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件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
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______________ 十分之一 今义:基数词 ②于是 余有叹焉 .. 对这件事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 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中所加的美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 ______________ 动词,观察 . 名词,景象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_____________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 求学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程度,很 ④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不同于一般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和造诣的人 ⑤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到了……(的地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 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 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名师点拨】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 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 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 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 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 “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7页)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观:观察 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 得:心得 以:因为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求思:探究、思考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 以:并且 众;险以远,则至者 而:但 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 非常:不同寻常 观:景象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四、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边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籍贯 姓名 字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至和:宋仁宗年号 某:称自己, 4.《临川先生文集》 古人习惯。 临川先生:以籍贯称呼人
五、相关名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 ( 石 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不随(之)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然:然而 至也。有志与力,而 又不随以怠,至于幽 至于:到 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而:却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来 相:帮助 然 : 但是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 于:在 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而:却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 其:难道 孰:谁 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 褒 禅 山 记
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封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死后谥 号文,也称“王文 公”。“唐宋八大家” 之一。籍贯临川,称 为临川先生。 神宗时任宰相,推 行变法,史称“王安 石变法”。
读准字音:
华山
huā huá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明,形容词活 用作动词,照 明。
既,已经
极,尽
夫(fú),那
诵读课文
游褒禅山 记 王安石
课堂练习
1.对划线词注音释义是否正确?
A 褒禅山(bāochán 即华山)亦谓之华山
(√)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ǒng,坟墓)也 (zhǒng)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深远幽暗)然 D 既其出,则或咎(jiù,责怪)其欲出者 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帮助)之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 以感为辅。
教学目标:
文1、以读适准、用读为通、本读,懂课
文一、二段;
务2、为体有会王补安于石游世记。的独
特之处:记叙为议论服务,记 叙议论紧密结合。
舍,名词活用作 动词,筑舍定居。
卒,副词,最终。
名,名词活用作 动词,命名。
文言知识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距洞百 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独其 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 音谬也。
名,名词活用 作动词,称作。
文,碑文、文 字。
文言知识
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火 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予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 已少;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怠,懈怠 且,将要 俱,一起
文言知识
方是时,予之 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 而予亦悔其随 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照明。
课堂练习
《游褒禅山记详细》PPT课件
诗歌遒劲清新,平易近人,意 境深远,不少作品反映当时 社会的重大问题,表达自己 的政治见解,具有现实主义 精神.
“开有宋一代诗风”
---清末梁启超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 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 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 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 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 极推行新法. 被列宁誉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 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观年 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 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 山.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 名文学家王安石游览此山,写 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 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
上联写道;“天连碧树春滋雨, 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心想, 这位小姐还有几分文才,不觉 已有几分好感.转念一想我何 不试一试.他略一思索,便吟出 “地满红香花连风,凤连花香 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小姐 闻知,也十分满意.于是,王安石 与小姐约定科考后完婚。
说来十分凑巧,在科考场上考 官收毕试卷后,主考官又另外 出了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 风连花香红满地.”求对上联. 王安石心中一喜:这不是现成 的吗,出口便道出:“天连碧 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主 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不久, 王安石回去与小姐完婚,正在 举行婚礼时,传来王 安石高中 状元的消息.
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下列地名中的“阳”、 “阴”与“华山之阳”、 “汉之阴”中的“阳”、 “阴”含义相同的是: A.洛阳、华阴 B.富阳、山阴 C.汉阳、江阴 D.衡阳、淮阴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谬,使动用法,弄错,
名者
使……错。传,动作名, . 流传的文字
古今异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事故
非常好 十分
于是余有叹焉 对于这种情况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在此
请他,于是他来了 顺承连词
至于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到引出处所
人之所罕至焉 •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
词类活用
课堂练习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名作动,命名 禅”
3、距其院东五里
名作状,往东
4、有泉侧出
名作状,从旁边
5、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作名,深度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作动,识其本名,
名者
说明白
7、火尚足以明也
形作动,照明
.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代游洞者
动作名, 所看到的
懈怠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要 完 于是 一起
.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大 所到的 概 (地方)
不及, 不到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游踪
那些到
更
的人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游褒禅山记》ppt演示课件
《游褒禅山记》与传统游 记在写法上有何区别?
1. 针锋相 对,比 喻双方 在策略 、论点 及行动 方式等 方面尖 锐对立 。势不 两立: 指敌对 的双方 不能同 时存在 ,比喻 矛盾不 可调和 。语境 是“学 好汉语 就得弱 化英语 ”,这 不是敌 对的双 方,也 不是“ 不能同 时存在 ”,而 是人们 对这两 者的学 习方面 存在严 重分歧 ,故选 “针锋 相对” 较好 。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力物
品读课文,理解 内容
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议
其文漫灭 仆 碑
音谬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悟读课文,理解 主题
记叙
命名的由来
游
褒 议论的基础
禅
山
游洞的经过
记
议论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记叙的深化
借仆碑抒发感慨
9. 特别是 学生思 维异常 活跃, 常常迸 射智慧 的火花 ,出现 精彩的 对答。 在这一 环节中 ,教者 的点拨 、引导 ,学生 的质疑 与解疑 ,师生 之间思 想的碰 撞,语 言的交 流,课 文内容 与表达 形式的 交融无 不令人 赏心悦 目。
10 教者在 其中并 没有越 俎代庖 ,而是 让学生 当主角 ,根据 课文脉 络层层 推进, 剥茧式 的教学 提升了 学生要 洞悉底 细的情 绪。在 不断探 究研讨 的过程 中,学 生充分 享受了 学习的 乐趣和 成功的 喜悦。
2. 学富五 车,形 容读书 多,知 识丰富 。学贯 中西: 形容学 问贯通 了中国 和西方 的种种 知识。 语段中 所举的 钱钟书 、林语 堂和胡 适的事 例都是 说明“ 他们的 国学功 底异常 深厚, 他们的 英语水 准堪称 世界一 流”, 而非单 纯指他 们的学 问大, 故选“ 学贯中 西”更 合适。
1. 针锋相 对,比 喻双方 在策略 、论点 及行动 方式等 方面尖 锐对立 。势不 两立: 指敌对 的双方 不能同 时存在 ,比喻 矛盾不 可调和 。语境 是“学 好汉语 就得弱 化英语 ”,这 不是敌 对的双 方,也 不是“ 不能同 时存在 ”,而 是人们 对这两 者的学 习方面 存在严 重分歧 ,故选 “针锋 相对” 较好 。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力物
品读课文,理解 内容
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议
其文漫灭 仆 碑
音谬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悟读课文,理解 主题
记叙
命名的由来
游
褒 议论的基础
禅
山
游洞的经过
记
议论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记叙的深化
借仆碑抒发感慨
9. 特别是 学生思 维异常 活跃, 常常迸 射智慧 的火花 ,出现 精彩的 对答。 在这一 环节中 ,教者 的点拨 、引导 ,学生 的质疑 与解疑 ,师生 之间思 想的碰 撞,语 言的交 流,课 文内容 与表达 形式的 交融无 不令人 赏心悦 目。
10 教者在 其中并 没有越 俎代庖 ,而是 让学生 当主角 ,根据 课文脉 络层层 推进, 剥茧式 的教学 提升了 学生要 洞悉底 细的情 绪。在 不断探 究研讨 的过程 中,学 生充分 享受了 学习的 乐趣和 成功的 喜悦。
2. 学富五 车,形 容读书 多,知 识丰富 。学贯 中西: 形容学 问贯通 了中国 和西方 的种种 知识。 语段中 所举的 钱钟书 、林语 堂和胡 适的事 例都是 说明“ 他们的 国学功 底异常 深厚, 他们的 英语水 准堪称 世界一 流”, 而非单 纯指他 们的学 问大, 故选“ 学贯中 西”更 合适。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褒禅山历史文化背景
褒禅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建有寺庙。
山中留有古塔、碑刻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
宋代王安石曾游历此山,并写下了著名的《游褒禅山记 》。
褒禅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相互融合,使其成为旅游 胜地。
04
游褒禅山的旅游攻略
旅游路线规划
经典路线
游客可以选择从后山进入,沿着 山路攀登至山顶,欣赏美丽的风
01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 县,距离合肥市约100公里。
02
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丘陵地带, 地势起伏,景色优美。
褒禅山风景特点
褒禅山以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底蕴 而著名。
山下有水库,山间有溪流,山水相映 成趣。
山上的花盛开,秋季红叶满山,四季 景色各有特色。
历史文化的传承
褒禅山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文化传承。王安石在游记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游历经历, 传递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禅宗文化的体现
褒禅山与禅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王安石在游记中多次 提到禅宗的寺庙和僧侣,反映了当时禅宗文化的影响和特 点。
《游褒禅山记》中的人生哲理
01
研读《游褒禅山记》原文,了 解王安石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
色。
分析《游褒禅山记》中所引用 的典故、成语和历史事件,探 究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寓意。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 游褒禅山记》与其他古代游记
散文的异同之处。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探讨《游褒禅山记》对现代人
的启示和意义。
02
游褒禅山记原文欣赏
保持安全
在攀登过程中,游客应该注意 脚下的路况,避免摔倒或迷路
。
注意天气
如果天气不佳,如暴雨、雷电 等,游客应该推迟行程,确保
游褒禅山记(课件)
自己 人称代词
第3小组内容展示
①于是余有叹焉。
今:顺承连词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于 是
古:对于这种情况
古:不同寻常 非 古:意外的事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常 今:十分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至 于 今:另提一事
古:至—到;于—引出处所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 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译: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 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 后(深).
其:活用为第二人称“你”(们)
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 说》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 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表推测)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伶官传序》
王安石在南京 半山园的故居
华 山 洞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临川:王安石塑像
灵云岩访蒲景珣不遇以瓜皮题石壁
唐· 吕洞宾
我自黄粱未熟时,已知灵谷有仙奇。 丹池玉露妆朱浦,剑阁寒光烁翠微。 云锁玉楼铺洞雪,琴横鹤膝展江湄。 有人试问君山景,不知君山景是谁!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读 课 文
褒禅(bāo chán) 冢(zhǒng)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huā/huá/huá) 有穴(xué)窈(yǎo)然 则或咎(jiù) 瑰(guī)怪 箫君圭(guī) 安国平父(fǔ)
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 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它上 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了,只有从它 上面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认 “花山”的名称。
第2小组内容展示
例子
1.其下平旷
2.问其深
第3小组内容展示
①于是余有叹焉。
今:顺承连词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于 是
古:对于这种情况
古:不同寻常 非 古:意外的事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常 今:十分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至 于 今:另提一事
古:至—到;于—引出处所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 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译: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 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 后(深).
其:活用为第二人称“你”(们)
1.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 说》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 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表推测)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伶官传序》
王安石在南京 半山园的故居
华 山 洞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临川:王安石塑像
灵云岩访蒲景珣不遇以瓜皮题石壁
唐· 吕洞宾
我自黄粱未熟时,已知灵谷有仙奇。 丹池玉露妆朱浦,剑阁寒光烁翠微。 云锁玉楼铺洞雪,琴横鹤膝展江湄。 有人试问君山景,不知君山景是谁!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读 课 文
褒禅(bāo chán) 冢(zhǒng)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huā/huá/huá) 有穴(xué)窈(yǎo)然 则或咎(jiù) 瑰(guī)怪 箫君圭(guī) 安国平父(fǔ)
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 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它上 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了,只有从它 上面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认 “花山”的名称。
第2小组内容展示
例子
1.其下平旷
2.问其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正确
名词,车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 连词,表原因,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慧褒始舍于其址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动,筑舍定居
首页
下页
知识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 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 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代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 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首页 下页
课堂小结
第四段: 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因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 主谓之间 使动:弄错 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动:识其本名 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的原因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首页
下页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 fǔ 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 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 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 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 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 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 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 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 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 成功。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首页
下页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34张PPT)
对比
悔 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 →
疏通文意
这时
感慨 语气助词 观察
对于
在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
动作名,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心得
表原因 因为 他们 探求 思考 深入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平坦 表并列,而
险阻
表转折 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景,则至者少。而
奇丽 雄伟 珍贵奇特 不同寻常 古今异 象 形作名 险阻偏远的地方
探究文本
三个条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
思考
“志”是最重要的条件,起决定作用。 1、作者在阐述“力”与“物”两个条件时,分别把
“有志”作为前提,再次强调了“志”。这就揭示了
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先有志再有力还要有物,把
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重
要性依次排列,逻辑缜密。
2、“然力足以至焉…其孰能讥之乎?”作者通过对比“力足以至”
明确字音
华山 (huā) 春华秋实 (huá) 咎其欲出者(jiù) 于人为可讥(wéi) 庐冢 (zhǒng) 王回深父 (fǔ)
舍于其址(shè) 好游者 (hào) 瑰怪 (guī) 谬其传(miù)(chuán)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无物以相之(xiàng)
疏通文意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记
借仆碑抒发感慨
取
之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文章主旨
本文把_游__山_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 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 要“__尽__吾__志__”和“深__思___慎__取_ ”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课件
连词
(2)用于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3)表假设
助词 ,无实义
试解释下边各句中的“其”字:
那,指褒死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那 ,指禅院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它,仆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它的,洞穴的/那些,指好游者 那里 ,指褒禅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他们,指古人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
前洞 平旷 记游者甚众 记游洞经过 窈、寒、深 后洞 记游者少 追记后洞中所见 → 悔 并表示遗憾心情
1.第二段为记游的主干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方? 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 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 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 宁 1.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宋朝临川 (今江西省临川)人 2.后被封为“荆国公”, 人称 “王荆公”。 3.“唐宋八大家”之一 4.作品:《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预习检测
shè huā 舍于其址 hào 春华秋实 huá 好游者 guī 咎其欲出者 jiù 瑰怪 i 谬其传 mì 于人为可讥 wé u chuán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PPT
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3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有
所
志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有
物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4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
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
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 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结构
古人求思之深
余 之
有
所
志
得 奇观常 有
在险远 力
尽吾志 无 悔矣
有
物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志
有志有力而无物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 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 爵名4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 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 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 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
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
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
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弱贫
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
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
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游 褒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悔:不得 乐少 极游之乐
禅 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记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作者游山似并不沉醉于山水风光而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 山洞是埋一伏笔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却自有 一番用意是再着一点底墨
《游褒禅山记》课件
第三自然段结构
余 之 所 得 有 有
古人求思之深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志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有志无力
有志有力而无物
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力
物
成功
志(理想) 理想) 主观 体力) 力(体力) 客观 外物) 物(外物)
游山洞 ——联想比较—— 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博大精深大学问 博大精深大学问 随之出者——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 随之出者——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游洞之力——求学之力 求学之力 游洞之力 (火把)——求学之客观条件 火把)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 其 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 为两种类型: 为两种类型: 代词 人称代词,相当于“ 他们”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他们” “它”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 他的”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他的” 他们的” 它的” “他们的” “它的”讲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乃
盖
——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 名词,路,道路
道 动词,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 名词,文字 名词, 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路 名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名词,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动词,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 出。 懈怠 顺承 将,快要 完 于是 一起
38
④盖余 大概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所到的(地方) 不及,不到
十一,然视其左右,
十分之一 代“洞壁”
来而 记之者已少; 表顺承 代游踪 ⑤盖其 又深,则 其至又加 少矣。 那,代“后洞” 那些到的人 更
⑥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当、正在 埋怨 体力 那 还 用来 形作动,照明 助词,无义 自己 他 表因果 尽情享受形作动
名之 也。
称呼
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
倒 它,代 仆碑
文章
模糊、磨灭
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
文字
辨认 说
31
盖音谬也。 大概因为 错误
重点字词
• 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 是”之意。
32
特殊句式
后洞
华山洞 (华阳洞、前洞) 慧空禅院 慧空禅院 泉水
45
3、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 分?为什么? 【讨论,明确】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 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 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 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 为后文的议论作准备的。 4、这一段中运有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 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懊悔相比。 46 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2
文学常识 [记]: “记”是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为四类:记游(《游褒禅山记》)、记事 (《五人墓碑记》) 、记亭台楼阁(《岳阳楼 记》)、记物(《核舟记》)。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 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 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 3 辅。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 政治 家、思想 家、文学 家。字 介甫, 号 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 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 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 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 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 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 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 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 ”。 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 5 “王文公 ”。
33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 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 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 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那禅院东边五 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 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 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 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 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 “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34
39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重点字词
• • • • • •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至: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明: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40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 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 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 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 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 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 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 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 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 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 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 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 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 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 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41 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开 始
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作动, 山 筑舍定居 脚 顺 死 承 因为(这 个)缘故 名作动, 给…命名。
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判断句
偏义复词,义在 “庐”。
30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
那, 代指慧 空禅院
……者…… 也,判断句
因为
是
之阳
山南水北
重点字词
• 于是: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 非常: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度副词,很,十分。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1、概括2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叙
前洞
记游洞经过 后洞 追记后洞中所见 → 并表示遗憾心情 平旷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悔
42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 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 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 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 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 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 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 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 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 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 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 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 迫辞去相位。随后几度复出,又几度 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6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 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
36
翻译第二段:
37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名作状 因而 多 指代前洞 从旁边 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以,表修饰。上,用 作动词,向上走
深远幽暗的样子
形作名,深 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形作动, 就是 那些
走到尽头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连状 那 动作名,前进的地方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 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 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 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 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 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35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寺、山之___ 碑。 名、山之___ 洞 、山之___ 山之___
12
河 洞 华阳洞: 洞 上 中 深1600米,有10大 泛有 景区、102个景点。 舟 洞 洞群分前洞、后洞、 , , 洞洞 天洞、地洞。前洞 洞里 有“华阳”、“万 相有 通河 象皆空”等石刻文 。。 字。后洞又称“碑
洞”,即王安石当 年游览路线。
13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 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 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 • •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 “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 表示判断。 •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 语。如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 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第二、三个句子 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 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 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 取”的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 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之一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等。
7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记念馆
8
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
9
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
10
文学常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11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 花山。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 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 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著名文学家王安 石游览此山,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从 此,褒禅山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