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
2.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有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风险错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风险错报。
3.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依法收集的一切可以用来证明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
4.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5.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6.穿行测试:是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这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控制时经常使用的审计程序。
7.不相容职务: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或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
8.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做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简答:
1.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是指以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为复核人,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点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制度。(1)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指由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负责的,对下属各类注册会计师编制或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进行复核。其目的在于按照准则的规范要求,发现并指出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完善。
(2)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指由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负责的,在详细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程序实施情况、审计调整事项和审计结论进行复核。一般复核实质上是对项目经理负责的详细复核的再监督。其目的在于按照有关准则的要求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把关、监督。
(3)三级复核制度的第三级复核也称重点复核,是由主任会计师或指定代理人负责的,在一般复核的基础上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和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重点复核是对详细复核结果的二次监督,同时也是对一般复核的再监督。重点复核的目的在于使整个审计工作的计划、进度、实施、结论和质量全面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通过重点复核后的审计工作底稿方可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然后归类管理。
2.内部控制的内容:合规、合法性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授权、主办、核准、记录、复核);信息质量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包括的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报告日期。
4.重大缺陷的迹象有哪些:(1)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2)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3)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4)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5.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责任: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分类、整理、汇总和报告财务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各种财务信息。
审计责任:审查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是否符合既定准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
联系: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均必须写入审计业务约定书。
6.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审计证据一定的条件下,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重要性水平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审计风险水平越高,就要执行更多的审计程序,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7.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一)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第一,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最低的数量要求;第二,审计证据的数量只要足够,决不是越多越好。
(二)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
关系: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充分性不能影响适当性,即反之不对),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
案例分析:
1.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例题:某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设计了以下四种情况,以帮助决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1)上述四种情况下的检查水平分别是多少?(填入表中)
(2)哪种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为什么?
答:(1)情况一=4%/(100%*100%)=4%;情况二=10%;情况三=2%;情况四=5%
(2)在第三种情况下需要注册会计师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反比关系,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2.内部控制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1)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和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有权决定或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不能同时兼任采购员职务】;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审查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填写销货发票的人员不能兼任审核人员】。;执行某项经济业务和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如销货人员不能同时兼任会计记账工作】;记录某项经济业务与审核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2)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保管某项物资和记录该项物资的职务要分离【如会计部门的出纳员与记账员要分离,不能兼任】。;保管物资与核对该项物资账实是否相符的职务要分离;记录总账和记录明细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贵重物品仓库的钥匙由两个人分别持有。(3)各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