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寨中学八年级历史 LS新文化运动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课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4.意义: (1)进步性:动摇了 封建道德礼教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 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 五四运动_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 性。
图2人物是
图1人物是 陈独秀 ,
鲁迅 ,他创
他在 上海 创办了
作的白话小说
《 青年杂志 》,
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 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根据材料,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以什么为旗帜,掀起 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分析他们认为阻碍中国近代 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
材料所说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 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 束缚所致”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仅有 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 害,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 了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可知,他们认为阻碍中国 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 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 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
一场 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
起改名为《新青年》)。 3.阵地:《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 4.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 李大钊
材料中没有反映教育体制改革的成果 文学改革不能遏制列强侵略,逻辑混乱 文学改革与民主共和政体没有直接的联系
白话文通俗易懂,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新文化运动精编版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方法1.联系讲解法。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
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
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
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现在请翻开课本目录,看第二单元的内容。
初中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目 录
一场乱局引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两大阵地育思潮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次运动促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壹 一场乱局引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1如915年—何1916年,袁挽世凯的救复辟帝制中活动,令国举国哗?然。
思考 结合教材P56第一段思考: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如何才能挽救中国?
回顾近代化的历程:
1840年,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不屈不 挠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开 端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向西方寻求 真理的人们开始 了更为深刻的民 族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7年,陈 独秀受聘出任北 京大学文科学长, 并带《新青年》 迁往北京
阵地二:北京大学
探究 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
独
李
秀
蔡大
元钊
培
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辜鸿铭
1988年沈嘉蔚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内容一:思想革命 一、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课 堂巩 固
1.(2020·江苏南京·7)“小学课本改用白话,‘国文课’改称‘国
D 语课’。”倡导这一变革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课 堂巩 固
1.(2020·甘肃天水·3)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面成名的。
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中华书局版
《新文化运动》本课是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十课。
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
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兴起的背景、主要代表及其论著,掌握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两面旗帜,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感受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搜集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幻灯、文字或视频等材料;2.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凯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骗,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还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国家形势越来越乱!同学们,如果你生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将怎样做呢?二、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看几张图片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1、背景:政治方面:(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2)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3)专制愚昧的中国政治气氛。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1)
和愚昧、迷信;
2、 提倡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3、 提倡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4、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介
民主
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 “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 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旧道德
新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 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 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 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旧文学
胡 适
新文学
提倡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强 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积极的影响: 1、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 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 路,在近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 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陈
独
秀
他创办了《新青年》,并 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 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 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 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 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 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 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 青年人身上。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案2北师大版
4.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包括辛亥革命后政治动荡、文化自卑感的抬头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等因素。
-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及他们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满意度。
2.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根据学生的反思活动和反馈意见,教师可以identify specific areas that nee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当堂检测:
-教师设计一些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应涵盖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以便全面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以此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3.答案与解析:
-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当堂检测,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析。
-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调整。
教学反思与改进
(八年级历史教案)新文化运动的学案
新文化运动的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人物、性质、旗帜、前后期的内容、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40---41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时间、标志、人物、旗帜、阵地。
2)阅读41-42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并记住前后期的内容,列举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3、阅读42页,说说你对新文化运动性质和意义的理解(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什么叫新文化运动?(2)谈谈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3)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四)系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旧思潮的冲突)→过程(前期、后期) 评价(积极、消极)(五)巩固训练:1、填空: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年,领导人-----、-------、---------、---------,性质是-------------,两面大旗--------、---------,前后期的任务分别是-------、-------,前期的内容有----、------,-----、-------,-----、-------,------、--------。
2、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4
一、新文化运动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
学习测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D)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
史海拾贝
胡适写白话游戏诗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 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 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 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 “尿”。本来同事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 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 “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不佳, 今名又何尝不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作轿;古人 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这都是古所没有,而后 人所创造。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 戴,认虎作豹?‧‧‧‧‧
第4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课堂小结
导入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导入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 青年》。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新青年》高举 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 支火 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 冲击。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2+13课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五四运动的爆发,犹如一束闪电,一声惊雷,震撼了偌大的中 华古国,使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一民个主新主的历义史革时命期时。期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 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 传马克思主义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材料: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 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 国必亡!”的口号。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导学1: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自学)教材P60—6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0页—61页内容将五四运动的过程补充在表格上,并在 教材上做笔记。
阶段
时间 地点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结果
外争_主__权___,北洋政府被
爆发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________
学生
________
游行示威
内除_国__贼___;迫释放被捕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学生;罢免 了曹汝霖等 人的职务;
废除
中国代表也
扩大 第二阶段
1919年 6月初
上海
________
工人
________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_二__十__一__条___;没有在巴黎 拒绝在和约 和约上签字。 上签字。 直接目标得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12新文化运动.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1.下列事件发生在1915年的是()A.“百日维新”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发起新文化运动D.建立中国同盟会2.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毛泽东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A.强学会B.保国会C.北京大学D.天津大学4.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5.《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6.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自强”与“求富”C.“民主”与“共和”D.“扶清灭洋”7.下列历史事件对应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8.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中国最早提倡白话文的是()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鲁迅10.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A.《呐喊》B.《女神》C.《狂人日记》D.《暴风骤雨》11.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2.下列事件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是()A.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B.歌颂十月革命C.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13.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
”开创这一“功绩”的是()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蔡元培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我们通常把新文化运动概括为“四提
倡,四反对”。那就是:提倡民主,反对 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或者说两面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
民主与科学。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 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德先生:是 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主 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总的说来,提倡民主,反对 专制,也就是提倡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一部分先 进知识分子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 理论支柱——儒家思想;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要用自然 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迷信。 这两大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 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新 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 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 封
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 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四提倡,四反对”,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抨击尊孔复古思想,在社会上掀起了生气勃勃的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思
前 期
民主
提倡
反对
科学
提倡
反对
新道德
提倡
反对
专制 迷信 旧道德
想 革 命
新文学
提倡
反对
旧文学
文 学
后
期
八年级历史期中新文化运动常考知识2017学年
八年级历史期中新文化运动常考知识2017学年一、背景: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②袁世凯复辟帝制,在中国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二、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三、领导力量:开明知识分子四、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目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矛头直指封建尊孔复古逆流。
六、开始:《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创办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七、主要内容:前期: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八、主要阵地:《新青年》九、P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陈独秀在《新清年》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
②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并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十月革命。
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⑤蔡元培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广泛吸纳新思想,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等。
十、性质:思想大解放运动十一、实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十二、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历史期中新文化运动常考知识要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汇总八年级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时间:1915年。
(2)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
【相关链接】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月刊。
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这个刊物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主持下,《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
4.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思想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八年级历史教案)初二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初二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原因:____年4月1日是,孙中山解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因此,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掀起了。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6、作用: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②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教案2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材料导入)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请同学们回忆辛亥革命的影响,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的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窃国大盗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提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家寨中学八年级历史 LS—11—8—009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编写人:谢华审核人:谢华编写时间:2011年9月23日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
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
的两面旗帜,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自主学习】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西方传入的等思想观念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而袁世凯为实现,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标志:年在创办,后改名,
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代表思想
4、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5、发展: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上发表《》和《》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年底,在北京创办。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6、历史意义: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
D.北洋政府为建设民主政治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3.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是指()
A.农民阶级的道德
B.封建伦理道德
C.资产阶级道德
D.中华民族的道德
4.新文化运动后来有了新的内容。
这一“新的内容”是指()
A.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不再宣传民主和科学
C.把文化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B.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
D.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
【合作探究】(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回答:
(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的主要人物还有谁?
(3)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2.阅读下列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位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2)列举出两位代表人物的名字。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