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集下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核心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即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困境中解脱出来,还给其主动权。

使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勤于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经历成功体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优劣,很大程度
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师生关系建立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教师要从思想上重树正确的观念,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关爱、帮助,同时也要展示才华,树立威信,同学生平等交往,尊重他人,承纳异己,宽厚待人,增强责任意识,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

二、深入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既要依照课程标准、按照教学要求
教学,又要把握学生身心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满足其心理需要。

人人各异,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个性特征、优缺点、思想习惯。

要设法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取长补短,使教学去适应学生的要求。

三、紧密联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


教材,但不是教教材,应站在考虑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其幸福人生打基础的高度进行教学。

要因地制宜,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实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得以实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部动力机制,培养兴趣和习惯。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教案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为他们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出差异化教学计划,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问题导向、情境引导、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探究能力。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通过评价制度的完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评价应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讨论交流,并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并提升自我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综合6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老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掘学习潜力,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做法和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的阶段,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算术平方根这节课时,我这样引入:设大象重为x 千克,蚂蚁重y 千克,他们重量之和为2u 千克。

那么x-2u=-y x=2u-y①×②得:x 2-2xu=y 2-2uy,两边同时加上u 2得(x-u)2=(y-u)2,两边同时开方得x-u=y-u,∴x=y“这岂不是蚂蚁与大象一样重吗?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学生们感到非常奇怪,带着问题反复观察,一时也找不出原因。

这时,教师趁势提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算术平方根的问题。

由于学生迫切想知道这个问题应怎样解决,注意力特别集中。

这样的实例引入法,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在新知识引入时,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要条件之一,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二、诱导学生,学会探究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我们知道,有阅读教材能力的学生,学起来积极主动,比缺少这种能力的学生学习成绩要好,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加突出。

同时要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不仅要知道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结论,更要掌握数学中的思想方法,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认真阅读课本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用事实形象地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一般不急于纠正,而是指导他们认真阅读教材,从而找到错误的根源。

当学生通过阅读探究解决某个难题时,心情是很高兴的,从而无意识地把书上的注意点转化为自己作业中的注意点,学习就变得主动,也对阅读数学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

老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把老师讲的东西学会。

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为您解答!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需要。

作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何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某某某思考的一个好方法,它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教学“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利用课件创设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然后提问,现在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桃子?从而引出0和3相乘的式子。

这样生动有趣的引入,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很快投入到学习当中。

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有了疑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善问、会问,在疑问中去探索、去发现。

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说出一些0除以一个数的例子,有的说0÷2=0、有的说0÷5=0……这时,有个学生说0÷0=0,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质疑“你说得不对,0÷0也可以等于1,因为,根据商某除数=被除数,0和1相乘也得0。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趁机让学生围绕0÷0=?这道题展开讨论,最后,同学们发现,当0作除数时,0除以0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若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作用首先应当转变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己努力,教师无法包办代替。

所以教师不能把要讲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要想办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习知识,渴望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其他任何人,包括家长和老师。

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等方面,要置于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去考虑,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课堂教学方式也要相应地改变从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在自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设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讨论直接获取知识。

学生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进行探究、进行研究,积极地去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集体讨论,从而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三、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主体性原则内涵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仅以最常见的课堂提问为例: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简单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中等难度的问题由中等学生来回答,使他们的学习成果也得到认可,而难题可以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更能激发好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于同等难度的问题,正确的提问方式应是先给全体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从较差的学生问起,让中等以上的学生补充,最后再让好学生补充纠正或完善答案。

这样循序渐进地得出正确答案,让思维较缓慢、反应较迟钝的学生也有一个深入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回答与其他同学进行对照,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充实和改进自己的短处,在他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传统守旧的那种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已不在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应该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了。

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境界。

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无话不谈,尽量创设激烈争辩、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敢说“不”,让他们能勇于提出尖锐的、有独到见解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

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亲近,这也正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的主体作用。

二、激发兴趣,调动激励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圣人贤者为我们留下的最通俗但又最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教学过程中不能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又加上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学生都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与体验积累,倘若这样教学的话,学生学起来便会索然无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那种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学生学起来只是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不学都一个样的心理,这样也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

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启动兴趣呢?我主要的是运用了这几个步骤:第一步:标新立异。

三、采用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即情感心理交流过程。

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动机与需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好地交流在一起,这样也就更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主体性教学”的提出是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主体性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学习资料、资源。
为了支持学生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做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在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那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方面提供帮助。
4、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开头和中间出现问题、有问题大家都能理解,现在教学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
5、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实现了对学生多元性、多元化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与有效的反馈,判断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给与明确、积极的评价。教师的这个评价要有鼓励性,促进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也要很好的保存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要想探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探究的欲望。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探究。
二是要有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创设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一个问题的空间,然后学生在个体探究、合作探究与集体探究当中,也就是个别学习之后,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展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理解上的缺欠,完善自己的想法,在班级交流中,评价他人与自己的思路,达到完成认知结构优化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

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议、说”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一、从整体入手反复读这是阅读教学的主线。

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在教《小珊迪》一课时是这样来指导学生朗读的:首先,利用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再自由读课文,并在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一道检测题: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不要求学生答得全面,只要能答对一两个方面就行。

)并从书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说明。

其次,我采用引读的方法,如:师: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生:只穿着一件又簿又破的单衣。

师:瘦瘦的小脸……生:冻得发青。

师:一双赤着的脚……生:冻得通红。

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小珊迪的贫苦和可怜。

最后,我又采用集体朗读,让学生再一次透彻地体会出情感,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点拨思古人云:“学起于思。

”可见,理解课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究竟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

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加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如:教《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有障碍。

而学生只要能够懂这一句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引导他们抓住“一颗种子”来理解句意。

上文作者沉思的一段话是赞扬了皂荚树有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好思想。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互动式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建立互动式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实现更加有效和积极的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兴趣、互动式、参与讨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引导、教学方法1. 引言1.1 引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立有趣的问题、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建立互动式的课堂氛围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提倡学生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传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作为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励学生的创造力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自主能力是指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决策过程,让他们有机会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与教师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的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性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构建者。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往往使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反,当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感到自由和安全,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实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不能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不能过度干预。

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十分重要。

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理解活动的主体和学习主体,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任何教育都无法落实。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发扬民主师生关系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水平不但取决于教师完成工作角色的任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取决了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

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感。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保证。

为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要拥有一颗爱心。

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个性奠定基础。

同时,教师还必须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促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向他们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某些方面,学生也会比老师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在学习中好的见解,新的方法,教师要即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积极发言,对准确的回答给以肯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足其好胜心,点燃智慧的火花。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

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

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半球实验引入。
2 . 组 织 自学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设计出一个 旨在研究 某种 固体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 的关系的实验方 案。教 师可 根据 学生的实际水平 , 进行如下启 发 : ( 1 ) 必 须 使此 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够改 变( 如 取几块大 小 不 同的固体 ) ; ( 2 ) 每块固体的体积 和质 量都要测 量 来( 质量用天平称 , 体积通过量简用排水法 测得 ) ; ( 3 ) 测出几组数据后 , 再研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 在什
中学 生 在 一 节课 中能 有 3 0 分 钟 的 时 间 真 正 高 度 集 中注 意 力 、 思 考 问题 就 相 当 不错 了 , 因 此 必 须 把 学 生精力集 中的时间用好 。如机械效率一节中可以让 学生 自己组装 四个滑轮组成 的滑轮组装置 ,自己测 量 数据 : 砝码 总重 G , 两 只滑轮重 G , 三根 不同绳 子 自由端拉力 腊 , 由绳 子股数计算 l L } J : ( G + G) / n , 由 弹簧秤测 出拉力 , 由功 的原理计算 出 , 砝码 的升 高量h , 绳子 自由端拉过的距离s 。然后根据有用功 、 总功的定义 , 让学生 自己求 出它们的值 。 要求学生说 明为什 么 最 大而 最 小 ,通 过学生 自己思考 、 讨 论, 学生就很容 易理解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 了。
么关 系 。 体 积 关 系 的实 验 方 案 。 各组设计 后 , 展开 全班讨论 , 确定最佳 方案 , 并
组织 自学 ,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设计好 的 自学程 序题 , 一 面看书 , 一 面思考 , 回答 程序题 中提 的问题。 如在杠杆一节 中, 为了让学生对杠杆的概 念能有所理解。 可以这样 问: ( 1 ) 一根硬棒 , 在符合哪 些条件下才叫杠杆?( 2 ) 若是一根 软棒 , 符合同样的 条件 , 是否也 叫杠杆? ( 3 ) 直的硬棒可以做杠杆 , 那么 弯 的也 可 以吗 ?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

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媒体技术,化学实验,化学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实、现象等。

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开始先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大多数学生凭感觉回答显中性;抓住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演示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惊奇,充满了疑问。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教导和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所教授的内容。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如何阅读、理解和总结教材,以及如何运用记忆和思维策略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评价。

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综上所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教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评价。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以此共勉.
一、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比较注意把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阅读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有意识地改变“学生跟着老师阅读”的做法,课前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击并一步步逼近“目标”。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进教法。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追求知识的探索者。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文章的结尾给出总结。

一、明确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教育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人才。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鼓励学生的思考和提问。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

四、提供适应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提供适应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生需要一个温馨、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来保障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引导学生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引导他们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责任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面对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仅是个体的发挥,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团队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唐大军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1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面我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阐述:
一、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
实验探索法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同时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以“密度”一节教学为例,说明这种教学法中学生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

1.创设物理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钢、一块铝,要求学生把他们鉴别出来。

当学生轻而易举地利用气味和颜色进行鉴别后,进行小结:气味、颜色等都是物质的特性,利用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已经生锈或是涂上了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有把握断定它们是何种物质。

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物质是很不足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物质另一种更重要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可以在寻求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发现。

教师提出:那么,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2.进行猜想
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质量越大,体积也越大”;有的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等等。

教师先不表态。

3.实验验证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出一个旨在研究某种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如下启发:(1)必须使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能够改变(如取几块大小不同的固体);(2)每块固体的体积和质量都要测量出来(质量用天平称,体积通过量筒用排水法测得);(3)测出几组数据后,再研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再要求学生设计出能够研究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

各组设计后,展开全班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并请一位同学叙述实验步骤,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最后,要求各组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教师把设计好的表格抄在小黑板上。

表格中最后一行留下空白,准备写上“密度”及学生通过实验测出的各种物质的密度值。

4.获得知识
教师选取几个小组,让他们把实验数据填到表格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寻求规律。

引导他们发现:同一种物质,例如铁,虽然质量改变时体积也改变,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却是一个恒量(该比值通过计算填在表格最后一行),同样,对于其他物质,如铅、水、酒精来说,也是如此,但对于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

教师总结: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也就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物理上把它定义为该种物质的密度。

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

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5.巩固运用
(1)要求学生叙述:如何鉴别上课时拿出的两块金属是否属于同一种物质。

(2)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明白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既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接着进行解题示范。

(4)进行课堂练习。

(5)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即知识过手情况)。

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统得过死,死记过多的弊端,使学生能完全置身于物理环境中利用物理实践学习物理并解决物理问题。

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指导性发现法教学方式
所谓指导性发现法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实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指导性发现法可分为四个过程,即:激发兴趣、组织自学、强化思维、总结记忆。

1.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教师要用较强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全班同学的情绪处于急于获取知识的状态,使教与学同步。

物理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趣味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等。

例如在上大气压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出:“想知道铁有无重量,可以用弹簧秤称量一下。

那么,空气有没有重量呢?能否也用弹簧秤称量一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空气也有重量呢?”让学生稍作议论后引入课题。

同时也可以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

2.组织自学
组织自学,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自学程序题,一面看书,一面思考,回答程序题中提出的问题。

如在杠杆一节中,为了让学生对杠杆的概念能有所理解。

可以这样问:(1)一根硬棒,在符合哪些条件下才叫杠杆?(2)若是一根软棒,符合同样的条件,是否也叫杠杆?(3)直的硬棒可以做杠杆,那么弯的也可以吗?
3.强化思维
中学生在一节课中能有30分钟的时间真正高度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必须把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用好。

如机械效率一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四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装置,自己测量数据:砝码总重G,两只滑轮重G1,三根不同绳子自由端拉力F值,由绳子股数计算出Fl=(G1+G)/n,由弹簧秤测出拉力F2,由功的原理计算出F3,砝码的升高量h,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S。

然后根据有用功、总功的定义,让学生自己求出它们的值。

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F3最大而F2最小,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了。

4.总结记忆
课堂中得出的概念、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整理成为易记忆且不易混淆的条目,让学生储存入大脑中。

我要强调一下,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是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当然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那就必须要用时间来保证!总之,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