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
日本人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九个画面.!
日本人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的九个画面.!照片:日本儿童用零用钱为汶川地震捐款1.一个在震灾当地生活的日本人传回日本的真实宣传这段话在日本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中国震灾的一个注脚:这里和神户(大地震)的时候情景一样。
「救难大片」和「宣传剧」虽然可以写得很精彩,但请相信我所说的,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平时不喜欢捐赠的中国人在捐款,曾对志愿者冷嘲热讽的人成了志愿者,没有钱的人,在捐血。
2.日本各界踊跃为灾区捐款日本毕竟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过去我们之间的恩怨深重,但和几千年的友好交往比只是历史的瞬间,祈愿和平、盼望友好始终是主旋律。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深受地震灾害之苦的日本,反应很快,行动迅速、支持有力。
汶川大地震后,日本政府13日拨出5亿日元作为紧急援助。
日本电视台也纷纷打出电话号码,拨打一次自动捐款105日元。
日本各报纸、门户网站也都开设了捐款热线。
日本企业及各界捐款正在迅速上升。
3. 日本各大连锁便利店都设置了四川地震捐款箱作为一个快节奏的国家,日本的便利连锁店十分发达,他们24小时连续营业,可算是日本社会一大支柱。
这是记者在日本大阪兵库县伊丹市一家24×7的便利连锁店里看到了这个盛满着日本人民爱心的募捐箱。
其实,日本的各家连锁店几乎都在用这种方式支援四川灾区。
以日本著名连锁品牌罗森(lawson)为例,其在日本全国的8750个店铺,都设立了为四川地震受灾募捐的捐款箱,并受理向有关机构转送高额捐款的工作。
日本各大连锁便利店心系灾区的举动得到了日本媒体的报道。
在日本各地,为中国四川大地震进行募捐的活动却不仅仅在便利店进行,连神户的王子动物园,入门处都有募捐的台子。
4.日本民主党议员在街头为四川地震灾区组织募捐活动政府官员为灾区募捐的举动,值得国人思考,特别是相关领导深思!5.日本女足在比赛结束时打出「感谢CHINA」的横幅这次大地震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
事实上,此前一个个小的前奏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浅谈媒体伦理与媒体责任——以NHK对“3·11”地震报道为例
、
日本 广 播 协 会 ( H ) 史 沿 革 NK 历
临危不惧 ? 是什么成就 了 日本 国民能够在 灾难到来之 际 , 能够积极采 取正确的方法 自救? 都与 日本媒体所信奉 的伦理与责 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K(日本 广播 协会 ) H 成立 于 12 96
年 。 自 15 9 3年 以 后 , H 的 主 要 力 量 转 N K 向 电 视 , 性 质 是 公 营 机 构 , 旨是 “ 其 宗 出
NSOD他山之石 E R WW Ll
浅 谈媒 体 伦 理 与媒体 责任
— —
以 N K对 “ ・1 地 震报 道 为 例 H 31 ”
聪
。陈
【 摘
要】 本文主要 以 日本 “ ・1 震报 道为例 , 日本 广播 协会 ( H ) 3 1”地 从 N K 的历史沿革 、 预警机 制 、 道风格 与内容、 报 责任 与伦理 伦理 责任 “ ・1 3 1”地震 日本
惧 ,秩 序井 然地配 合救援 队伍 的救援 工
作 。 什 么 造 就 了 日本 国 民 面对 大 灾 大 难 是
精神秩序 , 有利 于救援行 动的顺利 开展 。
一
的报道 ; 制定 《 防灾 工作 计划 》, 防灾设 对 施、 防灾意识 的普及 以及灾害节 目的编辑 方针进 行了规定 ; 每年实施紧急灾害应对
的启示来探 讨 N K所奉行的媒体伦理和履行的媒 体责任 。 H
【 关键 词】 媒体
2 1 年 3月 1 01 1日 ,九 级 地 震 席 卷 了
的 日本 媒 体 , 承 着 日本 公 共 传媒 的 专 业 秉 主 义 与 人 文 情 怀 ,对 地 震 进 行 了准 确 、 及 时 、 观 、 静 的报 道 , 系 了 日本 国 民 的 客 冷 维
日本大地震中电视媒体的功能解读
方面 ,在 什么 岗就 拿什 么薪 ( 目标薪 酬标 准和 基本 薪
酬 ),一方面 ,业绩 达标的员工一定要拿 到与同一行政 职 务相 当的薪酬水平 。这 样才能淡化官本位 思想 ,才有
可 能让业务好的人在业务岗位上 大放异彩 。
新媒 体成为了传递信 息、慰藉心灵的重要工具 。其中 ,
微博 传播在此次 大地震 中扮演了极其重要 的角色 。网友 纷纷通过微博传 递信息 ,并发布寻人启事 。 日本参议院 议员 、 日本改 革新 党主席荒井广幸连续发布 多条微博 , 感谢 中国友人的关 心和救助 ,及时发布来 自内阁的第一
电视 媒 体 巧 妙 地 利 用 了 微博 等 网 络 新 媒 体 ,丰 富 和
拓展 了报 道 ;网络又依 靠电视这一强 大的传统媒体 ,加
强 自 身影 响 力 。 电视 与 网 络 的 结 合 ,使 得 传 播 影 响 力 得
区产生的影 响发布 预警提示 ,并报 道了地震对航班 交通
造成的影响 。不 少媒 体邀请专家学 者 ,结合 日本教训 , 思考中国核 电安 全应如何加强 ;探 讨地 震能否成 为修 复 中 日关系契机 ;分析 地震给各行业如股 市、I 带 来的影 T
日本 地 震 发 生 后 ,Q Q、微 博 、S 、 手 机 等 互 动 NS
东方 卫 视于 3 1 臼下 午 1 :2 打破 常 规节 目编 月 1 5 0
排 ,先于央视 新闻频道推 出直播节 目 ( ( 日本大地震特 别
报道》 ,1 :3 暂停 电视剧播 出 ,继续直播特别报道 。 9 0
.
实Hale Waihona Puke 监测 1快速现场直播 . 灾难发生之初 ,电视媒体为满足观众的知情权 ,往 往采用现场直播 的方式 ,这是对事态进展 最好、最快的 监测方式 。现场直播 充分发挥 电视的声画 优势 ,突破时 空限制 ,全方位 、立体 化展现事件过程 。现场直播以其 不 可预知的悬念性 ,还 原事实本身 ,在一 段时间内集 中 报道 ,易形成收视高峰。 在 这次 日本 地震 直播 中 ,央 视 新 闻频道 、东 方卫 视 、凤凰 卫视 ,都无一例外地 采用 “ 电视直播 室 ( 主持 人 、嘉宾 )+新 闻现 场 ( 记者 、当事人 )”的模式 。除
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
使人们几乎忘记这是一档新闻节 目。
地 震 、 啸 、 泄 漏 危机 接 踵 而 来 。这 时如 果 你 是 一 个 海 核
普 通 日本 国 民 , 要 你 将 电视 锁 定 在 N K, 开 雅 虎 日本 只 H 打 和推 特 的 网 页 , 种关 于 破 坏 、 亡 、 援 、 歉 和 危 机 的信 各 死 救 致 息洪 流 会 迅速 将 你 裹挟 其 中 。 当然 , 孔 不 入 的广 播 、 纸 无 报 也 不能 忽略 。 然 而 出乎 很 多 人意 料 , 面对 震撼 的灾 难 , 日本 媒 体 体现
哀 而 不 伤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片火 海 ,灾难 片 一 般 的残 酷 画 面 在 很 大 程度 上定 格 为 人
“ 我从 来 没 有 在 日本 的 电视 上 看 到 什么 ‘ 人 ’的画 感
们 的灾 难 记忆 ” 。日本 问题 专 家刘 柠 告 诉 南方 周 末记 者 。而 “ 普通 的救 灾场 景 、 本 的灾 难 信 息 反 倒被 忽 视 , 样 的媒 体 基 这 伦理 问题 事 后遭 到 日本 国 民 反感 而 被 大 量 批评 .我 想 这 次 地 震 后 日本 的媒 体 多 少吸 取 了之 前 的 教 训 。 ” 现 今 的媒 体 报道 中 , 便 受难 者 家 属 接受 访 问 , 很 少 即 也 作 。2月 2日 , 平 各 报 登 出新 闻 《 管 开 始 北 接
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的叙事学研究_以_东方时空_日本3_11地震报道为例
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的叙事学研究——以《东方时空》日本3・11地震报道为例日本3・11大地震因其震级高、次生灾害多,影响力大,成为我国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
中国电视媒体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灾难报道的锤炼后,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能力如何?本文通过对央视《东方时空》一个月间的样本进行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其“平台、悬念、责任”的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日本3・11地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日本核危机——一场人祸”的叙事话语以及“主播中心制”+“悬念组合报道”的叙事模式。
同时,主播也成为节目编排的内在节点,以设问和快节奏的音乐短片形成悬念,以悬念组合报道引导话题,从而完成节目的起承转合。
注重悬念在报道中的力量,也体现了《东方时空》的受众本位意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对待国际灾难新闻的报道上,国家级媒体受到政治因素左右的成分趋小。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部分报道中,节目为了吸引受众,过分注重悬念,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上有所失度。
作为国家第一媒体,在这次国际灾难新闻报道中,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趋小,更多地表现出受众本位的报道倾向。
《东方时空》以数据性消息为主,穿插大量专家解析与评论,以悬念引导热点,可以说在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上已经接近节目的最大限度,有效打造了信息和观点的集合平台;灾难后期,栏目组派出记者对日本重灾区进行深度报道,深入开掘新闻资源。
对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的三点建议:第一,适当运用悬念,切忌消费灾难;第二,加大对新闻背景的开掘,增加发现式报道,强化新闻现场;第三,注重声画一体的叙事语言,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应有所平衡,不可偏废。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兴丽)新闻影像的共时性“再现”新闻影像已成为人们获取日常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具有怎样的特点?新闻影像的再现究竟离本真现实有多远?又会对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的解析,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和文字是电视叙事符号的三大系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影像着重于描写与再现、声音侧重于叙述和表现、文字则倾向于说明和解释,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日本专家曝恐怖猛料:日本出现大灾难的前兆(图)
日本专家曝恐怖猛料:日本出现大灾难的前兆(图)转载网络据日本媒体12月1日报道,11月20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日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附近海域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大量黑色烟雾上升,火山喷发周边形成一座约长200米、宽50米新岛屿。
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个距离东京约1000公里的新岛屿,或将是出现大灾难的前兆。
据一名地震学专家介绍,“在今年10月的地震学会上,对于1605年的庆长地震有了新的说法。
据记载,该地震曾导致犬吠埼、九州一带受到海啸袭击。
根据这一说法,该地震的震源并非南海海沟,而是伊豆小笠原海沟”。
据了解,该新岛屿是由在日本“3·11”大地震后太平洋板块加速向菲律宾板块挤压而形成。
该岛屿位于“伊豆小笠原海岭”一带,正与被视为庆长地震震源地的“伊豆小笠原海沟”紧紧相邻。
资料图:日本小笠原群岛地理位置图资料图:日本火山喷发原前桥工科大学教授滨岛良吉指出:“新岛屿的形成让我们最感到担心的是富士山的喷发。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地震和火山喷发有密切联系。
864年富士山喷发5年后发生了以三陆冲为震源的贞观地震,而1707年以远州滩冲为震源的宝永地震的49天后,富士山也发生了喷发。
另外,还有…3?11‟地震的余震对茨城、千叶的影响尚未消散等原因,各方面看都充满不安定因素。
”日本列岛板块异动超强地震让其沉没阅读提示:日本小笠原群岛由于火山喷发突然出现了新的岛屿,小笠原群岛附近恰为太平洋板块潜入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有专家预测此地将存在发生8级超强地震的风险。
日本媒体11月21日报道称,日本小笠原群岛突然出现了新的岛屿,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地震的征兆。
1 月20日当天,东京小笠原村西之岛周边出现火山喷发。
11月20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发现西之岛周边有烟雾上升,下午4时左右,海上保卫厅确认西之岛东南约500米处海面出现了直径约200米的新陆地。
由于火山喷发仍有持续的可能,日本海上保卫厅已向船舶发出了航行警报。
短则新闻范文新闻写两则
短则新闻范文新闻写两则1.据外电报道,1月27日东京时间20点47分日本东京附近发生6.5级地震。
震中位于东京市江东区(北纬35.6度,东经139.8度),距离东京约50公里,震源深度7公里。
据东京气象厅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躲避地震时受重伤,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此消息尚未得到首相官邸的确认。
2.日前网上流传三阳市民警酒后驾驶车辆致一死二伤事件,目前有了最新进展。
三阳市政府宣传办昨日传出调查结果,涉事人员是临时工,目前已被当地警方控制,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另个,在网上发布不实消息的李某已被警方查获,被处以拘留10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既然是教师叫写的,意思就是想锻炼一下你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这个对你有好处的,不要偷工减料,不然吃亏的是你,真的。
其实写新闻评论很简单的,首先要选择你比较熟悉的内容,或者是你感兴趣的内容,随意发挥,不用管什么结构啊,中心之类,写出来之后,多读几遍,修改下就可以了,写多了就得心应手了。
怎样写新闻稿注:本文非原创。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
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
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
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
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误。
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
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
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
自然灾害新闻报道
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篇一:灾难新闻报道的特点灾难新闻报道的特点灾难性事件突发之时,新闻报道快速至上。
灾难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的速度是第一位的,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才能满足人们灾难发生后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
能否快速地投入新闻报道成为决定此类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
这时候事件现场的一切都是有极高新闻价值的,记者看到的一切都是观众想看到的,都成为人们关注这个媒体所作报道的理由。
例如日本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几分钟,NHK电视台及时报道地震消息,全世界通过NHK电视台直播或者各国电视台转播获得地震发生的消息。
随后公众不断从新闻媒体获得地震伤亡、地震救援等信息。
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发布信息,减少转述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在灾难性事件面前,不仅要及时公开信息,而且还要通过传播多种多样的信息内容,形成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格局,让受众可以了解同一新闻事实的不同方面内容,使其能够针对新闻事实作出周详的判断,避免“管中窥豹”的片面理解。
因为灾难引发的连锁反应是极其纷繁复杂的,相应的应对措施也是千头万绪,牵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信息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报道,能体现报道的真实准确性,能起到稳定民心、安定团结的作用。
新闻报道反映灾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是新闻的根本,报道失实不但会误导公众,还会让公众甚至政府与媒体对立,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灾难发生后,公众希望通过媒体了解灾难的性质,灾难发生的原因,灾难发生的过程,灾难造成的危害后果包括次生灾害情况等获知灾难的全貌,从而对灾难及相关问题作出内心评价,所以灾难新闻的报道要求真实和准确。
如果报道失实,公众的内心评价很难恢复,难免造成公众和媒体的对立,从而失去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新闻报道在反映灾难的客观性的同时,更多体现灾难面前的理解与包容。
新闻报道追求报道客观,准确反映事态发展全貌,让受众评价无可厚非,但理解和包容也不能忽视。
日本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区别
1日本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区别汶川地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纬度:30.986°N经度:103.364°E深度:14km 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地震成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1]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地震类型: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日本地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8.8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陆地不会有明显影响。
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
据权威人士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部,距离中国大陆比较近,且中国大陆架性质决定了在这段距离中有一片相对较浅的海域,所以对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但应该注意环太平洋地区由此引发的海啸。
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中国地震局网一开始发布的是里氏7.9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是8.8级。
该权威人士表示,中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而美国往往较多地使用体波震级或矩震级,这是关注地震波不同方面得出的不同数据,在物理上能够解释。
中日灾难报道的差异
【摘要】在3月11日本特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的表现得到了世界的赞许与肯定。
在这一类灾难新闻中,对比国内的媒体报道,日本媒体在报道的采访、内容、导向性上有着许多值得国内媒体学习的地方,中国的媒体在对于特大自然灾害的报道中需要对自己报道的标准、方法进行不断改进。
【关键词】灾难事件中日媒体新闻报道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中国媒体在这类事件的报道上投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但纵观这几年的灾难报道,中国媒体由于缺乏经验,在报道的方法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有着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对比中国的汶川地震和日本最近发生的“3?11”特大地震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中国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有得得改进的地方。
一、中日媒体在灾难事件采访上的差别首先,在对比地震中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中国的媒体比较喜欢采访地震中的受灾群众,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口中获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情况以及他们现在的情况。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受难群众是地震灾难的当事人,在他们身上必定具有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但为了尽快获得这些新闻,中国的一些记者在对于采访时机的把握上通常显得不够慎重。
在汶川地震中我们可以见到像这样的情况:被埋者在废墟中奄奄一息,记者却要求暂停营救,先行采访,并阻止救援人员搬开悬挂在被埋者上方摇摇欲坠的天花板;在地震灾区临时医院里,医生正准备给伤员动手术,记者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并要求采访,导致医疗设备被污染,类似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在一些极端案例中,由于媒体的不当采访,间接导致了被采访者的死亡。
与之相对应的日本媒体,在“3?11”大地震中,日本媒体也会将采访的镜头对准灾民,但在采访的时机上,普遍遵循了不得干扰救援工作进行的原则。
对于在废墟下进行的救援过程,日本媒体也会采取直播,但在其过程中,不会采访任何救援队员,因为担心影响救援进度,也不采访受害者家属,因为此时他们已痛苦万分,日本媒体认为任何强行采访在此时都只会给家属徒增伤痛。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媒介构建拟态环境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为例
[摘要] “拟态环境” 并非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拟态环境” 是大众传媒构建的环境。
如“3.11”东日本大地震媒体的报道中,从人们态度的三次转变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拟态环境”都与事实真相相似,其中所具有的虚假信息和残缺信息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受众应该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努力最大限度的认识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 日本地震 媒介 拟态环境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并不等于客观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
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并非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拟态环境” 是大众传媒构建的环境,因此传播媒介应该说是“拟态环境”主要塑造者。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效性对于突发事件报道是极为重要的,大众会希望第一时间接收到事件信息,这就对于媒介在有效的时间里全面向人们提示的真实环境增加困难,在建构拟态环境时,难免出现与现实环境偏差的现象①。
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强烈地震并发生海啸。
本来网上充斥着愤青对日本的偏激与低廉的辱骂,经报道之后却突然转变为温和与中肯,充满着同情与人情味的声音。
在微博第一时间发出日本地震消息之后,据网络地震吧统计,日本祈福的大约有17.3%,不在乎的有21.5%,认为震得好的有71.2%。
在经过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大大小小媒体的追踪报道之后, 发生首次转变,当时凤凰网做出民意调查,百万网友参与,近九成支持中国援助日本。
②此时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对大地震中显现出的日本国民精神、防灾救灾体制以及日本社会各机构组织的表现都赞不绝口,对此就连日本媒体感到惊讶。
日本电视媒体的灾害报道模式
日本 电j
诸葛蔚东
21 0 1年 3月 1 1日, 日本 东 北 部 太 平 洋 海 域 发 生 9级 地 震 , 地 震 发 生 后 , 日本 的 电 视 台 立 即 终 止 正 常 的 节 目编 排 ,迅 速 组 织 特
别节 目对 灾情 进 行 报 道 ,对人 ]
节 目的 内 容 大 都 和 地 震 有 关 ,这
和 受 损设 备 的复 原 。为 了 确保 在
避难 所 和 其他 有 效 的 场所 接 收 灾 害 信 息 ,可 提 供 租 借 或 为 其 安 置
时的 各商 业 电视也 不 再 播 放商 业
广告 ,只 有 A ( 共 广 告机 构 ) C 公
和 正 确 了 解 灾 情 、获 取 自救 信 息
维 持 社 会 秩 序 起 到 了 重 要 的作 用
。
报 道 的 组 织
的 日本 是 一 个 自然 灾 害 频 发
N HK气 象 灾 害 中心 负 责 人 小 岛 富 男 称 ,在 发 生 地 震 时 ,N HK 同 时 使 用 8种 波 段 和 全 国 性 的 网 络 对 灾 情 进 行 播 报 ,报 道 的 内 容
特 稿
的 公 益 广 告 。 全 国 的 地 方 电 视 台
信 息 源 是 日本 政 府 机 构 、 东 京 电 力 公 司 和 相 关 领 域 的 专 家 。 各 电
福 龙 丸 ,受 到 美 国 在 比基 尼 岛 进 行
也 同 时 终 止 地 方 台 的 节 目播 出 内
节 目。 3月 l 2日 , 电 视 上 开 始 播
慢 道模 式
早稻 田大 学 教 授 濑川 至 朗 指 出 ,在进 行 灾 害 报 道 时 ,还 有 — 个 重 要 的 原 则 ,那 就 是 政 府 和媒 体 要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率团赴日本考察旅游业发展时,我们特地留意考察了日本的防震救灾工作。
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
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见闻:5月18日,我们抵达日本后入住的第一个宾馆是大阪酒店。
走进宾馆,我们就看到了醒目的地震避难通道指示牌;走进房间,看到桌上摆放了紧急避难说明书,上面详细说明了避难通道和避难常识。
类似的情况,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这些场景使我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防震救灾教育,并掌握了相关的自救知识。
场景的背后,说明日本的防震救灾教育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据了解,日本十分强调,防震救灾最关键的是国民个人的努力以及地区内民众的相互帮助,个人的自助和地区的共助比国家提供的公助更重要。
因为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受灾地区的通讯系统和交通运输中断,中央政府往往很难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外部救援人员一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赶赴灾区。
鉴此,日本在长期的防震救灾实践中积累的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加强防震救灾教育工作。
一是全民教育。
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 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
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
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
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 级地震的状态。
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中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
《中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摘要:相比较而言,中国电视媒体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仍然属于“结果型”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对于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报道与地震发生时间相差了22分钟,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性国家,NHK作为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因此被赋予了重大的媒体责任,有义务迅速、准确地播放灾害警报、避难通知、灾难发生时的劝导等,新闻画面中央的主要部分为演播室或灾区情况的直播画面,而画面下方分别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左侧是新闻标题,告知观众直播画面的地点和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日本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地震使我们联想到2008年5月12日14点28 分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的里氏8.0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面对同样由地震引发的、如此巨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国和日本的媒体都进行了准确、及时的报道。
笔者分别选取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对于两国地震发生后连续3天的原始视频资料作为分析样本,比较分析了两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电视画面的呈现方式、新闻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差异。
这有助于两国电视新闻媒体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中日两国新闻媒体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报道的时效性由中日两国电视媒体对地震这样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采取的行动来看,中日两国的媒体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地震受灾情况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给民众和政府有关部门。
中国中央电视台对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其报道及时性和信息的公开性都开创了中国媒体关于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先河。
并且第一次采用了“特别节目”这个紧急直播机制的方式全程对地震受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和救援情况实现了实时报道。
灾难报道的分寸平衡与人文视角——日本《朝日新闻》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C H U A N B O特别推荐——传媒与社会灾难报道的分寸平衡与人文视角——日本《朝日新闻》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班燕君(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本论文主要以对灾后报道已经有成熟操作的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为样本,取其灾后一年时间中的报道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得出其灾后报道的一般特点,从中找出与我国灾后报道存在的异同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一般性规律或法则。
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灾后报道可以参照的一般操作法则,并对原有的灾后报道进行了报道主题、报道主体、报道倾向等方面的探讨,对灾后报道的平衡性提出参照建议,希望给媒体从业者在面对灾难时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灾后报道人文视角内容分析《朝日新闻》美国“911"、汶川地震、印尼海啸、日本核泄漏、雅安地震…近几年灾难性事件屡屡发生,同时伴随着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的大环境,使得笔者对于灾难报道的不同形式产生了兴趣。
媒体有两大功能会在灾难报道中突出出来,即信息发布和安抚民众情绪。
灾难中,报道呈现的不同方式,甚至呈现的不同平台,都会影响受众对灾难事件的直接感知。
我们一方面面临着信息爆炸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也面临有效信息的严重缺失,在灾难发生时更是如此。
在灾难面前受众手足无措,而媒体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权威媒体是受众在灾难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思考何种信息是受众最迫切需要的,以及何种报道方式是受众能够接受的等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如何让媒体在灾难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灾难报道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灾难报道和灾后报道中涌现出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例如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媒体利用对报道采取过度悲情的方式来赚取关注和眼球,并对悲情信息进行重复报道,这不仅不利于灾后民众情绪的平复,也为灾后重建工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3、从日本3·11大地震看日本的危机广播
旦查:::!!:盔丝蕉塑遒互窒-I量蚕囝富置l【编者按】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国内外各大媒体发挥传媒监测功能积极投入报道。
本期专题集结多篇文章,从不同国家、不同媒介的视角对突发性灾难报道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技巧予以分析,以期为突发性灾难报道提供启示与借鉴。
【本栏责编:曾祥敏】从日本“3・11"大地震看日本的危机广播■张彩曹璐在人类不断遭遇新的自然灾害的时代,广播媒介如何开发自身巨大的社会功能潜能,将自身不可替代的媒介优势开发至最大化?日本“3・ll”大地震中的广播媒介的表现和“不可替代”的社会效果为我们提出了新思考。
一、广播的危机预警机制——社会韧性的“神经中枢”日本是一个与地震同生存的国家。
因此从国家体制到公共广播NHK、各商业电台为此建立了较完整的广播灾害报道应急机制。
大致包括广播电台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度、常态节目中的应对制度、广播电台的紧急状态制度、启动应急预案等。
在国家层面,将灾害预告系统覆盖到整个国家。
日本气象厅于2007年10月开始通过J—ALERT(全国瞬间警报系统)系统,实现卫星接收灾难警报信息,自动启动预警警报和紧急广播。
J—ALERT由中央政府通过卫星发出电波,地方政府接收后由无线电自动播放,向居民第一时间传达紧急信息。
“从国家到居民最直接而迅速”的信息传达,是J—ALERT的最大优势。
在这次大地震发生前约一分钟,数百万日本人得知地震的消息。
在东京,广播电视正常播放的节目内容被响亮的警报声打断,代之以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早期地震警报。
一分钟后,第一次强烈震动撼动了首都东京地区,高层建筑开始摇晃,数百万人逃到室外。
三分钟后,日本政府通过J—ALERT向37个市镇村传达了地震以及海啸的警报。
Ⅲ在公共广播层面,1961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基本法《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NHK是灾害报道唯一的“指定公共机关”。
无论是气象厅、内阁府,还是都道府县、市区镇村、医疗机关、电气水道等公共设施机关发出的各种信息,NHK都要承担对国民传达的义务。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媒介构建拟态环境——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为例
、
伟 大而 沉着 的 日本 ,使得 大众开 始 改 变 自 己的态度 ,从 幸 灾 乐祸 到默 默不 语 再到 赞 扬与 仰 望 ,不 得 不承 认 媒 体 在其 中起 到 的重 大 作用 。也 由此 可 以看 出 ,媒 体 甚至 可 以左 右
大 众 的 思 想 与舆 论 。
1 . 直播 中信息源头 的拟态塑造 对 于 此 次 日本 地 震 ,大众 也 就 是 通 过 荧屏 ,报 纸 ,网络 看 到这 个 离 我们千里 之外所 受到的各种 重创 , 而 全 世界 所获 取 的第 一手 资 料便 就 是 日本最 大 的公共 媒体 NK K(日本 广 播协 会 )的报道 ,因此 这 些专业 新 闻 报道 就是 “ 拟 态环 境 ” 的最 主 要 的第一构建者。
V 辩 r 1
E
从宾发事件报道看媒介杓建拟态环境
— —
以 “ 3 . 1 1 "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为例
[ 摘要 】 “ 拟 态环境” 并非是对客观事 实的真 实反 映, “ 拟 态环境” 是大众传 媒构 建的环境 。如 “ 3 . 1 1 ” 东 日本 大地震媒体 的报道 中,从人们 态度 的三 次转 变可 以看 出,不是所有 “ 拟 态环境 ”都与事 实真相相似 ,其 中所具有 的虚假 信 息和残缺信 息都会对我 们产生极 大的影响 ,因此 ,这就要 求我们作 为受众应该 保持 清 醒、理 智的 头脑 和客 观 的态度 ,选择 性 的接 受信 息、分析信 息,努 力最
大 限度 的 认 识 真 实的 世 界 。
【 关键词 】日本地震
媒介 拟 态环境
d o i : 1 0 . 3 9 6 9 /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s s n 1 0 0 2 —6 9 1 6 . 2 0 1 3 . 0 3 . 0 3 6
最新整理日本震后重建时期的媒体与舆论公关策略.docx
最新整理日本震后重建时期的媒体与舆论公关策略日本震后重建时期的媒体与舆论公关策略笔者于20xx年7月初参加中国青年媒体工作者访日代表团,赴日本交流xxx 一周,其间重点考察了东北岩手县的灾后重建情况。
据笔者观察和了解,日本政府对于灾后重建的媒体与舆论公关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强化与国际社会的情谊纽带,推进民间交流。
去年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热情援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防止国际社会对日本灾区的逐渐淡忘,形成维系灾区重建和世界支援的长期纽带,成为日本政府需要面对的课题。
经历了这场大灾难洗礼之后,日本政府愈加重视促进本国与外国国民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情感上的靠近,推出“强化情谊纽带计划”,旨在通过与亚洲、大洋洲及北美地区的青少年交流,支援东日本大地震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
从活动的形式来看,既要“请进来”——邀请三大洲41个国家与地区的青少年xxx日本,考察灾区和参加志愿者活动,又要“走出去”——派遣日本灾区的青少年xxx他国及地区,介绍灾后重建的相关情况。
20xx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两国政府将这一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作为“强化情谊纽带计划”的一项活动,我们代表团的此次出访由日本外务省邀请,xxxx新闻办公室组织,成员是来自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的青年媒体工作者近百人。
据日方介绍,预计到20xx年3月末,将完成包括接待和派遣在内的1万人以上的交流活动。
这种大规模的交流无疑将为日本的重建复兴工作争取到尽可能广泛、持久的国际xx和支持。
此外,日本外务省还推出国家形象片,并推动其在海外电视台的放映,在展示日本努力重建和复兴进程的同时,向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支援等表示谢意。
第二,传达灾后重建信息,减少负面舆论影响。
根据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介绍,为应对地震发生后在海外出现的相关信息量不足及造成误解等问题,日本努力做到:“迅速且准确地提供信息,在客观考虑外国人关心及理解的基础上,采取一切方式、使用多种语言,发布内容易懂的信息。
NHK的灾害报道研究
NHK的灾害报道研究作者:刘晓菲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6期【摘要】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了其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组织——NHK在地震期间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为地震中信息传播及灾难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
该文以NHK对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分析NHK灾害报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我国媒体的灾害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NHK 灾害报道日本媒体地震一、NHK概况日本放送协会(日语:日本放送協会,官方英语译名: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又称日本广播协会,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媒体机构之一,简称“NHK”。
NHK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日本放送协会定款》第2条)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在从业人员数量、预算规模上为日本最大的媒体机构。
二、NHK的灾害报道特征1、快速2011年3月11日2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
大地震发生时,NHK正在转播国会参议院决算委员会的会议。
突然警报响起,随后主播进行地震预警播报。
两次紧急预警播报后,主播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关于地震的播报。
下面这个表格为日本各媒体发出地震速报的时间:由左下表可看出,各媒体都在地震发生后五分钟之内作出了及时反应。
尤其是NHK,在地震发生后马上进行地震速报,是最早作出反应的媒体。
2、理性为避免国民的不安情绪扩大,日本媒体向来重视在报道重大灾难时,尽量克制、理性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安心报道”。
NHK的报道同样遵从这一原则。
3月11日的地震速报中,NHK的主播在进行地震预警播报时,头戴安全帽却一直保持着平和的语气及镇静的神态,全然不见他们的紧张或是其他感性表现。
在现场报道的画面中,虽能明显感到记者们也十分紧张,但仍尽力保持冷静的语气进行报道。
东日本地震——日语综合新闻编译
【総合テレビ】20:00~20:43
東日本大震災によって、多くの子どもたちの両親や兄弟姉妹、友人たちの安否が分からなくなっている。子どもが心に負った深い傷をいかにして癒やしていけばよいのか、課題は山積する。多くの学校も津波に流され、子どもたちは勉強する場所も失った。新学年を前に、学校再建の問題も急がねばならない。被災した子どもたちをどのようにケアしていけばよいのか、考えていく。
自殺者が13年連続で3万人を超えた日本。国が中高年の自殺対策を進めるなかで、見過ごされてきたのが20代、30代の人たちだ。こうした若い世代の自殺に「境界性パーソナリティー障害」という精神疾患が深く関わり、自殺リスクがうつ病より高いと見られることが最新の調査で明らかになった。この精神疾患は、身近な人から見捨てられることへの強い不安が特徴。突然激しい怒りをあらわにするなど感情の起伏が大きく、リストカットや過量服薬を繰り返す。患者への接し方が難しいことから診療をためらう医師も多い。行き場を失う患者や家族を取材し、立ち遅れる日本の精神科医療の課題に迫る。
【総合テレビ】20:00~20:45
福島第一原発事故が終息せず長期化する中、周辺地域の被害も広がり続けている。放射性物質が福島県内だけでなく周辺地域でも相次いで測定。避難や屋内退避の対象になっていない半径30キロ圏外の市町村の中にも、物資の不足から集団移転など考え始めたところがある。更に周辺地域の野菜や水道水にも放射性物質が検出され始め、影響は更に広がる様相を見せている。私たちの生活に欠かせない水や食品はいまどうなっているのか?放射性物質の影響は?専門家は今のところ健康の影響に影響のあるレベルではないと指摘してるなかで、番組では正確な情報をわかりやすく伝え、私たちはどうすべきなのか探ってい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媒体怎样报道大地震
“国民需要的信息才要报道”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1年03月17日来源: 南方周末
3月11日,日本广播协会(NHK)对海啸进行了现场直播。
直升机航拍的镜头中,海啸巨浪冲向陆地,震撼的画面使人们几乎忘记这是一档新闻节目。
地震、海啸、核泄漏危机接踵而来。
这时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日本国民,只要你将电视锁定在NHK,打开雅虎日本和推特的网页,各种关于破坏、死亡、救援、致歉和危机的信息洪流会迅速将你裹挟其中。
当然,无孔不入的广播、报纸也不能忽略。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面对震撼的灾难,日本媒体表现得尤其平静:没有眼泪,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景音乐。
那日本媒体有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这样的报道风格?
哀而不伤
|“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
”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写道,“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难所的避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尽管在灾难最初发生时,偶尔也能发现主播和前方记者的声音略有些颤抖,但残忍的死亡、失态的呼号或过度的泪水、昏厥则从未被呈现。
“这种风格使得观众没有大的情感波动,更加没有恐惧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时透明,人心才能迅速得以稳定。
”长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媒体人陈言说。
即便是东京电力公司工作人员超时工作受到核辐射伤害,《朝日新闻》也没有报道其的“英雄献身”,只是表示关注其健康,并引用厚生劳动省责令该公司改过的发言。
这样的报道风格并非自然形成。
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报道中,日本媒体“大量航拍扭曲断裂的高速公路、居民区一片火海,灾难片一般的残酷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定格为人们的灾难记忆”。
日本问题专家刘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而普通的救灾场景、基本的灾难信息反倒被忽视,这样的媒体伦理问题事后遭到日本国民反感而被大量批评,我想这次地震后日本的媒体多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现今的媒体报道中,即便受难者家属接受访问,也很少被拍摄到面孔,很多受访儿童更是只露出了背影或鞋子。
“我们现在更多地注意了,不能侵犯受访者的基本人权。
”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盐则英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灾民过多地被采访,不断有麦克风放在他的面前,可能对他是另外一种伤害。
毕竟,受灾的样子是不好看的。
”“一个刚刚被救出来的小女孩,衣服是破破烂烂的,还被抬着的时候,就有摄像机来拍她,把话筒放在她跟前,让她说什么呢?她不得不说感谢谁谁谁吧。
”盐则英一说。
至于日本国民灾后表现出的有序和镇定,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则基本被一笔带过。
|
日本民族主义者聚集的网站2nn.jp翻译了一篇《环球时报》的报道《震级创下日本历
史纪录,日本人冷静处理让世界感慨》。
不过,大部分日本网民表现出困惑不解,“这不都是常识吗?”有人留言,还有人干脆说:“日本人的礼节礼仪?这不过是孔子理论的实践而已。
”盐则英一表示,随着救灾过程日益深入,可能电视上也会出现略微煽情的画面,“但新闻节目肯定不会加背景音乐来打动人,这在日本是不能想象的”。
“暂无时间骂人”
|3月11日,地震发生当天,上午日本各大媒体的版面基本都在批评菅直人的政治献金丑闻。
菅直人被曝收受在日韩国人104万日元政治献金,而此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刚刚因为相似原因辞职。
支持率连续降低的菅直人原本正在面临巨大的政治信用风波。
但地震发生后,所有的日本媒体,包括左翼右翼的不同派系,立即放下了对菅直人内阁的政治追责,全力报道地震灾情。
“地震后,大家像是都有了默契的氛围,也许是因为大家没有时间去骂人了,必须首先应对地震。
”盐则英一说,“现在媒体主要还是支持政府的,但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反思菅直人内阁救灾处理是否得当,追究责任。
”|
日本首相官邸成立了救灾对策本部,首相菅直人担任部长。
“媒体往往对准菅直人与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等待政府消息发布,这是因为此时的菅直人是救灾对策本部的最高责任者。
”刘柠说,“其他官员基本上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没有什么炒作行为,这也是他们爱惜名誉的表现。
”但随着核泄漏危机进一步恶化,对菅直人内阁的指责渐渐显现。
3月15日的《朝日新闻》发表文章,尽管报道了菅直人“我们绝对不会临危撤退”的决心,还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核电站事故增加,对应不足,政权的危机管理能力透露不足”、“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和事态把握的状况依然比较混乱”。
当然媒体更多地还是首先把矛头对准东京电力公司。
东海大学华人教授叶千荣在微博上记录了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孝等六名干部鞠躬谢罪的场景:
记者厉声逼问:“三号机组会不会堆心融解?!”藤本回答:“目前尚不清楚。
”记者吼道:“把话说清楚了!到底会不会!别含混言辞!”他答:“情况是严峻的。
”至于灾害中常见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日本媒体则一律不予报道。
NHK驻北京记者北川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日本从来看不到企业家们拿写着捐赠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场景。
“我们不会办类似的仪式。
”北川熏说,“如果他们真的只是想捐钱,那么偷偷地捐钱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如果他们想起一点广告宣传的作用,要么可以把消息挂在自己的网站上,要么可以在报纸上买广告版面公布———广告行为用广告版面是最好的。
”“在这样紧急的灾后报道中,国民需要的信息才是我们要报道的。
”北川熏进一步指出,“NHK是公共电视台而非国家电视台,也就是说,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国民,最怕失去的也是国民。
”事实上,NHK不仅服务日本人。
震灾后第一时间,NHK 就用包括中文在内的5种语言播出灾情报告,向在日本的外国人提示避难信息。
71页灾情报告
|只要略有震感,很多日本人的自然反应便是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通常30秒内,地震速报就可也可以告诉人们何处发生地震;随后大约2分钟内,更加详细的报告便会披露具体震源、震级、离地表距离和受灾地区破坏情况等。
|
媒体人陈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广播在日本灾害报道中也担负着巨大功用。
“救生包里除了水、手电、饼干、糖块,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收音机。
收音机电池常常可以维系几十小时,被困的灾民可以不间断地收听救灾信息,躲避进一步灾害,提前得知救援队伍的行进。
”陈言说。
此外,网络媒体在地震后发挥了新的巨大作用。
谷歌在震后立即开始提供各地避难所的地图,并且很快成立寻人与报平安的网页。
政府部门也纷纷利用网络发布信息:首相官邸网页上开设了“东北地方太平洋地震应对”专栏,总务省在网上公布各地的消防局和消防队收集汇总的灾情,交通省在线公布了长达71页的灾情报告,消防厅甚至专门开设灾情微博,随时提供灾情信息交流。
更多的公众人物甚至普通网民都利用微博、博客或社交网站大量发布灾情信息。
日本流行歌坛天后级人物滨崎步在地震后14个小时内就发了143条微博,用日、中、英、法等多国语言介绍地震救援实况。
因为信息略显迟滞,《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发行量超千万的报纸越来越多地在与新兴媒体的比拼中落后了,但随着震灾报道的深入,有效信息不断累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综合报道愈来愈显示出自信。
仅仅共同社就有约140名记者在地震灾区进行报道。
日本政府对外国记者的报道也持鼓励态度。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截至3月15日,日本驻华使领馆已经发放了超过60个签证给中国记者赴日采访,并且所有的签证均通过特殊简化手续签发,基本都是当天申请当天领取。
“面对这样的大型灾难,报道更需要综合力量,高成本,大量人力投入才能够进行。
”盐则英一说,“我们可以做出最好的新闻。
”
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大灾面前完全走样的公共媒体。
我们可以看到,从95年到现在,日本公共传媒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一次次成长,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我觉得即使在紧急事态下,我们也要坚持新闻自由和评论自由。
比如说,在中国,国家领导人视察灾区会成为重大的新闻,但是在日本,《朝日新闻》3月12日刊登了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首席秘书饭岛勋的“首相官邸要着眼大局,对于现场视察应该慎行”的文章,严厉批判菅直人首相计划视察灾区。
另一方面是非受灾地区的网民对政府应对灾情的批评,对信息公开不充分和对传统媒体报道不满的言论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