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试验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在最后一 次给药后24小时和恢复期结束时各 进行一次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 试验中期检测指标
24
(6)特异性指标及其他
特异性指标
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 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可作为效应 生物学标志 根据受试物毒性资料,增加一些相关检查项目
25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
专业化人才设计项 目实施管理 试验项目管理 保障设施仪器状态良好 专业培训的实验人员
26
试验设计合理
足够高的剂量以能观察到受试物的毒性作 用,动物死亡率不能超出10% 阴性结果 严格控制技术规范
可采取多设一个剂量组的方式
成功的试验设计 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理想的LOAEL NOAEL
27
试验动物环境 标准化 国际化 控制检测条件 检测仪器和辅助条件 短期内准确可靠 长期稳定可比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subacute toxicity/repeat dose toxicity subchronic toxicity chronic toxicity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张文娟 毒理学系 zhangwj11@
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一 概述
研究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的必要性 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分类
20
(2)实验室检测项目 血液学:RBC HGB WBC PLT
PT PTA Fbg ALP ALB
血液生化学指标:AST ALT
BUN TP GLU Crea
T-BIL T-CHO 21
(3)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 肝 肾 脾 肺 肾上腺 甲状腺 睾丸 卵巢 子宫 脑 前列腺
脏器相对重量(relative organ weight)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功能蓄积可能是
❑ 由于贮存体内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数 量极微,不能检出物质的蓄积 ❑ 或者是由于每次机体接触化学物之后所引 起的损害累积所致
蓄积作用的检测有两类方法
• 理化方法: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技术测定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 作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二、慢性毒性作用 (chronic toxicity)
(一)概念 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长期 (甚至 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 效应。
• 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期限,应依受试物的 具体要求和实验动物的物种而定 • 如用大鼠试验期限可为1年,用狗则试验期 限可1~2年 • 慢性毒性试验可终生接触受试物 • 如果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 则实验动物染毒时间最好接近或等于动物 的预期寿命
• 蓄积系数法由于分次染毒的设计不同, 分 为: 1. 固定剂量法: ➢ 先测出1次染毒的LD 50(1),然后每天 给予 1/10(1/20) LD 50 直到半数动物死亡为 止, 此时总剂量即为 LD 50(n)
2. 剂量递增法: ➢ 实验开始时 , 按 0.1 LD 50 × 4 天 , 0.15LD 50 × 4天,0.22LD 50 × 4天, 0.34LD 50 × 4天,依次类推,最长28天, 试验期间,当化学物引起动物累计死亡一 半时间即可终止,计算K值
3、剂量选择与分组
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 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 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 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此剂量 的确定可参考两个数值,一是以急性毒性的 阈剂量为亚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一是以此 化合物LD 50 的 1/20-1/5为最高剂量。
亚慢性毒性试验解析
毒理学作业农药2,4-滴钠盐原药为白色粉末,水溶性,表1是其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试验结果,请根据表中结果,给出该农药的90天亚慢性试验的试验方案,以及如何对保证实验质量予以控制。
表1 2,4-滴钠盐原药对SD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剂量设置高剂量为25%LD50,中剂量为12.5%, 低剂量为6.3%。
雌性LD50为584mg/kg,高剂量为146mg/kg,中剂量为73mg/kg,低剂量为37mg/kg;雄性为501mg/kg,高剂量为125mg/kg,63mg/kg,低剂量为31mg/kg。
根据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4-滴钠盐原药的LD50>500mg/kg,属于低度农药。
因此试验时选择SD大鼠的LD50为584mg/kg。
农药2,4-滴钠盐原药SD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研究喂饲农药2,4-滴钠盐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方法:取初断乳 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
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拌入饲料内经口喂饲染毒90d。
观察:大鼠外观体征、体质量、进食情况等。
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血检测检测血液学。
试验末期检测血生化指标以及尿常规检查。
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物农药2,4-滴钠盐原药,白色粉末,水溶性,由某地某农药公司提供。
SPF级初断乳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50~100 g,由XXX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XX-XXXX号。
1.2 饲养与管理SPF 环境条件下,同组同性别两只一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
环境温度 21~25℃,相对湿度 40%~60%。
严格控制昼夜交替。
1.3实验方法试验前将雌、雄大鼠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均匀混入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辐照灭菌后分别供高、中、低剂量组动物食用,连续每日一次喂养90d;对照组给予不加受试物的正常饲料。
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接触天数
1~4 5~8 … 25~28
每天接触剂量LD50 0.1 4天接触剂量LD50 0.4 累计接触剂量LD50 0.4
0.15 … 1.12
0.6 … 4.48
1
… 12.74
15
③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
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50,1/10LD50,1/5LD50,1/2LD50四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
6
7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出 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 称为功能蓄积。
20
forward
毒效应谱
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亚临床改变
临床中毒
死亡
损害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癌 致突变 致畸fallback
21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22
1. 实验动物选择: ①物种和品系: 啮齿类 大鼠、小鼠、家兔 两个动物种属 非啮齿类 犬、猴子
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50有死亡 仅1/20LD50无死亡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弱蓄积性 中度蓄积 强蓄积
16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7
一、亚慢性毒作用
6 第6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
2、剂量设计与分组
• 根据受试物或其近似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与本实 验相同动物物种或品系,相同染毒途径的LD50值作为 参考值,选择剂量系列。 • 一般分四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一个阴性对照组
3、确定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灌胃
4、观察周期及观察内容
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或24h,但计算出LD50时应注明
• 品种、品系的选择 • 健康状况:健康成年动物
小鼠、大鼠测半数致死量,狗观察毒性反应。
• 年龄:大鼠180-240g,小鼠18-25g(35-50日 龄),家兔2-2.5kg,豚鼠200-250g,狗10-15kg。 • 性别:雌、雄各半,雌性实验动物要求是未 经交配和受孕的。 • 各剂量组动物数: 小动物数量为每组 10 只,大动物也应每组 6 只。
‘一次接触’
(P122)
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接触”,是指 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接触”是指在一
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 此外,当化学物毒性较低时,需要给予动物较大剂量时, 可在 24 小时内分多次给予,这时的急性接触即为“多 次”。
免费茶水的重金属严重超标
一份外国学者的研究指出, 中国13个品牌的香烟重金属含量超标
第二节 蓄积毒性
一、基本概念 P138
当化学毒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而且进 入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出的速度 (或总量)时,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 贮留的现象--蓄积作用(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贮存库
急 以性 死毒 亡性 为的 终上 点限 参 数 急 非性 毒 作致 性 用死 的 为性 下 终急 限 点性 毒参 性数 ,
毒理学 长期毒性试验
蓄积毒性作用
药物进入机体后,经过生物转化以代谢产物或化学物原型排出体外。但是,当化学毒物
反复多次给动物染毒,化学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的速度和排泄的速度
(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就有可能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
毒物的蓄积作用 (accumulation) 。
三、长期毒性试验与急性毒性试验的根本差异
1.给药的期限不同
急性毒性试验为一次性给药或 24h 内多次给药。
长期毒性试验为连续多日接触一定剂量给药,给药期限可以从数天至终生甚至数代,一
般为临床用药的 3-4 倍。
表 3-1 常用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及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限
试验动物 平均寿命(年) 亚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慢性试验给药期限(月)
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染毒期间定期(每 4 天一次)给动物称重,按实测体重,调整化学毒 物的染毒绝对量。 3.剂量固定的 20 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为 5 个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 1/20 LD50、 l/10 LD50、1/5 LD50 和 1/2 LD50 四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 10 只,雌雄各半。每日染毒一次, 连续染毒 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的死亡动物数量。
①供试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蓄积作用:测定有关的蓄积参数,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蓄积性。 对于高蓄积性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 ②供试药物是否有可能被特殊的酶所“解毒”或“活化增毒”,而这些酶又是否易被供 试药物本身所诱导或抑制。例如,某些药物如果抑制与其本身代谢或解毒有关的酶,则 该药物的给药剂量应酌情减少。 ③供试物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与胃肠道内容物有亲和性的药物,应酌情增加剂量。
功,是其它实验动物不可替代的。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5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蓄积性毒性(资料不要求,但注意区分)
蓄积性毒性: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未有时间要求)给动物(实验或靶动物)染毒,化学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 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的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试验目的: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K,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 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评价方式: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以蓄积系数K为指标,一般认为K值越小,蓄 积毒性越大(参考《蓄积系数分级标准》表)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根据得到的蓄积极限值可以推断产生中毒的 大概时间。
3
易混知识
兽药易混知识点 2.毒性概念区分 (临床资料22号-26号)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一定接触方式下,对 动物机体产生的总体毒效应的能力,又称作一般毒性作用。 毒性分类 1.一般毒性根据外源化学物质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毒性、蓄积 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442公告中中兽药要求的23号资料要求长期毒性试验(化药为亚慢性毒 性),长期毒性即包括: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相对特殊毒性根据观察目标不同可分为: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 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等。
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研究在药物研发中处于比较的重要位置,尤其是在药物筛选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将影响到药物开发的进程。
一般而言,根据其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可分为4种类型:检测基因突变;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染色体组畸变;检测DNA原始损伤。
长期毒性试验
长期细胞毒性试验一般是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观察评价动物反复给予受试物后,机体产生毒性反应的特征及其毒性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主要毒性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在24小时内动物接受药物1-2次(间歇时间为6-8小时),观察给药后动物7-14天内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试验可确定被研究药物的毒性程度,即剂量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亦可以比较被研究对象与其他已知急性毒性物的相对毒性程度,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出现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就可以确定药物不同接触途径的相对危害。
受试物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受试物的无毒性反应剂量和临床主要检测指标,为制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资料。
因此长期毒性试验的设计 最好能包括神经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相关的形态学指标的监测,还应注意受试物再组织中可能的蓄积,以及通过其他机制产生的延缓毒性作用等。
北校区北门2205师母,13515209736
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对雌性大鼠受孕后的第6-15天连续给药。观察受试品对胎仔外观、体重、身长、尾长、内脏和骨骼等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围产期毒性试验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按受试品剂量分组皮下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孕鼠妊娠15天开始至分娩后28天,观察受试品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对大鼠胚胎后期生长发育、母鼠分娩、以及新生F1代大鼠的生理发育指标、神经反射发育指标和生殖功能,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急性毒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动物进行单次或短期接触某种物质后观察其毒性反应,并确定最低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其急性毒性。
2.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评价:通过长期暴露试验动物于某种物质,观察其在较长时间内的毒性反应,并确定毒性效应的发生阈值、无效剂量等指标来评估其亚慢性或慢性毒性。
3. 遗传毒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毒性效应。
4. 畸胎毒性评价:通过在动物妊娠期间暴露于某种物质后观察胚胎发育异常情况,评估其对胚胎的毒性效应。
5. 致癌性评价:通过长期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人类或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6. 突变原性评价:通过基因突变试验等方法,评估某种物质对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突变诱导能力。
7. 生态毒理学评价:通过在实验室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某种物质对生物群体、生态系统以及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
以上是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全面了解某种物质的毒性潜能和风险。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概念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合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所谓较大剂量,是指小于急性LD50的剂量。
(二)试验目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或阈浓度和在亚慢性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且为慢性试验寻找接触剂量及观察指标。
二、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一)亚慢性试验期限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期限“多日”的确切天数,至今尚无完全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在环境毒理学与食品毒理学中所要求的连续接触为3~6个月,而在工业毒理学中认为1~3月即可。
这是考虑到人类接触大气、水和食品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一般较久,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合物仅限于人一生中的工作年龄阶段,且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之故。
现有学者主张进行实验动物90天喂饲试验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即将受试物混合物饲料或饮水中,动物自然摄取连续90天。
这是由于有研究报道认为动物连续接触外来化合物3个月,其毒性效应往往与再延长接触时间所表现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故不必再延长接触期限。
相应地主张呼吸道接触可进行30天或90天试验,每天6小时,每周5天。
经皮肤试验进行30天。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途径1、实验动物的选择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拔两种实验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阿特征。
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选择被动物的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为15g左右,大鼠100g左右。
2、染毒途径亚慢性毒性试验接触外来化合物途径的选择,应考虑两点:一是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合物的途径或方式,二是应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
具体接触途径主要有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
(三)剂量选择与剂量分组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般毒性作⽤及其实验与评鉴⽅法第六章⼀般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般毒性作⽤:是指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的综合毒性效应,也称基本毒性作⽤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产⽣的毒性作⽤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节急性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动物机体⼀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的毒性效应及反应。
观察内容⼀般包括⾏为变化、外观改变以及致死效应。
观察时间⼀般为7d,观察范围可为7~28d(迟发毒性效应)。
凡经⼝或经注射给毒,“⼀次”的含义是指瞬间将受试物输⼊试验动物体内;若经呼吸或⽪肤给毒,“⼀次”则指在⼀个特定的时间内,使试验动物持续接受受试物的过程。
“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概念是指当受试物毒性很低,⼀次接触还不能达到充分了解该受试物的毒性作⽤,或⼀次不能导⼊设计剂量的受试物时,需在24h内分次染毒。
⼆、急性毒性试验的⽬的(1)测定和计算出受试物的致死量及其他急性毒试参数,主要获得受试物对某种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途径的LD50值;(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特征,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受试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学变化规律;(4)为下⼀步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三、急性毒性试验⽅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1)品种、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是以哺乳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啮齿类(rodentspecies)和⾮啮齿类(nonrodenl species),其中⾄少有⼀种⾮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多选⽤⼩⿏和⼤⿏,⾮啮齿类常选⽤⽝或猴。
(2)性别和年龄或体重的要求对于实验动物的性别⼀般要求雌雄(早6)各半。
如果试验仅为某些特殊试验研究⽬标,也可选⽤单⼀性别。
如致畸试验可仅选雌性动物,对精⼦毒性试验可仅选雄性动物。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
⼀般按体重选购,通常要求⼩⿏18~25g、⼤⿏180~240g、豚⿏.200~250g、家兔2~2.5kg、猫1.5~2kg、⽝4~6kg(⽝⼀般为1岁左右)。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ing):
这是毒理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是一次或几次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内容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 遗传毒性试验(Genotoxicity Testing):
这个阶段评估物质是否能够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这可能导致突变、癌症或其他遗传疾病。
内容包括: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
3.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 oxicity Testing):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毒性效应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到几个月)被研究。
内容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血液学参数、生化指标、器官重量和病理学改变等。
4.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Chronic T 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ing):
这是最长的一个试验阶段,通常持续数月到数年,旨在评估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性。
内容包括:生命周期研究,观察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寿命以及肿瘤发生率等。
在这些试验中,除了直接的毒性效应外,还会考虑物质的代谢途径、蓄积效
应、剂量-反应关系以及敏感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的特殊反应。
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和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毒理学染毒时间选择
急性毒性: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者24小时内多次接触某一化合物而引起的毒效应,甚至死亡。
亚慢性毒性:人或者动物连续接触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接触时间介于单次染毒和10%动物寿命的范围。
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为1-6个月。
慢性毒性:指人或者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外源化合物所出现的毒性效应。
一般是2年。
对于大鼠相当于终身,兔相当于生命的36%,狗20%,猴13%。
《毒理学基础第5版》90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来判断慢性毒性效应基本得到认可。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9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 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亚急性和亚慢性植入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口腔医疗器械植入途径的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 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6886.1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 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3目的与原则3.1目的本试验将口腔医疗器械植入动物体内一定时间(如28d,90d),测定其对试验动物的影响,以判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作用。
3.2试验原则在评价口腔医疗器械全身毒性特征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植入途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应结合试验样品的临床应用途径和其特性决定,如可降解性能等。
本试验植入途径开展亚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28 天,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90 天,其他试验周期的选择应进行论证或说明。
对体内可降解/可吸收试验样品的试验周期设定,应充分考虑试验样品在体内的降解行为。
植入剂量应结合试验样品临床的最大使用剂量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实验动物可耐受的植入剂量。
试验样品的植入部位和接触的组织应尽量与临床使用部位和接触的组织一致。
对植入组织的选择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常用的植入部位为皮下组织植入、肌肉植入和骨植入,如选用其他植入部位应进行论证。
必要时可选择多种途径的结合使用,但应进行必要说明。
宜结合试验样品状态、接触途径、阴性对照和/或假手术处理对照进行亚急性/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涉及的对照样品应模拟试验样品制备和处置步骤。
《亚慢性和慢》幻灯片PPT
4,观察指标 Ⅰ一般综合指标:一般活动、癌症和死亡情况,称重,饲料 或饮水量,计算生长率等
Ⅱ 血液及生化检验:主要指血清和肝、肾功能的检验。如血 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等
Ⅲ 病理组织学检查:如试验过程中解剖死亡或濒临死亡动物; 试验完毕时,处死所有的动物进展尸检等。
三,试验目的 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
剂量或中毒阈剂量做出估计。 四,试验应用
通过亚慢性试验可以为慢性试验观察指标以及实验设计 提供参考。
亚慢性毒性试验程序
〔以哺乳动物为例〕
1,试验动物及分组
应当是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的对受试物敏感的动 物种属和品系。试验至少设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 组。
2, 功能蓄积过程 (效应蓄积) 不断进入机体内的环境污染物,反复作用机体,引起机体一定构
造或功能的变化,并逐渐累积加重,最后导致出现损害作用,此种蓄 积称为功能蓄积。
三 蓄积毒性试验研究的意义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 作用,是 引起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的根底。因而 蓄积毒性作用常常是评估环境污染物毒性 作用的指标之一,也是制订其在环境中的 卫生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蓄积系数大小,可将环境污染物的 蓄积作用强度分为以下几级:
蓄积系数法(K)
<1
1~ 3~ >5
蓄积作用强度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度蓄积 轻度蓄积
2,20天蓄积试验法〔略〕
3,受试物生物半减期测定法
生物半减期是指一种外来化合物在体 内消除到原有浓度〔或量〕的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
因此,生物半减期越长的物质,表 示越不容易由体内消除,其蓄积作用的可 能性就越大。
食品毒理与卫生: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试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剂量选择与分组原则、观察指标的选择)
验中动物的年龄要小
物不少于20只,大动物不
和对照组中。
于亚慢性毒性试验,
少于6-8只;慢性试验动
选择初断乳动物。
物数量要多与亚慢性试验,
动物性别需雌选择与分组
外源化学物亚慢性毒性试验应求出其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并且充分观察受试物长期暴露的毒作用。因此,一般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
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数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阈值或NOAEL
等)为依据。要求剂量设计能够体现:剂量-反应关系;最大无作用水平(NOAEL);
最高剂量组能观察到某些毒作用所致变化。试验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性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或以
100
1
LD50的
为最低剂量
1000
组,基本不出现毒反应。
中间剂量组剂量
1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
50
10
1
或以LD50的
100
为中剂量组,使动物出
现轻度毒反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以亚慢性阈值的
1
或以LD50的 为
10
−
最高剂量组,
使动物出现明显毒反应。
谢
谢
性对照组,必要时要再加1个受试物溶剂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中间剂量组剂量
应相当于亚慢性的阈值
水平或NOAEL水平。无
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动物出现轻微中毒效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1
1
− 为最高剂量,再
20
5
以3-10倍组距确定中、低剂
量组剂量。动物应出现明显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2页
观察指标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3页
试验检验
普通性 指标
试验室 检验
组织病 理学检
验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量 及体重改变等,往往是敏感综合毒效应 指标。
体内生化转化和排泄主要器官肝和胃功 效是检验重点,血液是另一个主要靶器 官。
能够发觉受试物毒作用靶器官,判断损 害性质和程度,推测可能毒作用机制。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1页
试验准备
试验动 物选择
染毒 方式
剂量选 择和分
组
• 两种试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 选择离乳很快动物
• 经口染毒:灌胃法,喂饲法,胶囊法 • 经皮肤接触 • 经呼吸道
• 最少设三个染毒剂量组 • 一个对照组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4页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
第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观察指标
.
实验检查Biblioteka 一般性 指标实验室 检查
组织病 理学检
查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量 及体重变化等,往往是敏感的综合毒效 应指标。
体内生化转化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肝和胃 的功能是检查重点,血液是另一个重要 的靶器官。
可以发现受试物毒作用的靶器官,判断 损害的性质和程度,推测可能的毒作用 机制。
慢性亚慢性毒性实验
实验目的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NOAEL和LOAEL 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 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无相关毒性资料时,进行危险性评价
.
实验准备
实验动 物的选
择
染毒 方式
剂量选 择和分
组
• 两种实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 选择离乳不久的动物
• 经口染毒:灌胃法,喂饲法,胶囊法 • 经皮肤接触 • 经呼吸道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