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3)能够理解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小说中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培养人文精神。
(2)认识善恶报应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小说基本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
1. 小说主题的理解。
2. 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说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基本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对人物形象有深入的理解和描述。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小说幽默的语言风格,欣赏“欧•亨利手法”艺术特色。 2.学以致用,试着用欧
亨利手法写作。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2.阅读品味;3.练习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其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
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2.掌握“欧•亨利手法”艺术特色后,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突破自我,创造既在情
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人生。
一、导入:
一块八毛七分钱确实做不了什么,所以《麦琪的礼物》中这对恩爱的夫妇为了送对
方最好的圣诞节礼物而卖掉了自己最心爱之物便在情理之中,但结局又在意料之外德拉卖
掉了长发,吉姆卖掉了怀表,而他们收到的礼物分别是发夹和怀表链。欧亨利的小说以情
理之中,意料之外见长,最终小说中男女主角含着眼泪甜蜜地相拥而笑,这便是欧亨利手
法所实现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经典幽默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一同去
看看那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
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麦琪
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二、教学目标:
学会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三、艺术特色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通过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收到“含泪的笑”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手法被人称为“欧•亨利笔法”。
五、人物赏析
苏贝正常吗?如果反常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1.总想进监狱过冬。
2.对监狱的描述(区别于人们对于监狱的认知)。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警察和赞美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2 教学内容
1.2.1 课文《警察和赞美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1.2.2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
1.2.3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课文《警察和赞美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的理解和鉴赏。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警察和赞美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警察和赞美诗》。
3.2 自主学习
1) 课文讲述了哪个时期的故事?
2) 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特点?
3)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与主人公有什么关系?
3.3 合作探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3.4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课文《警察和赞美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5 课堂小结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收获等。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分享、互助等情况。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教案标题: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
1. 了解警察的职责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警察工作的尊重和赞赏。
3.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赞美诗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警察的职责和重要性介绍。
2. 警察工作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3. 赞美诗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步骤:
引入:
1. 呈现一张描绘警察工作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警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警察的印象和了解。
探究: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警察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4. 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警察保护社区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警察的工作和责任。
5.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警察的职责和重要性。
展示:
6. 教师播放一些赞美诗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赞美诗的美妙。
7. 学生分组朗读或背诵一首赞美警察的诗歌,展示给全班同学。
拓展:
8. 学生根据自己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创作一首赞美警察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9.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警察局或邀请一位警察来学校进行交流,让学生更深
入了解警察的工作。
总结:
10.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警察的职责和重要性,以及赞美诗的特点和作用。
评价:
11. 教师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警察工作的短文,并附上一首赞美警察的诗歌。
教学资源:
1. 描绘警察工作场景的图片。
2. 赞美诗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3. 警察工作案例的资料。
教学评估:
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朗读或背诵赞美诗的表现。
3. 学生创作的赞美警察的诗歌和短文的内容和质量。
备注:
警察与赞美诗公开课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公开课教案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警察的职能:分享警察的基本职能,保护城市的安全,捍卫公共秩序;
2. 探讨警察的角色:讨论警察由于其在社会当中的抚养者与守护者的角色;
3. 了解赞美诗:通过几首赞美诗让学生分析诗歌,让其了解一些书面表达方式,提
高文学艺术认知;
4. 创作赞美警察的赞美诗:让学生根据上述内容创作赞美警察的诗歌,提高学生写
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充分认识警察的职能、角色,感恩警察的付出;
2. 使学生理解赞美诗的书写特点、分析方法,并根据学习内容创作出自己的赞美诗;
3. 总结课堂学习,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提高责任心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警察在和民众的接触,在现场解决了很多问题;
(2)老师带着问题引导:观看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什么想要表达的?
2. 了解警察的职能:
(1)老师传授警察的基本职能,让学生分层理解全面;
(2)学生角色扮演警察的行为,熟悉警察的岗位;
(3)同学分组讨论警察在社会当中扮演抚养者和守护者的角色,了解警察付出的精
神和物质劳动。
3. 了解赞美诗
(1)老师准备几首关于警察的赞美诗,让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分组利用文言文的理解方式,进行分析解说;
(3)学生感受赞美诗的表达,体会美的魅力所在。
(1)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写出自己的赞美诗;
(2)让学生之间交流交流思考,激发出更新的思维;
(3)教师以鼓励的态度,和学生交流思考,根据学生的自身技巧,完善学生作品。
五、教学结束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
讨论环节
讨论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作品内涵,培养批判性思维
讨论过程:分组讨论,分享 观点,教师点评
讨论主题:警察与赞美诗中 的主题思想
讨论效果:增强学生对文学作 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互动
效果
总结环节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强调本次课程的学习重点和难 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布置作业和后续学习任务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趣
多媒体辅助:利 用多媒体手段展 示相关图片、视 频等资料,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说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故事导入:讲 述一个与课文 主题相关的故 事,引起学生
的兴趣
背景介绍:简 要介绍作者、 作品背景,帮 助学生了解背
景知识
情境创设:通 过多媒体手段, 创设与课文内 容相关的情境, 让学生更好地 进入学习状态
《警察与赞美诗》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 计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 段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 馈
教学资源与工 具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说的基本 情节和人物形象 特点
理解小说中反映 的社会现实问题
了解作者欧亨利 的创作风格和作 品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文学鉴赏 能力
教学资源
警察和赞美诗教案
【篇一】警察和赞美诗教案《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岁丧母,后寄人篱下。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
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后居
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1904)、短篇小说《四万年》(1906)、《西部之声》(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片叶子》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四大家\'。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警察和赞美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第一章:小说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背景介绍
让学生了解《警察和赞美诗》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作品,发表于1905年。小说以纽约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流浪汉在冬天寻求温暖和食物的故事。
1.2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欧·亨利(O. Henry),原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以其幽默、诙谐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而闻名。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
2.1 流浪汉波普闯入一家餐馆,想偷窃,但被餐馆的主人抓住。
2.2 波普与餐馆主人和警察周旋,表现出他的机智和聪明。
2.3 波普听到教堂里传来赞美诗,心生感悟,决定改过自新。
2.4 波普在教堂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但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警察已经将他当作流浪汉抓走。
2.5 波普被送往监狱,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第三章:人物分析
3.1 波普
波普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他贫穷、饥饿,但仍然保持着善良和机智。他在面对困境时,不断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
3.2 餐馆主人
餐馆主人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虽然抓住了波普,但并没有严厉对待他,而是给了他食物和住宿。
3.3 警察
警察在小说中代表着社会秩序,他们对流浪汉进行抓捕和惩罚,但在波普改过自新后,他们并没有给予他宽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
4.1 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
通过波普的故事,让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的困境和挣扎。
4.2 人性的善良与罪恶
小说中波普在听到赞美诗后,决定改过自新,表现出人性的善良。但他在改过自新后,仍然被警察抓走,揭示了社会对罪恶的宽容度。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完美版
鲁人版《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教学目标:
(一)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二)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三)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与赞美诗》来进一步地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介绍
(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岁丧母,后寄人篱下。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后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他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2、欣赏小说的结局
3、教学重点
1
教学难点
2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习《警察与赞美诗》,透过苏比这样一个流浪汉,从一个底层人物的经历来进一步地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
一、理清小说结构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小说的情节,并明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的现实。
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
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自然段)写苏比为进监狱,屡次犯罪,却无从入狱。
第三部分:结局部分(39-48自然段)写苏比听赞美诗,决意从善,却被抓入狱。
二、开端
1、在小说的开端,主要人物出场了,他的生活现状是什么样的?
躺在广场的长凳上,靠报纸取暖。衣食无着,居无定所,一个可怜的流浪汉。
2、他为什么“在长凳上辗转反侧”?有什么打算?
“冬天迫在眉睫”。严冬迫近,为了“抵御寒冬”,他想去“布莱克维尔岛监狱”。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5篇范文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5篇范文
第一篇:《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本质。教学难点: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请学生在自读前做一道特殊的数学题。)
已知条件:
①背景十九世纪的美国社会
②警察维护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国家机器
③赞美诗宗教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
问:警察┼赞美诗═?
一个国家在生活方面拥有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定的警察队伍而在精神方面拥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宗教音乐,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很完美的,甚至应该是“人间天堂”。
二、作者介绍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出生于医师家庭。他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当过牧牛人、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后因
一笔银行短款,为避免审讯,流亡到国外。为探视生病的妻子而被捕入狱。后在狱中为给女儿买礼物而用欧·亨利为笔名发表小说。他的作品风格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最为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支称;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尾常常出人意外。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黄雀在后》等,这些作品为他获得了世界声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