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作者:
来源:《户外探险》2012年第02期
提名:穿越塔克拉玛干N39
活动时间:2011年1月15日〜2011年3月9日
提名理由: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第一大流动性沙漠,最大的无人区。
北纬39°是人类迄今为止难度指数非常大的一个穿越课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到目前为止,仅有三例穿越成功:19世纪探险家斯文•赫定,20世纪中日科考队一次成功穿越,耗资巨大,还有就是2007年中国著名赛车手何旭东与廖岷单车穿越。
但是作为民间车队,无补给无救援完整地穿越塔克拉玛干N39这条路线,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塔克拉玛干沿着北纬39°从西向东,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密密麻麻的新月形沙梁,第二个阶段一个接着一个刀锋形的沙丘链,第三个阶段就是过了塔中穿沙公路后一直到车尔臣河边,都是高沙山,直而陡的大坡,而且沙子非常非常软,难度很大,甚至“手拉手”才能上去。
穿越全程直线距离九百多公里,听起来不算多,关键问题是,这九百多公里是直线距离,不是行驶距离,而且全部属于无路多变的大沙漠。
对于许多极限越野爱好者来说,能够成功穿越N39是个梦想,是对车技以及户外生存等综合能力的绝对挑战。
穿越风尘
提名理由:
越野中国—2011罗布泊和黑戈壁探险之旅:从北京出发,至甘肃省敦煌市的25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敦煌至新疆罗布泊湖心再至哈密,1250公里左右为罗布泊无人区穿越路段;哈密至内蒙古额济纳旗的800公里左右为黑戈壁的穿越路段;从额济纳返回北京的1700公里左右为行驶路段。
活动总行程6300公里左右,活动期间途经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程历时15天左右。
本次活动行程长、时间长、跨度大,队员多,是2011年度国内最大型的越野汽车穿越和挑战活动。
组织者北京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越野委员会主任张亚军,自1987年拥有第一台越野车开始,每年的自驾里程有三万公里左右。
特别是1997年至2002年底,作为蜂鸟、越野者汽车俱乐部的一线负责人,带着众多会员将这种越野生活延续到常态。
十余年间,连续举办了八年的“在路上环北京越野挑战赛”;连续举办了四年北京延庆端午文化节期间的“走邮驿之路,品古塞风情”汽车集结赛活动。
2011年启动“越野中国”项目,即开展初级越野运动爱好者可参与的
活动,计划安排在几年内走遍中国的边境线,以及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山川和少数民族地区,另外根据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极端环境开展专业性极强的越野车探险之旅。
罗布泊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流,夏季气温可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黑戈壁位于丝绸之路从河西进入新疆的结合部,由于地表遍布青黑色砾石,人们约定俗成就称之为“黑戈壁”,它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无人定居区,是神秘诱人的、有待探索的秘境。
因活动特点突出,是全程无向导和无后援的活动,再加上车队驶入这两个地区后会邂逅极大的不确定事件,因此说本次活动完全具备了挑战的意义。
10月份进入罗布泊和黑戈壁的最佳季节,探险队全体队员有68人,其中女队员为12人;年龄最大的为57岁,最小的为20岁。
发现野骆驼
今天的行进路线是先向南挺进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然后继续向西约80公里后到达彭加木先生纪念碑,接着还是向西,晚间在罗布泊的南岸选择营地休整;这条线是盛产风凌石以及野骆驼出没的地方。
这段路极为好走,沙漠在一定程度上是平坦的,车速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左右,我们将其戏称为“沙高”,即沙漠高速公路。
眼前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中。
部分车辆产生只有那样的沙质才可能出现的轮胎漂浮现象,这并不是在地球上任何一个沙质地面都可以做到的,大家领略到在沙漠中驾驶的另一种快感。
10月5日下午5点,车队到达罗布泊的南岸,这里的地面起伏不平,车速不得不又降下来,这时我们发现了野生的双峰骆驼,这是绝大的惊喜。
盐碱壳路的颠簸
车队向北,行驶了30公里左右至红柳井铁塔,这段路是风化极为严重的粉灰路(也叫香灰路),车中弥漫的灰尘与车外几乎无差别,有的队员戴上了口罩,车队的所有车辆此时也不得不拉开了间距。
在红柳井铁塔右转我们即驶上了钾盐铺装的路面,行驶10公里左右后到达水泵房(检查站),钾盐路逐渐平整起来,目前只有一台车宽的路面旁正在开始铺设第二条道路;我们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70〜80公里。
路两侧是遍地隆起的的盐涨地面,像片片硕大的干鱼鳞覆盖在茫茫盐湖上。
在行驶了60公里后我们与左侧的新疆235省道交汇在一起,车队右转,这条路也是用钾盐铺装的,但已是双向车道的路了,它是哈密至若羌的主要通道,近两年才铺设完成。
当地政府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在部分路段还设置了野生动物保护通道,时不时地会有路牌在两侧提示着经过者慢行通过;在235省道391公里处车队到达罗中镇。
我们返回235省道,然后沿道路向西南方向行驶,来时是哈密方向,现在则向若羌的方向前进,在行驶了80公里左右,即473公里处时,我们从大十字路口右转下道,进入了通往罗
布泊湖心区的盐碱壳路,在这段路上行车仿佛是在大海中行船。
在颠簸行驶了55公里后车队到达罗布泊的湖心标志区。
在余纯顺墓碑处祭拜之后我们按原路折返,黄昏时经过楼兰保护站,保护站建筑在楼兰雅丹的土坯里,像极了黄土高原的窑洞。
该保护站隶属于若羌管辖,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艰苦异常,每次要等到一个月送供给时才能得到调换休息的机会,而且只局限于一个人。
告别了他们,我们继续在楼兰雅丹中行驶,在经过一段舒缓的河谷后,我们很快就到达了当晚的营区—龙城雅丹。
10月8日,车队驶出龙城雅丹,然后顺着孔雀河河谷,沿罗布泊的北岸向东行驶约120公里后到达罗北镇。
这段路时好时坏,水冲沟有很多,说明今年夏季的雨量很充沛。
车队继续向北急行军,跑完270公里路程后到达哈密市。
多彩戈壁
经过一天的休整后,车队沿312国道向东行驶60公里左右后到达骆驼圈子,然后左转下道,开始了两天的800公里黑戈壁穿越探险。
进入黑戈壁后看到的如此荒芜的景象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里人烟稀少,但矿产丰富,大地和山间显现出各种颜色,它们装点其间,有的黑得像碳,有的红得像火,还有的像秋日的白桦林一样金黄,它们给了这片荒芜的戈壁多彩的幻想。
通往小矿山的路蜿蜒复杂,如果不跟上队伍就很有可能迷路。
在行驶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一处水源,更不要说一块农田了,也没有见到一片树林,就连在沙漠地带常见的红柳等灌木都少得可怜,绝大部分都是骆驼草,骆驼草对轮胎伤害很大,我们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被骆驼草坚硬的梗把轮胎刺破。
10月10日下午2点,我们到了气势恢弘的新疆督军杨增新当年修建的要塞,要塞建于1919年,是杨增新为对抗黑喇嘛、保境安民的重要举措;是制止黑喇嘛将战火从黑戈壁引入新疆哈密而特意修建的防御工事。
达明水古城没有人家,只有一个明水边防派出所。
明水古城曾应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城,它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于1934年发现并作了实测的地方,可以断定这无名古城是个从不为人所知的遗址,建筑应属于汉代。
古城一共有七组建筑遗址,其中五个是烽火台。
也就是说,这曾是由一组烽火台严密拱卫的城池。
10月11日车队继续向东穿越黑戈壁,我们经由乌兰乌拉嘎查(村)、赛汉陶来苏木(乡),来到戈壁滩中的古战场遗址和点将台,下午3点车队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穿越终点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