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又名东江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水利灌溉: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设施: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历代治理黄河;西域——坎儿井。
二、耕作方式①商周时期:简单协作②春秋开始: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男耕女织”
三、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井田制西周最盛行,名义上土地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的三种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④租佃关系: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4、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五、手工业
a.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鼎、龙虎纹尊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③燃料煤:始于汉代,北宋相当普遍;焦炭:始于南宋,明朝流行
b.纺织 ①丝织:上古时代,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唐代,出现缂丝技术。②棉织: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制瓷:世界最早。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工艺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彩瓷;明清:制瓷工艺更加丰富多样。
d.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六、商业与城市
(1)商业: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隋唐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明清不但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也成为商品,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2)城市: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坊市制不复存在,“市”突破时空限制, 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唐宋时期港口城市繁荣: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杭州、扬州、登州(蓬莱)等;明清除了南京北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七、“重农抑商”政策
1、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于是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3、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实行祖限制商人政策。
4、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5、明清时期 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2)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
八、资本主义萌芽1、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苏州纺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匠)计工授值”、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实质:雇佣关系。
2、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很小,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明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九、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