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合集下载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问题: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空间组织,是人地相互作用在空间上的反映。

一、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

经济或者说财富属于物质的文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目的和方式的认识,对于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有许多方面来自于文化的差异。

二、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人口规模是世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人口的增长与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供养能力相联系,也是人地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人口分布遵循的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规律。

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是热量,水分和地形。

当人口分布在克服恶劣自然条件下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用于克服严寒的气候和干旱,用于平整土地等)的地方,人口分布稀少,反之密集。

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或者地区具有很强的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能力,也会形成密集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旧大陆”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增长有阶段性的“过渡”规律,总体来说,供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人口增长的加快,而当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对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产生控制,即控制能力的提高,此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放慢。

可以从“费用、效用”角度来加以理解。

当人口的生产成本(即用于生育、居住、食物、教育、卫生、娱乐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低下,而他们所能产生的效益(效用,即劳动收入)高于上述费用时,人口有加快增长的要求;反之就有放慢速度的要求。

从“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出发,人口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人口的“费用”是不断增加的。

愈是经济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就愈低。

因此一方面看到我国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却遇到很多困难的现象。

教师手册

教师手册

第一章授课教师工作职责一、教师职业道德1、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依赖于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实际行为符合学校的要求与期望;每位教师都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言行代表学校形象,在任何地点、时间,都应该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2、授课教师不得给予、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及其亲朋的报酬、礼赠或其他特殊待遇。

3、授课教师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正式成为学校的授课教师;在任何时候,家长或学生问及教师的身份时,只能告知自己是广州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具有一线教学经验。

不允许透露自己的详细教学经验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4、教师不得向学生、家长或他人透露自己的工资待遇情况,如果被问及课酬等问题时,应委婉回答并告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的待遇及收入是绝对保密的,工资报酬由新环球教育的财务部按期中和期末两期统一发放。

5、授课教师在协议期间要和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就学生教学方面事宜进行及时地沟通,严禁把学生发展成自己在慧乐教育以外的学生,导致其和本教育机构终止合作。

6、教书育人,提高师德素养,增强责任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7、不得私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夸大的定位或者随口许诺辅导效果。

8、教师之间要相互协作,不得否定、贬低或诋毁其他教师,严禁误导或串联其他老师不认真负责教学的言行,尤其是在对学生中途更换教师的时候,应当客观评定前授课老师的不足。

9、不准擅自请人代课,学校教师未经学管部同意不得互相代课。

10、保证学生的授课时间,有事请假或授课时间必须调整时,应当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教务老师。

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1、严格遵守昂立慧乐教育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纪律(1)、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2)、上课时务必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处于关机状态,不得在上课时间接听电话或发短信;(3)、任教过程中,遇事需要请假或者调整授课时间,需至少提前48小时向教务老师请假,在合同期内请假或者调整授课时间不得超过两次;(4)、上课时不准与学生闲聊,或者带学生出去游玩。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一、世界地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

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空间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区域综合特征、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组织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使学生能掌握全球、大洲、部分地理大区和若干国家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具有搜集、整理、运用地理资料、文献的能力,以及使用、绘制各种教学地图和图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地图、图表和统计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分布与成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应用世界地理知识开展中学地理相关内容教学。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和区域综合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问题发现能力,区域创新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具有创新力人才,使学生具备在中学开展地理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的能力;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地关系系统认知,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意识。

5.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以及热爱中学地理教学的思想。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85868788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89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1]杨青山主编. 世界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主要参考书[1].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2].张同铸.世界农业地理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3].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4].陈才等. 世界经济地理(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刘德生等.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朱颜明.地理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7].李旭旦.世界自然地理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中学地理教师考试专业知识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中学地理教师考试专业知识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地理一、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得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地理教师工作得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得信度、效度、区分度与一定得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专业知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与综合题两大部分。

“教法技能"得题型为简答题、教学案例分析题与教学设计题等.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一)自然地理学知识1。

地球知识:地球在宇宙中得位置;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地球得运动;地理坐标;地球得圈层构造;地球表面得基本形态与特征。

2。

地壳:地壳得组成物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地壳得演变。

3.大气与气候:大气得组成与热能;大气水分与降水;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气候得形成;气候变化。

4.海洋与陆地水: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海水得运动;海平面得变化;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河流;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5.地貌: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

6。

土壤圈:土壤圈得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得关系;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特征;土壤资源得合理利用与保护。

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地球上得生物界;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得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得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研究;人地关系研究。

(二)人文地理学知识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2。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第三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第三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 量分析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 (二) 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定义
也称“自然地带”、“地理地带”。是 指在地表系统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 杂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在能量交换 与物质转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使地理环 境组成要素有机结合成一个自然综合体,但 各区域之间联系有差异,就可以划分出各级 自然综合体,另外,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 水分组合以及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 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斑状分 布的碱土及盐土。 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覆盖的平坦开 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目动物、 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 要动物。
温带草原景观1
温带草原景观2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东部夏绿林阔 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 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西 部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 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 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 这里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
温带季风 (大陆性湿 润)气候
40˚N 30˚N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大陆性 干旱与半干旱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湿润) 气候
20˚N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 (海洋性) 气候
10˚N 热带干湿季(草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60˚N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草原(荒漠) 带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亚热带荒漠草 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大学《世界地理》课件

大学《世界地理》课件

甘蔗和甜菜 前者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后者产于温带。甘蔗
种植以巴西、印度、古巴、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为主。 其中巴西甘蔗年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种植业以欧洲最为集中, 主要有俄罗斯、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英国等。
茶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主要饮料作物。亚洲茶叶产量占 茶叶、咖啡、
世界的4/5,以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印尼、土耳其、日本等 六国产量最高。咖啡以巴西产量最多,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 可可以非洲产量最多,科特迪瓦居世界首位。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不同类型
四、世界人口的城市化 (一)世界人口城市化概述
世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大城市的发展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世 界 大 城 市 的 分 布
(二)世界城市化问题
孟买贫民窟 巴西贫民窟
1、城市贫民 2、城市犯罪 3、城市交通 4、城市环境问题
世界石油工业地理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①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②油气资源地区分布 不均衡 ③世界石油勘探、开 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
主要产油国:西亚的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俄罗
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中国等。 西亚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区,西欧、美国、日本是世界三大原油进口 区。
相交 往、 各个 一 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 民族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别于任何
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三、世界宗教与文化 (一)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 非为
(二)世界文化的分区
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 总体来看,世界文化分区主要划分为东、西方文化两个区域 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建筑、服饰、道德观念、饮食、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16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英文名称:World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师范类)学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专业基础课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在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它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统领世界地理知识,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注重地方(国家、地区)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具体区域的特性或个性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运用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分布等方面,认识并理解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区相互关联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世界地理教学,应达到如下目的:1.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掌握世界地理知识和地理环境结构的基础理论,阐释世界地理问题;2.以全球化及其问题为背景,了解地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新的世界经济动态;3.以具体区域的特征或个性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和分析区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景观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无(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世界不同区域为对象,运用综合的观点研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发展规律。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第一节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类的文明。

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

经济或者说财富属于物质的文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目的和方式的认识,对于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标准方面存在的差异,有许多方面来自于文化的差异。

一、种族(一)种族的划分及其自然特征通常人们把种族划分为三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种族划分反映的是人口在自然特征上的差异。

种族的自然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皮肤、毛发、眼睛、骨骼、五官和身材等方面。

皮肤的颜色由于最容易辨认,所以常常成为人种鉴别的根据。

(二)种族的分布与迁移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大陆上。

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显然,热带非洲的自然条件与黑种人肤色特征的形成是有关系的。

历史上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黑人向美洲和欧洲移动。

在美洲的加勒比地区和美国的南部有着黑种人的集中分布,南美洲的黑种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与当地的黄种人和白种人结合。

欧洲的黑种人是零星的,黑种人向欧洲的移动与殖民地体制下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有关,即“英属殖民地”(东、南非洲)的人口向英国移民,“法属殖民地”(西非)的人口移往法国。

黄种人的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黄种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分布的密度也是最大的。

黄种人最重要的迁移是往美洲的迁移,可能是从石器时代开始,直到封建社会的初期。

生活在北冰洋周围地区的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应该是黄种人迁移途中停留部落的后裔。

证明黄种人的迁移是沿着白令海峡和美洲西部海岸南下的。

在几个人种中,白种人的分布是最广泛的。

欧洲和美洲是白种人的集中分布地区,但欧洲是他们的源地。

白种人的迁移是历史上“地理大发现”、近代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但是分布在亚洲(西亚和南亚)的白种人可能是古代伯伯尔人或亚述、闪米特人的后代。

世界地理复习题

世界地理复习题

《世界地理》思考题绪论(了解)1.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容1)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个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2)研究容:A 全球地理格局:地质地貌格局、全球气候格局、全球自然带格局、全球人地关系格局、全球人类活动格局等等。

B 区域地理格局:七和四大洋的地理格局。

2.世界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1)《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2)高等师院校,《世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3、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1)掌握知识;2)培养分析能力;3)了解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4.世界地理的教学与研究特点1)原联的世界地理巴朗斯基的全球区域描述体系: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分开的,都是按照部门顺序。

2)西方的世界地理关注社会文化、经济地理。

不注重自然地理。

3)我国的世界地理21世纪以前,基本上按照原联的世界地理课程体系。

4)为什么要综合A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B世界地理关注全球人地关系C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化5)结论世界地理越来越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综合性世界地理教学和研究是必然趋势。

在我国还有一段很艰辛探索路程。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有哪些主要特征?地表形态如何演化?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11034m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1)陆地低纬度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B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世界地理 复习思考题

世界地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2.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说明大洋的发生、发展阶段。

3.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来分析说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4.用极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

5.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6.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7.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规律。

8.全球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防止火山和地震灾害?9.我国沙尘暴易发生在哪些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10.何谓厄尔尼诺和拉尼澳现象?目前对此现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11.什么是沙漠化?全球沙漠化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社会对此做了哪些工作?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演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陆地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各有什么主要特点?3.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如何理解的?5.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复习思考题】1.解释洋流的成因:(1)梯度流(2)风海流(3)补偿流2.阐述海洋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其前景。

3.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4.论述大陆架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5.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复习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3.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简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复习思考题】1.世界民族与文化分区的基本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与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4.陆地地纬度地带的农业生产类型与其他地带有哪些不同?5.世界经济部门结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6.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之间有什么区别?8.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第六章亚洲【复习思考题】1.亚洲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地理区?各自然地理区有哪些突出特性?2.试评价亚洲经济发展条件。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教师手册【范本模板】

教师手册【范本模板】

第一章授课教师工作职责一、教师职业道德1、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依赖于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实际行为符合学校的要求与期望;每位教师都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言行代表学校形象,在任何地点、时间,都应该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2、授课教师不得给予、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及其亲朋的报酬、礼赠或其他特殊待遇。

3、授课教师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正式成为学校的授课教师;在任何时候,家长或学生问及教师的身份时,只能告知自己是广州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具有一线教学经验.不允许透露自己的详细教学经验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4、教师不得向学生、家长或他人透露自己的工资待遇情况,如果被问及课酬等问题时,应委婉回答并告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的待遇及收入是绝对保密的,工资报酬由新环球教育的财务部按期中和期末两期统一发放。

5、授课教师在协议期间要和学生本人和其家长就学生教学方面事宜进行及时地沟通,严禁把学生发展成自己在慧乐教育以外的学生,导致其和本教育机构终止合作.6、教书育人,提高师德素养,增强责任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7、不得私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夸大的定位或者随口许诺辅导效果。

8、教师之间要相互协作,不得否定、贬低或诋毁其他教师,严禁误导或串联其他老师不认真负责教学的言行,尤其是在对学生中途更换教师的时候,应当客观评定前授课老师的不足。

9、不准擅自请人代课,学校教师未经学管部同意不得互相代课。

10、保证学生的授课时间,有事请假或授课时间必须调整时,应当提前一个星期通知教务老师。

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1、严格遵守昂立慧乐教育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纪律(1)、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2)、上课时务必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处于关机状态,不得在上课时间接听电话或发短信;(3)、任教过程中,遇事需要请假或者调整授课时间,需至少提前48小时向教务老师请假,在合同期内请假或者调整授课时间不得超过两次;(4)、上课时不准与学生闲聊,或者带学生出去游玩。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

城市用地扩张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不断向周 边地区扩张,占用农田、林地等自 然资源,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逐渐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使 得城市地域结构更加复杂。
交通运输发展
交通网络完善
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交通网络 不断完善,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 更加紧密。
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改变产业空间 布局。
智慧城市建设
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 量。
未来地域格局的发展趋势
区域一体化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推动经 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一体
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 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
相关产业在特定地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或产业 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
产业转移现象
部分产业因资源、劳动力等成本因素或市场需求 变化而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生态环境变化
自然资源消耗
人类活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动需注重 生态保护。
沿海地域的人类活动特点
海洋资源丰富
对外贸易发达
沿海地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 、盐业、港口等。
沿海地域通常是对外贸易的窗口,拥有发 达的航运和贸易业。
文化交流频繁
生态环境多样
沿海地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各种文 化在此交汇和融合。
沿海地域生态环境多样,包括海滩、湿地 、红树林等,需注重生态保护。
产业转移与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 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格局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格局

2、民族的迁徙、同化和融合
1)民族的迁徙
民族的迁徙指民族地域的扩大和民族人口向其他民族 地域的迁移。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大都与战争有关。
2)民族的同化
民族同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些民族的民族特 性消失,其同化又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
3)民族的融合
民族的融合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相互 联系,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 了新的有别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四、世界的国家
1、单一民族的国家 指某一个民族占据了这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
而其他民族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如亚洲 的日本、朝鲜和韩国、蒙古,欧洲的德国、法国、波 兰、芬兰、冰岛等。 2、多民族的国家
指由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如亚洲的中国、 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欧洲的 俄罗斯、英国、西班牙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国家, 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国家。
3、跨国分布的民族
在历史上,一个民族向外扩张和侵略形成不同的国家 ,最典型的是阿拉伯民族,在北非和西亚分化出近20 个国家,构成了“阿拉伯世界”。
由于国家疆域的改变,使一些原来拥有完整民族地域 的民族被分属于几个国家。如如欧洲的德意志人、马 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亚洲的泰米尔人、哈萨克人 ,非洲的班图人、祖鲁人、刚果人等。
白种人:肤色一般是白色,比较粗糙,毛发可有多种颜 色,第三期毛发相当发育,瞳孔有黑、黄、蓝和棕等, 眼睑普遍为双层,眼窝深,长头、长鼻且鼻梁高挺,身 材一般高大。
2、种族的分布与迁移
1)种族的分布
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大陆,主要在撒哈拉 沙漠以南的非洲。
黄种人的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问题: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空间组织,是人地相互作用在空间上的反映。

一、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

经济或者说财富属于物质的文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目的和方式的认识,对于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有许多方面来自于文化的差异.二、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人口规模是世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人口的增长与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供养能力相联系,也是人地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人口分布遵循的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规律。

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是热量,水分和地形。

当人口分布在克服恶劣自然条件下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用于克服严寒的气候和干旱,用于平整土地等)的地方,人口分布稀少,反之密集。

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或者地区具有很强的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能力,也会形成密集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旧大陆”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增长有阶段性的“过渡”规律,总体来说,供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人口增长的加快,而当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对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产生控制,即控制能力的提高,此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放慢。

可以从“费用、效用”角度来加以理解。

当人口的生产成本(即用于生育、居住、食物、教育、卫生、娱乐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低下,而他们所能产生的效益(效用,即劳动收入)高于上述费用时,人口有加快增长的要求;反之就有放慢速度的要求.从“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出发,人口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人口的“费用”是不断增加的.愈是经济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就愈低。

因此一方面看到我国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却遇到很多困难的现象。

五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五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包括美国35°N以北、100°W以东的地区和加拿大 东南部的五大湖沿岸省区
该区农业生产仅有400年左右的时间。18世纪中叶以前, 发展比较缓慢,19世纪以后,先后在这里建设了许多家 庭农场和大型种植园,形成了以商业性牛奶业、蔬菜业 为主的混合农业系统。
美国农业生产
美俄亥俄州 农场
美加州灌溉 农场
1、原始热带湿润地区的人类生产活动
赤道及其附近低纬地区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农业开发利用程度极低,处于原始的狩猎、
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
(二)世界民族的迁徙、同化和融合
民族的迁徙不是指某些民族的季节性的和有一定地理范 围限定的移动。所指包括民族地域的扩大和民族人口向 其他民族地域的迁移。
历史上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大都与战争有关
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不仅仅是人口迁移的产物,也受到国 际经济贸易和政治关系发展,和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信 息产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表现:种族之间的歧视和矛盾
产生: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种族主义赖以存在 的基础
二、民族
人口的文化属性
一般,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得以形成的最先条件。所 以种族发源的地域集中性决定了民族基本是在种族 地域的内部分化形成的。
在世界范围上,与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起源相 对应的亚洲、非洲、欧洲三个大洲是世界民族演化、 发展和民族人口扩散的核心地。
400
泰语
50
西班牙语 300
缅甸语 35
印第语
290
日本—朝鲜语 日 语 125 系
俄语
225
朝鲜语 75
孟加拉语 200
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 165
葡萄牙语 165
达罗比荼语系 泰卢固语 70
德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
目前国际上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多数 国家和国际组织划分的三次产业范围大体是一致的。即将农、 林、牧、渔业划为第一产业;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 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划为第二产业;将其他 行业划为了第三产业。 虽然多数国家划分的三次产业范围大体是一致的,但也 有一些国家的划分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如日本就将采矿业 划入第一产业。因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应该注意范围上的 差别。
四、世界的国家
单一民族的国家 跨国家分布的民族 多民族的国家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世界国家划分
第二节 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 类 社 会 不 同 时 期 世 界 人 口 的 增 长
在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过几次跃升,分别是进入 在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过几次跃升,分别是进入 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生产力的阶段性发展所产生的人类供养能力的革命性变化 是使世界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根本性原因。 是使世界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根本性原因。 世界人口的增长
第三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
第一节 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 第二节 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活动的地域格局
一、种族 (一)种族的划分及其自然特征
种族划分:黄种人 黑种人 白种人 棕种人(红种人)
(二)种族的分布与迁移
黑种人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在非洲大陆上 黄种人的分布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数量最多 白种人集中分布在欧洲和美洲,欧洲是源地
世界煤炭工业地理
木柴 煤炭
18世纪6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石油、天然气
20世纪70年代
可再生能源
世界煤炭资源地理分布:高度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中纬 世界煤炭资源地理分布
度地带,合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6%。
主要煤炭生产国:中国 美国 印度 澳大利亚 南非 出口国:澳大利亚 美国 南非 进口国:日本 西欧各国 韩国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四大密集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 “四大稀少区”:高山高原区(亚洲、北美)、极地寒冷区(南极大 陆、北冰洋附近地区)、干旱沙漠区(撒哈拉沙漠、中亚和澳大利亚 中、西部)、赤道湿热区(亚马逊河、刚果河流域)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
世界人口最少的十个国家的人口加在一 起的总量只有31万,其中最多的6.8万, 最少的仅有1000人。他们分别是:梵蒂 冈、图瓦卢、瑙鲁、帕劳、圣马力诺、 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基茨和尼维斯、 马绍尔群岛、安提瓜和巴布达。
1575年 1575年 人口(亿) 人口( 5 1820年 1820年 10 1930年 1930年 20 1960年 1960年 30 1975年 1975年 40 1987年 1987年 50 1999年 1999年 60 2005年 2005年 65
世界人口翻一番和每增10亿所经历的时间
人口( 人口(亿) 经历的时 间(年) 2.5 5 630 10 255 20 100 30 33 40 15 50 12 60 11 70 10
(三)世界的种族问题
二、民族 (一)世界的民族与民族构成
目前世界公认的民族有2000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民族 有550多个。汉族的人口近10亿,是世界最大的民族。
(二)世界民族的迁移、同化和融合
民族同化是部分民族的消失,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
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互相交
主要小麦生产国:中国 印度 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主要小麦出口国: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法国 阿根廷 主要小麦进口国: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南美和部分欧洲
意大利、 国家也有一些进口。根据进口数量划分,意大利 巴西、 国家也有一些进口。根据进口数量划分,意大利、巴西、日本和埃 及小麦进口量都在600万t左右,韩国进口量近几年保持在400万左 小麦进口量都在600万 左右,韩国 韩国进口量近几年保持在400万左 菲律宾、 右,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进口量也在300万 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进口量也在300万t左右,是世界 主要的小麦进口国。中国曾经是世界第一小麦进口大国,常年进口量 在1000万t左右,自1998年锐减,近两年进口量不足100万t。 1000万 左右, 1998年锐减,近两年进口量不足100万
第三节 世界主要产业部门及其分布
一、中外三次产业的划分
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 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 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 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 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 组织。
亚洲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集中在亚 热带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包括人口稠密的东亚、 东南亚、南亚。“亚洲的粮食”。中国、印度、印尼是世界最 大的稻谷生产国。
稻谷
玉米 分布集中在北美洲、亚洲、欧洲,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
4/5以上,其中以北美洲产量为最多,占世界近一半。世界玉米 4/5以上,其中以北美洲产量为最多,占世界近一半。世界玉米 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 原和盆地,三是欧洲南部平原。 主要玉米生产国:美国 中国 巴西 欧盟 墨西哥 阿根廷 主要玉米生产国 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 中国 阿根廷 主要玉米出口国 主要玉米进口国:日本 墨西哥 中国台湾 加拿大 埃及 主要玉米进口国 哥伦比亚
二、世界第一产业部门及分布
种植业 世界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小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 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 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 种植面积最大、
作物。小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50%左右。世界上约有1/2 作物。小麦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50%左右。世界上约有1/2 的居民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小麦的种植,主要集中在25 的居民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小麦的种植,主要集中在25o- 55oN和25o-40oS的温带地区。
养猪业 亚洲猪的头数居世界首位。中国为世界之冠。
主要猪肉生产国:中国 欧盟 美国 巴西 主要出口国:加拿大 美国 丹麦 巴西
养羊业 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的养羊业最
为重要。 羊肉出口国:新西兰 英国 澳大利亚 羊毛出口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三、第二产业主要部门及分布
(一)世界能源地理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 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其中皮棉
产量最多的亚洲,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其 棉产量占世界的1/2左右。发展中国家皮棉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
甘蔗和甜菜 前者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后者产于温带。甘蔗
种植以巴西、印度、古巴、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泰国为主。 其中巴西甘蔗年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种植业以欧洲最为集中, 主要有俄罗斯、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英国等。
世界天然气工业地理
①资源丰富,储产地域广,但分布不均衡。 资源丰富,储产地域广,但分布不均衡。 ②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 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 ③贸易量小,多自产自销。俄、美是两大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合 贸易量小,多自产自销。
占1/2),多输往乌克兰、日与欧盟等国。液化天然气以沙特(占34 1/2),多输往乌克兰、日与欧盟等国。液化天然气以沙特(占34 %)等欧佩克各国为主,合占贸易量的70%,多输往日(占40%)、 %)等欧佩克各国为主,合占贸易量的70%,多输往日(占40%)、 韩、法、意、德等国。发展前景广阔。
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不同类型
四、世界人口的城市化 (一)世界人口城市化概述
世界人口的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大城市的发展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另一个突出表现 世 界 大 城 市 的 分 布
(二)世界城市化问题
孟买贫民窟 巴西贫民窟
1、城市贫民 2、城市犯罪 3、城市交通 4、城市环境问题
世界石油工业地理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①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②油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 ③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
主要产油国:西亚的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俄罗
斯,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中国等。 西亚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区,西欧、美国、日本是世界三大原油进口 区。
茶叶、咖啡、 茶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主要饮料作物。亚洲茶叶产量占
世界的4/5,以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印尼、土耳其、日本等 六国产量最高。咖啡以巴西产量最多,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 可可以非洲产量最多,科特迪瓦居世界首位。
畜牧业
养牛业 以印度、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牛的头数最多。
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巴西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二)世界钢铁工业地理
综观世界钢铁工业200余年的发展史,有两大变动趋势十分明显。
一是钢铁生产和消费格局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崛起而发生重大变 化;二是钢铁工业布局按煤炭产区 铁矿产区 钢材消费市场 沿海地区的顺序渐循转移。 沿海地区的顺序渐循转移。
从1996年至今,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国 :中国 日本 美国 俄罗斯 韩国 德国 印度 乌克兰 意大利 巴西(2006年)
西亚石油外运路线
世界电力工业地理
煤炭丰富的地区,多以火电 煤炭丰富的地区,多以火电为主,如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 火电为主,如澳大利亚,南非,波兰等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以水电 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以水电为主,如巴西,加拿大等 水电为主,如巴西,加拿大等 能源贫乏的国家,多以进口石油为燃料的火电为主,如日本、意大 利;或大力发展核能,如法国,瑞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