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2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22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术语2.0.1建筑地面building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
2.0.2面层urfacecour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4基层baecour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绝热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2.0.5填充层fillercoure建筑地面中具有隔声、找坡等作用和暗敷管线的构造层。
2.0.6隔离层iolatingcour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绝热层inulatingcoure用于地面阻挡热量传递的构造层。
2.0.8找平层levelingcour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9垫层under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10基土foundationearth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2.0.11缩缝hrinkage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2.0.12伸缝tretching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2.0.13不发火(防爆)面层mihiring(e某ploion-proof)layer面层采用的材料和硬化后的试件,与金属或石块等坚硬物体进行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试验时,不会产生火花(或火星),不具有致使易燃物起火或爆炸的建筑地面。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注:场地土一般分为下列三类:
Ⅰ类 稳定岩石;
Ⅱ类 除Ⅰ、Ⅲ类场地上外的一般稳定土;
Ⅲ类 饱和松砂、软塑至流塑的轻亚粘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它松软的人 工填土等。
岩石和土的鉴别指标应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执行。
计算系数
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调整系数 α--地震影响系数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 T1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j--相应于结构 j 振型自振周期 Tj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mnz--地震影响系数 α 的最大值 C--结构影响系数 υ--独立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 ξ--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η--单层厂房高低 跨交接处以上柱各截面弯矩和剪力修正系数 γj--结构 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k--楼层地震剪力分配系数 K--安全系数
-4-
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为了贯彻执行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工 业与民用建筑物经抗震设防后,在遭遇相当于设计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的损坏不 致使人民生命和重要生产设备遭受危害,建筑物不需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特制订本规范。
第 2 条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烈度为 7 度至 9 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 有特殊抗震要求的建筑物或设计烈度高于 9 度的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研究设计。
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Ⅰ类场地上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 等地段。
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Ⅲ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 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 分布上软硬不均(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 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汇的附近等地段。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doc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负责。
以下是中国下面整理相关建筑地面设计规范2013相关内容:建筑地面设计规范2013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地面类型、地面的垫层、地面的地基、地面构造等内容。
为了使建筑地面设计能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护环境、确保质量。
2013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152号公告,原GB50037-96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废止,批准新的GB50037-20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于2014年5月1日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中的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以及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的设计。
建筑地面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特征和使用条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及再生资源,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大量人员走动或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活动及轮椅、小型推车行驶的地面,其地面面层应采用防滑、耐磨、不易起尘的块材面层或水泥类整体面层。
公共场所的门厅、走道、室外坡道及经常用水冲洗或潮湿、结露等容易受影响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面层。
规范中还对五种地面类型做出了详细阐述,分别是:清洁、洁净、防尘和防菌地面,防静电地面,耐磨和耐撞击地面,防腐蚀地面,防油渗地面。
本规范的修改及时适应的建筑业的需要,对规范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基本信息: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主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深圳中邦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研究院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管总站上海贝卡尔特二钢有限公司。
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doc
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建筑地面设计规范本规范共分6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地面类型、地面的垫层、地面的地基、地面的构造等。
以下是中国下面整理相关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相关内容: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基本概况: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的。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其中gb50352-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中地面的垫层的基本内容如下: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4 地面的垫层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4.1.1 现浇整体面层、以粘结剂结合的整体面层和以粘结剂或砂浆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混凝土垫层。
4.1.2 以砂或炉渣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碎石、灰土、炉渣、三合土等垫层。
4.1.3 通行车辆以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转物件等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垫层。
4.1.4 生产过程中有防油渗要求及有汞滴漏的地面,应采用密实性好的钢纤维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垫层。
4.1.5 有水及浸蚀介质作用的地面,应采用刚性垫层。
4.2 地面垫层的要求《条文解释》4.2 地面垫层的要求4.2.1 底层地面垫层材料的厚度和要求,应根据地基土质特性、地下水特征、使用要求、面层类型、施工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确定。
4.2.2 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垫层或钢纤维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可按附录C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主要荷载为大面积密集堆料、无机床基础的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或无轨运输车辆等的地面垫层不得小于100mm,其他地面垫层不得小于80mm。
4.2.3 主要地面荷载为大面积密集堆料、无机床基础的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或无轨运输车辆等时,当地基经处理后填土压实系数大于或等于0.94时,其混凝土垫层厚度,可按附录B的规定确定。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_204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groundGB50037-xx(征求意见稿)《建筑地面设计规》修编组目次1.总则2.术语3.地面类型3.1地面类型的选择原则3.2地面面层分类3.3地面基本规定3.4常用建筑地面3.5清洁、洁净、防尘、防菌地面3.6防静电地面3.7耐磨、耐撞击地面3.8防腐蚀地面3.9防油渗地面3.10其它地面4.地面的垫层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4.2 地面垫层的要求5.地面的地基6.地面的构造附录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附录B 填土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4时,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选用表附录C 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附录D 本规用词说明附录E 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Content1.General Rules2.Terminology3.Ground Type3.1 Principle of ground type selection3.2 Classification of ground surface course3.3 Basic regulations of ground3.4 Common building ground3.5 Clean, dust-proof and antibacterial ground3.6 Anti-static ground3.7 Wear resistant, collision resistant ground3.8 Anti-corrosion ground3.9 Anti oil seepage ground3.10 Other ground4.Ground cushion4.1 Ground cushion type selection4.2 requirement of ground cushion5.Ground foundation6.Ground constructionAppendix A: The thickness of surface course, bonding course and fill stratum,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leveling course, and the layer number of isolated layers.Appendix B: Minimum thickness selection table of concrete cushion, whenfill compac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94. Appendix C: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cushion Appendix D: Wording descriptionAppendix E: Referenced documentsReference standard directoryAppendix Article explanation1 总则1.0.1为使建筑地面设计能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护环境、确保质量,制订本规。
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主要符号P-荷载,一个支承面上的重量P0-位于计算中心的荷载Pi-位于通过P0作用中心之直线同一侧的任一荷载Si-Pi作用中心与P0作用中心之间的距离Sj-角隅荷载取值区域最大边长Smax-弯矩影响最大有效距离r-圆形荷载支承面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rj-圆形荷载计算半径rj0-计算中心的圆形荷载计算半径a-矩形荷载支承面的长度,或当量长度aj-矩形荷载计算长度b-矩形荷载支承面的宽度,或当量宽度bj-矩形荷载计算宽度A-荷载支承面的面积l-混凝土垫层相对刚度半径l0-混凝土垫层每厘米厚度的相对刚度半径h-混凝土垫层厚度h1-垫层以上各构造层的总厚度M-每厘米宽度上的弯矩α1-圆形荷载弯矩系数α2-矩形荷载弯矩系数Eh-混凝土弹性模量E0-压实填土地基变形模量Rl-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K-混凝土垫层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m-弯矩影响系数kmi-Pi对P0所产生的弯矩影响系数kc-角隅极限承载力与板中极限承载力的比值第一章总则第1条工业建筑地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工业废料,尽量节约木材、水泥和其它贵重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和辅助生产建筑中常用的室内、外地面(包括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设计。
第3条按本规范设计时,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工地区的地面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二章地面类型选择第4条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一般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一般为面层和楼板。
当上述基本构造尚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其它构造层,如结合层、隔离层、找平层等。
现浇整体面层和以胶泥或砂浆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混凝土垫层;以砂或炉渣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碎石、矿渣、灰土或三合土等垫层。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层铺设1总则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统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施工质量的验收。
不适用于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
1.0.5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 术语2.0.1 建筑地面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
2.0.2 面层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
2.0.3 结合层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
2.0.4 基层base cour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绝热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
2.0.5 填充层filler course建筑地面中具有隔声、找坡等作用和暗敷管线的构造层。
2.0.6 隔离层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等作用的构造层;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
2.0.7 绝热层insulating course用于地面阻挡热量传递的构造层。
2.0.8 找平层leveling cour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
2.0.9 垫层un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
2.0.10 基土foundation ear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
GB 50187-201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56号现批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87-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2(1)、3.0.13、3.0.14(1、2、3、4、5 、 6、7、8、11)、4.6.2(3、4)、4.6.4、5.6.5(3)、8.1.7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生产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布置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工业企业的总平面设计。
1.0.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4 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1.0.5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工业企业Industrial Enterprise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0.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工程建设标准,工艺要求及物料流程,以及建厂地区地理、环境、交通等条件,合理的选定厂址,统筹处理场地和安排各设施的空间位置,系统处理物流、人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设计工作。
2.0.3 厂址选择Plant Site Selection为拟建的工业企业选择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场所的工作。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groundGB50037-xx(征求意见稿)《建筑地面设计规范》修编组目次1.总则2.术语3.地面类型3.1地面类型的选择原则3.2地面面层分类3.3地面基本规定3.4常用建筑地面3.5清洁、洁净、防尘、防菌地面3.6防静电地面3.7耐磨、耐撞击地面3.8防腐蚀地面3.9防油渗地面3.10其它地面4.地面的垫层4.1 地面垫层类型的选择4.2 地面垫层的要求5.地面的地基6.地面的构造附录A 面层、结合层、填充层的厚度及找平层的最小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附录B 填土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4时,混凝土垫层最小厚度选用表附录C 混凝土垫层厚度计算附录D 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录E 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Content1.General Rules2.Terminology3.Ground Type3.1 Principle of ground type selection3.2 Classification of ground surface course3.3 Basic regulations of ground3.4 Common building ground3.5 Clean, dust-proof and antibacterial ground3.6 Anti-static ground3.7 Wear resistant, collision resistant ground3.8 Anti-corrosion ground3.9 Anti oil seepage ground3.10 Other ground4.Ground cushion4.1 Ground cushion type selection4.2 requirement of ground cushion5.Ground foundation6.Ground constructionAppendix A: The thickness of surface course, bonding course and fill stratum, the minimum thickness of leveling course, and the layer number of isolated layers. Appendix B: Minimum thickness selection table of concrete cushion, when fill compac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0.94.Appendix C: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cushion Appendix D: Wording descriptionAppendix E: Referenced documentsReference standard directoryAppendix Article explanation1 总则1.0.1为使建筑地面设计能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护环境、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场地设计规范
场地设计规范场地设计规范有关场地设计的规范条文通路出口距城市干道交叉路口红线转弯起点处不应小于70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1.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
基地内建筑面积=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和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新版)4.1.6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5.当基地通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基地内通路一、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
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
二、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
三、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15m。
通路宽度一、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7m。
二、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2004年6月7日
一.《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2002主要修订原则
1.遵从 “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
制”的原则,把原施工技术规程和验收标准混在一起 的《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9-83、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转变 为只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2002。强化了验收,进一步完善了施工质量验收的 程序,强调了检查手段的运用,适应了《建筑工程质 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落实了验收的可 操作性。
7.对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列为强制性条文,严 加控制。本规范强制性条文共七条,占332条文总数的2.1%。 8.本规范强调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配套使用。给出了当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方法。(以下称 2002规范)
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一)重点内容的区别
(1)基层分项工程的组成: 一般规定:其内容为适用范围、施工质量要求、前一工序施工质量要求、
施工质量检验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等; 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施工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因此必须
全部符合有关专业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不允许有不符合要求的检验结 果; 一般项目:是对检验批的施工质量(合格)起一般控制作用的项目,因 此要符合有关专业工程验收规范的规定;允许有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检验 结果,但偏差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 (处)符合规定的质量要(GBJ300-88按70%计),且其他检查点(处) 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达到以上标准的 为合格。凡质量标准不合格的按《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的规定处理。 (2)面层分项工程的组成:(同基层分项工程)
(完整版)工业厂房规范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厂房建筑主要构配件的几何尺寸达到标准化和系列化,以利于工业化生产,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设计装配式或部分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厂房;二、编制厂房建筑构配件标准设计图集。
注:①设计钢结构厂房、受条件限制的改(扩)建厂房、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工艺对厂房有特殊要求的厂房或按本标准设计在技术经济上会产生显著不合理的厂房,可不执行本标准的某些规定;②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厂房,可不受本标准某些规定的限制。
第1.0.3条在一个建设场地内,确定各厂房设计方案时,宜使构配件的类型统一。
第1.0.4条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厂房的体形应力求简单,避免设置纵横跨和多跨厂房中的高度差。
第1.0.5条在编制厂房建筑构配件标准设计图集时,应使用途相同的构配件具有最大限度的互换性。
第1.0.6条厂房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2.0.1条厂房建筑的平面和竖向协调模数的基数值均应取扩大模数3M。
注:M为基本模数符号,1M等于100mm。
第2.0.2条厂房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宜按1/2M或1M进级。
第2.0.3条厂房建筑构件的纵横向定位,宜采用单轴线。
第2.0.4条厂房建筑构件的竖向定位,可采用相应的设计标高线作为定位线。
第2.0.5条本标准所称构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为标志尺寸。
限定标志尺寸的面应为该构件的定位平面。
第2.0.6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厂房,宜采用柱子下部为刚接和柱顶与屋架或屋面梁为铰接的排架结构方案。
第2.0.7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厂房,梁与柱的连接处,宜采用横向为刚接和纵向为铰接或刚接的框架结构方案。
第2.0.8条单层厂房的屋盖宜采用以板材铺设的无檩结构方案。
当施工条件或构件选型上有明显优越性时,可采用有檩结构方案。
第2.0.9条多层厂房的屋盖和楼盖宜采用以板材铺设的无次梁结构方案。
建 筑 地 面 设 计 规 范
3.0.2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宜为面层和楼板。当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结合层、隔离层、填充层、找平层等其它构造层。
选择地面类型时,所需要的面层、结合层、填充层、找平层的厚度和隔离层的层数,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不同材料及其特性采用。
3.0.18.2受机油较少作用的地段,可采用涂有防油渗涂料的水泥类整体面层,并可不设防油渗隔离层。防油渗涂料应具有耐磨性能,可采用聚合物砂浆、聚酯类涂料等材料。
3.0.18.3防油渗混凝土地面,其面层不应开裂,面层的分格缝处不得渗漏。
3.0.18.4对露出地面的电线管、接线盒、地脚螺栓、预埋套管及墙、柱连接处等部位应增加防油渗措施。
30191通行电瓶车载重汽车叉式装卸车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转小型零部件等地段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或细石混凝土面30192通行金属轮车滚动坚硬的圆形重物拖运尖锐金属物件等磨损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垫层兼面层铁屑水泥面层
众智软件
3 地面类型
3.0.1地面类型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特征、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0.22公共建筑中,经常有大量人员走动或小型推车行驶的地段,其面层宜采用耐磨、防滑、不易起尘的无釉地砖、大理石、花岗石、水泥花砖等块材面层和水泥类整体面层。
3.0.23室内环境具有较高安静要求的地段,其面层宜采用地毯、塑料或橡胶等柔性材料。
3.0.24供儿童及老年人公共活动的主要地段,面层宜采用木地板、塑料或地毯等暖性材料。
3.0.15要求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水泥石屑、水磨石等面层,但其骨料应为不发生火花的石灰石、白云石和大理石等,亦可采用不产生静电作用的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
场地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第三十条: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5.0.4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5.0.5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第三十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点,核发建设工程许可证件。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第四十五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条例,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二).建筑基地1.道路红线《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5.0.11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城市道路(含居住区道路)用地的控制线。
2.建筑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1.1 二:“在道路红线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三:“建筑不得超过建筑控制线”。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5.0.12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7建筑红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3.建筑突出物《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2.2.1~2.2.4条是据道路红线来指认突出物,有“不允许突入建筑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物突出物”和“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
(三)建筑高度与高程1.建筑高度《城市规划法》第十六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最新版建筑规范(收藏级)
新版建筑规范汇总小编为您整理了包括设计、节能改造、地基基础、模板、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最新规范,快来看看吧。
设计1.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 GB50037—20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3. 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节能改造1. GB/T50878—201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2.JG/T420—2013《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3.GB/T50908—2013《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4.GB/T 29759—201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5.GB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6.GB/T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7.GB/T 30595—2014《挤塑聚苯板(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混凝土1.JGJ/T308—2013《磷渣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3.GB/T50912—2013《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4.GB/T 29733—2013《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5.JGJ/T322—201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地基基础1.JGJ/T301—2013《大型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2.JGJ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3.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试验1.JG/T429—2014《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试验方法》2.GB/T 9780—2013《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3.GB/T 4111—2013《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4.GB/T 30100—2013《建筑墙板试验方法》5.JGJ/T27—201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模板1.JGJ 65—2013《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JG/T418—2013《塑料模板》3.GB/T50214—201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4.JG/T428—2014《钢框组合竹胶合板模板》质量验收1.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GB50944—2013《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3.GB50946—2013《煤矿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4.GB50937—2013《选煤厂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5.GB 50877—2014《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6.JGJ/T324—2014《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方法标准》建筑施工1.JGJ305—2013《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2.JGJ300—2013《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3.JGJ/T302—201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检测技术规范》4.GB50870—201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5.JG/T425—2013《建筑施工用木工字梁》6.JG/T426—2013《抹灰砂浆增塑剂》7.JG/T427—2014《住宅卫浴五金配件通用技术要求》8.JGJ/T295—2013《建筑采光追逐镜施工技术规程》9.JG/T430—2014《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10.JGJ146—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11.JGJ/T316—2013《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12.JGJ/T275—2013《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13.GB50945—2013《光纤厂工程技术规范》14.GB50901—201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15.GB50896—2013《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16.GB50952—2013《农村民居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17.GB/T50353—201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18.JB/T 11679—2013《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履带式强夯机》19.JB/T 11699—2013《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20.GB/T 19250—2013《聚氨酯防水涂料》21.CJJ 142—2014《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22.JGJ114—20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3.JGJ/T318—2014《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24.JGJ/T323—2014《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应用技术规程》25.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6.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7.JGJ/T317—2014《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28.JGJ/T325—2014《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9.JGJ/T327—2014《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30.JGJ/T326—2014《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31.JGJ/T328—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32.JGJ/T330—2014《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33.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34.JG/T433—2014《建筑幕墙用平推窗滑撑》35.CECS379:2014《硫铝酸盐水泥基发泡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36.GB50936—2014《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37.JGJ/T157—2014《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38.GB/T 8239—2014《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
TJ 7-1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TJ 7-1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 7-74(试行)主编单位: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试行日期:1 9 7 4 年11 月 1 日通知(74)建发设字第217号根据一九七一年全国设计革命会议的要求,由我委建筑科学研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一日起开始试行。
鉴于我国各地地质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革新创造不断涌现,各省市、自治区及各有关部在试行中,必要时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并送我委备案。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1)建革函字第150号通知,由我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施工、科研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本规范过程中,贯彻国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科学试验,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吸取了地基基础方面的科研成果,并征求了全国有半单位的意见,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二十四节和十一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地基土的分类及容许承载力、基础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山区地基、办弱地基和基础等。
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我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一九七四年四月主要符号A--桩身的横截面面积a1-2--压缩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C--平均附加系数c--内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d--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Es--压缩模量e--天然孔隙比F--基础底面面积H--基础高度h--自基础底面起算的房屋高度IL--液性指数Ip--塑性指数K--安全系数L--桩身长度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t--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N--基础顶面的垂直荷载P--土压力Pa--单桩的垂直容许承载力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Q--桩基中单桩所承受的外力[R]--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S--基础的最终沉降量Sr--饱和度S′--计算的地基变形值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ω--土的天然含水量ωL--液限ωp--塑限Zo--标准冻深Zn--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α--边坡坡角γ--土的天然容重γa--土的干容重δ--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μ--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φ--内摩擦角第一章总则第 1 条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以保证房屋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
近几年,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作为比较完善的综合性规范,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受到各界的重视。
国家发改委等机构都将其列为重要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用于指导和引导建筑地面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规范性文件,包括通用技术条件、室内用地面要求、室外用地面要求以及防腐建筑地面要求等;第二部分是技术指标,涉及地面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服务标准,针对不同的地面材料的维护要求等。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对建筑地面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解决各类建筑地面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它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建筑地面的造价、安全、舒适、环保等多方面因素,让技术人员和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面施工工艺,满足不同场合的实际要求,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此外,《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还为加强建筑地面的管理
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照规范要求,建筑地面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其有效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防止地面发生意外,保护其他设施及人身安全,达到“护地面、安全民众”的目的。
总之,《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旨在提高建筑地面的质量
和使用效果,提高建筑地面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水平,建设节能而安
全、舒适又舒心的建筑地面,推动建筑地面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全面发展。
凡是遵守《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都有助于提高建筑地面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让建筑地面更加实用、安全和美观。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
ψ--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的调整系数 α--地震影响系数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周期 T1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j--相应于结构 j 振型自振周期 Tj 的地震影响系数 α 值 αmnz--地震影响系数 α 的最大值 C--结构影响系数 υ--独立烟囱底部剪力修正系数 ξ--截面剪应力不均匀系数 η--单层厂房高低 跨交接处以上柱各截面弯矩和剪力修正系数 γj--结构 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k--楼层地震剪力分配系数 K--安全系数
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Ⅰ类场地上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 等地段。
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一般是属于Ⅲ类场地土、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 非岩质(其中包括胶结不良的第三系沉积)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地基持力层在平面 分布上软硬不均(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非发震 断裂与发震断裂带交汇的附近等地段。
对建筑物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 段。
注:场地土一般分为下列三类:
Ⅰ类 稳定岩石;
Ⅱ类 除Ⅰ、Ⅲ类场地上外的一般稳定土;
Ⅲ类 饱和松砂、软塑至流塑的轻亚粘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以及其它松软的人 工填土等。
岩石和土的鉴别指标应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执行。
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联结部分具有较好的延性。
六、不做或少做地震时易倒、易脱落的门脸、装饰物、女儿墙、 檐等。
七、减轻建筑物自重,降低其重心位置。
八、在设计中提出保证施工质量的要求。
-5-
第二章 场地和地基
第一节 场 地
第 5 条 选择建筑物的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 资料,对场地作出综合评价。应尽量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的地段, 并不宜在危险的地段进行建设。
厂房地面设计经验
工业厂房地面及辅助设施学习目标和要求:1、掌握单层工业厂房地面的要求及常用地面的构造做法;2、掌握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车的种类与特征,了解钢梯及平台、地沟、走道板的构造;3、了解单层工业厂房常用隔断的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地面一、厂房地面的特点与要求厂房地面面积大,荷重大,材料用量多。
一般机械类厂房混凝土地面的混凝土用量约占主体结构的25%~50%。
所以正确而合理的选择地面材料和相应的构造,不仅有利于生产,而且对节约材料和基建投资都有重要意义。
厂房的地面,首先要满足生产使用要求。
同时厂房地面面积大,承受荷载重,还应具有抵抗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的使用要求,有良好的抗冲击、抗振、耐磨、耐碾压等性能。
2、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要求,如生产精密仪器仪表的车间应防尘,生产中有爆炸危险的车间应防爆,有化学侵蚀的车间应防腐等。
3、处理好设备基础、不同生产工段对地面不同要求引起的多类型地面组合拼接。
注意设计常会遇到建筑、结构(基坑防水、基础顶面平整度问题)的问题,施工顺序。
4、满足设备管线敷设、地沟设置等特殊要求。
5、合理选择材料与构造做法,降低造价(注意地下水的深度,根据地沟用途、地下水深度、地沟是否承载等因素来确定地沟材料,沟壁防水做法等)。
二、常用地面的类型与构造:(一)、地面的组成与类型:单层工业厂房地面由面层、垫层和基层组成。
当它们不能充分满足适用要求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其他构造层,如结合层、找平层、隔离层(一般不用低标号水泥砂浆或纸筋灰)等;特殊情况下,还需设置保温层、隔声层等(隔汽层和防水透汽层的区别)。
1、面层及其选择:有整体面层(耐磨面层也含在其中,耐磨面层一般有金属、非金属,金属有一般为合金、非金属有金刚砂、密封固化剂、环氧自流平、环氧砂浆等等)和块料(地砖、预制水磨石、铺钢板等)面层两大类。
由于面层是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表面层,因此应根据生产特征、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来选择面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TJ37-79(试行)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试行日期:1980年3月1日关于颁发《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的通知(79)建发设字第332号(79)一机设院字第560号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对一机部颁发的《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试行规范》JBJ5-65进行了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规范》TJ37-79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八O年三月一日起试行。
本规范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负责。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七九年五月廿八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由我部第二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共同对我部原《工业建筑地面设计试行规范》JBJ5-65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各地工业建筑地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工业厂房的地坪改革》专题研究成果,又补充了必要的科学试验,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混凝土垫层的计算及地面防腐蚀等重点内容,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分五章和八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补充了混凝土垫层有关构造规定,修改了单个荷载和多个荷载的弯矩计算公式,改进了混凝土垫层厚度选择表,增加了一批新型防腐蚀材料的选用要求。
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我部第二设计院,并请抄送我部设计总院,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
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七九年四月主要符号P-荷载,一个支承面上的重量P0-位于计算中心的荷载Pi-位于通过P0作用中心之直线同一侧的任一荷载Si-Pi作用中心与P0作用中心之间的距离Sj-角隅荷载取值区域最大边长Smax-弯矩影响最大有效距离r-圆形荷载支承面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rj-圆形荷载计算半径rj0-计算中心的圆形荷载计算半径a-矩形荷载支承面的长度,或当量长度aj-矩形荷载计算长度b-矩形荷载支承面的宽度,或当量宽度bj-矩形荷载计算宽度A-荷载支承面的面积l-混凝土垫层相对刚度半径l0-混凝土垫层每厘米厚度的相对刚度半径h-混凝土垫层厚度h1-垫层以上各构造层的总厚度M-每厘米宽度上的弯矩α1-圆形荷载弯矩系数α2-矩形荷载弯矩系数Eh-混凝土弹性模量E0-压实填土地基变形模量Rl-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K-混凝土垫层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km-弯矩影响系数kmi-Pi对P0所产生的弯矩影响系数kc-角隅极限承载力与板中极限承载力的比值第一章总则第1条工业建筑地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工业废料,尽量节约木材、水泫和其它贵重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和辅助生产建筑中常用的室内、外地面(包括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设计。
第3条按本规范设计时,材料和施工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工地区的地面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二章地面类型选择第4条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一般为面层、垫层和地基;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一般为面层和楼板。
当上述基本构造尚不能满足使用或构造要求时,可增设其它构造层,如结合层、隔离层、找平层等。
现浇整体面层和以胶泥或砂浆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混凝土垫层;以砂或炉渣结合的块材面层,宜采用碎石、矿渣、灰土或三合土等垫层。
面层、结合层、找平层的厚度和隔离层材料的层数及垫层最小厚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一采用。
第5条地面类型的选择,应根据生产特征、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当局部地段受到较严重的特理或化学作用时,应采取局部措施,不得因此提高其它部分的设计标准。
第6条经常承受机械磨损、冲击作用的地段,地面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通行电瓶车、载重汽车、叉式装卸车及从车辆上倾卸物件或在地面上翻转小型零部件等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或细石混凝土面层;二、通行铁轮车、滚动电缆盘或拖运尖锐金属物件等磨损严重的地段,宜采用不低于250号的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或钢屑水泥等面层。
在磨损强烈的局部地段,也可采用水泥砂浆结合的铸铁板面层;三、行驶履带式运输工具的地段,宜采用水泥砂浆结合的块石等面层;四、有笨重物件冲击时,宜采用素土或矿渣等地面。
第7条地面上直接安装普通金属切削机床的地段,应采用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或细石混凝土等面层。
第8条堆放铁块、钢锭、砂箱等笨重物料的地段,宜采用素土、矿渣或碎石等地面。
第9条有较高清洁要求的地段,宜采用水磨石面层。
当同时有较高清洁和弹性等使用要求时,宜采用菱苦土或软聚氯乙烯板面层,当上述材料还不能完全要求时,可局部采用木板面层。
注:①水泥石屑或涂刷涂料的水泥类面层,也可用于有较高清洁要求的地段。
②菱苦土面层不应用于经常受潮湿或有热源影响的地段。
③在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同菱苦土的接触处,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10条有水或非腐蚀性液体浸湿的地段,宜采用现浇水泥类面层。
此时,底层地面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可不设置隔离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面,宜设置隔离层。
第11条有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地段,地面防腐蚀材料的选用,宜符合本规范附录二的要求;地面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面层(包括块材面层的灰缝)材料,应根据地面上介质的种类、浓度、温度和数量以及机械作用、热作用等使用要求进行选择;二、块材面层的结合层材料,可根据块材类别和灰缝材料按本规范附录三选用;三、隔离层材料一般采用油毡类卷材,当介质的腐蚀性较强且作用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油毡类卷材的层数或用玻璃钢、软聚氯乙烯板;四、底层地面宜采用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100号,厚度不宜小于8 0毫米。
注:①偶而有酸碱滴落、便于冲洗、人行较少的地段,可采用涂刷防腐蚀涂料的水泥类面层。
②有腐蚀性液体或有易于潮解的腐蚀性固体作用、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地面,宜设置隔离层。
第12条生产过程中有汞滴落的地段,可采用涂刷涂料的水泥类面层或软聚氯乙烯板面层。
此时,底层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垫层,楼层地面应加强其刚度及整体性。
第13条有防潮(防止地下潮气和毛细水渗透)要求的地段,可采用混凝土垫层兼面层或细石混凝土等面层,当上述材料尚不能满足防潮要求时,宜采用沥青砂浆面层或增设隔离层。
隔离层可采用油毡类卷材、沥青砂浆等材料,防潮要求较低时,也可采用沥青涂覆式隔离层。
第14条季节性冰冻地区非采暖房间的地面,当土壤标准冻深大于600毫米,且在冻深范围内为浆胀或强冻胀土时,宜采用碎石、矿渣地面或预制混凝土板面层。
当必须采用混凝土垫层时,应在垫层下加设防冻胀层。
防冻胀层应选用中粗砂、砂卵石、炉渣或炉渣石灰土等非冻胀材料。
其厚度应根据当地经验确定,也可按表1选用。
防冻胀层厚度表1注:①土壤的标准冻深和土壤冻胀性分类,应按现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②采用炉渣石灰土作防冻胀层时,其重量配合比一般为炉渣∶素土∶熟化石灰= 7∶2∶1,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且冻前龄期应大于一个月。
第15条有灼热物件接触或高温影响的地段,宜采用素土、矿渣等地面,当同时有平整及一定的清洁要求时,可局部采用以砂结合的铸铁板面层。
第16条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需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时,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水泥石屑、水磨石等面层,但其骨料必须为不发生火花者。
第17条生产过程中,有食品或药物直接与地面接触的地段,面层不得采用有毒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类等材料。
注:材料的毒性应经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鉴定。
第三章混凝土垫层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8条混凝土垫层(包括垫层兼面层)宜选用标号较高的混凝土。
垫层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不低于100号,当垫层厚度仅为构造需要或利用低标号水泥时,可采用75号。
垫层兼面层的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150号。
第19条混凝土垫层厚度应根据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主要地面荷载(堆料、设备和无轨运输车辆等)确定,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在同一地段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地面荷载时,应分别求出厚度,并以其最大者作为该地段的垫层厚度;二、当相邻地段所求出垫层厚度不一致时,宜采用不同的厚度,但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时,也可采用同一厚度;三、对个别重荷载,应尽量采取局部措施解决,不可因此而增加整个地段的垫层厚度。
第二节荷载计算规定第20条地面荷载可根据其支承面的数量、间距及几何形状,分为下列单个荷载和多个荷载进行计算:一、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按单个荷载计算:1.只有一个支承面,其几何形状为圆形或矩形者;2.有若干个支承面,其几何形状为圆形且各支承面中心间距大于弯矩影响最大有效距离者。
弯矩影响的最大有效距离可按表2采用。
二、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按多个荷载计算:1.支承面几何形状复杂不宜按单个圆形或单个矩形荷载计算者;2.有若干个支承面,其几何形状为圆形且各支承面中心间距小于弯矩影响最大有效距离者。
注:①荷载为一个支承面上的重量。
②荷载支承面几何形状为圆形者,包括按本规范第21条、第23条规定的当量圆形。
支承面几何形状为矩形者,包括本规范第22条规定的当量矩形。
弯距影响最大有效距离(Smax) 表2表中γ-圆形荷载计算半径(厘米),按本规范第24条确定; l-混凝土垫层相对刚度半径(厘米),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l0-混凝土垫层每厘米厚度的相对刚度半径,可按计算或按表3采用;h-混凝土垫层厚度(厘米),先根据经验假定;Eh-混凝土弹性模量(公斤/平方厘米),按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E0-压实填土地基变形模量(公斤/平方厘米),按表4采用。
混凝土垫层每厘米厚度的相对刚度半径(l0) 表3压实填土地基变形模量(E0) 表4注:①土壤过湿者系指压实后的填土持力层,位于地下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范围内或相对含水量ωd(ωd=ω/ωl·ω为天然含水量,1为液限)达到0.55时的状态。
②各类土壤地下毛细水的上升高度一般为:粗砂、中砂0.3米,细砂0.5米,轻亚粘土0.8米,亚粘土1.3米,粘土2.0米。
第21条荷载支承面近似于圆形、长宽比小于2(如矩形支承面长度a≤0.6l,则长宽比不限)的矩形或近似于矩形时,可化为当量圆形,其当量圆半径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r-当量圆半径(厘米);A-荷载支承面面积(平方厘米)。
第22条荷载支承面近似于长宽比a/b≥2的矩形时,可按面积相等、形状相似的原则化为当量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