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高磁异常带成因的地球物理反演研究

合集下载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

3 重磁震资料综合对比
图3 南海东北部海域基底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
由基底布格重力异常图可见, 自西北向东南, 重 力异常值变化总趋势是西北低, 东南高。西北部存 在两条重力低带: 一条重力低带位于珠江口盆地北
- 5 2 缘, 最小值为 - 6× 1 0 m/ s , 异常走向呈北东、 近
将空间重力与化极磁异常图进行叠加对比分 析, 结果发现在南海东北部海域中部, 存在化极磁力 低对应空间重力高和化极磁力低对应空间重力低这 两种不同现象, 如东沙隆起东南部( 潮汕坳陷) 、 台 西南北部呈化极磁力低、 空间重力高, 而在白云凹 陷、 笔架盆地及中央海盆北西部呈化极磁力低、 空间 重力低。如果将空间重力剔除海水及新生界影响而 获得的基底布格重力异常与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叠 合, 则呈现重力低、 化极磁力低两者相当吻合的现 象。图 5为基底布格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与化极 磁力异常做归一处理后的合成图, 图中珠江口盆地 北缘、 珠江口盆地南缘呈两条明显的北东向重力低 值带。 从引起重力异常成因角度分析, 海底地形的起 伏引起局部重力异常, 深部场源引起区域重力异常, 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的起伏及其结构差异是引起空 间重力异常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 空间重力异常 主要反映了新生界的结构形态。磁异常是反映磁性 场源体的磁性差异情况, 磁异常与沉积盆地虽然没 有直接关系, 但化极磁力异常不受斜磁化的影响, 其 磁力低主要是沉积岩及一些弱磁性的岩浆岩和变质 岩引起。从本区的情况看, 化极磁力低值区主要是 沉积岩的影响, 磁性基底的起伏变化也间接地反映 了沉积基底的变化特征。由此可见, 空间重力异常 与化极磁力异常所揭示的场源体不在同一层面上, 这也就是空间重力异常与化极磁力异常出现不吻合 的原因所在。所以, 利用重力异常寻找中生界就必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反演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反演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反演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刘见宝;孙珍;王振峰;黄安敏;曾小宇【摘要】南海北部为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区之一, 但目前南海北部盆地的演化史及其与周边构造事件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钻孔和地震资料, 通过数学模拟, 反演了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的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和初始地壳厚度.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盆地具有较薄的初始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珠江口盆地存在两期应力松弛期, 而琼东南盆地在深水区和浅水区分别存在一期应力松弛期.南海北部第一期应力松弛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 主要分布在深水区, 在时间上东早西晚;第二期应力松弛空间上存在东西分异性.分析认为, 南海北部深水区应力松弛期由东至西的演化应为西北次海盆由东至西的剪刀式张裂所致.珠江口盆地第二期构造应力松弛与局部岩浆侵入有关, 琼东南盆地浅水区的构造应力松弛期与红河走滑断裂平静期相对应.%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oil and gas bearing areas in China. However,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basin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tectonic events are still unclear. Based on the 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tectonic stres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itial crustal thicknes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and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ins of the northern SCS have thinner initial crust thickness and lithospheric thickness. There exist two stress relaxation periods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two stress relaxation period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one in shallow water and the other in deep water. The first period of stress relaxation in the northern SCS was continuous in space, which is mainlydistributed in the deep water area, and was earlier in the east and later in the west. The second period was different in the east and wes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ess relaxation periods in the deep water of the northern SCS were related with shear rifting from east to west of the northwest sub-basin of the SCS. The second period of stress relax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as related to local magmatic intrusion, and the stress relaxation period in the shallow water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corresponded to the quiet period of the Red River fault.【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9页(P63-71)【关键词】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反演;初始地壳厚度【作者】刘见宝;孙珍;王振峰;黄安敏;曾小宇【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54000;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0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1;P738.1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20年来国外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 如在南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北海、东南亚, 以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诸盆地深水区都相继发现了一些大型油气田。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深部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南海东北部及邻区深部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Qigd 6 0 1, ia n ao2 6 7 Chn
Ab ta t Th e t r fc mp e r sa tu t r n No t e se n S u h C i aS a a da jc n src ela u eo o lx c u tlsr c u ei rh a t r o t h n e n d a e t
r go e i n,e p ca l n c n i e t l c a i o n a y z n ,i e s o e f r l h s h r t u t r s e i l i o tn n a— e n c b u d r o e s a k y t n o i o p e e s r c u e y o t
Ha ,H u n oT Y a g S,Xu Y, t 1 e .Co r he sv e p y ia e e r h o h e p s r c u e o rh a t r o t i S a a mp e n i eg o h sc l s a c n t ed e t u t r f r No t e s e n S u h Ch “ e .
1 中 国科 学 院 地 质 与 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 京 北 1 0 2 00 9 2国 土 资 源 部 青 岛 海 洋 地 质 研 究 所 , 岛 2 6 7 青 601
摘 要 南 海 东 北 部 及 邻 区 , 别 是 洋 陆转 换 带 地 区 的 复 杂 地 壳 结 构 特 征 一 直 是 南 海 岩 石 层 结 构 研 究 的 热 点 . 特 本
r s a c he S e e r h oft out h Chi a Se . The 2 D e iy m o e s a e g v n i hi pe a c r i g t n a .5 d nst d l r i e n t s pa r c o d n o g avt t c ns r i e b Pn r iy da a o t a n d y wa v l iy o o a hy e ul a de p e s i s nd ng ve eoct t m gr p r s t nd e s im c ou i Dr fl s o ie .The 2 D d nst mod ln r s t s pp r he viw p nt h t g v l ct a e .5 e iy e i g e uls u o t t e oi t a a hi h e o iy l y r

南海东北部磁静区深部构造及成因模式

南海东北部磁静区深部构造及成因模式

复 杂 的区域 应力 背景 下 形 成 的。 同 时 , 它又 正 好
对应 于南 海北 部 的洋陆 分界 带 , 因此 பைடு நூலகம் 它 的研究 将 对 有 助 于人们 认识 南 海 东 北 部 的地 质 构 造 演 化 过 程 , 对 进 而认识 整个 南海 的构 造演 化史 有一 定 的帮助 。
自上 新世 以来 , 菲律 宾 海 板 块 与 吕宋 岛 弧对 欧 亚 板
这两条测线重磁资料为主, 结合地震解释剖面, 对磁 静 区的莫霍 面及 居里 面深 度进 行 了反演计 算 。
块 的碰撞 与消 减 , 台湾 及 南 海 东 北 部 的应 力 场 转 使 变为 压应力 为 主 , 而 形 成 了在 总 体 区域 挤 压 应 力 从 场下 根据 各 自边 界 条件 的不 同既 有挤压 又 有拉 张 的 复杂 的应力 背景 J 。南海 东北 部磁 静 区正是 在 这
是 万 有引力 常 数 , 为剩 余密 度 。 对上式 求傅 氏 反 变换 得 界 面起 伏 函数 h 则 界 ,
面深 度 H =H+h
图 2 9 3 H 一 1综 合 地 质 剖 面 图 7N 0
F g 2 I tr r td Ge l gc lC a to i e9 3 i . ne g ae oo ia h r fL n 7 NH 一0 1
和研究 , 并结合 前人 工作对磁 静区的成因模 式提出了新的解释 , 为磁静区位 于南海北部 被动大陆边缘 的洋陆 交界 认
带( O ) 独特的动力构造背景导致其下伏的地幔高热物质上涌并沿构 造薄弱带侵 入成岩墙 , 造成区域居 里面 CB , 进而
抬升, 磁性层减 薄 , 磁异常减弱而形成磁静区 。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 静区 ; 磁 成因模式

地球物理学中的磁力异常分析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磁力异常分析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磁力异常分析方法磁场是地球最主要的物理场之一。

提升对地球磁场的认识和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物理过程和表层结构,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和地质构造,以及预测和探测矿产资源、探索地球的环境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意义。

然而,地球磁场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场,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磁力异常分析方法。

1. 磁力异常磁力异常是指地球自然磁场与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偏差。

磁性物质指地质构造中特殊的磁性岩石和矿物质。

磁力异常可以分为两类:正磁力异常和负磁力异常。

正磁力异常是指地下磁矢量与地表平行时,所测得的总磁场磁强度比背景值高的情况;负磁力异常则反之,指地下磁矢量与地表平行时,所测得的总磁场磁强度比背景值低的情况。

2. 磁力异常分析方法磁力异常分析法是一种将磁力异常与地下特定的物质分布联系起来的反演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地球磁场与地下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推断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磁力异常反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磁力法正演计算模拟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目标模型,然后进行计算获得磁力异常响应,最后反演得到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2)磁力异常反演方法:该方法是进一步阐述磁力法正演计算模拟法的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利用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3)3D磁力异常反演方法:该方法是在2D磁力异常反演方法上发展而来的,它结合了陆地和海洋的磁力异常数据,提出了三维模型的计算方法,使得整个地壳都能被研究。

(4)相干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磁力数据的空间频率特征,通过自动分析得到地下磁性物质的位置和剖面。

总之,现代化的磁力异常分析方法应用进行图像重建、三维模型建模和预测矿产资源等一系列地质工程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磁力异常的应用磁力异常分析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测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其应用范围包括:地球内部物理现象的研究、地球表层结构的探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震预测等领域。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丁巍 伟 (9 7 )男 , 江 省 义 乌市人 , 研 究 员 , 事海 洋 地 质学 方 面 的研 究 。Emal 17一 , 浙 副 从 i :ww ig i@y h o Cr.n dn s o a o .O c n
波的发 育提供 了部分 物源 。随着坡度 的减 缓 , 浊流沉积 物开 始堆积 , 台湾 浅滩 南海底 峡谷 的北侧 在 形 成 了展 布方 向与冲 沟垂直 的沉 积物波 , 而在 南侧 由于 台湾 浅滩 南海底峡 谷发 生转 向, 浊流 从水道
中漫溢 出来 , 积物堆 积下来 , 沉 形成 了与原先水道 近于垂 直 的近南北 向的沉 积物 波。 关键 词 : 南海东 北部 ; 沉积 物波 ; 貌特征 ; 地 物源 ; 因机 制 成
南 海东北 部陆缘 是研究 南海 大陆边 缘 的一个 特
殊 场所 , 该地 区东接 欧 亚板 块 和 吕宋 岛弧 碰撞 形 成
的 台 湾 弧 陆 碰 撞 造 山 带 , 南 侧 南 海 海 盆 正 向 菲 律 东
移 , 数 向下 坡迁 移 , 侧 向迁移 。波长 为 1 少 无 ~
宾海 板块 俯 冲消减 , 侧 为海 底 扩 张形 成 的南 海洋 南 壳, 而西侧 与有 伸 展背 景 的珠 江 口盆 地 相接 。多 种
丁巍伟 , 家彪 , 喜 球 , 明碧 。E 李 韩 黎 , RW I u s。 N S es
( .国家 海 洋 局 第 二海 洋 研 究 所 , 江 杭 州 3 0 1 ;.国 家 海 洋局 第 二 海 洋 研 究 所 海 底 科 学 国 家海 洋 局 重 点 实 1 浙 10 2 2
分 布在 水 深 20 0 0 等 深 流或 者 浊 流 系统 0 ~45 0m 发 育 的地 区 , 已经 得 到 近 5 这 O多年 来 海 洋 调 查 的 证 实_ ] j 。这 些沉 积 物 波 在 地 貌 上 表 现 为 一 系 列

南海北部陆坡崎岖海底区地震成像:OBS旅行时反演

南海北部陆坡崎岖海底区地震成像:OBS旅行时反演

南海北部陆坡崎岖海底区地震成像:OBS旅行时反演刘斌【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6(040)006【摘要】深水陆坡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陆坡水深变化较大、海底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成像存在诸多难点,其中,速度模型的建立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利用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数据上丰富的折射初至信息,采用旅行时反演方法建立崎岖海底区速度模型.OBS数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陆坡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数据质量良好,存在大量的初至折射波.地震成像结果表明,在深水崎岖海底区,利用OBS的初至旅行时能够获得地震成像所需要的背景速度场.受限于高频近似的假设,初至旅行时反演结果分辨率较低.全波形反演可以提供精度更高的速度结构,初至旅行时反演结构可用作全波形反演的初始模型.%The deep water zone has great oil and gas potential,and hence it is treated as key field of exploration.The great variation of water depth, the roughness of seafloor and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 make it difficult to conduct seismic imaging of the target ob-ject.Velocity building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ifficulties.The rich refraction wave in the OBS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data was used to invert the velocity model with the method of travel time inversion.The OBS was acquired by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east part of Pearl River basin on the north slope of South China Sea.The OBS data have good quality with refraction wave clearly ob-servable.The imaging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region of ruggedseafloor, first arrival travel time inversion can provide the background ve-locity model needed by seismic imaging.Limited by the high frequency approximation,the velocity model has low resolution.More ad-vanced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can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model,with first arrival travel time inversion result as the initial model.【总页数】6页(P1244-1249)【作者】刘斌【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似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 [J], 刘斌;耿建华2.崎岖海底OBC地震数据全波形反演策略 [J], 赫建伟;周家雄;王宇;张盼;王新领3.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峡谷地貌、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J], 刘丛舒; 丁巍伟; 殷绍如; 方鹏高; 丁航航4.基于Chirp数据和Biot-Stoll模型反演南海北部陆坡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J], 周庆杰; 李西双; 刘乐军; 刘洋廷; 高珊; 周航; 王景强; 李天光5.深水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的影响研究 [J], 王建花;魏伟;李绪宣;温书亮;刘志斌;孙伟家;管西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南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

探究南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

探究南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南海处于亚欧板块上,一直以来受到太平洋的复杂地质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质结构。

南海根据区域的不同分成的四块独特的区域有不同的重力磁场特征。

本文主要对南海的重力场和磁场特征进行阐述,同时研究了南海的深部地质构造。

标签:南海地球物理场深部地质构造南海的面积为35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海域,仅次于南太平洋汇总的珊瑚海以及印度洋中的阿拉伯海,其面积为中国渤海、黄海以及东海的面积总和的三倍。

南海主要包括大陆、岛屿、干出礁以及这些陆地沿岸的区域,这是一片蓝色的国土。

1南海地球物理场1.1南海重力场根据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为基础,可以得出南海自由空间以及南海布格的重力异常。

南海西北部主要形成负值空间异常与低值布格异常,南海的东南部则相反,以正值空间异常与高值空间异常为主。

两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深海岩石结构的不同。

其中空间异常主要表现为华南地区西低东高,印支地区北西低东南高,北部大陆架边缘西低东高,中沙地区以北东向为主,均为地区变化异常,南海中央海盆地区为正值区出现变化异常,东部边缘海域正负变化异常。

布格异常主要变现为,从四周大陆岛屿开始向中央海盆地区逐渐增高,其中北部具有负值异常。

在正的异常值中,水越深,异常值越大,与地形形成的镜像关系越明显。

1.2南海磁场特征南海海域可以根据重磁场分为四个部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和南海海盆,每一部分都具有特殊的重磁场。

南海中磁场中有很多的类型,通常会出现南正北负的的异常现象,也有伴生现象并不明显的正异常和负异常、锯齿状叠加异常等。

其中,伴生异常在磁场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表明了磁场中的特点,异常现象出现十分频繁,南海地区岩浆的活动十分频繁且复杂。

磁场异常现象涉及面较广,从陆地开始向海面延伸,从外围逐渐向中央地区过渡,其磁场强度逐渐增大,可以从50nT一直上升到200至300nT左右。

主要原因还是与南海底部的岩石成分有关,南海中央底部的构成是由玄武岩作为基地,四周延伸逐渐变成变质岩、花岗岩等,这种岩石的变化也是磁场变化的原因之一,从中央的强磁场到四周的弱磁场。

南海磁静区成因探讨及地质意义

南海磁静区成因探讨及地质意义

南海磁静区成因探讨及地质意义南海磁静区位于南海北部的洋陆结合带上,在磁异常图上位于陆架高值正磁异常带以南,海盆磁异常条带区以北。

论文介绍了全球磁静区的分布和成因类型,收集了南海北部现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资料,总结了南海北部磁静区的研究现状。

对南海北部Δ T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低纬度化极处理,从南海北部Δ T磁异常和化极磁异常资料出发,考虑到磁静区周围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分布,结合前人的研究认识和磁静区周围的构造背景,划分了南海磁静区准确的分布范围。

并结合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讨论了南海北部磁静区及周围区域的重磁场特征。

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小波多尺度断裂分析、解析信号振幅和均值归一总水平导数法等为位场资料边界识别方法对南海北部的重磁资料进行了边界增强和识别,得到主要断裂的空间展布,然后结合区域内的地震剖面解释成果,进一步识别出区域内断裂共23条,其中主要的岩石圈或者地壳断裂10条,主要呈NE—SW走向和NW—SE走向。

采用功率谱法、欧拉齐次方程法和Tilt-angle导数法反演得到磁静区不同尺度的重磁资料的场源位置和深度信息。

并对化极后的磁异常资料进行小波多尺度分解,分别拾取了磁性层顶底界面的磁异常,采用Parker法分别进行了磁性基底深度反演和居里等温面深度反演,得到了南海北部的磁极基底深度、居里等温面深度和磁性层厚度结果。

并对布格重力异常通过多尺度分解得到了区域场异常后进行了莫霍面深度反演,得到了南海北部的莫霍面深度结果。

指出磁静区内存在磁性基底深度增加、居里等温面隆升、磁性层厚度减薄和莫霍面抬升的现象。

分析了界面反演结果,并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总结了南海磁静区的成因。

认为南海磁静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区域内磁性层厚度的减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在中生代末期,由于古太平洋俯冲发生转向,俯冲带后撤,华南大陆边缘开始张裂。

磁静区位于早期陆缘地壳拉张减薄的地方,早期的拉张减薄形成了一系列NE—SW向的区域性大型正断层和一组地堑半地堑盆地,盆地内发育了较厚的中生代沉积层,沉积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的磁化率极小,磁异常微弱。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

递增 , 新生代 与 中生 代 叠合 的 凹陷 层 速度 的变化 呈
突变 , 有一 个 明 显 的 台 阶 , 差 值 约 15 0~2 10 其 0 0 ms / 。中生界 的密度 为 ( . 3~2 5 )×1 k/ 25 .8 0 gm , 新生 界 的密度一 般在 2 4 .0×1 k/ 以内 。 0 gm 根据 本 项 目在 粤 东 、 中地 区考 察 取样 获 得 的 粤 样 品测试结 果 : 中生 界 密 度 为 ( . 1~2 5 21 . 4)×1 0
( 州 海洋地 质调查 局 海洋矿 产地质 调查 所 , 东 广 州 5 0 6 ) 广 广 17 0
摘 要: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 , 南海东北部海域中深 部地震反射资料 品质较差 , 信噪 比较低 , 有效波能量弱 , 中深层 反射波组特征不 明显 , 为此 , 采取重磁震三方 面资料相结合 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 , 通过对研 究区周边岩石物性 特征分析 、 重磁 资料 精细处理 与分析 , 结合地震 资料 显示 的地层 结构分 析 , 圈出该地 区的 中生界 分布范 围 , 为我 国
油 气 资 源 战 略选 区和 勘 探 开 发 提 供 地 质 科 学 依 据 。 关 键 词 : 海 东 北 部 海域 ; 球 物 理 场 特 征 ; 南 地 中生 界 中 图分 类号 : 6 1 P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8 1 (00 0 10 9 8 2 1 )4—02 0 4 2— 6
在 ( . ~ . )×1 k/ 另一 个 是 中生界 与古 生 0 1 03 0 gm ,
发育有 厚度 较大 的 中( ) 古 生代 地 层 , 具有 一 定 的油
气资源 潜力 。但 是 , 近几 年 南 海 东北 部 海 域 勘查 的 地震 资料表 明 : 由于这个 地 区 的岩 石 圈结 构 复杂 , 火 成岩发 育 , 在不 同基底 岩体 、 存 底辟 构造 、 侵入 岩体 、 喷溢岩 浆等 地质 体 , 深层 地 震 反 射 资料 品质 普遍 较

南海北部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南海北部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南海北部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摘要】根据南海北部的地磁场数据及其化极异常特征,该区由北向南可分为复杂异常区、高磁异常区、陆坡磁异常平静区(磁静区)和海盆磁条带区四大构造特征区.其中,磁静区可为内磁静区1、内磁静区2和外磁静区三部分.该区磁性基底反演结果表明,外磁静区磁性基底深度为6-7km,介于内磁静区(8-10km)和海盆区(4-5km)之间,可能是前新生代残留古洋壳.外磁静区和下地壳高速层相对应,指示其可能是在裂前或裂间由底侵作用形成的.陆架坡折带附近的F2断裂是内磁静区的北侧边界,指示了南海北部陆壳向过渡壳的转变分界;位于下陆坡与海盆的交界处的F4断裂为外磁静区的南侧边界,F3断裂可能指示了洋陆分界线的位置.【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8页(P162-169)【关键词】南海北部;磁场特征;断裂;磁静区;下地壳高速层【作者】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8南海北部陆缘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交汇拼合部, 经历了自中生代以来由主动陆缘到被动陆缘, 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图1)。

南海中北部陆架−陆坡区作为南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 记录了大陆张裂拉伸到海盆扩张的丰富信息[1]。

经过多年对南海的研究, 特别是近20年来在南海北部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 北部陆坡存在磁静区[2−5], 下地壳存在高速层[6−8]。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方法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理性质与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大气、海洋、磁场等方面。

反演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处理,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及分布,为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1.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反演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从观测数据推导模型的过程。

它依赖于数值计算、数学统计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在地球物理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反演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下物质的分布、形态、性质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矿产勘查、环境监测、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的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重力反演方法重力反演是利用重力勘探技术直接测得的数据,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地下密度横向变化的反演方法。

当地质体密度与周围地质体密度差别较大时,可通过重力勘探测绘出一些密度异常分布。

在重力勘探的过程中,测量出来的物理参数为每乘方米的引力加速度值,此种方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3.电测深反演方法电测深反演是指利用电磁物理原理的一种非侵入性测试方法。

在测量时,会将电极插入地下,将浅层电阻率变化的趋势转化为测量信号,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反演。

电测深反演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地下水、地下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对于环境科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4.磁测深反演方法磁测深反演法是研究矿产资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在矿产地勘察中,该方法用于探测地下深部的矿藏。

磁测深反演法利用源场位置提取和数学推导求解来重建矿体,同样可以根据磁异常反演得到矿藏的分布和性质特征。

5.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勘探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确定各种地下物质在深度上的分布、性质和联系等方面非常重要的非侵入性探测技术之一。

地震反演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能量衰减规律,对其反演出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及构造轮廓。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林珍;张莉;钟广见【摘要】针对南海北部地质构造背景复杂、火成岩发育、多次波干扰严重等地质问题,利用海洋重磁测量数据,以美国FUGRO-LCT重磁震综合处理解释系统为研究平台,结合地震资料建立合理的2D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进行重磁正反演同步计算,根据拟合结果修正地震反射模糊区域标定的层位、明确中深部地层属性及地壳结构.结果显示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代地层密度一般在2.40 ~ 2.57 g/cm3,存在部分火成岩密度小于沉积岩的情况;局部区域中生界具磁性,为沉积岩夹火成岩地层;东沙群岛南部陆坡与洋盆交界处是地壳结构薄弱区域,可能存在前中生代地层.南部隆起至中央海盆东北部区域仍属过渡型地壳.【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3(037)006【总页数】8页(P968-975)【关键词】南海东北部;地球物理模型;联合反演;岩石密度;中深部地层【作者】林珍;张莉;钟广见【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试验室,广东广州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在以往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历程中,重点集中在近海陆架新生代沉积盆地,随着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成果的不断丰富和钻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区域、新层系油气勘探已成为能源获取的新焦点。

这也意味着勘探目标要比以前更加复杂和困难,使得地震等物探手段难以得到高质量的资料,单凭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则存在某种局限性,必须运用其他的方法作必要的补充[1]。

在层状介质中,地震勘探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重磁勘探因是体积勘探,精度和分辨率不如地震方法,但横向分辨率较高。

因此,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问题,尤其是针对中深部目标层存在地震反射结构不清、多次波复杂、强散射及绕射多次波干扰严重等问题,将重、磁、震三种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联合反演,根据反演结果辅助中深部地层层位界面、岩石属性以及地壳结构等的确定,使解释成果更具客观性。

AVO反演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AVO反演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AVO反演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物性研究中的应用林秋金;阎贫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12(27)4
【摘要】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是南海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领域.LF35-1-1钻井证实了潮汕坳陷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地层,但未获油气发现,在钻至目标层前钻遇了侵入岩体,凸显了中生界钻前预测的重要性.本文对收集到的一条穿越潮汕坳陷长排列地震测线资料进行了多次波压制和AVO反演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剖面反射特征,识别了两个中生界AVO异常带.研究区中生代速度普遍较高,但折射波速度计算表明这两个异常带中生界纵波速度低于背景速度,可能具有有利储集物性条件,因此作为AVO分析的选择区.但是AVO反演的纵波速度反射率剖面上显示为很大的数值,因此异常带成岩程度较高,可能不是油气成因的异常.地震偏移剖面也显示异常区受到切穿海底的高角度断裂影响,下部反射模糊杂乱,可能还有岩体侵入的影响,都不利于油气储集.
【总页数】8页(P1424-1431)
【关键词】潮汕坳陷;中生界;AVO反演;AVO交汇图
【作者】林秋金;阎贫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8
【相关文献】
1.海上拖缆宽线理论及其在南海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中的试验效果分析 [J], 张振波;王征;轩义华;喻高明
2.测井曲线在济阳坳陷中生界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J], 陈钢花;孙志勇;耿生臣;朱家俊;苏国英
3.重磁资料在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J], 郝沪军;张向涛
4.折射方法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J], 吕修亚;阎贫;陈洁;郑红波;王彦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Xu Y, Li Z W, Hao T Y, et al. Pn wave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adjacent region. Chinese J . Geop hys . ( in Chinese) , 2007, 50( 5) : 1473~ 1479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 KZCX3- SW- 234- 2) 资助 . 胥 颐 , 男, 博士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层析成像和深部构造研究 . E mail: xuyi @ mail. iggcas. ac. cn
1474
地 球 物 理 学 报 ( Chinese J. Geophys. )
Abstract Using seismic data from Chinese and ISC stations between 1980 ~ 2004, we inverted Pn wave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of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adjacent region. The velocity variations at uppermost mantle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geology and tectonics. The southeastern China region has fast velocities correspondent to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in tectonically stable regions. Slow velocit ies appear near the Binhai fault zone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eastern China, which indicates a possible penetration of the fault zone into the uppermost mantle. Similar to southeastern China, fast velocities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aiwan Strait reveal a property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while fast velocities in the Xisha Trough reflect a southward extens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and a mantle upwarp produced by rifting. There is no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

南海东北部海底沉积物波的形态、粒度特征及物源、成因分析丁巍伟;李家彪;韩喜球;黎明碧;ERWIN Suess【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0(032)002【摘要】在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沉积物波.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数据、地震剖面以及重力柱状样,对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粒度特征、物源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致以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为界,北侧为近北东向展布,南侧为近南北向展布.对其分布规律、地貌和形态特征及重力柱状样粒度分析表明这些沉积物波为浊流成因.沉积物波的发育与新生代晚期研究区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自距今6.5Ma以来台湾造山运动使台湾岛强烈抬升剥蚀,这些剥蚀物为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的陆源物质,而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大量发育的峡谷-冲沟系统为陆缘物质向下陆坡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研究区西侧的东沙隆起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这种抬升剥蚀也为研究区沉积物波的发育提供了部分物源.随着坡度的减缓,浊流沉积物开始堆积,在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的北侧形成了展布方向与冲沟垂直的沉积物波,而在南侧由于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发生转向,浊流从水道中漫溢出来,沉积物堆积下来,形成了与原先水道近于垂直的近南北向的沉积物波.【总页数】10页(P96-105)【作者】丁巍伟;李家彪;韩喜球;黎明碧;ERWIN Suess【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Leibniz-Institute for Marine Sciences,基尔,241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13;P737.22【相关文献】1.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J], 王海荣;王英民;邱燕;彭学超;黄奇志2.日照市海岸带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物源分析 [J], 张昊; 郝义; 王惠; 李忠涵3.基于重矿物地球化学手段的南海东北部陆架沉积物物源研究 [J], 马一开;黎刚;颜文4.雅浦海沟南缘海底表层矿物碎屑粒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J], 陈康;徐继尚;李广雪;田举;杨继超;周尚;孙思婷5.南海东北部深海盆末次冰盛期以来陆源碎屑粒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J], 王雪松;陈忠;许安涛;田雨杭;曹立;张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北部新生界地震地层分析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的开题报告

南海北部新生界地震地层分析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的开题报告

南海北部新生界地震地层分析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海洋地质学、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对于探究地球演化历史和海洋环境变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地震地层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等方法,可以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以促进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解和深入探索。

南海北部新生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其中包括了以陆坡带为主的浅海区域和以海脊为主的深海区域。

该地区地震地层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活动构造演化历史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研究目的1. 使用地震地层分析的方法,对南海北部新生界不同地层的构造特征、厚度等进行研究,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2. 利用碳酸盐含量反演的方法,研究南海北部新生界不同地层中碳酸盐的含量变化,以评估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变化。

三、研究方法1. 地震地层分析: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确定南海北部新生界各层位的构造特征、厚度等。

2. 碳酸盐含量反演:通过对样品中化石残骸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地层中的碳酸盐含量,并绘制相应的含量分布图。

四、研究计划1. 收集南海北部新生界地震剖面数据,对不同地层进行划分。

2. 进行碳酸盐含量测量与分析,得到不同地层中碳酸盐的含量数据。

3. 结合地震地层分析结果以及碳酸盐含量反演结果,进行综合研究,探究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构造演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4. 撰写论文,完成毕业设计。

五、预期成果1. 对南海北部新生界的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该地区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意见。

2. 提出新的地震地层分析、碳酸盐含量反演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 完成毕业设计,并撰写对应的论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 n tc a o l et f ra g a iy m a n t n e so o s r i e y m u tc a n ls im i d t .Th e g e i n ma y b l o r v t - g e i i v r i n c n t a n d b l h n e es c a a c i er-
Ab ta t Th g a e i n sr c : e hi h m gn tc a oma y be ti h s o ne t f a ur n t r he s e n So h Ch na l l s t e mo tpr mi n e t e i he no t a t r ut i Sa e .Se e a x a to n is o i n ha e r po e v r le plna i ns o t rgi ve be n p o s d. Thi p r s l c e r fl c o s t e hi h s pa e e e t d a p o ie a r s h g
中圈 分 类 号 :P 3 . 78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4 0 2 0 ) 10 0 20 0 95 7 (0 8 0 -0 3 —6
Or g n o i h m a ne i no a y be ti o t a t r ii fh g g tc a m l l n n r he s e n S u h Chi a S a a nd c t d b e p s c li v r i n o t n e s i i a e y g o hy i a n e so
s i nd c t s t t t g gn tc a o ay ma e e a e b t 1 0 k wi g tc b y a u ti ia e ha he hi h ma e i n m l y be g n r t d by a a ou 5 m de ma ne i od t d p h o .5 6 e t f2 — km n t e Ce o o c b s me t Th s b y ha e i ua gn tz ton o 0 i he pr — n z i a e n . i od s r s d lma e ia i f 7 0× 1 。 ・ 0一 A
剩 余 磁 化 强 度 70 0 A ・T 的 中生 代 中 酸 性 火 山 岩带 可产 生 南 海 东 北部 的高 磁 异 常 带 ,与 浙 闽 东 部 高 磁 异 常 0 X1 1 I 带 的成 因 相 同 ,与 晚 中生 代 古 太 平 洋 向 东 亚 陆缘 的俯 冲有 关 。 关 键 词 :南海 东 北 部 ;高磁 异常 ; 地球 物理 反 演 ;俯 冲 增 生 带 ;中生 代
HU n — e~,Z De g k HOU ,W U a gj 。 Di Xin —i ,HE— n e Mi。
( . Ke a o ao y o r ia e e lg C i ee a e f S c s S “ C iaS a I s tt f Oca oo y ,C iee 1 yL b r tr f Ma g n lS a G oo y, h n s d my o c P / D h n e n t u eo e n lg Ac i hns Ac d myo ce cs Gu n z o 1 3 1 hn ;2 a e f S in e , a g h u 5 0 0 ,C ia .Gr d aeU i .o h n s a e f S in e , iig 1 0 3 , h n a u t n v fC ieeAc d my o ce cs Be n 0 0 9 n l f h r i C r , h n h n 5 0 4 ,C i a .S e z e n h, h n t a Br o Of s o eO l o p. S e z e 1 2 0 h n )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第 1 期
20 0 8年 1月
热 带 海 洋 学 报
J OURNAL OF TROP CAL 0CEAN0GRAPHY I
V0. 1 27, No.1
Jn.,2oo8 a
南海 东北 部 高磁 异 常 带成 因的地 球 物 理反 演 研 究

胡登 科 ,周 蒂 ,吴 湘杰。 ,何 敏。
( .中国 科 学 院边 缘 海 地 质 重 点 实验 室 , 中国 科 学 院南 海 海 洋 研 究 所 ,广 东 广 州 50 0 ;2 中 国 科学 院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 0 3 ; 1 13 1 0 0 9 3 .中 国海 洋 石 油 有 限公 司 深圳 分 公 司 ,广 东 深圳 5 0 4 ) 1 20
摘 要 :南 海 东 北 部 的 高磁 异 常带 是 南 海 北 部 磁 场 最 显著 的特 征 , 目前 对 其 成 因 尚 有 不 同推 测 。选 取 一 条 穿 越 该 异 常 带 的 剖 面 ,在 多 道 地 震 解 释 及 相 关 地 质 资料 的约 束 下 进 行 地 球 物 理 反 演 研 究 ,验 证 其 晚 中生 代 俯 冲 增 生 带 模 式 的可 行 性 。 结 果 表 明 ,在 东 沙 隆 起 带 的 前 新 生 代 基 底 中 2 5 6 m 的深 度 上 、宽 约 10 m、密 度 2 6 c 。 .— k 5k . 5g・ m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