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法品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三法品语言
作者:田慧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6期
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同仁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课堂教学必须回归文本、贴近文本。那如何回归文本呢?近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颇有警醒。贴近文本,贵在一个“细”字。但着眼于细处,不代表纠缠于细节,而要能以小见大、管中窥豹。上面的做法,之所以还浮在表面,原因是他们事实上做的是静态分析,如果能作一种根本的“还原”,按照《文心雕龙》上讲的“积字成句,积句成章”,一步步告诉读者(学生),这样妙处是如何得来的,作者用了怎样的匠心方能如此,就是将赏析与阅读指导落到了实处。孙先生主要用了“还原”与“比较”两种方法,我总结出字(词)法、句法和章法三法,以下例举林斤澜先生《春风》一段,供各位同仁参考: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
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从字法上看:“坚持”一词,颇有一种矜傲之气,既活画出北方冰天冰地之形,又暗示出北方春天为了显示自己的特色而做的“辛苦的努力”。“一夜之间/忽然”,在作品中虽显断裂,但突出春风是人们盼望已久的,不然,第一缕强劲的春风怎么会被人们察觉呢?“苍、莽、滚、呜、哄、撒拉”一系列叠词,模拟出春风的广度、速度和力度;三个“扑”字,把春风的漫天而来的气势展露无余;“针扎”,在前面写听觉的基础上,加上了触觉,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感官。
从句法上看:首句紧承上句“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这是我们在欣赏北国春风的一个立足点,作者所欣赏的是乡下的北国春风,而不是城里的,这跟后面的“抛粪肥”可以联系起来看。“不管,只管”、“是,还是”两个对称句式,使行文整饬,充满了形式之美。“一夜之间”以下,用了铺排之法,加上句式长短变化,充分模拟出风速风力,由远而近,使春风跃然纸上。
从章法上看:此段可由“……”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抑后扬,一张一驰,既有时间性的节奏感,又有空间性的意境感。从审美上看,这是一个总写,总写春风的“大而威猛”的豪放形象,极具一种“狰狞之美”。而这种美,是喜欢像朱自清《春》那些的优美和谐之美学风格的人,要作一番精神进补、审美加餐的。
田慧兰,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