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试验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在最后一 次给药后24小时和恢复期结束时各 进行一次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 试验中期检测指标
24
(6)特异性指标及其他
特异性指标
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 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可作为效应 生物学标志 根据受试物毒性资料,增加一些相关检查项目
25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
专业化人才设计项 目实施管理 试验项目管理 保障设施仪器状态良好 专业培训的实验人员
26
试验设计合理
足够高的剂量以能观察到受试物的毒性作 用,动物死亡率不能超出10% 阴性结果 严格控制技术规范
可采取多设一个剂量组的方式
成功的试验设计 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理想的LOAEL NOAEL
27
试验动物环境 标准化 国际化 控制检测条件 检测仪器和辅助条件 短期内准确可靠 长期稳定可比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subacute toxicity/repeat dose toxicity subchronic toxicity chronic toxicity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张文娟 毒理学系 zhangwj11@
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一 概述
研究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的必要性 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分类
20
(2)实验室检测项目 血液学:RBC HGB WBC PLT
PT PTA Fbg ALP ALB
血液生化学指标:AST ALT
BUN TP GLU Crea
T-BIL T-CHO 21
(3)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 肝 肾 脾 肺 肾上腺 甲状腺 睾丸 卵巢 子宫 脑 前列腺
脏器相对重量(relative organ weight)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功能蓄积可能是
❑ 由于贮存体内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数 量极微,不能检出物质的蓄积 ❑ 或者是由于每次机体接触化学物之后所引 起的损害累积所致
蓄积作用的检测有两类方法
• 理化方法: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技术测定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 作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二、慢性毒性作用 (chronic toxicity)
(一)概念 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长期 (甚至 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 效应。
• 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期限,应依受试物的 具体要求和实验动物的物种而定 • 如用大鼠试验期限可为1年,用狗则试验期 限可1~2年 • 慢性毒性试验可终生接触受试物 • 如果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 则实验动物染毒时间最好接近或等于动物 的预期寿命
• 蓄积系数法由于分次染毒的设计不同, 分 为: 1. 固定剂量法: ➢ 先测出1次染毒的LD 50(1),然后每天 给予 1/10(1/20) LD 50 直到半数动物死亡为 止, 此时总剂量即为 LD 50(n)
2. 剂量递增法: ➢ 实验开始时 , 按 0.1 LD 50 × 4 天 , 0.15LD 50 × 4天,0.22LD 50 × 4天, 0.34LD 50 × 4天,依次类推,最长28天, 试验期间,当化学物引起动物累计死亡一 半时间即可终止,计算K值
3、剂量选择与分组
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 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 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 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此剂量 的确定可参考两个数值,一是以急性毒性的 阈剂量为亚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一是以此 化合物LD 50 的 1/20-1/5为最高剂量。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
新药临床前评价教程(药理与毒理学评价部分)新药临床前评价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新药的药理和毒理学评价,全面了解新药的作用机制、药效和毒性,为后续临床试验和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评价主要包括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而毒理学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肿瘤毒性、遗传毒性等内容。
下面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新药临床前药理与毒理学评价方法。
一、药理学评价1.药效学评价药效学评价是评价新药的药物作用机制和药效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慢性实验、转基因动物实验等。
其中,转基因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对评价新药的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2.药代动力学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是评价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指导新药的给药方案和药物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法包括动物药代动力学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体外酶动力学实验等。
二、毒理学评价1.急性毒性评价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短期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常用的方法包括LD50实验、急性毒性试验、致死毒性试验等。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LD50值是衡量急性毒性的重要指标,要求对新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保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
2.亚急性毒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亚急性毒性试验、体外毒性实验、饲料添加试验等。
通过对新药进行亚急性毒性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新药的潜在毒性作用,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
3.慢性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在长期连续给药后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长期持续给药试验、病理解剖分析等。
慢性毒性评价是确保新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不会对患者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的重要手段。
4.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生殖与发育毒性评价是评价新药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兽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
兽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一、概述(一)定义与目的为保障新兽药对使用对象动物(靶动物)的安全,特别是人的食品消费安全,必须对临床前兽药的毒理学(或安全性)进行评价。
目前,对兽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一般采取毒理学评价方法,包括三性(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和三致(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以预测新兽药的安全性。
临床前药物毒理学评价的目的是预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可靠的参考。
毒理学评价结果不但为最后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可以作为新兽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还是制订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MRL)的重要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评价兽用化学药品(化学合成药、抗生素、药物饲料添加剂)及消毒剂临床前的安全性。
二、毒理学评价程序及内容兽药毒理学评价试验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第一阶段:急性毒理学试验阶段的测定:所有用途的原料药必做;1.经口LD50的测定:注射用原料药必做,肌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2.注射途径LD50途径任选一种;3.经皮LD的测定:供皮肤给药的原料药必做;504.皮肤刺激试验:供注射和透皮吸收的制剂必做;5.肌肉刺激试验:供肌内注射的制剂必做;6.眼结膜刺激试验:眼科用、喷雾和易挥发的制剂必做;7.粘膜刺激试验:子宫注入剂、喷雾和易挥发的制剂必做;8.溶血性试验:静脉注射用制剂必做。
(二)第二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阶段研究内容有:30~90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所有原料药必做;(三)第三阶段:致突变试验阶段原料药必做此阶段试验,各种制剂可不做此阶段试验。
1.Ames试验,必做;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必做;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或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任选一项,必做;4.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必要时选做;5.显性致死试验,必要时选做;以上致突变试验的组合必须考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体内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原料药不能低于三项,必要时做四至五项;如果在1~3项试验有阳性结果或可疑时,可选做第4、5项试验。
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接触天数
1~4 5~8 … 25~28
每天接触剂量LD50 0.1 4天接触剂量LD50 0.4 累计接触剂量LD50 0.4
0.15 … 1.12
0.6 … 4.48
1
… 12.74
15
③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
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50,1/10LD50,1/5LD50,1/2LD50四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
6
7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出 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 称为功能蓄积。
20
forward
毒效应谱
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亚临床改变
临床中毒
死亡
损害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癌 致突变 致畸fallback
21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22
1. 实验动物选择: ①物种和品系: 啮齿类 大鼠、小鼠、家兔 两个动物种属 非啮齿类 犬、猴子
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50有死亡 仅1/20LD50无死亡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弱蓄积性 中度蓄积 强蓄积
16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7
一、亚慢性毒作用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2、剂量设计与分组
• 根据受试物或其近似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与本实 验相同动物物种或品系,相同染毒途径的LD50值作为 参考值,选择剂量系列。 • 一般分四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一个阴性对照组
3、确定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灌胃
4、观察周期及观察内容
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或24h,但计算出LD50时应注明
• 品种、品系的选择 • 健康状况:健康成年动物
小鼠、大鼠测半数致死量,狗观察毒性反应。
• 年龄:大鼠180-240g,小鼠18-25g(35-50日 龄),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 • 性别:雌、雄各半,雌性实验动物要求是未 经交配和受孕的。 • 各剂量组动物数: 小动物数量为每组 10 只,大动物也应每组 6 只。
‘一次接触’
(P122)
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接触”,是指 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接触”是指在一
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 此外,当化学物毒性较低时,需要给予动物较大剂量时, 可在 24 小时内分多次给予,这时的急性接触即为“多 次”。
免费茶水的重金属严重超标
一份外国学者的研究指出, 中国13个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
第二节 蓄积毒性
一、基本概念 P138
当化学毒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进 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 (或总量)时,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 贮留的现象--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贮存库
急 以性 死毒 亡性 为的 终上 点限 参 数 急 非性 毒 作致 性 用死 的 为性 下 终急 限 点性 毒参 性数 ,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47
3)饲料消耗量: 食物利用率:动物每摄入100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
克数(g体重/100g饲料) 评价:食物利用率有助于了解化合物毒性效应 观察内容:影响食欲 影响食物的吸收、代谢
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进食量
48
亚慢性原则:
* 理论上,选取对化学毒物代谢过程、生理反应和生化特性基
本上与人接近,且在急性试验中证明是对化学毒物敏感的物种和品
系
实际上,常用大鼠 犬 豚鼠
32
(2)性别、年龄和数量 雌雄各半; 刚断乳的动物:大鼠6-8周龄(80-100g),同
组动物体重不超过10%、组间平均体重不超过5% 大鼠、小鼠每组不少于20只,犬、猴不少于6只,
11
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性越大
K<1
实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
K=1
化合物在体内完全蓄积或每次
染毒后毒效应叠加
K>=5 化合物蓄积性弱
12
蓄积系数分级标准
蓄积系数(K) <1 1~ 3~ 5~
蓄积毒级分级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轻度蓄积
13
1.2 蓄积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
A 固定剂量法 B 剂量递增法 C 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根据专业特殊性和管理部门有所区别
43
亚慢性毒性的剂量选择
阴性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急性毒性的阈剂量
1/20~1/5 LD50
组距:3~10倍,最低不小 于2倍
慢性毒性的剂量选择
阴性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1/2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体位异常,叫声异常,活动异常,不安,多动、 少动或呆卧,侧倒
运动状态
运动异常、运动失调、步态蹒跚、痉挛、抽搐、 强直、麻痹,后肢无力, 管状尾
对外界刺激反应性 脑、脊髓反射 肌肉张力 自主神经系统 瞳孔 腺体分泌
易兴奋、易激惹,感觉迟钝或过敏,反应低下或 过高
减弱或消失 松弛或紧张 散大或缩小 流涎,流泪,出汗
常用的急性毒性参数:
(一)LD50 (或LC5物急性毒性的 重要基础。 局限: LD50 (或LC50 )的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不能反映化学毒物致死作用的中毒特征; LD50波动性很大。
11
(二)其他指标 1. 急性毒作用带 (Zac=LD50/Limac): 可反应急性阈剂量距离 LD50 的宽窄,即表示引 起实验动物的死亡剂量与最低毒作用剂量之间剂 量范围的宽窄。其越大,表示化学物引起急性死 亡的危险性越小。 2. LD84/LD16(或LC84/LC16): 灵敏性好、重复性强而且容易求。 3. LD100、LD01 4. 剂量反应曲线斜率 (即剂量-死亡曲线的概率单位直线的斜率)。图
8
中毒效应的强度 机体急性一次性大剂量接触毒物后所表现 出的一般行为、外观、大体形态的改变十分 明显,中毒症状严重,常常发生死亡。
9
二.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
目的: A. 求出LD50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 性毒作用强度。 B. 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了解 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 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 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C. 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 - 反应关系, 为进一步毒理学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 10 考依据。
32
3)病理检查及其它指标 对死亡的动物:均应及时进行大体解剖和病理组 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在观察期结束时进行大体病理检查.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急性毒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动物进行单次或短期接触某种物质后观察其毒性反应,并确定最低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其急性毒性。
2.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评价:通过长期暴露试验动物于某种物质,观察其在较长时间内的毒性反应,并确定毒性效应的发生阈值、无效剂量等指标来评估其亚慢性或慢性毒性。
3. 遗传毒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毒性效应。
4. 畸胎毒性评价:通过在动物妊娠期间暴露于某种物质后观察胚胎发育异常情况,评估其对胚胎的毒性效应。
5. 致癌性评价:通过长期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人类或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6. 突变原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突变诱导能力。
7. 生态毒理学评价:通过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某种物质对生物群体、生态系统以及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
以上是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全面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潜能和风险。
卫生资格考点: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卫生资格考点: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卫生资格考点: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1.蓄积作用——具有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毒作用的前提、外源化学物连续的、反复的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驻留,这种现象称为蓄积作用。
物质蓄积——实验动物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可以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损伤蓄积——在机体内不能测出其原形或代谢产物却出现了慢性毒性作用却出现了慢性毒性作用2.短期重复剂量毒性——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外源化学物14~30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3.亚慢性毒性——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长期(相当于生命周期的十分之一)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4.慢性毒性——实验动物长期染毒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性效应5.重复染毒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作用和慢性毒性作用的目的:⑴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地啊俺和毒作用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⑵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可逆性⑶研究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从初步了解到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LOAEL),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⑷确定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6.研究方法⑴亚慢性毒性试验是长期重复试验最常用的⑵实验动物的选择——皮肤致敏试验首选豚鼠,眼刺激试验首选家兔⑶染毒方式一般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染毒为多。
染毒频率为每日一次,连续给予。
⑷观察指标:①一般观察:每日观察实验动物进食量、体重、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形状等,发现有中毒反应的动物应去除单笼饲养,重点观察②实验观察项目: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③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④可逆性检查⑤指标观察时间:每天观察一次,一般试验周期三个月以内则一般在最后一次给药后24小时和恢复期结束时各进行一次全面检测⑥特异性指标及其他:常与毒作用机制有关下载全文。
对人体毒性数据质量评价准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毒性数据质量评价准则推导各项毒理学参数值应首先查阅和评价毒性数据库,以识别污染物质对健康不利影响的类型和程度。
该评价应包括急性、短期(14-28天)、亚慢性、生殖/发育以及慢性效应。
毒性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以及数据结果的产出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
该附录为各类毒性实验以及数据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A.1 急性毒性测定急性暴露结果通常用半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表示。
对于没有参照标准测试指南的急性毒性数据,应参照以下测试条件对毒性数据质量进行评价。
A.1.1 一般准则(1)受试生物龄期和所属种属;(2)每个剂量组每一性别至少包含五个样本(两性都应使用);(3)暴露需14天或更长时间的观察期;(4)至少有3个适当间隔的剂量水平;(5)所用试验材料的纯度或等级;(6)如果选用基质,所选基质应无毒性;(7)受试生物的尸检结果;(8)受试生物的驯化期。
A.1.2 经口LD50的特定条件(1)填喂法或服用胶囊;(2)所有剂量水平的溶剂和受试污染物质的总体积保持恒定;(3)饲喂前对受试生物禁食。
A.1.3 经皮LD10的特定条件(1)皮肤完好无损、受试皮肤约占体表面积10%;(2)遮盖受试皮肤部位以防止受试生物舔舐。
A.1.4 吸入LC50的特定条件(1)暴露时间不少于4小时;(2)若是气溶胶(烟雾或颗粒),应标明粒径大小。
A.2 短期毒性研究(14天或28天重复的剂量毒性)短期毒性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准则如下:(1)至少包括3个剂量水平,并设有对照组;(2)每一剂量组每一性别至少要包含10个受试生物(两个性别均应使用);(3)最高剂量水平应引起毒性效应但不会引起过多致死,而最低剂量应不产生致毒迹象;(4)理想的受试时间为14天或28天为一周期,且每周给药7天;(5)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受试生物暴露方式相同;(6)实验期间应每天观察所有受试生物的中毒症状。
对死亡的生物应进行尸检,在研究结束时应杀死所有存活动物并进行尸检;(7)所有定量和偶然的观察结果,都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评价;(8)临床检查应包括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必要时还需作尿液分析。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般毒性作⽤及其实验与评鉴⽅法第六章⼀般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般毒性作⽤:是指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的综合毒性效应,也称基本毒性作⽤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产⽣的毒性作⽤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节急性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动物机体⼀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的毒性效应及反应。
观察内容⼀般包括⾏为变化、外观改变以及致死效应。
观察时间⼀般为7d,观察范围可为7~28d(迟发毒性效应)。
凡经⼝或经注射给毒,“⼀次”的含义是指瞬间将受试物输⼊试验动物体内;若经呼吸或⽪肤给毒,“⼀次”则指在⼀个特定的时间内,使试验动物持续接受受试物的过程。
“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概念是指当受试物毒性很低,⼀次接触还不能达到充分了解该受试物的毒性作⽤,或⼀次不能导⼊设计剂量的受试物时,需在24h内分次染毒。
⼆、急性毒性试验的⽬的(1)测定和计算出受试物的致死量及其他急性毒试参数,主要获得受试物对某种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途径的LD50值;(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特征,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受试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学变化规律;(4)为下⼀步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三、急性毒性试验⽅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1)品种、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是以哺乳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啮齿类(rodentspecies)和⾮啮齿类(nonrodenl species),其中⾄少有⼀种⾮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多选⽤⼩⿏和⼤⿏,⾮啮齿类常选⽤⽝或猴。
(2)性别和年龄或体重的要求对于实验动物的性别⼀般要求雌雄(早6)各半。
如果试验仅为某些特殊试验研究⽬标,也可选⽤单⼀性别。
如致畸试验可仅选雌性动物,对精⼦毒性试验可仅选雄性动物。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
⼀般按体重选购,通常要求⼩⿏18~25g、⼤⿏180~240g、豚⿏.200~250g、家兔2~2.5kg、猫1.5~2kg、⽝4~6kg(⽝⼀般为1岁左右)。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ing):
这是毒理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是一次或几次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内容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 遗传毒性试验(Genotoxicity Testing):
这个阶段评估物质是否能够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这可能导致突变、癌症或其他遗传疾病。
内容包括: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
3.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 oxicity Testing):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毒性效应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到几个月)被研究。
内容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血液学参数、生化指标、器官重量和病理学改变等。
4.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Chronic T 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ing):
这是最长的一个试验阶段,通常持续数月到数年,旨在评估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性。
内容包括:生命周期研究,观察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寿命以及肿瘤发生率等。
在这些试验中,除了直接的毒性效应外,还会考虑物质的代谢途径、蓄积效
应、剂量-反应关系以及敏感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的特殊反应。
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和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对医疗器械与人体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和分析。
它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背景、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是一种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它对医疗器械和人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评估医疗器械对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毒性和免疫反应,从而为医疗器械的应用提供依据。
二、内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物相容性、毒性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1. 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是评估医疗器械对人体组织和生物体的相容性能力,其主要考察医疗器械在人体中进入、停留和排除过程中是否能引起有害反应。
一般来说,生物相容性评价包括细胞相容性、组织反应和免疫反应三个方面。
(1)细胞相容性: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医疗器械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确定是否有细胞毒性或细胞刺激性等不良反应。
(2)组织反应:通过体内实验,评估医疗器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观察是否引起炎症、纤维化等组织反应。
(3)免疫反应: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估医疗器械是否会引起免疫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免疫抑制等。
2. 毒性医疗器械的毒性评价主要考察其对人体有无直接或间接的毒性反应。
毒性评价一般分为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慢性毒性两个方面。
(1)急性毒性:评估医疗器械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毒性反应。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皮肤刺激、眼刺激和吸入刺激等。
(2)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估医疗器械在长期接触后对人体的毒性反应。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皮肤变态反应、致癌性和生殖毒性等。
3.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评价主要考察医疗器械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机体的免疫功能、器官的免疫排斥、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毒理学等方面。
三、方法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实验室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
1.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基础,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医疗器械与细胞、组织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毒理学评价是用科学方法研究化学物质、生物制品、药物等对生命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以确认其毒性特性并评估为人类健康以及环境安全提供的有关准则。
这一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它们是:毒性观察、急性毒性测试、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测试以及毒性学评价。
一、毒性观察毒性观察是对化学物质毒性进行初步评价的阶段。
它通过对受试物体的生长、行为、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推断有关毒性的性质和程度,此外也可以观察体内器官是否异常、组织的病变情况等。
毒性观察的主要可观察指标包括:死亡率、行为异常、体重变化、食欲、皮毛或羽毛的光泽、内脏器官的状况等,这些指标能帮助毒性学家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危害程度。
二、急性毒性测试急性毒性测试是通过对小鼠、大鼠、兔子等小型实验动物进行的短期暴露试验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
实验动物按照一定的剂量给予受试物,然后对其行为、生理反应等进行观察,以确定毒性程度。
通常这个测试只需要数小时或数天即可完成,对于一些可能对人类造成即时危害的物质,如易爆炸物质、高毒性的农药等,一旦发现其毒性就会立即停止试验。
三、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测试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测试是通过对动物长期暴露、观察其特定标记物质的变化,来评估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
亚慢性毒性测试通常持续90天到半年,慢性毒性测试则持续一年以上。
这些测试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动物的长期影响,比如对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免疫反应的影响、肿瘤的发生情况等。
这些测试对于评估绝大多数化学物质在人类身上的健康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四、毒性学评价毒性学评价是基于以上三个阶段的测试结果,综合评估化学物质毒性程度的阶段。
评估结果一般用于制订有关该物质合理使用的指导方针,包括使用剂量、接触方式、安全性建议等。
毒性学评价还提供了对环境、工作场所和个人安全方面的建议。
综上所述,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从初步的毒性观察到急性毒性测试,然后到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测试,最后通过毒性学评价,综合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其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LD50,联合急性毒性,一次最大耐受量试验。
2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30天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2.1基因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为首选,其次考虑选用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必要时可另选其它试验。
2.2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或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3TK基因突变试验。
2.4小鼠精子畸形分析或睾丸染色体畸变分析。
2.5其它备选遗传毒性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2.630天喂养试验。
2.7传统致畸试验。
3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4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1、药物的毒性试验分为两类,其一特殊毒性试验,包含致癌、致残、致突变,号称三致试验;作此试验的单位必须是国家指定并认可的;一般单位即使做了也不被国家认可!通常一类创新药必须做的。
无论一个药物的药效如何好,只要含有三致试验的特殊毒性(动物若干代繁殖后,查看),该药物将不会允许上市的。
2、其二,一般毒性试验,通常用老鼠或兔子去做,主要是测定半数致死量;若某个药物的半数致死量是有效使用剂量的2倍以上,通常认为是临床使用安全的,若半数致死量比有效剂量略大一点,那就谁也不敢使用了,万一略微超一点量就会导致患者死亡!。
药品安全评估内容
药品安全评估内容
药品安全评估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毒性评估: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等,以及可能存在的毒性机制和潜在危害。
2.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饮酒或吸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3. 药物不良反应评估: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常见不良反应和罕见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机制和严重程度。
4. 药物效果评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治疗效果,包括药物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指标、疗效与剂量关系等。
5. 药物滥用评估:评估药物的滥用潜力和滥用风险,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成瘾性质、滥用程度等。
6. 药物禁忌和警示评估:评估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和警示事项,包括药物的禁忌症、警示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和注意事项。
7. 药物安全性评估:综合评估药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疗效、滥用性、禁忌和警示等因素,对药物的整体安全性
进行评估和判断。
药品安全评估是针对药品上市前和上市后进行的,目的是保证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