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品种简介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完整版)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特点:广谱----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无活性;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具有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作用,熏蒸和铲除作用。

(1)三唑酮:粉锈宁,三唑类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

三唑酮是高效、持效期长的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铲除、熏蒸作用,作用机理: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从而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2)戊唑醇: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在作物体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体内的病菌。

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病菌。

※禾谷类作物病害: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白粉病、锈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果树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3)腈菌唑: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

※苹果、梨黑星病、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麦类的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瓜白粉病(4)丙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内吸性,可被作物根、茎、叶吸收,并能在植物体内向顶输导,抑菌谱较宽,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中许多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对卵菌病害无效。

持效期一个月左右。

※麦类病害:小麦白粉病、条锈病、颖枯病、大麦叶锈病、网斑病、燕麦冠锈病、小麦全蚀病※果树病害:葡萄白粉病、炭疽病※蔬菜病害:瓜类白粉病、菜豆锈病、番茄白粉病、韭菜锈病、辣椒褐斑病、叶枯病※花生叶斑病(5)氟硅唑: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部分半知菌引起的病害。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95%苯醚甲环唑

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95%苯醚甲环唑

低了经济效益 、 降低 了生态效益) 。苯 醚 甲环唑 的推广 与应用 , 不仅克 服了上 述 的
更重要的是产品毒性低 , 污染环境 , 伤害天敌 , 不 不 其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
六 、 广应 用 前 景 看 好 推
1 国内市场前景。农 药等农用化学 品对 我国农 业 的稳定增产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药 农 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 已形成包 括农 药原药生 产 、 制剂加工 、 农药 中间体等较 完整 的工业体 系 ,成 为化学工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农用 化学 品行业 。我国现有 主要农 药原药生产企业 约
和解决农 药施用 、 病虫 害抗药性及环 境污染 三者的恶性循 环问题 。 新农药开发要求具有安
全性高、 低残 留、 高效 、 价廉 、 选择性高等 特性 , 即具有高活性 、 高选择性 、 与环境 相容性 。 高
效 、 毒农药 的崛起 , 低 必将给传统农业 防治带来一场革命 。 苯醚 甲环唑为高效 、 低毒杀菌剂 的优 良品种 , 瑞士公 司在 国际上 以商品名 “cF ”世高) 市 , 主要 的农 药上 市品种 之 S oe ( 上 是
4 0多 家 , 常 年生 产 原 药 约 2 0多 种 、 剂 10 0 可 6 制 00多 种 。 在 产 品 品种 、 量 、 品结 构 、 但 质 产 剂
型加工等方面 , 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我 国农药工业 产品结构不合理 , 杀菌剂 品种老
化, 有许多 品种需要进 口。因此 , 大力发展高效 、 低毒 、 安全的杀菌剂是我 国农药工业 的一
维普资讯

溯 钰 农化市场_ B讯——农化行业的最佳潆体 t I
维普资讯
产 品
C a Pi la F h n nCia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

三唑类杀菌剂的特点1.广谱杀菌活性:三唑类杀菌剂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泛的杀菌活性。

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各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具有特异性杀菌作用。

2.持久性效果: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它们可以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持久性的保护膜,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侵染。

这使得三唑类杀菌剂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防治措施。

3.抗逆性强: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

它们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湿润和耐紫外线的能力,能够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保持长久的杀菌效果。

4.低毒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它们对哺乳动物和鱼类等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小,且在土壤中有较好的降解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5.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三唑类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

它们可以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迅速吸收并转移到植物体内各个组织中,起到全面和长效的杀菌作用。

6.单一靶标: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相对单一,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中特定的酶活性、蛋白合成或细胞膜构建等方式发挥杀菌作用。

这使得病原菌难以迅速产生抗药性,从而保持了三唑类杀菌剂的高效性和持久性。

7.菌毒数据丰富:三唑类杀菌剂早期研发时,针对大量病原菌进行了菌毒测试,其菌毒数据相对丰富可靠。

这为病害防治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有助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三唑类杀菌剂。

总之,三唑类杀菌剂以其广谱杀菌活性、持久性效果、抗逆性强、低毒性、良好的吸收和转移性、单一靶标和菌毒数据丰富等特点,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病害防治手段之一、但需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剂、正确使用和控制使用量,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杀菌作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三唑酮是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酮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应用历史。

由于其对作物多种病原菌具有高效、内吸、广谱的作用,而成为目前应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果好、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一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的多种病害,如危害叶部的锈病、白粉病,危害根部的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以及危害穗部的黑穗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综观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历史,可以说,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虽然麦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麦病害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加重,但随着三唑类杀菌剂在各小麦产区的广泛应用,对控制小麦病害危害、降低损失和保障小麦丰产丰收以及小麦病害化学防治水平的提高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1三唑类杀菌剂的研制和开发三唑类杀菌剂第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三唑酮,首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74年研制成功,该公司于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住友公司和瑞士诺华公司分别开发出了烯唑醇和丙环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拜耳公司将其率先研制开发的戊唑醇投入市场。

上述5种药剂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防治小麦病害的三唑类杀菌剂,尤以已国产化的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应用普遍。

目前,意大利Isagro公司、美国氰胺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分别研制开发了氟醚唑(tetraconazole)、羟菌唑(metconazole)、环菌唑(triticonazole)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

2三唑类杀菌剂的防病增产机理2.1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三唑类杀菌剂除有显著的防病治病效果外,对植物的生长亦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初期即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将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显著的三唑类化合物一多效唑(Paclobutrazol,商品名PP333)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广泛应用。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几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作者: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24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具有作物显著的防治病害效果,是目前使用面较广的一类药剂。

但因其制剂的不同,其特点及使用效果也有差异。

本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三唑类杀菌剂的使用注意要点,避免用药不合理导致药害发生。

1.丙环唑。

丙环唑对作物的叶斑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乳油,使用时要注意其浓度不能超过3000倍,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丙环唑在高温下不稳定,使用时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储存温度不得超过35℃。

它的持效期在1个月左右。

2.戊唑醇。

戊唑醇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和各种斑点病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对茄果类蔬菜的叶部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可湿性粉剂和43%悬浮剂, 25%可湿性粉剂安全使用倍数在1500~2500倍,43%悬浮剂的安全使用倍数在3000~4000倍。

3.氟硅唑。

氟硅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等防效较好。

它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40%乳油,安全使用浓度在6000~10000倍。

氟硅唑持效期较长,渗透性强,容易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使用期在10天以上,并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4.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蔓枯病、早疫病、立枯病、根腐病、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10%水分散粒剂。

使用时,安全使用倍数在1000~1500倍。

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需保持在7天以上。

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

5.腈菌唑。

腈菌唑对作物的叶霉病、锈病、白粉病、黑星病等防治效果较好。

腈菌唑在市面上销售的主要剂型是25%、12.5%乳油和40%可湿性粉剂,所以购买时要注意其含量和剂型,避免用药过量。

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

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

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杀菌剂开始投入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膜的C14脱甲基甾醇的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对锈病、壳针孢菌和镰刀菌等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主要作用于大豆、果树和蔬菜等农产品。

三唑类杀菌剂因其良好的内吸性、预防活性和治疗作用而被广泛使用。

据统计,2008年三唑类产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超过60%,2018年其在全球的销售额更是高达33.23亿美元。

然而,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因抗性问题导致防效显著下滑,据2011-2019年的田间测评统计,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丙环唑对小麦叶枯病菌(Zymoseptoria tritici)的杀菌效果分别从91%、81%、62%、66%下降至36%、56%、23%和24%,其中,氟环唑尤为显著。

还有研究指出,戊唑醇对于水生环境以及多种非靶标水生生物的安全存在威胁,并会对其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美国环保署(EPA)也已将烯效唑、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环唑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列入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名单。

上述矛盾成为当前三唑类杀菌剂实际应用上的科学难题,导致其面临被禁用的可能,新型三唑类农药的研发与创制是解决该科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p产品视窗Product 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是由巴斯夫研发的第1个含异丙醇结构的三唑类杀菌剂,其化学名称为 (2RS)-2-[4-(4-氯苯氧基)-α,α,α-三氟-邻甲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商品名为Revysol,CAS号为1417782-03-6,分子式为C 18H15ClF3N3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7.8,氯氟醚菌唑的分子结构式见图1。

氯氟醚菌唑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在20℃的条件下,水中的溶解度为0.81mg/L,其水溶性较低、挥发性较低,不会通过淋溶进入地下水;在有机溶剂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和1,2-二氯乙烷中的溶解度分别为93.2、116.2、8.5、55.3mg/L。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作者:李明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年第09期
一、产品性能
该产品是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有效成分含量430克/升,剂型为悬浮剂。

二、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1.梨树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对水制成3000~4000倍液,以每株喷液量2~
2.5千克喷雾,间隔7天,共施药2~3次。

2.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对水5000~7000倍,以每株喷液量1.5~3千克喷雾,间隔7~10天,共施药2~3次。

3.防治稻曲病,每667平方米用药10~20毫升,建议在水稻破口前5~7天进行第一次用药,7~10天后再次施药。

4.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在苹果和梨上最多施药次数为4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在水稻上每季最多施用次数为3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2.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时应有劳动防护措施,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吸烟、饮食。

3.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4.包装物不得挪作他用。

5.建议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6.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作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目前我国开发和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摘要: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中比较热点的一类杀菌剂,本文就目前三唑类杀菌剂在我国开发和使用情况及其种类、作用特点和应用价值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三唑类杀菌剂种类作用特点应用价值一、引言1、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史三唑类衍生物作为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的三唑类药物用于临床医药杀菌剂、农业应用杀菌剂等。

三唑类杀菌剂是指含有三氮唑的化合物。

作为农药杀菌剂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有机杂环类化合物,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杀菌剂。

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Philiph-Dupher公司开发出第一个1,2,4一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三唑类杀菌剂的相关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德国拜耳公司(Bayer)和比利时Janssen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报道了1一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20世纪70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拜耳公司研究人员发现,发现N-甲基碳上的取代基团可广泛地被其他基团所取代,而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取代基团的变换(如苯基可以被五元或六元杂环、各类型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酯、酮等官能团或桥苄基所取代),合成并筛选出一批具有杀菌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

其中包括活性很高的三唑基——O-,N-乙缩醛类化合物。

后来又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三唑醇等。

迄今为止,已开发的内吸性杀菌剂主要有三唑类、苯并唑唑类、嘧啶类、唑唑类、吗啉类等,其中最重要的内吸性杀菌剂是三唑类化合物。

已经问世并商品化的三唑类化合物有拜耳公司的氟三唑、三唑酮、三唑醇,Jenssen公司的乙环唑、丙环唑,英国CIC公司的多效唑(PP33)、苄氯三唑醇等。

九十年代初期研发的戊唑醇,最近研发出来的四氟醚唑、羟菌唑、丙硫菌唑、氟硅唑等。

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与常用的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且大多含氟,除对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有活性外,对纹枯病等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且持效期长。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戊唑醇通用名:戊唑醇(Tebuconazole)其它名称:立克莠化学名:(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分子量:307.8分子式:C16H22ClN3O结构式:烯唑醇氟硅唑英文通用名称:flusilazole商品名称:Nustar、Olymp、Punch、福星、克菌星分子量:315.4分子式: C16H15F2N3Si理化性质:本品为淡棕色桔晶固体,熔点:53℃,蒸气压为0.039mPa(25℃)溶解性:水900mg/L(pH:1.1)水900毫克/升(pH:7.8),在许多有机溶剂中>2kg/L。

对日光稳定,在310℃以下稳定。

中文名:氟硅唑;福星;克菌星;双(4-氟苯基)甲基(1H-1,2,4-三唑-1-基亚甲基)硅烷英文名:flusilazole;Punch;Nustar;Olymp;bis(4-fluorophenyl)methyl(1H-1,2,4-triazol-1-ylmethylene)silane;1-((bis(4-fluorophenyl)methylsiyl)methyl)-1H-1,2,4-triazole毒性LD50(mg/kg):毒性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1110毫克/公斤,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674毫克/公斤。

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作用,但无过敏性。

无致突变性,对人的ADI为0.001mg/kg体重。

性状:无色结晶固体。

纯品为白色结晶。

溶解情况:溶解性:水900毫克/升(pH值1.1),45毫克/升(pH值7.8),在许多有机溶剂中>2公斤/升。

用途:农用杀菌剂。

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对卵菌无效。

推荐用来防治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谷类眼点病,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

田间试验表明,可防治谷类眼点病、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谷类白粉病、小麦颖枯病和大麦叶斑病、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三唑类杀菌剂

常见的三唑类农药简介
一、三唑酮
简介三唑酮是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

作用机理比较复杂,主要是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三唑酮在某些病菌体内活性很强,但离体活性较差,对白粉病、锈病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对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云纹病、叶枯病、玉米圆斑病、黑穗病、凤梨黑腐病均有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茎叶喷雾、处理种子、消毒土壤等多种方法,对鱼类和鸟类安全,对天敌和蜜蜂无害。

二、戊唑醇
戊唑醇杀菌性能与三唑酮相似,杀菌广谱,用量低并具有较强的内吸性。

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内吸性,用于处理种子,可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也可在作物内向顶传导,杀灭作物内的病菌;用于全叶喷雾,可杀灭叶片表面和内部的病菌。

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与三唑酮类似,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和三唑醇高,使用表现为用药量低。

三、腈菌唑
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杀菌广谱,内吸性强,对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喷洒,也可用于处理种子。

作用机理为抑制病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

四、丙环唑
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作物体内向上传导。

丙环唑可以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卵菌病无效。

五、氟硅唑
氟硅唑是三唑类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渗透性强,其作用机理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

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1.作用特点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

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

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1.作用特点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三唑类农药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唑类农药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持在7 天 以上 。苯醚 甲环 唑不宜 与铜制剂混用 ,否则 ・
病 。对苹果树的 白粉病 、锈病 、炭疽病 、褐斑病 、轮

纹病和腐烂病 等病 害有很好的防效 ,对果树具有内吸
治疗 和保护双重作用 。三唑类化合物影响 了植物 中的 赤霉素的合成 具有植物生 长调节剂 的作用 ,对植物有
二、存在问题
… … … … … … … … … . .
使用 ,以提高药 剂的防治效果 。 3 . 控 制使 用浓度和使 用次数 :使用浓度应根据药 剂的性 能 、不同果树品种 、不同的生育期和使用方法 确定。如苹果树嘎啦和秦冠抗逆性较差的品种 ,应严 格控制使 刖浓度 以免产生药 害。同时 ,要控制同一 品
生发生药 害。
4 3 %悬 浮剂 的安 全使用倍 数在3 0 0 0一



三 、使 用注 意事项
1 . 注意使 用间隔期 :在生产 中
4 0 0 0 倍 之 问
氟硅唑 ( 福星 、克菌星 、护矽 ・

・ 一 唑类 杀 芮 剂 安 伞 间 隔期 1 5~2 0

苯醚 甲环唑 ( 世 高 、世泽 ),主要是 1 0 %水分散 ・ 粒剂 ,苯醚 甲环唑杀 菌广谱 ,对各类 作物上 的 白粉 -
・ 酮 、腈菌唑 、氟硅唑 、戊唑醇 、 烯 唑醇 、丙环唑 、已 - 唑 醇和苯 醚 甲环 唑等 。除卯 生无效 ,如 :苹 果疫腐

病 、锈病 、黑星病 、 落 叶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 ・ 安全使用倍数 1 0 0 0~1 5 0 0 倍 左右。苯醚 甲环唑在控制 - 植物长势上作用不明显 ,但仍应注意安令间隔期 ,保 ・

五种三唑类药剂简介

五种三唑类药剂简介

20 世纪 90 年代

1999 年在
中国登记
年代
日本吴羽 化学工业
公 (Kureha
Corp )
先正达
1979
Ciba-
Geigy 公司
欧搏 福星
克菌星 Caramb
a
世高
敌力脱
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 抑制病原菌
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 麦角甾醇的
病等 主要用于茎叶喷雾
生物合成,
疮痂病、炭疽病、立枯病、 导致细胞膜
(20 ℃ )
水、丙酮、二
氯甲烷
在 pH 值为 7和pH值 为 9的条件下 12天
不水解
水 900mg/L
(pH7 ~ 8)
在许多有机溶
剂中 >2kg/L
对日光稳定,在
310℃以下稳定
20 ℃、 mg/L ) 水 15 、甲醇
235 、 丙酮
238.9
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和水解稳定性
3.3毫克 / 升, 稳定性 ≤300 ℃稳定,
5
分子量
329.8
315.4
319.83
241.29
342.2
熔点
136.2
℃ 53℃
110~ 113℃
76 ℃
180 ℃
蒸汽压
溶解性
稳定性
<1.0 × 10-
5Pa
(25℃)
3.9×10- 5Pa
(25 ℃ )
1.23×10-
5Pa
(20℃ )
1.2 × 10- 5Pa
(20℃ )
1.33 × 10-4 Pa
黑星病、白粉病、锈病、
不能形成,
蔓枯病、叶斑病、根腐病、 使菌丝不能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及其中间体简析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

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第二大杀菌剂类型。

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同时三氮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发现过程60 年代中期, 荷兰的 Philiph -Dupher 公司开发了第一个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威菌灵,但是随后出现的几个 1 , 2 , 4 -三唑类杀菌剂都因其较窄的抑菌谱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0年代末, 西德拜尔(Bayer)公司和比利时Janssen 药物公司首先报道了 1 -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菌活性。

拜尔公司研究人员从一个结构假设出发研究唑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即在“生物体内凡能生成高反应性能的碳酰离子的化合物, 必然具有某种活性。

经生物鉴定验证 ,它对酵母和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 当唑类成分主要是以咪唑和 1 , 2 , 4 -三唑为基本结构时 ,即使改变其取代基部分 ,并不丧失生物活性,并由此开发了代表性化合物氟三唑,已作为谷类和蔬菜白粉病防治药而应用。

70 年代,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 各大公司先后开发研究表明, 苯基可广泛地被其它基团所取代,其生物活性保持不变, 或更加提高。

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高, 以后就被开发成最具代表性的内吸性杀菌剂三唑酮和三唑醇等系列优秀品种。

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有些三唑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杀菌活性, 同时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调节活性。

B¨uchel 等人首先报道了具有植物生长活性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含 0.05 %时可使豆类增产40 %。

三唑衍生物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发现使该类杀菌剂的研究更加活跃,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并相继推出高效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 ,植物生长抑制剂“抑芽唑”等三唑化合物。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特点与防治对象速查表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特点与防治对象速查表

***
三唑类杀菌剂作用特点及防治对象速查表
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氧环唑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内吸/传导木材防腐
氟环唑同上,广谱/保/治/铲/吸立枯/白粉/眼纹氟喹唑同上,保/治/吸白粉/锈病/菌核苯醚甲环唑同上,广谱/保/治/吸白粉/锈病/叶枯四氟醚唑同上,广谱/保/治/吸/长效白粉/锈病/黑穗戊唑醇同上,杀菌/壮苗,可混用白粉/锈病/黑穗氟硅唑同上,保护/治疗/内吸白粉/锈病/叶斑硅氟唑同上,保护/治疗/内吸白粉/锈病/叶斑三唑醇抑制赤霉素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保/治/铲/吸白粉/锈病/叶斑联苯三唑醇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保/治/铲/吸白粉/锈病/黑斑环丙唑醇同上,保/治/吸白粉/锈病/黑穗高效烯唑醇同上,保/治/铲/吸,活性高于烯唑醇
烯唑醇同上,保/治/铲/吸,子囊菌和担子菌特效白粉/锈病/黑穗
粉唑醇同上,保/治/铲/吸/熏,可铲除麦类白粉白粉/锈病/黑穗
己唑醇同上,保/治/吸,铲除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白粉/锈病/褐斑丙硫菌唑同上,保/治/铲/吸,更广谱白粉/锈病/菌核
***
***
灭菌唑同上,种子处理,种传病害特效,持效4-6周锈病/黑穗
戊菌唑同上,内吸性好白粉/黑星
腈菌唑同上,长效,子囊菌和担子菌病害,刺激生长白粉/锈病/黑穗腈苯唑同上,保/治/吸多种作物病害
亚胺唑同上,广谱,保/治/吸/耐雨子囊/担子/半知菌糖菌唑同上,保/治/吸,枯萎/叶枯/白粉/黑星特效枯萎/叶枯/白粉/种菌唑同上,水稻种子处理恶苗/麻斑/稻瘟叶菌唑同上,超广谱,高活性,持效5~6周,内吸麦类病害特效
***。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

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具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种类很多,国内推广使用的有20多种。

三唑酮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三唑类杀菌剂。

同时七十年代还开发了三唑醇。

八十年代后又开发出了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氰菌唑、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一系列三唑类药剂。

目前,国外一些化学公司还研发了氟醚唑、羟菌唑、环菌唑等新型的三唑类化合物,这些新近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分子结构变化很大,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戊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因为在大田作物上广泛使用,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原药总消费量占整个三唑类杀菌剂80%以上。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特点三唑类杀菌剂对于病菌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作用机理又是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三唑类杀菌剂的抑菌特点是在植物体内抑制病菌的附着胞、吸器的正常发育,使菌丝生长、孢子的形成受阻。

因此,此类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的真菌性病害有效,但对卵菌类病原菌无效,因卵菌类病菌的菌丝体无隔膜,不能使它受抑制。

三唑类杀菌剂就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喷施药液在作物上,很快即被吸收,一般经2小时,作物吸收的药量已能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

植物的根能吸收三唑酮、三唑醇等并向上传导到地上部分,利用这一特点,三唑类药剂常用作种衣剂。

叶面喷施后,可从已受药部位向叶尖端输导,叶鞘受药,能向叶部输导。

但是叶尖受药向下输导则很少。

输导仅限于在同一张叶片,不能转移到其他叶片。

三唑类药剂一般叶面喷施,受药植物的药效可持续15-20天,种子处理后植株持效期达60天,土壤药剂处理,其持效期可高达100天,因此三唑类药剂常作为种衣剂或穴施、灌根用药。

而且研究表明,药效的持效期与使用药量的多少有关,用量较少时,持效期也将相应变短。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你了解多少?来源:火种三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功能和保护、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由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

在杀菌谱上比较广,对于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大多数病原真菌引起作物病害有效,能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害的效果。

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和叶斑病等。

三唑类杀菌剂特性三唑类杀菌剂作用机理:在不同作用点阻碍、抑制病原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发挥杀菌活性。

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高效——药效高、用药量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农药杀菌剂的1/10-1/5。

持效期长——叶面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100天,均比一般农药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

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在安全性上该类药剂均为低毒性杀菌剂,但对作物安全性相对较差,容易抑制作物的生长。

如粉锈宁杀菌剂处理小麦种子会影响其发芽率和出苗率。

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施用,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可搭配天然芸苔素,起到增强药效,避免抑制生长,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等作用。

三唑类杀菌剂特点1、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病害无效。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组织之前,先由有性孢子或菌丝萌发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产生芽管或吸器,再侵入进植物组织内。

产生无性孢子的时候,自然会同时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

2、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时机是病害侵染的初期。

此时的病菌开始在寄主体内一边汲取有机营养一边发育形成新的无性孢子。

因此,三唑类杀菌剂是治疗性杀菌剂。

3、生产中,三唑类最好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先消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再清理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残余。

润植乐植保小店,交易担保,放心买,一瓶包邮作物健康生长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镁硅不可少抗虫抗病增产提质叶面肥小程序4、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不一样,有时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混配在一起,发挥更好的杀菌效果。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

推荐收藏!“三唑类”杀菌剂都有哪些,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全了!三唑类杀菌剂作为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主力阵营之一,在很多作物上被广泛使用。

三唑类杀菌剂作为有机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药效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跟其它防治真菌性药剂最大的不同就是,三唑类杀菌剂针对真菌性病害(除卵菌真菌),防治效果比较好。

1、三唑类药剂特点三唑类杀菌剂有很多种类,现在我们国内推广使用的就有20多种。

它们的防治作用很不错,主要表现在这5点。

(1)杀菌广谱。

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的许多种病原真菌有很高的活性,但对卵菌类没效果。

(2)高效。

因为药效高,在使用时会比其它类型的杀菌剂用药量少。

(3)持效期长。

叶面喷施三唑类药剂后持效期可达15-20天;用三唑类药剂处理种子,持效期可达80天左右;用三唑类药剂处理土壤,持效期可达100天。

(4)内吸性好。

三唑类药剂内吸输导性较好,药剂被作物吸收速度快。

(5)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熏蒸、铲除作用。

三唑类药剂有很强的预防保护作用,较好的治疗(在病菌已侵染作物后,施药抑制病菌生长,让作物病害停止或使病株恢复健康)、熏蒸(药剂的气体破坏病菌的正常生理机能)和铲除作用(杀死病菌,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染)。

2、常见的三唑类药剂针对当下发生比较多的病害,有8种三唑类药剂使用比较多,分别是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硅唑、氟环唑。

它们虽然都属于三唑类杀菌剂,但具体作用特点和防治病害稍有不同:大家在使用三唑类药剂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病害,以及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比如梨黑星病严重,可以使用氟硅唑进行防治,但用戊唑醇效果可能就不是很好。

切忌乱用,避免达不到好的治病效果!3、常见的复配药剂不同三唑类杀菌剂防病对象不全一样,把2种三唑类杀菌剂,或者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比如,三唑类药剂复配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防治的病害种类会更多,防治效果也会更好。

治疗腐烂病最好的药剂

治疗腐烂病最好的药剂

治疗腐烂病最好的药剂腐烂病是苹果、梨、等多种果树和观赏树木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具有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腐烂病的优秀药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一、药剂简介这个药剂就是戊唑醇,戊唑醇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原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原菌。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等特点。

对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又能防止雨水、病菌的侵害,促进伤口、切口的组织愈合。

二、主要特点(1)杀菌谱广:戊唑醇不但能防治腐烂病,还能防治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白粉病、轮纹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多种病害。

(2)內吸传导性好:戊唑醇能被作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通过韧皮部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达到全面防治病害的目的。

(3)持效期长:戊唑醇被茎叶吸收后,能在作物体内长时间存在,达到持续杀灭病菌的目的。

特别是采用糊剂进行涂抹,涂抹在病斑上的药剂形成一层药膜,不脱落,耐日晒雨淋和抗空气氧化,一年内可以连续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

持效期可长达1年,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

(4)防治彻底:戊唑醇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对病斑表面的病菌和内部的病菌都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防治更彻底。

三、适用作物该药剂可用在苹果、核桃、桃、大樱桃、梨树、海棠、山楂、杨树、柳树等各种树木上。

四、防治对象可用于防治腐烂病、溃疡病、轮纹病、流胶、树皮流水等五、使用方法(1)涂抹:可选用1%戊唑醇糊剂涂抹250-300克/平方米,涂抹前将病疤用利刀刮除干净,不留毛茬,边缘与木质部垂直,边缘要超出病疤1厘米。

然后将糊剂均匀涂抹在病斑上涂抹厚度均匀,最好超出边缘2厘米。

药剂在病斑处形成药膜,耐雨水冲刷,持效期可达一年。

(2)喷涂:发病初期,彻底刮除腐烂病疤、粗皮轮纹病病瘤后,用4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800~1000倍液,对全树均匀喷雾,一般10-15天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环唑制剂 SC 、SE。

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应用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

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

使用方法广谱杀菌剂。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

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125g(a.i.)/hm2。

喷雾处理。

氟喹唑制剂 SE 、SC 、WG、WP 。

分析方法 GLC或HPLC 。

作用机理与特点主要作用机理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

具有内吸性、保护和治疗活性。

应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

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防治对象防治由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子囊菌纲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可有效的防治苹果上的主要病害如苹果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对以下病原菌如白粉病菌、链核盘菌、尾孢霉属、茎点霉属、壳针孢属、埋核盘菌属、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和核盘茵属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氟喹唑具有保护、治疗及内吸活性。

主要用于茎叶喷雾,使用剂量为125~375g(a.i.)/hm2(蔬菜),125~190g(a.i. )/hm2(禾谷类等大田作物),4~8g(a.i.)/hm2(果树)。

苯醚甲环唑制剂 DS、EC 、FS 、SC 、WG如3%悬浮种衣剂、10%水分散颗粒剂。

分析方法 OLC 或HPLC 。

作用机理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

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应用适宣作物与安全性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防治对象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用技术(1)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

因为钢制剂能降低它的杀菌能力,如果确实需要与铜制剂棍用,则要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甩药量。

苯醚甲环唑虽有内吸性,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传送到植物全身,但为r确保防治效果,在喷雾时用水量一定要充足,要求果树全株均匀喷药。

(2)西瓜、草莓、辣椒喷液量为每亩人工50L 。

果树可根据果树大小确定喷液量,大果树喷液量高,小果树喷液最低。

施药应选早晚气温低、无风时迸行。

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 0C 、风速大于每秒5m 时应停止施药。

(3)苯醚甲环唑虽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但为了尽量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因此施药时间宣早不宜迟,应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效果最佳。

使用方法主要用作叶面处理剂和种于处理剂。

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30~125g(a.i)/hm2,3%悬浮种农剂主要用于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3~24g(a.i.)/kg种子。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蔓枯病、辣椒炭疽病、草莓白粉病、葡萄炭疽病、黑痖病、柑橘疮痂病等。

①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7000 倍液,或每l00 L 水加制剂14.3~16. 6g (有效浓度14,3~16,6mg/L)。

发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建议用3000~5000 倍液或每l00 L 水加制剂20~33g有(效侬度20~33mg/L),间隔7~14d连续喷药2~3 次。

②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用2500~3000倍液或每l00L 水加制剂33~40g (有效浓度33~40mg/L),发病严重时用1500~2000倍液或每l00L 水加制剂50~66.7g (有效浓度50~66.7mg/L),间隔7~14d,连续喷药2~3 次。

③葡萄炭疽病、黑痘病用1500~2000倍液或每100L,水加制剂50~66.7g (有效浓度50 ~66.7mg/L) 。

④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40~50g (有效浓度40~50mg/L)喷雾。

⑤西瓜蔓枯病每亩用制剂50~80g (有效成分5~8g)。

⑥草莓白粉病每亩用制剂20~40g (有效成分2~4g)。

⑦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用800~1200 倍流或每l00L 水加制剂83~125g (有效浓度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 4.0~60g 有效成分4~6g)。

⑧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用800~1200倍液或每l00L水加制剂83~125g(有效浓度83~125mg/L),或每亩用制剂40~60g (有效成分4~6g)。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应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矮腥黑穗、腥黑穗、散黑穗、颖枯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早期锈病、白粉病,大麦坚黑穗病、散黑穗病、条纹病、网斑病、全蚀病,大豆、棉花立枯病、根腐病。

农户拌种:用塑料袋或桶盛好要处理的种子,将3%悬浮种衣剂用水稀释(-般稀释到1~l.6L/l00kg 种子);充分混匀后倒在种子上,快速搅拌或播晃,直至药液均匀分布每粒种子上(根据颜色判断。

机械拌种;根据所采用的包衣机性能及作物种子使用剂量,按不同加水比例将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稀释成浆状,即可开机。

①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每l0okg小麦种子用3%悬浮种衣剂200~400ml [6~12g (a.i.)]。

②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67~l00ml [2~3g(a.i.)]。

③防洽小麦矮腥黑穗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133-400m1[4~12g(a.i.)]。

④防治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200ml[6g (a.i.)]。

⑤防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每l00kg 种子用制剂l000ml [30g (a.i.)]。

⑥防治大麦病害每l00kg种子用制剂l00~200,n1[3~6g(a.i.)]。

⑦防治棉花立枯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800ml[24g(a.i.)]。

⑧防治大豆根腐病每l00kg种子用制剂200~400ml [6~l2g(a.i.)]。

四氟醚唑作用机理与特点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

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因此可迅速地被植物吸收,并在内部传导;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持效期 6 周。

应用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白粉病等。

使用方法既可茎叶处理,也可作种子处理使用。

茎叶喷雾,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和甜菜病害,使用剂量为100~125g(a.i.)/hm2 .,用于防治葡萄、观赏植物、仁果、核果病害,使用剂量为20~50g(a.i.)/hm2 .,用于防治蔬菜病害,使甩剂量为40~60g(a.i.)/hm2 ;用于防治甜莱病害,使用剂量为60~l00g(a.i.)/hm2。

种子处理通常使用剂量为10~30g(a.i.)/l00kg种子。

戊唑醇制剂 DS 、EC、ES 、EW、ES、GE 、SC、SE 、WG、WP 、WS 。

具体如2%干拌剂、2%湿拌剂、6%胶悬剂、25%水乳剂、43%悬浮剂。

作用机理与特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能迅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主要向顶部转移。

不仅具有杀菌活性,还可促进作物生长,使之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有效分蘖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应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花生、香蕉、葡萄、茶、果树等。

防治对象可以防治白粉菌展、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麦纹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豆锈病、油菜菌核病、香蕉叶斑病、茶饼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灰霉病等。

使用方法戊唑醇主要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雾。

以250~375g (a.i. )/hm2进行叶面喷雾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及麦类赤霉病等,若以20~30g(a.i.)/t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治腥黑粉菌属和黑粉菌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可彻底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燕麦散黑穗病、小麦网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及种传的轮斑病等。

用125g(a.i.)a/hm2喷雾,可防治花生褐斑病和轮斑病,用l00~250g(a.i.)/hm2喷雾,可防治葡萄灰霉病、白粉病以及香蕉叶斑病和茶树茶饼病。

混用戊唑醇可以与其他一些杀菌剂如抑霉唑、福美双等制成杀菌剂混剂使用,也可以与一些杀虫剂如克百威、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混用,制成包衣剂拌种用以同时防治地上、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

任何与杀虫剂的混剂在进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混用试验,以确认其安全性与防治效果。

(l)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的应用主要甩于防治小麦傲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疠、大麦纹枯病等。

使用剂量一般发病情况下,每l0kg 小麦种子用药剂l0 g ,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l0kg 小麦种予用药15g;每l0kg 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30g 。

病害大发生情况下或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区,每l0kg 玉米或高粱种子用药60g。

拌种方法①人工拌种使用 2 %湿拌种剂拌种时,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种子所需戊唑醇的量,再按l0kg种子用水0.15~0.2L 的比例,称出所需的水量,并将所称的药剂用所称妁水搅成糊状,最后将所需的种子倒人并充分搅拌,务必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袢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②机械化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时lkg拌种剂加15.5L水,处理l000kg 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