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数线段教案
数线段教案
数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线段的表示方法,如AB、AB。
(3)掌握线段的测量方法,如尺规作图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图,培养学生的准确性和绘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线段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1)用尺规作图测量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一把尺子和一块线段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并记录下学生的想法和观点。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包括线段的定义、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长度等。
通过例子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几个线段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线段的性质,如线段的长短、相等和不等、相交和不相交等。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线段的性质。
4. 线段的表示方法教师讲解线段的表示方法,如AB、AB等。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段线段,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根据线段的表示方法,确定线段的两个端点,并写出线段的表示方法。
5. 线段的测量方法(1)实际测量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每个线段的长度。
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加减等运算,判断出哪些线段相等,哪些线段不相等。
(2)尺规作图教师讲解用尺规作图测量线段的方法。
教师先给出一个测量线段的例子,然后指导学生按照这个方法,用尺规作图测量其他线段。
6. 练习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绘图题,让学生运用线段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解答。
7. 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巧数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巧数线段
让我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握,这
样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
(2)如果小组四个人握
手,每两个人只握一次手,一
共握多少次?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索数线段
1、出示线段
师:假如A、B、C、D四
人握手,A和B握手可以连成
一条线段、B和C握手可以连
成一条
线段、C和D握手可以连成一
条线段,这样就连成
这样一个图形,要求可以
握多少次手?实际上可以通
过数一共有多少条线段来解
决,
2、独立探索:数一数,
一共有几条线段?请同学们
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上表示
出来,思考一下,怎样数才能
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3、同桌交流:你是怎么
学生先独立探索,然
后同桌两人交流不同的数
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
数法:
给学生自
主探索的时间
这一环节
里,设置了一
个可以让学生
独立探索,并
通过同桌合作
能够顺利完成
的问题。
巧数线段的方法教案
巧数线段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线段、端点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端点等。
3. 巧数线段的方法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巧数线段,并介绍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巧数线段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掌握巧数线段方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2. 互动讨论法: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巧数线段的理解和应用。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和要求。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多媒体课件:包括PPT、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巧数线段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视频:提供一些有关巧数线段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教学工具:如白板、彩笔等,用于辅助教学和互动讨论。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讲解巧数线段的方法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巧数线段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023-2023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巧数线段
:好同学们下去思考一下,图中有几个角,能不能用刚才的办法来算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
小结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学生不但需要学会解决数线段问题,还需要掌握有序图形分布问题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图例演示数线段的过程
2.通过观察过程查找规律
3.通过规律总结方法
4.通过观察到的计算方法,拓展到有序图形问题的解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导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一条条数的话要浪费好多时间,端点足够多的话还容易数错,那有没有简单点的办法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朋友们,咱们看下规律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呀?
当有两个线段的时候是2加1三个线段当有3个线段的时候是3加2加1一共6个线段
咱们把规律总结下,先数一下有几个小段,有几个小段就从几加到1
四、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那我们回过来做下刚才那道题,先数下几个小段,12345,然后从5+到1=15是不是很简单呀!
教学
年级/册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探究线段的条数
难点名称
巧数线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巧数线段是一个将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转化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师生互动,引导发现: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
巧妙数线段教案
《巧数线段》教学案例钟连友【现象】: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
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CD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
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
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A B C D E教师不讲授方法,再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过了几分钟,小手纷纷举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按序数以第一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9条,以第二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8条,依次下去,总共有99+98+97+……+2+1(条)。
”学生B说:“我们从表格中发现了规律,第一个加数刚好比总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下去,直到1为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巧数线段(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识别并正确数出给定图形中线段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特征2. 线段的计数方法3. 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段的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线段的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特征: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段的定义。
(2)线段的计数方法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学生尝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计数方法:可以从一个端点开始,数到另一个端点,每数到一个端点就计数一次。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分组合作,数一数其中的线段数量。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线段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测量课桌的长度、计算操场跑道的周长等。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1)课后自主练习: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特征及计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线段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大小和长短,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能够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线段的比较和排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和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比如“小兔子赛跑”的故事,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展示几根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尺子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根线段,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并记录在小组的笔记本上。
线段小学数学教案
线段小学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线段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线段的定义。
2. 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三、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四、教学难点: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五、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知识的教科书和练习册。
2. 工具:尺子、线段模型等。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概念。
2.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线段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线段?”等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 解释:向学生讲解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使用字母表示线段、画线段的方法等。
4. 实践: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线段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5.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线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些线段的长度,并写下测量结果。
八、板书设计:
线段
定义:两点间的部分
表示方法:AB或AB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测量和比较线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我将加强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这些技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第【1】篇〗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认识了它。
陌生是因为线段作为几何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学生的感性认识远远超过了理性认识,要以纯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有些难度,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才行。
因此在备课前我先研读教材,发现教材首先通过学生对自然放置的线和拉直后的线进行比较、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是直的”,并用图表示线段,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表象特征。
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以及用纸折出的折痕都可以看成是线段,而且要求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有长有短”。
让学生用直尺画线段,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线段的特征。
第1题让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判断是否是线段,突出作为图形,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
第2题让学生数出常见图形中线段的条数,渗透“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第3题让学生用直尺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4、5题让学生利用三个点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来认识线段。
我在设计时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首先让学生观察放在桌上的毛线,然后让学生把手中的毛线拉直,用拉直的毛线和没拉的毛线作比较,让学生理解线段是直的。
通过让学生摸摸拉直的毛线的两头,让学生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一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初步感受线段的特征,但我觉得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有些知识点还是要直接与学生说明的,比如说线段的两端叫端点,端点这一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必须通过“灌输”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端点,并在下面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入,使学生很好掌握。
初中数学 线段 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能够辨认线段,并初步学会如何画线段。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它的名字叫线段。
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二、新授(15分钟)1. 初步感知1.1 教师:你们觉得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可能会说: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等)1.2 教师: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呢?学生尝试,并展示。
1.3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将其拉直,让学生触摸,并告诉他们这直直的一段叫做线段。
1.4 学生同桌合作,一个拉毛线,另一个指出线段的位置。
1.5 教师提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1.6 教师小结:线段是直直的。
2. 认识端点2.1 教师:线段的两头有什么特殊的点吗?它们叫做线段的端点。
2.2 教师: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有两个。
3. 总结概念3.1 教师: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线段是什么样的呢?3.2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线段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它的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线段,了解了线段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观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过程。
2、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
3、学生能与已有的知识相贯通,会数线段。
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
4、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引进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念儿歌吗谁愿意念给大家听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喜欢吗一起大声念念看。
2、仔细观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
(学生操作)3、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认识线段)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
(学生辨别线段)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师小结过渡.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
(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
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巧数线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能够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能够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2.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巧数线段、长度单位卡片。
2.教学素材:练习题、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长度单位
•带领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练习长度单位的基本换算关系。
3. 使用巧数线段进行估算
•分发巧数线段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巧数线段进行长度的估算。
•练习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运用巧数线段进行测量。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3米 = ____分米
–350厘米 = ____米 ____分米
2.用巧数线段分别测量书桌、椅子等家具的长度。
六、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内容。
2.用巧数线段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扩展阅读
了解不同国家的长度单位制度,比如英制和国际制的换算关系。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和巧数线段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线段(3)-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数线段(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能识别线段,并能正确数出给定图形中线段的数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2. 线段的识别3. 数线段的方法4. 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数线段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给定图形中线段的数量,特别是较复杂图形中的线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直尺、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线段?2. 学习线段的定义- 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线段,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 给出线段的定义:线段是一条直直的线,有两个端点。
3. 线段的识别-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线段的识别方法。
4. 数线段的方法- 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尝试数出其中的线段数量。
- 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线段的方法:可以从一个端点开始,依次数到另一个端点;也可以分组数,最后把各组的数量加起来。
- 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数出其中的线段数量。
5. 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让学生分组寻找教室、校园或家中的线段,记录下来。
- 分享各自找到的线段,讨论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
-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关于线段的哪些知识?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一些线段,并数一数自己画的线段数量。
2. 家长辅助孩子寻找家中的线段,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定义、识别方法以及数线段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教学准备:一段线、练习纸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1、感受线段的直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
(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
(直的)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二、实际应用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形?(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三、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
然后交流,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形?5、4个点呢?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直的2个端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创新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二年级数学教案 巧数线段-优秀
巧数线段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活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巧数线段》。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画线段时要画直,不能变变曲曲。
二、教学分类数线段(方法一)(1)2 个点,连接A、B两点只有一条线段(2)3个点:三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我们画线段时,最关键是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是准确数出线段数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有序思考,AB、BC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2条;AC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一条;所以共有2+1=3(条)。
(3)依次教学4个点、5个点按线段的组成数线段。
(4)总结:我们来观察这个表格点数的个数和计算方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
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我们可以用(点数—1)表示,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
三、教学按序数数线段(方法二)1、2个点如果给出两个点,你可以画出几条线段连接AB这两点,可以画出1条线段。
2、3个点增加一个点,三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以A点为端点,可以画出AB、AC两条线段,再以B 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BC一条线段,一共是2+1=3(条)。
3、4个点师:我们再增加一个点,4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呢以A点为端点,可以画出线段AB、AC、AD,3条线段,以B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线段BC、BD,2条线段,以C点为端点,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画出线段CD,1条线段,一共是3+2+1=6(条)。
4、5个点师:那5个点,又可以画几条线段呢以A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AB、AC、AD、AE,4条线段,以B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BC、BD、BE,3条线段,以C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CD、CE,2条线段,以D点为左端点,可以画出DE,1条线段,一共是4+3+2+1=10(条)。
数线段 幼儿园教案
数线段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线段的概念。
2.学生能够辨识不同长度的线段。
3.学生能够利用线段进行简单的量化比较。
二、教学准备1.实物线段模型或卡片。
2.相应长度的量尺。
3.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4.游戏卡片和骰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线段或线段卡片,将其中一条线段放到量尺上,让学生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辨识线段的形状和长度,问学生线段有什么特点,线段长短怎么区分等问题。
2. 认识线段教师将几个不同长度的线段放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辨识并指出线段的长短,之后将不同长度的线段卡片混合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进行分类,把相同长度的线段放在一起,完成任务后互相核对。
3. 线段比较教师让学生选两张线段卡片,让学生用彩色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两个长度,让学生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确定哪条线段更长或更短。
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另一条更长或更短的线段与之进行比较。
4. 游戏环节教师出示游戏卡片并解释游戏玩法,让学生摇骰子来选择线段的长度,之后把相应长度的线段卡片放入购物车中,直到购物车被填满。
完成游戏后让学生对购物车中的线段进行分类,把相同长度的线段放在一起,并核对结果。
5. 结束环节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画出一条线段并在家里找出相应长度的物品进行比较,之后在教室里和同学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以游戏形式为主,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这一概念。
同时也启发学生进行简单的量化比较,利用线段来进行长度比较。
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线段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年级数学教案《数线段》
2021--2021年度第一学期数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找到数线段的巧妙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创设游戏“握手”师:师边与一名同学握手边说:“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家,按照我们国家的礼仪,初次见面一般要握手,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我们三个人一共握几次?(让两名学生起立。
)怎样握?”生回答,我和学生表演。
生只要能说出有序就可以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都是按照有序的方式握手的,这些方法都达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那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有序的方法来数数线段。
2、揭示并板书课题:数线段二、探究新知1、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问题)待生回答后师边课件出示线段边总结:对,线段第一要直。
第二要有两个端点。
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它就是线段。
2、接下来我们就来数一数,课件出示数数这个图中有几条线段?(课件出示有三个端点的线段)生稍作思考后指明回答:有几条线段?你是怎么数的?生回答师边演示。
完成之后师提问:还有不同的数法吗?指明回答师演示。
生在回答这种数法时师介绍基本线段的概念:相邻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叫基本线段。
数完后师小结先数基本线段,再数组合线段。
3、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点,数数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后师指明回答师演示。
4、师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个点,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既快又准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呢?为什么?先数基本线段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在数组合线段时就怎么样?(容易数错),对,你们说的很正确。
线段端点少时这种方法还行,但是端点多了就容易数晕,出错。
现在我们就用从第一个点开始的所有的线段都数完再从第二个点开始数的方法来数数这个图有几条线段。
生边数师边演示。
完成之后提问:如果有10个点,2021,100个点,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数吗?不能,对,再这样数太麻烦了。
四年级数学教案 巧数线段-“十校联赛”一等奖
巧数线段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决数线段的问题,掌握有序分类图形的方法。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养成善于和同学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重点:
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难点:
学会数线段的简捷方法。
教学过程:
一、场景激趣,引入新课
1、有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彩笔,一位小朋友从中随意挑选两种颜色,有几种拿法?
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搭配知识解决问题:任挑两种颜色,搭配方式有10种,分别是:红黄、红蓝、红绿、红紫、红蓝、黄绿、黄紫、蓝绿、蓝紫、绿紫。
2、复习线段的概念,理清两点间直线为线段和搭配的联系。
一条直线上的有多少个端点可以组成多少条线段可以看做搭配问题来考虑。
二、新授——数线段条数
线段上有8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
列表形式讲解
………
观察发现:
8 7+6+5+4+3+2+1=28
小结方法:
线段条数=直线上的点数少1的数加依次少一的数,加到1为止。
三、巧数线段条数
1.计算:1+2+3+4+5+6+7=(7+1)×7÷2=28
1+2+3+4+5+6+7+8+9+10=(10+1)×10÷2=55
2.数线段条数的简便方法
四、总结
线段条数等于线段上的点数乘线段上的点数减一除以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数线段》教学案例
钟连友
【现象】:
在课一开始,教师分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通过巡视发现有不少学生写出了正确的点数和线段数,但大部分学生表格中的第三栏都空着,不知如何是好。
老师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个别小组的同学还展开了争论。
稍后老师要求每组把讨论后的最佳结果填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表格中,一一张贴在黑板上。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教师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请两位学生上台数一数,说一说(以ABCD 为例)。
学生甲是这样数的:AB 、BC 、CD 、
AC 、BD 、AD 共6条线段。
学生乙自信地说:“我们组的方法好,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线段,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它们各不相同,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
同学们纷纷称赞乙同学的方法好。
这时丙同学却勇敢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也能写出算式3+2+1=6(条)。
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
”
教师大大表扬了丙同学一番,继续让学生数下一图形:
中有多少条线段,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数线段有哪些方法?有什么窍门?学
生经过讨论,归纳出两种基本方法:按
序数和分类数。
正当学生们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结
果庆幸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复杂问题:线段AB 上共100个点,请问共有多少条线段?
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数起来了,更多的同学面露疑难之色,似乎在想:这么多点怎么数呢?
A B C D E
教师不讲授方法,再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过了几分钟,小手纷纷举起来。
学生A说:“我们小组按序数以第一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9条,以第二个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98条,依次下去,总共有99+98+97+……+2+1(条)。
”
学生B说:“我们从表格中发现了规律,第一个加数刚好比总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下去,直到1为止。
”
学生C说:“我们发现第一个加数就是间隔数,因此线段总条数是1到间隔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
学生D说:“我是这样算的,点数乘以间隔数再除以2。
”
接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别对上述方法作了例证,再用学生的姓名命名,以表扬学生出色的表现和敏捷的思维。
适当练习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南京到上海的列车在途中要依次停靠8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需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同学们的解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8×7÷2=28(种)(或7+6+5+4+3+2+1),另一种是10×9÷2=45(种)(或9+8+7+…+2+1)。
教师让学生上台讲解方法及理由,一个学生画了一幅草图,两端标上南京、上海,中间又有8个点表示8个停靠站。
这时同学们都认为第二种方法是对的,共有10个站名,45种不同票价。
最后,教师让学生数角和数三角形,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把数线段的方法迁移到数角和数三角形上,教师十分欣慰。
并追问:数角、数三角形与数线段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们迅速答了上来,方法相同,有着同样的规律。
结束时,教师特意让学生自己小结并为本节课取课题。
学生们一致认为应取“巧数线段”,“巧”就“巧”在只要数一数共有几个点就可以按照规律计算出线段的条数。
【评析】
综观这节数学课,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以往那种单纯的教师讲解,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推进的被动的“单向直射式”教学,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思维的“多向散射式”自主探究活动。
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进行观察、操作、猜测、辩论等活动,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多种数线段的方法。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了由过去的“本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再经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策略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绎
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探路的人”,每当学生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和方法时,教师都不急于作出对与错的评判,而是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甚至争论,通过分析、比较,验证这种观点和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
对于学生发言的精彩之处,教师都能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学生姓名命名各自发现的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尽情地做着“数学思维”的自由体操。
“生活即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这节课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感知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教师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线段的方法后,抛出了“求南京到上海两站间需设置多少种不同票价”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