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意外中发现新的教学资源

合集下载

“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5篇)

“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5篇)

“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5篇)第一篇:“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教学有效利用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的生成阶段就决定了学生容易犯错误。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错误,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和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以下就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预设错误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灵活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小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课开始,我胸有成竹地提供事先准备好的信息让学生进行统计,可在反馈时出现以下几个数据:喜欢猫的人数6人,兔的15人,狗的8人,猴的17人。

而我的课件里数据是双数的,该怎么办呢?当时我一惊,马上有了一个念头,不用课件了,让学生自己处理吧。

结果让我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看到许多学生都用半格表示时,我就以疑问的口吻问:“为什么喜欢小兔的人数在最上端只涂了半格?”有一个学生回答说:“ 因为喜欢小兔的有15人,1小格表示2,14人刚好是7格,还差1人就涂半格。

”这一回答不就更好地证明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1小格表示2个单位。

这一过程不是教师硬塞进去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我们去感知、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出来的,这不正是教师所要追求的吗?将错就错一节真实的课堂上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错误,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出真实性。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求总数、求部分数应用题》时,在做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鸭有9只,鹅有7只,鸡有8只,鸭和鸡共有几只?”这是一道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有用信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在学生列式计算中出现了下列不同的情况:①9+7=16(只),②9+8=17(只),③8+7=15(只),④9-8=1(只),⑤9+7+8=24(只)。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生成”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意外生成”
mo e o sh—Ny a y do d lfrLec h nsn rme. ru hito u t no RT nu t o g nrd ci fHP l- h o
面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卡佩奇 的研究 覆盖 了哺乳动物 器官 和身体形态建成 的几乎所 有基 因 , 从而 阐明 了几
案 例 : 教 版 八 年 级 《 物 学 》 册 探 究 蚯 蚓 的 人 生 上
“ 反面粗糙 , 吸水性 强, 会吸去蚯蚓身体表面 的水分 , 蚯
蚓产生粘着 力 , 从而运动得慢 , 加上玻 璃板又不够 光滑
而不会引起 打滑 , 因而运 动得 快些 。 并 讨 论 出“ ” 要增 加水 、 滴管 、 烧杯 , 实验过程 中随时 向蚯 蚓体 表滴 加 在 水分” 来改进实验。 生物学教学离 不开实验 , 我们平 时的 实验 教学 在 中, 总怕 学生弄坏 了这个 , 弄坏 了那个 , 时时叮嘱 、 步步
么不 同? 。结果学生发现差异在 于“ ” 一个 用硬 纸板 的 正面 , 相反 结 论 的用 硬 纸板 的粗 糙 反 面” 并分 析 出 , 三位科学家本人也都在基 因剔除小 鼠模 型研究方
个错误 , 也可能 是一个很 好的动态 生成 资 无
种人类先天性畸形 的发生原因 。埃文斯使用基 因剔 除
t i sit m c. au , 2 (1O 2 5— 9 a o no ieN tr 3 6 6 ):9 2 8 tn e l
[ ] hm s R, o e K , aeci R 1 8 . i qec r - 3 T o a K F l r R C pch M . 96 Hg f u ny a e g hr e tg
维普资讯

8・
生物学教 学 20 年( 3 第7 08 第3 卷) 期

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海门刘浩中心小学徐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

现实的课堂会因学生迷惑后清醒、错误后顿悟、成功后发现而充满活力。

从这点意义上说,成功果然是一种宝贵的课堂资源,反之,失误也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资源,变废为宝,巧妙地利用,让学生经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一、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发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思维上的差错并不奇怪,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这一错误资源启发学生从思维的低谷中跳出来,重新审视,找出思维链中的障碍点,有无意识活动转为有意识活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的传媒就是顿悟。

因此,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让学生在错误思维中突发奇想,在正确思维中突破常规,在常规思维中高峡急转……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知识全方位的理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案例一: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后,出现填空题:0.69÷0.13=5……(),大部分学生填的是“4”。

教师不急于评判,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并进一步追问,是怎样发现错误的。

生(1):余数4与0.13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

生(2):余数与被除数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

生(3):验算:5×0.13+4≠0.69,说明填“4”是错误的。

于是,与学生步入正确的思维轨道: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不变。

而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因此余数应缩小100倍,为0.04。

二、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

作为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答案,而因分析学生错误思路的源头,把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道,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错误的思维中茅塞顿开。

这样,错误也就成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浅谈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浅谈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浅谈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巧妙利用课堂“意外”拓展《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新的教学策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意外”,拓展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

本文试着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历史与社会、意外、课程资源驾驭课堂教学是教师正常执行教学任务和贯彻教学思想的必要条件,驾驭课堂的质量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教师素养的重要方面。

“一个睿智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课堂中的新信息,并抓住有价值的信息随时改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程。

”由此可以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课堂的生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互相接纳的过程。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意外”。

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学生思维产生“短路”无法升华,思路难以“拓展”之时要及时调整;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认知发生“冲突”之时要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这种“意外”,将这转化为课堂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延伸,使其成为教学中的“亮点”,的确值得深思。

本文试着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学生思维产生“短路”,无法升华时,我们怎么办?在课堂上,学生思维产生“短路”,课堂出现冷场,是常有的情形,如果不及时调整,课堂就会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到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这些“意外”的发生有可能由以下几种情况导致:1、对课文中一些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备课时未注意“趣”。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调整,如用富有激情的话语来引导,或采用鼓励表扬手段,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或提出深层学习要求,勉励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记得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我问同学们:当你们与自己的父母产生矛盾和冲突后,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的回答很乖巧:沟通呗!这一近乎一致的回答使课堂气氛刹时沉闷,出现了冷场。

捕捉学生灵感,成就课堂精彩

捕捉学生灵感,成就课堂精彩

捕捉学生灵感,成就课堂精彩【内容提要】:数学课堂瞬息万变,学生经常会冒出各种意外“灵感”。

当这种意外“灵感”出现时,也是教师大显身手之时。

本文从两个课堂案例入手,生动阐述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这一闪而过的 “灵感”,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教育资源,使数学课堂因学生的“意外灵感”而生成许多精彩。

以及笔者对两个课堂案例所产生的反思与感悟。

【关键词】 捕捉 灵感 预设 生成 生本观数学课堂上瞬息万变,学生经常会冒出各种意外“灵感”。

它可能出现在课始,可能诞生在课中,当然也可能在课尾姗姗而至。

这些意外“灵感”超出了课堂预设,也短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本应当竭力“排斥”。

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意外灵感”,都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时,意外“灵感”所产生的教育价值是教学内容无法企及的。

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意外灵感”要随机应变,努力把“没想到”变成“想到了”,把“干扰”巧妙淡化或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

当意外“灵感”出现时,也是教师大显身手之时,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赢得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不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而且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

一.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现代数学教学的焦点已不在于理论层面的“应然”性探讨,而在于具体教学行为中的“实然”性操作,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已成为现实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追求。

但是,有一种现象却不容忽视:教师面对课堂中不期而遇的学生的“灵感”往往在不经意间“一滑而过”,而滑过的“灵感”使我们错过了很多课堂的精彩,可以说是“赢得了起点,却失去了终点”,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案例1 下面是笔者在一位年轻教师公开课“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上的部分听课实录 教师:大家都知道22=450cos ,cos 030=23,那么?)=3045=15000-cos(cos 是不是等于003045cos -cos 呢?学生:不是。

09课堂中的美丽“邂逅”

09课堂中的美丽“邂逅”

课堂中的美丽“邂逅”———一节复习课上的“意外事件”平阳鳌江实验小学杨作铭【课例描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

数学课堂则是我们师生共同参与的阵地,作为充分展示学生思维与才华在阵地。

课堂上瞬息万变,课堂中“意外无处不在”,而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挑战也无处不在”。

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或许会欣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总而言之:当我们“邂逅”课堂中的“意外”时,教师要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通过自身的教学机智,让“意外”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邂逅”总是美丽的,或许给意外一个机会,就是给课堂更多的精彩。

下面是笔者《分数的加减法》的一节复习课上,与课堂“意外”的美丽“邂逅”。

意外事件一:“老师,不如让我们自己出题做吧?”在一节《分数的加减法》的复习课上,我和往常一样,准备边练习边梳理。

我说:“这节课我们要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复习,首先,想请同学们做一些练习,看看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好不好?”学生还算给我面子,有气无力的回答着“好”,但从学生回答的语气和表情上我可以看出,学生是不情愿的。

有个学生还嘴里唠叨着:又是做题目。

我心里想:这段时间正好是复习阶段,学生整天就是练呀练,也难怪学生有情绪,我可以理解。

我正准备给学生发练习题时,有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老师,还不如让我们自己出题做吧?”“什么?让你们来出题?你们会吗?”我心里暗怪此生捣乱。

“会呀!不信试试看?”又有个学生说。

“那你准备出哪些类型的题?”我有点不高兴。

“可以出计算题,填空题,应用题等。

”“根据这个单元的内容,出计算题比较合适。

”很多学生你一言我一言的讨论开了。

“如果让你们出题,你知道出哪些内容的题吗?”我有些不相信地问。

“这很简单呀!这个单元有什么内容,就出什么题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等。

”“还有分数小数加减混全运算。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生成资源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情况、新问题,即在言语、行为、情绪表达方式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出精彩、鲜活的画卷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培育课堂生成资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生成可能会偏离三维目标,谈何生成性课堂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深入钻研文本,体察学情,反复思忖,大胆创新,才能在课堂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当然,预设不该是静止的,应该富于灵动性,才能成为源头活水。

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开放意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加以推测。

这就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具备互动环节,对能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这样才会形成培育课堂资源生成的土壤。

二、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资源生成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互动平台。

课堂生成资源是在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按固定准备好的教学步骤进行,课堂缺 乏过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很难促进课堂资源的生成。

因此, 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主体性 学,注重课堂动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 中进行,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生成资源的生成。

2、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有个性的主 体,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 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互动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同教师对话 从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 生个性的张扬搭建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刁钻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刁钻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刁钻问题时的应对策略实验中学武明辉“五元”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使得我们的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

课堂开放之后,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遭遇到比以往加倍的学生意外问题的突然“袭击”。

学生的思绪“信马由缰”,所说的与教师的教学构思常常风马牛不相及。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常常会因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出现否定性评价或者因缺乏临场机制而无法扭转课堂局面。

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问题?这一看似很小但每天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让许多教师深感困惑。

一、现状点击点击一:手足无措、惶惶不安。

例:一位教师在执教《早发白帝城》一诗时,他想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上课,于是他就让学生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江陵在什么地方?……以上是五分钟内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那位老师根本没想到学生竟会提出这么多问题。

有些问题他根本无法应付,而且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进展与他的设想风马牛不相及,于是,老师在课后哭了……思考:教师让学生发问,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结果令教师无从招架的现象比比皆是。

老师“哭了”,也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在学生面前的渺小;也许是为自己这节课的设计失败而“流泪”。

看来,现实的课堂中,教者只有充分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现有的学习能力充分估计,才能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给学生较好的引导。

点击二:直接告知、越俎代庖。

例:某教师在执教《小镇的早晨》一课时,初读课文后,一位学生便发问:课文的第一段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段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恬静的”和“热闹的”不是互相矛盾吗?教师微微一愣,大概是始料未及。

沉思片刻后,教师告诉学生:这并不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的早晨先是恬静的,然后又热闹起来。

懂了吗?学生似懂非懂地说:哦……思考: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例中,学生提的问题应该说很有水平。

叶澜教授曾说

叶澜教授曾说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

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

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在主动而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就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教师投影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同学们,通过这张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能知道些什么?生1:我知道A、B分别跳了几米。

生2:我知道C跳了3米多。

生3: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师:这里C到底跳了几米几还不知道,你怎么可以判断出B是第一名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生:因为A、C跳了3米多,而B跳了4米多。

师:这样看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我们首先看什么?比什么?生:首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师生接着先围绕“假设C是第二名,C跳了几米?”展开讨论,当C跳3.99米时,引出比较3.99米和3.84米的大小……)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一张不完整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围绕学生熟悉的比赛排名这一现实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置身于跃跃欲试的学习境地,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

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共同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如何处理课堂⽣成的教学资源2019-09-24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课程资源的⽣成和利⽤,随着探索与实践的深⼊,课堂⽣成的有效性成为⼴泛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们的关注。

作为教师,课前很认真地研读教材、细⼼备课,但在课堂上,很多⽼师会碰到教学中的预设和⽣成总是有⼀定的距离,感到课堂⽓氛沉闷,学⽣启⽽不发,即使有参与者,也只是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磕磕碰碰地⾛下去,⽽⽣成资源的状况就更少,根本擦不出智慧的⽕花,有时感觉索然⽆味。

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这些资源,让课堂焕发出⽣命的活⼒呢?我认为⽣成性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备⽤教案或者材料,⽽是在课堂中通过师⽣互动、⽣⽣互动、学⽣与课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师⽣互动中产⽣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这种教学是真实的⼀种反映,是⾮常宝贵的。

准确、及时地捕捉这些⽣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将使课堂不断涌现出精彩、鲜活的画⾯。

然⽽在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成性的课堂资源往往被⼈忽视。

只有充分利⽤课程⽣成性资源并形成教学契机,对学⽣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处理课堂⽣成的教学资源呢?⼀、树⽴新课程资源观,科学进⾏教学设计,捕捉利⽤学⽣信息有道是:观念是⾏为的先导。

传统观念指导下的⾏为必然是传统的教学⾏为,新的教学⾏为必须要有新的观念作指导。

充分利⽤课堂⽣成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如果按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按固定准备好的教学步骤进⾏,课堂缺乏过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很难促进⽣成性课堂资源的⽣成。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的主体性安排课堂教学,注重课堂的动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成。

当然在学⽣互动过程中应避免课堂纪律的散漫、零乱⽽⽆系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把⼼思放在教材与课标的内容上,⽽应更加关注学⽣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在他们的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形成并利⽤这些⽣成性资源。

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

让“生成资源”在课堂中熠熠生辉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

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

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标签:生成资源、捕捉、契机、灵感、价值课堂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

比如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事件等,它常常打破教学预设,使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同时也可能是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这中间往往有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反映了许多老师的课堂观、学生观。

其实,充分合理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能给课堂教学出彩,爆出课堂的亮点,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多。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必备技能之一。

1 捕捉生成,调整预设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

由于数学活动开放性太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即使课前预设再充分,一节课也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当意外不期而至时,我们该怎么办?视而不见?或压抑学生“脱轨”言行?其实,这些意外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教程中的宝贵资源,只要老师加以有效利用,学生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一课堂的教学契机,乃至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如何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

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练习是请学生计算8道相关的计算题:90-73= 36-28= 81-75= 555-6= 554-45= 997-57= 777-70= 664-14=,学生计算完毕,我请学生观察,哪几题比较特殊的?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有3道是不退位减,其余5道是退位减法。

新发现教学反思

新发现教学反思

新发现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新发现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更加深入地讲解和演示。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失去兴趣。

因此,我计划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利用新技术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利用一些新的技术工具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利用在线平台进行互动教学,或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实验等。

4. 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例如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5. 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总之,新发现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非预期结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非预期结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非预期结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摘要】本文探讨了非预期结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利用其作为教学资源。

首先介绍了非预期结果的定义,指出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未曾预料到的成果。

接着论述了非预期结果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拓展思维、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的作用。

然后从教师角度提出了有效利用非预期结果的方法,如及时记录、与学生分享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非预期结果带来的丰富教学收获。

讨论了非预期结果对教学的启示,呼吁教师应积极借助这些宝贵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非预期结果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过程,还能为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非预期结果、教学资源、作用、有效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收获、启示。

1. 引言1.1 引言非预期结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它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并非事先计划或预期的效果或收获。

这些结果可能是学生突然间展现出的出色表现,或者是某个教学活动意外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反馈。

在教学中,非预期结果往往能够为教师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鼓励。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非预期结果虽然不受计划的约束,但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们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非预期结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有效利用非预期结果作为教学资源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在接下来的正文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非预期结果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非预期结果,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掴取非预期结果对教学的启示。

让我们一同探索非预期结果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非预期结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的定义非预期结果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并不预先计划或期望到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能是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的额外能力或技能,也可能是教师在课堂上意外获得的教学反馈或洞察。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创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还能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创新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建和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工具。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教案、PPT、教学视频、教学游戏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来开发教学资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并相应地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

2. 学生特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教学资源。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教学资源,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运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通过教学资源的适当利用,可以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利用教学资源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

例如,通过PPT展示课件、视频演示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探究性学习: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 个性化教学: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创新之处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创新之处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创新之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错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出现一定的错误都是正常现象。

心理学家盖耶告诫我们:“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这说明,学生的错误对于教学来说是一种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认识并善于有效利用这种资源。

一、学生错误资源的教学价值(一)促进学生自身成长课堂上,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无论是正确的回答还是错误回答,都真实反应了学生当时的思维。

如果教师能用回答错误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视角理解他们的想法,就可能更好的去纠正以及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他们不断的发展和成长。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机会为学生提供知识传递,但是对于学生的这种错误资源来说,则是教师可遇不可求的宝贵的教学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这个契机,通过各种方式有效的利用这种错误资源,那么,它不仅可以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还能使教师不断的提高调控与组织课堂的能力,更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

(三)促进课堂不断优化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的话,可以借此生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世界,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使整个课堂保持活力。

二、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策略分析(一)教师要形成正确观念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出错是正常现象,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并且给学生一定理解,在此基础上,应该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

其次,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有效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二)教师要复制学生错误教师要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以适当的方法再次在学生面前显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及时发现,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对此类知识的理解,又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新发现 教学反思

新发现 教学反思

新发现教学反思近期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经验,对于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一些新的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些发现和反思,并探讨它们对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我发现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

过去,我在课堂上主要是讲授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

然而,我最近意识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解决问题,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开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我发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都不同,因此,我开始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例如,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我也会利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教材、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个性化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都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我发现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常常在课后才给学生评价和反馈,但我发现这样做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我开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通过及时反馈,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都有了明显提高,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我发现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以往,我在课堂上主要依赖教科书和讲解来传授知识,但我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因此,我开始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我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些新的发现和反思,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积极参与、个性化教学、及时反馈和情景教学等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课堂意外中发现新的教学资源
【摘要】教书绝不等同于教课本,教师眼中既要有书更要有人;教材是本但不能唯本为上,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大胆;课堂情境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捕捉新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课堂意外;教学机智;教学情境
教师的工作既是在教书也是在育人,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有人称之为教书先生而没有人称教人先生呢?从这中间透露出来的消息大约可以解读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重物轻人、重知识轻人文的倾向。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师的职业内涵不断被拓展和更新,教师职业中人的因素不断增加,物的因素不断退化;教育活动中对人本、对人性的关注不断增强,单是对教书的内涵的解读和拓展就令人耳目一新。

教什么书,如何教书等,已经是现代教育改革探讨的热门话题。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手中其内涵和作用绝不相等,其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绝不相同。

大师手中的教学资源绝不仅是一本两本的教科书或教参,新的教学资源观认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情境等,都成为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教学资源;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中很小的一个部份。

那种唯书为上,本本主义的教师早已落伍,还在赶着教完一本书的教师早已被新的教育改革大潮抛之老远。

我们说,教学设计永远只是一种预设,教学活动永远只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中间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人的因素,即教师的情境发挥和学生的情境学习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但正因为其可变才不断催生出新的教学资源,才有崭新的教与学的深刻体验。

这种体验才是教学中闪亮点。

课堂永远大于书本,学习的体验绝不等于知识的呈现。

笔者就有这样的体验:
在教《故乡》时,先分析完人物形像,本来,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分析完人物形像后,再揭示出人物形像变化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本课的主题思想。

但在课堂中,我觉得需要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所以临时做了改变,为了加深对人物形像实质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二嫂从草木灰中扒出了一堆碗碟,就断言是闰土偷的。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最初的教学设想是从中归纳出杨二嫂的性格特点,但是学生反应很热烈:有说是杨二嫂中伤,有人说杨二嫂才是真正的小偷,有人说闰土也有可能偷。

我想把学生拉回我的预设中,于是提示说:“请结合课文,找出自己的依据。

”出乎我的意料,课堂气氛很热烈:有人从杨二嫂一惯的表现来推测她说话不可靠,有人从闰土的性格实质来论证他不可能偷,有人从“我”与闰土的关系来阐述他不必偷,有人还用上了推理方法——杨二嫂最不可能关注草木灰的人居然关注草木灰,是因为她心中早就知道那里面东西,换句话说,这叫贼喊捉贼。

想把学生的兴趣拉回来,既不可能也不明智;我灵机一动,干脆就说:“我们大家来当一回律师,为我们的当事人写一份答辩。

如果能把大家说服了,你的当事人也就洗涮了冤屈了。

要求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说服
力强,尽量用课文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

”结果,我上了一堂很意外也很成功的议论文写作课。

初三议论文写作,学生普遍很怕;但在这种情境之下写一篇议论文,竟然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这是意外带来的惊喜,也是课堂小插曲催生的教学资源。

看来,课堂需要机智,教材处理需要大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