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
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
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政治有着特殊的关注和参与。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大学生对政治的认同程度、关注重点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
一、调查方法和结果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涵盖了全国各个高校的大学生。
问卷涵盖了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政治信仰、政治参与意愿、政治关注点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政治有一定的认同感,但具体程度和关注点有所差异。
首先,在政治信仰方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持肯定态度,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持中立态度,认为政治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是很密切,起到了客观旁观的态度。
其次,在政治参与意愿方面,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与政治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这部分的学生认为政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自己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原因主要是担心政治参与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和就业前景。
最后,在政治关注点方面,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更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正义、环境问题等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
相较之下,国际政治、政策制定等相对较为宏观的议题引起的关注度较低。
二、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高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中的政治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政治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政治的看法。
而家庭的政治氛围一般受到家长对政治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其次,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作为培养国家栋梁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不同高校的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第一,国家意识的认同。
现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国情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数学运算能力的学生在学习经济发展基础知识时较为吃力,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加强引导,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二,历史文化的认同。
从历史上看,我国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学生要从课本中透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论语》、《道德经》和《中庸》等重要典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第三,时代精神的认同。
在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时代正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具有珍视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意识。
这种时代精神,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特色课程的建设,为大学生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把握住教育的方向,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原因分析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的问题一是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二是在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其原因根源于市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完善、外来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还有学校思政教育的陈旧和苍白、个人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等。
标签: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原因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
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
”[1]而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
是以某种政治价值为终极价值追求的精神生活的模式,是在对既定的政治形态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进而奉为自己言行准则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支撑。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政治理性,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行为的行动指南。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通过调查,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绝大多数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政治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对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示认同,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信心;基本上大学生都认为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高潮,取得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诚然,虽然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在看到这些主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还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有缺失的。
这部分大学生的数量尽管不多,但必须引起重视,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政治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并对其进行抛弃。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搞不清楚我国是在搞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更有甚者认为我国应走资本主义,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
2、在一些政治取向上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最为明显的是在入党动机和学生干部选择上。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一、引言高校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新时代下,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程度不尽相同,需要深入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本文将就新时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现状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觉得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不高。
2.思政课内容单一化,缺乏针对性在现实中,大部分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国家和理论知识展开。
然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多样化,他们对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希望思政课能提供更多基于现实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当前思政课内容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其认同的程度降低。
3.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思政课的教学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专业素养不足、教学经验有限的情况,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培养更具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
三、存在问题分析1.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过时,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课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思政课内容过于理论化传统思政课内容主要是国家和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素材。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较低,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种过于理论化的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3.缺乏实践环节和综合评价体系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注重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
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政治认知现状及对策探析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否认同和拥护我国政治制度,是否有正确的政治认知,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稳定。
一、政治认知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认知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政治认识的形成;其次,人们在政治认识基础上会对各种政治现象产生喜、恶、恐惧、焦虑等情感反映,即政治态度;第三,人们基于一定的政治认识和政治态度,对现实政治事物、现象产生的自主性判断,这就是政治评价;最后,在政治评价不断发生的同时,人们对政治事物与现象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就是政治价值。
至此,政治认知才告一段落,但这绝非认知的终结,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调查分析1.研究方法与过程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根据袁振国和朱永新学者对政治认知的定义,确定问卷测量的四个维度,即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的认知;对政府的认知;对自身政治角色和权利与义务的认知;对我国形势的认知。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按文理分类,进行初次抽样;再将抽取的院系按年级和性别比进行二次抽样。
在已抽取的班级中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312份,回收率达96%。
调查的统计工作均借助社会常用统计软件SPSS11.5完成。
2.结果与分析(1)样本特征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文科127人,理科185,分别占总人数的40.7%,59.3%;男生172人,女生140人,百分比为55.1%和44.9%;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21.8%、19.6%、15.1%,43.6%;党员和非党员人数为89和223,其中学生党员占28.5%。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
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家应加强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
3、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大学生的特点,应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注重对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 认同的现状
03
三、影响大学生政治 认同的因素
04
四、提高大学生政治 认同的途径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政治认同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它是人 们对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认可和接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认同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 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
四、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教育:学校应改进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 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政治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提高学生的政 治素养。
四、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途径
2、强化家庭教育: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感,引导他们 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 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越来越受到。政治认同是个人对 政治体系、政治价值和政治角色的认同感,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 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供对策和建议。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摘要】现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受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信息爆炸,使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多元化,影响了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态度和观念。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积极地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启示在于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展望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养,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成因、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启示、未来展望、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将对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状况,探讨影响其政治信仰的因素,并探讨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
本文旨在为加深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和未来的栋梁,其政治信仰状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揭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和成因,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政治信仰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探讨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因素,可以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向好发展。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认同的内涵、认同的形成因素、认同的特点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进行深入分析。
一、认同的内涵认同,即心理学用语,指个体对一种社会认知的感知,对社会一个特定因素具有情感和价值,产生抑制和作为自己社会性特征的认知和情感性的评价,是个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心理机制的结果。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认知、认可和认同。
认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是一种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情感色彩。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同不仅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和认同,还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追求和实现等方面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认同的形成因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形成是个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结果,在具体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等都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而反之,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动荡、社会不稳、负面事件等会减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2.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基本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中的家教方式、家庭氛围、家庭价值观等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如果得到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政治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_____大学的本科生为主要调研对象,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_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并对_____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一)政治立场坚定,爱国热情高涨大多数大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信心。
在面对重大政治事件和国家利益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度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他们认为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就业创业等,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同时,他们也愿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道德观念较强,注重个人修养在道德观念方面,大学生普遍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在个人修养方面,他们注重自我提升,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政治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系统性,对一些重要的政治概念和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
(二)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在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发展的压力时,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迷茫和动摇,缺乏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
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内部的政治氛围、学术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因素
家庭政治立场
家庭成员的政治立场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的政 治认同。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对国家和社 会产生积极认同。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政治 态度。
个人心理因素
心理需求
大学生对归属感、认同感等心理需求会影响 其政治认同。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02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支教等,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03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经
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实施提升策略的预
05
期效果与评估
预期效果描述
提高政治认同度
通过实施提升策略,理工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发展道 路和党的领导的认同度将显著提高。
增强“四个自信”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 信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完善课程体系
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 学等多元课程的课程体系。
个性特征
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其 对政治的理解和认同。
政治效能感
大学生对自己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效果的评价 ,会影响其政治认同。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
04
政治认同的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理论武装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党团活动等形式,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成因及应对路径
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成因及应对路径作者:舒国燕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5期《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认为:“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把人们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
”亚里士多德指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程度不仅影响个人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困境“政治认同是主体与政治体系在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倾向,并外化为政治行为的过程。
”[2]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构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要素,而政治参与行为是保证政治认同真实性、客观性的唯一途径,推动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一)政治认知的明确性与困惑性相随认知认同是政治认同形成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政治认知是主体对社会政治体系客体的主观反映,是主体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他们高度认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辉煌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由衷地拥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让大学生感到困惑:对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突、生态环境退化、腐败滋长蔓延、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分化对抗等问题感到忧虑,尤其是对党的某些地方组织和个人活动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骄奢淫逸、贪污腐败、权色交易、卖官鬻爵等问题深恶痛疾,对我们的现实政治表现出失望的情绪,对中国共产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党是导致腐败的根源,所以自然地对党的认同存在疑虑和困惑。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执政党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当前大学生对现实政治总体认同度较高,态度积极向上,但在政治共同体、政治制度、政策及政治效能和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均存在一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政治情感冷漠化和政治价值取向功利化两方面。
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为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政治冷漠;政治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48-02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有关政治认同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古代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过程中对于规则、习惯和礼仪的认同。
在此后人类社会漫长的政治社会实践过程中,政治认同理论及实践不断完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事实上,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
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只有得到其成员广泛的认同,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个人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
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社会各群体的政治认同状况,并使其向良性发展,对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的精英和先锋群体,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常常作为青年群体的意见领袖活跃在社会政治生活前沿,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
因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引言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水平存在一定的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了解其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知识参与在当代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群体,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然而,尽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为丰富,但在政治问题上的获取和掌握还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娱乐和时尚等方面的信息,对政治事务关注度不高,政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组织参与政治参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参与。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加入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通过参与活动来提高政治意识和参与度。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对政治组织的兴趣不高。
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也较低,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因素。
投票参与投票是公民行使表达意见和选择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投票参与度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在选举时对候选人缺乏了解,对政治问题的理解也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对投票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另外,一些大学生也存在对政治过程的不信任感,认为政治是腐败的,对投票参与缺乏兴趣。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定义和重要性政治认同是一个人对政治和政治体系信任和接受程度的反映。
政治认同不仅影响个体对政治问题的参与和态度,也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对复杂和多样化。
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经历,他们对政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另一方面,时下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和认同相对较低。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化的特点。
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
⼤学⽣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学⽣对政治认同的调查与调研分析所谓政治认同,是指⼈们在社会政治⽣活中产⽣的⼀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政治认同有助于政治体系及其制度获得合法性、提⾼其制度化的程度,这是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条件,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程度越⾼,政治体系就越稳定;政治认同能使政治过程获得更多⼈的⽀持和参与,使政治体系的决策得以贯彻落实;政治认同有助于成员产⽣对政治体系的普遍信任感,具有重要的凝聚作⽤。
⼤学⽣的政治认同状况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密切相关。
加强和改进⼤学⽣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和建设者,具有重⼤⽽深远的战略意义。
同时关于⼤学⽣对政治认同的调查,我们班组织展开了⼤学⽣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制认同状况的调查,总共分为三组,分别对100名⼤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和研究。
本次调查采⽤匿名形式发放问卷,我组共发放了28份,其中男⽣19⼈,占68%,⼥⽣9⼈,占32%。
基本上所有调查对象都为⾮党员,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考虑了样本的年级以及地域的差异,其中12级的有26⼈,11级的有28⼈。
本次调查通过excel表格汇总,进⾏分析数据。
发现⼤学⽣对国家的政治认同⼀般,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了解主要是靠学校政治课的理论学习,极少数⼈事通过相关书籍和刊物来了解和认知。
对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也并不是所有⼈都能回答正确,在调查的28个⼈中,只有18⼈能够正确⽆误的选择出答案,正确率仅仅只有63%。
对于第三题在意识形态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有86%的⼤学⽣表⽰赞同或基本赞同,只有14%的学⽣表⽰不赞同这⼀说法。
关于“我国改⾰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这⼀观点的认同度为89%,其中39%是坚定不移,50%的⼈表⽰基本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教育文档资料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从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学校类型的角度解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多样性。
提出了完善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其政治认同的相应对策。
1问题的提出随着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并积极投入到参政议政中来。
高校是各种政治思想的聚集地,而高校大学生是一个最富生命力、最活跃、最激情和最敏感的青年群体,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是改革开放的全程受益者。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直接影响着当今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态势。
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就是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如何呢?为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
2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认同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其主要旨趣在于确定个体的社会位置,回答“我或我们是谁的问题”,不同的认同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准则。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现存政治系统、政治规范、政治秩序、政治价值观的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
大学生在国家社会中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是国家和社会未来主要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对政治体系、社会进步、自身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目前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世界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给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政治认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研究对象: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8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高职生。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小型座谈会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共计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09份,其中,本科院校133份,高职高专476份,有效率为95%。
其中男生占34%,女生占66%。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问题也备受关注。
认同是指个体接受了一个群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认为这是正确和正当的一种现象。
在当代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认同产生着重要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的认同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表现出多种形式。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积极认同态度,他们对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并且乐于接受这些教育内容。
这部分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消极认同态度,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甚至抵触这些内容。
这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觉得这些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也可能是对当下社会环境存在疑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实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策略。
在当代社会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需要多方面的策略。
学校应该制定多样化、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
家庭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培养孩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出现下降趋势,需要深入研究认同感的具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1. 思政课的重要性与作用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道德品质等多重功能。
它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近年来,虽然思政课内容逐渐讲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依然下降。
他们认为思政课内容抽象、与实际脱节,无法解答实际问题。
另外,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有消极态度,认为思政课没有实际意义。
三、存在问题1. 思政课内容与学生期望的脱节思政课的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更关注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思政课内容相对偏向理论,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思政课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造成了一定的认同感缺失。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思政课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
如果思政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很可能会更加认同这门课程。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针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如果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五、对策建议1. 调整思政课内容在思政课内容设计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提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讨论,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加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健康心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体制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套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
在当前中国社会,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具有一定的特点。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待深入。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理解上,没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不十分明确,对于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主张存在一定的犹豫和疑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的提高。
二、政治体制认同政治体制认同是指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体制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并不很高,甚至存在一定的质疑和否定。
这主要是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够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所致。
三、价值观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本报告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中包含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涵盖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参与度、目标导向、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1. 思想政治教育认识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仅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学术课程的一部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高。
2. 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封闭式问题中,有5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政治讲座、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还有30%的大学生表示会偶尔参与,另外20%的学生很少或不参与。
其中,缺乏参与的原因主要包括时间紧张、兴趣不大、活动安排不合理等。
3. 目标导向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明确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术成就为导向,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
4. 个人价值观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普遍多元化,但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较高。
超六成的大学生认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诚信”等社会核心价值观,但也有不少学生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有较高的认同度。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 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一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尚未统一,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此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校应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加强沟通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
2. 参与度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主要与活动安排不合理以及个人兴趣不大有关。
学校应加强对活动的宣传,统筹学生的学习与参与时间,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目标导向不明确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迅速更新,个人发展目标也日益多元化。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新时代,这个问题变得尤为紧迫,特别是在社会和政治领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更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方面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相对滞后。
虽然大学生在科技方面的水平非常高,但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的认知相对不够成熟,有时甚至一知半解。
然而,大学生对于很多个人的问题有了很高程度的关注,比如消费、人际关系等。
这种意识形态方向的不成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自己国家和政府的认知不能够更加深入,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环境。
其次,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污名化状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政治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社会的污名化现象的影响在大学校园得到了扩大,使得有些大学生很难去理解政治这个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这种污名化现象导致了大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存在很大难度。
再次,我们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可能由于自我身份、教育和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尚有提高的空间。
最后,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对身边的个人与社会问题多加思考与关注;同时,应该扩大政治宣传,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让大学生了解国家、民族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创建合适的心理辅导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健康和合适的心理服务。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扩大政治宣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身边复杂的现实环境和面临的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执政党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当前大学生对现实政治总体认同度较高,态度积极向上,但在政治共同体、政治制度、政策及政治效能和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均存在一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政治情感冷漠化和政治价值取向功利化两方面。
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为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政治冷漠;政治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48-02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有关政治认同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古代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过程中对于规则、习惯和礼仪的认同。
在此后人类社会漫长的政治社会实践过程中,政治认同理论及实践不断完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事实上,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
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只有得到其成员广泛的认同,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个人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
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社会各群体的政治认同状况,并使其向良性发展,对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的精英和先锋群体,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常常作为青年群体的意见领袖活跃在社会政治生活前沿,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
因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共同体认同、政治制度认同、政府政策及绩效认同和政治价值观认同。
通过对现有资料及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总体上说,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良好,较为积极向上,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一)政治共同体认同政治共同体认同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主要指对国家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关心国家大事,重视国家利益,对关系祖国统一、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问题尤为关注。
笔者于2011年10月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就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99.7%的被调查学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非常自豪”,98.3%的学生赞同“热爱祖国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反映出大学生对国家的强烈认同。
从近十几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台湾当局“公投制宪”、5.12汶川特大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历年重大事件,都是大学生们关注的重点。
他们立场坚定,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中间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同时,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成绩也普遍较为认可。
在教育部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89.6%的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意愿。
这些都体现出大学生政治共同体认同的忠诚性。
但同时,大学生对政治共同体得认同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和困惑。
虽然调查表明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但在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上,只有4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而当前的部分官员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现象,也使得大学生在认可党的领导的同时,又怀有较多的疑虑和困惑。
(二)政治制度认同政治制度认同主要包括对当前社会制度及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可程度较高,尤其体现在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
教育部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表示乐观。
98.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86.8%的学生对“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也有%的学生相信,目前“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但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高认同不同,大学生对于我国当前基本政治制度表现出的更多是茫然。
笔者与学生座谈中,对于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许多学生表示知道,但对其具体内容及实际的运作流程却不甚了解也不太关心,表现出一定的政治认同茫然和冷漠的特点。
(三)政策及政治效能认同政策认同主要表现在对现今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认同。
而政治效能认同是指对政治性公共政策的绩效,即所带来的公平和效率程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认同现行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他们拥护四项基本原则,认可通过践行科学发展观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充满信心。
同时对于近年来政府工作绩效给予较高认可和评价。
如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99.1%的学生对党和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99.0%和98.4%的学生对党和政府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方面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2011年该调查也显示,97.8%的学生对我国参与海地、巴基斯坦等国际救援行动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认为这充分彰显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各项调查也显示出,当代大学生非常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改善。
但由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使大学生在肯定政府政策及绩效的同时,也对其效能产生一定的质疑和失落感。
借鉴相关调查资料,大学生对于政府在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有较多的质疑,分别有57.7%、63.7%和48.2%的人认为在这三方面,政府所做的努力很不成功。
(四)政治价值观认同政治价值观认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信仰等方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代大学生大多怀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相信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将继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体现出大学生对主导政治价值的认同和政治信仰上总体的坚定性。
但各种调查也同时显示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多元化,政治信仰趋于淡化等特点。
有调查显示,有26%的大学生认为马列主义只是理论的一种,在指导思想上不宜搞一元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其基本理论已经过时。
这种政治价值取向上的摇摆和模糊,也体现在政治信仰上。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但许多学生并未真正将其内化为信仰。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对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上。
在笔者所做调查中,当问到你的“入党动机”时,回答“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占43.2%,回答“把它当做荣誉的标志”的占37.5%,还有10.7%的学生回答“随大流”,而回答“信仰共产主义”的学生仅占8.6%。
入党这个原本是非常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神圣的政治选择,却在当代大学生中带有了如此多的功利色彩,这突出表明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现实化、功利化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突出问题当代大学生对现实政治总体认同度较高,但从以上调查分析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与政治情感的和谐发展。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政治情感的冷漠化倾向。
学界普遍认为,政治冷漠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
从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看,政治冷漠主要表现为疏远、逃避参与政治。
从政治参与态度看,政治冷漠则表现为对政治冷淡、漠视、不感兴趣以及厌恶的心态。
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使命感与政治激情。
他们一方面表达着对现实政治的认同,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的回避常规的、主渠道的理性政治参与。
比如,笔者在调研过程中恰逢区级人大代表选举投票,但大部分学生对此反应冷淡,漠视甚至放弃这一政治权利。
许多学生还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对社会政治现实关注较少;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仅局限于直接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文化科技活动,政治学习研究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政治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贫乏。
政治情感的冷漠化倾向使得大学生无法把对于现实政治情感上的认同转化为行为上的积极参与,这将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二)政治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动机已不断上升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首要动机,其政治价值取向呈现出日益功利化的特征,信念性政治参与下降,功利性政治参与提升。
如何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或群体利益已成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确立的目标导向。
这种功利化倾向给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都带来较大挑战,出现了政治理想虚无、政治信仰模糊等问题,进而会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
三、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原因(一)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代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是自我认同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由于这一时期大学生自身社会角色的分化,容易造成自我认同危机。
当大学生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公民”角色出现认知混乱时,就容易导致政治认同危机。
表现出在政治认知、政治信仰等方面出现认同困难,在政治生活中缺乏理想目标,在政治价值观念上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难以获得独立的政治角色,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建立在学校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相关理念的灌输基础之上,而这种教育和灌输通常表现出理论与实际脱离;教育教学内容重复并缺乏层次性;强制、单向灌输且形式单一;缺少政治实践支持等特点。
这就使得政治认同在大学生中带有主导性,缺乏牢固的基础,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上,一旦进入社会,这种不稳定性就会急剧的表现出来,甚至会危及原有的政治认同。
导致目前一些大学生出现公民意识不足、政治行为功利化严重等政治认同缺陷。
(三)政治参与不足带来的影响广泛的民主参与有助于维护公民权利,提高公民对于政府、政党、制度等的信心和认可度。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都集中于校园中,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传统的影响以及学生人数众多,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他们对于身边的民主参与不足也表现得无可奈何。
而对于距离他们较远的社会政治,大学生所能参与的活动通常集中在选举期间,其范围十分有限,影响也较小。
因此,大学生政治参与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