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节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湘教创新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区域的发展趋势1.常用的指标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3.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思考】人均收入高的地区一定为发达地区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
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判断下列有关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特征说法的正误。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③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
(×)2.工业化阶段判断下列有关工业化阶段特征说法的正误。
①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产值上升,第一、三产业产值下降。
(×)②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加快,大多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2)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连一连将区域发展阶段与对应的发展状态连线。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2)工业化阶段。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位条件①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③运河开通、铁路修建及五大湖便利的交通;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①本区资源开采规模加大,外地资源的大量输入;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③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①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的限制;②高科技的推动;③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的形成发展特点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占较大比重①工业带形成,产业结构日趋复杂,发展了机械、化学、汽车、纺织等部门;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②城市化水平提高,形成“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发展趋势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状态3.不同发展阶段的限制因素和对策: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限制区域发展因素经济和城市化水平低,对外联系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衰落;原有矿产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消失区域发展对策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外联系,提高开放力度;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强资源开发加快城市带的建设,发挥城市带的带动作用;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科技,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向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方向发展;调整产业布局,对老工业进行改造;完善交通建设;治理环境;加强区际合作【拓展深化】实现区域再生的措施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3节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和西部大开发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2.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北方南方气候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区,①水热充足地形以②平原和③高原为主④山地、丘陵、平原、⑤盆地、高原均有分布自然资源森林、⑥煤炭、⑦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⑧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⑩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⑪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面临问题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⑬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⑭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及中部地带的⑮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⑯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⑰油气资源、水能资源、⑱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劣势⑲基础设施落后、⑳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意义不仅可以○21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22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3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24社会稳定与○25边疆安全、○26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27资源优势变为○28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南北差异1.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0829111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08291111.区域发展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
2.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3.利用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项目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三、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4.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项目特点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发展状态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总结深化]1.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特点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果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点演练]阅读天涯社区中一个帖子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3 区域发展差异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中
区域发展差异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D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解析: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2.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解析: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D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解析:图中A地位于新疆地区,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的采掘业。
4.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解析:图中C在三峡地区,D在云南境内。
三峡地区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但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能源开发。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邻国众多,为其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区及全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C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解析:由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丙地区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城市化速度增长很快,应为东部地区。
高中地理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节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课件
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解析】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答案】 C2.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解析】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合。
【答案】 B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
松嫩平原由于外力侵蚀严重,地势较为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据此回答3~4题。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C.衰退阶段 D.可持续发展阶段【解析】由题干中“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这句话反映了当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微弱,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答案】 A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B.城区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正处于大庆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就是城区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答案】 B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宜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2)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并将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教学活动【讲授】活动一【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随着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区域内部的积聚作用和对外联系加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发展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部分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产业工人,或从事服务性行业;并随着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居民由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讲授】活动一【活动1】(教材第9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部,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通,水陆交通便利。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19世纪以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开发规模小,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主题二 区发展阶段
旅游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带动性产 业。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有着 得天独厚的优势。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 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 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蒸汽机车 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 外游客的热捧。
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
后果 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 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
环
发展
1.思考领悟 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 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西亚一 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 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 件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指标。2. 了解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3.掌握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 基本特征。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加快,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 区域发展的什么阶段?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发展阶段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阶段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解析:t2时刻,区域1处于对资源开发、利用日趋削减的时期,属于转型阶段;区域2处于快速开发、利用本区资源的时期,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3处于本区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
2.若用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D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靠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解析:从图中看出,区域1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较早,区域3开发利用资源的时间最晚,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依靠程度在不断降低,但是西北内陆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对资源依靠程度仍旧较高,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就必需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各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工业化阶段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渐渐扩大D.人文发展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解析: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中,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步缩小。
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区域发展阶段5.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的阶段是( B )A.① B.②C.③ D.①②③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发展阶段经验了平衡—不平衡—平衡。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 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中
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C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C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③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解析: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
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4.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阶段( B )A.① B.②C.③ D.①②解析: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符合图中②阶段。
2013年12月4日,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
几乎同时,中国国务院发布首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下图是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区域的基本含义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区域的基本含义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是( D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解析: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
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C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解析: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读图完成3~4题。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C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保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解析:区域内有表现比较一致的特性,但在区域之间有差异性特征,所以在区域内发展经济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不能统一化,模式不能照搬,要有自己的特色。
4.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C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解析:区域内一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特征比较接近,具有较明显的相似性,在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
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
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5~6题。
5.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节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探求本区域新的增长点。
一、工业化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①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②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③农业向、④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⑤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⑥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⑦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⑧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⑨提高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⑩资金密集型和⑪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⑫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⑬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⑭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⑮交通运输网络和⑯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⑰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⑱增强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工业化阶段1.关于美国匹兹堡钢铁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矿资源丰富,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B.煤炭资源丰富,附近有优质的大煤田C.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D.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消费市场广阔答案 A解析美国匹兹堡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铁矿资源贫乏,需要从五大湖西部运入铁矿。
2.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B.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快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 A解析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初期阶段比重不一定最大,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应上升。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1节第1课时 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1课时区域的主要特征和空间结构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特征作用区域具有一定的①界线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②基本依据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③连续性,区域之间的④差异性⑤因地制宜开发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具有一定的优势、⑥特色和⑦功能⑧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相互联系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它区域的影响二、区域空间结构1.区域类型2.空间分布形式构成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⑮面状⑯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⑰点状⑱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区域划分的依据1.我国东部季风区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旱地农业区和南方水田农业区,这种划分是() A.根据地形特征划分的B.根据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划分的C.按照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D.按照人文要素的差异性划分的答案 D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是依据人文地理要素划分的。
考查点2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2.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A.范围较大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C.对乡村地域有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答案 C解析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范围小;城镇地域不仅有工业生产活动,还有第三产业生产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考查点3区域的内涵3.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答案 C解析区域界线具有可变性;区域的划分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区域内部特性具有统一性,但不是绝对一致。
考查点4区域的空间结构4.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A 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测试(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区域是()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答案 A解析A项阐述的是区域的内涵,B、C、D各项所列的仅仅是区域的某种类型。
2.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①南水北调工程②三北防护林工程③西电东送工程④退耕还湖还林工程⑤西气东输工程⑥晋煤外运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答案 D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属于生态保护的措施,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
据此回答3~4题。
3.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①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②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③经济发展的需要④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4.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997年)为第一产业占0.8%,第二产业占62.1%,第三产业占37.1%,这说明()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B.浦东新区的农业非常落后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D.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答案 C解析由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可知,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下图为“某地区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①、②、③是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5~6题。
5.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快速上升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长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答案 C解析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逐渐降低,如图中③曲线所示;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先增后减,如图中②曲线所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持续上升,如图中①曲线所示。
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重点)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①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②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演化①影响因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
②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①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提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练习湘教版必修3(2021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答题时间:30分钟)“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
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
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
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
索马里部分地区的确存在饥荒,而且正在蔓延。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索马里饥荒》的第一段文字.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
阅读并完成1~3题.1。
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阶段()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 工业化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
城市化加速推进2. 索马里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A。
粗放型 B. 集约型C. 高效益的综合型D。
高水平3。
下列地理事象符合索马里的是( )A。
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
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
中心城市发展迅速D.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据此回答4~6题.4。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①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②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③经济发展的需要④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A. ①②③ B。
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2节区域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5,10,13(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1,2,3,4,6,7,8,9,11,12,13(2)(3)(4)[基础巩固]海南省东部潭门镇居民,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
他们曾是帆船时代的英雄,如今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极大冲击。
读潭门镇人部分活动路线图,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推测古代潭门镇人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A.种植水稻B.远洋捕鱼C.出海经商D.潜水采贝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潭门镇人与周边大部分渔民不同,被称为“不打鱼的渔民”,所以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潜水采贝,D项正确;种植水稻、出海经商不属于渔民的主要活动,远洋捕鱼是“打鱼的渔民”,A、B、C三项错误。
2.如今潭门镇人的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原因主要是( )A.政府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和限制开发B.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缩小C.周边地区竞相模仿,竞争力变弱D.捕捞技术落后答案 A解析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并限制开发规模,使其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故A项正确;所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B项错误;周边地区竞相模仿,会使传统生产方式得到发展,C项错误;捕捞技术会不断提高,不会造成传统生产方式迅速没落,D项错误。
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3~4题。
3.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城市化加速推进4.索马里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 )A.粗放型B.集约型C.高效益的综合型D.高水平答案 3.A 4.A解析“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关键信息,说明农业产值比重最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开发方式为粗放型。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
读图,回答5~6题。
湖南省株洲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考点一区域的基本含义强化专练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①位于东部沿海南部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田耕作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答案 B考点二区域发展阶段强化专练2.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造业()A.以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B.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C.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D.以科技密集型工业为主答案 B命题视角一区域的主要特征2007年8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建设国家能源保障基地,建设俄罗斯边境至中国东北的原油管道。
《规划》覆盖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规划》中明确要将东北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区域水系图中的①②③三个城市中以汽车工业著称的是(写出城市名称),通过①城市的铁路线有、、。
辽宁省某市产业结构示意图中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
(2)图中甲乙两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3)分析图中丙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长春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三条铁路线顺序可以互换)钢铁森林(2)不相同。
甲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由于牲畜过多,过度放牧现象严重,草场破坏,导致草地荒漠化;乙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3)河流(松花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冬季长、气温低,所以结冰期较长;春季由积雪融水补给出现春汛,夏季由雨水补给出现夏汛;流经地区林木比较茂密,所以含沙量比较小;由于补给较充足,汇入支流也较多,所以流量较大。
变式演练1.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只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各种各样的联系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C.区域内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且与人类活动有关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答案 C命题视角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中铁路Ⅰ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概述练习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概述(答题时间:30分钟)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②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④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其区域是相对封闭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并完成2~3题。
2. 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①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④资源蕴藏量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A.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B. 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C. 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D. 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 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A. 预期寿命B. 第二产业产值C. 国内生产总值D. 教育程度5.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A.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B. 平衡—不平衡—平衡C. 平衡—不平衡D. 不平衡—平衡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是“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回答6~7题。
2001年和2012年长沙市产业结构偏离度表年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一产业偏离度第二产业偏离度第三产业偏离度200120126. 根据信息,可以判定()A.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 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7. 据表中信息推测长沙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A. 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 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C. 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 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得出)统计图”,完成8~9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区域发展阶段
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解析】人均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答案】 C
2.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
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
【解析】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合。
【答案】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
松嫩平原由于外力侵蚀严重,地势较为低平,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
据此回答3~4题。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衰退阶段 D.可持续发展阶段
【解析】由题干中“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这句话反映了当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微弱,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答案】 A
4.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城区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正处于大庆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就是城区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答案】 B
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宜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5~6题。
5.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以原料为主的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答案】 A
6.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衰落阶段
D.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解析】由试题材料中该区域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批工业部门兴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可知该区域正处于工业化阶段。
【答案】 B
夜晚,我漫步在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
高楼耸立夜空,像陡峻的山峰,墙壁是透明的玻璃,好像水晶宫。
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时隐时现,走在路上,就像浮游在布满繁星的天空。
汽车如风如龙,飞驰而过,车上的尾灯似无数条红色丝带不断地向远方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9题。
7.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区域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阶段( )
A.传统农业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D.高水平的开发
【解析】“银行、公司、商店、事务所密集的街头”说明这里的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水平的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方式,不属于区域发展阶段。
【答案】 C
8.该区域( )
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B.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
C.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大规模转移
D.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解析】A、B选项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特征;C选项是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答案】 D
9.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有( )
①科技、教育②金融、贸易③信息、旅游
④钢铁、普通服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钢铁密集型产业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普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均不是推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答案】 D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0题。
10.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a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平低,b时期工业化比重最高,判断为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B错误;c阶段以第三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体,C错误。
【答案】 D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小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11~12.【解析】第11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第12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11.A 12.D
我国某地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81岁。
下图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传统农业阶段B.工业化起步阶段
C.工业化阶段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14.下列有关该地区21世纪以来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产值出现负增长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最快
C.第三产业占主导
D.以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13~14.【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属于工业化阶段。
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21世纪以来,第三产业产值占到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答案】13.C 14.C
15.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读“北海、钦州、防城港
2009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过去的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是汽车、石化唱“二人转”。
试分析其汽车、石化产业发
展的优势条件,并说明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区域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结合材料一、二,描述如今吉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
(3)判断吉林省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描述该阶段的发展特征。
【解析】吉林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依据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汽车、石化等重工业,但这种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从材料二、三中的数字信息上可以看出,吉林省的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工业化阶段。
【答案】(1)吉林省能源资源丰富,靠近钢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技术条件较好,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石化产业的发展。
但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内资源短缺现象逐步显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破坏、人地关系变得不协调。
(2)如今的吉林省产业结构特征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总体上产业结构趋于复杂。
(3)吉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特征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大加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