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
从“原真性”实践反思中国遗产保护——以宏村为例
从“原真性”实践反思中国遗产保护——以宏村为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至关重要。
然而,在进行遗产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以宏村为例,探讨中国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反思。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民居景区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
宏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宏村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困境。
首先,宏村中的原真性受到了威胁。
原真性是指古村落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迎合旅游市场需求,宏村的部分建筑开始被破坏或改建成商业用途。
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也被改变,居民逐渐离开村落居住。
这种原真性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宏村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
其次,旅游开发带来的商业化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宏村的知名度提升,大量旅游者涌入村落,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商业化的扩张导致大量商店、饭馆等商业设施出现,而传统手工艺和农耕文化等正逐渐被忽视。
商业化的压力造成了村落内部的社会关系破裂和价值观的转变,严重破坏了宏村独特的人文环境。
另外,管理和保护不到位也是宏村遗产保护的难点。
尽管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和修复,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宏村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管理者对于保护原真性的意识不强,导致修缮工作不够细致和专业。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旅游规划,游客数量过多、游客流动无序等现象仍然存在。
这些问题使得宏村的保护工作难以持续和有效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原真性”实践中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首先,保护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宏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真正做到精细化和专业化。
其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旅游规划,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保持宏村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环境。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_原真性原则_的理论探讨(精)
一.关于“原真性”的含义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又译原生性、真实性。
“Authenticity”作为一个术语,包含了权威性“Authoritative”+本源“Original”双层含义,其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
对于一件艺术品、文物建筑或历史遗址,原真性可以被理解为那些用来判定文化遗产意义的信息是真实的1。
一般认为:判定一件艺术品应该考虑它的两个基本性质,即艺术品的创作和艺术品的历史。
艺术品的问世由创作思维过程和实物营造所组成;历史则包含了能够界定该作品时代性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变化、改动以至风雨剥蚀的现实情况的全部内容2。
由此可见,创作和历史(信息共同构成了“原真”的基本价值。
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明确规定的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标准。
自60年代“原真性”引入遗产保护领域以来,有关原真性的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演化和对遗产的认识而发展,时至今日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正统含义。
二.关于原真性的历史争论原真性争论的焦点,实际上就是如何定义“真实”的价值标准。
这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始于东西方之间,以至于互扣“伪造”、“编纂”论和“效忠”、“愚忠”论的头衔。
西方原真性概念主要基于唯一性的观点,即艺术品和建筑物被理解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不摘要“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
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关键词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ABSTRACT Authenticity has always been a key conceptual problem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This paper furthers the discu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n briefly summarizes the protective concept and practice method. Raising the dispute and practical confusion about the authenticity of preservation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s just the motivation propelling us to explore further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 at a deeper exten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uthenticity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0802-0011-03作者简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6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Authenticity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cal Heritage邹青Zou Qing是重复性生产过程的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真性保护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真性保护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悠久历史的结晶和文化品格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遗产旅游是遗产概念和内涵不断社会化、商业化的产物。
[1]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意识观念的增强,遗产旅游迎来了大面积、大规模的开发热潮。
在遗产旅游地观赏价值、教育意义和知名度获得极大提升的同时,“被改名”、“被歪曲”、被破坏”等现象层出不穷,遗产旅游发展与原真性保护的矛盾日益激化。
以元上都遗址为例,笔者认为,当代非遗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市场价值开发不足和原真性保护不到位的双重问题。
因此,在追求旅游体验差异化的同时,还应兼顾原真性保护的原则。
将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创意体验园区,采用新型管理模式,?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进行精准化营销,将成为当代非遗旅游发展的方向。
一、何谓“原真性”原真性“Authenticity”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有“原初的”、“权威的”含义,彼时用于指代宗教著述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
原真性被正式引入遗产保护领域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奠定了原真性对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2]从此,原真性原则实质上成为检验世界遗产的一个重要标准。
1994年12月,在日本奈良通过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肯定了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也有原真性的相关定义,即“必须有历史的真实性、并且要保留历史的现状”。
“原真性”阐释的误区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的大国。
中国长期遵循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法律原则即是与原真性概念一脉相承的体现。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原真性的阐释更偏重于追求完整“原状”的真实,而非在遵循客观历史延续、变迁之下的真实“原状”。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原真性的诠释与践行存在一些误区。
历史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从《威尼斯宪章》和《奈良宣言》谈起
1 原真性之定义
原 真 性 (Authenticity),起 源 于 中世 纪欧洲,在希腊语和 拉丁 语中有“权威 的”(authoritative)和“原初的”(original) 的含义。在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欧 洲,authenticity 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 的真实性;而目前原真性成为了国际文 化遗产领域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术语,它 出现在包括 《威尼斯宪章》《奈良宣言》 在内的众多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献之 中。
中国建筑遗产的原真状态,是人根
据各种真实的历史信息对文化遗产所进 行的评估。根据各种真实的信息来源, 判断文化遗产的建造年代以及各个历 史时期的真实状态。判断依据是:根据 文化遗产的本质、文化背景以及随时间 的 演进 ,对 原 真性 的 评 判 可 能与 大 量 的 信息来源有关,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 物质、利用与机能、传统与技术、区位与 场所、精神与感情,以及其他内在或外在 的因素。
72 论 坛
ZHONGZHOU CONSTRUCTION
历史遗产保护的原真性
—— —从《威尼斯宪章》和《奈良宣言》谈起
杨鹏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通过对《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宣言》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方面的重要文件中关于“原真性”的解 读,结合国内保护的实例诠释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内涵,找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事业发展的正确途径。
有老街保护整治的青砖肌理“丹青泼墨” 的时下老街形象空间的要求。“路转溪 桥现虞”再次回到老街历史肌理空间的 特征:折曲与次第错落的空间写实,这无 疑还是对历史空间肌理的原真性解读。
6 结语
从 以 上 两个 实 例 我 们 可以 看 出,在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上,不能 以经济效益多寡论输赢,我们对历史遗 产的保护、更新和利用必须慎之又慎,需 要从真正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借鉴与启 示。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
prn pl orhert i ci e f i age con er at s v i on.Dif entunder十 fer sandf aboutAut ng hent t i y coul brn di ci d ig r ecti pacton t e ays m h w ofar chi t ect r u alhert iage cons vat er i on.T s ari e hi tcl expl nst ai he eani ofAut entciy t ough r ew i t e dea m ng h i t hr evi ng h i devel opm en 十ofhit i onum en sr t aton i er a十 sor caIm t esor i n十 n i onaI d I an accor ng o n er v di t it natonaI i docum ent uch asT ss he Aten h sChar ,t t er he Vence Ch t ,an i arer d T e No a Do m en n Au h t i .poit h i h r cu to t eni t cy n soutt e deasand pr i it esi he act cal sak n t m cons v aton ofar t ur er i chi ect e her age,and dicusest pr ect ays i t s s he ot i w on . KeyW or Ar t ds chi ect aI erage. ur i h t Aut hent t C ons vaton,I i y, ci er i nnovat i on
“ 真性” 的 内涵 ,指 出我 国建筑遗产保 护 中出现的理念和 实践误 区, 讨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原 探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阮仪三林林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Ruan Y isan ,Lin Lin(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建筑遗产,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也承载了民族的精神与记忆。
我国建筑遗产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园林,到近现代的民居、工业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是后人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建筑遗产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的风险。
因此,对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建筑遗产的定义、分类及其价值进行概述,明确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将梳理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包括保护原则、保护策略、保护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传统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就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一理念在建筑遗产保护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我国传统的建筑技艺和营造法则,如“斗拱”“榫卯”等独特的建筑结构,也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进入现代,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开始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建筑风貌保护等,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强调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完整性和持续性的保护,也注重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
在建筑遗产保护方法上,我国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原真性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百家论点原真性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徐媛媛(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本文分别对原真性保护与文化遗产开发关系、基于原真性保护的旅游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与述评。
其中,发现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使文化遗产获得具有积极意义的原真性保护,而关键之处是,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尊重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旅游开发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1引言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时期,城镇化催生了多元化的转型和问题。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地域空间重组,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
这一议题又可以细化为多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点,因此,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就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和保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目前,学界已有不少关于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的研讨,为进一步探究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具体而言,基于原真性视角,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研讨,可以归为三类,即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基于原真性保护的旅游开发模式、文化遗产的旅游管理模式。
2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内在的联系,而两者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是学者探讨的焦点之一。
张朝枝(2008)指出,原真性是世界遗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原真性概念在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甚至多个学科领域之间交替出现。
关注视角的不同导致了对原真性概念的理解差异,从而使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两个本已经矛盾重重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但原真性保护与旅游活动的开发并非背道而驰。
有机更新理念下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192作者简介:朱泰然(1996—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对于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需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原真型、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
济南古城的传统建筑老舍故居也依照这四项原则被保护着。
一、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原真性。
作为一个历史古城,经过保护修缮,可以让原本破败的历史遗存“延年益寿”,保持古城的历史风貌。
比较著名的江苏省周庄古镇,就是按历史风貌的原样进行修缮,从而保存了明清古镇的特有风味,重现了“明清风光”。
原真性就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本的真实历史原貌,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
整治修缮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其次是整体性。
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环境一并存在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
特别对于正定古城而言,要保护其整体城区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整体性还包括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济南老舍故居及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就应该包括周边居民的生活活动和与其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还有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读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照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
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都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比如淮安,有一座很大的水闸,当时保存很完整,是大运河上挡黄河水的闸口,如今虽然水闸还在,但是周围环境改变了,水闸旁边的老房子拆掉改成了草坪和花坛,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历史景观却没有了。
历史风貌是有价值的,如果改变了,无论新的景观多漂亮,历史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再比如老舍故居,即使一年一年、一次一次的翻修,厚重的墙体都抵不住透出的那份来自许多年前的文化底蕴。
最后是永续性。
保护历史遗产,是一项长期的事业,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护下去,没有时间限制。
有的历史遗产如果历史资料不明确,一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再做,加强教育使保护事业持之以恒。
历史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从《威尼斯宪章》和《奈良宣言》谈起
时代不断的前进,我们要有我们这 一代人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古为 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延续一种文化 的生存,同时保存物质性遗产和非物质 性遗产,以《威尼斯宪章》和《奈良宣言》 等为导则,结合东亚特色和中国国情,考 虑一套自己的保护原则和方法,避免西 方中心论对自身价值的冲击,避免在学 习中迷失自我。
中国建筑遗产的原真状态,是人根
据各种真实的历史信息对文化遗产所进 行的评估。根据各种真实的信息来源, 判断文化遗产的建造年代以及各个历 史时期的真实状态。判断依据是:根据 文化遗产的本质、文化背景以及随时间 的 演进 ,对 原 真性 的 评 判 可 能与 大 量 的 信息来源有关,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 物质、利用与机能、传统与技术、区位与 场所、精神与感情,以及其他内在或外在 的因素。
首先,由于商业功能的使用要求, 石库门建筑从空间的组织方式上被作 了较大改动。传统石库门建筑前后各有 出 入 口 ,前 立 面 由 天 井 围 墙 、厢 房 山 墙 组成,正中即为“石 库门 ”,以 石料 作门 框 ,配 以 黑 漆 厚 木 门 扇 ;前 后 围 墙 大 致 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所 以虽处闹市,却是高墙深院、闹中取静。 而今原有建筑被开辟了大量门窗,不但 静谧的居住环境被打破,店铺的招牌与 现代装饰也与原有朴素谦和的风格矛 盾冲突。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法规文
件选编. 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秘书 处编.1997 ,10. [2] 林小如,李海东. 关于《奈良宣言》的 反思———也谈历史遗产的“原真性” [3] 阮仪三,王景慧,王 林.历史文化名 城保护理论与实践[M] .上海:同济 大学出版社,1999. [4] 曾纯净,罗佳明. 威尼斯宪章:回顾、 评述与启示[J]. 天府新论,2009 (4). [5] 曹娟. 谈原真性 [J]. 中国科技术语 , 2007,9(1). 建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遗产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护建筑遗产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原真性保护的困境,即如何在保护建筑遗产的同时保持其原真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在保护建筑遗产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原真性的保护,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原真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原真性是指建筑物在历史、艺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真实性,包括其原始的设计、结构、建造、材料、形态等方面的真实性。
保护建筑遗产的原真性意味着要尽可能保持建筑物在历史上的原始状态,不断强化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特征。
原真性的保护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遗产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旅游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原真性保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建筑遗产的原始材料和施工工艺逐渐失传,如何还原建筑物的原始状态成为了一个难题。
建筑物长期的使用和自然风化等因素对建筑物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何在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保持原真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模糊化的现象,如何在保护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其原真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实现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需要加强对建筑遗产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公众对建筑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氛围。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建筑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建筑遗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其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在原真性保护的具体策略上,需要注重对建筑遗产的科学研究和材料分析,确保在保护的过程中尽可能还原建筑物的原始状态。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研究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原真性概念,并探讨基于原真性的保护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阐明了保护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原真性的保护策略能够更好地保护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保护效果。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推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保护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建筑遗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摧毁或改建的危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建筑遗产,发展出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已成为当今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原真性是指建筑遗产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包括建筑的历史性、文化性、空间性和感知性等方面。
保护建筑遗产的原真性,既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也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使其在当代社会中更具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对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确定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分析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保护建筑遗产原真性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如何通过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来保护和传承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2. 分析现有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3. 确立原真性概念,深入探讨其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4. 分析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对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5.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同背景下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的适用性和局限性;6. 分析影响建筑遗产保护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政策等,为制定综合性保护策略提供参考;7. 总结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思路和建议。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遗产保护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基于原真性的保护策略。
原真性是指建筑物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特征和原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改建和破坏。
这种保护策略不仅可以保留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基于原真性的建筑遗产保护策略,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建筑遗产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保护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并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氛围。
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人们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也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原真性建筑遗产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建筑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有些地方的财力和技术条件都不足以支持这项工作。
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需要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但在城市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建筑遗产往往面临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原真性建筑遗产的持续保护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共识和协作并不容易达成。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原真性建筑遗产保护的策略:1.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建筑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标准,依法保护原真性建筑遗产,同时对于破坏建筑遗产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止。
2. 提升社会意识和参与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居民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3. 加大投入和支持。
政府应该增加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和改善,从而提高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 探索新的保护模式。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或者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模式,寻求更加有效的建筑遗产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源和力量。
现代文阅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政策性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各地政府必要的政务工作。
但是,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形势是“空前重视,空前破坏”,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
从专业方面讲,应该加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原真性,不仅是指历史文化遗产原有的外形,还包括它内在的历史氛围及其周边的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并不是盲目地用现代的材料修补已经残缺的历史建筑,或者是在城市中建造仿古建筑来重新塑造古城风貌,而是在保护历史遗产的灵魂。
比如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项目。
它“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引进新的生活内容”,改变原有的居住功能,重新赋予里弄旅游、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实现街区功能置换性改造。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历史的信息,延续地方特色,而新天地引入大量的外来元素,使它从传统的里弄转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的角度来说不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许多发达国家的保护方法和制度比中国要完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改造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1961年,为了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地区,波士顿再开发局将昆西市场列入城市的改造计划。
昆西市场的改造并没有废除旧有的市场,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使昆西市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相吻合。
这种改造既保护了市场的建筑本身,又保留了昆西市场所要传承的历史信息,很好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使昆西市场成为美国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和旅游胜地。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性上说,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包括加强立法,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在遭遇“冰火两重天”,“冰”是指多地发生的开发商“毁遗”事件,“火”是指各地“申遗”大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现象都是受到商业利益驱使的,充分暴露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上的不足。
浅析建筑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研究
的缺陷常常带来各种构件的残损以及后期的修补、更换,重要建
术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现代修复中如何通过技筑修复过程中如何界定修
始风貌需要引起我们很大重视。如在木构件的加工上,传统手
补、更新和重建是需要根据现状来讨论规范的,如果保护不当可
工的加工方式与现代机器加工是有明显差异的,故在修复过程
复常常是按本时期的做法来实施,这种演变过程叠置了每个时
代的化学漆与过去的油饰效果是有着明显差别的,油漆的选择
期的发展痕迹,通过对遗存砖瓦及木构件的鉴别我们可以清晰
不当往往会导致颜色不均和整体风格的不协调,从而影响最终
94
2021 年第 9 期(总第 405 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需要我们在新的语境下进行重新思考。
步深化了对建筑遗产原真性的认识,文件强调了世界文化遗产
“结构”的原真性主要表现为屋架、柱子、墙体、楼面等要素
的“多样性、历史性和多层次性”[4],揭示了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
的真实反映,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留到现在的建筑遗产已经表
的原真性标准的差异,提出了新时代环境下建筑遗产保护的策
识和承认”[2],这一理念能够促使人们开始对建筑遗产记录和存
档,这对于以后的真实性修复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建筑遗产中的“材料”涉及门扇、窗花、瓦、灰塑等部件,具体
还表现为种类、色彩和尺寸大小等方面。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
对于原真性的保护,世界各国在探索实践中显示出不同的
变迁,建筑遗产中材料的还原修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当
能会带来盲目破坏和以假乱真的后果。同时,我国建筑遗产的
中需要对过去工艺技术进行考究,以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原初的
原真性视角下的建筑遗产保护
原真性视角下的建筑遗产保护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阮仪三李红艳【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
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
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创新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我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得到公认,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原真性”理念指导下的保护实践也存在诸多争议。
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
两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对于原真性原则争论不断、研究不断,在不断的争议中,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保护理论与学说,对我国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认识的渐进过程20世纪以前,原真性并没有在城市遗产保护运动中被认为是关键的概念,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复方法却存在着很大争议(图1)。
1 9世纽中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1:一种是反干预的(Anti-interventionist),即历史性修复,基本在英国,代表人物是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年-1 900年),认为古建筑是匠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不应用新的物质手段干预它的原有状态,当代的干预会带走历史的痕迹而使历史失真;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lntervention ist),即风格性修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厄杰纳·维奥莱一勒一丢克(Eugene Violbt- le-Duc,181 4年-1879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对过去事实完整而客观的呈现,赞成以必要的物质手段介入来保护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保护中“原真性”理论与实践初探
历史建筑保护中“原真性”理论与实践初探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得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而被破坏。
,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随着社会与世界接轨,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保护制度也日趋完善,笔者就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原真性”为中心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我国对于历史建筑的错误保护之处,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关键字:原真性;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保持其“原真性”是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怎样才能完全保证文物的“原真性”?尽管对于“原真性”的判断和定义一直在完善,但真正的范围界定是什么,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定义的理解也不相同,即使是科技与知识飞速发展的现在,国际上对于“原真性”依然存在众多争议。
1. 什么是原真性早在中世纪,欧洲就已经出现了“原真性”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古代的遗迹实则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和无法衡量的财富,于是在一九六四年,真正将“原真性”在《威尼斯宪章》中纳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这代表文化古迹的珍贵,不仅仅是共同的财产,保护它更是人类后代共同的责任。
一九九四年就“原真性”进行讨论,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原真性”重新定义,在历史中,所有形式的文化遗产都应该以“遗址真实”为基础,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同,历史建筑也大不相同,因此“原真性”的定义仍存在诸多争议,其范围与概念也在不断的修复完善。
2. 对“原真性”不同理解与实践2.1 重建将历史性建筑重建,主要是针对一些年久失修,或者遭到人为性及非人为性的,无法修复的破坏,在遗址上进行重建重现遗迹的方法。
重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遗址以前的原始,完整地进行还原,另一种是,保留残留遗迹,修复部分采用科技方法进行再造重现。
重建这一保护历史性建筑的方法在国际上并未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认可,前一种方法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后一种方法似乎并不符合保护历史性建筑“原真性”中的真实。
恋地主义原真性:人文地理学视角的建筑遗产原真性解释框架
恋地主义原真性:人文地理学视角的建筑遗产原真性解释框架王梦婷;吴必虎;谢冶凤;高璟
【期刊名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年(卷),期】2021(13)2
【摘要】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当今世界遗产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
着国际遗产界对于原真性内涵多元化与地方化的认识转向,中国建筑遗产原真性的
研究与实践仍存在内化谬误与认识局限问题。
文章根植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提出建筑遗产的恋地主义原真性解释框架,并融合文化地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
成果建构恋地主义原真性产生机制的“文化沉积”与“意义锚定”双螺旋结构模型与“人—地方—建筑遗产”三元主体关系模型,弥补了相关学术研究中的地方视角
深度缺失,丰富了原真性内涵构成体系与解释途径,同时为中国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总页数】16页(P102-117)
【作者】王梦婷;吴必虎;谢冶凤;高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
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
2.建构主义原真性视角下卦台山伏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研究
3.原真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地开发探究——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为例
4.建构主义原真性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5.公众参与视角下建筑遗产"原真性、整体性"保护研究——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19原真性视角下的“梁陈方案”评述
原真性视角下的“梁陈方案”评述李忻郭盛裕潘宜【摘要】1950年2月,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拉开了新中国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活动的序幕,其中的矛盾纠葛曾一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历史遗产保护的关注。
14年后的1964年,《威尼斯宪章》将原真性概念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奠定了原真性对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
回顾新中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点滴,历经坎坷,喜忧参半。
本文对照《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以原真性的标准重新诠释建国初期特定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梁陈方案”对老北京城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原真性;梁陈方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原真性之内涵1.1 原真性的评价标准一座建筑,一种情感,一段经历,我们珍重的是其中的历史、记忆和存在。
这种对历史遗产亲切感的客观评价,即是原真性概念存在的本体。
在中世纪欧洲,“原真性”曾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原真性概念逐渐被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度的提高,“原真性”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第一次提出了原真性在国际现代遗产保护中的意义。
而《威尼斯宪章》本身正是对保护遗产原真性的完整诠释。
任何对历史遗产的理解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当中,不会存在“单纯的、客观的、无视角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遗产所处的空间环境和附着在形体上的历史痕迹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记忆。
原真性不仅包括那实实在在的独立载体,更是一种相互联系和时间流逝。
1994年通过的《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件》指出“原真性不应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我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表达这种价值的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
由于世界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将文化遗产价值和原真性的评价,置于固足的标准之中是不可能的”。
基于建筑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研究
基于建筑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4T06:59:07.35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2月4期作者:吕海平杨正轩[导读] 原真性的实践保护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如何更好地贯彻原真性原则吕海平杨正轩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80摘要:原真性的实践保护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如何更好地贯彻原真性原则。
本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结合最新的修复理念,提出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路和启示,展望了原真性保护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建筑遗产;原真性;材料;工艺;评估引言:原真性原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系之一。
现在虽然已经承认了保护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基本原真性原则,但其理解水平上却存在一些理解差异。
因此,在保护原理的观点指导下,关于“原真性”的应用实践问题存在有诸多争议。
与欧洲保护国家遗产相比,国家的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至今仅处于探索起步研究阶段。
多半世纪多以来,中国欧洲国家一直重在研究论证性和坚持研究的原本真性原则。
不断在实践中发生出新的问题冲突从而催生发展了一种更加成熟完整的历史保护学科理论模式和实践理论,对推进我国近现代城市建筑遗迹的整体性保护也具有极为重要深远的研究借鉴意义。
一、建筑遗产的价值(一)历史价值建筑遗产的价值它主要包括文明史价值、文物考古价值、社会学价值、政治学价值、文献学价值等。
在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现存的建筑师是这段历史最直观的见证。
例如,中共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场地、孙中山故居和周恩来故居,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文化价值它主要涉及艺术、美学、民俗、宗教、民族、种族等相关领域的价值范畴。
被称为世界建筑博览会,与文化氛围密切相关,涵盖了所有河流。
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建筑遗产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历史时期,南方城市的建筑遗产文化是衍生出鲁湾区的“新天地”、苏州河艺术馆、桃轮路文化街等独特的文化遗址,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了这些建筑遗址的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阮仪三李红艳【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
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
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创新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我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得到公认,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原真性”理念指导下的保护实践也存在诸多争议。
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
两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对于原真性原则争论不断、研究不断,在不断的争议中,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保护理论与学说,对我国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认识的渐进过程20世纪以前,原真性并没有在城市遗产保护运动中被认为是关键的概念,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复方法却存在着很大争议(图1)。
1 9世纽中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1:一种是反干预的(Anti-interventionist),即历史性修复,基本在英国,代表人物是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年-1 900年),认为古建筑是匠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不应用新的物质手段干预它的原有状态,当代的干预会带走历史的痕迹而使历史失真;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lntervention ist),即风格性修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厄杰纳·维奥莱一勒一丢克(Eugene Violbt- le-Duc,181 4年-1879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对过去事实完整而客观的呈现,赞成以必要的物质手段介入来保护历史建筑。
勒一丢克和拉斯金作为两种思想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他们深刻而精辟的见解,法国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等,是按照勒一丢克的风格性修复原则去保护的,给后人留下了建筑艺术的精品。
拉斯金从历史和岁月的角度强调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状态,不主张人为的干预,体现了他忠于历史的态度。
2 0世纪初,阿洛瓦斯·里格尔(Alois Riegl),作为艺术历史学家、博物馆馆长和维也纳的保护管理者,在其着名的论着《纪念物的现代膜拜》2中,从哲学、历史和法律的角度去研究古迹保护,他辨别古迹遗址的各种价值,认为“历史价值”(Historical value)是具有时间特定性的和记录性的:岁月价值(Age-value)包含时间的持续性,从最初状态到不完整的状态和每天的磨损。
历史价值和岁月价值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同样,艺术价值(Art- value)也与时间有关,它追求艺术形式,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审美取向来决定如何保护或修复。
使用价值(Use-value),通过维持或改变古迹来满足现在功能上的要求。
新奇价值(Newness- value)则指功能上的完整性,是重新建造的那种崭新的状态。
里格尔强调要“保护”(Conservation)而不是“恢复”(Restoration),他认为恢复有可能是武断的、误解的,岁月价值不依靠历史知识和艺术价值,岁月本身就显示出其价值。
它将纪念物(Monuments)分为“目的性的”和“非目的性的”,认为目的性的建筑主要强调其活着的纪念价值,并不注重其岁月价值,相反,任何衰败的迹象会减弱它的纪念价值:“非目的性”的建筑遗产作为历史性的物体,不是为纪念而建的,更在意其随着岁月的流逝所具有的岁月价值。
里格尔从建筑遗产的价值特性本身去剖析,客观地对待历史和现实,对后来的建筑遗产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大利教授、建筑师波依多(Camillo Boito)是意大利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应该是“保护”(Conservation),而不是保存(Preservation),他指出,古迹或遗址需要考古上准确的挖掘和记录,哪怕一点点痕迹都可能对以前的知识有所贡献。
但是,这并不排出一定比例的恢复。
考古遗址需要稳固与加固,只要后加的支撑部分没有假装模仿原物,那么,碎片式的遗存可以被重新组合。
至于现有历史建筑,除非他们被加固或维修过,否则他们迟早要变为废墟。
“图片式”的恢复是要保持外表的完整无缺,但是,通过现代技术可以进行内部结构支撑。
波依多认为法国的“干预”措施和英国的“反干预”理念在现实世界面前都显得过于武断和抽象,波依多的主张被意大利建筑师、工程师大会所采纳,用一种递减的选择次序来表达:“加固一幢建筑优先于维修它,维修优先于恢复。
任何现代的干预都应该能被发觉或标记;更新或附加部分应被看作结构的整体组成部分:任何被移掉的碎片或要素应被仔细记录,并且,如果可能就原址保存”3。
波依多主张尊重每一个案例的特殊性,根据资深专家磋商后建立的原则和程序去实施保护。
这一观点于1 931年在雅典被第一个国际建筑师及技师历史古迹会议所认可。
意大利的乔瓦诺尼(Gustavo Giovannone)改写并补充了波依多的理论,在起草《雅典宪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有见识的批评”的重要性,可以阻止错误的发生,避免丢失特色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认可现代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
1931年在雅典举行的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雅典宪章》(The Athens Charter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4是第一份有关历史保护的国际文件。
《宪章》指出:“对于古迹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并应采取步骤寻回任何可以恢复的原始细节,用于修复的新材料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可识别的”。
这里第一次提出古迹修缮中的“可识别性”原则,《雅典宪章》不但关注历史古迹本身,同时也考虑了古迹周边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但是并没有涉及原真性问题。
1964年5月通过的《威尼斯宪章》5是国际遗产保护运动的重要里程碑,被认为现代遗产保护的规范性文字。
《威尼斯宪章》强调历史古迹的原真性原则,指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
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
宪章第九条指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
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
此外,即使如此,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在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代标记。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修复之前及之后必须对古迹进行考古及历史研究”。
《威尼斯宪章》中关于古迹保护与保存的原则问题,在国际上取得共识。
1972年11月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明确规定真实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古迹遗址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单必须通过“真实性检验”。
1994年11月在日本奈良举行的国际专家会议上通过的《奈良原真性文件》(The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6,肯定了真实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指出:原真性是价值判定的根本因素,在所有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维护与修复中,对于原真性的理解都扮演着最基本的角色。
根据文化遗产的本质、文化背景以及随时间的演进,对原真性的评判可能与大量的信息来源有关,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利用与机能、传统与技术、区位与场所、精神与感情,以及其他内在或外在的因素。
对这些信息来源的利用,可以使被评判的文化遗产在特定的艺术、历史、社会与科学的范畴加以详细阐述。
1996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召开了以美国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为主体的研讨会,并发表了《圣安东尼奥宣言》,论述了真实性与文化认同、历史变迁、物质材料、社会价值和绎济价值等方面的关系。
欧洲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发展进程、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历史古迹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中国建筑遗产特征及对“原真性”的认识目前,《威尼斯宣言》和《奈良原真性文件》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原真性问题的权威性文件。
《威尼斯宣言》明确指出:“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指导原则应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并作出规定这一点至关重要。
各国在各自的文化和传统范畴内负责实施这一规划”。
《威尼斯宪章》是多个国家联合制定的国际性文献,它要求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文化背景去遵守宪章中所规定的原则。
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是木结构建筑,上至宫殿庙宇,下至店铺民居,大量采用木材建造,数千年来,形成了集功能、结构和艺术为一体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独特魅力。
但是,木构建筑易糟朽、易虫蛀、易失火、易变形,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维修和保护,难以长久保存。
有人认为它有别干欧洲的砖石建筑,对《威尼斯宣言》提出质疑,认为:“东方的木结构古建筑,不可能像希腊罗马那样露天保存古建筑残址。
由于结构的特点,如要修复,也很难做到像嚣方那样,将新修的部分标明修缮的时间,与原物保持明显的分界,称之‘留白’。
木结构建筑霹天很快就会墙倒屋塌,彻底毁掉,也就谈不上保护了。
所以木结构古建筑只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修复”7。
事实上,原真性不仅包括建筑的初始状态,而且包含岁月在建筑上所留下的印迹,如果完全复原会丢失重要的岁月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判世界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正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强调岁月在建筑遗产中留下的痕迹。
清华大学的陈志华教授认为“在西方主流的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原则和方法中,看不出他们是仅仅从石质建筑的维修中引发出来的。
它们讲的是一般的、基本的理论,与建筑的材料、构造等等没有关系”8。
木结构古建筑并不是中国独有,在北欧等木材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大量木结构建筑,国际上也在探讨研究关于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问题。
1 994年3月ICOMOS国际木结构委员会在日本曾就此问题讨论,并且在1994年5月制定了关于《木结构文物建筑的保护标准》9的草案,文中指出:“原则上原有构件应尽可能多地保存还存在的材料。
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根据《威尼斯宪章》第十一款的原则,‘复原’是可以被接受的”。
但是这种复原不是把原有的古建筑推倒重建,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原有材料的前提下的复原,“必须使新更换的构件或构件局部与原有的有所区剐,可以辨认”。
可见,木结构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威尼斯宪章》中的规定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事实上,中国文物古迹保护中长期遵循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是与“原真性”原则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