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6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一轮复习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A项是种群特征。

2.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物群落的稳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害生物防治应在数量较少时防治效果最好,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正确;a~b段,该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二者之间呈负相关,B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C 正确;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物群落的稳定,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害虫防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A. 年龄组成B. 性别比例C. 种群密度D. 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故选C。

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原因,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呈“S”型增长,A错。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且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从而使该地区的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解:A、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少,会使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A错误;B、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因此鸟类的种类将减少,B错误;C、在一段时间内灰椋鸟种群数量增加,大量捕食害虫将导致农林害虫大量减少,C错误;D、物种数量减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2.(2012秋•永顺县期末)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最合适的方法是采用标志重捕法.故选:B.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对灭鼠灵有抗性,所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不可能下降至0,A错误;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Rr的个体, B错误、D正确;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 C错误。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种群 单元测试

2018-2019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数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解析:选C种群数量包括各个年龄结构个体数之和,不能通过某个年龄组个体数来判定种群数量的增减,①错误;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正确;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⑤正确;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⑥正确。

2.对某地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生出率-死亡率)/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选C由题中表格可知,第1~4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第4年时达到最大,第5~7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

由此可判断,1~7年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且种群的数量呈“S”形增长;第4年时该种群数量为K/2,第7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慢,该种群数量接近K值(环境容纳量),故在被调查的这7年中,第7年种内斗争最激烈,其中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3.根据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解析:选B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小,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属于增长型;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所占比例相当,因而属于稳定型。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公顷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 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 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求平均值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求平均值【答案】C【解析】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在样方设置时一般以 1m^2的正方形为宜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最终求平均值故选C2.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B. 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长短为Ⅳ=Ⅰ>Ⅱ=ⅢC.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 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答案】B【解析】A项 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 A正确B项 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错误C项相对于试管Ⅱ而言试管Ⅲ中培养液体积较大利于酵母菌生存因此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 C正确D项相对于试管Ⅱ而言试管Ⅳ中起始酵母菌数量较多其种群数量先达到K 值也先下降 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D. 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解 A.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 A错误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B错误C.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方法用其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C正确D.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错误故选 C4.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解 A.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 点时增长率大于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错误B.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所以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错误D.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5.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 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C. 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D. 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答案】A【解析】A、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 A错误B、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B正确C、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D、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 D正确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与de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不同B. 害虫的防治应从c点开始进行C. 图中阴影面积大小可以反映环境阻力的大小D. e点以后种群数量仍会出现波动【答案】B【解析】A.ab段与de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分别是种群数量太少和生存斗争加剧 A正确B.c点时种群增长最快对于害虫防治难度很大应在数量较少的时候就开始进行 B错误C.图中阴影面积表示理想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差值意味着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可以反映环境阻力的大小 C正确动 D正确故选B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常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B.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稳定不变C.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呈均匀分布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A.由于资源有限随种群数量增加种内个体间斗争加剧限制了种群数量增加种群数量常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C.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呈集群分布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故选A8.图1、图2和图3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三条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对应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B. 图2对应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图3对应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 \ t_1时达到K值D.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答案】A【解析】解 A.图1曲线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增加对应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该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没有 K值环境条件无限充裕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A正确B.图2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对应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错误C.图3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对应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t_2时种群数量达到 K值 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或者标志重捕法 D错误故选 A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 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 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答案】A【解析】 A 、自然增长率大于0 种群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 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正确B、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B错误C 、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死亡率越高的种群若其出生率也很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 C错误D、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 D错误10.下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cd段曲线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变化B. ab段种群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D. 当检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必须要提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答案】B【解析】解 A.cd段曲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使得种群数量出现波动 A正确B.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错误C.“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a以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增长率也慢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 C正确D.当检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b点为K/2 种群增长率最大则要提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 D正确故选 B11.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 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 只是没有捕食者D. 只有在理想条件下【答案】D【解析】在食物、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S”型曲线增长只有在食物、空间资源都非常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也比较适宜的即理想环境中种群的数量才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本题选D12.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B. 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 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D. 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答案】A【解析】解 A.S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其基因位于拟核的DNA分子上 A错误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B正确C.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以其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C正确D.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但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D正确故选 A13.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 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答案】B【解析】解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 A正确B.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错误C.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 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 正确D.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D正确故选 B14.某小组将10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 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 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C. 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D. 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答案】A【解析】解 A.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A正确B.由于曲线表示增长速率故种群数量在c点达到最大 c点后酵母菌数量降低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B错误C.某成员测活菌数量时若取样时未振荡则结果可能会比真实数据偏大、偏小或不变 C错误D.台盼蓝染色的目的是区分死菌和活菌其依据是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D错误故选 A15.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的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B. 图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C. 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 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 则有子香蕉的基因型可以是AAaa 【答案】B【解析】解 A.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A错误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B正确C.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的后代为三倍体不育所以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C错误D.若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 则二倍体的基因型为AA 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 即四倍体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aaaa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解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A正确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通过种群密度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正确C.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为确定放牧量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 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________(回答两点)17.(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两图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 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②甲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 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 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 ③乙图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甲图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④牧民为减少田鼠数量在甲图所示的某时刻向草原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多的样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解析】(1)对该草原上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数量足够多【答案】(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 a×(1+m)^n, ②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D, ④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解析】(2)甲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个体总数应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 乙图中幼年个体多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甲图中D点种群数量稳定不可能出现乙图所示增长型年龄组成投放灭鼠药后田鼠的种群中大量个体被杀死但是种群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出来通过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18.(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随着演替进行该地生态系统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18.(2)采用________(调査方法)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来评估水质情况而用________法调査鲤鱼种群数景流入鳇鱼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________18.(3)该系统中黑斑娃在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信息求偶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答案】次生,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解析】某地因地制宜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在废弃采矿区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随着演替进行该地生态系统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答案】抽样检测, 标志重捕法, 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调查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法用标志重捕法法调査鲤鱼种群数景流入鳇鱼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物理,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该系统中黑斑娃在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19.(1)鉴定细胞发生自噬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是否形成自噬体自噬体是包裹了蛋白质或细胞器的囊泡它可与________融合并被消化它能消化蛋白质等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19.(2)酵母菌中与自噬体膜层数相同的细胞结构除了细胞核外还有________19.(3)自噬体内的线粒体被水解后的去向是________ 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可能会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0.(1)上述计算公式中 b值含义是_____________ 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再用等体积健那绿染液染色用___________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5点取样法)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 才能达到每毫升 5\times 10^2 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20.(2)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有2外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答案】(1)稀释倍数, 氧气, 汤麦式, 绿色, 50【解析】解(1)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酵母菌细胞个数/mL= \dfrac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times 400\times 10^4\times 稀释倍数所数的小方格数(a) 因此上述计算公式中 b表示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血球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希利格式(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汤麦式(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根据题意可知本小组实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因而应用汤麦式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再用等体积健那绿染液染色(相当于将发酵液再稀释2倍)要达到每毫升 5\times 10^2 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即5×10^2= \dfrac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times 400\times 10^4\times 1000×280 解得所属小方格中细胞总数为50 即理论上绿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50个【答案】(2)②③【解析】(2)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①正确;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②错误;③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③错误;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④正确;⑤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⑤正确故错误的为②③21.(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X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 假设A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 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___21.(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Y B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型 B点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据此可以估算该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________只21.(3)若曲线Y表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为了防止蝗灾暴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_____ 由此降低种群的________ 从而有效防止蝗灾也可以通过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措施使C点下移【答案】(1)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 50times1.35^20【解析】解(1)图中曲线X为“J”形增长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 也就是第二年是第一年的(1+35%)倍即λ=1.35 根据最初数量为50只可以计算 N_20=50\times 1.35^20【答案】(2)增长, 800【解析】(2)图中B点时种群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该区域某动物总数/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再捕个体数/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故B点时该动物种群的数量是(80×100)/20=400(只) B点时的种群数量等于K/2 故该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为800只【答案】(3)性别比例, 出生率, 引入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等【解析】(3)诱杀雄虫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使C点下移的实质是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以通过向环境中引入蝗虫的天敌、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等措施实现。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B.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D.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2.关于右图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曲线①表示酵母菌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则e点是厌氧呼吸消失点B.曲线②可以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C.pH由10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如曲线②D.若曲线③表示在密闭装置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则bc段种内斗争最弱,cd段种内斗争最激烈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右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形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5.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

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时,在经常饲喂的地方以保证捕到较多的鱼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物丢失6.(2014·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7.(2014·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解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需要标记后再计数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A错误B.样方法调查时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当个体数目过少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大样方面积以增加样方内的个体数量最终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B正确CD.无论是等距取样还是随机取样都需要结合被调查对象的个体大小与多少选择合适大小、合适数量的样方以减小误差 CD错误故选 B2.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 下图为该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该生存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B. AB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特征表现为衰退型C. AB段增长速率下降可能与资源有限、天敌增多等因素有关D. 若该种群为有害动物则在 AB 时间段内进行捕杀最有效【答案】C【解析】解 A.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A错误B.AB 段种群数量依然增加是增长型的年龄组成 B错误C.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造成的C正确D.若该种群代表某有害动物则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之前即A点之前进行捕杀最有效 D 错误故选 C3.在密闭试管内培养酵母菌定期检测试管内的和酵母菌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变为热能散失B. 定期更换培养液能使试管内的酵母菌数量一直上升C.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前需先振荡试管再取样D. 试管内PH下降的原因是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答案】C【解析】解 A、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变为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到ATP中 A错误B、培养过程中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会对细胞造成危害不能使试管内的酵母菌数量一直上升 B错误C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正确D、试管内PH下降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 D错误.故选 C.4.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B. 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C. 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 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答案】B【解析】解 A.样方法可以调查活动性不强的昆虫因此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A正确B.利用4VA可以使蝗虫聚集更利于灭杀但不能改变其性别比例 B错误C.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C正确D.蝗虫的天敌可以控制蝗虫的数量使其不会过于泛滥因此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 D正确故选 B5.棉蚜主要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通草蛉是棉蚜的捕食性天敌科研人员通过人工释放普通草蛉和施用农药分别对棉蚜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分别在处理后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测量田中的棉蚜减退率(处理前棉蚜数一处理后棉蚜数)/处理前棉蚜数×100%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调查对照组棉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B. 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防治田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依据棉蚜减退率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化学防治使棉蚜的种群数量变化呈衰退型D. 化学防治后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答案】C【解析】A、可采用样方法进行棉蚜种群密度的调查 A正确B、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物种之间的关系 B正确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结构化学防治后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化学防治后种群密度对棉蚜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强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材料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 使用15%的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C. 在分离绿叶色素的过程中需要在层析液中加入少量\ CaCO_3D. 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A【解析】解 A.可以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材料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A正确B.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使用15%的盐酸处理细胞会使细胞死亡不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 B错误C.在提取绿叶色素的过程中需要在研磨时加入少量 CaCO_3 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但分离色素时不需要加入 CaCO_3 C错误D.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错误故选 A7.辛普森指数是测定群落组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下列关于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植物密度越大则取样方也越大B. 调查时应选取样方中的代表物种C. 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正相关D. 样方随机是指不同地区定点采样【答案】C【解析】 A 、样方大小应与植物种类有关与密度无关 A错误B、调查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B错误C 、当种群密度大时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正相关 C正确D、样方随机是指不同地区随机采样 D错误8.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说明“+”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A. 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⑤ 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 “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⑥D.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②会下降【答案】D【解析】解 A.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⑥)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错误C.“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组成(⑤)而性别比例基本不变 C错误D.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下降 D正确故选 D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的是()A. O~a年B. a~b年C. b~c年D. c~d年【答案】D【解析】A项由图可知 O~a年λ值为1 所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B项 a~b年λ值在减小且小于1 所以种群数量下降C项 b~c年λ值小于1增加到2 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从1到2时种群数量增加D项 c~d年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而且均大于1 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选D10.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A. 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 若Ⅹ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2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D. 1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答案】C【解析】解 A.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A错误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曲线中老年个体明显多于幼年个体其代表的年龄结构为衰老型 B错误C.“S”型增长曲线中开始时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因此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正确D.“S”型增长曲线中开始时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D错误故选 C11.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某同学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先滴培养液再放盖玻片B. 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C. 对酵母菌计数是计活菌为了准确计数一般会对酵母菌染色死的酵母菌会被染成蓝色如果未对酵母菌染色就计数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D. 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答案】D【解析】12.小龙虾原产南美现已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如图是小龙虾入侵欧洲国家后几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择小龙虾活动较多的区域B. A~B时期由于没有生存压力小龙虾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B~C时期可能是食物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 防治小龙虾的最佳时期应该在B点对应时期【答案】C【解析】解 A.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A错误B.A~B时期小龙虾的生存压力小但是增长率是不固定的不符合“J”型增长 B错误C.B~C时期可能是食物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 C正确D.防治小龙虾的最佳时期应该在A点之前 D错误故选 C1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采用标志重捕法B. 估算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大小C. 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该种群将增大D. 性别比例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C【解析】解 A.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A错误B.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B错误C.增长型年龄结构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C正确D.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D错误故选 C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菠菜叶肉细胞适合用于观察DNA与RNA的分布B. 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过短或过长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C.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正式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D. 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时压线酵母菌均不计数【答案】B【解析】解 A.菠菜叶肉细胞有颜色会出现颜色干扰 A项错误B.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间过短会导致亲代噬菌体侵染不完全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因此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 B项正确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正式实验可不设置对照组 C项错误D.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时压线酵母菌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 D项错误故选 B15.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B. 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D.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A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 C正确稳定型的种群中个体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A16.下面两图为我国人口的相关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出生率是指在一年内新生婴儿的数量占育龄夫妇的比例B.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反映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C. 预计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类型是稳定型D. 预计到2050年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1:1【答案】B【解析】解 A.人口出生率指某地在一个时期之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 A错误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能够直接反应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B正确C.由图可知 2050年我国人口在60~64岁的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年龄结构类型是衰退型 C错误D.在70~74岁这个年龄段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1:1 但在80~84岁以及90~94这两个年龄段男女的比例相差更大 D错误故选 B17.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在一个池塘内观察某种藻类在不同的温度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根据记录绘制出该藻类的种群增长曲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该藻类的K值越大B. 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的增长速率越小C.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D. 三条曲线各自达到K值后温度都不再是主要限制因素【答案】C【解析】A、实验表明 K值随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 A错误B、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的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小 B错误C、实验表明温度越低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该藻类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 C正确D、三条曲线各自达到K值后温度仍然是主要限制因素 D错误18.如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 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C. 据图可判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D. 无生物乙时 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解 A.由图知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约在第3周时就达到了K值了 A错误B.由图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生物甲的数量均为“S”型增长曲线 B错误C.由分析可知甲和乙生物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C错误D.由图知无生物乙时 1~3周生物甲的数量在一直上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 D19.用紫葡萄汁培养酵母菌酵母菌种群数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有利于酵母菌繁殖B. 若培养过程不密封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C. 相较于密封培养阶段通气培养阶段酵母菌代谢快故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快D. 密封培养阶段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是否被消耗完【答案】A【解析】A、从图中看出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可推出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 A正确B、若培养过程不密封竞争加剧等 B错误C、通气培养阶段但因葡萄糖功能效率更高 C错误D、由于培养液是紫色的所以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是否被消耗完20.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A.分析图示曲线可知 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高 A错误B.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B正确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 C错误D.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 D错误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图1中甲生物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减少/增加/不变) N_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21.(2)调查发现该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①体长为2.8 cm 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 g 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 cm 的野鲮鱼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的________倍②在藻类爆发的季节为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应向该湖泊中投放体长至少为________cm的露斯塔野鲮鱼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捕捞长大了的露斯塔野鲮鱼供人们食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投放这一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好处是________【答案】减少, 甲【解析】图1中直线p表示N_t+ 1=N_t C点位于该直线的下方说明一年后的种群数量少于当年则种群数量减少 N_t小于a时甲曲线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减少乙曲线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甲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答案】1.5, 4.2, 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解析】①由图1可知体长为2.8 cm 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 1 则增重3 kg (传递效率为20\% )至少需要藻类1.5\div 20\% + 1.5\div 20\% \div 20\%=45\, kg.体长为6.6 cm 的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3: 1 则增重3 kg (传递效率为20\% )至少需要藻类3 \times \dfrac34 \div 20\% + 3 \times \dfrac14 \div 20\% \div 20\% =30 kg 体长为2.8 cm 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3 g 至少需要消耗藻类的量是体长为6.6 cm 的野鲮鱼的1.5 倍②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 cm 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22.(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22.(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_______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__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22.(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则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模型【答案】(1)(生物)进化,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率与迁出率【解析】解(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与死亡率以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答案】(2)不变, 基因频率【解析】(2)“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而使生物减少的数量这种变化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答案】(3)营养物质的减少, 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法), 数学【解析】(3)甲曲线是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 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物质的减少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数学模型23.(1)酵母菌数量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 为了防止酵母菌“抱团” 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摇匀后再计数滴加样液之前需在计数室上方________ 计数时应静置5min待酵母菌________再记数23.(2)该实验中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每次计数时一个血球计数板可以记录________次若在以上实验中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如图所示以此小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浓度约为________ 有的同学质疑这个数字偏大可能包含了大量的死亡个人体要排除这些死亡个体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23.(3)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4.(1)调查丙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24.(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 请写出图中D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后的去向 ________24.(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标志重捕, C/(B+ F)times 100%【解析】调查丙属于次级消费者体型一般较大活动范围较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中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B+ F 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C 能量传递效率为C/(B+ F)\times 100\%【答案】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 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图中D为输入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是因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0届 浙科版种群 单元 测试

2020届 浙科版种群 单元 测试

种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调查了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甲)和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对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甲和图乙可知,外源性因素会影响种群的数量B.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C.长须鲸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D.蓝鲲鲸在1928年左右捕获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甲可知,桑蚕种群密度增大,病毒感染率也增加,感染率影响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图乙捕捞量影响鲸鱼种群数量,A正确。

桑蚕获得能力弱,活动范围广,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桑蚕的种群密度,B正确。

长须鲸种群数量先呈“S”型增长,后下降,C正确。

环境容纳量环境所能容纳种群最大数量,不是最大捕捞量,D错。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某同学在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中,该同学取培养液用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下图计数方块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调查采用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抽样调查法B.为了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应该设置一组空白对照实验C.若计得如图所示的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2.5×106个D.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计算两边和其夹角上的酵母菌的数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常采用抽样调查法,A正确;本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空白对照,因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在培养过程中遵循自身前后对照,B 错误;根据题意,1mm2共有25个小格,1小格有10个,则1mm2共有250个,1ml=1000mm2,所以1mL共有250×1000/(1×1×0.1)=2.5×106个,C正确;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计算两边和其夹角上的酵母菌的数量,D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点、B点、C点中 A点时环境阻力最小增长倍数最高B. A点、B点、C点中 B点时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最高C. 由B点到C点增长速率在减小 C点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D. C点时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雄性个体后会降低环境容纳量【答案】A【解析】解 AB.随时间推移环境阻力加大增长倍数和出生率都将下降都是A点最高 A 正确 B错误C.C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C错误D.环境容纳量只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与种群内因无关 D错误故选 A2.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曲线X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无K值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 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B【解析】A.曲线X中种群呈“J”型增长增长速率不断增大无K值 A正确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增长速率仍大于0 种群的数量增加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错误C.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加故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 C正确D.在环境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斗争必将加剧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故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D正确故选B3.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实验中检测员将1mL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 XB-K-25)观察到该计数室如图所示其中a、b、c、d、e 这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n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如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B. 加样液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C.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D. 上述培养液中约有酵母菌\ 5ntimes 10^5个mL【答案】B【解析】解 A.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 A正确B.加样液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 B错误C.为了减少误差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 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 5个中格共有酵母菌n个则25个中格有5n个酵母菌 25个中格的体积是 0.1mm ^3 所以1mL样液中约有酵母菌 =5n\div 0.1\times 1000\times 10=5n\times10^5个/mL D正确故选 B4.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蛀食葡萄为害受害后的葡萄更易受到灰霉菌等真菌感染针对此害虫除了喷施杀虫剂、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外还可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使葡萄在光照下温度升高利用高温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喷施杀虫剂可直接改变小卷蛾种群密度属于物理防治B. 利用信息素防治可通过改变小卷蛾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出生率C. 通过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的方法可改变小卷蛾种群的年龄组成D. 小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C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J”形曲线增长B.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S”形曲线增长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某亚热带植物园中芒果树的种群密度D.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草原上猎豹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解 AB.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S”形曲线增长 A错误 B正确C.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不能用于调查某亚热带植物园中芒果树的种群密度 C错误D.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不能用于调查某草原上猎豹的种群密度 D错误故选 B6.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 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N时是捕获银鱼的最为适宜时期D. P~Q时段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解 A.Q点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λ为1 A错误B.在L~M时段由于种群增长倍数λ不恒定所以该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 B错误C.O时是捕获银鱼的最为适宜时期此时种群数量较大捕获后种群增长较快 C错误D.P~Q时段增长速率大于0 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 D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B.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是数量特征、空间结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C. 草地中的草高度相差不多因此草地只有水平结构而无垂直结构D. 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垂直分层无关【答案】B【解析】解 A.性别比例影响的是出生率 A错误B.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是数量特征、空间结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 B正确C.草地生态系统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 C错误D.动物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垂直分层紧密相连 D错误故选 B8.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数学方程式模型表示t年后种群数量 N_t= N_0lambda ^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lambda 倍)B. 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K值是固定的【答案】D【解析】解 A、种群的“J”型曲线可表示为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_t= N_0\lambda ^t A正确B、“J”型曲线实现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正确C 、“J”型曲线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C正确D、“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 D错误.故选 D.9.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 图乙为S型增长 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解 A.图甲为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率为一定值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不变但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会发生变化 A错误B.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大增长速率 B正确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C错误D.图乙为S型增长曲线 G点时的增长速率为0 D错误故选 B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答案】C【解析】解 A.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 A错误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重捕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B错误C.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方法用其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C 正确D.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错误故选 C11.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2.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B. 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C.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 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解 A.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A正确B.应先轻盖盖玻片后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防止气泡产生 B错误C.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 C正确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能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否则会产生误差 D正确故选 B13.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C.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 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解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A正确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正确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如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一般利用样方法调查 C错误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正确故选 C14.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呈现“S”型曲线 K值为环境容纳量下图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设K值为200)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 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B. (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大C. 种群的年龄组成在\ S_2点时是增长型在\ S_4点时是衰退型D.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 S_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答案】A【解析】解 A.图中的种群数量变化为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即增长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A正确B.据图可知(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种群数量越小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而种群增长速率不一定越大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等于K/2(100)时最大 B错误C.种群的年龄组成在 S_2点和 S_4点时均为增长型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还在K值之下C错误D. S_3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高于 S_3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 这样可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D错误故选 A15.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 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D. 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答案】B【解析】解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A正确B.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易计数因此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B错误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在比较密集或稀疏的地方取样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的情况 C正确D.动物被捕捉一次后较难捕获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变小因此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D正确故选 B16.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 年末时为110 其中新生个体数为15 死亡个体数为5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 1 则出生率越高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增加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就会实现零增长【答案】B【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 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15 出生率为15\div 100= 15\% A错误B、雌雄比例接近1: 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 B正确C 、出生率取决于种群的数量和年龄结构等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增加但是处于生育期的雌性动物数量减少种群出生率也不一定会更高 C错误D、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D错误17.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乙种群在 t_2时期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乙种群在 t_1时期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甲种群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在 t_1时期以后将保持稳定状态D. 甲种群数量未来变化应呈“J”型增长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A【解析】解 A.据图分析图甲幼年数量多老年数量少为增长型乙种群 t_2时期的种群的增长率为0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A正确B.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B错误C.甲种群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在 t_1时期达到 K/2 增长率最快为增长型 C错误D.甲种群数量未来变化应呈“S”型增长 D错误故选 A18.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 \J 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D.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A错误B. 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B错误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 C错误D.b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D正确故选 D19.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符合“\ N_1=\ N_0λ^t”的种群中当λ≥1时都呈J型增长B. 自然界中某些种群的数量也可呈J型增长C. 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家鼠数量应控制在K/2D. 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解 A.种群数量符合“ N_1= N_0λ^t”的种群中当λ≥1时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不一定呈J型增长 A错误B.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食物、空间相对宽裕该种群将会出现“J”型增长 B正确C.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家鼠数量应控制在K C错误D.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D错误故选 B20.如图表示某田间老鼠防治前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防治前老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_1B. 对老鼠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是\ t_2C. 防治后老鼠种群的数量将维持在 K_2D. A、B 两曲线在\ t_3时的出生率均等于死亡率【答案】B【解析】解 A.由曲线分析可知防治前老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_1 A正确B.对老鼠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是 t_1之前 B错误C.由曲线分析可知防治后老鼠种群的数量将维持在 K_2 C正确D.A、B 两曲线在 t_3时各自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均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A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种群在________中的个体数21.(2)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21.(3)可用________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答案】(1)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即图中的额A 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指标【答案】(2)样方法, 随机取样【解析】(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因此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样方法进行在取样时注意做到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答案】(3)日年龄组成【解析】(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图中的E 可用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22.(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 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2.(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 该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22.(3)若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应为________ 若曲线Y表示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则对其防治的原则是________ 为调查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 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答案】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 样方法, 随机取样(或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解析】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空间充裕等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答案】逐渐下降, 增长型, 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解析】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在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到C点时增长速率为0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引起草场退化【答案】增长型, 在其数量越少的时候防治越好, 小于105【解析】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B点左右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解得N=105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会减小则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小于105只/公顷23.(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23.(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①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稀释10倍(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 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23.(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某一小方格时活菌分布如下图所示则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个.若平均每个样方中的酵母菌数目就是该数目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大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则酵母菌细胞个数/mL=________.23.(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变化为________.23.(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解析】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答案】盖玻片, 用滤纸吸去, 不被【解析】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答案】8, 3.2×10^8【解析】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8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8×400×10^4×10=3.2×10^8.【答案】逐渐变小【解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酵母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培养液的pH值会逐渐变小.【答案】浸泡和冲洗【解析】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因为血球计数板上的刻度较精细故应该将血球计数板浸泡和冲洗.24.(1)斑头雁每年3月份从越冬地陆续迁徙至青海湖先在各湿地分散栖息补充在飞行过程中消耗的体能然后集中到繁殖地繁殖整个过程中也伴有不参加繁殖的斑头雁的迁入和迁出活动据此可知在研究斑头雁的种群数量变化中 ________(填数量特征)是影响其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影响斑头雁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24.(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了青海湖地区的斑头雁种群数量他们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在斑头雁产卵期用________法调查产卵量也用________法直接调查了斑头雁个体的种群密度24.(3)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调查过程中的斑头雁和另一种非国家保护鸟类棕头鸥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数量(N_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_t+1)之间的关系直线p为参照表示N_t+1=N_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追踪调查中发现2005年斑头雁种群数量达到20000只左右后至今十余年时间里曲线几乎与p 重合说明20000只左右是该地区斑头雁种群的________量当N_t小于a时甲、乙中的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该曲线可能代表的是________(填“斑头雁”或“棕头鸥”)【答案】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食物、天敌、气候等【解析】【答案】样方, 标志重捕【解析】【答案】B, F, 环境容纳, 甲, 斑头雁【解析】25.(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25.(2)一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_______法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25.(3)在森林中发现了两个鼠群如何判别这两个鼠群是否为同一种?________【答案】叶绿体, 含碳有机物【解析】从微观上看过程①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答案】样方,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一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则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反之属于同一个物种【解析】判断生活在森林中的两个鼠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则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反之属于同一个物种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 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A.分析图示曲线可知 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高 A错误B.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B正确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 C错误D.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 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不易过分醒目且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重捕的概率应相等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3.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 \times 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 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B. 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D. 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circ C 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答案】D【解析】解 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A正确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B正确C 、在培养初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C 正确D、表格中在25^\circ C 左右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因此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25^\circ C 左右的环境中只是在15^\circ C 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比较慢 D错误.故选 D.4.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 \J 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D.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A错误B. 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B错误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 C错误D.b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D正确故选 D5.如图示某植物群落的一部分现需计算样方地的辛普森指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应随机选择样方地B. 要记录的物种数有5种C. 需统计样方内植物总数D. 辛普森指数越高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答案】B【解析】 A 、计算样方地的辛普森指数需要使用样方法选取样方时应随机取样 A正确B、选取的样方中只有4种物种 B错误C 、根据计算公式可知需统计样方内植物总数 C正确D、由辛普森指数可判断物种的多样性辛普森指数越高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 D正确6.应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性引诱剂的使用影响了害虫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害虫的危害B. 性引诱剂的使用干扰雄、雌性个体顺利交尾影响子代产生C. 性引诱剂防治害虫最佳的时期是害虫密度为K/2时防治效果最好D. 性引诱剂没有影响害虫的代谢没有直接杀死害虫【答案】C【解析】A、B.性引诱剂的使用在外界形成高浓度的性外激素使雄虫无法寻找到雌虫干扰雄、雌性个体顺利交尾影响子代产生且成虫的存活时间有限会使种群密度下降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A、B正确C.性引诱剂应在害虫刚出现时使用尽量减少害虫的交尾 C错误D.性外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不会影响害虫的代谢 D正确故选C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图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B. 甲是衰退型乙是稳定型丙是增长型C. 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B【解析】解由柱形图可知甲种群幼年个体比例低老年个体的比例高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比例高老年个体比例低属于增长型故选 B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C【解析】解 A.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 A错误B.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B错误C.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C正确D.种群密度直接反映或估算种群数量大小 D错误故选 C9.下列描述的对象能构成一个种群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性成熟的鱼类B. 一个弃耕的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 一片腐烂的面包上的全部大肠杆菌D. 内蒙古草原和澳洲草原上的全部鼬鼠【答案】C【解析】解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类不是同种生物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A错误B.一块农田的全部杂草不是同种生物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B错误C.一片腐烂的面包上的全部大肠杆菌属于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构成一个种群 C正确D.内蒙古草原和澳洲草原上的全部鼬鼠不属于同一区域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D错误故选 C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不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B. 呈指数增长的种群种群密度不会制约自身增长C. 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D. 标志重捕法中需对每次捕获的个体计数并标记【答案】D【解析】种群的很多特征是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等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所特有的 A选项正确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种群自身密度不会制约自身增长 B选项正确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选项正确标志重捕法中需对第一次捕获的个体进行标记和计数把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放回种群一段时间后对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及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从而估算出种群密度不需要对每次捕获的个体都进行标记 D选项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 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C. 一片草地上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属于一个种群D.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C【解析】解 A.年龄组成是种群数量特征之一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的变化 A正确B.“五一”期间北京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B正确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包含多种生物不是一个种群 C错误D.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正确故选 C1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h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 hm^2B.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雌性∶雄性=2∶3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13.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说法是()A. 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B. 先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然后盖盖玻片观察C. 种群密度是制约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唯一因素D. 酵母菌逐个体小计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答案】D【解析】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为自身前后对照实验不需要设置一个不加酵母菌的对照组 A错误B.实验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 B错误C.除种群密度外营养条件、空间、温度、溶氧量和有毒排泄物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C错误D.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D正确故选 D14.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一块面积不大的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 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C. 草原上鼠与牛、羊等还可用取样调查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D.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答案】C【解析】该区域的此种鼠的数量为\dfrac68\times 5412= 306(只)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选C15.大兴安岭火灾后为防止暴发严重虫害专家提出要赶快把这些过火的“火烧木”抢伐出来 6000多人仅用两月就抢伐了112万立方米“火烧木” 但后来人们发现,其实有很多树是“休眠”的当年不发芽结果第二年又发芽了人们才发现有些树被误杀了分析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火烧区种群的结构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C. 火灾后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物种数量不再发生变化D. 大兴安岭火烧区害虫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选用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A项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项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这两种结构不是种群的分布特征C项火灾后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物种数量可发生浮动D项森林中的害虫活动能力小活动范围有限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选用样方法故选A16.如图为养殖场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B. 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_2C. 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K值大小始终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17.为了解美国境内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调查活动调查指标不包括()A. 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 亚洲鲤鱼的年龄组成C. 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 亚洲鲤鱼的性别【答案】D【解析】18.近日我国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样方法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B. 根据人口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C. 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D.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答案】A【解析】解 A.全国人口普查是对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A 错误B.根据人口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 B正确C.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C正确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 D正确故选 A19.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B. 题干中对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C. 调査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D. 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属于同一个种群【答案】A【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该种群较稳定”可知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A正确B、题干中对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植物园)而不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B错误C、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因此调査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 C错误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 D错误20.环境容纳量取决于一个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地的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是相同的B. 生活在某草原的东亚飞蝗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C. 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D. 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解 A.甲乙两地的栖息地大小、食物条件以及温度等环境条件都不确定无法得知两地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否相同 A错误B.生活在某草原的东亚飞蝗不同年份其生活空间、食物条件、环境条件基本不变故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 B正确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与出生率基本相同 C错误D.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其生活空间、食物条件等无法确定无法得知两种鱼类环境容纳量是否相同 D错误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表中物种丰富度的数据表明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1.(2)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鸭和水稻生活在一起可以吃掉杂草、害虫等减少稻田的除草、施肥和用药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21.(3)研究人员又绘制了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________(填乙、丙、丁)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________b+c+e(填大于、等于、小于)②f的能量属于丙的________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答案】随机取样, 物种数目【解析】杂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鸭为杂食性水禽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答案】营养结构,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解析】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增加了生物种类可以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鸭和水稻生活在一起可以吃掉杂草、害虫等减少稻田的除草、施肥和用药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答案】乙、丁, 大于, 同化量, 取样器取样法【解析】①据图可知甲为大气中的CO_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即图中的乙、丁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水稻才能表现为生长此时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大于b+c+e②f属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指的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丙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22.(1)A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种群在________中的个体数22.(2)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________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22.(3)可用________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答案】(1)种群密度,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即图中的额A 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指标【答案】(2)样方法, 随机取样【解析】(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因此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样方法进行在取样时注意做到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答案】(3)日年龄组成【解析】(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即图中的E 可用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23.(1)立体养殖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_______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太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________类药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23.(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池塘中鳙鱼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捞和标记了109条鳙鱼并把鳙鱼放回池塘内几天后又捕获177条其中57条被标记过据此估计该池塘中鳙鱼种群的大小是________(不保留小数)若在第一次捕捞并作标记后马上就进行重捕则会由于________而出现较大误差23.(3)研究小组对青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 cm^2 \cdot a)据表分析青鱼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KJ/ cm^2 \cdot a23.(4)大量投饵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鱼的产量但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池塘经常会受到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池塘的________ 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空间和资源, 促性激素【解析】立体养殖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在养殖青、草、鲢、鳙四太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激素类药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答案】338条, 标记个体还未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匀【解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 N )\div 标记总数= 重捕总数\div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 109= 177: 57 N= 338条若在第一次捕捞并作标记后马上就进行重捕则会由于标记个体还未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匀而出现较大误差【答案】24.7或24.6【解析】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分配为呼吸作用散失和以有机物形式贮存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流入分解者体内据表分析青鱼同化的能量是51.7-27= 24.7 KJ / cm^2\cdot a或者1.5+ 23.1= 24.6 KJ / cm^2 \cdot a【答案】蛋白质, 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大量投饵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鱼的产量但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池塘经常会受到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池塘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4.(1)调查丙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24.(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 请写出图中D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后的去向 ________24.(3)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标志重捕, C/(B+ F)times 100%【解析】调查丙属于次级消费者体型一般较大活动范围较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图中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B+ F 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C 能量传递效率为C/(B+ F)\times 100\%【答案】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 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乙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粪便中的能量图中D为输入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通过第四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产者再被利用是因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热能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利用25.(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25.(2)一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_______法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25.(3)在森林中发现了两个鼠群如何判别这两个鼠群是否为同一种?________【答案】叶绿体, 含碳有机物【解析】从微观上看过程①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浙科版必修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同步测试

浙科版必修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同步测试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检测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4.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或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5.1996年,瑞典的总人数为8 844 499,当年从各地迁入瑞典的人数达到39 895,则瑞典的迁入率最接近A.4.5% B.4.5‰ C.9% D.9‰6.下列各动物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黑猩猩 B.一片草原上的野马C.一个奶牛场里的牛 D.一个湖泊中的鸳鸯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8.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A.种群密度 B.出生率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9.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

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

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A.23只/hm2 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11.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的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被捕捞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12.种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内A.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同种生物成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幼体的总和D.同种生物幼体和成体的总和13.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形体较小的种群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C.形体较大的种群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14.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 八个种群 D. 两个种群15.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A.21 B.46 C.71 D.9616.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17.下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

2019届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2019届 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只能是: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的结果:是以样方的最大值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标志重捕法的结果是: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中的标记个体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正确;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B错误;C、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C错误;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D错误.故选:A.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2.下列关于种群自然增长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其死亡率是下降的B.增长型的种群其自然增长率通常大于0C.种群自然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而增长D.由于自然增长率的改变,个体数量往往会大幅度地高于或低于K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然增长率上升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死亡率不一定下降,故A错误;增长型的种群往往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通常大于0,故B正确;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不成正比,当种群密度较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的数量会不变甚至减少,故C错误;由于自然增长率的改变,个体数量不会大幅度高于K值,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种群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 图乙为S型增长 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答案】B【解析】解 A.图甲为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率为一定值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不变但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会发生变化 A错误B.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大增长速率 B正确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C错误D.图乙为S型增长曲线 G点时的增长速率为0 D错误故选 B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B. ③④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C. ⑤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D. 在所有植物种群中雌雄株比例相同【答案】C【解析】解 AB.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①为出生率②为迁入率③为死亡率④为迁出率⑤为年龄组成⑥为性别比例 AB错误C.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C正确D.不同的植物种群中性别比例不同 D错误故选 C3.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乙种群在 t_2时期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乙种群在 t_1时期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甲种群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在 t_1时期以后将保持稳定状态D. 甲种群数量未来变化应呈“J”型增长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A【解析】解 A.据图分析图甲幼年数量多老年数量少为增长型乙种群 t_2时期的种群的增长率为0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A正确B.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B错误C.甲种群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在 t_1时期达到 K/2 增长率最快为增长型 C 错误D.甲种群数量未来变化应呈“S”型增长 D错误故选 A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b段与de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不同B. 害虫的防治应从c点开始进行C. 图中阴影面积大小可以反映环境阻力的大小D. e点以后种群数量仍会出现波动【答案】B【解析】A.ab段与de段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分别是种群数量太少和生存斗争加剧 A正确B.c点时种群增长最快对于害虫防治难度很大应在数量较少的时候就开始进行 B错误C.图中阴影面积表示理想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差值意味着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可以反映环境阻力的大小 C正确D.e点以后种群数量受食物、资源、气候和天敌等因素的影响仍会出现波动 D正确故选B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 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答案】B【解析】解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 A正确B.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错误C.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 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正确D.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D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直接影响种群数量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解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A正确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通过种群密度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正确C.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C正确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错误故选 D7.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符合“\ N_1=\ N_0λ^t”的种群中当λ≥1时都呈J型增长B. 自然界中某些种群的数量也可呈J型增长C. 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家鼠数量应控制在K/2D. 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解 A.种群数量符合“ N_1= N_0λ^t”的种群中当λ≥1时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不一定呈J型增长 A错误B.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食物、空间相对宽裕该种群将会出现“J”型增长 B正确C.从环境容纳量角度考虑家鼠数量应控制在K C错误D.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D错误故选 B8.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9.如图表示某田间老鼠防治前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防治前老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_1B. 对老鼠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是\ t_2C. 防治后老鼠种群的数量将维持在 K_2D. A、B 两曲线在\ t_3时的出生率均等于死亡率【答案】B【解析】解 A.由曲线分析可知防治前老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_1 A正确B.对老鼠进行防治的最佳时间是 t_1之前 B错误C.由曲线分析可知防治后老鼠种群的数量将维持在 K_2 C正确D.A、B 两曲线在 t_3时各自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均等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 B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 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C. 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 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答案】A【解析】 A 、自然增长率大于0 种群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 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A正确B、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的种群数量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B错误C 、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差死亡率越高的种群若其出生率也很高种群数量可能上升 C错误D、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 D错误11.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B. 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N时是捕获银鱼的最为适宜时期D. P~Q时段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解 A.Q点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λ为1 A错误B.在L~M时段由于种群增长倍数λ不恒定所以该种群数量不呈“J”型增长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 B错误C.O时是捕获银鱼的最为适宜时期此时种群数量较大捕获后种群增长较快 C错误D.P~Q时段增长速率大于0 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正确故选 D1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解 A.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点时增长率大于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A错误B.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所以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错误D.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正确故选 D1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 试管Ⅳ内的种群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答案】B【解析】解 A.由于初始阶段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充足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少 4个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J”型曲线增长 A正确B.四个试管的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均有所不同所以四个试管的种群不能同时达到K值 B错误C.试管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 C正确D.试管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D正确故选 B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A.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标志重捕法B.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 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观察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振荡试管【答案】A【解析】解 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A错误B.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B正确C.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观察 C正确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振荡试管 D正确故选 A15.下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点、B点、C点中 A点时环境阻力最小增长倍数最高B. A点、B点、C点中 B点时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最高C. 由B点到C点增长速率在减小 C点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D. C点时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雄性个体后会降低环境容纳量【答案】A【解析】解 AB.随时间推移环境阻力加大增长倍数和出生率都将下降都是A点最高 A 正确 B错误C.C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数量相对稳定因此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C错误D.环境容纳量只与外界环境因素有关与种群内因无关 D错误故选 A16.某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获得本实验中酵母菌准确的种群数量B.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C. 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无需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D. 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解 A.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估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大约种群数量此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于酵母菌数量多这种方法不能精确计数全部菌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A错误B.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有利于其繁殖 B正确C.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属于前后对照无需进行对照实验但需要同一时间不同实验者用同一菌液同时计数进行重复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最终的种群密度也不相同存在一定差异 D错误故选 B17.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数学方程式模型表示t年后种群数量 N_t= N_0lambda ^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lambda 倍)B. 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K值是固定的【答案】D【解析】解 A、种群的“J”型曲线可表示为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_t= N_0\lambda ^t A正确B、“J”型曲线实现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正确C 、“J”型曲线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C正确D、“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 D错误.故选 D.18.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B.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C.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 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解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A正确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正确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如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一般利用样方法调查 C错误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 正确故选 C19.松材线虫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寄生虫由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无意带进来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松材线虫会导致松树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 松材线虫会改变松树林的演替速度和方向C. 调查松材线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 松材线虫与松树之间可进行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 A 、松材线虫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寄生虫使得松树的种群数量发生变化会导致松树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A正确B、松材线虫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寄生虫破坏生物多样性会改变松树林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B正确C 、调查松材线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C错误D、松材线虫与松树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进行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D正确20.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J”形曲线增长B.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S”形曲线增长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某亚热带植物园中芒果树的种群密度D.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草原上猎豹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解 AB.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常常以“S”形曲线增长 A错误 B正确C.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不能用于调查某亚热带植物园中芒果树的种群密度 C错误D.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不能用于调查某草原上猎豹的种群密度 D错误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 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1.(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 该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 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21.(3)若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应为________ 若曲线Y表示有害动物的变化曲线则对其防治的原则是________ 为调查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 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答案】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 样方法, 随机取样(或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解析】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空间充裕等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答案】逐渐下降, 增长型, 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解析】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在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到C点时增长速率为0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引起草场退化【答案】增长型, 在其数量越少的时候防治越好, 小于105【解析】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B点左右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解得N=105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会减小则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小于105只/公顷22.(1)为确定放牧量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 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 ________(回答两点)22.(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两图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 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②甲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 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 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_______③乙图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甲图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④牧民为减少田鼠数量在甲图所示的某时刻向草原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取足够多的样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解析】(1)对该草原上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为了减小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且数量足够多【答案】(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 a×(1+m)^n, ②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 ③D, ④灭鼠药对田鼠进行选择导致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解析】(2)甲图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个体总数应为 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a×(1+m)^n 乙图中幼年个体多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甲图中D点种群数量稳定不可能出现乙图所示增长型年龄组成投放灭鼠药后田鼠的种群中大量个体被杀死但是种群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出来通过选择作用使抗药性个体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一段时间后田鼠种群数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23.(1)据图分析此银杏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若调查银杏林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3)园林工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害虫防治其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_ 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防治【答案】(1)增长型, 银杏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解析】解(1)银杏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答案】(2)样方法【解析】(2)由于昆虫卵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昆虫卵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答案】(3)性别比例, 生物【解析】(3)园林工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害虫防治其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24.(1)完善实验思路①对液体培养基用________进行灭菌后然后均分到3组培养瓶中用移液器吸取________的酵母菌液分别接种入3组培养瓶②从各组培养瓶各吸取0.1mL酵母菌培养液 ________ 室温染色适宜时间立即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统计细胞总数并记录③将3组培养瓶放在摇床上恒温培养……24.(2)预期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不同接种量下酵母菌活细胞数的变化曲线) ________24.(3)分析与讨论①美蓝染色后活的酵母细胞从蓝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请纠正错误________【答案】高压蒸汽灭菌锅, 3种不同接种量, 加入美蓝染料适量摇匀, 无色酵母活, 蓝色酵母死【解析】①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液体培养基进行灭菌后然后均分到3组培养瓶中用移液器吸取3种不同接种量的酵母菌液分别接种入3组培养瓶②从各组培养瓶各吸取0.1mL酵母菌培养液加入美蓝染料适量摇匀室温染色适宜时间立即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无色酵母活细胞和蓝色酵母死细胞统计细胞总数并记录③将3组培养瓶放在摇床上恒温培养④每隔相同时间重复②步骤⑤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数据。

2020届浙科版种群单元测试

2020届浙科版种群单元测试

C.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λ=当年种群中个体数量/一年前种群中个体数量,在0~a 年,λ=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 项正确;a ~b 年,λ<1,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 项正确;b ~c 年,λ值由小于1逐渐增至为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逐渐减少后又逐渐增加,其增长曲线与“S”型不符,C 项错误;c ~d 年,λ>1,且保持稳定,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 种群呈“J”型增长,D 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λ值的内涵,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图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故D 正确。

因此B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和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1.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 ”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 值为100, M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A 2之后B .(K-M )/K 中的值为0.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 .渔民捕鱼应在鱼的数量达到A 3点时进行D .该种群达到K 值后,若该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答案】B【解析】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S ”型,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影响始终存在,即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A 2之前,A 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K-M )/K 中的值为0.5时,种群数量M =50=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温度(℃)。

2019届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2019届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A. 样方法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的对象B.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 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B【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A错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对象,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德阳五中所有的树B.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C.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解:A、德阳五中所有的树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B、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C、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属于一个群落,C错误;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属于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C.出生率 D.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选D。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自然界的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某池塘的所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B. 动物种群自然增长率由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年生殖次数决定C. 以年龄为横坐标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构成了种群的存活曲线D. 种群的领域行为会改变该种群在该区域的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A、池塘的所有鱼不是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B错误;C、存活曲线以年龄作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C正确;D、种群的领域行为不会改变该种群在该区域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2.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A.B.C.D.【答案】A【解析】解:A.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正常情况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符合题意;B.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不符合题意;C.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C不符合题意;D.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接近,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①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②若图乙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③若图丙所示为某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则c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栖息环境遭到破坏④图丁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保护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A. 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 只有两种说法正确C. 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 四种说法都正确【答案】D【解析】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如牛、羊),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①正确;若图乙所示为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K值增大,表明改善了酵母菌的生存环境,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或环境空间增大等,②正确;若图丙所示为某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则c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其K值变小甚至灭绝,③正确;图丁曲线表明,进行渔业捕捞时,在K/2 \sim K值之间捕捞,捕捞到K/2值时停止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④正确。

2019届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2019届浙科版  种群  单元测试

种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方式形成条件的是( )A.食物(养料)充足B.没有敌害C.没有竞争D.空间有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A、B、C项为种群J型增长的条件,下列属于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方式形成条件的是空间有限,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种群的增长特征2.下图为在一密闭环境中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种群数量将持续上升B.T1相对应的酵母菌数量为该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C.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D.此实验结果证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02【答案】C【解析】密闭环境,营养物质葡萄糖的数量有限,所以即使T1后持续通入无菌空气,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也不会持续上升,A项错误;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T1相对应的酵母菌数量不是该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B项错误;比较葡萄糖浓度变化曲线和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可知:T2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与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有关. ,C项正确;题图曲线没有信息表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产生CO2的情况,D项错误。

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B【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项正确;样方法除适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但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所以调查蛇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 项正确;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已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相对值,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则Y可表示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B.若X表示草鱼S型增长曲线中最大增长速率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则Y可表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时对应的种群数量C.若Y表示Aa自交子一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则X可表示Aa自交子二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D.若Y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X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答案】D【解析】A.若X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则Y可表示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故A对;B.若X表示草鱼S型增长曲线中最大增长速率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则此时为K/2,则Y可表示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故B对;C.若Y表示Aa自交子一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Aa每自交一次,Aa减少一半,则X 可表示Aa自交子二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故C对;D.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故D错。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2.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答案】D【解析】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考点定位】种间关系【名师点睛】1、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3、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内两种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在a、b、c、d连续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两者是竞争关系B. b时间段内甲数量增加,乙数量减少C. 两者是捕食关系D. 若引入丙以甲为食,则乙的数量会增加【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a段,甲数量减少,乙数量增多,c段,甲增加,乙减少,说明两者是捕食关系,A错误,C正确;b段时间内,甲数量减少,乙数量减少,B错误;丙以甲为食,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减少,乙的数量会增加,但乙的数量最终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4.(2015秋•扬州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样方内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C.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D.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A正确;B、样方法中计数要统计样方内该物种的所有个体,所以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B 正确;C、由于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有很多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个体,所以不宜选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宜选择乔木等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C正确;D、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5.渔业生产中控制渔网网眼大小,其目的是使被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维持为()A.稳定型 B.衰退型 C.增长型 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利用网眼大的渔网进行捕鱼时,年龄较大、个头较大的个体易被捕捉到,使之数量减少,而个体小、年龄小的个体不易被捕捉到,结果使幼龄个体占的比例上升,则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考点: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年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6.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A代表细胞,a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则b、c可分别代表失去接触抑制和细胞周期变短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种群,a为同化能量,则b、c可分别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和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D.若A代表2n=16的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b、c代表的2个精细胞可分别含7或8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若A表示细胞,a表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则正常细胞A会变为癌细胞,不发生接触抑制,能进行无限增殖,细胞周期变短,故A正确;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若a为诱捕雄虫,则可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故B正确;若A代表种群,a为同化的能量,b可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c代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C正确;若A表示2n=16的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c代表的2个精细胞可能分别含有7条和9条染色体,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种群特征、减数分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7.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解:A、在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A错误;B、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B错误;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正确;D、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错误.故选:C.考点:种群的特征.8.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等到c点【答案】D【解析】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A正确;“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种群的增长率降低,导致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使老鼠的数量维持在b点,这时老鼠的增长速率最大,会使效果适得其反,C正确;要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最好要使数量维持在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增长的最快,可获得最大收益,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为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b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9.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植物获得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寄生关系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对该蚜虫而言,一年四季的环境的容纳量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蚜虫和它生活的植物属于体表寄生,A正确;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植物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所以无法体现出群落的结构,C错误;由于蚜虫一年生活的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所以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有变化,D正确。

考点:种间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10.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A.种群迁出个体多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超过10%D.种群处于衰退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最可能是种群处于衰退期,故D正确。

也可能是迁出个体多,但不是主要因素,故A错误。

雄性个体多余雌性个体也可能造成种群密度越来越小,但也不是主要因素,故B错误。

种群死亡率超过10%,但出生率比死亡率大的话种群密度是增加的,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问题D.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等,也可以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正确;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C项错误;草地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 是在水平方向上呈现的差异,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群落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89只鼠,第二次捕获57只鼠,其中有标志鼠30只。

则该种群数量为A.169只B.86只C.190只D.292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可以计算该种群的总数量为:89×57÷30=169.1(只),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3.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区别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答案】A【解析】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关键是起始状况,A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使生物处于不同的生态位,从而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B正确;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对于有害动物,要尽量破坏其生存环境,降低K值,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