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_田野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与原因分析
四、结语
总之,应完善乡镇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 组织领导,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为管理标准,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核算依据,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 业务素质,建立相应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 盘存等相关制度。通过统一管理和协调,形成足够透明、规范、高 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促进乡镇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让乡镇的资产管理达到新高度。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153
Marke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bservation
| 市场观察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本身是不完善的,由于存在边际消 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规律,使 得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仅靠市场机制不能使得生产要素被充分利 用。这时经济就会出现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经济处于非 充分就业,资源闲置,这时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使 得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基于以上,凯恩斯对于潜在 产出的定义是,均衡经济的供给与需求,当各项生产资料都充分 投入使用时所能产生的最大产出。在凯恩斯的定义下,经济体的 实际产出总是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三)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乡镇要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手段,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 系。信息化管理能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进行信息化管 理后,固定资产从采购、使用到报废等情况可全程监控,增减变化 信息可直接反映,此管理方式可以减少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 错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能够 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库存基本状况,避免 重复购置、造成浪费或损失,二是能够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资产, 促进闲置资产合理化再利用,进一步的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产使 用效益最大化。未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电 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软件、 工具等,也必须引起我们相关人员的重视,革新思路、自觉学习和 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新工具,逐步提高乡镇资产管理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1.高速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1990年以来,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左右。
而且,在2003年之后,这一增长率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基于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让生产效率有了一个长足的提升,同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生产基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吸引外资开放稳定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我国正是依靠从外部获得优秀资源,提高本国经济质量,进而蓬勃发展起来的。
4.消费水平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在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向一个消费增长大国。
我国内需市场需求巨大,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这也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5.大力发展创新正是在这种框架内,我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长足动力。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得到的发展带来的益处不少,但来自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与之相关的阻力源于经济增长四方面。
1.不规范的增长模式经济过快发展,往往导致投资资源过度浪费,无序、不规范的增长模式使得环境质量遭到极大威胁。
2.低效率的产能释放我的国基建设领域,尤其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过剩产能。
这不仅占用了大量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大规模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
3.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我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主打的是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
很多民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靠国家投入来完成的,而这一投入又来自资源调动的方式。
这些资源的调动助力会给环境和资源本身带来大量的负面效应。
4.基础设施建设缺失我国环保系统的建设发展程度不足,网络依靠仍存在很多缺陷。
这些都会给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的资源调动带来很大不利的影响和阻力。
5.法制建设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生态灾难基本上是国家法律不完善的结果,而权力机构的任何不当或不合理的干预,都可能损害市民的利益或是环境质量。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展开研究,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增长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措施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也逐渐展现出来。
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研究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不仅体现在其经济总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发展路径。
其次,通过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局限性和改善方向。
最后,通过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和趋势进行预测,可以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提供参考建议。
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在于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扩大开放的举措。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速度。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还在于其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涌现,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同时,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其潜力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和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挑战。
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研究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二章:中国经济增长现状分析2.1 GDP增速中国的GDP增速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本章将分析中国GDP增速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2.2 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本章将分析中国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2.3 投资需求投资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本章将分析中国投资需求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2.4 出口需求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章将分析中国出口需求在全球市场中所占比重、竞争优势和面临挑战,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3.1 人口红利与劳动力市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本章将分析中国人口红利的释放程度、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3.2 产业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章将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3.3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支撑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章将分析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一、引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经济增长现状1. 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规模不断扩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并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点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巨大。
2. 消费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消费对于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逐渐上升,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这表明了消费市场巨大潜力。
3.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三、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1. 结构性问题突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尽管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瓶颈和不足。
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关键。
3. 人口老龄化压力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
这对于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四、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发展方向1.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国应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潜力也越发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中国经济现状与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减少,劳动生产率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是环境问题。
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此外,金融体系存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不平等收入分配等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仍然具备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首先是消费市场的扩大。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镇化的推进,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是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人力资源丰富。
此外,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等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
第三章: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转型升级。
中国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开放合作。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体系建设。
此外,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四章:建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其次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也是重要的方向。
结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等措施,中国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
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在转型升级、开放合作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推动相关,并与国际社会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作者:田野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第12期田野(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100031)摘要:潜在经济增长率对应于经济中不存在产出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
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日益受到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利用不同方法测算本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文章作者在大量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评述国内有关研究,将测算方法归纳为时间序列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投入产出法、国际比较外推法,并分别展开论述。
关键词: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研究评述[中图分类号] F0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12-0020-05收稿日期: 2014-06-23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12.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 16:32:5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研究》(12AZD096)。
作者简介:田野(1987-),男,北京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
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研究和测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所处的周期阶段,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潜在经济增长率并不像实际经济增长率那样可以通过统计方法直接获取,而是需要用规范的方法进行测算,不过目前的测算方法众多,这就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为不同研究者选取适宜的测算方法提供参考。
因此,本文在大量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对国内有关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的研究情况加以论述。
对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时间序列分析法;②生产函数法;③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④投入产出法;⑤国际比较外推法。
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专栏4 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讨论经济潜在增速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速度,一般认为应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相匹配。
分析和判断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对于研判实际经济运行态势,合理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把握宏观政策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测算经济潜在增速主要有两类方法。
一是统计学方法,也就是从历史数据中找规律,比如从经济运行的时间序列数据中提取趋势项作为潜在产出的估算值,如趋势法和各种滤波方法(如HP 滤波、Kalman 滤波等);另一类是经济学方法,即从经济理论出发构建模型,比如采用生产函数,通过测算劳动力、资本存量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估计潜在产出水平。
这些测算方法各有利弊,前者对历史数据依赖较大,后者则需要对生产函数中主要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假设。
现实中往往需要根据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一定放缓,关于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讨论有所升温,也存在一些争议。
当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时,会增大判断经济潜在增速的难度。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其主要依据:一是从人口等宏观和结构性因素进行分析。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已接近或越过人口红利高点,且人口老龄化也会降低储蓄率,推升利率,抑制投资增长和经济潜力。
房地产、出口等既有增长动能趋缓,而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资源、环境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承载力也在下降。
二是从国别经验中寻找规律。
有研究认为,人均GDP在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往往会从高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增长率会有较为明显地下降。
还有研究发现城市化率与投资率之间存在倒U 型关系。
在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投资率将可能随城市化率的提高而下降。
也有学者指出,中国已经历长达十多年的投资率持续上升阶段,未来投资增长有可能逐步向常态水平回归,这会使经济增长速度回落。
还有研究认为,随着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速会出现下降,进而影响潜在产出水平,但由于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劳动力市场仍将保持稳定,收入分配结构更趋优化。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摘要本文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了潜在增长率的概念和作用,并探讨了计算潜在增长率的方法。
然后,本文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波动性和下降趋势。
接着,本文探讨了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因素,包括人口、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
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促进潜在增长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潜在增长率;中国经济;计算方法;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tential growth rate of China's economy.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potentialgrowth rate,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potential growth rate.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a's potential growth rate, finding that it shows fluctuations and adownward trend. Furthermo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thataffect China's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cluding population, industry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mong others.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 view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Keywords: potential growth rate; China's economy; calculationmethod; historic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一、引言潜在增长率是指当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经济产生的最大实际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研究引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定义潜在增长率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并分析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
一、潜在增长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潜在增长率是指在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速度。
测算潜在增长率的方法一般包括生产函数方法、趋势分析方法和计划水平分析方法。
生产函数方法基于凯恩斯主义的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来测算潜在增长率。
趋势分析方法则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寻找长期趋势并进行预测,从而得出潜在增长率。
计划水平分析方法则是分析经济体运行的结构、制度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及其演变近年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估计,2024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约为6%,明显低于过去几十年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增长放缓以及投资效率下降等因素所致。
首先,中国正面临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总量的增长放缓。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也影响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虽然中国的总人口数量庞大,但由于劳动力结构的问题,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不匹配。
高技能劳动力短缺和剩余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最后,投资效率的下降也成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增长,但是投资效益逐渐降低。
大量投资流向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导致资源配置不平衡,损害了创新和高端产业的发展。
三、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人口红利、劳动力市场和投资效率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精品编辑参考】2007—2017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情况和对策
2007—2017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情况和对策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下载后可直接使用也可以编辑修改。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针对该国的综合评定做出的经济走势推测,而当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时,则说明该国或者该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既定相应的技术条件和资源基础条件之下,在该国可以充分就业并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情况下),所有资源所能达到最优和最大化充分配置的最高状态。
所以说,该国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的生产率,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发生趋势性变化的结果。
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较为曲折,其如果需要达到长时间经济的高速增长就需要全面提升劳动和资本的进步。
并且,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可见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最高增长率时必然会呈现有台阶式的下降趋势。
1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现状自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导致我国的经济逐步处于高增长阶段,再加上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导致了我国的经济自1985年发展至2007年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
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在2007年后则开始发生小幅度的增长放缓,并逐步由最高的增长率降低回落至9%左右。
在我国特色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上来看2007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2007年后随着我国加大了经济的体制改革、技术水平的进步、行政管理的企业改善等则使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潜在增长率平均按照1个百分点的匀速增长速度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不断下降,也导致了我国高流动性的收益产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使我国企业第一次面临着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化改革和调整。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也就是在我国不断的推进改革开放和技术层面创新而进一步发生了波动性的变化趋势,其也严格影响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的良性变化趋势。
根据以往我国的GDP增长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表1为20072018年10年内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我国潜在增长率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潜在增长率研究成果综述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长达30多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中高速发展阶段,从供给因素看,人口红利减弱、储蓄率下降和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需求因素看,基础设施投资潜力下降、城镇化速度放缓、出口增速回落,也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
到底我国当前和“十三五”期间潜在增长率会降至多少,综合各界研究成果,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潜在增长率在6%-7%之间,二是介于7%-8%之间,三是在8%以上。
形成共识的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是避免潜在增长率过快下滑的关键。
一、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潜在增长率的三种测算结果1、潜在增长率介于6%-7%之间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利用以资本回报率为解释变量,不含国家预算内的全社会投资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测算结果显示,1978-1994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10.4%,1995-2009年为9.8%。
蔡昉认为劳动人口减少将导致储蓄率下降和投资增速回落。
因此,设定2012-2020年中国年均实际投资增速为13%,“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年均下降0.33%和0.31%。
据此预测我国潜在增长率,“十二五”期间为7.2%,“十三五”期间为6.1%。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通过带有环境变量的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测算结果显示,1978-2008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9.5%。
其中,80年代为8.1%,90年代为10.2%,2000-2008年为10.6%。
“十二五”之后我国环境压力将增大,劳动年龄人口逐步减少,投资增速下降。
因此,设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平均趋势低2-3个百分点。
据此预测潜在增长率,“十二五”期间为7.7%,“十三五”期间为6.2%。
2、潜在增长率介于7%-8%之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参考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规律,以绝对收入水平为依据,采用三种方法测算了我国的潜在增长率。
中国潜在增长率和要素投入.doc
中国潜在增长率和要素投入对经济贡献的测算潜在产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研究中一般用生产函数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呈下降态势,尤其是2011 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2012 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7.61% 。
一、要素投入指标的选择利用生产函数测算潜在经济增长率需要确定资本、劳动和产出指标。
通常选择资本存量、劳动者人数作为投入指标,选择GDP 作为产出指标。
1.资本投入数据产出的数量取决于资本存量,而当期资本存量又取决于上期的资本存量和当期的资本流量。
因此,研究资本投入,既要分析流量,也要分析存量。
下面我们将确定资本投入的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时间序列数据都是资本投入的流量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从货币投入角度反映各年度全社会的投资需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从最终使用角度反映各年度全社会的投资需求,显然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更能准确反映资本投入的实际效果。
“永续盘存法”是国内外广泛运用的资本存量估算方法。
运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较为全面、详细和可靠的投资统计资料,而且可以任意选用某一存量资料较为齐全的年份作为基期往前或往后逐期递推。
各年的资本存量数据可由基期全社会资本存量加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减去折旧,逐年汇总得到。
根据“永续盘存法”的思想来估算资本存量,使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作为各年度应用于经济活动的资本存量的增加额。
以1978 年为基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1978 年的资本存量为8663.6 亿元。
各年度资本存量应该等于上一年度的资本存量加上本年度的资本增量,但是这里还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资本折旧率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使用5% 作为资本折旧率。
2.劳动力投入数据劳动力投入指标不仅取决于劳动力投入的数量,而且还与劳动力投入效率及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劳动投入应该是指生产中实际投入的劳动量,用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国外研究我国潜在增长率成果综述
国外研究我国潜在增长率成果综述内容摘要: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外部需求减弱、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及人均资本下降、外部冲击和成本冲击都是影响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于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判断,大部分介于5-8%之间。
许多观点认为,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有潜力可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不平等状况的改善,中国未来潜在增长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改革特别是结构化改革,成为影响未来的关键。
改革的内容将非常复杂,涉及从投资依赖向消费拉动的转变、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的完善、市场主导地位的确立、环境恶化的遏制以及危机影响的缓释等。
这一切都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巨大的努力。
一、对未来我国潜在增长率的不同测算结果1、潜在增长率介于5%-7%之间欧盟智库布勒哲尔研究所执行主席贡特拉姆·沃尔夫:中国正面对一个严峻的时刻,即从过去依赖投资的经济转向一个依赖消费实现增长的经济。
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性改革。
如果改革成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如果这些事情无法很好解决,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回落至5-6%。
野村(Nomura)资本市场研究所关志雄:中国在2014年设定的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与中国的经济实力比较相符。
尽管未来几年中国有可能通过公共投资等手段实现超过8%的经济增长率,但2020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预计将降至6%左右,这主要归因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2、潜在增长率介于7%-8%之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张军:2014-2024年GDP的潜在增长率落在大约7-8%范围内。
他认为,尽管各种估算方法的结果不同,但都可得出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10-20%,而且中国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经济增长模型,要素投入和TFP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是决定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从要素投入来看,资本在未来10-20年会遵循收敛假说缓慢减速;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人口中劳动年龄的人口持续减少。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可持续性与潜在增长率估算:一个综述
本文讨论了合理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的假设、程序与步骤,及其在解释与认识经济社会现象、提供知识方面的重大意义。
在肯定实证经济学方法的适用性的同时,本文强调,经济学毕竟不同与自然科学,由于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客观的物,实证经济方法有其局限性,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加反思地引入经济学会造成实证经济学方法的滥用。
关键词: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行为科学,预测科学目前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只有维持相对高的经济增长率,才有可能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
近两年,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大约110万个就业岗位。
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
改革开放前(1953―1978)的平均增长率为6.1%,而改革开放后(1978―2003),中国经济则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
是什么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这种高增长率的潜力有多大?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应采取何种政策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目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很多,但是这些研究总体上不超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可持续性和潜在路径三方面的范畴,本文将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经济特征既是经济研究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经济研究要从经济现象提炼经济特征,从中找寻规律,提出和验证假设,进行逻辑分析或者数理建模,最后通过研究提出对这种特征进行改进的对策建议。
图1反映的是中国实际GDP 增长率序列(1978―2004),大量文献针对这个时间序列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征进行过多角度的详细分析,这些分析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特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方面。
(一)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特征在中国经济的周期划分方面,刘树成利用1953―1995年数据,按照“谷―谷”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在此期间经历了九个周期,并对改革前后进行对比,认为改革前波动状态的特点: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平均位势低、扩张长度短;而改革后波动状态由“大起大落”型向“高位一平缓”型转变。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
The Estimate of China's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
作者: 王艾青[1] 安立仁[2]
作者机构: [1]西安邮电学院社科系,陕西西安710121 [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出版物刊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页码: 45-49页
主题词: 潜在增长率 增长模型 资本驱动
摘要:利用两种方法估计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用传统方法估计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在9.1%-9.5%之间,但是这个潜在增长率在近年来低于实际增长率。
在资本驱动的假设下,用中国的经济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了确定与检验,用估计方程计算出了在资本驱动假设下的潜在增长率,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潜在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对之的解释是由于过多的投资所致。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估算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估算昌忠泽;毛培【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38)9【摘要】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总页数】12页(P3-14)【作者】昌忠泽;毛培【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相关文献】1.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估算与预测——新常态新在哪儿 [J],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研究”课题组2.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估算——“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分析 [J], 傅江蕴3.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估算-“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分析 [J], 傅江蕴;4.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估算及意义 [J],5.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 [J], 徐云鹏;张旭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及应对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及应对内容摘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4.2%,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至9.6%,随后几年的经济增长呈现震荡徘徊的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增速降至7.4%。
此轮经济增速下滑究竟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阶段的转变还是短期经济波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事关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未来发展大局。
因此,许多经济学者将经济潜在增长率作为求解的重要指标,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济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劳动力、资本)条件下,在充分就业和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各种资源最优和充分配置所能达到的最高经济增长率。
一般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主要由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决定,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趋势性变化,都会引起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出现变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在经历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速度一般会呈现台阶式下降的特征。
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样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也必将从高速增长台阶向次高速增长台阶过渡。
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条件已经或即将显现。
这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招工难”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
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将下降至9.87亿人。
2011—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
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下降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储蓄率有所下降。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在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将导致储蓄率下降。
据测算,人口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2011—,人口结构变化将带动储蓄率下降2.8个百分点。
我国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
期 或某一 经济体 中成 立的假定 在 另一时期或 另一经 济体中可 能 就 不 再成 立 , 这 就 导 致 问题 的复 杂 化 。 如果再引人其它 的变 量 和模 型假 定 , 可 能会 导致 所
研究 的 间题 无法得 出有 借鉴 意义 的结 论 。 对 我 国潜在 产 出 、 产 出缺 口 和潜 在 经 济增 长率
为避 免 失业率 过 高或 引发 过 高的通 货膨 胀 率 , 政策制定者 常常要求经济在潜在 产 出或 略低 于潜 在 产 出水平 附近运 行 , 也就 是 通 常我 们所 要 求 的经 济 增长依潜 在经济增 长率 运行 , 但一 个经 济体 的潜 在 产 出规模 和 产 出缺 口 数额 并不是 可 以被直 接观察 到 的 , 从 而潜在经 济增 长 率也 常 常是 未 知 的。 与 此 同 时 , 由于 实施经济 政策 的时机选择非 常重要 , 而在实 际工作中 , 人 们接 触最 多 的经 济 指标 之一 就 是经济 增长率 , 因而 , 潜在 经济增长 率往往可 以成为判 断 当
卿 要求时所 能生产 出来 的产 品和 服 务 ( 玩叮 , 1 ) ; 潜
在产 出的增 长率称 为经济体 的潜在 经济增 长率。 而 产出缺 口 是 在 潜 在产 出定 义上 引 申出来 的一 个 概 念 , 它常常 表示为 经济 体 的实 际产 出与 潜在 产 出 的 差 额或这个差 额 占实 际产 出的 比率 。
我 国 产 出缺 口 和 潜在 经济增 长率 的估计
张 鸿武
一 、 研究 惫义
潜在 产 出 、 产 出缺 口 和 潜 在经 济增 长率 是宏 观 经济学 的重要 概念 , 是 分析 宏 观经济 态 势 以 相机 抉 择 的重要参考 工具 。 潜在产 出通常是指 在合理稳 定 的价 格水平下 , 使用最佳 可利用 的技术 、 最低成本 的 投人组合 , 在资本 和 劳动 力 的利 用 率达 到 充分 就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方法的研究评述笪田野(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100031)[摘要]潜在经济增长率对应于经济中不存在产出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
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日益受到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利用不同方法测算本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文章作者在大量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评述国内有关研究,将测算方法归纳为时间序列分析法、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投入产出法、国际比较外推法,并分别展开论述。
[关键词]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研究评述[中图分类号]F0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4)12-0020-052014年12月第36卷第12期Dec .2014Vol.36No.12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研究和测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所处的周期阶段,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潜在经济增长率并不像实际经济增长率那样可以通过统计方法直接获取,而是需要用规范的方法进行测算,不过目前的测算方法众多,这就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为不同研究者选取适宜的测算方法提供参考。
因此,本文在大量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对国内有关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的研究情况加以论述。
对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时间序列分析法;②生产函数法;③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④投入产出法;⑤国际比较外推法。
一、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主要包括消除趋势法、增长率递推法、HP 滤波法、单变量卡尔曼滤波法、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法等。
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采用HP 滤波方法计算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学者较多。
刘斌和张怀清(2001)的测算结果为8.6%[1];刘树成、张晓晶和张平(2005)得出以9%为中线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8%~10%[2];张晓晶(2007)使用HP 滤波法得出中国的潜在经济生产率为9%~10%[3];张连城和韩蓓(2009)测算出1978~2007年中国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6%,适度增长区间为9%~10%[4];沈坤荣和李猛(2010)也使用HP 滤波法(消除趋势法)测算中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5]。
此外,部分研究在使用HP 滤波的基础上,同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预测。
高铁梅和梁云芳(2005)利用HP 滤波估计中国产出的潜在均衡增长趋势,同时利用ARIMA 模型、限界时间序列模型、增长率模型等预测实际GDP 增长率和潜在均衡增长趋势,给出经济的适度增长区间[6];陈乐一(2007)使用HP 滤波法估算中国改革以来的潜在产出,并用回归分析预测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动趋势[7]。
在国际比较的研究中,陈亮、陈霞和吴慧(2012)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经济体日本、韩国,以及金砖国家的巴西、印度、俄罗斯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利用HP 滤波法获得的典型国家潜在增长率变动的历史轨迹,深入分析我国及上述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的总体特征,及其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的显著特征,由此为中国经济实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经验借鉴[8]。
此外,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利用消除趋势法(DT )和增长率递推法(GRE )进行估算,并认为后者的估算结果不太理想[9];沈坤荣和李猛(2010)使用增长率推算法测算中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5];刘斌和张怀清(2001)采用线性趋势方法得到潜在产出年均增长率为9.1%[1]。
通过运用单变量卡尔曼滤波法,刘斌和张怀清(2001)[1]、王艾青和安立仁(2008)[10]得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和9.1%。
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DOI :10.13253/ki.ddjjgl.2014.12.003收稿日期:2014-06-23网络出版网址:/kcms/doi/10.13253/ki.ddjjgl.2014.12.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10-3016:32:5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研究》(12AZD096)。
作者简介:田野(1987-),男,北京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
曾辉和尹小兵(2009)对潜在GDP的多种时间序列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尝试使用移动平均法、增长率推算法、HP滤波方法、BP滤波方法、BN分解方法等对年度潜在GDP进行估计,使用HP滤波方法和BP滤波方法对季度潜在GDP 进行估计。
在此基础上得出各种估计方法在方向性上保持一致的结论[11]。
总体而言,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在统计原理的基础上,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并且多数方法在应用上普遍较为简便。
不过,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在使用中应该加以注意。
首先,随着计量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利用计量模型来分析增长中的不同问题,但是很多建模忽视了对模型假设条件的检验。
其次,每个经济实体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探讨经济增长的内在普遍规律性的同时,也应该加强中国经济特殊性的分析[12]。
此外,借助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潜在产出的估算值的方法(如消除趋势法和增长率推算法)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其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9]。
对不同方法具体而言,消除趋势法和增长率推算法更容易找到数据的趋势变化,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但是其应用主要偏重于统计方法的改进,经济学理论底蕴稍显不足[5]。
滤波法虽然简便有效,但使用的信息量较小,只考虑实际产出这一个指标[13],且不能处理非平稳过程,越接近样本末端,估计结果精度就越差[11]。
此外,滤波方法需要假设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着潜在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只有符合这一假设,才能应用滤波或是其他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来测算,而且实际运用中需要一定条件,如市场经济应该比较完善,社会结构是一元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制度相对稳定[14]等,这就影响到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时间序列分析法缺乏经济理论基础的缺点,一些研究通过纳入经济理论或经济结构信息(目前使用到的经济理论或经济结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生产函数法、宏观经济增长模型法、菲利普斯曲线法和奥肯定律法),把一些分解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推广到多变量情形[15]。
混合型方法目前最广泛的应用就是状态性分解方法(如多变量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法)。
刘斌和张怀清(2001)[1]、许召元(2005)[13]以及袁富华(2010)[16]均采用多变量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潜在产出年均增长率,他们得到的结果分别为8.3%、8.8%和9.5%;石柱鲜、武征、刘俊生和黄红梅(2004)采用基于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的潜在GDP和失业偏移率,借此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17];张洪武(2005)采取单变量时间序列(实际GDP)分解的方法对我国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分析,在借助未察成分法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法进行估计[18];刘金全、金春雨和郑挺国(2006)采用状态空间—卡尔曼滤波法,并做出两点改进:一是将Hamilton的Markov区制转移引人到模型估算中;二是改变传统的单变量分析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在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模型下估算潜在经济增长率[19]。
总体而言,混合型分解方法试图将状态性分解方法和结构性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既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又有较好精度的方法。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宏观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型分解方法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15]。
二、生产函数法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的另一类方法是以生产函数作为理论基础的生产函数法。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率函数,朱运法(l997)从劳动力、资本产出比、生产率等因素研究产出水平[20];高铁梅和梁云芳(2005)利用生产函数模型估计了我国产出的潜在均衡增长趋势,进而计算出相应的产出缺口,分析近年来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状态[6];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2006)则选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生产效率演进进行了研究[21];沈坤荣和李猛(2010)使用生产函数法进行测算,利用现实数据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再利用消除趋势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从而得到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将其带入总量生产函数得到潜在产出[5]。
此外,郭庆旺和贾俊雪(2004)[9]、何新华(2004)[22]的测算中也都使用到生产函数法。
尽管生产函数法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不及时间序列分析法,但是生产函数法的不少优点也正是一些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所欠缺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生产函数法的背后有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更具有解释意义[5]。
另外,生产函数法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9],充分体现了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从而更具有说服力[4]。
同时,由于生产函数法的经济含义较为明确,还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分析及较长时期的预测,还能够根据某种要素的变动灵活地进行调整[11]。
此外,对于经历过自然条件冲击和技术革新的国家来说,生产函数法优于直接HP趋势法[23]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生产函数法在中长期预测上的优势,沈利生(1999)参照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教授的生产函数方法,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修改后,对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测算,认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21世纪前10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至9%[24]。
邹至庄(2005)运用经济增长的新古典模型中使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当时预测21世纪前十年中国GDP的指数增长率大约为0.075,认为其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的下降;再到2020年,7.5%的增长率只能是上限,如果按照或许更为合理的6%计算,2020年有可能与美国持平[25]。
不过,生产函数法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首先,尽管生产函数法被国外官方组织普遍认同,但是在中国面临着数据不完整的问题,如在计算不变价的资本投入时,我国缺少1992年以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这部分数值需要由其他数据替代,这就会造成计算的偏差(胡乃武、刘睿,2004)[26]。
刘树成、张晓晶和张平(2005)也赞同这一观点,如资本存量、就业人口、人力资本等数据都需要估算,由于对这些变量的估算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最终测算结果也就容易出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