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传

合集下载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欧、虞、褚、薛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欧、虞、褚、薛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欧、虞、褚、薛唐代初期,官方对书法十分的重视,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书法情有独钟,这也有力的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的发展。

初唐书法的四位大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大书法家。

前三位有的并称初唐三大家。

Top1:欧阳询欧阳询,初唐书法家,字信本,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

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

楷书劲险刻厉法度严谨,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

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房彦谦碑》。

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首”。

Top2:虞世南虞世南初唐书法家,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由陈隋入唐,被唐太宗封为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

唐太宗称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五绝,他的书法学二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代表作《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

Top3:褚遂良褚遂良,初唐书法家,贞观末年,受唐太宗遗命与长孙无忌辅政,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不久逝世。

书法学欧阳询,二王,智永,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问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具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代表作《孟法师碑》,《大字阴符经》。

Top4:薛稷薛稷,初唐书法家,魏征的外甥,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

古书说:“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另外,薛稷画艺精湛,尤以画鹤著称,但没名作传世。

代表书法作品《信行禅师碑》。

在这四个人中,要数欧阳询贡献最大,书法也更突出,并与后世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他们的楷书风格有个共同的特点“清秀瘦劲”,但又各有千秋。

虞世南(笔髓论)

虞世南(笔髓论)

虞世南(笔髓论)虞世南《笔髓论》原文和译文虞世南简介和解题:虞世南(五五八年——六三八年),唐初书法家。

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初仕南朝陈及隋,终入唐。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

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

为人耿直不阿,常犯颜直谏,深得唐太宗器重,称其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其书胎息智永,妙得其体,笔致圆融遒劲,外柔内刚,风神萧散,自开面貌。

相传他勤於学书,卧时常在被中划腹练字,作字不择纸笔,都能如志。

与欧阳询齐名,并称“欧虞”,或称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为初唐四大家。

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

《笔髓论》一卷,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此文所述,一方面讲真、行、草各体的用笔,另一方面讲书法艺术的神韵,“契妙”一节,尤为精髓。

虞世南指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求神韵于法外,可谓深得书法三昧。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首段、《指意》一篇,文字于虞世南雷同着甚多。

原文:笔髓论叙体文字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

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

战国政異俗殊,书文各别,秦患多门,约为八体,后复讹谬,凡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笔之妙。

及乎蔡邕、张、索之辈,锺繇、卫、王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

辩应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

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

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寸有余故也。

管为将帅,处运用之道,执生杀之权,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也。

毫为士卒,随管任使,迹不滞故也。

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

指意用笔须手腕轻虚。

虞安吉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邪!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

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乾枯而露骨。

终其悟也,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释真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

右军云:书弱纸强笔,强纸弱笔;强者弱之,弱者强之。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传[精品]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传[精品]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传早期生活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

他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祖虞检,萧梁时,任始兴王府咨议,父虞荔,陈朝时,任太子中庶子,均为知名之士。

他继承家学,少年时,同兄长虞世基受业于吴郡名儒顾野王名下,勤奋好学,精思不倦,对经学、文学都有较深的造诣。

在文学上仿效当时名家徐陵,徐陵称赞他的文风深得自己的旨趣,由此知名。

同郡人智永禅师,继承其先祖王羲之书法,在当时负有盛名,虞世南又拜他为师,得到他的真传,并有所创新,擅长书法之名更超过了文学。

陈文帝天嘉年间,征召虞世南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后主至德年间,转调西阳王友。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虞世基兄弟从建康到了长安,都以擅长文学获得声誉,当时人把他们比作西晋时代的二陆。

那时隋炀帝杨广为晋王,听说虞氏兄弟很有才学,同他的兄弟秦王杨俊争着聘任他们为王府属官,结果晋王依仗权势把他们招致门下。

炀帝大业年间,任用虞世南为秘书郎,后转起居舍人。

炀帝虽然爱重他的才学,但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逢迎,所以不肯重用,十年之久仍然是七品官。

虞世基却因善于阿谀奉承,得到宠信,官至内史侍郎,颇有权势。

虞世南素来勤俭清廉,过着清贫生活。

隋末,虞世基随同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虞世南则随宇文化及到聊城(今山东聊城西北)。

后他被窦建德擒获,任用为黄门侍郎。

归唐以后窦建德所建农民政权覆灭后,虞世南归唐,被任用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秦府文书。

秦王为太子后,升任他为太子中舍人。

太宗即位后,转著作郎,仍兼弘文馆学士。

虞世南以年老,多次请求致仕,太宗不许,升迁为太子右庶子,辞谢不就,转秘书省少监,贞观七年,升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

八年,晋爵县公。

太宗器重虞世南学识的广博,每逢处理政事后有闲暇时间,便同他共观经史,互相议论。

他虽是一个体弱多病容貌儒雅的文人,但是秉性刚正不挠,每当太宗向他询问时事,或同他议论古代帝王政事的得失时,他都能直言敢谏,因势利导,提出一些兴利除弊的意见。

虞世南生平故事

虞世南生平故事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出身于陈朝,后随陈朝灭亡而入隋。

他在隋文帝时期担任秘书郎,后又为炀帝所赏识,升任内史舍人。

他与唐太宗的关系非比寻常,曾是太宗的文学侍从,并曾在唐太宗的要求下,传授书法给皇子们。

唐太宗时期,虞世南升任秘书监,后又担任礼部尚书。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五言诗。

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人齐名,并称为“十八学士”。

虞世南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的书法在当时被认为是“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贞观十四年(640年),虞世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虞世南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都被后世所推崇,他的书法被誉为“虞体”,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世南去世后,他的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仍然被后人所传颂。

在唐代,虞世南的书法被视为经典之作,对当时的书法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虞世南的书法风格被称为“虞体”,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虞世南的文学作品也被后人所传颂。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意境优美,是虞世南的代表作之一。

虞世南的学术成就也非常显著。

他对历史、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他的著作《北堂书钞》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类书,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虞世南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和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都被后人所传颂。

他的书法风格和文学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的简介虞世南的简介虞世南,生于558年,逝于635年,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尤以文章著名。

唐太宗谓其:“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逐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瀚。

”虞世南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

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虞世南隋大业初授秘书郎。

入唐,太宗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

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

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谥文懿《旧唐书》卷七十二及《新唐书》卷一百零二之本传云:“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

……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藉甚。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与欧阳询、褚遂良。

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

《书断》卷中列其隶。

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

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

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群书理要》五十卷、《兔园集》十卷等,另有诗文集十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四卷。

虞世南生平经历虞世南身体强健,博闻强识。

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

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

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

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询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是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影响巨大的四大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初唐四大书法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初唐四大书法家初唐四大书家指的是唐朝初年的四大文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

这四个人是军事书画名家,书法上称“欧虞褚薛”四大家。

欧阳询经历了隋和初唐两个时期,他的书法用笔劲险峭拔,神气外露,杂有北方书法遗留下来的痕迹;虞世南也是由隋入唐的元老,他的书法用笔比“欧体”平和,在刚健中流露柔润、婀娜的姿态,是内刚而外柔;褚遂良的书法以继承传统为基本特点,学习王羲之和欧、虞二体,用笔以柔婉、流美为主;薛稷吸取欧、虞、褚的长处,形成瘦劲的“薛体”。

总的来说,初唐书法由于唐太宗的倡导,基本上是在王羲之书法的笼罩之下,重视法度,遵守前人书法的种种规矩,涌现出了以“欧、虞、褚、薛”为代表的四大书法大家。

欧阳询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祖父欧阳渊有旧,武德四年(621)降唐,官至给事中、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父亲欧阳纥继承爵位,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后据广州起兵叛陈,兵败而死。

欧阳询幸免于难,为著名文学家江总所收养。

隋开皇九年(589),随江总入隋,客居长安,官太常博士。

与唐高祖李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贞观十五年(641)去世,终年85岁。

欧阳询传世作品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行书《卜商读书帖》和《仲尼梦奠帖》。

《卜商读书帖》为纸本墨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点画遒丽而险劲,蕴含一股猛锐之气。

《仲尼梦奠帖》也是纸本墨迹,为欧阳询晚年作品,现藏辽宁博物院。

虞世南传(上海模考题)

虞世南传(上海模考题)

虞世南传虞世南,会稽余姚人也。

贞观初,太宗引为上客,因开文馆,馆中号为多士,咸推世南为文学之宗。

授以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书之,一无遗失。

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

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及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久替万机,文武百寮,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

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

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

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

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及卒,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

丧事官给,仍赐以东园秘器,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太宗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

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吾有小善,必将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

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未几,太宗为诗一篇,追思往古理乱之道,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朕之此篇,将何所示?”因令起居褚遂良诣其灵帐读讫焚之,其悲悼也若此。

又令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引之谈论()(2)久替万机()(3)太宗甚嘉纳之()(4)图形于凌烟阁()18、下列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朕因暇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太宗为诗一篇因为长句D,其悲悼也若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授以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

(2)朕之此篇,将何所示?20、太宗写诗又焚诗的原因是。

2分21、后半部分,花大量笔墨写虞世南死后太宗的种种表现,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书法家虞世南是谁

书法家虞世南是谁

书法家虞世南是谁虞世南,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书法家虞世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4卷,收入《四明丛书》。

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等。

书法家虞世南的生平虞世南身体强健,博闻强识。

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

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

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

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

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

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

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

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

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

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

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

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书法家,文学家。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

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他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祖虞检,萧梁时,任始兴王府咨议,父虞荔,陈朝时,任太子中庶子,均为知名之士。

他继承家学,少年时,同兄长虞世基受业于吴郡名儒顾野王名下,勤奋好学,精思不倦,对经学、文学都有较深的造诣。

在文学上仿效当时名家徐陵,徐陵称赞他的文风深得自己的旨趣,由此知名。

同郡人智永禅师,继承其先祖王羲之书法,在当时负有盛名,虞世南又拜他为师,得到他的真传,并有所创新,擅长书法之名更超过了文学。

陈文帝天嘉年间,征召虞世南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后主至德年间,转调西阳王友。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虞世基兄弟从建康到了长安,都以擅长文学获得声誉,当时人把他们比作西晋时代的二陆。

那时隋炀帝杨广为晋王,听说虞氏兄弟很有才学,同他的兄弟秦王杨俊争着聘任他们为王府属官,结果晋王依仗权势把他们招致门下。

炀帝大业年间,任用虞世南为秘书郎,后转起居舍人。

炀帝虽然爱重他的才学,但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逢迎,所以不肯重用,十年之久仍然是七品官。

虞世基却因善于阿谀奉承,得到宠信,官至内史侍郎,颇有权势。

虞世南素来勤俭清廉,过着清贫生活。

隋末,虞世基随同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虞世南则随宇文化及到聊城。

后他被窦建德擒获,任用为黄门侍郎。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楷书书法特点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楷书书法特点虞世南是初唐时期一位备受赞誉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虞世南楷书的特点。

首先,虞世南的楷书笔画遒劲有力,构图稳定而有韵律感。

他的字体端庄大方,每个笔划精细匀称,从整体上看,字形优美舒展,给人一种稳重庄重之感。

他善于利用笔画的变化来表达字的内涵,使得字形生动有力,平稳流畅。

其次,虞世南的楷书注重书法之美与文化内涵之间的统一。

他在书写中不仅注重字的形态美,还注重给字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

他独具匠心地在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哲学思想,使得书法艺术更具人文气息。

他的作品常常寄托着诗人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感慨,字体通达而不失含蓄,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第三,虞世南的楷书注重墨意的运用。

他懂得运用墨色的变化和深浅来表现字体之美。

他的字体间浑厚深邃,有时笔触强烈有力,有时轻盈柔和,给人形象的审美体验。

他善于运用蘸墨的技巧,使得字体的纹理和笔墨之间产生独特的效果,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最后,虞世南的楷书注重用心和技法的结合。

他深知书法需要用心去体现与把握,他的作品饱含了他的才思和心血,每个字都是他的用心之作。

他还注重传统技法的运用,融入了隶书、篆书等不同书体的笔画特点,使得楷书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虞世南的楷书独具一格,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笔画的遒劲有力、字体的美感与文化内涵之间的统一、墨意的运用以及用心与技法的结合上。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人们对文化、历史、哲学的思考,对后来的书法家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虞书遗韵—浅述虞世南书风的传承

虞书遗韵—浅述虞世南书风的传承

虞书遗韵———浅述虞世南书风的传承胡迪军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今属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虞荔之子。

少与兄世基同受学于顾野王,十年精思不懈,文章瞻博。

入隋为秘书郎,入唐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贞观七年(663年)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次年进封县公,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

世南貌儒谨而中抗烈,议论持正。

唐太宗李世民重其才,称其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虞世南青年时期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习书法,尽得二王之法,其楷书笔致圆融遒丽,外柔内刚,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

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他的书法上接魏晋之绪,下启盛唐之风,与欧阳询同步书坛,并称“欧、虞”,为初唐书法巨匠。

后人对虞世南的书法评价很高,如唐李嗣真《书后品》云:“虞世南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鵷鸿戏沼,故当子云之上。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虞书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

”清刘熙载《书概》云:“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涵筋骨。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永兴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虞世南著有文集三十卷,《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其中《书旨述》、《观学篇》、《笔髓篇》等几篇书学理论论述精到,尤为世人所重。

传世书法作品有《夫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论序》及刊入《淳化阁帖》中的《去月帖》、《大运帖》、《潘六帖》等。

在初唐时期的书坛上,虞世南与欧阳询可谓是旗鼓相当的两位书坛巨擘,欧阳询比虞世南年长一岁,二人同在隋朝为官,又同时从窦建德的东夏王朝归降秦王李世民,并一同参加太宗时期设立的弘文馆任书学教师,主持书学(唐代六门国学之一),二人既是同僚又是好友。

在当代,欧阳询在书法上的地位要超过虞世南,但事实上,在整个唐代,虞世南的书风影响远在欧阳询之上,这点我们可以从唐人的评论中获知。

书法中的名流轶事虞世南的传奇

书法中的名流轶事虞世南的传奇

书法中的名流轶事虞世南的传奇虞世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不仅以其出色的书法艺术而闻名,同时也有着许多传奇的轶事。

本文将以虞世南的传奇为主线,介绍他在书法领域中的杰出成就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第一部分:虞世南与书法的缘分虞世南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特别喜欢观察古代碑刻上的字迹,潜心研究并模仿古人的作品。

在读书期间,他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磨砺自己的书法技巧。

虞世南的毅力和才华很快就受到了他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第二部分:虞世南的代表作品虞世南以行草和楷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行草风格独特,笔画流畅而有力,给人以一种豪放奔放的感觉。

而他的楷书则刚柔并济,结体工整,非常具有艺术美感。

虞世南的书法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百骑图》、《翰林碑》等。

第三部分:虞世南的传奇一:与王羲之的对话虞世南生活在唐朝时期,他不仅有着出色的书法造诣,还有着一颗好学不倦的心。

有一次,虞世南偶然发现了一幅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被其深深吸引。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王羲之的独特艺术风格,虞世南开始刻意模仿他的作品,并给予自己不断的突破和提高。

然而,有一天,虞世南突然梦见自己与王羲之在一起,两人进行了一次精彩的书法对话。

这次梦境不仅让虞世南受到了鼓舞,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追求。

虞世南的书法风格逐渐从模仿转向独创,他开创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第四部分:虞世南的传奇二:借鉴古人创新自我虞世南通过对古人作品的研究和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他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将古人的艺术理念与当代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创作出大量独具风格的佳作。

在虞世南的书法观念中,他主张“学古而后晚”,即通过学习古代书法作品,再进行创新与变革。

他熟练掌握了古代各种书体的笔画特点和结构规律,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这种创作理念不仅丰富了他的作品内涵,也为后人树立了艺术的榜样。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虞世南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虞世南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虞世南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译文: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

《旧唐书·虞世南传》

《旧唐书·虞世南传》

《旧唐书·虞世南传》《旧唐书·列传第⼆⼗⼆·虞世南传》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

祖检,梁始兴王谘议;⽗荔,陈太⼦中庶⼦,俱有重名。

叔⽗寄,陈中书侍郎,⽆⼦,以世南继后,故字⽈伯施。

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

善属⽂,常祖述徐陵,陵亦⾔世南得⼰之意。

⼜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

天嘉中,荔卒,世南尚幼,哀毁殆不胜丧。

陈⽂帝知其⼆⼦博学,每遣中使⾄其家将护之。

及服阕,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寄陷于陈宝应,在闽、越中,世南虽除丧,犹布⾐蔬⾷。

⾄太建末,宝应破,寄还,⽅令世南释布⾷⾁。

⾄德初,除西阳王友。

陈灭,与世基同⼊长安,俱有重名,时⼈⽅之⼆陆。

时炀帝在籓,闻其名,与秦王俊辟书交⾄,以母⽼固辞,晋王令使者追之。

⼤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

时世基当朝贵盛,妻⼦被服拟于王者。

世南虽同居,⽽躬履勤俭,不失素业。

及⾄隋灭,宇⽂化及弑逆之际,世基为内史侍郎,将被诛,世南抱持号泣,请以⾝代,化及不纳,因哀毁⾻⽴,时⼈称焉。

从化及⾄聊城,⼜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

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

寻转记室,仍授弘⽂馆学⼠,与房⽞龄对掌⽂翰。

太宗尝命写《列⼥传》以装屏风,于时⽆本,世南暗疏之,不失⼀字。

太宗升春宫,迁太⼦中舍⼈。

及即位,转著作郎,兼弘⽂馆学⼠。

时世南年已衰⽼,抗表乞骸⾻,诏不许。

迁太⼦右庶⼦,固辞不拜,除秘书少监。

上《圣德论》,辞多不载。

七年,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世南虽容貌懦曌,若不胜⾐,⽽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太宗尝谓侍⾂⽈:“朕因暇⽇,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嘉焉。

群⾂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年,陇右⼭崩,⼤蛇屡见,⼭东及江淮多⼤⽔。

太宗以问世南,对⽈:“春秋时⼭崩,晋侯召伯宗⽽问焉,对⽈:‘国主⼭川,故⼭川崩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新唐书·虞世南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新唐书·虞世南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新唐书·虞世南传》原文及译文赏析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历史上的虞世南是谁

历史上的虞世南是谁

历史上的虞世南是谁虞世南是中国历史上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在诗词历史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虞世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4卷,收入《四明丛书》。

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等。

虞世南的生平简介虞世南生于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唐朝。

是我国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他写的文章用词精准,言语生动,受到一致的好评。

连唐太宗都曾赞叹过他的文章,可见其功力深厚。

据悉,虞世南并不像很多文人那样,文质彬彬,一副瘦弱书生的模样。

虞世南自小便身强体健,而且身高八尺有余,搁在现代,绝对是型男一枚。

而且虞世南自小便喜欢读书,跟在先生身后问这问那,喜欢刨根问底,什么都要问出个为什么来。

他痴迷于学习,学到紧要处,经常忘了吃饭喝水,想来后来的虞世南文章写得如此好,与他小时候的勤奋自然是分不开的。

虽然虞世南是一个文人,但是在涉及政要的问题上,他可是一步都不会妥协。

虞世南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就连唐太宗也不能幸免。

虞世南曾多次奉劝其要勤于政事,并且参照古人的言行,论证事情的利弊。

上了年纪之后的虞世南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但始终不被允许,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能者多劳吧。

一直到后来,虞世南都未能回乡,卒于长安。

虞世南传原文和译文

虞世南传原文和译文

虞世南传原文和译文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世南传文言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虞世南传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出继叔陈中书侍郎寄之后,故字伯施。

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时寄陷于陈宝应,世南虽服除,仍衣布饭蔬;寄还,乃释布啖肉。

至德初,除西阳王友。

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春秋时,梁山崩,晋侯召伯宗问焉。

伯宗曰:‘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以礼焉。

’梁山,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害。

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后汉灵帝时,青蛇见御坐。

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经市入庙。

蛇宜在草野,而入市,此所以为怪耳。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的简介虞世南生于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唐朝。

是我国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下面小编搜集整理的虞世南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世南的简介虞世南,生于558年,逝于635年,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尤以文章著名。

唐太宗谓其:“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逐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瀚。

”虞世南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

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虞世南隋大业初授秘书郎。

入唐,太宗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

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

唐大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

谥文懿《旧唐书》卷七十二及《新唐书》卷一百零二之本传云:“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

……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藉甚。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1/ 5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与欧阳询、褚遂良。

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书后品》列其书为上之下品,评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

《书断》卷中列其隶。

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

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

及其暮齿,加以遒逸”。

《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

”《宣和书谱》卷八以为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书法理论著作有《笔髓论》、《书旨述》。

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群书理要》五十卷、《兔园集》十卷等,另有诗文集十卷行于世,今存《虞秘监集》四卷。

书法家虞世南的简介

书法家虞世南的简介

书法家虞世南的简介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

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

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

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

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

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

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4卷,收入《四明丛书》。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

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

楷书35行,每行64字。

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

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

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

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

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

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无款,传为虞世南书,亦有人认为是旧摹本。

纸本,行书18 行,共222字。

此帖书法温润圆秀,用笔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

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

”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

”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书法家虞世南传
早期生活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生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

他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祖虞检,萧梁时,任始兴王府咨议,父虞荔,陈朝时,任太子中庶子,均为知名之士。

他继承家学,少年时,同兄长虞世基受业于吴郡名儒顾野王名下,勤奋好学,精思不倦,对经学、文学都有较深的造诣。

在文学上仿效当时名家徐陵,徐陵称赞他的文风深得自己的旨趣,由此知名。

同郡人智永禅师,继承其先祖王羲之书法,在当时负有盛名,虞世南又拜他为师,得到他的真传,并有所创新,擅长书法之名更超过了文学。

陈文帝天嘉年间,征召虞世南为建安王法曹参军,后主至德年间,转调西阳王友。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虞世基兄弟从建康到了长安,都以擅长文学获得声誉,当时人把他们比作西晋时代的二陆。

那时隋炀帝杨广为晋王,听说虞氏兄弟很有才学,同他的兄弟秦王杨俊争着聘任他们为王府属官,结果晋王依仗权势把他们招致门下。

炀帝大业年间,任用虞世南为秘书郎,后转起居舍人。

炀帝虽然爱重他的才学,但由于他为人正直,不善于逢迎,所以不肯重用,十年之久仍然是七品官。

虞世基却因善于阿谀奉承,得到宠信,官至内史侍郎,颇有权势。

虞世南素来勤俭清廉,过着清贫生活。

隋末,虞世基随同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虞世南则随宇文化及到聊城(今山东聊城西北)。

后他被窦建德擒获,任用为黄门侍郎。

归唐以后窦建德所建农民政权覆灭后,虞世南归唐,被任用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秦府文书。

秦王为太子后,升任他为太子中舍人。

太宗即位后,转著作郎,仍兼弘文馆学士。

虞世南以年老,多次请求致仕,太宗不许,升迁为太子右庶子,辞谢不就,转秘书省少监,贞观七年,升任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

八年,晋爵县公。

太宗器重虞世南学识的广博,每逢处理政事后有闲暇时间,便同他共观经史,互相议论。

他虽是一个体弱多病容貌儒雅的文人,但是秉性刚正不挠,每当太宗向他询问时事,或同他议论古代帝王政事的得失时,他都能直言敢谏,因势利导,提出一些兴利除弊的意见。

贞观八年,陇右地区山崩,各地多次出现大蛇,山东和长江、淮河流域相继发生水灾,太宗感到忧虑不安,向虞世南征求意见。

世南举出历史上一些山崩地震,洪水泛滥,大蛇出现的例子。

说明深山大泽是龙蛇所居,出现大蛇,不足为怪;山崩、洪水等自然灾害,只要实行德政,“施惠于天下”,“修德可以销变”,太宗采纳他的意见,派使者到各地赈济灾民,平反冤狱,从而减轻了人民的疾苦。

太宗喜好宫体诗,写了一首命虞世南唱和。

虞世南进谏说:“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而今而后,请不奉诏。

”①太宗嘉奖他的直谏,赐绢50 匹。

太宗颇好畋猎,虞世南多次规谏,①《大唐新语》卷三。

都被采纳,史称其“有犯无隐,多类此也”①。

虞世南的直言规谏,深受唐太宗的器重,“太宗尝谓侍士曰:‘朕固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
②“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③唐人《隋唐嘉话》亦称“兼是五善,一人而已”。

他的直言敢谏,为官清正,对于促成“贞观之治”是有影响的,不仅是书法、文学见长而已。

博学与文采
虞世南在陈、隋、唐三朝都以博学文采著名当世。

据《隋唐嘉话》记载:“太宗将致樱桃于酅公④,称奉则以尊,言赐则以卑,乃问之虞监,曰:‘昔梁武帝遗齐巴陵王⑤称饷’,遂从之。

太宗常出行,有司请副书以从,上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

’”“太宗令虞监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虞世南的生平著作,除有文集30 卷外,尚有《北堂书钞》。

据《大唐新语》所载:“太宗顾见前代帝王事得失,以为鉴戒。

魏徵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采经史百家之内嘉
言善语,明王暗君之列,为五十卷,号《群书理要》。

”可惜他的著作大部散失。

贞观十二年(638),虞世南因年老多病再次请求致仕,得到朝廷准许,不久病逝,终年八十一岁。

虞世南逝世后,太宗对他十分悼念,赠礼部尚书,谥文懿,陪葬昭陵。

贞观十七年,太宗下诏图画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虞世南即其中之一。

他的儿子虞昶,官至工部侍郎。

书法成就
虞世南书法渊源于王羲之父子,幼年从智永禅师学书。

智永笔法又来自家传,故唐人《云仙杂记》称:“虞世南书冠当时,人谓其有(王)羲之鬼”。

宋人《宣和书谱》谓:“释智永善书,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师焉。

于是专心不懈,妙得其体,晚年正书遂与王羲之相后先。

”虞世南作品之佳者可同王羲之相比。

清人梁《承晋斋积闻录·名人书法论》对虞世南书法艺术也有很高评价:“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李邕、徐浩,皆第一等书也。

”①虞世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虞出自王氏嫡传,欧阳询则从王氏脱体另树风格;欧擅长各种书体,比虞全面,虞则专精正行草书,较欧严谨;虞书内含刚柔,欧书筋骨外露,各具特色。

在唐太宗君臣珍惜王氏父子书法的影响下,出自王氏嫡传的虞氏当然更受重视,因而唐代书法评论家自张怀瓘开始以欧书外露筋骨,虞书内含刚柔为名,引用“君子藏器”①的说法。

②《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

③《新唐书》卷一○二《虞世南传》。

④隋恭帝杨侑禅位后,唐封之为酅国公。

⑤齐和帝刘准禅位后,梁封之为巴陵王。

①引自清人戈守智《汉谿书法通解校证·述古卷第一》。

虞世南在书法理论方面的论述,主要有唐人张彦远所辑《法书要录》中所录《书旨述》,清人冯武编著的《法书正传》中辑录的《虞永兴笔髓》。

其中《笔髓》一篇影响较大。

虞世南书法真迹保存至今的为数不多,其中最受推崇也较可信的代表作当为《孔子庙堂碑》,凡四十行,三千余字,碑成于贞观七年,为虞氏晚年作品。

“用笔俊朗圆腴,外柔内刚,字形稍狭长而尤显秀丽。

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派平和中正之气象。

然端观之,其中每一波法,无不一过而三折;每一浮鹅,无不调锋而再三;其一纵一横,无不平铺而直过者;乃至每一点划无不精思俯会,如见其血脉之流动”①。

除《孔子庙堂碑》外,其他尚有《昭仁寺碑》、《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以及散见于刻帖的《大运帖》、《用笔赋》、《书指述》、《演连珠》、《景纬成象》、《孔有新制帖》、《积时帖》、《朝会帖》、《瘦朽帖》、《临乐毅论帖》、《潘六帖》、《世南伏奉三日疏》、《醒滞帖》等。

这些碑帖中,有些是伪作,有些是集碑文钩摹而成,可信的为数甚少。

①汪谷兴:《虞世南的书法》,《书法》1985 年第1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