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学2011年春季第四讲
社会学概论第四讲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教材p.106-109)
1、社会角色理论
(1) 乔治.米德的理论
“唯名论”倾向:个人创造社会
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
(2) 拉尔夫.林顿的理论 “唯实论”倾向:社会塑造个人
? 产生原因 :随着社会急剧变迁,不少新的角色产生;而原 有的一些角色,规范也在发生变化。社会还来不及对新角 色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角色扮演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 处理方式 :通过长期互动和实践,社会为该角色制定明确 的规范,并且角色扮演者自觉地按规范行事,角色不清才 能消除。
3、角色中断
? 定义:一个人前后相继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 盾的现象。
一个人承担多种社会角色时, 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个人承担的几种角色,规范之 间互不相容。
减少兼职,将有限的精 力投入到最重要的角色。
角色隔离,一种场合只 扮演一种角色。
单一角色需要在对立目标之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虑优先,确立优先的
做出选择,内心也会发生冲突。 价值规范。
2、角色不清
? 定义: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 准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扮演该角色。
(期望角色)
家庭社会学2011年春季第六讲
(2)测量家庭关系的具体指标
①重大家庭事件的决策
②家务的分工
③日常开支的决策
④与哪一方亲属来往多
……
(3)现代化理论流派(古德)
从宏观社会变迁角度对家庭关系变迁的 趋势和原因进行考察。 主要观点:家庭关系的变迁与现代化的进程 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家庭关 系也由主从型关系向平权型关系发展。 注意:对家庭关系的判断和分析离不开家庭 成员自身的看法和主观的感受(微观)、离不 开对社会变迁和社区文化的研究 。
(一)影响家庭关系的内部因素
1.家庭人口数(公式):决定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 2.家庭代际层次 3.夫妻对数:多中心 离心倾向 4.家庭成员间的特征差异程度 5.家庭成员间的区位距离
(二)影响家庭关系的外部因素 1.社会生产关系:
家庭关系适应生产方式
2.社会规范:
法律制度对家庭关系约束力
3.宗教:
宗教教义对结婚、离婚的规定限制
1.按家庭成员间的人际互动划分
(1)夫妻关系 (2)亲子关系 (3)兄弟姐妹关系 (4)婆媳关系 (5)祖孙关系 (6)岳婿关系 (7)妯娌关系
…………
2.按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类型和方式划分
(1)生物学关系:性关系 血缘关系 (2)家庭经济关系:家庭物质生活的基础 (3)法律关系:夫妻 亲子之间的权利 义 务 (4)道德关系:涉及家庭情感与义务 (5)心理关系:增强相容性 调解家庭内 心理气氛 (6)教育关系:正向 反向 ……………
家庭社会学主要理论
Parsons 男性工具性的角色(instrumental) 进取 独立 无感情、几乎永远隐藏感情 对小事不激动 主动 竞争 合乎逻辑 商业才能 • 直截了当 • 富冒险 • 果断 • 自信 • 雄心勃勃 • 沉默 • 直爽粗鲁 • 不善解人意 • 嘈杂 • 稍需安全感 •
女性表意性的角色(expressive) 不进取 不独立 富感情、不隐藏 易激动 被动 无竞争 无逻辑 无商业才能 转弯抹角 无冒险 优柔寡断 缺乏自信 无野心 长舌 灵巧、温和 善解人意 安静 极需安全感 对文学、艺术有兴趣
2.1 假设
人的行为必须为行为者的意义所理解; 行为者定义背景和情境的意义;
个人都是有意识的;
社会先于个人;
2.2 概念
自我和意识 社会化 角色 情境
2.3 主张 自我的角色扮演质量积极影响自我对关系的 满意度; 对角色期望的感知越清晰,角色扮演越成功; 个人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越认同,角色紧 张越少; 个人角色越多样化,个人对角色期望的认同 越低; 在角色扮演中感知的角色紧张越强,越不容 易转变到该角色,越容易向角色外转变;
2.4 应用 在家庭研究中,符号互动理论注意研究家 庭内部的互动关系。 如:角色紧张与工作母亲、家庭生活教 育
第三节 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发展理论是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 主张每一个家庭的发展是遵循着固定的、 可预测的阶段前进。
家庭社会学2011年春季第四讲
西方
性教育定位:人格教育 小学→高中 120学时 内容:性知识、与性有关的价值 观、态度和分辨能力、人际关系和社 交技巧、责任(性道德) 方法:知识→讨论自己的观念态 度→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中国
多
性知识 (生理解剖) 性道德
少
健康教育 人格教育 人际关系 社交技巧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
二.人为什么要择偶
人类之所以选择婚姻
客观上:受制于社会制度的制约 主观上:为了摆脱内心的孤独,渴望与他 人(相爱的人)建立一种超越一般人际关系 的亲密关系的需要。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 因其所处的年代、地域、文化差异,而 有不同的择偶动机、择偶标准、与择偶 方式。
三.择偶动机
原发动机
(爱情引起的)性冲动等
英国和美国报纸上的征婚广告
无拘无束、幽默善讲笑话的29岁女性,望高大有型 、善解人意的中年男士登门聆听我开怀大笑; 男,28岁,讨厌孤独的天才语言大师,能用英语、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谈情说爱; 男,48岁,正在发锈的男人,欲寻一位能润滑自己 的女人; 男,32岁,寻找能忍受玩童调皮个性的活跃女生; 女,30出头,络腮胡请别来烦我,与大胡子接吻会 让我情绪大伤…… 从这些老外的征婚广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 他们注重的是人本,而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这也许就 是中西征婚广告最大的差异。
家庭社会学2011年春季第一讲
Fra Baidu bibliotek
俄罗斯: 俄罗斯:
妇女生育(家庭或个人问题) 妇女生育(家庭或个人问题) 国家政策(公共问题): 国家政策(公共问题):
鼓励多生育 惩罚不生育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人类学家
(二)工业化时期的家庭研究 工业化时期的家庭研究 注重家庭变化及家庭危机: 注重家庭变化及家庭危机: 家庭变化
社会结构巨变→ 社会结构巨变→家庭变化 ★ 结构小型化 ★ 功能外移 ★ 家庭危机深重 家庭研究从历史→ 家庭研究从历史→现状
(三)现代家庭的研究 现代家庭的研究 家庭多元化的趋势 家庭多元化的趋势 多元化 使家庭的研究趋于多元化 使家庭的研究趋于多元化 多元化的家庭模式 ★ 多元化的家庭模式 ★ 多元化的个人选择 多元化的个人选择
家庭是由谁组成的→家庭是干什么的
对家庭定义讨论的必要性 对家庭定义讨论的必要性 多样性、 家庭生活→多样性、复杂化
家庭的定义越来越宽泛, 家庭的定义越来越宽泛,法 社会规范对于家庭形式越来 律和社会规范对于家庭形式越来 越宽容。 越宽容。 对家庭进行单一解释不可取, 对家庭进行单一解释不可取, 创造研究家庭的一般性理论体系 创造研究家庭的一般性理论体系 一般性 不可能。 不可能。
家庭社会学
社会学的想象力
我们在分析个人行为时,必须常常 注意到社会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要了 把所观察的事物,放在社会的背景中寻 求解释与说明。
www.chengjuan.com
喝咖啡(吉登斯)
www.chengjuan.com
社会发展
政治
相关仪式
咖啡
经济 咖啡因
www.chengjuan.com
象征价值
www.chengjuan.com
那些都是次要的呀﹗」 先生说。「我最希望 妳陪陪我。」 原来我作了许多白工, 这个结果实在令我大 吃一惊。 我们继续分享彼此的 需要,才发现他也做 了不少白工, 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 在爱对方,而不是对 方的方式。 ……………………… ……………………… ……………………
婚姻中的性角色
1、传统文化对婚姻中性角色的影响
传统婚姻性角色定位:男人为天,女人为地
2、现代婚姻中的性角色(平等):性和谐是夫妻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性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1、及时交流性信息 2、对性生活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 3、保持性敏感度 4、必要的亲昵行为
www.chengjuan.com
婚姻类型
www.chengjuan.com
传统婚姻 两个家庭
为了经济 政治等目的的结合 与当事人无关 更与爱情无关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指腹为婚
现代婚姻 两个人
家庭社会学2011年春季第七讲
维护 传递)
(三)家庭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
主要功能对于某个时期的家庭 组织者而言是家庭必须具备的功能 (可有多个),随着家庭组织者对 家庭的主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美国:
老师尽量避 免对孩子进行 评价,既不表 扬也不批评孩 子。(刺激 伤害) 注意孩子的 “纵向发展”
中国:
家长和老师都 喜欢采用“横向 比较”,教育孩 子通过与大众化 形象的比较来了 解自己的位置和 调整自己的行为。
(人家的孩子)
中美在儿童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画儿童画)
美国:老师和家长给 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多,绘画的内容、形 式、技艺均不限制, 注重行为的过程和能 力的培养,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绘画的 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和 创造力,重视参与、 重视体验感受。 中国:让孩子比着 家长或老师规定的样 子去画,画的越像得 到的评价越高,重视 对画画结果和技艺的 掌握。教育孩子要学 就得学好,重视结果 的完美,过程似乎没 有意义。
(一)社会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影响家庭整体变迁的决定因素 2.社会制度 影响个人阶层地位的获得(世袭制 遗产税) 3.社会规范(法律 伦理道德 习俗) 影响家庭功能的发挥(赡养的功能 性的功能) 4.文化制度和价值观 影响家庭各种功能的发挥程度
第四课家庭社会工作
第三节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
二、家庭沟通与影响因素 塞提亚家庭治疗法的中心概念是“沟通过程”。 影响家庭互动的因素有家庭成员的自尊、家庭沟 通模式和家庭规则三个方面。 1.自尊:家庭中低自尊具有传染性。 2.家庭沟通模式:良性的沟通方式是“表里一 致”;不良沟通方式包括讨好型,指责型,超理 性型和打岔型。 3.家庭规则:合理的家庭规则应富有弹性,与时 俱进。
第三节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
三、治疗方法与技巧 1.治疗策略:强调治疗师的个人素质和自我运用 而非机械化、系统化的技巧。①注重家人的成长 而非解决问题;②注重过程而非内容;③注重让 家庭获得新经验而非消除旧经验;④注重滋润而 非强迫;⑤治疗就是教育。 2.治疗过程:接触期;脱变期;巩固期 3.治疗中的一些有效模式:沟通游戏、模拟家庭 会谈、家庭塑像等。
第二节 结构式家庭治疗
二、家庭诊断图与病态家庭结构 母子纠缠、三角缠、母子联阵对垒、倒三角结构 等都是病态的家庭结构。(见书133页) 三、常见的几种不良家庭结构 1.正常家庭的体系:家庭能够随着时间而该不变, 自身不断适应以及重新结构以持续其功能;家庭 此系统的界限应该清晰而坚固,但又必须有足够 的弹性,以在情况改变时能够重新结盟;就家庭 用于适应压力的方法,应该是一方面能够延续家 庭的生命,同时又能促使家庭重新结构。
第二节 结构式家庭治疗
2.几种不良家庭结构:①纠缠与疏离②联合对抗 ③三角缠④倒三角⑤越俎代庖⑥混沌一片 四、治疗的基本过程 1.治疗师以领导者的地位加入家庭; 2.发掘并评估家庭的基本结构; 3.创造出能够让这个结构改变的情境,促使家庭 系统的转化。 这三个环节可以简单称为加入、诊断和介入。在 其中,应用最多的工作策略是顺应和重构。
第四讲 农村家庭和家族
9、家庭网络由弱到强
家庭网络是指每一个家庭以自己地位 为中心,通过姻缘和血缘关系,由亲属 关系构成一个相对稳定、比较复杂的关 系网。 家庭网络具有情感交流的功能 家庭网络有生活互助的功能 家庭网络有经济合作的功能
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
(如械斗、欺凌弱小、称霸乡里)
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法制管理的危害。
安插“代理人”;与村委会分庭抗礼;围 攻村、乡组织;干预村务活动;以族规代替 国家法律等。
许多生活消费品可以自我满足;
家庭的消费功能服从家庭的经济功能;
受农村社会消费意识、民族和地方习俗的影响 和制约。
勤俭持家的传统与大办红白喜事的习惯 特点:水平低;自给性强;消费重老不重小, 重男不重女
5.精神生活的功能
感情交流 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体现在生产、劳动、生活 中的互爱、互助,体现在为了家庭稳定、富裕、 和睦、兴旺的目标的奋斗中。
1. 2. 3. 4. 5.
家庭的规模由大到小 家庭结构核心化:核心家庭,生命周期缩短 家庭经济功能从单一向兼业生产发展 消费水平由低到高、结构改善、重心下移 家庭生活的变化:择偶标准;夫妻生活的感情成分 增加;离婚和再婚现象增多
6、家庭关系由繁到简
7、妇女地位由低到高 8、 家庭观念由浓变淡 以父母为中心
家庭社会学讲座第四讲家庭关系
严闷卜.加·,.~,.一,.~·.一
第四讲家庭关系
邓伟志刘达临
丫庭生活是复杂的。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许多问题上都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必然反映到家庭内部来,影响家庭关系的各个方面。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吵架不成夫妻”,都体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影响家庭关系诸因素分析
我们所讲的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婚姻
交系和血缘关系,共同生活,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有着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使家庭成员之间易于相互帮助,携手前进;但也可能互相包庇,狼狈为好。“胳膊肘往里拐”,“自家人帮自家人”,都说明了这种情况。
但是,。大种相互依存的家庭关系不是孤立的、永恒的,它受着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这
些影响,可能对家庭关系起正作用,也可能起反作用。在起正作用的情况下,这种家庭关系会得到加强,在起反作用的情况下,这种家庭关系就会受到削弱和破坏,以致反目成仇,造成家庭关系的破裂。
家庭关系既受社会的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这种对社会的影响也有正作用和反
作用两个方面。正作用使全家团结一致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反作用是坑靡一气,一起来挖社会主义的墙脚,例如全家合伙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父亲包庇犯罪的儿子,姐姐替弟弟窝赃、销赃等。
我们研究家庭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研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结构、
家庭关系等方而的状况,存在的间题,采取什么对策,从而使家庭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发展。
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不外乎这几方面:
一、家庭人口多,关系复杂
家庭社会学
家庭社会学理论范式:
一、结构功能论:
结构功能论的家庭理论:
1. 功能主义将家庭视为一种价值观,规范和行动的制度,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可以在生理心理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显存的结构。
2. 家庭中的各组成部分由于互动和相互依赖而结合在一起。
3. 家庭内部秩序的稳定是正常状态,冲突则是系统反常的标志
代表人物:帕森斯
1. 家庭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出于宏观社会各种变革的影响之下
2. 现代化与核心家庭之间存在良性关系
核心家庭有益于满足工业化城市社会固有的职业流动和地域流动的需要,满足儿童社会化和情感交流功能,适合工业现代化。
3. 家庭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组织,家庭角色按性别和年龄分类
4. 家庭角色有男性和女性的天性决定。在家庭年内部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两性的不平
等是永恒不变的事实
评价:
贡献:宏观上说,解释了社会与家庭制度的相互适应和家庭制度为什么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的问题;微观上说,可以解释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
缺陷:宏观上说,对社会变迁的把握上否认质变,否认社会变迁的多样性,否定一个社会系统内部各个组成之间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和系统的代偿能力
二、冲突论
冲突论的家庭理论:
1. 在婚姻家庭中冲突是关系中正常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的变化成长是必要的,与其强调
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秩序,平衡抑制或功能主义系统的存在和平衡,不如把注意集中在冲突的规律和调节上。
2. 冲突源自对稀缺资源和权力的争夺
3. 经济条件的演变,社会结构的转化和社会中新兴权力关系都是家庭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社会学
重点
1,家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家庭规律:一般将家庭关系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父
母和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
(1),它是指现在的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不包括原来生活在一个家庭中,现已分出去的那些人,如已婚迁出的子女和分了家的兄弟。
(2),在一夫一妻制下,主要的家庭关系为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其余的家庭关系都可看作由这两种关系衍生而来的。
3,婚姻:婚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及婚姻这种两性关系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
4,婚姻和家庭关系:
一,婚姻和家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范畴:
1:从婚姻和家庭的发展史看,婚姻起源于家庭,始于性行为规范之时。
2:即使在一夫一妻制条件下,婚姻与家庭在结构、包含内容上的区别也有充分的表现,婚姻关系是线状关系而家庭关系是网状关系;包含内容也不相同。因此,婚姻和家庭是不同的研究对象。
二,婚姻存亡关系着家庭的稳定,
三,家庭制度对婚姻行为规范的严格约束,
5,择偶及其特征:
(1),择偶:以缔结婚姻,组织家庭为目的的男女两性互相选择的行为。
(2),特征:择偶是双方的互动,择偶要求具有功利性,择偶中有对“门当户对”的强调,择偶标准会随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主导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6,婚姻基础:
(1),按狭义理解,婚姻基础是指在婚前确立的维系男女关系两性婚姻关系的纽带。按广义理解,则在时间上还要延持续到婚后,一直到婚姻关系的终结。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四讲
-8-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二)指导内容类别 –1. 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 –2. 相关年龄幼儿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一般处理方 法 –3. 个别儿童家庭教育特殊问题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四讲
-9-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三)指导内容的分年龄要求
–• 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指导内容的侧重不同
–0-1岁半婴儿家长的指导、1岁半-3岁幼儿家长的指导
–3-6岁有幼儿家长的指导。
–• 对新婚夫妇的指导
–• 对孕妇及其丈夫的指导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四讲
-10-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六、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
–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指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影响 家庭教育的做法。 –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活动和介绍、 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等三类。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四讲
-4-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以幼儿家长为主要 对象,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其目的如下:
• •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对子女正确的教养态 度,培养家长教养子女的能力; • •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正确对待子女 的行为、表现,对子女实施适当的教育; • •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育。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
(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
(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
(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
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
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家庭关系③家庭团体④家庭结构;
(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
①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
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
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
④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
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范;③人的愿望和价值观。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家庭社会学
家庭关系
• • • • •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变现为有婚姻 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关系 家庭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相互 行为 家庭关系有水平关系,也有代际关系,只 在交往方面与选择上有双重趋向 家庭关系是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的正式社会 关系
影响家庭关系的各种因素
内部因素: • 家庭人口数 • 家庭代际关系、夫妻 对数 • 家庭成员间的特征差 异程度 • 家庭成员间的区位距 离
外部因素: • 社会生产方式 • 社会规范 • 宗教
社会学与家庭
• • • • 儿童社会化 家庭思想 家庭伦理 家庭网
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基本原理: 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有两种帮助不可或 缺: “慈祥教育的爱护”,即母性原则 “锻炼训导的训练”,即父性原则
儿童社会化的意义
• 1、儿童不是天生就具有人的特征,而是被 作为人被养育成为人的 • 2、作为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要 学习这个社会的 省会习惯和活动方式等, 然后作为这个社会的正式成员发挥作用, 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化 • 3、人类的社会化贯穿一生 • 4、在人生最初阶段所处的家庭中发生的社 会化过程,是最基本的社会化,担负着构 筑人格基础的重要作用。
功能方面的特征家庭的性质?一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二家庭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三家庭是社会群体家庭是社会群体?四家庭是社会制度家庭功能的概念?指家庭在人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指家庭在人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季家庭对于人类的功能和效能?家庭功能的发挥是自发的?家庭功能是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家庭功能的分类?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和赡养功能?情感交往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家庭功能的变迁及原因?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现代社会中家庭功能的丧失和转移?现代社会中家庭功能的丧失和转移当代中国家庭功能的特点一局部发生生产功能二生产功能削弱三家庭养老的有限性四情感满足功能的弱化家庭关系?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变现为有婚姻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情感关系???家庭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相互家庭关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相互行为?家庭关系有水平关系也有代际关系只在交往方面与选择上有双重趋向?家庭关系是具有较高的规范化的正式社会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各种因素内部因素
家庭社会学课程说明2012级
家庭社会学
2012-2013年秋季学期
授课老师:王鹏
电子邮件:
课程学时:每周3学时
上课时间:周三5-7节
上课地点:理综楼613
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介绍家庭变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以及这种背景如何影响我们对家庭的定义;其次,我们将分析家庭对社会有何作用,以及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如何塑造了个体的选择。具体而言,我们期望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理解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理解家庭变迁的规律和趋势
3、提高洞察和解决家庭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前瞻性地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的类型和变迁、家庭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社会性别、伴侣的选择、家庭的成立、家庭关系、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家庭的功能、养育儿童、家庭中的老龄化、家庭结构、家庭暴力、家庭的压力与危机。
教材与补充读物
教材:
《家庭社会学》,杨善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补充读物:
《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诺克斯、沙赫特著,金梓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家庭》,古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家庭生活的社会学》,大卫·切尔,中华书局
《家庭史》,安德烈·比尔基埃,三联书店
《亲密关系的变革》,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家庭关系与家庭治疗》,曾文星,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和分数比例:
(1)课堂展示(30%):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调查在校大学生(分男性和女性)的职业期望和择偶标准(任选其一),并使用ppt(可结合其他方式)在课堂做35分钟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为什么要择偶
人类之所以选择婚姻
客观上:受制于社会制度的制约 主观上:为了摆脱内心的孤独,渴望与他 人(相爱的人)建立一种超越一般人际关系 的亲密关系的需要。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人, 因其所处的年代、地域、文化差异,而 有不同的择偶动机、择偶标准、与择偶 方式。
三.择偶动机
原发动机
(爱情引起的)性冲动等
格蕾丝·哈利《摆脱性与爱的烦恼》
人类的择偶标准分两类:
寻找完美伴侣(理想主义者) 寻找满意伴侣(现实主义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 满足爱的需要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择偶 的最根本的动机,其他动机将越来越降到 次要的地位。
四.择偶标准
自从婚姻出现以来,男女在择偶时都 有一个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 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都有各自的标准。 男 女的择偶标准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择偶时会考虑几 方面:角色认同、价值观一致、交换条件 对等、需求互补、身心健康等,另外,从 众行为也会对择偶产生影响。
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教育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提前的
不能造原子弹时才学数理化 不应到青春期时才接受性教育
性行为的概念: 边缘性行为 过程性行为 目的性行为
(三)择偶的基本原则
1.同类型原则:双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阶层、
职业、知识水平、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习 惯等。
2.对等性原则:双方所具有的属性和资源能够
对等交换或者互补。(显)
( 凤凰男—孔雀女)
3.互补性原则:能够满足对方更深层次的需要:
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潜)
4.内婚-外婚原则(印度种姓)
内婚——集团内的成员被禁止与集团外的人结婚。 外婚——集团内的成员被禁止与集团内的人结婚。
(四)中西择偶观的比较
中国富人的征婚广告
1. 上海一富翁斥资数百万在全国100多家媒体刊登征婚广告 : “男,未婚,汉族,70年代出生,1米7余,硕士学位;私企总 裁,年入千万,资产过亿,现居上海……” 广告上对女方的要求 中使用了“冰清玉洁”一词,拒绝的八种人是:1、观念前卫、 行为出位的性经历者;2、奇装异服、举止另类的“哈韩族”; 3、“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4、抛头露脸、卖弄风情 的星和腕儿;5、娇生惯养、自视清高的傲慢千金;6、只会读 书、不会生活的“书呆子”;7、风风火火、拼抢风头的“女强 人”;8、海外女士免谈。 2. 重庆亿万富豪要找成都妹! 征婚者“已过不惑,经营房地 产、国际贸易,资产过亿,曾资助贫困学子和公益事业。要找端 庄、善良、温柔、美丽大方的四川或重庆的女性”。
父母影响子女择偶 子女的选择影响今后与父母的互动方式
择偶的制约因素小结
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 习俗习惯 亲属关系 社会网络 社会阶层 年龄、性别、婚姻地位(是否曾 经婚配)、社会地位、乱伦禁忌、宗 教、种族 家庭背景、外貌、性格气质、教 育、职业、生肖八字
对于择偶行为,研究者们从不同 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解释,概括 起来可以分两大类: 个人主义解释,社会文化解释。
七.择偶与约会
(一)约会的功能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学习 对从出生至今所接受的性别 角色社会化的检验 2.满足自我需要 3.择偶过程的组成部分
约会的困扰
(二)约会的困扰
1.如何开始一个约会? 2.约会的具体内容? 3.怎样达到充分了解对方的目的?
4.如何认识“性”在约会中的作用?
如何开始一个约会?
性冲动激发的原动机无指向 无对象
社会动机
社会文化影响下习得的综合因素激发 的社会动机有指向 有对象
动机决定着人们择偶的态度和 标准,指导着人们的择偶行为。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里尔
人类婚姻的三大动机:
a.经济的动机 b.生育子女的动机 c.感情的动机 三者的重要性排序依时代变化和个人价值观 上古时代:abc 中古时代:bac 现代社会:cba
公园里代替子女相亲的父母 婚姻介绍所 各地电视台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 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 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
约会的具体内容?
怎样达到充分了解对方的目的?
如何认识“性”在约会中的作用
如何认知“性”?
性教育的目的
教会学生自己做决定,而不是 替学生做决定。 教导学生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 1. 禁欲还是延后性行为 2. 教导安全的性行为 3. 万一怀孕了怎么办
六.择偶理论及基本原则
(一) 个人主义的解释 (生物学 心理学的解释) 理论背景: 西方社会亲属及其他社团对择 偶过程的控制弱化,婚姻中的爱情 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受到充分的考虑。
1.生物学的解释: 人们之所以择偶乃是受人的生 理本能的驱使,因此人的择偶行为 是一种由遗传形成的先天性的行为 。
(本能趋使男性去接近女性)
英国和美国报纸上的征婚广告
无拘无束、幽默善讲笑话的29岁女性,望高大有型 、善解人意的中年男士登门聆听我开怀大笑; 男,28岁,讨厌孤独的天才语言大师,能用英语、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谈情说爱; 男,48岁,正在发锈的男人,欲寻一位能润滑自己 的女人; 男,32岁,寻找能忍受玩童调皮个性的活跃女生; 女,30出头,络腮胡请别来烦我,与大胡子接吻会 让我情绪大伤…… 从这些老外的征婚广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 他们注重的是人本,而不是与人无关的物。这也许就 是中西征婚广告最大的差异。
西方
性教育定位:人格教育 小学→高中 120学时 内容:性知识、与性有关的价值 观、态度和分辨能力、人际关系和社 交技巧、责任(性道德) 方法:知识→讨论自己的观念态 度→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中国
多
性知识 (生理解剖) 性道德
少
健康教育 人格教育 人际关系 社交技巧
Baidu Nhomakorabea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
从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重视门当户对
到
自由选择 恋爱 结婚
从婚姻不自由→婚姻自由
关于婚姻自由 任何时间 任何地方 都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婚姻选择 婚姻自由是有限的 婚姻本身有禁例 存在规范体系和具体规则
一.什么是择偶
择偶是一种以婚姻为目的的个人主动与被 动相结合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尝试个人与社会 相和谐的社会行为。 择偶与恋爱不同,恋爱是两个人之间一种 相互爱慕的个人行为,强调的是双方情感的交 流,其动机相对比较单纯,而择偶更多是一种 动机复杂的、理性的、与社会不能脱离关系的 个人行为(社会行为)。虽然择偶中也包含情 感因素在内,但非情感因素也会对择偶产生这 样或那样的影响。
变化的主要趋势 : 个人的条件 渐渐取代 家庭的条件 上升为择偶主要标准
择偶观的变迁
重视社会因素→重视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政治身份 家庭条件 个人因素: 职业 学历 收入 情感 相貌 身高
户籍
中国特色
中国的子女独立于父母的程度较低 家庭在子女的择偶过程中作用较大 子女的婚姻对原有家庭的影响较大
民间流传的所谓相合者为
子与丑合——鼠与牛相合 巳与个合——蛇与候相合 寅与亥合——虎与猪相合 午与未合——马与羊相合 辰与酉合——龙与鸡相合 卯与戌合——兔与狗相合
属相不相合者有以下民谚
白马怕金牛,羊鼠一旦休。 蛇虎如刀错,免龙泪交流。 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现代择偶观
门当户对表现形式的变化
观点:
经济理性不仅存在于经济行为当中,也存在于包括 友谊、爱情和婚姻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当中。 择偶是一种交易行为(金钱、地位、容貌、气 质、性行为的任意组合),择偶本身是一个理性选 择的过程。 理论基础: 社会化了的个人行为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 或目标取向的,行为本身既是某种互惠交换,并倾 向于双方均等。 同类匹配:年龄 居住地 教育 种族 宗教 社会阶级 价值观
家庭社会学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史晓云
E-mail:xiaoyunshi66@yahoo.com.cn
第四章 家庭过程
家庭组成 →发展壮大 →缩小 →消亡
家庭组成
择偶——婚姻(配偶、伴侣)选择 结婚——婚姻(亲密关系) 缔结(确立)
一个家庭诞生
之后的任务: 婚姻(私人关系)调适
选择→缔结→调适
第一节 择 偶(婚姻选择)
2.角色理论:
人们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有着相 同角色概念和角色期待的人作为择 偶的首选对象。
丈夫观念:一家之主 妻子观念:男女平等
3.序列理论(发展的理论)
试图将前几种关于解释择偶行为的理论综合起来 (1)“过滤”理论: 择偶的早期双方类似的社会因素(宗教 教育 父亲的职业)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深入发 展中价值观一致作用重大,择偶过程中前后的 预期并不始终一致,会发生变化。 (2)过程和发展理论: 择偶是关系形成的过程和某种社会环境中 个体间交易达成的过程 (3)“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择偶是三阶段发展的序列:刺激阶段(吸引、好感)、 “价值比较”阶段(交往 了解)、实际角色扮演 (4)梯度理论:男高女低
2.心理学的解释
(1)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作为儿童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延续 (2)同质性理论: 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人更具吸引力, 价值观的相似更为重要,空间上和心理上更 易接近(门当户对的合理性) (显现) (3)需要互补理论: 选择能满足内在心理需要的人为配偶, 互补性特征更多表现在性格、气质、生理特 征方面 (潜在)
择偶标准的变化
60、70年代: 社会分化小、家庭贫富差距不大 择偶时的重要标准:出身好坏 “黑五类”:
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
“红五类”:
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
不同时代的择偶对象
50年代:老干部(政治条件好 工作有保障 经济
收入稳定 人品正派)
60年代:解放军(英雄情结) 70年代:工人(毛泽东提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 80年代:知识分子(搞经济建设 全社会重视知识) 90年代:商人“大款”(商品经济 重视财富)
(二)社会文化角度的解释
注重社会因素如职业、经济地位、家庭背 景等因素对择偶的影响 。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择偶,我们可以发现, 人们在择偶中并不是自由的,而是深受着社会 和文化规范的左右,这些因素集合起来促使一 个人做出选择,选择谁做配偶并不是个人的自 由,虽然有时候看似是个人的自主决定。
1.社会交换理论
冯小刚的 《非诚勿扰》
葛优用他特有的一本正经的冷幽默语气念的那段征婚广告: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 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 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 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 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 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 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 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 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 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 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 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 ,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总体而 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传统择偶观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
门档与户旦
门当户对的原则
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的同类婚姻
等同性原则
婚姻当事人和出身家庭必须在 社会地位 文化水准 生活方式 家族声望 经济状况 价值观念诸方面 互相般配 彼此认同
门当户对中的限制与禁忌
阶级与社会地位: “良贱不婚”,“官民不婚” , “士庶不婚”,“贫富不通婚” 亲属关系: “同姓不婚”,“宗亲不婚”, “尊卑不婚”, 异母与异父兄弟姐妹不婚 习俗观念: 属相相克不婚,生辰八字不合不婚。
21世纪:趋于多元化
择偶的具体标准
1.配偶的家庭背景 2.配偶自身的个人特征和属性 3.缘分 社会属性标准 门当户对: 政治 经济 文化 宗教 种族 阶层 价值观等 自然属性标准 年龄 性别 相貌 身高 肤色等
五.择偶观
在择偶中,为什么一个人会选择另一个 人,他(她)所需要追求的是什么,看重的 是什么,这就是人们的择偶观。 择偶观并非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择偶人 所处社会环境与主观愿望相互融合的产物。 亦即,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对人们的择偶 动机、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行为产生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