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1“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4.1.2-1“培养方案”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4.1.2.1汉语言文学系“培养方案”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一、培养方案反映各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汉语言文学系下辖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秘书、对外汉语三方向)、新闻专业、广告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能切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最初制定开始,即坚持学校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在制定过程中,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坚持符合各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
二、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情况坚持适应就业市场所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各专业均构建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首先,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超过20%。
其次,各专业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能充分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
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中,各专业(方向)不断摸索、随时反应,努力追求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反应敏感的课程设置。
拥有较长历史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培养实践不断研究,追求对课程设置的最优化,基本消灭了因师设课的消极情况;秘书方向、对外汉语方向,以及新闻、广告两专业,专业(方向)设置时间虽然不长,但能够迅速理解和贯彻人才培养目标思想,努力做到一步到位地构建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既能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又不放松对全面综合的素质的培养。
三、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与加强近三年来,我系各专业为响应服务地方经济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均重视与加强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施行。
即便是理论教学传统比较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也占到了总学分的20%以上,新闻、广告专业则接近了30%。
同时,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保证至少12周。
学校体育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学校体育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汇报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课程评估和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2. 课程设置
学校体育课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设置。
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训练和体育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年级都设有相应的体育课程,以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
学校配备了相应的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教室设有必要的器械和设备,以支持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
同时,学校还提供丰富的体育场地,如操场、篮球场等,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4. 课程评估
学校定期对体育课程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运动健康状况和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提升课程质量。
5. 学生参与情况
学生对体育课程积极参与。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组织
了各类体育俱乐部和校内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和组织
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领导潜质。
6. 结论
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
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学校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上为学校体育课程课建设情况的简要报告,感谢您的关注。
2.2.2-1“教学水平”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教学水平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能使学生很好的学到更多的、更新的、更实用的知识,使学生们能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并且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做到言教身教,教会学生更好的做人。
为此,我系近三学年来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系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是做好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系部中,教学工作永远都是第一位,这是不可动摇的。
我系领导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每学期初、中、末都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教学工作的常规问题,每年都不厌其烦地强调重申落实,再将具体的教学工作落到专业、教研室。
系主任负责具体教学的保证工作。
如对于教学方面的人力安排、教师上课的备课时间的争取、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全面协调和理顺等,都是主任亲自负责;而具体的教学工作,如上课教师的安排、课程的调整、听课、备课、试讲、教学方法讨论、教学纪律和教学总结等,则由分管教学的系主任负责。
教研室主任则具体落实具体的教学工作安排。
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的执行,使教学工作得以落实;加上教师们对教学工作的热心和细致,使我们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系领导亲自进入教学流程中,解决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具体问题。
如,我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不仅自己承担一定学时的讲课任务,还亲自组织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听课,教案书写培训,参加与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等等。
由于亲自参加了各种教学活动,能够比较及时地了解教学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也能比较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听青年教师讲课后能及时地指出讲课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其改进;课间与同学交谈中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反映后就能及时地向教师传达,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二、满足教师最基本的需要,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改善教师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党和人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我系领导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津贴分配方案,提高教师课酬,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住房环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综述-周二强
42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综述-周二强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综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系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专业培养方向,树立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意识,明确各门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课程的实施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支架与核心。
结合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我系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
拟用5年的时间,使我系的专业必修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20门以上课程达到校级重点课程标准,并构建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
三、课程建设的措施(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源泉。
我系将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为内容(含实践教学)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学校教学情况检查的总结报告
学校教学情况检查的总结报告一、引言学校教学情况是评价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目前的教学情况,本次教学情况检查旨在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质量1.教学目标设定合理学校的教学目标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教师教学能力较高教师教学能力较强,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教材选择合理学校的教材选择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并且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相符合。
教材内容充实,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知识。
4.教学评价科学公正学校的教学评价科学公正,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水平较高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高,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大部分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2.教师培训机制健全学校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
3.教师激励措施有效学校制定了合理的教师激励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并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资源配置1.教学设备齐全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
教室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听课和学习。
2.教学环境良好学校注重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室整洁明亮,墙壁上贴有学生的作品和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
校园环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图书馆资源丰富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丰富,藏书众多,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个人发展需求。
学生可以随时参阅各类图书和资料,满足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4.2.2-1“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一、汉语言文学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明显,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和考试方法改革。
(一)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主体性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教”。
首先汉语言文学系要求教师们能把握自己本学科的学术动态,以便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另外,汉语言文学系各专业的老师们也都非常注意授之以法,从而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班教学、研究性、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师生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秘书教研室发动秘书协会,在2010年11月学校科技节期间承办了第五届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参赛对象为中文系秘书专业非毕业班学生。
以情景模拟为主要内容。
以班级小组名义参赛,班级内部自由组合,每个班级至少选出3组,每组人数不超过12个人,每个小组自己命名,自选主题,进行秘书工作情景模拟。
选择的情景可以是秘书职业技能中正确的情景再现,也可以是错误的情景再现,各组应该充分准备,认真理解题目,切中主题,要求对情景的细分,即仔细到每一个秘书职业技能的细节,积极考虑各种突发事件;情景模拟时,要求准备应急预案。
演示完毕后由该组派代表进行所表现的情景内容的点评。
2、学校在科研经费预算中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预算项目,用于支持大学生科研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
汉语言文学系积极支持大学生的科研活动的开展,安排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指导和研究环境。
学校实施学生科研行动计划,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资助学生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动,按照“学生自主申报、教师拟定”的方式面向全校申报课题。
2008年汉语言文学系学生申报了第1项科研立项;2009年学生科研立项达11项,2010年学生科研立项多达50项。
内容涉及到汉语言文学系的各个专业、学科,绝大多数老师都参与到其中。
汉语言文学系广泛开展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进行科研立项活动。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总结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总结教学资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水平,我们对本单位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
一、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一)教材资源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
在教材选用方面,严格遵循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以及行业权威教材。
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组织教师对部分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和改编,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
此外,还积极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了多部自编教材,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
我们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已开设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同时,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多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这些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成为了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课程、试题库等。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上传和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平台获取学习资料。
此外,我们还积极引进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选择。
(四)实验实训资源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实训资源的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加大了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建设了多个高标准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同时,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
二、教学资源利用情况(一)教材资源利用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初中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初中课程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在初中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我将对初中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我们对各学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规划,增加了一些新的课程内容,如科技创新、人文素养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改进。
我们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课堂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课程的质量和评价。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有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
最后,课程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以保障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我校初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
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以及应用情况对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分析:一、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1. 课程内容设计:优质的课程内容应基于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涵盖核心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跨学科内容的整合。
同时,课程内容应具有时效性,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学术进展和行业趋势。
2. 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实验设备、在线课程等。
教学资源的建设应注重多样性和互动性,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例如,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教程、动画演示等,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建设虚拟实验室、模拟场景等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
二、应用情况1. 教师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使用。
2. 学习者应用:学习者应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例如,通过观看视频教程、参加在线讨论等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技术支持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与资源的应用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总之,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以及应用情况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提高教师和学习者的应用能力,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教学资源建设总结
教学资源建设总结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和工具,包括教科书、教案、课件、多媒体软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因此,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现有教学资源的评估在教学资源建设之前,我首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了评估。
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适应性、多样性以及使用的有效性。
经过评估,我发现现有的教学资源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在评估的基础上,我着手进行教学资源的丰富化。
首先,我认为教学资源应该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积极搜集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案、课件、多媒体软件等。
其次,我注重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更新,及时采纳最新的课程要求和教育理念,以提供最新最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不意味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是需要将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教学资源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例如,在教学开始前,我会预先准备好教学课件,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教学资源的建设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要通过共享和交流来提高整体教学素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资源交流活动,并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我也在网络上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并向其他教师提供自己的教学资源。
通过分享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获得来自其他教师的反馈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
五、教学资源建设的挑战和机遇教学资源建设在面临一些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
一方面,新的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不断涌现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需求。
4.2.1-1“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4.2.1.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汉语言文学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质量观为指导,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提供保障。
我系各专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夯实基础课程,精简专业必修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选修课比例。
以修订教学大纲为重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009年,我系对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
明确提出制定教学大纲要紧扣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合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符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水平。
各专业努力改变了以往专业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参照教育部本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进行课程整合、体系优化,解决相关学科间教学内容重复、遗漏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数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运用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水平。
不少教师结合自已的研究领域开设了选修课,这些课程观点新、有深度、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迎。
新闻学、广告学等新建专业认真吸取省内外高水平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对主干课程体系进行充分的调整与整合,已建成比较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系十分重视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课程建设采取了严格立项审核、完善评估验收、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中期检查、实施激励政策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能体现我系办学水平和特色的精品课程,带动课程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服务地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4.2.1.0“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综述
4.2.1.0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综述一、总结成绩(一)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明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能在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制药工程学、制药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制药实验技能、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生产、研究与开发、储运和营销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了解各种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从而具有新药的研制与开发,产业化生产线的设计与组织管理及药品营销等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基本合理要让学生在四年中全部掌握以上这些课程是非常困难的。
为此,需要依据专业特色需求,对专业基础和方向课程进行重新取舍和组合。
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时实行分段设置。
具体如下:在大一、大二期间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主要有体育、马列、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电子电工学等课程。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化工原理、工程制图、药厂车间工艺设计等。
在大三、大四时,学习专业课。
主要包括:药物合成、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合理设计、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综合专业实验。
专业选修课:药物法规与药事管理、企业管理、企业经济学、市场营销、药厂GMP、环境化学、制药设备、制药仪表与自动化控制、专业英语等。
教学内容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课程建设初具规模化学与化工学院非常重视各专业课程建设,制订了“十一五”、“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标准,因执行措施得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里有哪些基本要求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里有哪些基本要求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估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是评估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它是评价教学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评估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内容方面,在评估教学工作合格与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合理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需求和教学设施,科学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学科的规律和教学实践的经验,而先进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时代需要。
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则需要注重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建设。
首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教材的选题、编排和出版质量,并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参考。
其次,教辅资源应该丰富多样,包括课堂互动教学、图表、案例、练习等,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各种方式,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实验教学则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对于科学类学科尤为重要。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里,还需要考虑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该注重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管理。
而课程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里,基本要求包括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课程资源建设的全面性、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要求对于评估本科教学工作是否合格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教学工作才能够真正到达合格的标准。
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情况总结
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情况总结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总结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课程资源建设情况1. 数字化教材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首先体现在数字化教材的使用上。
学校通过购买电子教材,使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获取教材内容。
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学生的书包负担,并且电子教材的便携性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2. 网络课程平台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还体现在搭建网络课程平台上。
通过网上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此外,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有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习资源。
3. 多媒体教学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还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课程资源使用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七年级课程资源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与传统教材相比更易于接受教学内容。
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 促进个性化学习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节奏,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七年级课程资源建设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数字化教材、网络课程平台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初一年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情况总结
初一年级课程资源建设使用情况总结本文旨在总结初一年级课程资源建设的使用情况,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于课程资源建设的总结,旨在为今后的课程开发和教学优化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部门逐渐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初一年级作为学生教育的起点,对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学校在初一年级的课程资源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根据初一年级的课程资源建设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点:1. 教材资源的应用学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按照教育部门要求,为初一年级编写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
教材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学校注重多媒体资源的应用,通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动画、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 网络资源的整合学校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将一些优质的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加入到教学中。
通过网络资源的使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拓宽了知识的来源和渠道。
4. 教师自主开发资源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开发资源,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
教师通过自主开发的资源,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学。
三、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尽管初一年级的课程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1. 资源的更新不及时由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原有的课程资源可能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学校应该定期进行资源的更新与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改进建议:建立资源更新机制,使得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应用。
2. 资源的有效性有待评估尽管使用了丰富的资源,但关于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和研究。
改进建议:组织专门的教学研究小组,对于使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2023: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概览
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2023: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概览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概览2023年,作为教师,我有幸见证了小学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转型和卓越发展。
在这一年中,我们致力于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度和教学环境的舒适度,以打造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乐学之地。
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在2023年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措施。
我们深入挖掘了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潜力,积极探索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通过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我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空间。
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教学视频、动画、互动课件等,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图书馆方面,我们引入了大量优质的教育出版物和图书。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我们还购买了大量文学类、科学类和艺术类图书,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阅读和参考。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自行借阅图书,并组织了阅读分享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与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
利用企业的科技实验室和生产线,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的合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
教学环境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班级和校园环境的建设。
在班级方面,我们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设置多功能的教学区域和美化班级的装饰,我们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与活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校园环境方面,我们着重提升学校的景观和设施。
我们增加了校园的绿化率,种植了更多的花草树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学习环境。
此外,我们还修缮了教学楼和运动场,购置了更多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除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我们还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素质提升。
在2023年,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观念。
此外,我们建立了教师互助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成长。
4.3.1-1“实验教学”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汉语言文学系“实验教学”观测点评建情况概述
随着汉语言文学系广告学、新闻学专业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在课程设置上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实验开出率高,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灵活地安排开放时间和实验内容。
一、实验开出率高
汉语言文学系媒体工作室针对广告学、新闻学培养计划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及任课老师编写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认真准备、安排实验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确保实验的开出。
从08-09学年开始各学期的实验开出率均超过90%。
实验开出率统计表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根据学校的有关制度,不断规范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工作。
目前,在广告学、新闻学专业具有实验环节的专业必修课程中,都开出了综合性、设计性的课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详见2-6分学年实验教学统计表)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实验室开放
汉语言文学系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实验室开放,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不断扩大开放范围和覆盖面,保证学生课内课外实践时间和开放范围。
各学年实验室开放统计表
汉语言文学系通过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断强化训练,加强课外指导,取得较好的成效。
从09-10学年开始,汉语言文学系定期组织“大学生DV大赛”、“摄影大赛”等相关活动,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福建省首届大中专生DV大赛,其中获广告片类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纪录片类二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
四、建立专兼职实验教学队伍
汉语言文学系媒体工作室现有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4人,并具有专业对口、年纪较轻、学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的优势。
专业实验教学指导人员队伍一览表。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总结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总结一、构建“六选”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成才根据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的岗位要求,融入智能制造产业最新岗位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按照群内专业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或专业基础相近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标准,着力打造包含美育、劳育、体育、专业模块、双创教育等14个课程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详见表1),重点开发建设“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工艺与夹具”“智能装备装调与维护”等31门优质专业群核心课程(详见表2),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组合式选课,促进学生多元成才。
表1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表2专业群课程设置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探索专业大类招生,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学生“选专业、选方向、选课程、选X证书、选项目、选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全部或部分选择某一课程模块,形成多种模块化课程组合方式;课程内部采用项目模块化设计,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可选择不同项目模块组合新课程。
学生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学习,达成毕业基本条件,提升生产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服务学生多元成才。
对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在课程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智能制造工艺课程模块里加入智能夹具设计知识,数字化设计模块加入典型产品快速成型制作,自动生产线模块加入数字孪生技术等新兴知识,这些知识随产业技术发展而动态更新。
传承传统优势、持续技术升级,专业群课程内容可动态调整。
二、瞄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紧跟《中国制造2025》关于智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目标,与西门子、广数等行业领先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建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学资源库。
(1)行企校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库。
资源课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资源课课程建设总结报告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报告目的二、课程建设概况1.课程定位2.课程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4.课程资源配置三、课程建设成果1.学生满意度2.教学效果评估3.资源课对其他课程的推动作用四、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教学资源不足2.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3.教学方法单一五、改进措施与展望1.增加教学资源2.优化课程内容3.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4.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六、结论1.课程建设总结2.对未来课程建设的展望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源课在我国高校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我校资源课的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在这个背景下,我校积极开展资源课课程建设,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质量。
本文将对我校资源课的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二、课程建设概况1.课程定位资源课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程,以提高学生资源利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资源利用、资源管理、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
3.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4.课程资源配置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建设成果1.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2.教学效果评估结合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3.资源课对其他课程的推动作用资源课的建设推动了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全校课程质量。
四、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教学资源不足课程教学资源尚有待增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1 “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观测点评建
情况概述
汉语言文学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质量观为指导,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育质量提供保障。
我系各专业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夯实基础课程,精简专业必修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选修课比例。
以修订教学大纲为重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009年,我系对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完善。
明确提出制定教学大纲要紧扣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合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符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水平。
各专业努力改变了以往专业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参照教育部本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进行课程整合、体系优化,解决相关学科间教学内容重复、遗漏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数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并运用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水平。
不少教师结合自已的研究领域开设了选修课,这些课程观点新、有深度、信息量大,深受学生欢
迎。
新闻学、广告学等新建专业认真吸取省内外高水平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对主干课程体系进行充分的调整与整合,已建成比较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系十分重视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课程建设采取了严格立项审核、完善评估验收、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中期检查、实施激励政策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能体现我系办学水平和特色的精品课程,带动课程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服务地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系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大力开展合格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有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写作”2门课程成功申报福建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系列课程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带动了整体课程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建设中,我系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以教改立项的形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改革。
“十一五”期间,承担校级研究项目十余项,涉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
我系还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合作”的学习气氛,成效显著;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近年来必修课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课时比例超过 90 %。
2010学年起,我系所有课程均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已建成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教学大纲、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导答疑等教学互动都在网上运行,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