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线段及延伸

合集下载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线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设计:1、诱导:自主求知→情境创设,问题激发2、探究:自主探究→个性理解,合作探究3、巩固:自主训练→掌握规律,强化训练4、迁移:自主迁移→巩固新知,形成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会量、画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瞧,他们来了!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猫捉老鼠的课件。

师:这条直直的路线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里的学问可多了,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认识)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师取出一根线,拉直并捏紧两端,让学生观察。

提问:瞧,这是刚刚谁走过的路线?为什么?2、交流讨论: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3、比较发现:师:刚才,老师是把这条线段横着摆的,你还有其他摆法吗?试试看!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当线段竖着摆、斜着摆时,它还是线段吗?为什么?4、小结:从同学们的操作来看,线段它可以方向不同、长短不一,但无论怎样摆,线段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5、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并说出理由。

6、合作探讨:我们身边的线段可多了,让我们一起找找吧!学生活动。

7、欣赏音乐:让我们用一双灵巧的小手,一支美丽的画笔,画出你喜欢的线段吧!学生动手画线段。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知线段直的特点;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线段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线段教案

数线段教案

《数线段》教学设计农银希望小学孙国军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准备:1、附表(一)、直尺等2、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激发兴趣大胆尝试刚上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附表(一),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教师不断巡视)两分钟后,教师指名两个学生说一说。

紧接着师说:“你们两个同学谁填的对呢?我们现在不做肯定,等我们上完今天的新课你们就知道了到底谁填的对。

”下面我们上新课,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数线段》这节活动课,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二、探究新知1、画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标出4个点,数数共有几条线段?└──┴──┴──┘A B C D2、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

3、成果汇报。

(1)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 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

(2)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两条;AD则是含有三小段的线段,只有一条,所以共有3+2+1=6(条)。

4、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种是按A、B、C等一定的顺序,依次为左端点,往下数,即按序数数;第二种是按线段的组成不同来数,即分类数。

三、展开1、填表(1)独立填。

(2)分小组交流讨论,汇成公认的表格。

(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帮助。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4)出示答案。

(电脑出示)2、探索规律。

从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师问)(小组内展开讨论,并用电脑显示讨论的结果)(1)基本线段数=点数— 1(2)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

线段

线段

B 线段教学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并能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学指导1. 线段定义: 符号语言: 、3. 长度单位换算:1km= m1m= dm. m=10cm. cm=10mm1km= dm= cm= mm4. 线段的性质: 简述为:两点间的距离定义:5.线段中点定义: 符号语言: 、 、6. 按要求作图:(1)延长线段AB(2)反向延长线段AB三、平行训练:2、 线段长度的比较.有两条已知线段,你能找出几种比较他们长度的方法?方法1: 方法2: 方法3:四、合作探究: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五、拓展延伸:(1)在一块长方形的图板上(如图)一只蚂蚁从D 点出发,沿着几条不同的路线向B 点爬行,哪条路线最近?(2)用长方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这只蚂蚁在点A 处,一只昆虫在点B 处,请你想一想,蚂蚁沿着什么样的路线爬行,使所走路线最短。

六、课堂提升.根据图形填空:1、(1) AB= +(2) 增加一个D 点,则,AB=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2、 已知线段AB,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AB ;再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2AB 。

3、如图,一根细长的绳子,沿中间对折,在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对折5次,用剪刀沿5次对折后绳子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成( )A.17段;B.32段;C.33段;D.34段.CA B D CAB ……。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小初高题库
为了方便,我们把较长线段被划分的若干小段称作基本线段,并逐段编 号:
再分别按照相邻的 6 条线段、5 条线段、4 条线段……连接成线段的几种不 同情形找出线段的条数。即: 由 6 条基本线段连接的线段是①②③④⑤⑥,只有 1 条; 由 5 条基本线段连接的线段是①②③④⑤、②③④⑤⑥,共有 2 条; 由 4 条基本线段连接的线段是①②③④、②③④⑤、③④⑤⑥,共有 3 条; 由 3 条基本线段连接的线段是①②③、②③④、③④⑤、④⑤⑥,共有 4 条; 由 2 条基本线段连接的线段是①②、②③、③④、④⑤、⑤⑥,共有 5 条; 只有 1 条基本线段的是①、②、③、④、⑤、⑥,共有 6 条。 除了上述六种情形外,再也不能数出别的线段了。因此,从这条较长的被 划分成 6 小段的线段中,共可以数出 1+2+3+4+5+6=21(条)线段来。 以上排列有序的连加算式,似乎可以让我们联想出更一般情形的计数方 法。 如果一条较长的线段被划分成 n 小段(n 为任意自然数),那么,从这条较 长的线段中共可以数出多少条线段呢? 你能猜想得出来吗? 一条较长的线段被划分成 n 小段(n 为任意自然数),从这条较长的线段中 共可以数出 1+2+3+……+n=(1+n)×n÷2 或 线段数 = 端点数×(端点数-1) ÷2 条线段来。 资料链接
(学生尝试回答出:2 个点时连 1 条线段,增加到 3 个点时就增加了 2 条线 段,到 4 个点时就会再增加 3 条线段,5 个点就增加 4 条线段。每次增加的线 段数和点数相差 1。) 师:当 3 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
(生:2 条) 师:那点数是 4 时,增加条数是多少?

五年级奥数数图形

五年级奥数数图形

数三角形 的个数
数长方形 的个数
解决了车票设 计问题
解决了比赛场 次安排问题
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 有1个正方形。8个三角形。 有1正方形。8个三角形。
下面二图形叠加后有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
+
二图形共有2个正方 形,16个三角形
二图叠加后新增8个正方形,新增三角形:16+12=28个 二图叠加后总共有2+8=10个正方形,16+28=44个三角形。
或 52 4个2 32 22 11 55
拓展17.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15 6
总共15+6-1= 20个 (6+5+4+2+1)× (3+2+1)= 126个
问题4:综合应用 探索之旅
解决问题(一):售票员需要准备几 种车票?
钟楼 易 初 莲 唐兴


学校
解决问题(二):一年级有六个班,每 两个班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需要 几场比赛?
15 15
5
15+5+15= 35 个
拓展6. 数一数,下图有多少个三角形?
1 3
7 16
16+7+3+1= 27个
6+6+3=15个
拓展7.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4
24
12
32
8 16
4
24+16+12+4=56个 32+24+16+8+4=84个
拓展8: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总共有:3+2= 5 个

数线段及延伸

数线段及延伸

“数线段”问题及其变种先看最基本的问题形式:【1】下面三张图中各有几条不同的线段:现在我们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还好这几条线段中的分割点都不太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数出答案。

在开始计数之前,我先杜撰一个概念,以方便后面的说明:以图三为例,将MA、AB、BC 这样中间没有分割点的线段叫做“基线段”。

MB显然不是“基线段”,因为MB上有分割点A。

我们可以发现图三中共有4条基线段,它们是:MA、AB、BC、CN。

好了回到题目,我们从图一开始数。

先数出基线段的数量,共有2条;这两条基线段又组成了整条线段MN,共1条;总共的线段数:2+1=3。

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图二:基线段数量:3条;由2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2条:MB、AN;由3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1条:MN;共有线段:3+2+1=6条。

现在你也许已经心有所悟,甚至已经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图三:基线段数量:4条由2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3条:MB、AC、BN由3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2条:MC、AN由4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1条:MN共有线段:4+3+2+1=10条。

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整个图形不同线段的数量P与基线段的数量有关:设基线段的条数为n,则由n条首尾相连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基线段所组成的图形中,共有不同线段条数:P = n+(n-1)+(n-2)+…+1公式不难记:“倒着加,加到一”。

如果你知道一些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对这一公式进行证明:图形中任意两个点进行组合可以构成一条线段,详情略去。

【2】下图中有几个角:图四我们可以做一条辅助线来将“数角”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掌握的“数线段”问题,我们需要一条与这几条射线同时相交的辅助线:图五很显然,在辅助线上,每一条“基线段”都对应一个角,所以算出不同线段的数量,就得到了不同角的数量。

这种体力活不是我所喜欢的,还是留给勤劳的你吧。

算完了,不妨再数一数,验证一下。

【3】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图六现在要你算这道题,一定是在侮辱你的智商!同上,体力活仍然留给可爱的你。

数线段

数线段

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教学提示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是在认识了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线段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

难点是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课堂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规律的总结过程。

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在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

难点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计数线段空的表格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或计数线段空的表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还可量出长度。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抓住线段的本质特征:两个端点,可以度量,为探索计数线段的条数规律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1、探索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师:上图中有几条线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独立数,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生: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

如图:生2: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3条;AC 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两条;AD则是含有三小段的线段,只有一条,所以共有3+2+1=6(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9篇认识线段 1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数轴简介如何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数轴简介如何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数轴简介如何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轴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图示工具,用于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由一个直线上的点和与该点相对应的数值构成的。

数轴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数据分析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中。

通过数轴,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更加方便地进行数值比较、计算和分析。

数轴的基本概念数轴是由一条直线组成的,该直线上有一个原点O,可以看作是数轴的起点。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每个点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实数。

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整数、分数、负数等各种实数进行对应。

数轴上的点相互之间的距离代表了其对应的数之间的差值。

数轴可以左右延伸至无穷远,用箭头表示。

使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在数轴上,我们可以使用点和线段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1. 使用点表示数的位置当我们要表示一个具体的数时,我们可以在数轴上标记一个点,该点对应该数的大小。

例如,我们要表示数3时,在数轴上标记一个点P,它与原点O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

同样地,我们可以标记出其他各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2. 使用线段表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了用点表示数的位置外,我们可以使用线段来表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数3和5时,我们可以在数轴上分别标记出对应的点P和Q,然后用线段连接这两个点。

由于Q处于P的右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数5大于数3。

通过使用线段,我们还可以表示出更多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两数之间的距离更长时,表示的数值也更大。

当两数之间的距离更短时,表示的数值也更小。

数轴的应用示例数轴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

1. 数值的比较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或多个数的大小关系时,数轴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

通过在数轴上标记相应的点,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比较数之间的大小。

2. 数值的计算在数轴上,我们可以使用刻度进行数值计算。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两个数的差值时,可以在数轴上分别标记出这两个数的位置,并用线段连接它们。

通过观察线段的长度,我们可以准确地得出差值。

2022年《认识线段》说课稿

2022年《认识线段》说课稿

2022年《认识线段》说课稿2022年《认识线段》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并逐步形成思考、探究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能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后继学习的情感与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

数学拓展——数线段的方法延伸

数学拓展——数线段的方法延伸

数线段的方法回顾:
①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条线段
②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条
线段。

③直线上有4个点,则图中有条线段。

④直线上有n个点,则图中有条线段。

借助上面找线段的方法,解决下列四个问题:
1.找角:(1)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个角;
(2)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3条射线,得个角;
(3)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4条射线,得个角;
(4)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条射线,得个角;
2.踢比赛问题:某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足球比赛,准备进行单循环赛(即每两队之间赛一场),
预计全部赛完共需场比赛。

要是n个班呢?共踢场
3.握手问题:某校9年级七班毕业生有50人,大家握手告别,全班共握手次。

要是有n个人呢?共握手次;
4.送贺卡或者发短信问题:元旦快到了,同学们相互发短信送祝福,班里一共有53人,则一共需要
发条短信。

5.直线分平面问题:一个西瓜放在桌子上用刀切下去,一刀可以切成2块,2刀最多可以切成4块;3刀最多可以切成7块,4刀最多可以切成11块(如图).
上述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n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几块的问题,有没有规律
呢?
试验,填写
下表,。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标: 1、使学⽣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的语⾔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并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使学⽣在⽣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活⾥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具、长⽅形纸等。

教学过程: ⼀、认识线段 (⼀)感受线段的直 1、(课件出⽰鸟巢图)⼩朋友们,这是什么? 是啊,这是鸟巢,今年暑假,在这⾥隆重的举⾏了奥运会。

看!100⽶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争分夺秒、奋⼒拼搏。

2、(课件出⽰跑道图)这是100⽶跑道,这两条分道线有什么不⼀样呢? 是啊,这条是直的。

(板书:直) 3、(课件出⽰⽑线图)那你们看,这条⽑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线变直吗?请⼩朋友们拿起桌上的⽑线试⼀试。

(指名前)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 4、(课件出⽰拉线图)是啊,我们捏住线的两段,把它拉紧了,线就直了。

把线拉直,两⼿之间的⼀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演⽰)我想请位⼩朋友来摸⼀摸这条线段是从哪⼉到哪⼉?(指名摸)⽼师两⼿捏的这个地⽅是线的哪⼉?线的两头也叫两端,(出⽰端点)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

(板书:端点)读两遍。

那线段有⼏个端点呢?(板书:2个) (三)认识线段的⽰意图 (课件出⽰线段图)线段可以⽤这样的图形来表⽰。

数线段的规律

数线段的规律

探究新知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答:一共有6条线段。
探究新知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⑤⑥
①②


答:一共有6条线段。
探究新知 (2)数一数,照样子完成下表。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1 ຫໍສະໝຸດ +1=34+3+2+1=10
探究新知
规律: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
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 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 线段数。
探究新知
(3)根据发现的规律判断:如果线段上有6个 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有10个点呢?
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 的自然数数列之和。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 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
的自然数数列之和。因此,我们只要知道射线条数是几,就从 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角数。
巩固应用 2. 数一数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三角形。
3
6
10
15
巩固应用 3. 数一数下面的图中各有几个长方形。
3
9
18
巩固应用 4*. 含有 的正方形有( 6 )个。
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探索规律
金田小学 朱家民
教学目标
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 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 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探究新知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数线段教学设计

数线段教学设计

西罗园第四小学祁玉香数线段教学设计一、内容概述数线段在教材中出现在第七册第四单元《空间与图形》中,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教材在二年级(第三册)思考题中曾出现过两个分点的数线段。

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第五册)中认识角时曾经有过数角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线段计数的方法,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计数的过程。

侧重在能运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前测: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之前,我对四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测试,作为教学前的前测。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画的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线段时,已经有了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以一点为起点有顺序地、不遗不漏的数出线段,已有以先数出基本线段,在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证明学生有分类计数的思想。

所以本节课将对计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锻炼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计数方法和计数过程。

2、关于5个人握手问题的前测:针对这一问题用五年级一个班进行了测试:学生方法一:五个同学一组围坐一圈,学生A与其他4名学生握手记住自己的次数(4);同学B与其他三名同学握手记住自己的次数(3);依次握手计算出4+3+2+1=10次。

学生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在这次解决握手问题时,能按照数线段的基本方法来安排活动。

他们在此基础上还画出了示意图.学生方法二:用五个手指来表示:大拇指和其他四指4次,食指与余下其它三指3次,中指与与余下其他两指2次,最后无明指小指1次,共10次。

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手,将数线段的原理表现出来,可谓巧妙。

学生方法三:用5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来计算出。

1 2 3 4 51-2,1-3 1-4, 1-5;2-3, 2-4, 2-5;3-4, 3-5;4-5.4+3+2+1=10次学生方法四:直接画5点共线的线段图来表示。

学生方法五:直接画出5点不共线的点线图表示。

结果分析:从这些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方法的差异。

从实际体验活动——用手指代替——用符号代替,体现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过程。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3、量线段。
(1)量出你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并说一说你量的方法。
(2)课本P6第7题。
四、联系旧知,拓展延伸。
1、数线段。
说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并指出来。【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八边形呢?十边形呢?】
(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
2、连线段。
(1)给出两个点,创造出一条线段(学生动手连)
(2)如果有三个点呢?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课本P5第2题】
(3)如果是四个点呢?(学生试一试)一共可以连几条?
一、
第三空师生配合完成。
二、
师出示绳子。
介绍:1、这两只手之间的一段,我们称为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线段有两个端点(手拿绳的两头)
2、画一条3cm长的线段。
教学反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学习
板块
学习活动
导学服务




一、复习导
1、思考如何量老师手中绳子的长度。
2、认识线段的特征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生摸一摸直尺的边,仔细感受直尺边的特点。并指出两个端点的位置。
(2)寻找身边的线段,并让学生指出线段的两个端点。(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师拿出直尺适当示范
师总结:线段的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
三、
(1)教师巡视。
(2)教师将画的好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加以表扬。
(3)课件展示线段画法。
(1)课件演示
(2)指导生描述画的过程
(3)组织小组讨论并上台演示。
四、
(出示课件)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48~49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数线段教具准备:练习纸、3号本、毛线、纸、磁铁、彩笔教学预案:一、曲直对比,感知特征1.对比观察,师出示一根拉直的毛线,请学生与自己桌上的毛线比一比,样子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办法把你桌上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说明: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新认识的朋友。

揭示课题:认识线段师示范画一条线段,观察画出来的线段和你们刚才手中的线段有什么变化?师:观察得真仔细,这两条小竖线就是刚才你们小手捏住的地方,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条短竖线叫做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2个3.展开想象现在你知道线段有哪些特点了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4.辨析题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

二、反复体验,加深理解1.找线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

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你们用的数学书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黑板的这条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像这样的例子,你也能说几个吗?和同桌说说,比比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哪些物体的边能看成线段?2.做线段你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找到了线段,你们能自己动手做一条线段吗?可以用老师发给你的工具,也可以用自己的工具,什么方法都行,能做到吗?时间:1分钟预设一:折一折预设二:拉一拉预设三:画一画(直接到第4个活动画一画。

)3.数线段出示教材第49页“想想做做”第2题下图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1)尝试画谈话:想动手自己画一条线段吗?请根据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认识线段》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空间概念的范畴。

它是教学量长度的根底,学好这局部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直线、线段》这一块内容被安排在现行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而这套教材是1994年人教版的,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编排还是理念都与现行的特殊教育与素质教育实际相脱节。

对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大量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的元素素材,以此丰富教材内容。

元素的选择依据数学的生活化原那么。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识别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线段的观念,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准备:教具:毛线、直尺、吸管、筷子、长方形纸片、课件等;学具:毛线、直尺、铅笔、文具盒、长方形纸片等在授课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原那么和实施素质教育“三要义”原那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智残情况和思维能力我把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初步认识线段,能初步借助工具画出线段。

B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线段。

C组:快乐学习的情感体验。

IEP〔个别教育方案〕:小组合作,以强带弱三、学情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拟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培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他们的知识根底薄弱,生活圈狭窄、生活经验零碎,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直线等等之分。

培智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比拟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

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强等孩子的共性,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到达取长补短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内容。

教学目标:1.会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让学生经历线段特征的产生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描述线段的基本特征,比较熟练地画出线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毛线(生每人一根,师一长一短两根)、直尺(生每人一把,师米尺)、A4纸(师生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孩子们,平时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生:喜欢。

师:你们平时都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呢生:跳绳、踢毽子、跑步、跳远~~师:看来,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壮。

看,这里有些同学,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生:拔河、跳绳。

师:拔河、跳绳,两根绳有什么不同生:拔河的绳子是直的,跳绳是弯的。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见到的绳子或者是线都有这两种情况。

一种是直直的,一种是(生:弯弯的)。

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一根短毛线)生:毛线。

师:是的,它是从织过的毛衣中拆下来的一段毛线,现在它是什么样子的生:弯弯的。

师:能把它变直吗谁来试一试师:瞧,这位小朋友一只手捏住毛线的这一头,另一只手捏住毛线的另一头,现在毛线变直了吗生:没有。

(或者生:变直了。

师:要想变直怎么办师:他是怎么做到的生:用力拉,就变直了。

生:用力拉,就变直了。

)师:是的,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这时,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齐读: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师:看,老师这儿还有一根毛线(长毛线),你能用它也拉出一条线段吗【这时如果有学生请同伴帮忙或者拴住一头拉,师:好聪明的孩子!他这样拉行吗(行!)其实,手臂不够长,我们不一定要把整条毛线都拉成线段呀!可以怎样拉】生:这根毛线太长了,手臂不够长,拉不过来。

《认识线段》教案及说课稿

《认识线段》教案及说课稿

《认识线段》教案古乡小学教师李宁艳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59-6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直尺、正方形纸等。

教学流程:一、初步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1)区分弯和直出示课件:师生交流:哪些线是弯的?哪些线是直的?(2)线由曲变直手拿线,问:这根线是弯的还是直的?你能把它变直吗?(生上台演示)追问:直了吗?(屏幕出示)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随后请学生指一指毛线哪一段是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追问:你认为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谈话:(放开一只手)这是线段吗?为什么?(不直)必须怎样做才是线段?(捏住线的两头把它拉紧)现在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直了)(屏幕出示两手拉出的线段)对,一定要两头都捏住拉紧,(边说边标示出)两只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板书:端点)追问:请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师:现在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个人拉紧毛线,另一个人指出哪一段是线段,并说说端点在哪里。

3.感受不同方向的线段师变方向拉出不同的线段,问:看,线直吗?可以看成线段吗?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你会把手中的线段变变方向吗?自己试一试。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4.深入感受线段特点师:通过我们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出示课件,集体交流。

二、了解线段的特征1.找一找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线段”问题及其变种
先看最基本的问题形式:
【1】下面三张图中各有几条不同的线段:
现在我们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还好这几条线段中的分割点都不太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数出答案。

在开始计数之前,我先杜撰一个概念,以方便后面的说明:以图三为例,将MA、AB、BC这样中间没有分割点的线段叫做“基线段”。

MB显然不是“基线段”,因为MB上有分割点A。

我们可以发现图三中共有4条基线段,它们是:MA、AB、BC、CN。

好了回到题目,我们从图一开始数。

先数出基线段的数量,共有2条;
这两条基线段又组成了整条线段MN,共1条;
总共的线段数:2+1=3。

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图二:
基线段数量:3条;
由2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2条:MB、AN;
由3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1条:MN;
共有线段:3+2+1=6条。

现在你也许已经心有所悟,甚至已经跃跃欲试了,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图三:
基线段数量:4条
由2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3条:MB、AC、BN
由3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2条:MC、AN
由4条基线段组成的线段1条:MN
共有线段:4+3+2+1=10条。

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整个图形不同线段的数量P与基线段的数量有关:
设基线段的条数为n,则由n条首尾相连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基线段所组成的图形中,共有不同线段条数:
P=n+(n-1)+(n-2)+…+1
公式不难记:“倒着加,加到一”。

如果你知道一些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对这一公式进行证明:图形中任意两个点进行组合可以构成一条线段,详情略去。

【2】下图中有几个角:
图四
我们可以做一条辅助线来将“数角”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掌握的“数线段”问题,我们需要一条与这几条射线同时相交的辅助线:
图五
很显然,在辅助线上,每一条“基线段”都对应一个角,所以算出不同线段的数量,就得到了不同角的数量。

这种体力活不是我所喜欢的,还是留给勤劳的你吧。

算完了,不妨再数一数,验证一下。

【3】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六
现在要你算这道题,一定是在侮辱你的智商!同上,体力活仍然留给可爱的你。

【4】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图七
很明显这是由上题变化而来。

实际上我亮出上一题的目的就是为本题做准备。

细心的你也许发现:我甚至在上一题的图形中特意留出了本题所需字母的位置。

(上题中ABCD之后并没有按照顺序直接接EF)。

上一题的答案当然毫无问题,共有6个长方形!
那么拦腰一刀,加上EF之后呢?我们先看AGHC这个长方形:
如右图,在被线段EK拦腰一刀之后,AGHC这个长方形变成了3个。

也就是说:点E的出现在线段AC上变出了3条不同线段,而AG
方向线段数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得到的长方形数是1×3=3个。

本题的图七正是上题的图六被EF拦腰一刀得来,图六中的每一个长方形,都被拦腰一刀,变成了3个。

即:
图七中长方形数=图六中长方形数×3
“图六中长方形数”实际上是横向(AB方向)的线段数,而3是纵向线段数。

所以图七的终极算法应该是:
长方形数=横向线段数×纵向线段数
此题最终的答案:
横向线段数:3+2+1=6
纵向线段数:2+1=3
所有长方形的数量:3×6=18
如果你对这种算法不放心,我们可以用最简单也最笨的方法——“数”。

为了方便计数,我们给所有“基长方形”(中间没有分割线的长方形)编号并以不同颜色表示:
图八
为了简便,我们用区域编号的组合来表示长方形,比如“12”表示区域1和区域2组成的长方形AILE,其余123、1254可以类推。

我们按照包含“基长方形”的数量将图中的长方形进行分类:
包含1个“基长方形”,6个: 1、2、3、4、5、6
包含2个“基长方形”,7个: 12、23、45、56、14、25、36
包含3个“基长方形”,2个: 123、456
包含4个“基长方形”,2个: 1254、2365
包含5个“基长方形”,0个:不可能存在
包含6个“基长方形”,1个: 123456
这样,6+7+2+2+1=18个,“数”出来的结果与“算”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