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水利现代化
论中国水利的现代化
论中国水利的现代化于春丽(四平市梨树灌区管理局,吉林四平,136000)由于水利事业对流域的水循环及流域的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为了保证流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更新水利理论,实现中国水利的现代化。
我国已经制订了国家现代化的议程,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实现全国的现代化,而水利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目前的状况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水利行业要率先实现现代化。
为此,在2001年汪恕诚部长提出:中国水利要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
一、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利发展过程纵观美国、日本、法国等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利发展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在1960年以前,各国的水利工作是以水资源开发为主,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规模地修建水库、堤防、整治河道。
是水利工程技术发展较快的时期。
进入6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显露水资源的不足,各国开始重视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注重发展节水技术,并且重视相关的法规建设。
在7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造成河流的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反映在水利建设方面,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呼声较大,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修订各类水质标准也自然成为各国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先后转入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即对河流水质、水量、环境、景观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统一管理,以满足社会对水利建设的多方面需求。
对河道两岸的空间管理也列入水利管理的内容之一,河流公园的建设发展较快。
进入90年代,伴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在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许多新观念产生,开始对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进行反思。
水利建设由传统的以改造自然为目标转变为以人水和谐共处为目标,比较重视利用非工程措施协调人水关系,重视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
最具代表性的进步是水域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的提出,重新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修复。
二、水利现代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水利建设内容的变化,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推动。
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
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成果之一(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2004年3月19日前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
水利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是其基础、命脉和保障。
加快水利发展步伐,不仅对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国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洪涝灾害频繁;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三是水污染与水环境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水问题将更加严峻和复杂,而难点将更加集中在体制、机制、法制,人口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等问题,难点集中在人与自然、水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改革,这是21世纪中国水利面临的最大挑战。
因此,在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清形势,调整治水战略,加快改革。
要密切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水情,以人为本、保障安全与提高舒适程度相结合,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以水利现代化保障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系统研究水利现代化的内涵、评价方法和标准,根据水利部领导的指示精神,2000年10月水利部办公厅、规划计划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成立了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水利现代化的调研和座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系统分析、研究测算和组织专题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并于2002年底通过了专家鉴定。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和监测: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水利工程的相
关数据,包括流量、水位、水质、降雨等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及时调整
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策略。
2. 模型建立和优化:使用水文水资源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利工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建立准确的模型,可以预测水库蓄水量、水位变化、洪水过程等,从而优化
水利工程的调度和运行策略。
3. 水资源配置和调度:基于精确的数据和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和智能决策系统,合理
配置水资源并实现精细化调度。
通过动态调整水利工程的启闭、泄洪和引水等操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需求。
4. 运维管理和维修保养: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通过定
期巡检、设备状态监测和预防性维修等手段,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采用综合治理方法,保护水源地环境和水生态系统。
通过土地
利用规划、水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等措施,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6. 多方参与与协同管理: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促进多方参与和协同管理。
通过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
化管理。
总之,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方法需要结合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以数
据为基础,以模型为支撑,以智能决策为引导,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利工程的
可持续发展。
《水利现代化》课件
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制 度,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
和权限。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监督 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市场化 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
程建设和管理。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水利科技创新的投入力 度,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的研发和应用。
04
水利现代化实践案例
南水北调工程
总结词
跨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工程
详细描述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 区,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工程包括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
总结词
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详细描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总结词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详细描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战略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加强水 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技术
水资源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定位等手段,实 时监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动 态变化,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水权管理技术
通过建立水权制度,明确水资源 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促 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
水资源调度技术
利用计算机仿真和优化算法,实 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抗旱减
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集发电、防洪、航运等多功能于一体。该工程位于长江上游,是世 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大坝坝体长度为世界之最。三峡工程的建成不仅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还为中国的 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
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
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加之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利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以期引导全国各地的水利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共同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思路本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灾防治等方面,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需求的多元化和高品质化。
目标任务水资源高效利用在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系统规划和全面施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提高用水效率,更新改造老旧水管网,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有序;2.加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减少农业用水浪费;3.推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双控”目标,落实水权交易制度,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绿色发展。
水环境保护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水环境治理,承担起生态保护和环保治理责任,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加快重点流域和河流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2.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水产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平衡;3.加强水环境监测,完善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水灾防治在水灾防治方面,我们的目标是科学防范水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具体实现目标的任务如下:1.推进地质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洪水、干旱、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2.发展智慧水利技术,提高预报预警能力;3.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做好水闸泄洪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支持保障在本规划纲要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及策略
实施精细化管理,注重工程管理的细节和环节,提高管理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信息化管理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工程数据的实时采 集、分析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环保化管理模式
贯彻环保理念,注重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工 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优化管理流程
标准化管理流程
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流程和操作规 程,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高效化管理流程
优化管理流程,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 管理质量。
透明化管理流程
加强管理流程的公开透明,引入公众监督机制,与创新
加强水利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 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此外,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以适应全球化的 趋势。
02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智能化管理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 术,实现对水利工程现场 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
行业自律
引导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保障水平
政府投入
增加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社会资本引入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拓宽资金来 源。
资金监管
加强对水利工程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法、规范、 有效。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设施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和 调度,提高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
②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强化管理思想,使管理团队可履行自身职责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员工的管理 思想,让管理人员在团队中行使自身的管理权利,让水利工程达到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2.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的设定
水利工程管理想要实现现代化,首先需要制定的就是其管理的目标,这是进行水 利工程管理的核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进行设定。
从以下三个方面设定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①对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将现代化作为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应当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
1.5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特征: 管理体制规范化、 运行机制制度化、 安全管理优先 化、 管理评价标准化、 技术手段信息化、 生态环境 优美化、 工程效益最优化。
特征的理解
是对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和新时代治水方针贯彻的明确体现, 》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 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竖起了一副现代化的标杆。 》既有现代化内涵的实意,又是现代化目标的显现, 也是现代化内容的总括。 》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指南
3.管理队伍 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升管理水平,所以在水利现代化的管理中,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升与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 用。 在管理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该对管理人才进行人才的培训,传授现代化的 管理理念、并进行现代化的技术培训。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是人们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能、水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对水利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管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1.更新改造水利工程的现代化需要对现有的工程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其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更新改造主要包括升级设备、改造引水渠、加固防洪堤等。
同时,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也需要注意工程设施的生态环保,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快速、安全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效益和质量。
3.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信息化还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运行。
1.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通过对水利工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准确的控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益。
过程控制重点包括渠首水位、流量、水压等方面的控制。
2.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实现对工程运行状况的监测、评估和优化调整。
规范管理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升。
3.人才队伍建设水利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和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总结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更新改造、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快速、安全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
通过过程控制、规范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汇报人:日期:•水利工程管理概述•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与途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目•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实践案例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前景展望与挑战录水利工程管理概述01水利工程管理的定义水利工程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过程,旨在满足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0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水资源的质量和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工程管理需要适应这一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挑战02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供水保障构成威胁,水利工程管理需要具备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
推进水利行业技术进步0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需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加强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建设。
管理人才现代化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注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水利工程管理人才。
管理理念现代化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生态化。
管理体制现代化建立健全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构和职能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管理手段现代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准度和快速响应能力。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02水利工程管理涵盖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等方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手段单一、技术落后、信息不对称等,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向。
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而设计和建造的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如何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水利工程界和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各类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策。
(2)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通过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迅速地获取相关信息,便于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设备监控和维护的精准化。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利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控制系统。
对于水利设备的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2)智能传感技术。
利用智能传感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水利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精细化管理。
(3)智能化维护设备。
智能化维护设备能够自动诊断设备的故障,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加快维护速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智能化水利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智能化水利工程管理平台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集中化管理、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实现多方面的数据共享。
智能化水利工程管理平台可以整合各类水利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数据资源,帮助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水利工程的状况,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
水利部印发《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印发《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近日,水利部印发《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研究谋划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
《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以着力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重点,以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意见》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初步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从2020年到2035年、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阶段目标。
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重要举措,切实把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是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健全节水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加快节水载体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是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以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为着力点,完善大中小微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推动水利设施提质升级,构建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保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好乡村水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水利基础保障。
四是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河湖保护和监管力度,推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和谐优美的水环境。
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综 上所述 . 社会 经济 的不 同发展 在
阶 段 . 利 建 设 所 表 现 的 相 应 内 容 也 有 水
要求发展 ,首先 要确保 自己的来自全 , 特 别 是 人 类 开 始 在 水 域 周 边 定 居 就 必 须 进 行 防 洪 建 设 。 般 是 堤 防 、 墙 、 区 一 城 城 排 水 系 统 等 , 且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水 平 的 并
进 入 2 世 纪 .就 水 利 行 业 的 发 展 , l
建 设投 资 不足 . 问题 积 累较 多 , 在现 阶
段 表现 的发 展 阶 段 性 不 十 分 清 楚 。 防 在
议 论 十 分 活 跃 。其 原 因 : 是 国 民 经 济 一 的 发 展 . 水 利 行 业 提 出 了 越 来 越 高 的 对 要 求 二 是 水 利 行 业 相 对 落 后 的现 状 ,
所 不 同 欧 美 日等 发 达 国 家 在 防 洪 、 供 水 能 力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后 , 上 世 纪 7 年 在 O
代 重 点 进 行 水 资 源 保 护 .0 代 抓 水 系 8年
( ) 期 性 ;2 差 异 性 ; 3 阶 段 1长 () ()
洪方面 城 市防洪标 准较 高 , 江大 河可 大 防 中 、 洪 水; 供 水 能 力 方面 北 方 缺 小 在 水严重 . 江河 断 流 , 地下 水 开采 能 力 但
较 强 . 成 地 下 水 严 重 超 采 ; 域 污 染 造 水
已暴露 出 日益严重 的水 问题 。 这些都 迫 使 水利行 业 必须加速 改革进 程 , 快 实 尽 现 现代 化 。 国的水利 要 由传 统水 利转 中 变为现 代水利 ,转变 为可持续 水 利 , 这 也是 水利 行 业在 新 世纪 的 奋 斗 目标 和
中国水利现代化发展方向及实现途径
水 利 工 程 体 系 ,统 筹 城 乡 协 调 发 展 ;要 求 以 更 加 优 良 的水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体 系 ,改 善 和 恢 复 河 湖 健 康 生 命 ; 要 求 以 更 加 快 捷 的 水 信 息 化 管 理 和 更 高 水 平 的 涉 水 事 务 管 理 能 力 ,建 立 有 利 于 水 利 科 学 发 展 的 支 撑 保 障体 系 。
济 社 会 持 续 稳 定 快 速 发 展 ; 要 求 以 更 高 标 准 的 农 田
济 社 会 发 展 特 征 不 一 样 , 不 同 国 家 和 区 域 有 着 不 同
的 现 代 化 路 径 和 战 略 选 择 。我 国始 终 坚 持 现 代 化 进
程 与探 索有 中 国特色 的社会 主义 道 路 结 合在 一 起 ,
全 面 加 快 水 利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以期 化 解 水 利 对 经 济
向 工 业 社 会 转 变 的 必 然 选 择 ,是 对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和 进 步 的 一 种 衡 量 和 认 定 ,反 映 了在 一 定 的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一 定 的 区 域 或 范 畴 内 ,社 会 经 济 及 其 相 关 领 域 所 达 到 的相 当先 进 的 发 展 水 平 。 因 自然 历 史 及 经
的社会 主义 现代化道 路 。 1 . 2 水 利 现 代 化 内 涵 辨 析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主 要 内 涵 体 现 在 思 想 观 念 现 代 化 、 基 础 设 施 现 代 化 、 技 术 手 段 现 代 化 和 管 理 服 务 现 代 化 等 四 个 方 面 。 在 治 水 理 念 上 突 出 现 代 化 导
全力开创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合防汛 、 、 抗旱 抢险三类专业 队伍。强
化对全省专业技术 队伍 常规化训练 , 提高 队伍应急抢险的实战能力。
四 、 实 加 强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切 组 织领 导
合治理 , 全面建成走马塘工程并发挥
效益 ,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 整治 , 开 工建设新沟河工程。 加快实施 长江治 理, 继续实施南 京长江堤防能力提升 工程 , 抓紧推进滁河 水阳江治理工程 建设 。加 大沿海水利建设力度 , 加快 泰东河 、 卤汀河 拓浚工 程 , 开工 建设
水减排专项行动 , 在全 省 1 多所 学 万 校 、2 0万名学生中开展节水型学校 15 创建活动 , 创建 8 个水 资源管理示 范 县 ;完成首批 8个水源地达标创建 , 全省 已建成 应急备 用水 源地 3 6个 ;
也 是新 一轮水利大建设 、 大发展 的起 始之年 。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 门紧紧围 绕 中央和省委 、省政府 的部署要求 , 进 一步 加大水 利建 设力 度 、管理 力 度、 投入 力度 , 利服务 发展 和 民生 水 的 能力显 著增强 ,为 全省粮 食生 产 “ 八连增 ”保 障经 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 、 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 主要体现在以下
6 0万 亩 。全 面 完 成 4 个 小 型农 水 重 4
点 县及 3 4个专 项工 程建设任 务 , 解 决 了 2 0万农村居 民饮水安 全问题 , 8
会议 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 , 回顾
总结 2 1 年全省水利 工作 ,研究分 01
国家核定 我省 16 . 人农村饮 水 37 6万 安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 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利建
依法有序利用 。在依法管理上 , 加大
了共 同加快 推进 水利 现代化 建设 的
浅析我国水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点
浅析我国水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然而,将我国水利事业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之中。
从水利五阶段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进入第五阶段,但我国从总体来看应当是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任务是很艰巨的。
根据我国的特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将有以下特点:一、长期性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
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极大的投入。
下面用目前物价水平,对各项投入粗略作一估算。
1、防洪投入。
如按目前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即城市防百年一遇洪水。
农村防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经各流域机构粗估完全达到这一标准需5000亿~10000亿元。
2、城市雨洪调蓄设施投入。
如按日本建设省规定,每公顷开发面积建设500m3蓄水池粗估为10000亿元。
3、满足社会供水需求投入。
目前北方地区缺水严重,1997年全国城市日缺水量约1600万m3,如果实施计议中的各项调水工程及供水配套工程,粗估需3000亿元。
4、污水处理投入。
各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按1997年污水排放总量416亿吨计算,粗估需建设费2000亿元,运行费100亿元/年。
5、城市河湖整治。
仅北京市城市河湖的初步整治,历年累计近百亿元。
粗估全国需5000亿~10000亿元。
仅以上几项,粗估需25000亿~35000亿元。
如果按每年投入500亿元计算,大约需50~70年时间,加上各种运行和维护费用,还需要有更多的投入。
当然以上各项费用的估算是极粗略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各种水生态修复所需的费用。
尽管如此,我们已可以估计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是需要贯穿整个21世纪的。
如果我们作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用20年左右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全国可用40~50年左右时间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域空间景观建设等方面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后再用几十年时间在21世纪末使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内涵与特征浅析
t o wa t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v r e n b y s o c i a l i s t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 h a t i s o n e o f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s f o r d e e p e n i n g r e f o 1 " I l l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e n e w s t a g e . B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b s t r a c t :Th e i n i t i a t i v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wi t h C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l f e c t s t h e n e w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he r e n t a nd f e a t u r e s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wi t h Ch i n e s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 Ga i Yo n g we i ,L i u He n g ,Ge n g L e i h u a ,Hu a n g Ch a n 色水利现 代化 的提 出体 现 了社 会 主义现代 化建 设对 水利发展 的新要 求 。 是 新 时期深 化水利 改 革发
以水利现代化服务现代农业
以水利现代化服务现代农业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水利现代化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水利现代化如何为现代农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首先,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满足了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
在农业生产中,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通过水利系统的建设,合理利用天然水源和雨水,将其引导到农田中,使得农作物能够得到足够的灌溉水。
在干旱地区,水利系统可以将水源引入田间,为农作物提供及时的灌溉,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水资资源短缺的地区,水利系统可以通过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水利现代化提供了高效的排水系统,保证了农田的排水畅通。
农田排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水利现代化的支持下,可以建设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农田中的积水,保证农田土壤的排水状况良好,减少因积水而导致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风险。
同时,排水系统还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压实,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确保农作物能够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生长发育。
此外,水利现代化还可以有效防止洪涝灾害,保护农田和农作物的安全。
洪涝灾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对农田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可以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实时调整水位,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
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调节水位和引流,将洪水迅速排除,减少洪涝灾害对农田和农作物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另外,水利现代化还可以提供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
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质量的保证。
水利系统可以通过水源调配、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合适的水质要求和工艺条件。
同时,水利现代化还可以通过灌溉控制技术和智能化农业技术,实现精准灌溉和智能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2035年水利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
2035年水利现代化远景目标展望李肇桀%张旺%王亦宁(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摘要:文章基于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学习,对新的历史坐标下的水利现代化建设特点进行把握,对照新发展阶段任务和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设定,以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诸多路径指引,提出对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几个判断,研判现代化水利国家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步骤,并对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水利国家的目标做出具体展望)关键词:水利现代化;新发展格局;水利创新驱动doi:10.13928/ki.wrdr.2021.01.003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408(2021)01-0019-0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的展望%立足现实、宏大高远、催人奋进)水利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命脉、民生福祉、绿色转型%那么水利的现代化应当是怎样的?到2035年符合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发展目标是什么?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提前谋划的重大问题%对于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在新的历史坐标下把握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展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各类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万座%总库容从200多亿m3增加到近9000亿m3%5级以上江河堤防超过30万km%规模以上水闸10万多座%规模以上泵站9.5万处%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8600多亿m3)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2.4亿亩增长到10.2亿亩%位居世界第一%大中型灌区发展到7800多处%小型泵站、机井、塘堰等发展到2000多万处%基本形成了蓄、引、提、排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一批关系国脉国运、民族盛衰的大国重器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国力提升和大国治理优势的重要标志;初步构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为核心的水法律体系%探索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河长制湖长制%形成了水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一系列成绩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是相匹配的%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升的重要体现)它表明%水利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灾害频繁、设施残破、技术落后的状态%发展到今天工程体系成型、保障水平有力的良好局面%从设施数量、保障程度、工程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来看%我国的水利大国地位都是名副其实的%具备了向水利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收稿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李肇桀(1964-)%男%高级工程师%中心副主任坚实基础)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建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强调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要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新的历史坐标下的水利现代化建设,应围绕发展质量这一主线,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优化供给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做贡献;为促进绿色转型&推动优化升级做贡献;为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民生改善做贡献;为抵御系统风险&保障总体安全做贡献,持续推动水利向安全&高效&智能&绿色转型)2水利现代化的几个判断维度及其目标要求对照《建议》中对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和2035年现代化目标的设定,以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诸多路径指引,展望未来,水利现代化应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持续推动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牢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强有力水利支撑)水利现代化要体现创新驱动的核心引领作用《建议》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最突出位置,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水利现代化的实现,要靠创新来引领,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水利工程和科技手段,而是要体现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应当看到,我国当前水利工程技术已跃居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水利科技大国)但在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智能化同步推进和深入融合的大背景下,水利创新仍任重道远且大有可为,要推动水利与信息网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智能化来促进水利转型发展,并挖掘传统水利的功能价值,以水利科技创新来带动水利管理创新&水利制度创新)具体而言%在新一代传感互联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带动下%将在水利工程智能物联管护&实时调度&自动化监测和辅助决策&精细化供水服务&精准灌溉管理&智慧水土保持等诸多领域形成强大支撑,推动传统水利管理方式的跨越式前进和革命性演变,相应地带来管理规范和标准的革新&管理基础条件的优化、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带动整个水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要在前沿水利科技方面继续突破,利用已经形成的基础研究优势,推动学科交叉,在诸多水利科技领域发展为世界领先;要不断完善水利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并深度参与国际水利科技标准的制定,使水利具有制订国际标准的重要话语权和国际影响能力等,为解决全球水治理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要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高素质水利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治水实践中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把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水治理实践)2.2水利现代化要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质量优良、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议》提出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若干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短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今后一段时期,需持续推动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农田水利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达到国际领先&人民满意,有效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是从'任务导向(来看,要通过打造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形成坚强有力的防洪减灾体系,形成保障率高、覆盖范围广、服务功能强的供水保障体系,形成河畅&水美&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系,形成可靠的灌溉供水保障体系,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从'过程调控(来看,要针对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欠账较多&服务重大战略支撑不足等问题,水利投资要围绕突出矛盾,加强重点谋划,要与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联系在一起,服务于补短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三是从'服务效果(来看,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完善宏观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一体化城乡供水网络体系,推动城乡区域水利发展差距缩小,推动城乡基本水公共服务加快实现均等化)2.3水利现代化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方面拓展新路径、实现新突破《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并明确提出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是水利推动绿色转型作用的核心体现,要通过水资源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优化升级)一是要把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放在绿色转型的高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最大刚性约束的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做到以水定需,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防止和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提出用水总量调控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强化监管,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二是要把'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落实到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并以此拓展水利内涵和外延,创造新发展空间)绿色转型&新型城市化进程&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使水公共产品和水公共服务的需求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带来新的水利和水务市场发展空间,一些资源节约利用产业,如节水灌溉&雨水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水治理&微型水处理等,将带来水治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必将通过这些战略新型产业构建新的增长引擎)以落实’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为契机,可以拓展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径,并推动传统水利向绿色产业转型)2.4水利现代化要以防范系统风险和保障总体安全为根本目标《建议》坚持总体安全观,把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强调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水利现代化要服务于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更要服务于经济安全&城市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现代化水利国家的建设应突出保障安全的思想,把确保安全底线作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础目标)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治水矛盾的转变,以系统完备&高效实用&质量可靠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抓手,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河湖生态维护能力,从而维护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提升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水平,不断改进水利发展和服务质量,保障现代化建设基础底线安全)2.5水利现代化要以健全的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为基础保障44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建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及精细化路径探索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及精细化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及精细化路径。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
利用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水域的水位、水质和污染源,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管理和调度。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水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定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可以建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维度评估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
水资源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资源,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整合管理。
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理念,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第四,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需要加强对细节和细节的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流程,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管理。
对供水工程来说,需要确保水质的安全和供水的稳定,对排水工程来说,需要保证排水的效率和排放标准的达标。
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加强对每个环节和细节的监督和管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
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哪些
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哪些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灾害防控、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现代化的状态。
在水利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和指导水利发展的各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保护、水灾害防控和水利设施建设。
第一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水资源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的水资源利用量。
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主要有水资源利用率、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绩效指标。
1.水资源利用率:衡量单位时间内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与总水资源量的比值。
高水资源利用率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益高,实现了水的节约与集约利用。
2.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包括节水型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实现节水目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水资源开发利用绩效指标:衡量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
第二部分: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维护水生态平衡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措施。
水环境保护标志着一个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体系包括水质状况、水生态状况和水环境管理指标。
1.水质状况:衡量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
指标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水温、pH值、电导率、营养盐浓度、悬浮物浓度、重金属含量等。
2.水生态状况: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指标包括湿地的面积、水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3.水环境管理指标:评估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监测和管理水平。
指标包括水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等。
第三部分:水灾害防控水灾害是水利现代化中需要高度关注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水灾害防控的主要指标包括水文监测能力、防汛设施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机
用了30年
电力
用了80年
个人电脑
用了16年
电视机
用了13年
互联网
则只用了4年。
28
信息时代的到来
不但改变了 社会经济的 结构和内容
而且 改变着 我们的日常
生活
29
例如 , 国际电话的通话时间已由1990 年的3300万分钟,达到2000年的1100亿 分钟,2009年的4060亿分钟;
浏览互联网的人数,已由1990年2300万 人,增加到2001年初的25000万人,2011 年初20亿人。
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本章重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 必要性
7
第一节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
凡人类的治水活动, 都离不开水情、工情和社情 的综合利用。因此,古今中外的
水利工作者都十分重视 收集整编和利用信息。
8
我国早在公元前20世纪就已有洪水记录, 公元前16世纪已有了水旱信息的记载.
民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已成为新世纪治水 的战略目标!
16
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 的基础和重要标志。
只有加快水利信息化
的建设步伐,才能实现
水利现代化的
宏伟目标。
17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 (一)水利信息化是提高抗灾 减灾决策水平的需要.
•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基础, 是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科 学地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 的依据。
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由计算 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技术, 在水利行业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出现了 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的发展趋势。 9
一、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及意义
10
水利信息化的内涵:
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
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 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行业
18
•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大大
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
和灾情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传
输的时效性.对洪涝干旱灾害的
发展趋势作出及时、准确的预
测和预报。制定防洪抗旱调度
方案,为决策部门科学决策提
供依据,充分发挥已建工程设
施的效能.
19
(二)水利信息化是提高水利科技 含量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 水利作为传统行业,在深化改革中不 但面临着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 而且还面临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 水 利 现 代 化》
武汉大 学 水利水电学院 洪 林 教授 李 小 平 博士
1
章节安排
第一章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 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 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章 国内外调水工程建设 第五章 水利信息化建设 第六章 数字水利建设 第七章 "3S"技术原理 第八章 "3S"技术应用 第九章 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十章 国内外水利现代化进程及展望 课堂讨论 考试 合计
• 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会为技术创 新和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全面 提高水利事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20
(三)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行政主管 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
•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 政府充分开发和利用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是正 确、高效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环节.
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11
这个发展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很明显:
在这些国家广泛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
建立和完 善防灾减 灾网络
对水旱灾 害进行预
测预报
对抗旱和 滞洪方案 进行风险 评估等等.
12
可以断言:
没有水利信息化就没有 水利现代化
13
在新世纪, 水利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水利与工业、农业、林业、交通等相关 行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 实现水利信息化,使水利信息资源与相 关行业共享。水利行业也从相关行业获 取信息,这对于建立节水型工业、节水 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促进生态建设与 环境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
22
第二节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形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计划学时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6 2
第五章
• 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
3
本章主要态
信
、
及
息
存
建
化
在
设
的
问
展
概
题
望
念
及
4
教学目的及要求 :
•让学生了解水利信息化 建设的必要性、水利信 息化建设的形势、水利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相 关信息。
5
本章难点:
(1)水利信息化的概念; (2)我国水利信息化建
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国际 竟争的焦点。
发达国家更是依靠雄厚 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使本国的信息化处在世 界前沿
在 国际 竟争 上占 据有 利地 位.
23
在美国
—前总统克林顿上台伊始, 即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行动计划
(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同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以确保该计划的实施。
24
在日本:
—照仿美国的’‘信息高速公 路”,提出了建立自己的“信息 高速公路”的设想---投资500亿日元在1993年1996年期 问建立了“信息流通新干线网” 的超高速信息网络。
25
在欧共体:
—面对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 于1993年12月公布了法洛尔白皮 书。建议开发欧洲信息网基础设 施项目,并拟订了欧洲“信息高 速公路”计划,投资330亿法郎以 加速欧洲各国的信息联网。
• 信息化将使水利部门有可能广泛获取和利用各种 信息资源,更好地管理复杂的水行政事物.提高 政府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 时,信息化也有助于实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工 作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各界 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
21
(四)水利信息化是满足行业之间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的需要
26
在亚洲:
新加坡
是最早提出“信息 高速公路”设想的国家.
于1992年就完成了“新加 坡2000年信息科技发展总
蓝图”的规划。
到20世纪末,新加坡政府 已在该项目上投资约12.5亿美元 27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分析: 技术普及速度----
如果以一项专利 从发明到其产品使用者 达到5000万人的周期来统计:
也面临着难得的 发展机遇!!!
14
早在全国人大九次会议通过的 《“十五”计划纲要》,就把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到事 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战略高度,要求下大力气解决 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 染问题.
15
由此可见:
从传统水利 向现代水利、
可持续发展 水利转变。
以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支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