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脑、袋”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规范端正书写田字格中的“宽、睛”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插图、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描写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讲故事,感受小蝌蚪奇妙的生长变化过程,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趣设疑1.(出示青蛙图片)认识它吗?我们以前学过好几篇关于青蛙的课文,还记得吗?(《青蛙写诗》《小青蛙》《荷叶圆圆》)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板书课题,齐读,注意停顿:小蝌蚪/找妈妈。
咦,青蛙躲在哪里了?你知道吗?(原来,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4.(出示蝌蚪图片)它们俩长得一点都不一样,难怪小蝌蚪要四处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妈妈的?找到了吗?读了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学情,祖机正音:课文能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
要想把这么长的课文读通顺,这些后字词都必须读准确。
(1)分组出示。
第一组:脑袋宽嘴巴披着衣衾鼓着眼睛第二组:池塘捕食阿姨肚皮哪旦那里黑灰色乌龟(2)指名读第一组: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读轻声、教师示范,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读第二组:相机区分“哪里、那旦”,“黑灰、龟”的读音。
指名读,当小老师带读,齐读。
4.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把这些词语送进句子里,能读通顺吗?第一句: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第二句: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
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经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经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1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一样,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蝌蚪青蛙头饰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
(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2谈话引入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三精读领悟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样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2)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妈妈生活在一齐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齐去找妈妈呢。
它们找啊找,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妈妈,原先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8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
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小蝌蚪找妈妈》(四)活动目标: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
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
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青蛙)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ppt词卡头饰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
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1、课件展示生字。
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
(可以加上动作)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
(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⑶分角色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充分。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拘谨,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青蛙的生命周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爱护自然环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基本概念。小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们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成长为青蛙。这个过程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命周期,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例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蝌蚪如何通过与不同动物的互动,逐步认识自己和找到妈妈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出现记忆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设计更多的复习环-朗读与表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声音传达故事情感。
举例:在讲解“蝌蚪”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蝌蚪和青蛙的成长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词义,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所见过的蝌蚪。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通用13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通用13篇)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一三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会认字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会写字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习汇报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6、朗读全文。
三、拓展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2、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2、(出示卡片)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教师口述:1.你认识上面的小动物吗?(青蛙和小蝌蚪)你知道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板书:1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它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二、介绍作者盛璐德:(1912~1985),女,上海市人。
1956年,被评为幼教一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和市先进工作者,后被选为长宁区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静安区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盛在自己班级试验"认语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环境,掌握语言。
1953年,她先后开25节观摩教学课,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赞扬。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教学重点篇一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读书。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二一、活动目标:1、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想象故事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3、培养幼儿的。
观察力,感受探究生命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2、青蛙、鸭子、大白鹅、鱼、乌龟、小蝌蚪头饰。
三、活动过程:1、导入: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送首歌给妈妈。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听,有人在哭,老师过去看一看。
原来是小蝌蚪。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是,他们的妈妈生下小蝌蚪后就离开了,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找到妈妈。
2、新授:(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
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里?小蝌蚪先遇到谁?又遇到谁?他们是怎么说得?(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更充分理解。
)(3)完整的将故事看一遍(课件)(4)边看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5)游戏:课前在地上画5个圆圈,找5个幼儿扮演青蛙、鸭子、大鱼、乌龟、大白鹅,分别蹲在5个圈内,另找2名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和小蝌蚪在池塘里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身体滑溜溜,漂亮尾巴扭呀扭,池塘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念到"池塘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时小蝌蚪两臂侧平举,原地转3-5圈。
念到"闭上眼睛想一想"时,小蝌蚪蹲下用手蒙住眼睛。
念到"妈妈妈妈在哪头"时,青蛙妈妈和其他的妈妈交换位置,表示先回家了。
当老师说:"找妈妈去吧。
"小蝌蚪睁开眼睛,跑到自己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看谁最快找到妈妈。
3、活动结束: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也要唱歌给妈妈听,小朋友和他一起唱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8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展。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收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8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1、师配乐范读,学生答复: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4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教学预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同学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育同学观看力量。
3.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要爱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育同学观看力量。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熟悉青蛙吗?(生:熟悉!)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伴侣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伴侣和坏伴侣。
蚜虫是庄稼的坏伴侣,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伴侣。
你们喜爱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日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同学观看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同学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发现最终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终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4、小结: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消失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终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索: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2、订正读音(群、捕、迎、裳等)3、回答思索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同学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篇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7篇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自然的奥秘去了解动物植物,去观察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先来走进动物的世界,首先我们来才一个出示:大脑袋,长尾巴,儿时无腿水中游、后腿伸,前腿到,跳来跳去找妈妈、谜底是:蝌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成长的、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1)听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小组学习、(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识记“塘”“鼓”两个汉字、出谜语:“唐朝土地、”“支援十粒(3)接读课文、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②齐读、③去掉拼音朗读、4、小蝌蚪吐泡泡,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引导学生学习一字多词、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看谁填得准、出示题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找妈妈的故事,他们分别向()、()打听最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妈妈是()、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四、情景朗读,把握内容与情感:1、分段朗读、(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请你画出来,然后读一读,注意读出小蝌蚪的可爱哦!(2)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问:你能感受到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亲切吗?读出来吧!(3)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问:你能感受到小蝌蚪的急切和乌龟的和蔼可亲吗?读出来吧!(4)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提示:可以边朗读边表演、(5)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提示:引导学生注意动词的连用、五、生字指导,学习书写: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识的、重点讲解“两”“哪”两个字,区分“俩和两”,区分“哪和那”、谜语学习“就”和“宽进京城少一撇、”“宝盖底下看见草、”学生在猜谜中掌握两个汉字的写法、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可以让学生先展示,再学习、检验对错、3、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词语、袋鼠、袋子、口袋、脑袋、迎风、迎面、迎接、欢迎、荷塘、鱼塘、池塘、水塘学生明确一字多词的学习方法、2、课件出示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捕食、阿姨、欢迎、头顶、乌龟、披着、打鼓(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2)齐读、(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谁?干了什么?怎么干的?2、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标注在课本上、3、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提示:自学要求(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勾画、(2)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注意说话的条理性)看图片排顺序,把顺序号标注在课本上、四、品读课文,训练语言:1、读了课文,你能不能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出示:鼓着大大的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小蝌蚪什么样子?出示:甩着长长的尾巴、请勾画出动词、“鼓、披、露、甩”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一个句子、2、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小蝌蚪的句子、你能照样子写一下这只小猪吗?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你能用连续的动词写一个活动吗?五、体验反思: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有没有哭鼻子?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小蝌出示回答格式: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我想对小蝌蚪说:、六、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青蛙是一种*发育的动物,小时候和长大后有很大的区别、像这样的小动物还有很多、你还知图片中的小动物和他们长大后的样子连起来吧、七、巩固练习:1、打开“阅读训练-《小蝌蚪找妈妈》”,一起来闯关吧!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篇二【设计意图】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是一本经典的儿童图书,它通过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了勇敢、坚定、乐观的品质。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如何运用小蝌蚪找妈妈这本图书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一次完整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和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勇敢、坚定和乐观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故事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角色扮演:将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场景搬上课堂,让幼儿扮演小蝌蚪、小鸭子、小鱼等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困境和乐趣。
3.音乐活动:通过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配乐,让幼儿跟随节奏做出合适的动作,如跳跃、拍手等。
4.图画故事:使用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故事书,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画来理解故事情节。
5.自由绘画: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小蝌蚪找妈妈的理解和想象,自由绘画出他们心中的小蝌蚪世界。
6.口头表达:鼓励幼儿在班级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心得。
三、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教师预告今天要讲的故事是《小蝌蚪找妈妈》,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小蝌蚪从蛋壳里面出来后,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了,于是它开始了漫长而困难的找妈妈之旅。
2.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孩子们分组扮演小蝌蚪、小鸭子、小鱼等角色,让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拟表演。
例如,两个小朋友扮演小蝌蚪,沿着教室的走廊寻找妈妈,其他小朋友扮演小鸭子、小鱼等,在路边帮助小蝌蚪找妈妈。
3.音乐活动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配乐,让孩子们跟随节奏做出合适的动作。
4.图画故事教师带领孩子们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画故事书,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
5.自由绘画教师要求孩子们拿出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小蝌蚪世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情感。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① 本文重点知识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小蝌蚪与环境的互动。
② 本文重点词:小蝌蚪、妈妈、成长、亲情、环境。
③ 本文重点句:小蝌蚪在妈妈的关爱下逐渐成长为青蛙。
板书设计:
1. 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 出生
- 找妈妈
- 成长
- 变青蛙
2. 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a.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的相关故事书籍,如《青蛙的成长故事》、《蝌蚪的奥秘》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亲子关系。
b. 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与小蝌蚪成长、亲子关系相关的纪录片或动画片,如《小动物的成长》、《妈妈的爱》等,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小鸭子找妈妈》的故事,对本节课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两个故事进行对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设计。首先,通过深入解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其次,通过分析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1.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来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程主要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通过分析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认识“塘、脑"等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 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 个词语。
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 个生字,能听写课后12 个词语。
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相关动词说话。
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相关图片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学生思考并猜测)谜底就是小蝌蚪。
(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生动图片)大家看,这就是可爱的小蝌蚪。
谁来说说小蝌蚪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精彩故事。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同桌互相读课文,认真倾听,互相纠正读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鲤鱼、乌龟、青蛙。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
池塘脑袋灰黑色教捕食欢迎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披着鼓着指名读,正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5.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师(神秘地):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2.师(出示课件:寻人启事,小蝌蚪摆着尾巴,配音)寻人启事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小蝌蚪2008年3月16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师:找不到妈妈,小蝌蚪多着急呀!妈妈长得什么样呢?听完下面的介绍,你能告诉小蝌蚪吗?(学生看动画,听课文配乐录音。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指名回答)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正在做什么呢?(指名回答)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新课师:我们要帮小蝌蚪找妈妈,可是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呢?“寻人启事”里没告诉我们,怎么办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文)师:请找出描写妈妈样子的句子,划上横线。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师:是谁告诉小蝌蚪的呢?(指名回答)生:是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
师:鲤鱼妈妈在做什么?(和学生表演,指导读对话,理解“迎上去”)师:(过渡语)小朋友,别忘了小蝌蚪还在耐心地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它发出的“寻人启事”。
)出示课件:寻人启事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鲤鱼阿姨告诉我:我的妈妈长着()。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2008年3月16日师:你们注意看看,现在是谁在找妈妈?(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师:原来小蝌蚪在慢慢长大,身体也在发生变化呢。
师: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
那我们快去找吧!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理解“又”(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说“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
我们一起来看图,(课件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
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读。
生:(自学课文内容)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我们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我们找到了也长着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
师:看来“寻人启事”写得不太明白,那怎么办?生:我们来改改“寻人启事”吧!师:那我们还是先读一读书,看看书中有没有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告诉我们,好吗?(生自由读文)学生找到第四段: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对比句子: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鼓着一对眼睛。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话?生:第二句。
师:老师就喜欢第一句,你们能说服我吗?生:……师:为了让小蝌蚪马上找到妈妈,你们能再帮它把“寻人启事”补充完整吗?生:能!(出示课件)寻人启事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通过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帮助,我知道:我的妈妈()。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长出()的小蝌蚪2008年3月16日四、总结课文,深入引导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生:青蛙。
师: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说一说?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如: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妈妈,原来你就是捉害虫的大王啊!)师:(扮青蛙妈妈,笑着说)是啊,孩子,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分角色朗读: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指名回答)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五、识字、写字教学1.借助图画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己认识了什么字,读懂了什么。
4.指导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5.指导写字。
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寻人启事”为载体,组织教学1. 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
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
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课件出示《寻人启事》。
2.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寻人启事”,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每次”寻人启事”的出现,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在生活中,表达中非常重要。
3.蝌蚪的身体变化过程也巧妙地通过”寻人启事”的落款人的变化,体现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留下深刻印象。
二、读、说、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道出了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
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
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3)师生小记者活动的巧妙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
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
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健康”除了生理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爱,心理健康的营养素“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
只有沐浴在爱的甘林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走近幼儿聆听心声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
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
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若教师拥有一份爱心,肯走近幼儿,了解幼儿,就不难会发现幼儿的各种心情。
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努力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怀、安慰,让他们快乐,使他们心情愉悦地生活。
(二)尊重幼儿多些宽容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
”尊重幼儿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
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当幼儿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们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风骤雨”的加予批评、当众揭短,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护。
教师的尊重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幼儿,静观其变,打破幼儿“一犯错就会挨批评”的思维定势,让幼儿从自卑、恐惧中解脱出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感受“老师原谅我了”。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础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
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一)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
”对于幼儿来说这一表现尤为突出。
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
而一些幼儿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
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的小手真灵巧,画的画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