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法》课程教学大纲.doc
《环境法》课程思政案例
《环境法》课程思政案例一、课程内容在环境法的目的、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法基本原则、环境法律制度、自然保护地立法等环境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专业知识讲授置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水平提升的时代背景中,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法制观念,提高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能力,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必要的法制人才保障。
二、课程育人目标课程以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通过环境法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对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认同,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养成环境法律义务,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理念付诸实际行动。
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部分本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为主线,在深入系统阐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把课程专业内容与育人元素进行了有机结合:(一)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两个方面提炼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育人元素内容:其一,在环境法目的教学部分,对于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对于环境法目的有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的提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立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感。
其二,在环境管理体制的教学部分,增加有关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重点围绕2018年生态环境部的组建,对于生态环境部组建的背景、对生态环境管理职能的整合、与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保障形成完整认知。
(二)公民环境法律义务养成公民环境法律义务养成,是当下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环境法课程教学中思政育人元素的重要体现。
针对该问题,在环境法基本原则义务性原则教学部分,结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对于公民垃圾分类义务进行了个案研究和探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垃圾分类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违反垃圾分类义务导致的法律责任等内容,引导垃圾分类义务观念的养成和自觉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习惯,不仅积极响应和配合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整体部署和法律实施,也以点带面促进公民环境法律义务的养成,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包含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标准、导则和指南,以保证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服务能够合法、规范、保质保量地进行。
该课程属于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内容分为法学基础知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和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制度、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特殊环境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等。
(二)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在了解、熟悉有关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用于指导环境的有效管理,使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加积极地同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这对于培养遵纪守法、合格的环境保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环境法学》是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环境法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规意识、方向意识,为工作和生活中开展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制度,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法律责任、实施过程,培养学生法制精神、综合运用环境法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案例的能力,并用于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为保护环境与资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各章节学习目标如下章节名称目标要求三、教学大纲四、学习计划第九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概 述、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执法、环境资源司法、环境资源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概念、组成,各种具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的概念、作用 及相关的规定。
五、考核要点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
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
环境法教学大纲
环境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张景明 执笔人:张景明开课单位:民商法与经济法教研室 编写日期:2005年6月;课程编码:6402413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法学课程英文名称: science of environmental law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法学本科 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课学时:36 考试方式:笔试基本教材:《环境法学教程》王灿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问题(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人类环境、生境的概念,环境与资源概念的重合与互出,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技术?社会?2、 环境问题解决的对策,技术?法律?道德?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环境资源的概念二、环境资源的分类第二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三、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题1. 环境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类及对策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怎样4.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几部分组成?什么叫生态平衡?它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何?5. 人口、环境、资源、发展的关系如何?6、新八大公害事件与旧八大公害事件的特点区别7、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金字塔率、生物放大率8、人类活动的两个极限参考书目1、《静的春天》R.卡逊著,吕瑞兰译,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环境生态学》J.M.安德森著,蒋志学等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只有一个地球》B.沃德等主编,国外公害资料编译组译,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1974年版。
4、《人类影响----在环境变化中人的作用》A.古迪著,郑锡荣等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环球生态:现实与前景》(现代国际关系译丛19),时事出版社选编,1990年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知识点总结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讲义(二)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考情分析:本章重点阐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要求考生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习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提供一些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
考生应注意掌握,如:【02、10多选】、【04、10单选】、【05、10简答】、【07、1多选】、【08、1简答】。
串讲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一、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我国以前称“环境保护法”,美国一般称“环境法”。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我们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个规范的总称。
其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含义:(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被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要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主要为强烈的社会性、自然性和技术性。
关于其性质和特点大体有三类主张:1.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没有阶级性;2.强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3.不否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不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唯一的本质属性,应该全面把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的背景、任务、性质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防止简单化。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二)技术性(三)社会性(四)共同性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法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一、《环境资源法原理与实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31205(二)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resources law principle and practice(三)开课对象: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四)课程性质:环境资源法是法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也是法学的二级学科。
它不仅涉及国内法、国际法以及法理学、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和刑法等法学学科,而且还涉及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伦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
环境与资源法同时主要还是一门具有特定内容的独立的法学学科。
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一门理论上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课程,学习本课程,既要具备充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第二,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人类行为的不断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环境法学可以直接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我国环境与资源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以及对有关环境与资源纠纷的处理等具有直接的运用价值。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环境与资源法的基本内容、环境与资源法的基本体系;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资源法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环境与资源法案例、将所学的环境与资源法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问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环境标准。
二是有关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
三是有关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水、矿产资源、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以及有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乡、农业环境的保护。
四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五是有关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内容。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加深对环境资源法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学习融入到对实践中,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实掌握环境资源法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节数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教学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1.环境资源;2.环境资源问题;3.环境资源保护;4.环境资源法学。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资源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二、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三、环境资源的概念四、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第二节环境资源问题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当代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第三节环境资源保护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第四节环境资源法学考核要求:1.环境资源识记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资源的概念。
领会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2.环境资源问题识记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领会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
3.环境资源保护识记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领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4.领会环境资源法学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教学要点:1。
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2.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3.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4.环境资源法体系;5.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二、环境资源法的特征第二节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一、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二、环境资源法的作用第三节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一、适地范围二、适事范围三、适人范围四、环境资源法的适时范围第四节环境资源法体系一、从立法体系看环境资源法体系二、从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功能看环境资源法体系第五节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一、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二、中国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及体制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考核要求:1。
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识记环境资源法的概念,环境资源法的特征。
2.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领会环境资源法的目的,环境资源法的作用。
3.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领会适地范围,适事范围,适人范围,环境资源法的适时范围。
4.环境资源法体系领会从立法体系看环境资源法体系,从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功能看环境资源法体系。
5.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领会环境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中国环境资源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及体制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历史发展教学要点:1。
外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2.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外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一、环境法的产生阶段二、环境法的发展阶段三、环境法的完善阶段第二节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一、中国古代环境资源立法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资源立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环境资源立法考核要求::1。
外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领会环境法的产生阶段,环境法的发展阶段,环境法的完善阶段。
2.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领会中国古代环境资源立法,中华民国时期的环境资源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环境资源立法。
第四章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教学要点:1。
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述;2.协调发展原则;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4.合理开发利用原则;5.公平承担环境责任原则;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一、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念和特点二、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的意义第二节协调发展原则一、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二、确立协调发展原则的依据三、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产生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贯彻第四节合理开发利用原则一、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产生二、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三、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贯彻第五节公平承担环境责任原则一、开发者养护原则二、污染者付费原则三、利用者补偿原则四、主管者负责原则第六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产生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贯彻考核要求:1。
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述识记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概念和特点领会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的意义2.协调发展原则识记协调发展原则的含义领会确立协调发展原则的依据,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领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产生识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内容和意义领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的贯彻4.合理开发利用原则领会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产生识记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内容和意义领会合理开发利用原则的贯彻5.公平承担环境责任原则识记开发者养护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利用者补偿原则,主管者负责原则。
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领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产生识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和意义领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的贯彻第五章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教学要点:1。
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概述;2.环境资源规划制度;3.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三同时”制度;6.征收环境资源税费制度;7.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8.清洁生产制度。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概述一、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二、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的分类第二节环境资源规划制度一、环境资源规划制度的概念二、环境保护规划三、自然资源规划第三节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制度一、环境标准二、环境监测制度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第五节“三同时”制度一、“三同时”制度的概念二、“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三、“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六节征收环境资源税费制度一、环境资源税费的概念二、征收环境资源税制度三、征收环境资源费制度四、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第七节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一、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的概念二、我国主要的环境许可证制度三、排污许可制度四、资源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第八节清洁生产制度一、清洁生产制度的概念二、清洁生产的内容三、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考核要求:1。
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概述领会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点,环境资源基本法律制度的分类。
2.环境资源规划制度领会环境资源规划制度的概念,环境保护规划,自然资源规划。
3.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制度领会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制度。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识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
5.“三同时”制度识记“三同时”制度的概念,“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
6.征收环境资源税费制度领会环境资源税费的概念,征收环境资源税制度,征收环境资源费制度,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7.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领会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的概念,我国主要的环境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制度,资源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
8.清洁生产制度领会清洁生产制度的概念,清洁生产的内容,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教学要点:1.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2.大气污染防治法;3.水污染防治法;4.海洋环境保护法;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放射性污染防治法;8.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控制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一、环境污染的概念二、环境污染的产生、类型及其特点三、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四、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三、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制度第三节水污染防治法一、水污染及其危害二、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三、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四节海洋环境保护法一、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二、我国海洋污染防治立法概况三、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第五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一、环境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二、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三、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六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危害二、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三、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七节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一、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二、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三、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八节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控制法一、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二、农药污染防治法考核要求:1.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识记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的产生、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