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的四大基本经验是: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牢牢地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科学地把握中国实际;群众基础,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化基础,坚持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界定;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随着党领导着的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在中国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主要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即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及文化基础四大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界定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由此可见,准确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很重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观点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科学化、大众化相并列的,并且这三化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清楚这三化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由此他们没能准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这其实是没有弄清楚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普遍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二者的含义。
也有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其大众化是密切相联系的,认为它们之间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关系。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将中国革命、改革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普遍适用的理论的过程。
二、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1、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主义的前提,同时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摘要: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发挥自觉性、能动性、主体性,具有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与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渗透着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认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面临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面临着教条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党的指导思想以后,确实面临一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这种教条主义的困扰,主要是一个如何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在历史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曾面临着多重的困难:一是如何对待来自外域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二是如何对待来自斯大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指挥;三是如何对待自身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
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战胜了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则只回答前面十条标题)(换为论述,则全文回答)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从十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言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理论。
主要是关于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的形态。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主要是三大改造理论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历程,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了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经验启示、传播、实践、理论体系、指导作用、全球化、新时代、历史经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未来。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从传播到接受、从探索到实践、从建立到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完善。
这一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前行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初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与实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
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未来的启示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宝贵财富,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一批社会主义者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好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成功,重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先进性,关键是马克思主义通过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等优秀知识分子为传播与发扬,以中国特色、国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将近九十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两次大的飞跃过程,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探究其经验和启示,对今后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发扬两大理论系统的优越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启示(一)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理论的下降过程,同时也是理论上升过程的开端,最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从一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显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将这些普遍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而言,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其杰出的代表就是毛泽东。
在经过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后来的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必须要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因此,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据以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 中国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 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 P658—659 转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P1 —2.]随后,毛泽东在战火中继续在理论上系统的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的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与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渗透着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认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具体地说: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对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和革命特点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历史经验
( 中共 山东省委党校 中共党史教研部 ,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3 )
摘
要: 坚持 和发展 马 克思主 义群众观 , 紧 紧依 靠 人 民群 众 , 坚持 走 群 众路 线 , 密切 联 系群 众
是 党取得胜 利 的重要 经验 , 也 是 党的优 良传 统和 作风 。 为人 民服 务是 党的根 本 宗 旨、 群 众路 线是
提 出党 的主要 任务 , 是 发 动 群 众 组 织 群 众 开 展 打 土
宣 传群众 、 组织 群众 、 武 装群 众 、 帮助 群 众建 立 革命 政 权作 为重 大的任 务 ; 要相 信 群众 、 依 靠群 众 ; 必须
思主义群 众观 的关键 所在 。
关键词 : 中国共 产 党 ; 马 克思主 义群众观 ; 历 史经验 中图分 类号 : D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6 1 8 ( 2 0 1 3 ) 0 1 —0 0 3 0 —0 5
党 的十 八 大报 告 指 出 : 只有 根 植人 民 、 造 福 人 民, 党 才 能 始 终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坚 持 和 发 展 马 克 思 主义群众 观 , 紧 紧依靠人 民群 众 , 坚 持 走群 众 路线 , 密切联 系群 众是党 取得 胜利 的重要 经 验 , 也 是 党 的 优 良传 统 和 作 风 。发 挥 党 同 人 民 群 众 血 肉 联 系 的
党 的根 本路 线 、 密切联 系群 众是 党的优 良作 风 , 因此一 切依 靠群 众 、 从 群 众 中来到群 众 中去 、 党 的
工作 就是群 众 工作 、 始终 与人 民群 众在 一起 是 党的 基本 群 众 工作 经验 , 牢 记 宗 旨、 增进 和 人 民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演进理路和经验启示[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演进理路和经验启示[1]摘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不断地“化中国”,也不断地“中国化”,形成了“三次飞跃”的历史性成果,并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演绎了实践化、具体化和大众化的演进理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始终坚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守正创新基本理念、坚守人民立场价值取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演进理路;经验启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百多年来,在不断“化中国”和“中国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成果和演进理路。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三次飞跃”和“两个结合”系统全面概括了这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和演进理路。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成果,都是对当时一定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实践。
通过对“三次飞跃”的历史脉络和“两个结合”的演进理路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可以为新时代具有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良有裨益的经验启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成果(一)在民族危机中孕育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尝试诸多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亟需新的思想指导革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运动”开始播入中国大地后,便以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中国独特复杂的革命形势中经受住了多重严峻考验,孕育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毛泽东思想。
大革命时期,在经历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失败打击后,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于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90来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结起来,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回顾总结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引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形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回答和解决的课题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但归根到底是回答四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能不能解决好这四个重大问题,善于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大历史阶段,产生了两次飞跃,形成了两个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一、本文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主要阶段和关键节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
本文首先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
接着,文章重点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和理论创新。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创新等。
这些经验不仅对过去的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本文旨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
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重大问题研究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和发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自己根据老师重点提醒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完)1、马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思,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与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毛思发展过程:P135、毛思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P15毛思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邓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科学体系内容:P247、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为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之间关系:P31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共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一致的,实事求是。
2、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求,就是研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意义:P52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含义:在马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第一节理论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时代特征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社会的双半性质,是最基本国情,这一性质,也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性质和矛盾,决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摘要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并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成功。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并运用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中国独特的、具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并在回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坚持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总结我党9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出的重要经验。
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
坚持党的领导,是90年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根本保障。
2 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国情,“既包括自然地理、人口条件、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演变,又包括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立足基本国情,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前提和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与他们立足基本国情息息相关。
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精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因此,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国国情,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的相继形成,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而且指导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走今后的路。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当时经济比较发达、工人运动也比较发展的一些西欧国家的实际为重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铸造了一个既是阶级的又是科学的锐利武器。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和生命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这条道路我们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
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哪里还有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最新范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创建时的几十人,到如今壮大为六千多万党员的宏大队伍,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胜利前进。
在世界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不只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欧美各国到大洋洲,从亚洲到非洲、拉丁美洲,到处都有马克思主义者。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一百五十多年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塑造世界的主要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斗争,现代科技的革命力量,迫使资本主义发生改变,从野蛮的资本主义变成现代”文明”的资木主义。
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共产党人,团结广大人民,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中坚力量。
没有这样的中坚力量,战胜不了法西斯主义,也不会有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整个世界总体上的和平。
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创建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一些落后的民族实现了社会形态和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飞跃,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并且从历史发展的边缘地带走进创造人类文明的中心舞台。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社会形态的变化,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人们观念的变化上。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深刻性,现时代有文化的人再也不可能像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那样去思考问题了。
在意识形态领域,在人类思维的天地中,你可以赞成马克思, 也可以反对马克思,但你绕不过马克思。
马克思的观点已成为现时代深厚的思想文化背景。
正如历史学家吕.费弗尔所说,”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个方而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来了解事实和例证。
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己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
”(陈学明、马拥军《走近马克思》第550页,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另一个著名思想家J. A.熊彼德则这样评价马克思:” 大多数智力和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纪,就完全湮没无闻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
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0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经验与启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总结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和 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的束缚,才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 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推进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继续总结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 失误和错误。这些成就和失误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
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
1 2 3
初步构建的贡献
初步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丰富和发展的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丰富和发展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坚持把党的领导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把党的领导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党的领导与群众 实践相结合,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发 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区别于别国经验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如何既不教条主义,又不经验主义。
本文从笔者归结的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三方面,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今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我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要从实践中来学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归纳分析,得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总结认识。
但是,对革命时期和过渡时期的认识是否可以作为一般经验继续沿用,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随后,八七会议总結大革命失败原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使得全党充分认识到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这正应验了无产阶级不能放弃暴力革命这一原理指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依赖于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斗争牺牲,成功抵御外敌、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统治。
今天,人民军队依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说,又发展了暴力革命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发展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需经历一个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阶段。
不同于最初设想的暴力夺取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也不同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上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上采取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邱春林( 1 9 7 4 一) , 男, 山 东苍 山人 , 临 沂 大 学副 教授 。研 究 方 向 : 马 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研 究与 教 学 Nhomakorabea一
、
中共 马克 思主 义群众 观的理 论渊 源
础, 人 们 的 国 家设 施 、 法 的观 点 、 艺 术 以 至宗 教 观
念, 就 是 从这 个 基 础 上 发 展起 来 的 . 因而 . 也 必 须
第 3 5卷 第 3期
V O1 . 35N o . 3
临 沂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L I NYI UNⅣ ERS I TY
2 01 3年 0 6月
J un. 2 0l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化 的历程与经验研 究
邱 春 林
( 临沂 大 学 教 务 处 ,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5 )
成 员 的大多数 。 何 为群众 观 ? 群 众观 是对待 群众 的 泉 。人 民群 众 的社 会 实践是 实 现社 会 变革 的决 定
总 的看 法 和基 本观 点 . 它 包含 群众 的 内涵 、 群 众 的 力量 。当然 人 民群众 创 造历 史 的活 动也 是 受社 会
构成 、 群众 的 地位 、 作 用 以及 对待 群众 的态度 等 问 历史 条件 制 约 的 马克 思早 在 1 8 4 5年《 关 于费 尔
的现 实意 义 。
关 键 词 :马 克思 主 义 群 众观 : 中国化 : 历程 与 经验
中图 分 类 号 : A 8 1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一 O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6 0 5 1 ( 2 0 1 3 ) 0 3 — 0 1 3 6 . 0 5
以表 示 “ 党员” 与“ 群众” 的 区别 或者 “ 干部 ” 与“ 群 作用 . 确定 了基本 前提 和基 本立场
众” 的区别 。按照 马克 思 的观 点 , 人 民群 众则 是 指
一
人 民 群 众 的 社 会 实 践 是 社 会 物 质 财 富 的 源
切 对社 会历 史 发展 起 推动 作用 的人们 .是 社 会 泉 。人 民群 众 的社 会 实践也 是 社会 精 神财 富 的源
摘
要: 马克 思主 义群 众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科 学 体 系 中一 个极 其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 是 唯 物 主 义 历 史观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 是 共 产 党 人 制 定 一切 纲 领 、 路 线和 政 策 等 的 理 论 基 础 。 中国 共 产 党在 长 达九 十 多年 领 导 中 国革 命 、 建 设 和 改革 的 伟 大 实践 过 程 中 , 始 终 坚持 把 马 克 思 主 义群 众 观 与 中 国革 命 、 建设 和 改革 的 实 际相 结 合 . 不 断推 进 马 克思 主 义群 众观 中 国化 , 并积 累 了大 量 丰 富 经验 。面对 两个 百 年 目标 的奋 斗 , 面对 新 世 纪世 情 、 国情 、 党 情 的 深刻 变化 , 深入 探 讨 9 0年 来马 克 思 主 义群 众观 中 国化 的 历 程 与 经 验 , 无 疑 对 实现 亿 万 百 姓 所 期 待 的 中国 梦具 有很 强
1 3 6
本身 . 而 且是 这 样 的历 史 活动 , 一切 历 史 的一 种基 义 的军 阀 、 官僚 、 买 办 阶级 、 大 地 主 阶 级 以及 附属 是 我们 的敌人 。工业 本 条 件 .但 是 为 了生 活 就 必 须 每 日每 时 去 完 成 于他 们 的一部 分 反动知 识 界 . 它 ”从 而 揭 示 了历 史 的主 体 只 能 是 人 民群 众 。 无 产 阶级 是我 们革 命 的领导 力 量 一 切半 无 产 阶 小 资 产 阶级 , 是 我们 最 接近 的朋友 。那动 摇不 1 8 4 8年 《 共 产党 宣言 》 这 部 马克 思 主义 的不 朽著 作 级 、 其 右 翼 可能 是 我们 的敌 人 , 其 左翼 就 曾明 确指 出 . “ 过 去 的一切 运 动 都是 少 数人 的或 定 的 中产 阶级 . 者为少 数人 谋利 益 的运 动 。 无产 阶级 的运 动是绝 大 可 能 是 我 们 的朋 友— — 但 我 们 要 时 常 提 防 他 们 , 多数人 的 、 为绝 大多数 人谋 利益 的独立 的运 动 。” 不 要让 他 们 扰乱 了我们 的阵线 。” 在 革命 实 践 中 ,
何 为群 众 ?现 代汉 语 词典 的解释 .一般 是 指 由这个 基础 来解 释 . 而 不是 像过 去 那样 做 得相 反
“ 人 民 大众 ” 或“ 居 民的 大 多数 ” . 即与 “ 人 民” 一 词 历史 唯 物主 义 的这 种基 本 理论 为 马克思 主 义者 正 同义 : 另外 也 有一 种 含义 是指 “ 未 加 入党 团的人 ” . 确认 识 人 民群众 及 其在 社会 历 史发 展 中 的地位 和
题 的 基本 看法 和 基本 观点 而 马克 思主 义 的群众 巴 哈的 提纲 》一 文 指 出 . “ 从 前 的 一切 唯物 主 义的
观 则 是 马克思 主义对 待 人 民群众 的基本 看法 和基 主要 缺点 是 : 对对 象 、 现实 、 感性 , 只是从 客 体 的或 本 观点 。 者直 观 的形 式去 理解 .而不 是 把它 们 当做 感性 的 马 克思 主 义群 众观 的核心 是 充分 肯定 群 众 的 人 的活动 . 当做 实践 去理 解 . 不 是从 主体 方 面去 理 历 史地位 和作 用 人 民群众 是实 践 的主体 . 是历史 解 。” 继 而他 指 出 . “ 全部 社会 生活在 本质 上是 实践 的创 造者 只有人 民群众 的社会 实 践才 始终 是 最 的 ” “ 哲学 家们 只是用 不 同的方式 解释 世界 . 问题 普遍 、 最 持久 、 最大 量 、 最 客观 的基本 实 践 。正 如恩 在 于改 变世 界 ” 从 而 充分 强调 了实践 的重要 性 . 格 斯 所指 出的那 样 :历来 为繁芜 丛 杂 的意识 形 态 为彻 底 的唯物 主义 的产生提 供 了前 提 。在《 德 意志 所 掩 盖 着 的一 个 简 单 事 实 : 人 们 首 先 必须 吃 、 喝、 意 识形 态 》 一文. 马 克思 指 出 “ 人 民为 了 能够 创 造 住、 穿, 然后 才 能从 事政 治 、 科学 、 艺术 、 宗教 等 等 ; 历史 , 必 须 能 够生 活 但 是 为 了生 活 , 首先 就 需要 所 以. 直 接 的物 质 的生活 资 料 的生产 . 从 而 一个 民 吃 喝住穿 以及其 他 一些东 西 因此 。 第 一个历史 活 族或 一个 时 代 的一定 的经济 发 展 阶段 .便 构成 基 动 就是 生产 满 足这 些需 要 的资 料 及生 产物 质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