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危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伤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新生儿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和肌层, 出韧带 , 露 坏死 组织呈黑 色。临床 观察 , 静脉滴 在
注 脂 肪 乳 剂 时 , 部 皮 肤 不 红 肿 , 有 白色 颗 粒 状 沉积 物 稍 局 但 突 出表 面 。4 5例 中 , 般 炎 性 改 变 3 一 3例 , 现 水 疱 、 肤 出 皮
12 症 状 和 体 征 .
一 般 轻 度 炎性 改 变 : 部 组 织 出现 大 片 局
红 肿 , 血 管 出现 条 索 状 的红 线 ; 度 : 沿 重 局部 皮 肤 苍 白, 而 继 出 现 大 疱 。 严 重 者 皮 肤 直 接 由红 色 变 成 紫 黑 色 , 不 及 时 更 如
处理, 出现 皮 下组 织 坏 死 溃 疡形 成 , 死 组 织 浸 入 真 皮 下 层 坏
增加 ( 输注多巴胺后 , 部 出现 苍 白、 起 的血管 网)停 如 局 隆 。 药 后 自然 消 失 。小 剂 量 的 多 巴 胺 具 有 收 缩 血 管 作 用 , 脉 静
二磷 酸钠 及其 他 6例 ,0 5 %葡 萄 糖 加 入 液 体 中应 用 5例 , 抗 生 素 5例 。 0 1 %葡 萄 糖 酸 钙 1 3例 , 巴 胺 、 巴 酚 丁 胺 9 多 多
例 药 物 渗 漏 引 起 不 同 程 度 的 皮 肤 损 伤 进 行 了 回顾 性 分 析 , 现报道如 下。 1 临 床 资 料 1I 4 . 5例 新 生 儿 静 脉 输 注 中 , 06 露 醇 发 生 局 部 组 织 2  ̄甘 ,
炎性 改 变 2例 。 2 ̄ 6 维 、
维普资讯

4 ・ 4
物与临床 20 0 7年
Vo .0 N . 11 . O 1

安 全 用药 ・
新 生 儿 药 物渗 漏 致 皮肤 损 害 的 原因 分析 及防 治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3)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静脉输液外渗概述 (5)2.1 定义及分类 (6)2.2 发生原因 (7)2.3 临床表现 (8)三、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介绍 (8)3.1 案例一 (9)3.1.1 病情描述 (10)3.1.2 处理过程 (11)3.1.3 结果与反思 (12)3.2 案例二 (13)3.2.1 病情描述 (14)3.2.2 处理过程 (15)3.2.3 结果与反思 (16)3.3 案例三 (17)3.3.1 病情描述 (18)3.3.2 处理过程 (19)3.3.3 结果与反思 (19)四、案例分析 (20)4.1 溶液性质与血管特性 (21)4.1.1 溶液的渗透压 (22)4.1.2 血管的弹性与脆性 (23)4.2 注射技巧与操作规范 (23)4.2.1 注射部位的选取 (24)4.2.2 注射速度的控制 (26)4.2.3 注射角度的把握 (27)4.3 患者因素 (27)4.3.1 患者的年龄与病情 (28)4.3.2 患者的合作程度 (29)4.4 管道选择与维护 (30)4.4.1 管道的材质与类型 (32)4.4.2 管道的清洁与消毒 (33)五、预防措施与建议 (34)5.1 加强培训与教育 (35)5.2 完善操作流程 (36)5.3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37)5.4 定期检查与维护输液设备 (38)六、结论 (39)6.1 案例总结 (40)6.2 启示与展望 (41)一、内容概要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的皮肤破损问题,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背景。

详细描述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原因及外渗的严重程度。

分析皮肤破损的具体情况,包括伤口的大小、形状、深度以及伴随的症状。

还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包括采取的护理措施、药物治疗及患者康复情况。

总结本次案例分析的教训和经验,以及提出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

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

药物渗漏致皮肤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静脉输注中,20%甘露醇发生局部组织炎性改变,20%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C,果糖二磷酸钠,50%葡萄糖,抗生素,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症状和体征一般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大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色变成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出现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坏死组织浸入真皮下层和肌层,露出韧带,坏死组织呈黑色。

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与坏死的原因分析1 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

最新动物实验病理检查显示,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坏死,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性及水肿,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

2 物理因素微粒危害:在静脉注射中存在许多不溶性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这些物质不能被机体代谢。

环境温度和药物温度: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当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积在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血管堵塞,血管痉挛,供血不足。

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时、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

有人曾对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下对静脉血管的损伤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9~21e条件下,20%甘露醇对血管的损害比在室温37e更严重,原因在于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L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状态。

说明药物的损害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

3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

在四肢循环衰竭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输注多巴胺后,局部出现苍白、隆起的血管网),停药后自然消失。

小剂量的多巴胺具有收缩血管作用,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因缺氧、缺血致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物渗漏。

4静脉推注药物的速度:临床操作时发现,静脉推注速度快,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减慢速度后,发红的皮肤颜色逐渐变浅,停止注射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02
药物:紫杉醇,高 危药物
03
外渗部位:手臂静 脉
04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 输液,抬高手臂,冷 敷外渗部位,并通知 医生进行后续处理
预防措施
1
严格遵循药物 使用规范,避
免错误操作
2
3
4
加强医护人员 培训,提高预
防意识
定期检查药物 包装和输液器, 确保完好无损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自我
防护意识
处理方法
04
血管活性药物: 药物具有血管 活性,容易引 起组织损伤
操作失误
01
注射速度过 快
02
注射部位选 择不当
03
药物剂量过 大
04
操作人员技 术不熟练
05
药物配制错 误
06
药物包装破 损
07
药物储存不 当
08
药物使用前 未进行皮试
09
药物使用前 未进行过敏
测试
10
药物使用前 未进行药物 相容性测试
患者因素
4
建立完善的药 物外渗预防和 处理制度,确 保患者安全
谢谢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演讲人
目录
01. 高危药物外渗原因 02.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03. 高危药物外渗处理方法 04.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案例
分析
高危药物外渗原因
1
药物特性
01
高浓度药物: 药物浓度过高, 容易引起组织 损伤
02
刺激性药物: 药物具有刺激 性,容易引起 组织损伤
03
渗透压药物: 药物渗透压过 高,容易引起 组织损伤
3
早期识别
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 痛、皮肤温度升高等异常现象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

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药物外渗护理不良急事件案例分析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将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

2008年ISMP公布了19类高危药物,包括所有抢救药物、麻醉剂、肌松药、抗凝溶栓药、催眠药、细胞毒性药、胰岛素、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浓度电解质等,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输液外渗常有发生。

药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为2.5〜15.0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0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0cm;循环障碍,疼痛程度可达中到重度。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因输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临床高危药物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患者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是护理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提高病情观察与判断能力的同时,如何预防和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外渗后积极处理预防不良反应发生非常重要。

举例1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85岁。

诊断:心律失常,主诉发作性心悸3月,加重3天,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于今天9:05由急诊轮椅推住心内科病区。

患者来时神志清,精神差,活动能力好,医嘱给予甲级心电监护,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给予抗凝防血栓及药物转复治疗,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并嘱患者如有需求及时呼叫护士,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如有肿胀疼痛及时告知。

2.事件发生经过:9:45分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7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mg缓慢静脉推注,10:00药物静脉推注完毕,心电示波:房颤,遵医嘱继续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46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600mg以10ml/h的速度泵入,11:10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右侧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皮肤红肿变硬、局部皮温高,疑为药物外渗,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皮肤外渗处给予毛巾包裹冰袋冰敷,14:00药物外渗3小时后右侧手背及前臂皮肤逐渐呈紫红色,持续冷敷24小时后改用50%硫酸镁湿热敷.。

1例长春瑞滨外渗致皮下组织严重反应的护理

1例长春瑞滨外渗致皮下组织严重反应的护理

1例长春瑞滨外渗致皮下组织严重反应的护理【关键词】长春瑞滨;皮下组织;护理长春瑞滨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但其刺激性强,外渗后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皮下组织坏死[1]。

2011年5月本科出现1例因使用长春瑞滨外渗而发生的局部静脉炎性反应病例,经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未出现皮肤坏死等不良后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

因左肺癌化疗后半个月于2011年5月入本科行第2周期化疗。

化疗方案为长春瑞滨40 mg,第1、8 天给药,顺铂30 mg,第2~4天给药。

因患者拒绝行中心静脉置管,故采用前臂内侧近腕部血管穿刺。

在输入长春瑞滨过程中,由于患者进食活动手臂致穿刺局部出现疼痛,随之局部出现1 cm×1.2 cm红斑。

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局部皮肤封闭,间断冰敷12~24 h,并抬高患肢制动。

次日局部用硫酸镁湿敷,连续3 d后,穿刺部位出现4 cm×6 cm红斑、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改用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 加生理盐水持续湿敷。

5 d后疼痛减轻,红肿局限,出现散在小水泡,继续给庆大霉素湿敷,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红外灯照射。

2 d 后创面缩小,疼痛不明显,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形成一层薄痂,继续每日用碘伏消毒,保持创面清洁。

10 d后创面完全结痂干燥,新生肉芽组织生成,18 d后结痂脱完,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2.1.1 因患者局部组织化学性灼伤引起的疼痛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家属精神紧张,主管护士、护士长给予床旁心理安慰及情感支持,让患者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

2.1.2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使用药物时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一旦药物外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使患者明白化疗时采用中心静脉给药的必要性。

2.2 皮肤护理2.2.1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用注射器回抽残留药物,给予利多卡因5 mg加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10 ml在红斑外周行环形封闭,1次/d,连续3 d。

一例多巴胺微量泵泵人渗漏致皮肤损伤的护理

一例多巴胺微量泵泵人渗漏致皮肤损伤的护理

一例多巴胺微量泵泵人渗漏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齐艳萍李小燕(通讯作者)卜月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急诊科,湖北,十堰,442000)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静脉穿刺失败或静脉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各种抗生素,羟化剂和有机碘溶液或高渗溶液),易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药液渗漏的机会[1]。

我院于2011年6月收治一例高龄重症患者,在微量泵泵人多巴胺过程中发生药液外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90岁,因误服磷酸铝一片后6小时入院,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T35.8℃,P110次/分, R28次/分,Bp70/40mmHg,皮肤温凉。

患者因外周循环衰竭,经颈外静脉臵入留臵针,静脉微量泵泵人多巴胺(公斤体重x3mg),据血压调整泵速(泵速10-15ml/h),同时静脉给予抗休克,补液,支持对症治疗。

6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血压不回升,留臵针穿刺点发红,拔出留臵针,经左侧大隐静脉臵入留臵针,继续微量泵泵人多巴胺,静脉输入治疗药物。

10小时后患者诉脚踝处疼痛,观察皮肤无异常,立即拔出留臵针,按压穿刺点10分钟后,考虑多巴胺外渗损伤组织,立即用浸有50%硫酸镁溶液的4层纱布直接敷与皮肤上,外贴保鲜膜。

11小时时脚踝处皮肤出现发红,肿胀伴少量张力性水泡,肿胀面积3x4cm,疼痛加剧。

间断冷敷,每次敷5分钟,暂停15分钟。

每2小时更换硫酸镁纱布。

间隔使用喜辽妥涂抹肿胀皮肤,厚度3mm,棉签按摩致药物吸收。

24小时时,皮肤恢复正常颜色,疼痛不明显,水泡萎缩,肿胀减轻,我们使用丹参注射液与硫酸镁交替湿敷皮肤,患肢抬高制动;48小时时水泡增大伴皮温升高,医生指示用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20mg+庆大霉素24u+利多卡因100mg湿敷皮肤,每2小时更换纱布。

60小时时脚踝皮肤呈暗红色,水泡无变化,给予2%山菪莨碱局部封闭。

患者中毒症状缓解,生命体征稳定,要求出院,出院后72小时电话随访患者,脚踝处皮肤部分结痂,可以站立行走。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2、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4、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封闭。 5、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
扩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6、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7 、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8、护士长填写药物外渗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科室保存。 9、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药物外渗防护
药物外渗防护之药物
药物外渗防护之选择
一旦发现外渗,立即处理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
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
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
盐水冲洗后贴水胶体薄 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 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 敷)
马铃薯片外敷:消炎、 止血、消肿功能。其原 理是马铃薯放置在液体 外渗所致的肿胀部位, 可将组织内水分吸入马 铃薯内,使局部组织肿 胀消失,且它的多酚氧 化酶可保护细胞和细胞 膜,缓解炎症。适用于 各种药液渗出的外敷 。
此处放神经内科发生的两例输液渗漏照片,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 物种类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1、解剖因素: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
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 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 ,诱发外渗。 2.病理因素
方法:静脉穿刺技术差是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如在同一个部位反复穿刺、 针头斜面未完全在静脉内、同一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第二次穿刺点在第一次 的下方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 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1例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教训分析

1例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教训分析

1例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外渗引起皮肤坏死的教训分析本文报告1例由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外渗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

七叶皂苷钠外渗可能是由于反复输液或滴注甘露醇引起血管损害,造成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所致。

一旦发生外渗,应首选热湿敷和中药湿敷。

对高龄、昏迷、慢性病需长期输液等易发生输液外渗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高度重视,慎重选择血管,避免同一静脉通路连续输液。

标签:七叶皂苷钠;外渗;组织坏死;护理七叶皂苷钠外渗可引起皮肤坏死,临床上少见报道[1]。

我院于2011年3月曾治疗1例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过程中由于药物外渗致大面积皮肤、皮下组织、骨膜及表浅骨坏死的严重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某患者,男,72岁,住院号:828225,诊断为:①脑梗死;②脑梗死后遗症;③左肱骨骨折;④2型糖尿病;⑤腹腔积液。

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糖、扩容、改善脑循环等治疗,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左前臂予小夹板外固。

4月3日上午10点遵医嘱给予0.9NS20ML+ B-七叶皂20MGmg 静脉注射,穿刺部位在左足背静脉,在注射过程中患者诉局部疼痛,护士拭回抽见回血畅,继续输注。

30min后观察局部红肿,面积约6cm×10cm,立即用0.25%普鲁卡因封闭、冰袋冷敷,患肢抬高,制动。

24h后观察左足背仍红肿,有散在性水泡,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液体,局部给予中药金黄散外敷,48h后左足背皮肤变黑,2w后左足踝部皮肤发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逐渐结痂。

3w后在局麻下行坏死组织清除术,每日换药,创面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外涂,无菌敷料包扎。

1个月后再次行坏死组织清除术,继续换药,2个月后观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建议进行植皮术,患者子女考虑其年老体弱又有糖尿病史故拒绝植皮,要求保守治疗。

在治疗全身疾病的同时,局部给予理疗、热敷、按摩、换药、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

《1 例药物渗出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报告》

《1 例药物渗出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报告》

《1 例药物渗出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报告》一、疾病概述药物渗出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漏出或渗出到血管周围组织中。

药物渗出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皮肤溃疡、坏死等并发症。

不同的药物渗出后对皮肤的损伤程度不同,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高渗溶液等,更容易引起严重的皮肤损伤。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穿刺技术不当:穿刺时针头刺破血管壁、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固定不牢固等,都可能导致药物渗出。

2. 血管因素: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脆性增加、硬化、狭窄等,容易发生药物渗出。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刺激性较强,如化疗药物、高渗溶液、血管活性药物等,容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药物渗出。

4. 患者因素:患者活动过度、不配合治疗、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等,也可能增加药物渗出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1. 局部肿胀:药物渗出后,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皮肤紧绷,可伴有疼痛。

2. 皮肤颜色改变:渗出部位的皮肤颜色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发红、发紫等。

如果药物对皮肤有刺激性,还可能出现水疱、溃疡等。

3. 疼痛:患者通常会感到局部疼痛,疼痛的程度与药物的刺激性和渗出的量有关。

4. 功能障碍:如果药物渗出严重,影响到周围神经或肌肉组织,可能会导致局部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受限等。

四、治疗要点1.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药物渗出,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

2. 局部处理:(1)冷敷:在药物渗出后的早期(一般为24 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冷敷时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每次冷敷15-20 分钟,每天3-4 次。

(2)热敷:对于一些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渗出,可以在24 小时后进行热敷,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热敷时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 分钟,每天3-4 次。

(3)药物治疗:根据渗出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如对于化疗药物渗出,可以使用解毒剂;对于高渗溶液渗出,可以使用透明质酸酶等。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01
坏死组织可能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02
坏死组织可能导致皮肤溃疡,影响美观
03
坏死组织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影响功能
04
神经损伤
04
03
01
神经毒性:高危药物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神经肌肉接头障碍:高危药物可能导致神经肌肉接头障碍,如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
02
培训内容: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
04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实际操作考核、知识测试等
谢谢
神经功能障碍:高危药物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高危药物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02
2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了解药物特性:选择低渗性、低刺激性的药物
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如口服、注射、静脉滴注等
02
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冷敷、抬高患肢等
03
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治疗
04
局部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
冷敷患处,减轻烧灼感
观察患处情况,及时就医
使用抗炎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选择低毒性、低刺激性的药物
药物给药方式: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如口服、注射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高危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01.
02.
03.
04.
目录
高危药物外渗的危害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高危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培训

药物外渗案例演讲稿范文

药物外渗案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药物外渗案例分析与预防”。

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加强药物外渗的预防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案例介绍以下是一起药物外渗的典型案例:患者,男,45岁,因患有肺癌,正在接受化疗。

在化疗过程中,护士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不慎将化疗药物注入了患者的皮下组织,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并伴有明显的灼热感。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局部皮肤仍然出现色素沉着。

二、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护士操作不规范: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护士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药物注入了皮下组织。

(2)患者血管条件差:患者长期化疗,血管条件较差,护士在穿刺过程中未能一次性成功。

(3)护士对药物特性认识不足:护士对化疗药物的刺激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

2. 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注射,拔除留置针,局部消毒。

(2)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3)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局部敷贴,缓解疼痛和肿胀。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对药物特性的认识,规范操作流程,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2. 评估患者血管状况:在穿刺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3.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如留置针、注射针等。

4. 加强巡视:在注射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问题。

5. 建立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外渗,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四、总结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护理质量。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认识到预防药物外渗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确保患者安全。

谢谢大家!。

最新[精选]一例高危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伤的病例分析-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精选]一例高危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伤的病例分析-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一例高危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 伤的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 患儿,女,3月,自出生发现心脏杂音而于 2013年3月2日由家属抱送入科,诊断为先 天性心脏病。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讨论分 析后,手术指征明确,于3月6日送手术室 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PDA术,术 后给予强心、利尿、降肺压、扩管、止血 等对症治疗。医嘱予以重症监护,呼吸机 辅助呼吸、心电监护、予留置右锁骨下静 脉置管、右侧股动脉置管、心包纵膈引流 管及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3月7日
科室讨论分析
• 1、再次明确高渗性、高浓度液体及血管活 性药物禁止从外周静脉输入;尤其禁止从 下肢静脉输入(部分参照《静脉治疗护理 药物手册》第30页) • 2、床头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 • 3、护士定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预防 性沿血管走向涂抹喜疗妥,并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按摩、 保温; • 4、加强输液巡视,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并及 时作出相应处理,静疗小组联络员及时邀
科室讨论分析
• 6、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 7、重视护理人员人文教育,培养“慎独” 精神。 • 8、当此类血管风险高危患儿需要补钠或补 钾时应劝医生尽量予以口服; • 9、加强健康宣教。
事情经过
• 3月16日查血象及痰培养结果显白假丝酵母 菌感染,3月19日医嘱予以拔除锁骨下静脉 ,并予留置外周静脉抗真菌治疗。当天查 动脉血气分析示:血钠126mmol/L,医嘱予 以补钠治疗。当班护士执行补钠医嘱从外 周留置针微量泵入10%GS 20ML+浓Nacl 20ML,以10ML/H速度泵入,11时执行, 14时执行完毕,2小时后发现患者右足内踝 留置针处液体外渗,导致右下肢整个小腿 部分肿胀,留置针周围组织红肿,皮肤呈

1例外周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

1例外周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

1例外周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泵入重酒石酸肾上腺素渗漏引起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方法:2017年10月骨科收治1例外周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渗漏引起左肘关节内侧皮肤损伤,前期采用拮抗剂酚妥拉湿敷、中后期进行外科清创、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护理。

结果:经联合使用拮抗剂酚妥拉明湿敷、外科清创、美宝湿润烧伤膏等治疗22天后,患者损伤处皮肤完全愈合。

结论:用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20ml湿敷Tid、藻酸盐覆盖创面,美宝烧伤膏外涂联合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外周静脉,去甲肾上腺素,皮肤损伤,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38-02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种途径治疗中有不容质疑的首要位置,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

护士如何选择合理的输液途径和工具,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输液风险,提高输液安全质量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职责[1]。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本药品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外渗易引起组织坏死[4],应选择中心静脉或粗大的血管输入。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高处坠落伤致颈部疼痛伴四肢感觉运动障碍 1+周,于 2017年10月30日收入我院骨科。

2017年11月10日因血压在80/40mmHg左右,遵医嘱以 0.9%NS50m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8mg左手背静脉留置针持续微量泵泵入。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以2~3ml/h泵入,此期间未更换部位,11 月17日左手肘关节内侧皮肤出现紫色、周围发白,并逐渐出现大小张力性水泡、皮肤破溃。

2.护理方法2.1 立即停止外周静脉泵入,用无菌注射器回抽针头及血管内药液后拔针,抬高患肢,保暖,促进水肿吸收。

2.2 通知医生,重新选择 PICC 置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高危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损 伤的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 患儿,女,3月,自出生发现心脏杂音而于2013 年3月2日由家属抱送入科,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讨论分析后,手术指征明确, 于3月6日送手术室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 VSD+PDA术,术后给予强心、利尿、降肺压、 扩管、止血等对症治疗。医嘱予以重症监护,呼 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予留置右锁骨下静脉 置管、右侧股动脉置管、心包纵膈引流管及左侧 胸腔闭式引流管、尿管,3月7日因持续尿少色浓, 怀疑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留置腹膜透析管进行 腹膜透析治疗。
科室讨论分析
• 6、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 7、重视护理人员人文教育,培养“慎独”精 神。
• 8、当此类血管风险高危患儿需要补钠或补 钾时应劝医生尽量予以口服; • 9、加强健康宣教。
Hale Waihona Puke 事情经过• 3月16日查血象及痰培养结果显白假丝酵母菌感染,3月19 日医嘱予以拔除锁骨下静脉,并予留置外周静脉抗真菌治疗。 当天查动脉血气分析示:血钠126mmol/L,医嘱予以补钠治 疗。当班护士执行补钠医嘱从外周留置针微量泵入10%GS 20ML+浓Nacl 20ML,以10ML/H速度泵入,11时执行,14 时执行完毕,2小时后发现患者右足内踝留置针处液体外渗, 导致右下肢整个小腿部分肿胀,留置针周围组织红肿,皮肤 呈紫黑色,立即予硫酸镁湿敷,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嘱给 予湿敷后涂抹纳米银,并随时观察患儿皮肤情况。3月20日 晨护长组织全体护士讨论并分析此次不良事件并上报护理部, 邀请静疗小组会诊。当时患儿右足内踝穿刺部位皮肤周围红 肿,中间发白,表皮破溃,面积3*4CM,会诊结果:属于静 脉炎4级、药物渗出4级。给予会诊意见:先用生理盐水清理 患部(待干),再用节悠神喷患处(待干)后,使用软聚硅 酮泡沫敷贴患处,每天进行观察、评估,间隔换药。
科室讨论分析
• 1、再次明确高渗性、高浓度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禁 止从外周静脉输入;尤其禁止从下肢静脉输入(部分 参照《静脉治疗护理药物手册》第30页) • 2、床头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 • 3、护士定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预防性沿血管 走向涂抹喜疗妥,并适度按摩、保温; • 4、加强输液巡视,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并及时作出相 应处理,静疗小组联络员及时邀请专科小组会诊,寻 求专业帮助; • 5、后期跟踪治疗效果,记录每次换药的后伤口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