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硕士论文及学术文章中。这方面较有代表性 的著 作和文章有 :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编著的 社
会 阶层 的政 治 参 与》、中 国统 战 理 论 研究 会 党外
本 文 系 20 年 度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 民有序政治参与 与社 会主义 民主政 治建设——基 于湖北、浙江等地 09 公
2 1 年 02
分 子作 为一 个整 体来 进行 研 究 。二是 针对 自由择 业 知识 分 子 中 某 些 群 体 政 治 参 与 细分 研 究 的 文 章 ,主 要是 针 对 律 师 。这 方 面文 章 也 不 是很 多 , 据笔者 查历 年来 人 大报 刊复 印资 料 的 目录 ,这 些
纪 以来 当代 中 国 自由择 业 知识 分子 政 治参 与 研究
状况 ,无 论是 对 于进 一 步推 进 这一 领 域研 究 ,还
《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 ,李琳琳的硕士论文
《 当代 新社 会 阶层 政治 参 与研 究 》 、郑 曙村 、郭 永
是 为实践 工作 提 供借 鉴 的指 导 ,无 疑 都具 有 重要
中 图分 类 号 :D 1 6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9 9 (0 2 3 0 2 — 6 6 16 4 2 1)0 — 0 1 0
自由择 业知 识 分子 作 为新 的社会 阶层人 士 重 要 组 成部 分 ,进 入新 世 纪 以来 ,人 数 迅 速 增 加 , 领域 日趋扩 大 ,在 我 国经 济 、政 治 、社 会生 活各 方 面 的作用 越来 越 大 ,特别 是 积 极投 身 我 国政 治 生 活 ,活跃 于参 政 议政 舞 台 ,越来 越 引起 党 政 实
近年来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是指 从事 农业 生 产劳 动 的妇 女 ; 是指 生 活并 居 社会科学版)《 二 》党政干部论坛》湖北社会科学》妇 《 《
住 在农 村 的妇 女 ; 是 指 持 有农 业 户 口的 妇女 , 三 不 女研究论 丛》 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 ( 《 人文社 会科学 管他 们做 什 么或 住在 哪里 。 ④而本 文 所 指 的农村 妇 版)《 》 浙江学刊》 社会 主义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 《 《 女包 括 以上 三种 类 型 的所 有 农 村 妇 女 。农 村 妇 女 《 江海学刊》理论月刊》 , 《 等 共计 3 篇 。下面, 7 笔者
的政治参与即是农村成年妇女通过各种合法方式 就这些 国内比较 具有代表性 的研究成果总结梳理
参加 政治 生 活 , 影 响政 治体 系 的构成 、 作方 式 、 并 运 运行 规则 和决 策 过程 的行 为 。妇 女 的政治 参与 , 既
一
一
下学 者们 对农 村 妇女 政 治参 与所 作 的研究 。
5 6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1 拄 00
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和谐 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对于公共权力 的政治权利、 义务和责任关系 , 它既 然 而 , 据学者 们 的研究 , 目前状 况来看 , 根 就 中 是公 民的一种权利 , 又是公 民的一种义务。但是, 国农 村妇 女 的政 治 参 与状 况 不 容 乐 观 。 国内学 者 为何 中国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他们的
张 晓 琼
262 ) 786
政 治与社会发展学 院 ,山东 日照
摘
要 :当前 , 学者主要从政 治参与 意识和 政治参与行 为入手 , 对农村 妇女政 治参与现 状、 影响农 村妇
女政 治参与的诸 因素 ,以及改善农村妇女 政治参与 的措 施 等方 面作 了研 究。但 总的 来说 , 这些研 究成 果还相 对比较零散 , 没有形成一个 关于农村妇女 政治参与 问题 的 系统性 阐述 , 出的一些改善措施也 需 提
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 关键词 】新 的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 ,研 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D 1 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 3 2 1 )4 0 2 — 4 0 8 86 (0 0 — 0 9 0 1
新 的社 会 阶层 是 随着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和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而 出现 的 ,是 与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和 “ 比较 少 ” 的分别 是 3 .%和 3 .%。在 座谈 访 1 2 31 问 中 ,新 阶层 人 士 也 普 遍 抱 怨 他 们 参 与 政 治 的 途 径 一 般 是 “ 加社 团和 行业 组 织 ” 参 ,新 社 会 阶层 参 与政 治 活 动 的水 平 比较 低 I 。这 说 明新 的社 会 阶 层
一
民、知识分子 的新 的社会群体 。这一关键点 意味 着新 的社会阶层群体特性开始 明朗化 ,但政治参 与 非 常少 。第 二 关 键 点 ,20 02年 党 的 十六 大 确 认 新 社 会 阶 层 是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建 设 者 。 新 的社 会 阶层 的性质 和 政 治社 会 地 位得 到 了确认 ,
收 稿 日期 :2 1— 5 3 01 0— 0
员 。政治参与进人到一个活跃 的时期。 “ 四段 说 ”是 从 社 会 实 体 对 权 力 的依 附来 划 分 的 。新 的社 会 阶层 政 治 参 与经 历 了制 度 外 主 动 型 政 治 参 与 、制 度 内被 动 适 应 、多 元 化 主 体 型政 治 参 与 、制 度创 新 型 政治 参 与 四个 阶段 f 1 】 一届 。十 三 中全会到 19 年邓小平 的南方讲话 ,新社会 阶 92 层是一种 自下而上 的实践探索 ,其政治参与是一 种制度外 主动 型政治参与 。19 92年邓小平南方讲
政治研究综述模板(超强整合)
政治研究综述模板(超强整合)政治研究综述模板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治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者们通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政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不同研究方向的核心问题和方法。
进展政治制度研究政治研究者一直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关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研究重点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方法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
政治权力研究政治权力一直是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
学者们探讨了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揭示了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各种力量在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案例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政治经济研究政治经济研究关注政治因素对经济发展和政策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学者们对政治经济因素在全球化、贸易政策、经济不平等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广泛探讨。
研究方法包括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和游说团体分析。
政治行为研究政治行为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在政治决策和参与中的行为和动机。
学者们研究选民行为、政治参与、政治社交网络等,以揭示政治行为背后的因素和模式。
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结论政治研究领域在不同方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进一步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以上综述提供了政治研究的一个超强整合模板,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研究目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拓展。
我国当前农民政治参研究综述
我国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摘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农民参与政治既有经济动因也有非经济动因;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农民自组织性、利用大众传媒扩大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综述我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问题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这早已被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确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和中国农村的现代化。
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虽然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发展,并日趋自主化、理性化,但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还受到种种因素制约而表现出一定的不足,探讨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1.1.农民政治参与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在现代化国家中,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是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
在这些国家中,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是能否动员农村民众在承认现存政治体系而并非反对它的条件下参与政治。
”亨廷顿分析说,这种农村的动员或”绿色崛起”对较晚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比对大多数早期现代化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义,因为,在早期现代化国家,农村民众被卷入政治动员以前,都市化和工业化往往已达到很高水平,当农村民众参与政治程度较高时,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却降低了。
而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各个要素的齐头并进,很容易在都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很低的条件下,使政治意识和政治活动的可能性在农村得以蔓延。
由此可见,亨廷顿认为,社会经济现代性的加强和农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应呈现出并肩前进的特征。
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研究综述
第2 8卷 21 00年
总 第 10期 2 第 3期
科 学 ・ 济 ・ 会 经 社
S ENCE ・ CI ECoN0M Y ・S CI Y o ET
Vo . 8, S 12 um No. 2 10 N o 3,2 0 . 01
新 时 期 大 学 生 政 治 参 与 意 识 的研 究 综 述
Ab ta t o s iu n s f oi c l a t i ai n i t e i o a t a t o e au t eg n r l e e o e p l i a p r cp — sr c :C n co s e so l ia r c p t p t p i o s h mp r n c v l ae t e ea v l ft oi c a ii a t f t h l h l a t i ai n i e r f c st ef t r f h e eo me t f u t t d mo r t o i c , n ly c o s e s o l ia r c p t n w ea af t u u eo e d v lp n rsae e c ai p l is a d p a p t p i o n e h t oo c t a mp r n o e i o s u t n o o il tp l ia ii z t n N v r ee s h r t l x s s me p o l mswi olg n i o t t l n c n t ci fs ca i o i c l v l ai . e e t l s ,t e e s l e it o r b e t c l e a r r o s t c i o h i h e su e t c n co s e s o o i c lp rii ain i e r . Va iu t d e a e b e o e b c d mi n u ie st t d n s o s iu n s f p l ia at p t n n w e a t c o r s su i s h v e n d n y A a e a o nv ri o y
青年政治参与的研究与发展态势——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要走。
关键 词 :青年政 治参与 ;政治参与效能 ;负向政治参 与 ;农村青年政 治参 与
政治文 明建设 是和谐 社会建设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广泛有序的公民参与 ,是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建
设 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 内容 ,是立党为公 、执政
具有较 高的政治参 一 1 与. 生,才能有 利于广大青 年从 政治 上 、思 想上 与党 中央保 持一致 ,才能 保证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事业 的顺 利进 行 ,因此 要切 实加 强
共 青 团组织 的 团结 、教育 、引导 的职能 ,并且 要 提
分析问题 ,有助于形成政治责任感和积极的政治参与 意识 ,使得其政治参 与行 为更 符合实 际需要 。当然 , 她也看 到了这种 自我意识 的强化给青年政治参与意识 及行 为带来 的消极影响 ,所 以要促 使青年形成积极 、
互联 网为依 托的网上虚拟组织也大量 出现 ,进一步拓 宽 了青年政治参与 的渠道 。孙兴春 等认 为 ,要发挥 新 闻媒体 、互 联 网以及其 它各类社 会舆 论 的监 督作 用 ,以达到使青年 以及其他利益群体及时了解掌握政
生 活进步 、促 进青 年健 康成 长 ,并且 在极 少数 情 况 下 ,青年政治热情不合理爆发或被别有用心 的人利 用 而 给 国家 和社 会造 成严 重伤 害 ,则更 能 反映青 年 合 政治参与渠道是进行政治参与 的基本条件 ,它是 政治文明运行和发展的交通枢纽 。不断开发并拓宽青 年政治参与渠道 ,对于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积极性 、活 跃 青年政治 思维 、繁荣 国家政治 文 明有着 重要作 用 。
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
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高中生引言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是高中政治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深入研究特定的政治问题,学生可以加深对政治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的目的、涵盖的领域以及研究方法与步骤进行探讨。
目的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是培养高中生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特定的政治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政治问题,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综合分析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涵盖的领域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可以涵盖各种政治领域,如国际政治、国内政治、政治理论等。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学生可以考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和问题相关的课题。
举例来说,一个可能的政治研究课题是探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并分析它对参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研究中,学生可以考虑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研究方法与步骤在进行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综述: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关于选择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并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
2.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意见。
例如,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时,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该倡议的看法和了解程度。
3.数据分析:学生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其他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一些具体的结论和推断。
4.结论与建议:在通过研究和分析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结论和对政治问题的建议。
这些结论和建议应该基于对研究课题的深入探讨和综合分析,同时应该考虑到各种政治因素和实际情况。
总结政治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对于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自述篇一:研究生个人总结(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学习科研,奖惩情况)篇一:中期考核审查表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中期考核审核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填写时间: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篇二: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的总结(两篇)范文1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总结时光流逝,一转眼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
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过的还是比较有意义、比较充实的,有很多收获,但同样也有失落的时候。
在研二进入下半年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展下去,我想对前面的工作、生活及学习的方面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补足缺点,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
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对自己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
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紧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两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
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的大事,积极向周围的优秀的同学学习,积极的向周围优秀的党员学习,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学习方面,深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研一期间,完成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
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阅读的大量参考文献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培养了收集资料及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聆听了学术大师和临床专家们的金玉良言,受益匪浅。
在第一个学期末,进入临床来,根据学校及个人发展确定了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培养计划一步步完成,按时上下班,本着爱岗敬业、学习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收治患者,热情服务病人,努力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诊治患者,病历书写,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有了较大的收获,在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熏陶下,学会了常见病的诊疗,在外轮转期间接触了更加丰富的病种,开拓了视野,逐步纠正了临床诊治的误区,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政治 参 与的 主体 , 以 网络 为媒 介 , 通过 政治 信息
网上 发 布 、 网上 选举 、 网上利 益表 达 、 网上评 论 、
网上 讨论 、 网上 民意调查 、 网上 信 访等方 式参 与 政治 生活 并 试 图影 响 政 治 过 程 的 行 为 。 ” 邢 建 华则 简单 概 括 为 : “ 大 学 生 网 民通 过 网 络 平 台
首先 , 从理 论背 景上 讲 , 最为相 关是 民主政 治理论 与 网 络社 会 理 论 。在 政 治 参 与 理论 上 ,
( 一) 大学生 网络政 治参 与 的 内涵界 定
从 已有 的研究 看 , 大学 生 网络 政 治 参 与 的 内涵 来 自于一 般意 义上 的 网络政 治参 与概 念 的 延伸 。赵 雪 芬 认 为 , “ 一 个 国家 的 大 学 生 作 为
电子邮件 、 聊 吧等 发表 自己的政 治 意见 和看法 , 传 播 自己 的观点 和理 念 。在现 实政 治参 与途 径
缺 乏 的情 况 下 , 网络 政 治参 与 的以上 特 点 使 大 学 生 对其 表 现 出很 大 的热 情 , 成 为 时政 信 息 获
取 的 主要来 源 。
陆士 桢从 背景 理论 和基础 理论 两个 层 次对青 年
大学 生 网络政 治参 与 的理论 研究 可 以对其
网络 政 治参 与 的相 关理 论 进 行 分析 , 对 大 学 生
现状 研 究 提供 理 论 基 础 和支 撑 , 是 不 能忽 视 的
重要 方 面 。
网络政 治参 与理 论研 究有 一定 的借 鉴意 义 。
第 1 2期
郎君立 : 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 网络Hale Waihona Puke 治参与研究述评 5 3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中政治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政治参与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政治参与意识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三、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1.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如何?2.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市一所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五、研究结果1.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政治参与持积极态度,认为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他们也表达了一定的担忧和困惑,如不知道如何参与、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
2.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对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产生了影响。
其中,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家庭因素是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形成的基础,而学校因素则是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意识的建议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三是加强社会教育,拓宽高中生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方式。
六、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了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家庭背景的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差异。
当今社会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参 与的研 究主要 集中于概念界定 、 现状 以及 对 策 等方面 , 并取 得 了阶段 性的进 展 , 给 将来 大 学 生参政 的合 法性和提供 了可靠的理论依 据,
和 坚 实 的理 论 基 础 。
杨 光斌 都将政 治参 与的 主体 限定 为平 民 就像我 国学者褚松伦 所描述 , 大学 生群 体
主化 和现代化 的重要 方式 。近年来 , 国内 为大 学生参 政主要 是参 与者 的意识 和行 的过程 中存在较 强 的务实性 。在公务 员
外 学者 都非 常重视 政治参 与相关 课题 的 为两者之 间的相互联 系 、 协调 和统 一的社
等招聘考 试 中 , 有些 职位要 求党员 身份 , 研究 , 并取 得 了显著 的成果 。然 而对 于 会行 为 。而 另外 一些学 者则认 为大学 生 因而许多大学生积极递交入党 申请书 , 参
“ 政治参与 ” 的概念本 身 , 还存在较 大的争 参政 , 简而言之就是指大学生这一群体使 加党课 培训 , 只是为 了获取更 多的就业 机
议。
用某些方式和通过一些渠 道 , 自主或 被 动 会 。
国外学 者对 政治 参与 的概念 研究 起 的对政 治产 生影 响的行为 。或有 着 明确 步较早 , 其 主要代表性观点如下 : ( 1 ) 亨廷 顿和纳尔逊在 《 难 以抉择—— 的动机 , 或是潜意识被动驱使等 。
治参 与就 是平 民试 图影响政 府决 策 的活 与的利益出发点 、 但 由于受一 些客观 因素 的影 响 , 其政 政治参与的显性和隐性 养 ,
动。 ”
表 现形式 , 阐释 了对 大学生政治参与 的看 治参 与 的行 为 往往 跟不 上 意识 的提升 。 ( 2 ) 我 国学 者在 此方 面 的研究也 取得 法 。 大学生 已经具备 了政治参与 为大学生更好 的政治参与提供 了理论 从意识上讲 , 的基 础 , 不过 , 对一 些实 际的事实 事例 的
2024年个人政治学习情况总结样本(三篇)
2024年个人政治学习情况总结样本____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探索政治领域的一年。
我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和资源中获取了丰富的政治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中。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在____年的政治学习情况。
首先,我参与了一些在线政治学课程和学习项目。
这些课程包括政治思想、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逐渐掌握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分析和理解政治事件和现象。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等。
通过这些课程和学习项目,我拓宽了我的政治学知识面,并提高了我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参与了一些政治学相关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我选择了一些与我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了相关的论文。
我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学文献和研究成果,掌握了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以支持我的观点和结论。
通过这些研究和论文写作,我了解到了政治学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式,并提高了我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积极参与了一些政治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和组织。
我加入了学校的政治学研究会和辩论社团,参与了一些政治讨论和辩论活动。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辩论,我不仅锻炼了我的辩论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不同人的政治观点和立场。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和志愿者项目,了解了政治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体验到了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____年的政治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政治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和概念,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因此,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
其次,政治学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和争议,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辩论。
在处理这些问题和争议时,我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客观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
最后,政治学研究和实践需要与其他领域和学科进行交叉和整合。
因此,我需要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政治问题。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比较研究综述
地 位 、作 用 和 行 为 选 择 。 党 的 十 六 大 报 告 提 出 “ 扩 大 公 民 有 序 的 政 治 参 与 ”, 十 七 大 报 告 进 一 步 要 求 “ 各 个 层 次 、 各 个 领 域 扩 大 公 民 有 序 政 治 参 与 ”, 从 提 出加 大 解 决 扩 大 公 民有 序 政 治 参 与 问 题 的力 度 。 大 学 生 是 我 国 公 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他 们 具 有 较 高 的 知 识 水 平 和 文 化 素 质 ,其 政 治 参 与 无 论 是 对 个 体 政 治 社会 化 ,还 是 对 国家 民主 政 治 发 展都 具 有 重 大
・
7l・
《 中共太原市委 党校 学 ̄) 00 2 1 年第 1 期
当然 ,各 种 理 性 也 会 发 生 碰 撞 。 二 是 大 学 生 政 治 冷 漠 现 象 突 出 。 与 上 述 判 断 相 反 ,这 种 观 点 认 为 大 学 生 正 逐 渐 远 离 政 治 现 实 , 不 愿 积 极 参 与 政 治 ,产 生 “ 政 治 化 ” 现 象 。 张 树 辉 非 黄 永 红 等 指 出 , “ 治 冷 漠 ” 越 来 越 成 为 当 代 大 学 政 生 政 治 参 与 的 突 出 特 点 。 李 智 、 刘 洪 玲 强 调 , 作 为
一
利 主 义 色 彩 , 只 是 为 了 能 够 更 好 地 就 业 。 政 治 参 与 偏 重 于 关 注 与 自己 生 存 、发 展 直 接 相 关 的改 革 。
除 以 上 三 种 典 型 的 观 点 外 ,也 有 学 者 提 出 大 学
生 政 治 参 与 的 矛 盾 说 。 认 为 革 命 时 期 的 大 学 生 对 社 会 体 制 是 持 批 判 、反 对 乃 至 推 翻 的 对 立 态 度 ,新 中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政治参与活动中能够影响政治过程并实现个人目标的信念和自信心。
近年来,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探讨了政治效能感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后果。
本文将综述相关研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政治效能感的产生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早期的研究认为,政治效能感源自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和政治参与经验。
家庭、学校和媒体等社会化机构会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灌输政治知识和观念,从而影响其政治效能感。
政治参与经验也会对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参与越多,政治效能感就越强。
影响政治效能感的因素是研究的关键。
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会属性、政治信念和制度环境等因素与政治效能感存在一定关系。
社会属性方面,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因素会影响政治效能感的形成。
研究表明,年长、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政治效能感。
政治信念方面,个体对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的态度和看法也会影响其政治效能感。
研究发现,个体对政府的信任、对民主制度的满意度以及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与政治效能感密切相关。
制度环境方面,政治体制的开放性和政治参与的机会与政治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可以进一步探究政治效能感的测量和模型构建。
政治效能感的测量是研究的前提,目前已有一些测量工具,但仍需要更加精确、简明和可靠的测量方法。
可以关注政治效能感在不同文化和国家背景下的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可能存在差异。
进一步比较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政治效能感的理解。
可以探讨政治效能感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政治效能感与政治信任、政治参与、政治认同等概念密切相关,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
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政治效能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政治参与中的行为和信念,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研究
《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框架•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历史背景CATALOGUE 目录•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影响与作用•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该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种政治力量交织在一起,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及其政治诉求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开始表达出对政治参与的强烈诉求。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通过对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参与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政治发展。
揭示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研究民族资产阶级在新初期的政治参与,有助于揭示他们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探讨政治参与和社会变革的关系通过研究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可以探讨它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揭示政治参与如何影响社会变革的进程。
02研究综述1 2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了多次政治运动和革命。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者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03此外,研究者们还关注了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政治力量的关系及其在政治参与中的表现。
01民族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02另一个热点是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和影响。
对于新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活动,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政治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在政治决策和政府治理中影响力的感知程度。
它是政治参与、政府满意度和民主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对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将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政治效能感的测量问题是研究的重要议题。
早期的政治效能感测量主要采用的是直接提问法,即通过问卷调查向被试者询问其对政治参与和政府治理的影响力感知程度。
直接提问法存在着主观评价的风险,因此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更客观的测量方法。
通过观察个体的实际参与行为,如参与政治集会、署名请愿书等,来推断其政治效能感。
通过社交媒体数据的分析,也可以间接测量个体的政治效能感,这为政治效能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是研究的另一重要议题。
学者们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政治信仰、教育水平等个体属性会影响政治效能感的形成。
社会网络、媒体曝光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个体更容易获取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讨论,进而影响其政治效能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文化差异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政府满意度和民主支持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效能感被认为是政治参与的重要推动力,个体具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会更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
政府的政策和治理绩效也会影响个体的政治效能感。
政府的良好治理和公正决策能够提高个体的政治效能感,进而增加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对民主制度的支持。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一个综合性的视角来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其中的因果关系。
政治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个体的政治效能感也有所差异。
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国际比较和跨文化研究,以深入了解政治效能感的差异性和变化趋势。
政治效能感研究在测量、影响因素、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际比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
政治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展望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信念和判断。
它被认为是个体政治参与行为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传承和民主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将从研究综述和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研究综述政治效能感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Almond和Verba于1963年提出,并在此后的研究中不断演进和拓展。
目前,政治效能感主要分为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两个维度。
内在效能感指个体对政治参与行为的能力和技术的信心和感受,外在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政府和政治系统的信任度和对政府影响力的认知。
研究表明,政治效能感对个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态度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政治效能感高的个体比政治效能感低的个体更倾向于参与政治行为,这表现在对选举的投票、参加政治活动、关注政治信息等方面;另一方面,政治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更支持民主价值观、政府效能和公共利益,更关注政治问题和公众事务。
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个人特征、社会认同和政治知识都是影响政治效能感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年龄、教育水平和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政治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个体的社会认同和政治知识也会对政治效能感产生影响。
规模化的政治制度和流行文化也能影响政治效能感,比如媒体互动、全民选举等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的出现,但影响程度仍有待深入探讨。
展望随着社会变迁和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效能感的作用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全球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导致公众对政治系统的政治效能感趋于疏离。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政治效能感,建立和优化有效的政治沟通和双向反馈机制,更好地关注政治民主化和参与效能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和传递也发生着变化。
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息的单向传播,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公众信息的即时互动和个性化定制,更加细致地触达受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北 青 年 管理 干部 学 院 学报 2 0 1 3年 第 2期
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一I I 一0 8
作 者 简介 : 邰文燕 , 女, 南 京 大 学 政府 管 理 学 院 行政 管 理 系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公共 政 策 与 政 府 治 理 。 3 5
为 。政 治参 与影 响 了政治体 系 的运行 规 则 、 运行 方式 和政策 过程 , 体 现 了公 民在政治 生 活 中的地 位与作 用, 是其 实 现政 治权 利的重 要方 式 [ 6  ̄ 2 0 7 。 在 现代政 治学 研 究 中 , 政治 参 与一 直是一 个 富有魅 力 而 争议 极 大 的 概念 。政 治 参 与涵 义 的界 定对
过 全 民公 决来 决定 重大 国事 [ 7 1 2 7 6 。 2 .选举 。选 举是 由组 织 、 动员 、 投 票等 多 个 连续 的政 治 活 动组 成 的 一种 政 治 行 为 。选举 的前 期 活 动需 要更 多 的主 动性 。在诸 多 政治 参与 方式 中选举 规 模 最大 、 影 响 亦最 大 。选 举 过 程不 仅提 高 了候 选 人 的动员 组 织能力 , 而 且训 练 了公 民的政 治 能力 , 提高 了他 们政治 参 与 的热情 。
为” [ 2 ] 5 。第二 , 政治 参与 是一 种 出于 自愿 的活动 。帕特 里 克 ・ 孔奇认为: “ 政治 参 与 是在 政 治 体制 的各
个层次中, 意 图直 接或 间接 影 响政 治抉择 的个别 公 民 的一 切 自愿 的活 动 。 ” [ 3 3 第三 , 著 名 的《 布 莱 克威 尔
一
、
政 治 参 与 的 涵 义
在规 范的学 术视 野下 , 政 治参 与是一 个 十分复 杂 的概念 。在 现有研 究 中 , 学者们 对 政治参 与 的涵义
也有 不 同的解 释 。
概括 而言 , 西方学 术界 对 于政 治参 与概念 的理解 存 在 两种 不 同 的视 角 。一种 是 从 参 与结 果 审视 政 治参 与的 价 值 , 认为“ 政 治参 与” 是实 现某种 政策 结果 的 工具 , 是为“ 工 具 主义” ( i n s t r u me n t a l a p — p r o a c h ) ; 另一 种是 从参 与行 动对 参与 者 自身发 展的 角度 审 视 “ 政 治 参 与” , 认 为“ 政治 参 与” 是 参 与者 实
现 群 体和 自我发 展 的重要 方式 , 是 为“ 发 展 主义 ” (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a p p r o a c h )[ 1 ] 。具 体而 言 , 西 方 学术 界
对 政 治参 与的涵 义有 如下几 种 理解 : 第一 , 政 治参 与是一种 试 图影 响政府 决策 的活 动 。亨廷顿 与纳 尔逊 在《 难 以抉择 —— 发展 中国家 的政 治参与 》 一 书中提 出 , 所 谓政 治参 与是 指“ 平 民试 图影 响政府 决策 的行
邰 文 燕
( 南 京 大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0 0 9 3 )
摘要 : 在 政 治 学领 域 中, 政 治参 与是政 治 理论 与 实践的 一个核 心 内容 。政 治参 与是公
民进行 利 益表 达 , 实现 政 治权 利的 重要 方式 , 政 治参 与 的程度 是现 代政 治 民主 的表 现 。关 注 已有 的政 治参 与研 究成 果 , 对 于更为深 入 地探 讨 政 治参 与 问题 , 提 高政 治参 与 水 平 , 具
治参 与方 式 主要有 以下 五种 。
1 .投票 。投 票作 为一 种普 遍 的政 治 活动 形 式 , 是公 民对 于 政 策或 候 选 人表 示 其 偏好 , 做 出选 择 的 行 为 。投 票 不仅 会 出现在选举 中 , 而 且还 会形 成 于选举 之 外 , 如通 过 投 票 来决 定 党 内部 的重 大 事项 , 通
政 治学 百科 全书 》 认为“ 政 治参 与是 大量 普通公 民参 与政治 的活动” , 并 明确指 出政治 参 与的对 象包括 了 政 治家 、 政府 官员 和普 通公 民 , 政治 参与 的方式是 在政 治制 度 内参 与政策 的形成 过程 r 4  ̄ 5 6 3 。 国内学界 对政 治参 与 的概 念也有 不 同的界定 。陈振 明认 为 , 所 谓政 治参与 就是“ 公 民试 图影 响政府 决 策 的非 职业 化行 为”[ 5 ] 。王浦劬 等 则认 为政治参 与 是普 通公 民通过 各种 合法 方式 参 加政 治 生 活 的行
有重要 的启 示作 用 。 关 键词 : 政 治参 与 ; 研 究综述 ; 理 论
政治 参与 是政 治行 为 的一 种 具体 表现 , 是现代 民主政治 生 活的一 项重要 内容 。政 治参 与的深 度 、 广
度 以及制 度化 等 , 已成为 衡量 一个 国家 或地 区政 治发 展和 政 治 民主 化程 度 的一 个 重 要标 准 。政 治 参 与 往往 是 与公 民权利 、 政治 发展 、 政 治稳定 等 紧密相 联 的概念 。在政 治 学 领域 的研 究 中 , 政 治参 与 的 研究 起 源 于西 方 。随着我 国社 会经 济 的发展 进 步和政 治 民主化 进 程 的推 进 , 近年 来 国 内学 者对 政 治 参 与 的 研 究 也逐 渐重视 , 研究 成果 逐 渐增 多 。总体 而言 , 学者们 对政 治参 与 的研究 内容 主要涉 及政治 参 与的涵 义、 方 式 与类 型 、 影 响因 素 、 功 能 与作用 、 实证 研究 等方 面 。本 文将 对上 述研究 内容做简 要 的文 献综 述 。
于理 解这 种 政治 行为 、 政治 活 动具有 重 要 的意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政 治 参 与 的 方 式与 类 型
( 一) 政 治参 与 的方 式 政治 参与作 为公 民实现其 政 治权 利 的一种行 为 , 其 参与 方 式呈 现 出多 样化 的特 点 。尽管 学界 对 政
治 参 与 的概念界 定不 一 , 对政 治参 与 的方 式却有 较 为一 致 的 看法 。概 括 而 言 , 在政 治 生 活 中 , 常 见 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