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巧数线段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巧数线段》这一节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地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但是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长度单位,对于如何用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计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线段、实物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条2米长的布,想请你帮她量一量这条布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可能回答用手指、脚丫等,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年级课外拓展 第一讲巧数线段

二年级课外拓展    第一讲巧数线段

二年级课外拓展第一讲巧数线段
1、图中有几条线段?
方法一:数端点法(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以A点为一个端点,找另一个端点,就有2条线段。

以B点为一个端点,找另一个端点,就有1条线段。

最后相加:2+1=3(条)
方法二:拼线段法(口诀:先数最小的线段,在数出拼成的线段)
最小的线段有2条
2个一拼的线段只有1条
最后相加2+1=3(条)
2、图中有几条线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再列出算式。

算式是:()答:图中有()条线段。

3、图中有几条线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再列出算式。

算式是:()答:图中有()条线段。

4、图中有几条线段?
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再列出算式。

算式是:()答:图中有()条线段。

挑战变式题
5、图中有几条线段?
答:图中有()条线段。

6、图中有几条线段?
答:图中有()条线段。

复习四宫数独:
一、唯一数法二、宫内排除法和唯一数法。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

数学活动课——巧数线段教学案例洛川学校沈莉一、教学设计思想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觉到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为了贯彻着一精神,我精心设计了“巧数线段”一课,在三年级中试讲,并且通过互动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兴趣较高,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目前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品质之一。

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符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巧数线段》这个节数学活动课,也是为了达到此目的。

第一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提供了具有现实显示意义的握手游戏,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的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组汇报和归纳方法组成,都由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仅仅在方法的归纳上作一两句概况系性的说明,给予学生自由和自主权。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演示数,使学生不仅要知道正确的结果,而且要理解数的方法及其含义,为后面进一步探索规律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由浅入深,巧妙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填一填,数一数、画一画、完成动手操作习题。

并通过互动技术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接着做数据的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太容易,不能更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时候,利用了互动技术的提问表决的方式,让学生发表各自得看法和意见,形成问题的矛盾两方面,从而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小组的共同的努力寻求出了更加便捷的方法——计算方法,从而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

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体会着并分享着协作学习的喜悦心情。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识别并正确数出给定图形中线段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特征2. 线段的计数方法3. 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线段的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特征: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定义。

(2)线段的计数方法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计数方法:可以从一个端点开始,数到另一个端点,每数到一个端点就计数一次。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分组合作,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线段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测量课桌的长度、计算操场跑道的周长等。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1)课后自主练习: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线段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巧数图形教案学而思

巧数图形教案学而思

巧数图形教案学而思精品文档巧数图形教案学而思:一、规则图形线段角 1. 分类数2. 公式法基本线段数依次加到1.端点,1,基本线段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 ? ?方法1: 方法2:恰含1条:4条基本线段有4条,所以从4开始加恰含2条:??、??、??条,3,2,1,10恰含3条:???、???条恰含4条:???? 1条注:肩并肩手拉手的规则图形都能用公式总数:4,3,2,1,10 法,关键是找火车头。

二、多层图形1. 多层三角形每层个数×层数,总数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每层个数:3,2,1,层数:2层总数:6×2,1 一共12个。

1 / 11精品文档2. 多层长方形每层个数× 层数 , 总数× , 总数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每层个数:3,2,1,6层数:2,1,3总数:6×3,1一共18个。

三、不规则图形按方向分类分类数按大小分类按方向分类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6个??、??、??个???、???、???、???、???、???个?????? 1个6,3,6,1,1 一共16个。

:1. 下面图中给出的五个点之间,每两个点之间画一2 / 11精品文档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出多少条线段,2.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3. 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4. 数一数,图中共有个长方形,个三角形,条线段。

:本讲讲的是数图形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巧妙方法,同学们要仔细辨认图形种类,像是规则图形和多层图形都是有巧妙方法的;如果是不规则图形,那么一定要注意分类,数的时候思路要清楚,这样才不会数错。

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数图形教案1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小学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小学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宜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假如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绘介绍端点。

3、学生完好描绘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刚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如今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

〔学生区分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

〔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

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理论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方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

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宜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途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大小和长短,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比如“小兔子赛跑”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尺子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根线段,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并记录在小组的笔记本上。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数学教案:线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数学教案:线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数学教案:线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线段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一、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此章,学生能够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段的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线段的概念、线段的性质和线段的测量。

其中,线段的概念部分主要讲解了什么是线段,如何表示线段;线段的性质部分主要介绍了线段的长度、端点、方向等基本属性;线段的测量主要是通过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明确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了解线段的性质,掌握线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3.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和测量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教具:量尺、小黑板、彩色粉笔、直尺。

2.准备教学材料:PPT、课本、活动册、练习册。

3.教学组织方式:小组合作、整体讨论、个别练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PPT方式呈现线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的主题。

2.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线段的认知。

(二)讲解1.线段的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图示、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线段的性质(1)长度教师通过量尺和彩色粉笔的辅助,让学生亲自测量线段的长度,坚定学生对线段长度的认知。

(2)端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发现线段上有两个端点,并引导学生找到它们。

(3)方向教师通过图片、图示、实物和场景等形式,让学生感知线段方向的特点。

3.线段的测量教师通过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教师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四)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应用技能,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线段的测量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线段的特性,掌握测量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市级赛课一等奖)

《认识线段》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1.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感知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PPT课件、棉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材分析: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

因此,在“厘米和米”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一、欣赏导入,感知线段的曲与直1.线无处不在……(播放课件)说说你的感受,这些线可以怎么分?2.(出示毛线)这根线是直的还是弯的?你能把它变直吗?(板书:化曲为直)二、认识线段,感知线段的两个特征1.师演示拉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名指一指】【竖着】这样可以看成线段吗?斜着呢?移动手,变化端点,这样呢?这条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请你也学着同桌一人拉,一人指,再交换。

2.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两只手表示线段的两头就用两条小竖线表示,这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中间是直直的线。

【用纸质的画】竖着呢?斜着呢?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3.判断: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线段,比如:直尺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师示范摸一摸)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什么这些都是线段?(先指名,再同桌活动)5.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也能找到线段。

每个图形各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先指名点,再独立完成,校对:()形有()条线段围成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第【1】篇〗1、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一段线、练习纸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

(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

(直的)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二、实际应用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

然后交流,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5、4个点呢?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直的2个端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二年级数学思维奥数第21讲 巧量长度

二年级数学思维奥数第21讲  巧量长度

第21讲巧量长度知识导航:本节是在认识厘米、米、直线、线段和学会用厘米、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推理的方法,来探索如何巧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数线段,计算有关接头问题的应用题。

例题1 有座楼房的走廊如下图(单位:米),小芳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1830学法探究:这座楼的走廊是一个长方形,要求小芳走了多少米,其实是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长是30米,宽是18米。

(30+18)×2=96米。

练习一1,如下图,小亮沿着正方形游泳池走了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30米2,如下图,小明沿着走廊游览,一共走了多少米?15米15米20米3,如下图,小芳要在长方形相框四边粘上花边,一共需要多长的花边?10厘米15厘米例题2 小明和小青拿一个开头断了一截的卷尺量一根木材的长度,木材的一端在2米的刻度上,另一端在6米80厘米的刻度上。

这根木材长多少?练习二1,小明拿一把断了一段的尺量圆珠笔的长度,圆珠笔的一端在2厘米的刻度上,另一端在17厘米的刻度上。

这支圆珠笔长多少厘米?2,小芳自己量身高,用脚踩着卷尺开头一端,正好踩去10厘米,在头顶的刻度是137厘米。

小芳身高是多少厘米?3,小兵一个人量两棵树的距离,他把卷尺的一端系在一棵树上,50厘米的刻度正好对着这棵树,在另一棵树的刻度是15米。

两棵树的距离是多少?例题3 小林妈妈想要量出175厘米的布料,可找不到尺,家里餐桌的一边正好是100厘米,妈妈怎样才能量出175厘米的布料呢?练习三1,有一把正好是1米长的旧尺,上面的刻度都磨光了,你还能用它量出150厘米的绳子吗?2,有一根正好2米长的木条和一根长绳,想要把这根木条锯掉50厘米,不用尺,你能帮木匠师傅找到锯点吗?3,有2根绳子,一根长70厘米,另一根长20厘米,你能量出45厘米的距离吗?例题4 把两根50厘米长的铁条焊接在一起,焊接头都用去5厘米,焊接后铁条长多少?练习四1,把两根长都是100厘米的铁条焊成一根,接头部分长10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2,一根铁条长35厘米,另一根铁条长60厘米,要焊接成一根,接头部分长5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3,把一根长1米50厘米的铁条,焊上一段使它长1米90厘米,接头部分长5厘米。

二年级《巧数图形》练习题[1]

二年级《巧数图形》练习题[1]

二年级《巧数图形》练习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二年级《巧数图形》练习题(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二年级《巧数图形》练习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巧数图形》练习题
1、下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2、下图中各有几个三角形?

(2)
3、下图中各有几个长方形?
(1)
(2)
4、下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和几个正方形?
5、下图中各有几个正方形?
(1)(2) 6
有几个长方形一共有几个?。

数线段教学设计

数线段教学设计

西罗园第四小学祁玉香数线段教学设计一、内容概述数线段在教材中出现在第七册第四单元《空间与图形》中,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教材在二年级(第三册)思考题中曾出现过两个分点的数线段。

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第五册)中认识角时曾经有过数角的经验。

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线段计数的方法,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计数的过程。

侧重在能运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前测: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之前,我对四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测试,作为教学前的前测。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画的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线段时,已经有了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以一点为起点有顺序地、不遗不漏的数出线段,已有以先数出基本线段,在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证明学生有分类计数的思想。

所以本节课将对计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锻炼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计数方法和计数过程。

2、关于5个人握手问题的前测:针对这一问题用五年级一个班进行了测试:学生方法一:五个同学一组围坐一圈,学生A与其他4名学生握手记住自己的次数(4);同学B与其他三名同学握手记住自己的次数(3);依次握手计算出4+3+2+1=10次。

学生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在这次解决握手问题时,能按照数线段的基本方法来安排活动。

他们在此基础上还画出了示意图.学生方法二:用五个手指来表示:大拇指和其他四指4次,食指与余下其它三指3次,中指与与余下其他两指2次,最后无明指小指1次,共10次。

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手,将数线段的原理表现出来,可谓巧妙。

学生方法三:用5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来计算出。

1 2 3 4 51-2,1-3 1-4, 1-5;2-3, 2-4, 2-5;3-4, 3-5;4-5.4+3+2+1=10次学生方法四:直接画5点共线的线段图来表示。

学生方法五:直接画出5点不共线的点线图表示。

结果分析:从这些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方法的差异。

从实际体验活动——用手指代替——用符号代替,体现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过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第【1】篇〗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

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因此在备课前我先研读教材,发现教材首先通过学生对自然放置的线和拉直后的线进行比较、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是直的”,并用图表示线段,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表象特征。

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以及用纸折出的折痕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而且要求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让学生用直尺画线段,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线段的特征。

第1题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判断是否是线段,突出作为图形,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第2题让学生数出常见图形中线段的条数,渗透“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第3题让学生用直尺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4、5题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

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

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一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线段的特征,但我觉得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识点还是要直接与学生说明的,比如说线段的两端叫端点,端点这一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必须通过“灌输”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端点,并在下面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入,使学生很好掌握。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妙数线段教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巧数线段》教学案例钟连友【现象】: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

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CD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

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

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教师不讲授方法,再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过了几分钟,小手纷纷举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按序数以第一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9条,以第二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8条,依次下去,总共有99+98+97+……+2+1(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线段图的巧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线段图的巧意设计

教师手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线段图的巧意设计◎董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抽象思维在“萌芽”状态,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由“读图”到“画图”转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健康成长。

线段图是重要数学教学辅助手段,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数学问题核心做引导。

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线段图的教学应用。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梳理数学等量关系,为线段图设计提供参数,并且按照题型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画法。

一、针对关系设计线段图内容数形结合是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线段图的基本呈现方式,教师利用等量关系梳理画出线段图,可以为学生理顺学习思维。

线段图是以线段为主要构建方式形成的示意图,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认知契机,让学生通过线段图逐渐建立数学内部联系。

如教学“小数乘法”相关内 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计算小数乘整数,然后为学生布设了课例题目:老师从超市买来一箱苹果,第一次从箱子里取出全部的一半多2个苹果,第二次取出剩余的一半少2个苹果,现在箱子里还有20个苹果,问:原来一箱苹果有多少个?要画出线段图,梳理思维路线。

学生拿到这个数学题目后.开始集体讨论,并借助简单图示进行梳理:这个题目可以采用倒推的形式展开:箱子里还有苹果20个,如果减2再乘2,便得到第一次拿出苹果后的数量,继续加2再乘2,最后得出箱子原来有苹果数。

也就是:(20-2)x2=18x2=36(个)(36+2)x2=76(个)。

教师做过梳理后,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进行具体标识,学生运用多种线段和简图进行操作.理顺了思考路线。

二、按照题型选择线段图画法数学题型不同,其线段图规划也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有题型分类意识,根据不同题型归结出不同的线段图画法,给学生传递清晰引导信息,让学生自然进入数学思维核心。

数学题型类型画法有不同标准:计算性题目有横式、竖式设计,对线段图没有太多要求;应用题需要理顺等量关系.不妨利用线段图进行分析,揭示题目的内部结构,形成清晰思考路线;数学实验题目,需要有操作程序体现,对线段图有特定要求,或网络构建线段图、或图表呈现线段图,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清楚思维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巧数线段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题:巧数线段[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本节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巧数线段”本节课的教学做了一次大胆尝试。

分组学习中我注重了反应的快慢结合这一问题。

让较优秀的学生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我只是一个参与者,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综观整堂课,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讲的多。

师生单向交流少了,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

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师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

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规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喜尝收获的需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