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汽柴油深度脱硫的技术研究进展
苯并 噻吩 等 。 对 于硫醇 、 硫醚 、 二硫 化 物 和 四氢 噻 吩等脂 肪
族物 质 , 硫原 子上 的孤 对 电子 密度 很 高 , C— 其 且
S键较 弱 , 因此 , 易进 行 加 氢 脱 硫反 应 。而对 于 容 具有 芳香性 的有 机硫 如 噻吩 和苯 并 噻 吩类 物 质 ,
工 作 。 电 话 -1 00一倒 u, E—ma : y 8 yucm i n i @ ̄o .o 。 l 6
维普资讯
4O l




第 3 第 6期 5卷
( ,一D T >B 25 M ) T>烷 基苯 并 噻吩 >D T>4一甲 B 基二 苯并 噻吩 ( 4一M B ) , D T >46一二 甲基 苯 并 噻 吩(, 46一D D T [ v 可 见 , 于 噻 吩 类 物 质 , M B ) -] s 。 对
汽油 中的有 机 硫 主 要 源 于裂 解 汽油 ( C F C馏 分 )而 直馏 汽油 中 的硫 含 量 很 低 , , 可直 接 用 于 配
国规 定 的燃 油 硫含 量 标 准 也 在 迅速 提 高 。例 如 ,
根据 美 国环 保 署 的 要 求 , 2 0 从 06年 6月 起 , 油 炼 厂 需 要 将 汽 油 中 硫 的 质 量 分 数 从 目前 的 4 0x 0
间形 成 了稳 定 的共 轭 结 构 , 氢 活性 很 低 。这 些 加
有机 硫发 生催 化 加氢 脱硫 反 应 的活 性 顺 序 如 下 :
噻 吩 >2 一甲基 噻吩 ( 2一M ) , T >2 5一二 甲基 噻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氢脱 硫法 ( D ) H S 以及 深度脱 硫 的方法 和进 展 。

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1]

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1]

进展与述评汽油和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陈焕章1,2 李永丹1 赵地顺2 王春芳2(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摘 要 综述了国内外汽油、柴油氧化脱硫技术进展。

介绍了选择性氧化脱硫、超声波氧化脱硫、光催化氧化脱硫、等离子体液相氧化脱硫、生物氧化脱硫、电化学氧化脱硫等。

认为进一步探讨脱硫机理,提高脱硫效率和油品收率,降低脱硫成本,是氧化脱硫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汽油,柴油,氧化脱硫中图分类号 TE 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613(2004)09-0913-04 汽油和柴油的氧化脱硫技术是在常压和100℃以下的温和条件下反应的,不需要氢源,不需要耐压反应器,也不需要特殊的精制方法,并具有脱氮功能。

副产物为有机硫化物,可作为潜在的工业原料,能达到110μg/g 以下的超深度脱硫,系环保型工艺过程。

氧化脱硫作为一项投资少、操作费用低的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 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由于硫碳键近乎无极性,有机硫化物与其相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有极其相似的性质,两者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几乎无差别。

但是有机含氧化合物在水或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其相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

氧原子连接到噻吩类化合物的硫原子上会显著增加其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另外硫原子比氧原子多d 轨道,这就使得有机硫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生成亚砜和砜类。

连接多个氧原子到有机硫化合物的硫原子上,可以增加其偶极矩,从而增加其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这样就可以用一种选择性氧化剂将有机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类,然后选择适宜的溶剂将砜类从油品中萃取出来。

111 Petro star 公司的CE D 技术美国Petro star 公司从1996年开始研究利用转化/萃取脱硫(CED )工艺脱除柴油燃料中的硫。

CED 工艺利用有机物和有机硫化物与氧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以及硫原子有d 轨道电子容易氧化的特点,在常压和低于100℃的条件下选择性氧化,然后进行液液萃取,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可以将燃料中的硫含量从4200μg/g 降到10μg/g 以下,而对燃料的其他性质没有不利的影响。

催化裂化汽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第4 0卷第 7期
21 0 2年 4月
广



Vo . 0 No 7 14 .
Gu n z o emia nd ty a g h u Ch c lI usr
Ap l2 2 i r . 01
催 化 裂 化 汽 柴 油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李长海 ,张 伟 ,赵 翔
L ha g—h l /C n a ,ZHANG i We ,ZHAO a g Xin
( aa a oai a & T cnc l ol e i in uh ni 3 6 0 hn ) K rm yV ct n l eh i l g ,Xn a gD sa z 8 3 0 ,C ia o aC e j
830 ) 3 6 0
( 克拉 玛依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疆 新
独 山子
摘 要 : 概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要, 以及各大石油公司对催化裂化汽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正
在开发和应用 的非 加氢脱硫技术概况 。重点介绍 了膜法脱硫 和生物脱硫 , 展望 了非加 氢脱 硫技 术的应用前景 。
关键 词 : 汽油; 柴油; 脱硫;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E T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672 1)7~ 01 0 1 1 97 (02 0 04 — 3 0
Re e r h fNo —H y r de u f rz to o sa c o n — d o s lu i a in n FCC s l nd Dis l Ga o i a e e ne
h d o e u f rz to s p o p ce n h l de u f rz t n a d bid s l iain we e fc s d o . y r d s lu ia in wa r s e t d a d t e f m s lu ia i n o e u f z to r o u e n i o ur Ke r s:g s l y wo d aoi ne;d e e ;d s lu iai n;p o r s i s l e u f rz t o rge s

汽油与柴油吸附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汽油与柴油吸附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氢 脱 硫 ( S 相 比 , 投 资 可 降 低 5 % , 作 费 可 减 少 1 % ~1% 。 HD ) 其 0 操 0 5
5 3 利 用 生 物 化 工 技 术 生 产 特 种 化 学 品 . 目前 , 于 生 产 化 学 品 的 生 物 化 工 工 艺 有 30 多 种 , 占 全 部 生 物 技 术 生 产 工 艺 的 用 0 约
酸 , 而克服 了传统工艺投 资大 、 从 反应 条件苛 刻 、 能耗高等缺点 , 从根本上改变 了传统化工 工 艺 过 程 ; 物 脱 硫 是 将 生 物化 工 技 术 应 用 于 石 油 化 工 工 艺 的 又一 实 例 , 技 术 为降 低 炼 油 产 生 该 品 的含 硫量 提 供 了低 费 用 的有 效 途 径 。这 项 技 术 的 关 键 是 利 用 特 殊 的 脱 硫 菌 , 含 硫 的 分 将 子选择 性地降解成水溶性产 物 , 硫从 油 品 中脱 除 , 将 而烃 类 仍 留在 油 品 中 ’ 。 与 传 统 加 】
4 韩梅 . 代化 工 ,9 6,7 :5 现 19 ( ) 1
5 潘 连生 . 化工 技术 经 济 ,0 1 1 ( ): 2 0 ,9 6 1
维普资讯

抚 顺 烃 加 工技 术
20 缸 02



李 增 英 9 石 油 化 工 ,9 9,8 9 :3 8 . 19 2 ( ) 6 2
2 % 。 利 用 酶 或 微 生 物 合 成 有 机化 合 物 , 仅 能 生 产 化 学 结 构 简 单 的 小分 子 化 合 物 , 5 不 而且 还 能 生 产 出用 传 统 化 学 方 法 极 难 合 成 的复 杂结 构 化 合 物 , 可 选 择 性 地 制 备 具 有 旋 光 性 的 立 还 体 结 构 产 品 , 用 通 常 的化 学 方 法 是 难 以实 现 的 。 而 利 用 生 物 技 术 生 产 的 化 工 产 品 主 要 分 为 四 大 类 : 剂 类 ( 、 等 ) 小 分 子 有 机 物 类 溶 醇 酮 、 ( 酸 、 生 素 c、 链 二 元 酸 、 物 色 素 等 ) 大 分 子 有 机 物 类 ( 糖 、 原 胶 、 种 酶 制 剂 乳 维 直 生 、 果 黄 各 等) 和生物农药类 ( 细菌杀虫 剂 、 生 素农 药 等 ) 。 目前 , 抗 ¨ 利用 生物 技术 生产 可降解 性塑 料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重视 。 随 着 塑 料 产 品 的 日益 增 加 , 别 是 不 可 降 解 塑 料 的 增 加 , 成 了 特 造 严 重 的环 境 污 染 , 少 国家 通 过 法 规 限 制 非 降解 塑 料 的使 用 , 可 降 解 塑 料 的研 究 和 生 产 成 不 使 为热点 。以甲醇为原料可生产大量 的 1 3一羟 基 丁 酸 酯 ( HB) 其 性 能 介 于 聚 丙 烯 和 2一G P , T 聚 酯 之 间 , 有 可 塑 性 、 物 降 解 、 毒 等 特 点 。 利 用 淀 粉 经 生 物 发 酵 生 产 L一乳 酸 , 合 成 具 生 无 再 为 聚 乳 酸 , 是 生产 可 生 物 降 解 塑 料 的 一 条 重 要 途 径 。 也 总 之 , 物 技术 将 成 为 化 学 工 业 的 战 略 转 移 目标 , 国 政 府 和 各 大 公 司 都 在 对 其 生产 结 生 各 构 进 行 调 整 。我 国在 发 展 精 细 化 工 的 同 时 , 力 发 展 生 物 化 工技 术 已成 为 必 然 。 大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200802 化学工艺郑晓明 30号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柴油已广泛用作车、船及内燃机设备的燃料。

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

我国对柴油需求增长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都超过了汽油[1]。

但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生产清洁柴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柴油标准的要求,是柴油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

活性硫(硫兀素、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也归于此)相对容易脱除,非活性硫(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则较难脱除;其中柴油中的4,6-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非常困难[2]。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 柴油脱硫原理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2 柴油脱硫技术2.1 加氢脱硫(HDS)技术加氢处理技术是工业上可行且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2.1.1 KF-757和KF-848加氢脱硫催化剂荷兰Akzo Nobel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利用STARS(Ⅱ类超活性反应中心)技术开发出两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KF-757和KF-848,现已实现广泛应用。

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国超 低硫 柴油 的需 求将 大大 增 加 , 发 柴 油脱 硫 技 术 开
势 在必行 。 柴 油 中的硫 主要 以硫醚 、 吩等形 式存在 , 噻 占柴油 总硫质 量分 数 的 8 以上 , 苯 并 噻 吩 ( T) 二 苯 5 而 B 和 并 噻 吩( B 又 占噻 吩类 的 7 以上 。这 些 多 环 噻 D T) 0 吩稳定 性强 , 在高 温高 压下 也很难 被加 氢脱 除 , 而且加
赵春 艳 ( 大庆 油 田有 限责任 公 司第 三采 油厂 ,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1 3

要 : 油低 硫 化 及 其 含 硫 标 准 的 日趋 严 格 , 世界 各 国 柴 油 产 品 质 量 与标 准 的发 展 趋 势 。综 述 了 目前 柴 油 脱 硫 柴 是
技 术( 非加 氢脱 硫 技 术 、 氢 脱 硫 技 术 ) 研 究进 展 , 对 其 前 景进 行 了展 望 。 加 的 并 关 键 词 : 油 ; 氢 脱 硫 ; 加 氢脱 硫 柴 加 非 中 图分 类 号 : 2 . TE 6 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4 5 2 1 ) 2 0 8 3 1 7 ~5 2 ( 0 2 0 —0 1 —0
1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1 1 氧 化 脱 硫 技 术 .
提高 体系对 柴油 的氧 化 脱 硫 活性 , 去 萃 取 剂及 萃取 省
剂 回收费用 , 同时还 可减少 氧化 剂用量 , 应时 间也 大 反
氧化 脱硫技 术条 件较 温 和 、 设备 投资少 , 氧化脱 且
硫后 的产 物为亚 砜 和砜 类 物 质 , 品 中 的硫 元 素 被 固 油 定在 固相 中 , 储存 便 利 、 染 小 、 安 全 、 回收利 用 , 污 较 易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燃油脱硫技术是指通过对燃油中的硫化物进行处理,将硫化物从燃油中去除的技术方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不断加强,燃油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对燃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吸附等方法。

物理吸附是指利用一些特殊材料对硫化物进行吸附,然后将硫化物与吸附剂分离,达到去除硫化物的目的。

化学吸附是指通过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和溶剂,使硫化物转化成易于分离的产物。

催化氧化吸附是指采用催化剂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然后通过吸附将硫酸盐从燃油中去除。

然而,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吸附剂和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是制约传统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对燃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求较高,且对燃油的处理量较小。

另外,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为了克服传统技术的问题,近年来燃油脱硫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种创新的燃油脱硫技术是利用离子液体吸附剂进行脱硫。

离子液体是一种具有高溶解度、高电导率和低蒸汽压的液体,在燃油脱硫中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离子液体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硫化物,并且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和循环利用率。

离子液体脱硫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燃油中硫化物的含量,还可以对燃油进行脱水、脱氮等处理。

另一种创新的燃油脱硫技术是采用微生物降解硫脱硫。

微生物降解硫脱硫是指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具有高硫酸盐还原能力的微生物来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并且通过吸附或沉淀等方式将硫酸盐从燃油中去除。

微生物降解硫脱硫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但是,目前该技术还面临微生物菌株筛选和成本降低等问题。

此外,纳米材料的应用也促进了燃油脱硫技术的发展。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静电场强、光催化性能好等特点,可用于设计新型的脱硫材料。

例如,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光催化氧化脱硫,亲水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吸附脱硫,而纳米合金材料则可以用于化学吸附和催化脱硫等。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Ad a e n o i a i n d s lurz to e hni u so is lo l v nc s i x d to e u f ia i n t c q e fd e e i
ZONG — u n Liy a
( sa c n t u eo ix to h mia mp n ,Chn t n lP to e m r o ain, l d o Li nn 2 0 1 Chn ) Ree r hI si t fJn 5Per c e c l t Co a y iaNai a er lu C p rto Huu a a ig 1 5 0 . ia o o o Absr c : esa d r flw uf rde e oli b c mig mo esrn e t H y rd s lu iain rq i s lr e iv sme t ta t Th tn ad o o s l isl i s eo n r tig n . d o e uf r t e ur a g n e t n , u z o e
hg p r to O t a d s v r p r t n c n i o s wh c c d o h g e rc so h O to i s l i . i a i n De u f r a i h o e a i n C S , n e e eo e a i o d t n , ih la st ih rp ie ft eC S fd e e l Ox d t s lu i — o i o o z
Ke r s de e ol e uf r aintc nq e o【 aind s lu iain y wo d : is l i;d s lu i t e h iu ; 】d t e ufrz t z o i o o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对废气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二氧化硫(SO2)这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企业中,如火力发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等,必须使用先进的脱硫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一、脱硫技术的分类目前常用的脱硫技术主要包括湿式脱硫技术、干式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

湿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膏法(FGD)和海水脱硫法(海膜法)。

石膏法是目前最常见的脱硫技术,它利用石膏和二氧化硫在氧化剂作用下生成硫酸钙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脱硫作用。

海水脱硫法则是利用海水中的钙离子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钙脱除SO2。

干式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碱液喷淋法和床层反应法。

碱液喷淋法利用碱性液体喷洒到锅炉中的废气中,可中和气态SO2,同时,如果选择较好的喷淋剂,也可使其他氧化态氮化物、颗粒物或有机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地去除。

床层反应法则是利用干燥的反应床材料吸收废气中的SO2。

生物脱硫技术是将硫氧化细菌通过悬浮液或固定化生物膜的方式加入到废气中形成的微生物膜中,使微生物膜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与被脱硫气体进行化学反应,以达到脱除废气中的SO2。

二、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在当前的研究中,湿式脱硫技术依然是最为常用的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炼油、冶金等工业领域。

其中又以石膏法为主,石膏法技术在液-固(气)反应过程中能够反应生成大量的CaSO3和CaSO4,每年生产的石膏约300亿吨,而这些石膏也成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方向,可以制成墙板、粘土板以及涂料等产品。

此外,在研究方面,生物脱硫技术逐渐得到了关注和实践。

生物脱硫技术适用于低浓度的气态 SO2 排放源。

在这种技术中,由产生硫氧化细菌的微生物组成的菌群可以通过“自净作用”的自我更新能力实现长期且稳定地脱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近年来,前景广阔的脱硫微生物学从研究领域转向实践领域,基于微生物的脱硫技术不仅脱硫效率高、投资少,并且还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逐渐得到研究人员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柴油脱硫技术的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的进展

燃烧 后生 成 S x 导 致形 成 酸雨 , 害人类 健 康 , O, 危 破坏 生态 平衡 。 燃料 含 硫 增加 了汽 车尾 气 中 3种 主要 有害 物 质 H C x N x的排 放 量 , 主要 是 因 为硫 化 物 C, O , O 这 燃 烧 后 的生成 物使 汽 车尾气 转化 器 中的催化 剂 中毒 , 响 了催 化 转化 器 的性 能发 挥 。 影 燃 料含 硫对 颗粒 物 ( M) P 的排放 有 明显 的促进作 用 。燃 料 中 的硫 化物 燃烧后 有 9 % 转化 为 S x 8 O, 其余 的 2 转 化 为硫 酸 盐 排放 , % 最终 成 为 P 的一 部分 ; M 另外 S x与泄 漏 的 润 滑 油 中 的添 加 剂 生成 O
发 展 动 态
甘 肃 石 油 和 化 丁
21 0 2年第 2期
油 含硫 量要 求 不 高 , 现行 柴油 质 量标 准 中规 定 的硫 含量 远 远 高于 欧美 国家标 准 中的规 定值 , 也 是 这
造 成 我 国城市 大 气 污染 态势 日益 严 重 的原 因 之一 。为改 变这 种状 况 , 国从 2 0 我 0 2年 1 起 开始 实 月 施 20 0 / 0 gg的柴 油 含硫 标 准 , 且 规定 大 中城 市车 用 轻 柴油 硫 含 量低 于 5 0 并 0 g 而 中石化 集 团 ,
硫 酸 钙 , 成 小 于 25 m 的 细 微 颗 粒 ( M2 , 占 P 总 量 的 1%。 形 . P 3 约 ) M 0
燃料 中硫化 物 的燃 烧 产物 会加 速 发 动机 的腐 蚀 与磨 损 。硫 化 物燃 烧 生成 的 S 不仅 腐 蚀 发动 O 机 的燃 烧室 和 排气 系统 , 而且 还会 通 过 活塞 环 的 间隙进 入 曲轴 箱 , 润 滑油 生 成磺 酸 和各 种 胶状 物 与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硫含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过程直接脱硫和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脱硫三种FCC汽油脱硫技术。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清洁汽油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车用汽油的消耗量与日俱增,由于人们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汽车尾气排放达标的关键在于提高车用燃料油的质量,因此欧美相继颁布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汽车尾气中CO、SOx、NOX颗粒物和炭烟等有害污染物的含量。

我国也已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Ⅲ”标准,硫含量要求降至150μg/g以下。

据调查,我国成品汽油中90%以上的硫来自于催化裂化(FCC)汽油馏分,而西方国家成品汽油中FCC汽油的比例低于30%。

随着石油加工原料的日益重质化和劣质化,FCC汽油硫含量也将进一步升高。

因此,迫切需要对FCC汽油馏分进行处理,深度脱除其中的硫化物,以得到符合清洁燃料标准的成品汽油,开发相应的催化裂化新技术、新工艺也成为研究者和使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确定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类型、含量以及分布情况是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研究的出发点。

国内外关于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普遍认为,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以噻吩和噻吩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一般约占含硫化合物总量的70%以上,这类含硫化合物在催化裂化反应条件下比较稳定,很难裂化。

因此,减少噻吩类含硫化合物是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关键。

二、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对象不同,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有三种技术选择: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过程直接脱硫和催化裂化汽油精制脱硫。

1.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汽油硫含量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轻质油收率,降低生焦率。

脱硫发展趋势

脱硫发展趋势

脱硫发展趋势一、多元化技术应用目前,常见的脱硫技术包括石灰石石膏法、氨法、双碱法、海水脱硫等。

从环保、经济和可持续性方面考虑,脱硫技术应该朝向多元化发展。

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多污染物联合污染的脱除作用,实现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再生资源的开发,将环保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二、低成本高效脱硫材料的研发脱硫材料的研发是脱硫技术的关键。

传统的脱硫材料价格高、效率低,导致成本高昂。

研发低成本、高效的脱硫材料非常重要。

通过利用天然多孔材料、无机土壤、能活化纳米材料、固态水处理剂等材料,能够在环境友好的条件下完成脱硫和除尘,同时也能够提高脱硫材料的剂量和处理效率。

三、脱硫技术智能化和网络化脱硫技术智能化和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建立线上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污染物的情况,及时进行脱硫调整和处理。

网络化方式将不同处理设备连接到一起,彼此可以交流信息,实现高效的脱硫处理。

四、绿色脱硫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传统的脱硫技术一般采用化学试剂或物理处理方法,会产生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绿色脱硫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刻不容缓。

通过电化学脱硫、生物脱硫、太阳能辅助脱硫等方法,都可以实现绿色、环保、高效的脱硫,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资源、能源的浪费。

脱硫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环保理念的引领。

未来,随着原料加工、能源生产、工业废水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脱硫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将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国内,受环保政策的推动以及加入《巴黎协定》的要求,脱硫技术在煤电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为了降低煤电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并不断推进脱硫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政府加大对脱硫技术的支持,同时也促使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降低脱硫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研发在当前的科技创新浪潮中,企业应该加强对脱硫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尤其是对绿色脱硫技术的研究。

绿色脱硫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光化学、电化学、等新型能源,实现高效、环保的脱硫处理。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氢法很难使之分解的取代噻吩化合物。催化剂经 回 收可循环使用 , 柴油经 A 1 吸附剂处理 , 0 同收水相 中的砜用作生产表面活性剂或送去焦化装置。
收稿 E期 :0 5一l O 。 t 20 2一 5
比氧原子多 d 轨道 , 这使硫化合物易接受氧原子被
氧化 ,【 女噻吩类化合物被氧化为砜或亚砜 。这样就 l 可使用选择性氧化剂将有机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类 , 然后选择适宜的溶剂将砜类从柴油中萃取 出来 。实
学反应的柴油深度脱硫方 法, 包括柴油一: H 0 水溶 液、 柴油有机溶剂( 如乙腈 ) 两种体 系的光照射脱硫 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一 l4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 46 ,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用光脱硫法很易除去。前司从 19 eo a rSr 96年开始 从事柴油氧化萃取 脱硫技术 的研究 , 已开发成功一 种低费用 的选择性 氧化脱硫工 艺。实验室结果 表
维普资讯

专题综述 ・
PETROLEUM & PETROCt EM I i CAL TODAY
代石油石化
V0 . 4 NO 3 11 . Ma . 2 o r 06
柴 油 氧化 脱硫 技 术 的研 究进展
郭永 刚 李元春
(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 抚顺 130 ) 0 8 1
作者简介 : 郭永 刚, 高级1程 师,95 毕、 = = 18 年 世于抚顺 石油学 院石 油化上 系, 期从事石油化 设 汁和技术管 j 作 , 现从事技术 管理 工作 , 已发表 论文多篇。
维普资讯
3 4
当 代
石 油 石 化
20 年秋,n ue 02 U i r 公司启 动一套 55 p .3立方 日的中试装置 , 生产 5pm含硫量的清洁柴油, p 单位 投资为620美元/ 9 立方米, 比高压加氢装 置低 5% 0 以上。操作费用 95 —1 5 . 1 0 6美 立方米 , . 仅为现 有加氢装置的4 % , 有望降至 26 美元/ 0 且 .4 立方米。

浅析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析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析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都在研发电厂脱硫技术,各种技术数目已高达上百种之多。

这些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烟气脱硫[1]。

在发电站炉膛内,煤粉中的可燃硫分在空气的作用下迅速转化成SO2,由于炉膛内温度高,不利于脱硫,因此通过烟气脱硫是目前经济快速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电厂脱硫技术的概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脱硫技术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才开始大力兴建电厂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烟气脱硫技术和装置,引进的工艺成熟,设备先进,运行可靠,但由于运行和投资费用巨大,所以我国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自主研发适合国内行情的脱硫技术。

英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完整的一套电厂脱硫技术,随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脱硫装置。

在近二十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脱硫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

但在脱硫行业也存在一些弊端: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不能充分利用,没有完全发挥其效能和作用;我国的脱硫工艺方法过于单一;对于脱硫副产物的处理不够重视,产生了二次污染等等。

二脱硫烟气系统在电厂的运行分析1 关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FGD)原理。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是最常用的脱硫技术,包括三个过程:质量传递、流体输运和热量传递[3]。

具体工艺流程是:烟气经过静电除尘器除尘,然后经过增压风机、烟气换热器GGH 冷却后进入吸收塔。

在吸收塔内是以逆流进行洗涤吸收,烟气由下向上流动,Ca (OH)2浆液由上向下流动,并通过喷淋设备进行雾化,使上行气体可与下行浆液充分接触。

经过脱硫后的烟气除去水分后排入大气中,反应后的废水经处理后由下水管道排出[4]。

简要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脱硫系统石灰石-石膏湿法的运行分析(1)重要参数的监测。

在烟气脱硫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几个重要参数进行监测。

首先是系统进口处的压力、进口烟气中SO2浓度、O2浓度以及烟尘的浓度;在系统出口处同样需要监测SO2浓度、O2浓度、烟尘的浓度,同时还需监测氮氧化物的浓度;增压风机的进出口压力和旁路挡板处的压力差也是重要参数。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降低柴油中硫含量的方法。

本文旨在综述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柴油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合物。

硫化物不仅会损害汽车的工作元件,还会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变得尤为重要。

一种常见的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通过加氢反应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再通过吸附或氧化等方法将硫化氢除去,从而实现柴油中硫含量的降低。

目前,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钼、镍、钴等金属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实现高效的加氢反应和硫化物的转化。

支撑体的种类和结构也对催化剂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中,还涉及到反应条件的优化。

反应温度、压力、氢气流速等因素都会影响加氢脱硫反应的效果。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这些反应条件,寻求最佳的工艺参数,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柴油的脱硫效率。

除了传统的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利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催化剂的载体,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反应的选择性。

利用微反应器等新型装置也可以实现柴油加氢脱硫的效果。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降低柴油中硫含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有一些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反应条件的调控以及新型装置的开发等方面,以进一步提高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效率和经济性。

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化工科技,2009,17(3):62~65SCIENCE &TECHNOLO GY IN CH EMICAL INDUSTR Y收稿日期:2009202212作者简介:李长海(1973-),男,黑龙江明水人,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催化反应方面的研究。

柴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李长海,薛改英,冯亚林(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独山子833600)摘 要:对目前清洁燃料油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概述。

随着世界清洁柴油中含硫标准的提高,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脱硫技术,其中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较快。

介绍了氧化脱硫和非氧化脱硫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概述了这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并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对柴油脱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柴油;氧化脱硫;进展;非氧化脱硫中图分类号:TE 6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511(2009)0320062204 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所以,降低柴油中硫含量是全球性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低硫含量柴油的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环保意义。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作者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柴油中的硫主要以硫醇、硫醚、噻吩及噻吩衍生物的形式存在,约占原油中总硫质量分数的16%,占柴油中总硫质量分数的85%以上,其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质量分数的70%以上[1]。

这些多环噻吩稳定性强,在高温(400℃)、高压(氢分压3.0M Pa )下也很难被加氢脱除。

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柴油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陈未来;崔洁;熊浪;程慕鑫;李召召;营莹【摘要】Residual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in hydrogenated diesel are mainly dibenzothiophene and its derivatives (DBTs). Therefore, removing DBTs from diesel fuels is the key to ultra-deep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esel fuels.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and ab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in which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reactive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加氢柴油中残留的硫化物主要为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因此,脱除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是实现柴油深度脱硫的关键技术。

系统地介绍了加氢脱硫、生物脱硫、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等技术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安徽化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柴油;二苯并噻吩;脱硫【作者】陈未来;崔洁;熊浪;程慕鑫;李召召;营莹【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装部,上海201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24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燃烧后形成的SOx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污染大气环境,SOx还会腐蚀和损坏各种露天设备,并使处理汽车尾气的催化剂失活,从而增加了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1],这是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柴油吸附脱硫技术进展

柴油吸附脱硫技术进展

柴油吸附脱硫技术进展燃料油中的硫燃烧后生成的硫氧化物(SOx)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并会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

硫的氧化物会腐蚀损坏发动机部件还使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中毒,降低其催化活性,增加颗粒污染物的排放,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

因此,柴油深度、超深度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炼油者的关注,已成为清洁柴油燃料生产的关键技术。

根据油品中所含硫化物的性质,可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脱硫处理。

目前降低油品中硫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加氢脱硫和非加氢脱硫加氢脱硫对于稠环噻吩类硫化物及其衍生物的脱除比较困难,而且要求高温、高压、氢环境等苛刻条件。

随着对柴油中硫含量日益严格的限制,世界各国对柴油脱硫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努力开发新的脱硫技术。

吸附脱硫是有效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硫化物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无污染、适合于深度脱硫等优点,因此吸附脱硫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及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1 低硫柴油燃料新标准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柴油中的硫含量标准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2001年1月美国环保署公布了柴油低硫化规定,要求在2006年6月前97%的柴油硫含量要降低到15µg/g以下,2010年要全部达到该规定的限制目标。

欧盟于2001年通过一项提案,从2008年1月1日起,在各成员国推广使用无硫柴油(硫含量低于10µg/g)。

国内柴油标准规定的硫含量远远高于欧美标准中的规定值,如2002年1月开始实施的标准规定柴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2000µg/g。

但从2005年7月1日起北京地区已率先开始实行欧标准,即柴油中的硫含量不大于350µg/g。

我国与世界车用柴油低硫化的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寻求更经济更有效的深度脱硫方法已成为炼油工业的紧迫任务。

2 柴油吸附脱硫原理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元素硫、硫化物、多硫化物、硫醇、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等。

吸附脱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吸附,从而将硫化物从柴油中脱除,因此吸附脱硫的关键在于吸附剂的选择和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及 1 . 0 1 ×1 0 7 p a 压 力条 件下 , 将通人的 H 与 汽油 、
进展及发展 趋势
雷 珂, 周 魁, 史李 刚
( 陕 西省 石 油 化 工 研 究 设 计 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要: 介绍 了国内外现有汽柴油脱硫技术 的研究进展 , 并结合其研究或应用 的实际特点及 目前脱硫技
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讨 论 了今 后 国 内外 脱 硫 工 艺 的发 展 方 向 。提 出 的液 相 氧 化 脱 硫工 艺 的 脱 硫 率 高 , 适 用 于
Ke y wo r d s : g a s o l i n e a n d d i e s e l ; d e s u l f i d a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 t r e n d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世 界 工业 的 发展 、 汽 车 的普 及 导致 汽 柴 油 的消 费 量迅 猛增 长 。而汽 柴油 中存 在 的含硫化 合 物对环 境 有极 大 的危 害 , 同 时硫 含量 较 高 的汽 柴油 在 发 动 机 汽 缸 内燃 烧 时 对 发 动 机 内壁及 相 关零 部 件 会 造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s t a t u s q u o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g g a s o l i n e a n d d i e s e l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i t ' s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r e c t i o n w a s d i s s c u s s e d , i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t h e a c t u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t h e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s e a r c h . Th i s p a p e r a l s o ma k e s a p o i n t t h a t t h e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l i q u i d p h a s e o x i d a t i o n i s h i g h a n d s u i t a b l e f o r h e a v y o i l wi t h h i g h b o i l i n g p o i n t . Wi t h o u t n e g a t i v e i mp a c t , t h i s me t h o d c o u l d g e t o i l a n d s u l i f d e wi t h h i g h a d d e d v a l u e . I t i s f o r e s e e n t h a t l i q -
高沸点 的重 质油脱硫 , 并且其无 负面影响 , 分 离得到 的油及硫 化物都具有高 附加 值 , 该方 法预计会发展成 为

种新 型的环保脱硫技术。 关键词 : 汽柴油 ; 脱硫 ; 进展 ; 发展趋势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6 2 6 文 献标 志码 : A
L E I Ke , ZHOU K u i , S HI L i - g a n g Ad v a n c e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d e s u l p h u r i z a t i o n o f g a s o l i n e a n d d i e s e l
( S h a a n x i R e s e a c h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X i ' a n 7 1 0 0 5 4, C h i n a )




师 2 0 1 5年 第 O 9期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 : D O h 1 0 ・ 1 6 2 4 7 / j - c n k i ・ 2 3 一 l l 7 1 / t q ・ 2 0 1 5 o 9 6 1
_ l _
u i d p h a s e o x i d a t i o n or f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wo u l d b e a n e w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