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孙如军李泽孟德华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03期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的工业制造生产逐步被现代智能化方式取代,进而也就改变了我国相应的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文章首先对当前我国的高等工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的不足,然后对国外工程类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综述,最后从政府、企业、地方高校三个层次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议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3-0051-0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工业制造领域,由于国家不断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工业发展,以期将中国的工业制造推向世界前列,使得这一领域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工程类的应用型人才投入到工业发展建设。

这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高度。

高等工程教育是这类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

当前的社会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予了更多的期望。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我国的技术人才目前来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型人才,一种是专业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专业型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

它与学术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计划中更加倾向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更贴近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

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技术资源支撑。

国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内技术落后,国外技术封锁的尴尬境遇。

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借助外方资源,国家的发展进入到瓶颈期。

就在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国内高等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这一教育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为国内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1]。

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区域性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校 的任务 , 而培养社 会大量亟 需的技术应 用型人才则是一般本 市场 中, 上承综合性工科大学、 下接高职 院校的这一中间地带 , 培养 市场急需 的专业基 础扎实 , 工程实践 能力强的应用型人 才 , 就是 我 科院校 的任务 , 因此 , 多数 区域 性地方院校都选 择 了技术技术 应用
A s t dy o Ca e S u fYux r lUn v r i iNo ma i e s t y
刀 学龙 Da e n ; 增 勇 L oZ n y n oXu l g 罗 o u ego g
( 玉溪 师范 学 院信 息技术 工程 学 院 , 溪 630 玉 5 10)
A s a t h nier g p f s n o a rg n lu i r t i n csa oc o s t h o g — ae r nn o e Fo ely o rg nl b t c :T e e g e n r e i f e oa n esy s e e r t h oe e n l b sd t ii m d . rm ra t f e o a r n i o s o i v i sy c o y a g i i c l g, n e i t t i n bet e f p l a o n i e n l t t ii c t n ad se ict n, n l c a s utr d sr ecnt ci o ee ivs g e r n go j i s p c t ne gn r gt e s r n gl a o n p c i i s i e et l t c e e i o s u t n l ta a i cv o a i i ei a n , a n o i f ao tl u r u , c b r o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推动,高校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重大变革。

本文以OBE(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建立一种能够满足新工科要求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新工科(新工程教育)是指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新工科的理念下,高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需要更加贴近社会产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新工科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新工科的理念相契合。

本文将通过对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OBE理念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OBE理念强调以学生能力为导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本科教育中,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应用型本科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将导师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导师制是指在高校设置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并与学生建立起长期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之探讨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之探讨

22 0 0年 ) 在关 于 加 强教 师 队伍 建 设 方 面提 出 : “ 强 》 加 教 师 教 育 ,深 化 教 师教 育 改 革 ,创新 培 养模 式 ,增 强 实 习 实 践 环 节 ,强 化 师 德 修 养 和教 学 能 力训 练 ,提 高
教 师培 养 质 量 。 ”针 对 师 范 生 教学 技 能 薄 弱 的 问题 ,一
富 多 彩 活 动 。 由 于 实 习 时 间 的 延 长 ,实 习 生 上 课 课 时 、

贵 在 坚 持 ,相 信 在 不 断 的 实 践 与 反 思 中 ,他 们 的 专 业 知 识 、专 业 意识 、从 教 技能 会 得 到进 一 步 升华 。 ( )在 实 习支教 活动 中夯 实师 范 生教 学技 能 五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0 国 21 —
f ] 国 家教 委 师 范教 育 司 . 等 师 范 学校 学 生 的 教 师 职 1 高
出 发 点 和依 据 ,也 是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的 最 终 归 宿 。
人 才 ,就 应 该 改革 传 统 的 以理 论 学 习 为 主 的 人 才 培 养
理 念 ,在课 程 设计 上 更 强调 社 会性 和 实 用性 。 ( ) 构 建 合理 的课 程体 系 一
不 同类 型 和层 次 的教 育 ,肩 负 着不 同 的人 才 培养 任 务 ,
做 班 主 任 工 作 的时 间 大 大 增 加 ,使 师 范 生 能 全 程 深 度 地 参 与 实 习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技 能 、课 堂 教 学 技 能 、反 思 技 能 等 在 实 践 中得 到 了提 高 ,为 师 范 生 未 来 职 业 的 专业 化 发展 奠 定 了 坚实 的基础 。

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样 培 养 人 ”的 问 题 怎 为 突 出 所 有 这 些 问 题 既 对 高 等 学 校 提 出 了 严 峻 的
培 养 模 式 与 培 养 目标 是 紧 密 联 系 的
“ 位 一 挑 战 . 时 也 为 高 等 学 校 提 供 了 变 革 及 发 展 的 方 向 二 同 和 动 力 . 上 面 这 些 发 展 中 的 问 题 只 能 通 过 更 新 观 二 、 校 工 科 专 业 办 学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和 改 革 思 我
目标 而 构 建 的 一 个 教 学 活 动 的 构 架 养 目标 是 解 养 模 式 的 要 求 这 都 会 使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情 况 呈 逐 培 决 “ 养 什 么 样 的 人 ” 问 题 . 培 养 模 式 是 解 决 步 恶 化 趋 势 . 别 是 在 世 界 经 济 出 现 危 机 的 今 天 尤 培 的 而 特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两 个 要 素 — — 培 养 目 标 与 制 , 必 造 成 几 种 可 能 : 1 培 养 目标 与 社 会 经 济 科 势 ()
培 养 模 式
培 养 模 式 是 在 培 养 目标 确 定 的 前 提 下 . 实 现 养 目标 的 要 求 ;3 教学 资源 和 条件 满 足 不 了人 才 培 为 ()
市 场 经 济 的 建 立 和 科 技 的 迅 速 发 展 . 国高 等 教 育 才 . 可 能 进 一 步 发 挥 大 学 的科 研 创 新 和 社 会 服 务 我 才
传 统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逐 渐 暴 露 出 与 社 会 职 能 不 相 的 作 用 。 适 应 的状 态 . 别 是 近 几 年 在 中 国特 色 的 大 众 化 教 特 我 们学校 定位 为应用 型本科 高校 . 学面临许 办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L o g p i U Ja — h n I R n — e ,L in s e g, N Ha— ig,HUANG L ,GAO e—a U A l n y i M iin,L n — a l IHo g k
( ecigAfi i s n K n igU iesyo cec n eh o g , u m n 5 0 3 hn ) T ahn f r Dv i , u mn nvr t f inea dT c nl y K n ig6 09 ,C ia as io i S o
关 键词 :工科 ;应 用型人 才;培养模 式 ;培养 目标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7 09— 4 9一( 0 8 0 0 0 0 2 0 )4— 0 9— 4
St y a a tc n Tr i ng M o f Ap i a i n Eng ne r ng Ta e t ud nd Pr c i e i a ni de o plc to i e i ln s
我 国社会 的大变革 、大转 型 以及 高等教 育 自身
体制改革的深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学校 的人 才培 养 ,在 高等教育 由精英 阶段 向大 众化 阶段 的历 史性转 变过程 中 ,高 等教育 系统也在 重新 构建 。 由 于经 济建设 、社会发展 在不 同地 区和行业 之 间存 在 着很 大的不平衡 ,这 就要求 高等学校 必须 培养 多 种 层次 、多种类 型 、多种 规格 的人才 以满足 社会 的需
igm d n c t no et iigojcie , uligac m rh niescoe oo cdvlp n f n o eadl a o fh a n bet s b i n o pe e s oi—cn mi ee met o i t rn v d v o o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深圳技术大学项目实践课程实例分析①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深圳技术大学项目实践课程实例分析①

[摘要]为探索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课程的新模式,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深圳技术大学与腾讯专项性能工程中心合作开设项目实践课程,建立新型项目制特色化教学培养模式,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的深度融合,对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为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新工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6-0069-04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深圳技术大学项目实践课程实例分析陈寅(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广东深圳518118)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出“高校应探索与有关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

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等,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

2022年7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的通知》中提到,着力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通过企业出题、协同答题的技术攻关模式,提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效率,开展校企创新合作。

2023年7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中也提到,各地要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

专业 知识和综合 素质储 备根本 无法满足 企业 的人 才
需要 。误 区之 四 : 重通 用, 轻专才 。主要 表现是一 些
课程开设 多而杂 , 生 好像 可 以有很 宽泛 的从 业 空 学
过程的社会适应性。同时, 着力构建 与理论教学体 系相辅相 成 的 、 序 递 进 的多 层 次 实 践教 学 体 系。 循 以工科应 用型本 科专 业 为例 , 建 了 以工程 设 计 为 构
才和 实 用型职 业人 才。 如果说 以培 养学术 研究 型人 才为 主 的“8 程” “ l 程 ” 百 余 所 大学 是 9 5工 和 2 1工 等 我 国科 技创 新 的重 要 基 地, 养 实用 型 职 业人 才 是 培 高职 院校 的根本 任 务 , 么 以 培养 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那
间, 但却无法适应需要专门人才的企业的需求。 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和 企业之 间存在 的人才供需 矛盾直接反 映
出应用 型人才 培 养过 程 中的 诸多 问题 , 而解 决的 办
主线、 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 以综合实践为
助 推的现代工程 实践教 学体系。 新构建 的实践教 学 体 系更加 突出 了操作动 手能力 、 工程实践 能力 、 学 科 研究 能力和实践 创 新能 力 的培 养, 证 了实践 能 力 保
才以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供生产、 服务和 管理一线 操作应用的技术或方案为主要任务, 强调学用结合、 学做结合、 学创结合; 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在第 线 利用 科学 技术 和操 作 技 能直 接 从 事 生 产、 务 服

和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经济社 会 的快速 发展 , 保 证拥 有 高 水 平 的学 术 研究 型创 在 新人才的同时, 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年软 件2020, V ol. 41, No. 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87131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605107)作者简介: 郭文俊(1986–),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杨泽民(1974–),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张叶娥(1975–),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山西大同大学 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对自身准确定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地方性特有资源,对接新经济形态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

在此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本文提出了“维持本科水平、协同校政企、发展技术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定位于面向产业发展,积极协同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同营造应用型人才育人环境,改进育人用人理念。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 TP391;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20.01.021本文著录格式:郭文俊,杨泽民,张叶娥.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软件,2020,41(01):102 105Explor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Local Universiti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GUO Wen-jun, YANG Ze-min, ZHANG Ye-e(College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Engineering,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Abstract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osition themselves accurately and a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make full use of local unique resource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for talent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pattern and serve the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in view of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educational concept of “maintaining under-graduate level, coordinating with colleg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ing technical expertise”, In the field of applying talents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ositioned to f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ctively cooperates with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schoo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jointly create 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and employing talents. 【Key words 】: New engineer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0 引言自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各类型大学均开始对现有人才培养中的工科教育模式,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开展了改革和创新。

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作式培养 的 目标是类似 的, 但 是在我 国只有 较少 的工 科院校 能
操作 能力。 l 2 2 0 0 8 年哈尔滨 工业大 学开始根据硕士研 究生本人
志愿 、 毕业去 向、 就业 形势 、 学 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条件来对硕 士研 究生进行分类 培养, 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研 究型和应用

建设 高水平工程教育 师资队伍、 制订人才培养 的标准和评 价体 系成为当前应用 型工科研 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建设 内容。
二、 应 课 程体 系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为了适应应 用型工科 研究 生的培养 , 必须调整 目前的研究
加强大学与企 业的合作。 1 9 6 7 年的《 工程教育目标报告》 提 出了
该注 重跨学 科的培养 , 对 于课程 的设 置 应该更加广泛 , 而不是
达国家在应用 型研 究生的培养过程 中主要采 取协 作式培养 , 通
过大学 和企 业联 合培 养研 究生 , 实现研 究生教育与社会生 产相
学位课和选修 课都局 限于某一个 学科甚 至是一个 专业方 向。 从 培 养过程 来看, 广泛 的课 程设 置有助于学科 间知识 的联 系和知 识体 系的完善 , 使研究 生在掌握扎 实的专业 基础知识 之上有更 丰富的综 合应 用能力。因此 , 在公共基 础课 程和学科平 台课 程 组成的学位课 之外应该 按照综合 培养的目标构建跨 学科 的课程 选修体系 , 以学位课为平台、 选修课 为模 块, 构建跨 学科 的应 用
生课 程体系, 更 新课程 的教学 内容。 对于工程 问题 的解 决, 通常
我 国工科 硕士研 究 生的培 养仍 然 以学术研 究 型的培 养为
主, 应用研 究型的规 模小且没有形成完 整的培养体系 , 这一点和

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6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3 3 (0 1 1— 20 0 1 7 — 2 12 1 )0 0 5 — 2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既 不 同 于 精 英 教 育 的研 究 型 人 才 培
型人才培养过程 中 , 培养观念相对落后 , 培养 目标认 识不到 位, 没有结合 自身办学定位 和社会对人 才需 求 , 没有充分地
应用 型人 才质量培养的好坏 ,取决于指 导教师本身 的
业务水平及个人素质 。作为指导教 师 , 不仅应 具备较高 的理 论水 平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 还应具 有 良好的师德 风范 、 乐于奉献 的精神 。但是 , 目前普通高校中高水平的教 师数量 十分有限 , 部分 教师 的知识以及 能 力结构不合理 , 特别是具
工科 院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研究
鲍 存会
( 西理 工 学院 电气工程 系 ,陕 西 汉 中 陕

730) 203
要 :针对应 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中培养观念落后 、 培养 目标模糊 , 养模 式僵化 、 培 师资队伍 不合理 , 以及 学生参与 实践
活动的积极性不 高等 问题 , 本文从 更新应 用型培养观念 、 明确培养 目标 、 加强 学科交叉与融合 、 优化人才培养体 系和构建合理 的教 学梯 队等方面提 出了改革措施 , 对新形势下应用型人 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应 用型..- 培养观念 ; zA ; 认知能力 ; 实践能力 ; 人文素质
第 3卷 第 1 期 ( )
21 0 1年 1)月 (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科 学 教 育 版 )
Ju a f hfn ies y(ce c o r l i gUnv ri s in e& e u ain) n oC e t d ct o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了培养特定类型的人才而采用的教育和培训方法、过程和机制。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实践导向模式: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培养
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产学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建立紧密合
作关系,将学校和实践教学场所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理解职业需求,并获得工作技能和经验。

3.导师制培养模式:建立学生导师制,即学生与专业教师、
实践专家、企业导师等形成良好的指导关系。

导师提供学术、职业和生涯发展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4.实践项目案例模式: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项目案例,让学
生在课程中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执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程设计模式:设计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符合的课程。

课程
中包含实际案例、模拟操作、工程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6.跨学科培养模式:将多个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培训,
培养学生具备多样化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来决定。

同时,要关注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和产业的结合,以及与企业和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从而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和效果。

通过对某大学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应用型能力的人才。

本研究也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导师团队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启示了其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应用型本科导师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该模式,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新工科、OBE理念、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案例分析、评价、展望、重要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

如何构建一种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核心,通过明确的学习成果来引导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将围绕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探讨OBE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设计一种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某大学实施该模式的案例分析,评价该模式的有效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希望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OBE理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旨在构建一种更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902021年5月总第361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新工科背景下“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苏 芳 王晨升 李 渊 王明明山西大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摘 要:为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山西大同大学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厂签订协议,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该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参加实践学习的学生为样本,展开深入调查,重点关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调查结果显示,“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丰厚的实践学习成果,证明了以实践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

关键词:新工科;“3+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作者简介:苏芳,工学硕士,讲师;王晨升,工学硕士,副教授;李渊,工学博士,讲师;王明明,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基于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机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编号:GH-17056);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对口升学机械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及考核方式研究”(编号:XJG20172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随着当前区域特色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化、精细化,因此亟须高校快速推进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整,以满足当前人才需求。

新工科和“双一流”政策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要求和方向[1]。

为快速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要求,山西大同大学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基于区域优势,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快速推进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 山东工 商学院 信 息与 电子 工பைடு நூலகம் 学 院 , 东 烟 台 240 ; . 山 605
2 烟 台职 业 学院 机械 工程 系 , 东 烟 台 24 7 . 山 6 8 0)
摘 要 : 文章对高等学校 传统实践教 学体 系所存 在的 问题进 行 了讨论 , 在此 基础上提 出了一种新 的 实践教
学体 系, 并对该体 系从“ 内实验” “ 课 、综合 、 设计 ”“ 、 创新、 研究” “ 、 生产 、 工程” 四个维度和“ 范、 规 集成、 创新 、 工程素
质 ”能力 锻 炼 的 四 个 层 次 进行 了论 述 。
关键词 : 实践教学体 系; 工程素质 ; 维度 ; 范 ; 规 创新 中图分类 号: G 4 . 62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 35 20 )4 4 0 6 1 48 (080 —00— 3
( ) 践教学 系统 改革过程 中忽视 了基 础课 内 二 实
实验 的重 要性
需要 , 对高校 应届 毕 业 生 的实 践 素 质水 平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 而也要 求 高 校 根据 这 种 变化 调 整人 才 的 从 培养模 式 。对 于高 等 学校 的工科 来 说 , 践 教 学是 实
近些年 来 , 随着 国家 的发 展 和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
复合型 、 工程 型人 才 , 以适 应社会 发展 的节奏 。针对 传 统实践 教学 做如 下几点 思考 : ( ) 一 传统 实验 教学方 式 的改革 力度 不足 现 今社 会对人 才 的需 求引发 了高 等学校 对重新 定位人 才培 养模式 的思考 。传统 的实 验教学 方式 远 不能达 到培养 这种 应用 型 、 复合 型 、 创新 型人 才 的要 求 , 此应该 构建 一个完 善 的实践教 学体 系 , 多层 为 从 次对学 生 的实践能 力进行 多元化 培养 。

工科大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工科大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
2 0 1 3年 第 5 期 ( 总第 1 0 5 7期 )
黑龙 江教 育( 高 教研究与评估)
HE I L ONG J I ANG E DUC AT 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A p p r a i s a 1 )
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 用。本文分析 了高校大学生创 新和实践 能力培养 中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高校要重视创
新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 实践动手 能力的培养 , 以及提 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 力和创新综合 素质 的思路和措施 。
关键词 : 工科 ; 大学生; 创新 ; 应用型人 才 ; 培养途径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3 ) 0 5 — 0 0 5 8 - 0 2
我国高等教育为社会 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 的有用 基 础性 、 演示 性 、 验证 性 实 验外 , 积 极 创造 条 件 , 争取 多 人才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 , 社 方投入 , 努力建设开放实验室 , 针对相关专业学生实行 加大综合性 、 设计性 、 创新性实验开出 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有 了新的变化, 社会需求 全天候预约开放 , 进一步提高 , 尤其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 实践应用能力 、 率; 加大对实习 、 实训工厂经费的投入力度, 加强 同企事 持续性发展能力方面的培养 , 我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和效 业单位的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建设新的实习 、 实 果 明显滞后 。 在高 校教 育教 学过 程 中 , 普 遍存 在 “ 三重 三 践 基地 。
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升。 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 查 、 教育 的培养 模 式造 成 我 国相 当数 量 的莘 莘 学 子走 上 工 4 币 生 共 同实 践是 提 高学 生 实践 能力 的重要 途 径 。 作 岗位之 后 , 很 难 在改 革开 放 的社会 实 践 中站稳 脚跟 , 学生 不参 与实 践 ,也 不 能 与所 学 的理 论 知 识很 好 地 结 教师 如果 不积极 参 与实 践 , 就很 难 提高 教学 水平 , 也 工作 缺 乏 开拓 性 、 创造 性 和 独立 性 , 不 适应 市 场 经 济 的 合 ; 指 定有 经验 的专 业 需要 。 虽 然专业 知识 学得 很好 , 掌握 了较深 的理 论知 识 , 难 以帮助 学生 完成实 践环 节 的学 习 ; 鼓励有兴趣 却不能灵活地加 以运用和创新 ; 虽然大学毕业 了, 却很 教师担任 中高年级学生班主任或科研导师, 难经受住市场经济的检验和洗礼, 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 的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课题 、 师生共同参与工矿企 义 现代 化经 济建设 服务 。造 成这 样 的局 面 , 主 要是 我 国 业的横向课题等方式 ,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 自制教学实验 以达 到提 高学 生创新 应用 能力 的效果 [ 4 1 。 高等教育制度在对人才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上的观念没 设备 ,

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改革开放大潮下 ,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日渐兴起[ 4 1 。 2 0 0 2 年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 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试 点 单位 。国 内创新 创业 教育具 有 的特 点是 : 政 府重 视 程 度高 ; 围绕创新创业理论 、 实践训练等开设相关系列课 程; 教学方法 日渐完善, 灵活多样 ; 各高校设立了以创新 创业为主题的教学研究项 目; 在 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推动 下, 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计划性的特征 。尽管国内的创 新创业教育正蓬勃开展 , 而且许多高校对工科类各专业 创新型、 应用型等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 了探索与尝 试, 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实践 , 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 系、 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二、 优 化培 养方 案与建 设教学 新体 系
( 一) 改革教 学 内容 , 深化教 学环 节 构建与国际接轨且适应社会 发展的教学 内容且以 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 紧密 跟踪本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前沿 , 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 , 加强各相关专业教学 内容的联系与交叉 , 及时把 教研科研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 内容 。 教学课程体系注重
收稿 日期 : 0 1 3 - 0 1 — 3 0 养研 究。 ‘
系统性 , 从培养 目标出发 , 注重学生综合知识 、 实践能力 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 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 设置, 给学生提供多方位 、 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机会 , 鼓励 学生通过相关专业的拓展学习掌握扎实 的专业基础知 识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教学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 强
2 0 1 3年 第 6 期 ( 总第 1 0 6 2期 )
黑 龙江教 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

2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立足之本
2 . 1 建立 有效 的激励制 度是根本 许多高校虽重视应用 型创新人才 的培养 . 但 热情 不够 、 积极 性不 高. 没有形成 自 觉行 动 . 似乎是在被迫 完成任务 。究其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但其 中原 因之一就 是没有形成创新 人才培养 的激励机制 , 大学培 养创新人才 的热情 没有激 发出来 高校 在激励创新人 才培养 过程 中 . 普遍存在着 激励 意识淡薄 、 激励能力不高 、 激励 角色缺位 、 激励 制度不 健全 、 激励环境不优化 等现象 。激励制度 的缺失直接导致 了培养 方案 制定 工作 的忽视 , 这是 培养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 的根本 。因此 , 学校 应该 多层 面引导师 生提高 自 我激励 的意识和能力 , 形成 自我激励 的 自 觉行 为; 同时 , 建立科学 、 公平 、 公 正的激励制度 , 确保外在激励有 效施 行: 建 设激发创新 的校 园文 化 . 充分发 挥环境激励 在创新人才培 养中 的作 用。 2 - 2 确立科学 的育人理念是核心 育人 理念是教育 的核 心 . 是指引人才 前进方 向的标志杆 . 我 国大 学应树立崇 高、 远大 的育人理念 , 实行德智体全 面发展 的指导 思想 , 提 倡发扬革命 斗争 时期艰苦奋斗 . 刻苦耐劳 的精神 。不 能局 限于本 国 , 要 以世界一 流人才 为 目标 . 努力进取 。 不 断提高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 培 养高校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应从确立育人为本 的理念 、 确立通识教育 的理念 、 确立 国际化培养 的理念出发 . 确立科学 的育人理念 。 教师的 自身素质与正确的育人理念密切相关 . 我们可 以通过集 中 培训 . 个别强化培养 的方案 . 筛选 出优秀 的教师 。 通 过提 高教师 的 自身 素质和专业 素养 . 树立崇高 的育人 理念 . 带 动创新型工科 人才培养 的 整体发展 。 2 - 3 构建全新的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培养模式密切关系着应用型创新工科人才 的成长 。 加强创新教育 和注重学生 的实践培养是应用 型创新工科人 才培养环节 中的重 中之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范式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范式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范式研究①丁昕1,郭小宁2(1.中国民航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天津300300;2.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00)一、引言“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教育部多措并举,通过设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搭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及项目、支持高校建设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等,引导高校主动与企业对接、企业主动为学校提供支持,校企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支撑社会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1]。

尽管如此,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变革的新型产业升级与科技变革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声音一直存在,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教师和学生很难真正了解社会真实需求,无法第一时间捕捉到企业现实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出来不好用,成果研究出来用不上[2]。

因此,应用型高校更迫切需要积极与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紧密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从而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效支撑企业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形势下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核心技术创新的需求。

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成果实际落地过程中,高校、企业两大协同育人主体仍然存在一些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缺乏产教融合政策保障,无法形成合力目前,我国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不健全、法律支持体系不成熟、制度标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并且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一方面国家针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宏观政策力度及地方在推进国家政策落地的执行度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3];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所需支持来自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科技部门、税务部门、人设部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理解角度不同,产生不同政府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导致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往往因为缺少某个部门的支持而难以有效执行[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 的人才 。 2 . 制订较为柔性 的教学培养计划 。 原有的教学计划
2较强的实践能力。 . 高校 工科应用 型人才最基本 的 技 能 就是 要有 一定 的实践 动 手能 力 和较 强 的操 作技 能, 这点也 是区别 于其他专业人才 的重要体现 。主要体 现在工程专业技术 的操作 性和熟练程度 ,如车辆工程
往往不能适应现代 化 的社会 发展需 要 。在教学过程 中 要坚持适应 市场的主体地位 ,合理 地设 置教学培养计 划 。在培养计 划的设置上 ,首先要 把握住专业核 心课 程 ,这类课程是 以传授专业基 本知识和培养本专 业的 基本技能为 目标的课程 , 对学生要有更 高的要求 。另外 可开设一些 任选课 程 , 此类课程较 为灵活 , 学生 可以 自 由选择 。学校在制订工程专业 的培养计划时 , 不仅要对 专业 核心课 有要求 ,而且要设 置一些较为全 面的选修 课程供学生 依个人 的专长或 兴趣爱好进行选 择。以培 养既具有较 强 的专业基 础知识 ,又有一定 专长的应用
问题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突 出综合 素质 , .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工科课 程 的
实践性较强 , 应强调理论在实践 限的 。一方面
可 以在课程的实 习中加强 实验 , 多开设实验 课程 , 让每 个学 生都有 自己动手 的机会 ,培养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 力 ;另一方 面还可 以在 大学 四年级 的毕业设 计过程 中 让 学生深入工厂 ,大 多院校在 四年级 的最后 一学期没 有课 程 ,毕业设 计 的指 导教 师可给学生提 供一次时 间
外, 即使是 同一个专业都有 不 同方 向 , 个人不 可能全部 掌握 所有的工程知识 , 因此 , 工科应用 型人 才要有较强 的团队合作 精神 ,也是工 科应用型人才 的必备条件之

培养 目标指 的是高等学校 的教育 目标 ,是培 养学 生将来成为什 么类 型的人才 。应用 型本 科教育 的培养 目标是为 了适应 社会生产和建设 需要 的,培养 的学生
培养 的纯 技术型人才不 同 ,还 与普通高等工科 教育培 养 出的具 有一般 的理论型 和设 计型人才不 同 ,它还具 备 了以下几点特性 : 1 具备完备的知识 与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工科应用型 人 才除 了应该 具备扎 实 的专 业基础 知识 和专业 理论 , 还应该 了解其他相关学科 的知识 , 另外 , 此类人 才还应 具 有较强的 自学能力 和创 新精神 ,要有较 强的集 体和 社 会责任感 ,从而能够适 应现代化社会 高速发展 的需
中圈分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4 92 (0 20 一¨ 9 O 17 — 3 4 2 1 )4 O 7 一 2 O


工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
工 程 的设 计和 决策不 是单靠 一个人 的力量 就能完 成 , 往往需要 集体的力量 , 团队的合作才 能解决 问题 。 需要 因为工科 是一 门专业 性较强学科 ,涉及专 业较多 。另
型人才 。 ‘
专业 的计算机绘 图和汽车拆装 、机械 电子工程专业 的 电子仪器设备 的使用 方法 、汽车服务工 程专业 的汽车
营销和服务技术等 。 此类人才还具有发现问题 、 能够及 时地解决问题 、 操作性较强 的能力 。 3 . 不断创新 的创造精神 。 创新是各类人 才都应 该具 备 的最基本 特征 ,没有创新就没 有进步 ,也就没有 发 展 。本科高等教育 阶段应着重对 培养学生 的 “ 创新精 神” “ 和 创新 能力 ” 。只有创新能力 和创新 行为 , 能解 才 决工程 的实 际问题 。有了创新精 神 , 才能在生产建设 、 管理 和服务 一线 , 从事科技含量较 高 、 综合性强 的技术 和经 营管理 工作 。才能解决工程或 生产过程 中遇 到的
不仅具有 专业基 础理论 ,还应具 备一定 的创新 和实践 能力 。高等 院校 工科 应用型本科教 育的人才培养 目标 则是培养 面向社 会的工程技术产 业 ,在工业和 工程技
术领域 的生产 、建设 及服务等 岗位能够独立解 决工程 实 际中的问题 ,从 而维持生产 和工作正常运行 的应用
型工程技术人才 。 二、 应用型工科本科人才的特性 工科应用 型本科人才不仅 与一般 的高职 高专院校
三、 工科人才培 养模式 的构建
1 .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 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 师是 科学知识 的传播者 , 只有高素质 的教 师队伍 , 才能
培养 出满足社会需要 的优 秀人才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科 学技术 的不断进 步 ,高校的大部分教师 已不能适应市
要。
场的需求 , 培养的人才也不能跟上社会 的需求 。 高校教 师应该不断加强学 习 , 学习 国内外先进技 术 , 特别是工
科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 , 不仅要学 习最基 础的理论知识 , 还要紧跟 国内外 的最新发展 现状 ,把最新 的知识 和技 术传授给学生 , 师只有通过不 断地 自我学习 , 和 教 充实 更新知识 , 努力提高 自身的素质 , 能培养 出适应社会 才
【 你说我说 】
模式 : 高校工科应用 型人才培 养模式研 究
方赛银 , 李福源 , 王应彪 ( 西南林业 大学 机械 与交通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0 2 ) 5 24
摘要 :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 国走新型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现 实需求 , 已成为许多高校 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 才 现 的主要 目标。本文 围绕工科应用型人 才培 养的 目标和特性 , 高校工科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进行 了探讨 。 对 关键键 : 工科 ; 培养 目标 ; 特征 ; 人才培养模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