

但研究西洋教育史,知道这些普及是从社会运动的教育里面化出来的。

于是蒋梦麟指出:文化运动有两个方面,一是传①刘述礼黄延复编:《梅贻琦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②刘述礼黄延复编:《梅贻琦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③刘述礼黄延复编:《梅贻琦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9页④刘述礼黄延复编:《梅贻琦教育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第106页布学术和思想,但学术是限于知识阶层的,是局部的。

二是社会运动的教育,这是提高程度的方法,对于受不到普通教育的平民,给他们一种教育。

①对于中国当时的情况,平民主义教育在蒋梦麟的教育思想里已成雏形。

第三、蒋梦麟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

调查归来,蒋梦麟发表了《和平与教育》一文,指出了平民主义的概念:“牧民政治之反面,即平民主义是也(或曰民权主义)。

平民主义,首以曾进平民之能力知识为本,使人民咸成健全之个人,倡导进化的社会。

于是一方以个人之才智,社会之能力,而扫除强暴不良之政治。

”②此基础上,蒋梦麟将平民主义这一概念引申到教育领域,阐明了平民主义教育的概念:“曰自治也,独立也,自由平等也,发展个性,养成健全之个人也,皆所以增进个人之价值,而使平民主义发达而无疆也。

”③由此,平民主义教育在蒋梦麟教育思想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梅贻琦与蒋梦麟教育思想异同比较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与蒋梦麟“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内涵通才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现在“通”与“专”的关系上。

梅贻琦认为,学生应具有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先成为学科中的“通才”,才能进一步求“专才”,“通”应重于“专”,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再专。

”④通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

而专才之是为了事业,为了工作做准备。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能代替整个生活的。

“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别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

”⑤平民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在当时主要体现在让那些上不起学或失学或从未上过学的平民享有教育。

蒋梦麟在《教育与社会》一文中指出:“你看五四运动以来的爱国运动,学生界费了多少牺牲,市民真能了解的,能有几个?他们基本知识一点没有,所以脑筋完全不同;学生大声疾呼,他们莫名其妙,是必然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