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种种年谱
李鸿章
安徽近现代史名人简介——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黼或渐甫,安徽合肥人。
是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和个人魅力的晚清重臣。
24岁中进士,后以合肥地区的团练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淮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淮系政治集团。
60年代初,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南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总局。
1870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开始进入权力中枢,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势力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在其任内,新建了大批近代企业,创办北洋海军,派遣留学生等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的首轮浪潮。
对外奉行“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外交方针,但由于国力限制以及自身认识的局限,使得“和戎”外交大多以失败告终,李鸿章被迫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1901年,病逝于北京贤良寺,谥文忠,后归葬合肥。
【李鸿章轶事】1896年李鸿章访英(实为访美),受到热情款待,李鸿章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样。
从此,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
同时,天天西餐使李鸿章无胃口。
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
扑鼻香味使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菜?答曰杂碎。
李鸿章示意他们尽情享用,结果一个个赞不绝口。
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李鸿章杂碎”这说明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礼仪,无高下之分。
李鸿章作为一个中国使臣,在桀骜不驯的日不落帝国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习惯而影响至今,不得不说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观念。
【人物评价】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再也没人分担了”梁启超在他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
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李鸿章年谱
李鸿章年谱1801年,李鸿章之父李文安生。
1821年,李瀚章生。
1823年,李鸿章生。
1825年,李鹤章生。
1829年,李蕴章生。
1833年,李凤章生。
1834年,李文安乡试中举。
1835年,李昭庆生。
1838年,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中进士。
1844年,李鸿章乡试中举。
1847年,李鸿章中进士。
1851年,李鸿章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1853年,李鸿章受命回乡办理团练,剿杀太平军;李鹤章随兄从军。
年底,李文安也奉命回乡募勇防剿太平军。
1855年,李文安卒于合肥军次,年55岁。
李昭庆的长子李经方生,后过继给李鸿章嗣子。
1858年,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焚毁了李鸿章祖宅。
李鸿章赴江西,入曾国藩幕僚。
1861年,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卒于江西。
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赴沪作战,与华尔洋枪队共剿太平军。
12月,被清廷授江苏巡抚。
1863年,淮军攻克苏州,李鸿章设计杀掉八降王,被授太子少保,并赏穿黄马褂。
1864年,曾国藩军攻克南京,标志着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清廷封李鸿章为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
是年,李经述生。
1865年,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
奏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此为清朝最大的军工企业,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1866年,曾瓜李代——李鸿章替代曾国藩受命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
1867年,朝廷调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仍在军中办理剿捻。
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代理湖广总督。
1868年,捻军被镇压。
李鸿章被赏加太子太保,并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
1871年,李鸿章、曾国藩联名致函总署,奏请选派聪颖子弟赴美留学,此为中国官派留学生之始。
1872年,李鸿章创办著名企业轮船招商局。
李昭庆卒于天津。
1874年,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大力举办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
1875年,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
李瀚章出任四川总督。
1879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抵天津,访晤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
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
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同时,又着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
李鸿章种种年谱
中文简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窦宗一(现代)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0万字。是谱有一副标题为“近代中国血泪史实纪要”。本书编者在美国写作此书,所用资料大都来自国会图书馆,有取材失慎之感。是谱以当时的历史发展为主,不以谱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毁誉为意,是一特点。全谱分八章,章前有小序。谱文以经历为主,私生活和家事较少涉及。谱中引用外文资料较多,这是其它年谱所缺少的。
语种
中文繁体
年谱名
李鸿章大事年表
主要责任者
尹福庭(现代)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表
谱表简介
本年表约0.5万字。它将谱主一生大事按年排列,供读者阅读《李鸿章》一书时参考。
来源题名
《李鸿章》
来源出版者
军事科学出版社
来源出版日期
1991年
语种
中文简体
年谱名
李鸿章大事记在线浏览
交替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谢世诚(现代)
语种
中文繁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窦宗一(现代)
出版发行年
1975年2月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0万字。是谱有一副标题为“近代中国血泪史实纪要”。本书编者在美国写作此书,所用资料大都来自国会图书馆,有取材失慎之感。是谱以当时的历史发展为主,不以谱主个人的毁誉为意,是一特点。全谱分八章,章前有小序。谱文以经历为主,私生活和家事较少涉及。谱中引用外文资料较多,这是其它年谱所缺少的。
年谱名
李鸿章年表
主要责任者
李鸿章
始购铁甲船 光绪六年二月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六年七月 设南北洋电报 光绪六年八月 请开铁路 光绪六年十二月 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 光绪七年六月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光绪七年四月 招商接办各省电报 光绪七年十一月 筑旅顺船坞 光绪八年二月 设武备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五月 开办漠河金矿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光绪八年四月 北洋海军成军 光绪十四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光绪二十年五月
模
拟
场
景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
本名章桐,谥文忠,安徽合 肥人。1823.2.15-1901.11.7,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 大臣,参与清政府有关内政、 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 大举措。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 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 强一争长短之人。
淮军
镇压太平天国
李鸿章在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中的贡献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同治二年正月 设机器局于天津 同治九年十月 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 同治十年四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四年八月 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 同治九年闰十二月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同治十一年正月
设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
请遣使日本 光绪元年十一月 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诸门, 择通晓时务大员主之,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 光绪元年十二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光绪二年十一月
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 光绪二年三月
李鸿章先生大事年表
李鸿章先生大事年表李鸿章先生大事年表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在北京参加会试,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1850年(道光三十年),改授翰林院编修。
1853年(咸丰三年),回家乡参与帮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59年(咸丰九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
1861年(咸丰十一年),奉曾国藩之命组建淮军。
1862年(同治元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
1863年(同治二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同治四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66年(同治五年),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捻军。
1867年(同治六年),授湖广总督。
1870年(同治九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1872年(同治十一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
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因反对者甚众未能实行。
1874年(同治十三年),与日本代表签订《北京专约》。
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力陈中国修建铁路的重要,亦因阻力太大,未能实行。
1875年(光绪元年),因"马嘉理案"与英国代表签订《烟台条约》。
奏设开平矿务局,官督商办。
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光绪五年),架设大沽北塘与天津之间电线。
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1880年(光绪六年),奏设电报总局于天津,1882年改为官督商办。
奏设天津水师学堂。
1881年(光绪七年),未经奏报修成开平煤矿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约10公里。
1885年(光绪十一年),与法国代表签订《中法新约》。
1888年(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1889年(光绪十五年),朝廷正式同意修铁路,但否定李鸿章修津通路主张。
1890年(光绪十六年),以日、俄等国窥伺朝鲜、亟需加强东北防务为由,提出修山海关内外关东铁路建议,获朝廷批准。
李鸿章历史
李鸿章:晚清政治家与改革者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桐,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是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参与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但颇具争议的地位。
一、早年经历李鸿章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李文安是清朝的进士。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还学习了书法、诗词等。
1840年,他考中秀才,之后进入国子监学习。
然而,鸦片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投笔从戎,加入了林则徐领导的抵抗英军的行列。
1847年,他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二、政治生涯李鸿章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的一场自救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强国富民。
李鸿章是这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他主张自强,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学习西方的科技。
他在直隶总督任内,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
他还推动修建了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等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2.中法战争中法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场对外战争。
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积极参与了这场战争。
他主张和谈,认为战争对中国不利。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使中国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
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指挥北洋水师与作战。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水师在战争中全军覆没。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权,并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给。
三、历史评价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但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一生,既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绩,也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污点。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鸿章生平大事件
李鸿章生平大事件一、中进士入翰林。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鸿章中进士同年入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李鸿章中进士后进而入了翰林院在此安安静静地做七品编修等待京察改换顶戴颜色。
二、回籍协办团练镇压太平军。
1853年虽然李鸿章赶上了三年一次的京察而且自己的名次也十分靠前晋升正六品可以说十拿九稳事情无奈太平军占领了武昌安徽告急咸丰帝一道圣旨李鸿章随工部侍郎吕先基回籍协办团练抵挡太平天军。
李鸿章先后跟随吕先基和福济在安徽干了五年虽然多次立功自己也屡次晋升但是上级太工于心计自己不断受到排挤小河养不了大鱼李鸿章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三、入恩师幕府组建淮军。
1858年曾国藩把不顺心的李鸿章招致魔下进入幕府襄办营务。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淮勇抵沪后自成一军是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任巡抚后大力扩充淮军又为淮军购置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1863年和1864年李鸿章率领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四、任总督镇压捻军。
1865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
1866年继曾国藩后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采取“就地圈围”和“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五、占直隶兴办洋务。
1870年李鸿章继曾国藩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长达25年之久。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差距纷纷主张“自强”进而“求富”。
李鸿章任江苏巡抚后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了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和金陵机械制造局。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了洋务事业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李鸿章1
传说李鸿章曾向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进言 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时费尽 “台湾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割 心力,伊藤博文则态度强硬,极尽羞辱 让出去并不可惜”,这句话被广为引用。然而 之能事。在条约缔结前最后一次谈判时, 也有相关研究及评论者指出,根据所有可见史 李鸿章对伊藤说:“没有想到阁下是如 料档案,未能发现李鸿章发表这段评语的记录。 此严酷执拗之人!”随后愤然离去。李 相反,李鸿章在与当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 鸿章登船回国,发誓终生不再踏上日本 《马关条约》的谈判时曾声明“台湾土地肥沃、 土地。一年后李鸿章访问美国时途经日 物产饶多,民亦服王化,设官署,臵吏员,纯 本,果然因“衔马关议约之恨,誓终身 然如本土”、“拟请所让之地,如果勒令中国 不复履日地,从人敦劝万端,终不许”, 照办,两国子子孙孙永成仇敌,传至无穷矣”、 终于没在日本上岸。 “台湾已立一行省,不能送给他国”等。
1862年(同治元年),编成淮勇五 营,李鸿章率13营淮军抵达上海,自成 一军,称为淮军。3月经曾国藩推荐任江 苏巡抚,12月改为实授。李鸿章受任之 初,形势极为严峻。由上海官绅组建的 “中外会防局”,一心指望外国雇佣军 抵御太平军,对洋人百般献媚,他们和 外国军队对淮军不以为然,“皆笑指为 丐”。面对这种情况,李鸿章激励将士 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不久, 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 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 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让中外人 士对淮军刮目相看。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 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以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 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 束的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按中国 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 年,故称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 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战争的 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 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发展自 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为随之而来的战争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通过发行国债和纸币等措施,改革国家的财政金融制度,缓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困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推动金融业发展
李鸿章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支持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05
李鸿章在文化领域中的影 响
提倡西学、兴办教育
推广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促进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地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一结果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
中。
军事思想与策略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拥有 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他积极倡 导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加强国防建设。
重视海防建设
李鸿章认为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大力推动海 军建设,并提出“以海为防”的 战略思想。
维护传统礼仪
他在外交场合中坚持维护传统礼仪,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尊 严和风范。
传承文化遗产
李鸿章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修缮文物古迹,为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倡导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外交手腕与策略
01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李鸿章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灵 活运用外交策略,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
02
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善于利用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为清朝争
取了更多的权益。
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多次边境争端和贸易纠纷,维护了国
03
家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
改革思想与尝试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分享]
李鸿章:时势所造之英雄——读梁启超《李鸿章传》本书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是晚清戊戌维新的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大师级的学者。
本书完成于1901年11月,即李鸿章去世不久。
本书又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是最早的李鸿章传记。
尽管李鸿章是梁启超的政敌,尽管康梁“公车上书”才六年,但是梁启超对李鸿章仍然持论公正,作出许多正确、深刻独到的评价。
“书中对李氏的批评,尚称公允,所记其时代的事迹,也很详尽,所以出版后,颇风行一时”(注1)。
本书《序例》共有六小段。
说明写作的目的,“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意不在古人,在来者也”;介绍所用的文体,“全仿西人传记文体”,“夹叙夹论”;表明取材的原由;强调公正评价的意愿。
《序例》虽然篇幅很短,但寓意很深,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史学文章,提供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反复研读。
作者在书中扼要叙述了李鸿章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所作所为,突出他对晚清四十年的重大影响,让读者对他的一生及中国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产生清晰的认识。
作者虽然不认同李鸿章为中国第一人的看法,但是他肯定地说,当时的统治阶级中无一人超过李鸿章。
“作史,对于伟大人物的自由意志和当时此地的环境都不可忽略或偏重偏轻”(注2),所以在第一章《绪论》中,作者反复强调评价李鸿章应有的史学态度。
在当时西方人看来,李鸿章是晚清王朝无可替代的代表人,但作者评价李鸿章只是寻常的英雄。
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他发现同治光绪时期的重大事件多与李鸿章有关联,作者评价李鸿章时,没有脱离他所置身的复杂环境和动荡时代。
本书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中,作者依据他对中国历史和当时国情之认识,断言李鸿章是纯臣,是庸臣,而非权臣。
他认为中国当时近四十年政治上的失败,不能归罪于李鸿章一人。
他并非有意袒护李鸿章而为之解脱,因为随着中国专制政体的发展,自清雍正朝以来,一直是军机大臣掌握朝廷的实权;“明明是‘圣上’铸成的大错,也总要由‘臣下’承担责任”(注3)。
李鸿章的功与过最新
李鸿章的功与过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旁白: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进京,拜曾国藩为师,9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李鸿章走上了军旅生涯,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平定太平天国旁白:1854年李鸿章军事才能显露,在1854年到1869年之间李鸿章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和发捻。
正: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并不能推动中国更向前一步发展。
而且长期的内乱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其中一个结束内乱的人。
错: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
洋务运动反: 李鸿章洋务思想有其局限性,认识只局限于“器物”层面,并未深入到“制度”乃至“思想”。
李鸿章曾经想放弃新疆。
沙俄侵略中国土地占领最多。
中国如今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却唯独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无法收回,还独立出去了一个蒙古。
当沙俄煽动新疆叛乱时,李鸿章却目光短浅,主张放弃新疆领土。
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
甲午战争错:一对朝外交政策的失误,表面上给其自主权,暗则为其提供保护,给日本留下了口实。
二是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的帮助,希望其他国家从中调停。
近代史李鸿章简介
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中文名:李鸿章
别名:李中堂、章桐、号少荃、仪叟
国籍:中国清朝 磨店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癸未年) 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
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1901年),世人多尊称李中 堂,亦称李合肥,汉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 子黻,号少荃(泉),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 俾斯麦”。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 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 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 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 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 富即贵。
洋务运动
捻军覆灭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 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在湖广总督任上,李鸿章一度奉命入川查办四川总 督吴棠被参案。他和吴棠是在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又深知慈 禧对吴“圣眷颇隆”,因此曲意回护,以查无实据结案。回武昌后,于 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办贵州军务,镇压苗民起义。尚未成行, 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清廷因左宗棠远在平凉不及兼顾,又改命援 陕。但李鸿章实在不愿与左宗棠共事,故一再拖延,直至六月下旬才抵 西安。七天后,因天津发生教案,列强军舰麇集大沽口,奉密谕“酌带 各军克日起程赴近畿一带相机驻扎”。匆匆赶赴直隶。
后世评价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 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 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 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 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 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 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 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 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 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 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李鸿章传
洋务领袖
太平天国后得势 —— 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授官
1864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继任两江总督; 1870 年9月,李鸿章移师直隶,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旋兼任 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
理由
1)经过“剿捻”战役,淮军防区从江苏一省而扩展至苏、 鄂、直、鲁四省。直、鲁为畿辅重地,苏、鄂为财富之区。 淮军酌留精锐3万,并获得优厚地理条件,从而为李鸿章淮 系政治势力的膨胀奠定了基础。 2)天津教案与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张文祥刺杀一案。
洋务领袖
创办军事工业
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等,天津机器局 1865 年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在雨花台设厂改称金陵机器 1866 年 10月正式奏准在天津设局,专制外洋各种军火机器, 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个炮局,于 9月奏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局。此后,逐渐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到 1860年代末,制 1867年该局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 ,开始制造兵轮。 由崇厚筹划办理。后有李鸿章接管,改名为北洋机器局。 造多种口径的大炮、炮车、炮弹、枪子和各种军用品。 1868年—1870年间,逐渐成为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辅之以修
外交斡旋
甲午战争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未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 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外交斡旋
甲午战争
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未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 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 因 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朝鲜半岛、辽东半岛、
李鸿章生平
负面评价:
负面评价主要来自于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后人也多对此诟 病。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 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 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 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 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 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 。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 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自我评价: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 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 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 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 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 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 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轮船招商局
洋务运动照片展示:
江南制造总局
新式学堂
北洋舰队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航母
概述:
•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 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
外交:
• 面对清廷内部顽固派的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 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 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 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 ”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 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 重大的对外交涉。但是讽刺的是,在签订逼迫中国出让利 益的不平等条约时,李鸿章是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常 常是列强指定李鸿章去谈判,甚至在与俄国签订条约的过 程中收取贿赂。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晚清的一代权臣、清政府外交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1823—1901),又名章铜,字子黻,又字渐甫,号少荃,又号仪斋,晚年自号仪叟。
磨店乡群治村人。
李鸿章祖上原姓许,因舅家李姓无嗣,李鸿章八世祖迎溪遂兼祧许、李二姓。
李鸿章少年顽皮,喜养雀,稍长颖悟过人。
六岁始师堂兄李少岚就读,后从当地名儒周先生攻读四书五经;十八九岁便成了府学廪生。
道光甲辰(1844年)开科,鸿章参加顺天乡试,中第84名举人;道光乙巳年(1845)至京,其父把他举荐给曾国藩,曾见其英俊聪慧,能倒背《春秋》,大爱之,授以义理经世之举;道光丁未年(1847)会试,鸿章应试中第25名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士,时与郭嵩涛、沈葆祯、李宗羲被称为“丁未四君子”。
李鸿章湘军幕僚1853年(咸丰三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5月首次李鸿章与太平军交战于和州裕溪口。
2024版李鸿章PPT课件[1]
李鸿章曾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外国签 订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 条约》等,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 重要人物。
24
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与争议
2024/1/29
正面评价
李鸿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的洋务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他在 外交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
2024/1/29
20
李鸿章在近代化事业中的贡献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李鸿章致力于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文 化知识和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2024/1/29
2024/1/29
军事制度僵化
八旗、绿营等传统军事制 度弊端丛生,军队战斗力 低下,难以应对外来侵略。
国防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清朝 统治阶层缺乏现代国防观 念,对外部威胁认识不足。
16
李鸿章推动军事改革的措施
引进西方武器装备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 如洋枪、洋炮等,提升中国军队装备
水平。
对外关系改善
随着军事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对外关 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改善,为维护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有力保障。
18
05
李鸿章与近代化事业
2024/1/29
19
近代化事业背景及意义
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近代化事业应运而生。
意义
近代化事业是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之路, 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推动国家富 强和民族振兴。
2024/1/29
《李鸿章家书》
《李鸿章家书》《李鸿章家书》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仪叟,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与曾国藩同榜。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李鸿章本名章桐,父亲将其名为鸿章,意在希望他成人后能“宏图大展,文章经国”。
李鸿章没有辜负父亲的殷殷期望,二十一岁考中举人,二十四岁中了进士,成为当时安徽最年轻的翰林。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职,是我国晚清重臣。
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对其功过誉毁简直判若两人:誉之者称之为“旧中国务实第一人”、“中国近代化之父”;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的俾斯麦”;为人顾大局、识大体,虽饱受骂名,仍与八国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最终赔上老命一条。
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如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时,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李鸿章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
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
李鸿章家族世系
李鸿章家族世系李鸿章李鸿章,晚清重臣。
其先本姓许,七始祖许慎所,过继给李心庄为嗣,遂改为李姓。
许氏,本炎帝之后,伯夷后裔,周武王克商,封许文叔于许国,后被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
高阳许氏,世系如下:伯夷许猗——许嵩——许弼——许慈——许毗——许德——许允——许猛——许成——许惇——许文光——许权——许嘉仕——许三德——许善志——许茂——许敬宗——许定相——许冲——许可宰——许俨——许钺——许必选——许远——许尧——许纯——许蛟——许文灼——许晓——许琳——许驭——许光禄——许仲章——许清——许杓——许才——许冲——许昌——许庚二——许福三(由江西湖口徙居合肥下赵园,是为合肥许氏始迁祖)——许云祥——许庆贵——许胜芳——许伯造——许积惠——许善显——许发贵——许银溪。
合肥李氏宗谱,1925年修一世:李慎所原本是许银溪次子,出继李心庄为嗣,遂改姓李氏。
去世后仍归葬本生父许银溪墓下方。
配葛氏,生子四:君辅、君美、君祥、君秀。
被合肥李氏尊为一世祖。
二世:李君辅慎所长子。
子五:汉明、汉卿、汉文、汉宜、汉申。
三世:李汉申君辅五子。
子四:仕任、仕俊、仕宽、仕超。
四世:李士俊汉申次子。
子二:桐、椿。
五世:李椿仕俊次子。
字凤益,太学生,敕赠承德郎,刑部主事。
以曾孙鸿章贵,诰赠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署两江总督、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配裴氏,子三:占鳌、殿华、嵩。
六世:李殿华椿次子。
字瑞廷,号庆庵,邑庠生,诰赠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振威将军。
配周氏,子四:文煜、文瑜、文球、文安。
七世:李文安殿华四子。
生于公元嘉庆十六年辛酉1801年,卒于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
文玕,字式和,号玉泉,又号愚荃。
邑优廪生,道光甲午科(1834年)举人,戊戌科(1838年)进士,殿试三甲,朝考入选刑部主事。
历官道光辛丑科会试外联官、广西奉天山西等司主稿、云南司员外郎等。
配李氏,子六: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女二:长适记名提督同县张绍棠、次适江苏候补知府同县费日启。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1873,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马关条约》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
体例
大事记
谱表简介
本大事记约1.4万字。是谱记述了谱主读书、科第、仕历等生平经历,对其参与的重大军政活动所记较详。如参与镇压太平军,发展新式教育,多次代表清廷签订国际和约等。《李鸿章评传》前有谱主照片3幅。
来源题名
《李鸿章评传》
来源作者
谢世诚
来源出版者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来源题名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
来源作者
沈云龙
语种
中文简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雷禄庆(现代)
出版者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发行年
1977年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5万字。编者见已刊行之李书春、窦宗一二人所作李氏年谱,前者简略,后者芜杂,均有疏失谬误,遂以《合肥李世三世遗集》、《李文忠公全集》、《李文忠公尺牍》等为主干,参以诸家文集、年谱、传记等资料,系统整理,详加考证,辑成是谱,记谱主一生事迹极为详尽,藉此可窥见晚清政局之衰败过程。谱后有诏准列祀及子孙升迁等记载,并附150余种中外参考书目。
语种
中文繁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窦宗一(现代)
出版发行年
1975年2月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0万字。是谱有一副标题为“近代中国血泪史实纪要”。本书编者在美国写作此书,所用资料大都来自国会图书馆,有取材失慎之感。是谱以当时的历史发展为主,不以谱主个人的毁誉为意,是一特点。全谱分八章,章前有小序。谱文以经历为主,私生活和家事较少涉及。谱中引用外文资料较多,这是其它年谱所缺少的。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0万字。是谱有一副标题为“近代中国血泪史实纪要”。本书编者在美国写作此书,所用资料大都来自国会图书馆,有取材失慎之感。是谱以当时的历史发展为主,不以谱主个人的毁誉为意,是一特点。全谱分八章,章前有小序。谱文以经历为主,私生活和家事较少涉及。谱中引用外文资料较多,这是其它年谱所缺少的。
语种
中文简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窦宗一(现代)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谱
谱表简介
本年谱约40万字。是谱有一副标题为“近代中国血泪史实纪要”。本书编者在美国写作此书,所用资料大都来自国会图书馆,有取材失慎之感。是谱以当时的历史发展为主,不以谱主个人的毁誉为意,是一特点。全谱分八章,章前有小序。谱文以经历为主,私生活和家事较少涉及。谱中引用外文资料较多,这是其它年谱所缺少的。
语种
中文简体
馆藏地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116.229.20.82
语种
中文繁体
年谱名
李鸿章大事年表
主要责任者
尹福庭(现代)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表
谱表简介
本年表约0.5万字。它将谱主一生大事按年排列,供读者阅读《李鸿章》一书时参考。
来源题名
《李鸿章》
来源出版者
军事科学出版社
来源出版日期
1991年
语种
中文简体
年谱名
李鸿章大事记在线浏览交替谱名 Nhomakorabea李鸿章年谱
主要责任者
谢世诚(现代)
年谱名
李鸿章年表
主要责任者
韦息予(现代)
谱主名
李鸿章
体例
年表
谱表简介
本表仅将谱主原传中主要事迹编年列纲,为读者理一大致头绪。
来源题名
《李鸿章传》
来源出版者
上海申华书局
来源出版日期
1931年
语种
中文繁体
年谱名
李鸿章年(日)谱
主要责任者
窦宗一(现代)
出版者
香港友联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年
1968年6月
谱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