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数线段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数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数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巧数线段
让我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握,这
样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

(2)如果小组四个人握
手,每两个人只握一次手,一
共握多少次?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索数线段
1、出示线段
师:假如A、B、C、D四
人握手,A和B握手可以连成
一条线段、B和C握手可以连
成一条
线段、C和D握手可以连成一
条线段,这样就连成
这样一个图形,要求可以
握多少次手?实际上可以通
过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来解
决,
2、独立探索:数一数,
一共有几条线段?请同学们
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上表示
出来,思考一下,怎样数才能
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3、同桌交流:你是怎么
学生先独立探索,然
后同桌两人交流不同的数
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
数法:
给学生自
主探索的时间
这一环节
里,设置了一
个可以让学生
独立探索,并
通过同桌合作
能够顺利完成
的问题。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巧数线段》这一节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但是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线段、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条2米长的布,想请你帮她量一量这条布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可能回答用手指、脚丫等,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巧数线段的方法教案

巧数线段的方法教案

巧数线段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线段、端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端点等。

3. 巧数线段的方法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巧数线段,并介绍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巧数线段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掌握巧数线段方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2. 互动讨论法: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巧数线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和要求。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视频:提供一些有关巧数线段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教学工具:如白板、彩笔等,用于辅助教学和互动讨论。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巧数线段的方法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023-2023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巧数线段

2023-2023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巧数线段
五、提出问题,思维拓展
:好同学们下去思考一下,图中有几个角,能不能用刚才的办法来算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学生不但需要学会解决数线段问题,还需要掌握有序图形分布问题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图例演示数线段的过程
2.通过观察过程查找规律
3.通过规律总结方法
4.通过观察到的计算方法,拓展到有序图形问题的解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导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一条条数的话要浪费好多时间,端点足够多的话还容易数错,那有没有简单点的办法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朋友们,咱们看下规律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呀?
当有两个线段的时候是2加1三个线段当有3个线段的时候是3加2加1一共6个线段
咱们把规律总结下,先数一下有几个小段,有几个小段就从几加到1
四、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那我们回过来做下刚才那道题,先数下几个小段,12345,然后从5+到1=15是不是很简单呀!
教学
年级/册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探究线段的条数
难点名称
巧数线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巧数线段是一个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转化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师生互动,引导发现: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教学案例洛川学校沈莉一、教学设计思想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觉到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为了贯彻着一精神,我精心设计了“巧数线段”一课,在三年级中试讲,并且通过互动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兴趣较高,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目前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品质之一。

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巧数线段》这个节数学活动课,也是为了达到此目的。

第一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提供了具有现实显示意义的握手游戏,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的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汇报和归纳方法组成,都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仅仅在方法的归纳上作一两句概况系性的说明,给予学生自由和自主权。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演示数,使学生不仅要知道正确的结果,而且要理解数的方法及其含义,为后面进一步探索规律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由浅入深,巧妙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填一填,数一数、画一画、完成动手操作习题。

并通过互动技术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接着做数据的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太容易,不能更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利用了互动技术的提问表决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各自得看法和意见,形成问题的矛盾两方面,从而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小组的共同的努力寻求出了更加便捷的方法——计算方法,从而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

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着并分享着协作学习的喜悦心情。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数线段》教学案例钟连友【现象】: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

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CD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

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

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A B C D E教师不讲授方法,再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过了几分钟,小手纷纷举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按序数以第一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9条,以第二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8条,依次下去,总共有99+98+97+……+2+1(条)。

”学生B说:“我们从表格中发现了规律,第一个加数刚好比总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下去,直到1为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识别并正确数出给定图形中线段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特征2. 线段的计数方法3. 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线段的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特征: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定义。

(2)线段的计数方法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计数方法:可以从一个端点开始,数到另一个端点,每数到一个端点就计数一次。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分组合作,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线段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测量课桌的长度、计算操场跑道的周长等。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1)课后自主练习: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线段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大小和长短,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比如“小兔子赛跑”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尺子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根线段,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并记录在小组的笔记本上。

数线段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线段2篇

数线段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线段2篇

数线段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线段数线段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线段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3. 能够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线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具有不同长度的线段,以及一个坐标平面的模型;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然后询问学生线段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组成的,并且有一定的长度。

步骤1:解释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通过使用标尺或直尺来测量几个已知长度的线段,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标尺或直尺来测量线段的长度,包括需要将线段的一个端点放在标尺或直尺的零点上。

步骤2:让学生练习测量一些未知长度的线段。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未知长度的线段,并要求他们用标尺或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并进行讨论。

步骤3:引入复杂一点的绘制线段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坐标平面的模型,并解释如何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线段。

教师解释线段是由两个坐标点确定的,并向学生展示如何找到这两个坐标点。

步骤4:让学生练习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线段。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线段长度和一个坐标平面。

学生根据给出的线段长度和起始点,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线段。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并进行讨论。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并回顾测量线段长度和在坐标平面上绘制线段的方法。

拓展:教师可以引入线段的加法和减法概念,让学生练习在坐标平面上根据给定的线段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这个拓展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数学性质和使用方法。

数线段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线段精选2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如何在图形中表示线段。

3. 能够用测量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重点:1. 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 如何用图形表示线段。

3. 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

2年级数学教案《数线段》

2年级数学教案《数线段》

2021--2021年度第一学期数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找到数线段的巧妙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创设游戏“握手”师:师边与一名同学握手边说:“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家,按照我们国家的礼仪,初次见面一般要握手,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我们三个人一共握几次?(让两名学生起立。

)怎样握?”生回答,我和学生表演。

生只要能说出有序就可以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都是按照有序的方式握手的,这些方法都达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那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有序的方法来数数线段。

2、揭示并板书课题:数线段二、探究新知1、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问题)待生回答后师边课件出示线段边总结:对,线段第一要直。

第二要有两个端点。

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它就是线段。

2、接下来我们就来数一数,课件出示数数这个图中有几条线段?(课件出示有三个端点的线段)生稍作思考后指明回答:有几条线段?你是怎么数的?生回答师边演示。

完成之后师提问:还有不同的数法吗?指明回答师演示。

生在回答这种数法时师介绍基本线段的概念:相邻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叫基本线段。

数完后师小结先数基本线段,再数组合线段。

3、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点,数数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后师指明回答师演示。

4、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个点,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既快又准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呢?为什么?先数基本线段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在数组合线段时就怎么样?(容易数错),对,你们说的很正确。

线段端点少时这种方法还行,但是端点多了就容易数晕,出错。

现在我们就用从第一个点开始的所有的线段都数完再从第二个点开始数的方法来数数这个图有几条线段。

生边数师边演示。

完成之后提问:如果有10个点,2021,100个点,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数吗?不能,对,再这样数太麻烦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能够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能够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2.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巧数线段、长度单位卡片。

2.教学素材:练习题、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长度单位
•带领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练习长度单位的基本换算关系。

3. 使用巧数线段进行估算
•分发巧数线段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练习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运用巧数线段进行测量。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3米 = ____分米
–350厘米 = ____米 ____分米
2.用巧数线段分别测量书桌、椅子等家具的长度。

六、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内容。

2.用巧数线段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扩展阅读
了解不同国家的长度单位制度,比如英制和国际制的换算关系。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和巧数线段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巧数线段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巧数线段 名师教学教案

巧数线段敎學内容:人敎版小學数學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课敎學目标(1)使學生學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增强學生应用数學的意识;(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學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敎學重点、难点重点:學会数线段的方法.难点:學会数线段的简捷的方法。

敎學过程一、谈活导入同學们好!今天我们學习《巧数线段》。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画线段时要画直,不能变变曲曲。

二、敎學分类数线段(方法一)(1)2 个点,连接A、B两点只有一条线段(2)3个点:三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我们画线段时,最关键是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是准确数出线段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學会有序思考, AB、BC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2条;AC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一条;所以共有2+1=3(条)。

(3)依次敎學4个点、5个点按线段的组成数线段。

(4)总结:我们来观察这个表格点数的个数和计算方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

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我们可以用(点数—1)表示,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

三、敎學按序数数线段(方法二)1、2个点如果给出两个点,你可以画出几条线段?连接AB这两点,可以画出1条线段。

2、3个点增加一个点,三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以A点为端点,可以画出AB、AC两条线段,再以B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BC一条线段,一共是2+1=3(条)。

3、4个点师:我们再增加一个点,4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呢?以A点为端点,可以画出线段AB、AC、AD,3条线段,以B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线段BC、BD,2条线段,以C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线段CD,1条线段,一共是3+2+1=6(条)。

4、5个点师:那5个点,又可以画几条线段呢?以A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AB、AC、AD、AE,4条线段,以B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BC、BD、BE,3条线段,以C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CD、CE,2条线段,以D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DE,1条线段,一共是4+3+2+1=10(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巧数线段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巧数线段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巧数线段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7.4巧数线段。

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如何利用线段表示实际问题,如距离、长度等。

3. 掌握线段的加减法和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线段的含义,能够运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如何利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线段的加减法和比较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线段模型。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观察教室里的桌子,如果我们把桌子的一条边看作是线段,那么桌子有多长呢?2. 讲解线段的含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具有固定的长度。

3. 例题讲解:小明家到学校有一条路,如果小明从家出发,走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家,他一共走了多远?解答:我们可以将小明走的路线画成两条线段,一条从家到学校,一条从学校回家。

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相加就是小明走的总距离。

4.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量尺量一量桌子的长和宽,并用线段表示出来。

5. 线段的加减法和比较大小:如果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米,学校到他家的距离是8米,那么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解答: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和学校到他家的距离可以表示为两条线段,将它们的长度相加即可。

10米 + 8米 = 18米。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线段的含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线段的含义: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具有固定的长度。

2. 线段的加减法:线段A + 线段B = 线段C3. 线段的比较大小:线段A > 线段B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尺子和铅笔,画出一条线段,并测量出它的长度。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教学案例洛川学校沈莉一、教学设计思想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觉到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为了贯彻着一精神,我精心设计了“巧数线段”一课,在三年级中试讲,并且通过互动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兴趣较高,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目前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品质之一。

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巧数线段》这个节数学活动课,也是为了达到此目的。

】第一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提供了具有现实显示意义的握手游戏,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的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汇报和归纳方法组成,都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仅仅在方法的归纳上作一两句概况系性的说明,给予学生自由和自主权。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演示数,使学生不仅要知道正确的结果,而且要理解数的方法及其含义,为后面进一步探索规律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由浅入深,巧妙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填一填,数一数、画一画、完成动手操作习题。

并通过互动技术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接着做数据的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太容易,不能更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利用了互动技术的提问表决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各自得看法和意见,形成问题的矛盾两方面,从而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小组的共同的努力寻求出了更加便捷的方法——计算方法,从而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

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着并分享着协作学习的喜悦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一数(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张妍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活动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附表、直尺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大胆尝试
刚上课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附表,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教师不断巡视)两分钟后,教师指名两个学生说一说。

紧接着师说:“你们两个同学谁填的对呢?我们现在不做肯定,等我们上完今天的新课你们就知道了到底谁填的对。


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数一数线段》这节活动课,希望同学们能积极配合!
二、复习旧知,探究新知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什么叫做线段,线段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

出示例1:已知平面上有三个点,请同学们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试一试你能画出几条?(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出示例2:已知平面上有四个点,请同学们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试一试你能画出几条?
学生动手操作,并请学生进行回答。

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操作。

出示例3: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小组交流讨论,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可先数出基本的单一线段的条数,然后数出两条单一线段组成的线段,最后数出三条单一线段组成的
线段。

所有数出的线段加起来就是一共的线段数
量。

方法二:也可先数出以第一点为起点的线段数,然后数出以第二个点为起点的线段数,最后数出以第三个点为
起点的线段数。

所有数出的线段加起来就是一共的
线段数量。

规范解答为:3+2+1=6(条)
让学生观察算式,寻找发现规律。

请同学概况说明,引出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小结:在数图形中的线段条数时,可以先数出基本的单一线段数或第一个点为起点的线段数,然后依次加上比它
少1的数,一直加到1为止。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
过程:(1)数出基本线段的条数。

(2)总条数等于基本条数依次加上比它少1的数,直到加到1为止。

2.找规律填表格:
四、能力提高
图中有多少个交点?多少条线段?
五、反馈评测、总结知识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呢?(学会用数的方法和连加的方法数线段的条数)
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