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合集下载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小学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行为不端、道德观念混乱、德育效果不明显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有必要对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解决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00字】1.2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

优质的德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德育内容单一等。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有效的德育工作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声誉。

而且,通过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策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2000字】2. 正文2.1 分析现状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阶段小学生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学校德育工作通常是由各科任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导致德育工作的执行不够有序和稳定。

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浅谈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水平和工作习惯上,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不断改善,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真正提高上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素质是前提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施德育的能力,是德育教育能否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的关键。

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首先要练就一套实施德育的真本领:即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真心地尊重学生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个性、胜利、生理缺陷、个人隐私等,要学会弯腰和学生说话,说孩子话,用眼睛听孩子说话。

这样,学生的人格得到了自己仰慕的老师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他会不乐于接受呢?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了解学生,是要了解学生独特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交流对象、兴趣爱好等,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为每一类甚至每一个学生研究设计出成功的最佳短程线。

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发展学生,就是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成功发展其个性,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赋有个性、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成功的人。

针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课堂教学是关键在学校中,教师向学生实施德育的时空最集中之处便是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努力挖掘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技巧,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这个学科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紧紧抓住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导向的作用,担负起授文传道,教书育人的双重作用。

(一)通过书写汉字渗透“道”。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根据汉字字体的结构规律及美学原则,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写字规律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如“爽”和“莫”两字都有“大”这个部件,但两个“大”写法有异,前者要求适当拉长,以放下四个叉,后者则要求适当压扁,使字型不致过高。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应然思考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应然思考

展 的质量 观 ,为学生一 生发 展和幸 福奠 基的 教育价 值观 。 这 “ 四观 ”为学校教育 ,特别是 德育教 育指 明了方 向。


学校 的德育观 念需要调 整更 新
自古 以来 . “ 道 、授业 、解 惑 ”都是 学 校 教育 的 传 主体 。 “ 知识 爆 炸 ”时代 又使 学 校转 向唯 智育 为 上 。改 革 开放 以来 ,各类 竞 争 日趋激 烈 ,学 校 面 临 的升学 竞 争 当然也 不例 外 。升学 率 的成败 主宰着 学 校 的声 誉 ,可 谓 成 也升 学 率 ,败 也 升学 率 。而德 育就 成 了讲 起 来 重要 , 做起 来 次要 ,忙起 来 不要 的装 饰工 作 。这 就 不 能不 让人 思考 :首 先 。学校 培养 什 么 ? “ 才 ”两 字 先是 人 后 是 人 才 ,先 成人 方 可成 才 。也就 是 说 ,学校 要 摆 正德 育 教育 的位 置 ,确 立 以德 育为 本 的育 人思 想 ,要 明确智 育 不行

凝聚团 队力 量 ,群策 群力促进 学校 发展 。 再次 就 是要 求校 长 具备 协 调 和处 理关 系 的 能力 。学 校绝 不 是远 离 社会 的孤 岛 ,它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日益 密 切 。 校长不仅要 处理 好学 校 内部 的关 系 ,更 要充 当 “ 交 官” 外 的角色 ,建 立起 学校 与 家庭 和社 区 之 间的 合作 关 系 ,改 善 学校外 部 环境 ,引导 家长 和社 会确 立 对学 校 教 育 的合 理期 待 。 最 后就 是要 求 校长 具 备 与时 俱进 。不 断提 升 自我 素 质 的能力 。信息 化 的浪潮 推 动整 个社 会 的发 展 ,新 知 识
的 人 是 处 理 品 .而 德 行 不 好 的 人 是 危 险 品 。大 学 生 行 列

中小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3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3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心得体会3篇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一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笔者曾在本校及周边一些兄弟学校进行调研,也发现了不少德育的所谓亮点。

如一所初中制订了详实具体的德育制度,《学生在校一日规范》、《班级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等一应俱全,涉及德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是细枝末节,实令人汗颜,但与校长的交谈中才得知,学校规模不大,不可能安排几名专职人员进行常规性检查考核,德育主任又坚持代课,故而检查考核只能落空,象征性地填上这样或那样的符号,再加之德育工作不可能全部被量化,如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对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等,这种考核也就失去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可能给出班级及至班主任的准确评价,导致班主任工作上、人格上的尴尬,究其制订制度的目的而言,校长只苦笑一句:上边(领导机构)检查时,有制度是否健全一项,也就是说,这些方案的确定,目标是应付上边的,只考虑到上面下达的德育任务,而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

无独有偶,本学校也曾经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文艺表演活动,当羁押的少年犯动情地向母亲忏悔,向师生谢罪之时,大部分同学爆之以热烈的掌声。

听着这刺耳的掌声,笔者深刻地意识到,我校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对学生及其品德形成与发展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切合学生实际,只求有色有声,轰轰烈烈,而忽视了学生有可能将其作为文艺作品而称赞的可能性,道德内化的功能已全然丧失了,还不能不说是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德育定位不准或者偏移。

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误区,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和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单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机构来实施德育,仅仅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人去搞德育,而没有形成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又怎样保证德育的实效,表面上看来是对德育的重视和强调,实际上已演变成一种地位和价值的偏移和变相缺失。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摘要】新形势下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受到挑战。

对此,提出一些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希望能有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学生道德水平德育实效性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简言之,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其最终落脚点在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一、重视家庭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一旦孩子入学,教育的责任就是老师的了,事实上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全程性的。

2.将诚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关键。

在小学课堂包括许多家庭中,都是先告诉孩子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其实这些对于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空洞的。

进行道德教育首先要从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抓起,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言出必行的家庭氛围。

3.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对症下药实施德育。

为了调动家庭和学校的积极性,改革我们的德育管理体制是必要的,不能只是学校一言堂,在评价学生时还要了解其在家中的表现,家庭对学校德育工作要拥有监督和参与权,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而学校也应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及时、详细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校要以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1.创新德育目标、改善道德评价方式。

要育人必须创新德育目标,加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重视德育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价,了解哪些学生成绩不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提高,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品德状况,找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争取全面进步。

2.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 内容 明确 、计 划 周 到 的制 度指 导下 , 中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作用 。 达 到 使 学 生 既 产生 境 宽 心 悦 、 到 尊 重 受
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 有章可循 。在
又有慑于纪律和老师的“ 威严” 第三 , 其他方面的渗透。一是艺术 而 自律 ,
确定德育 内容过程中 , 要克服不分年龄 教育渗透 。 即在音 、 、 、 、 体 美 劳 艺术课教 而他律的功效 。 阶段 , 不分性格特征 而齐头并进 、 死板 学 活动 中, 渗透健康 的兴趣志 向 , 积极 固执 的做法 。
人 生 观 、价值 观 和对 学 生 心 灵 塑 造 、 素质 、 行 道德 素质 的培养 , 在各科 课堂教 不够 的 , 更需要靠 纪律 的约束和老师 的
为养成的重要途径 , 其工作不 是简单易 学 中,可以很 自然地渗透爱 国主义 、 集 严促 , 使学生引起注意 , 形成 良好习惯 。 行、 在短期 内就能完成 的 , 而是一个 长 体 主义 、 人 为乐 、 爱 自然 、 爱 生 助 热 热
[ ] 传 宝 . 与远 近—— 对 于 3檀 高低
德 的 】 人 学 生— — 树 立 平 等 意 识 ; 帮助 学 生 — — 中 , 在积极进取 、 求实创新 的校风 、 班风 “ 育 回 归 生 活 ” 思 考 Ⅱ. 民教 育 ,
o51) 树立服务意识 ; 响学生——树立 师表 中 , 新 颖 独 特 的 板 报 园 地 中 , 极 富 2 0 ( 1 . 影 在 在
二 、 变观 念 、 人 为本 转 以
向上 的审美观 , 热爱劳动 , 互助合作 , 顽
强拼搏等方面的教 育。 二是在管理 中渗
参 考 文 献
[] 1 娄欣 生. 育实效性探 析Ⅱ. 德 1 教

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近几年来,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提出过种种口号,搞了大量的教育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德育工作的成效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是很不相称的。

德育工作者应研究符合实际的以人为本的新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德育实效低的主要表现1.逆反心理许多学生不喜欢上品德课,对老师的思想教育表现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

在一些班里,受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批评的学生反而得到一部分同学的支持。

2.学风浮夸,言行分离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却一塌糊涂。

批评别人振振有词,轮到自己全是歪理。

3.双重人格一些学生在学校或老师面前表现很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彬彬有礼,但回到家里或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任性、自私、不肯吃苦、害怕困难、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等等。

4.心理偏差一些学生的思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得过且过、是非不明,呈现出拉帮结伙、暴力倾向、早恋、吸毒等问题。

二、增强德育实效的主要对策1.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为了提高德育实效,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当代学生,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使教育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当前的小学生多系独生子女,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期,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反应灵敏,这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由于家庭的溺爱,也成了他们成长的障碍:对长辈的关怀认为理所当然,因而娇生惯养、孤独离群、自私自利、缺乏独立能力。

一方面表现出雄心和抱负;另一方面他们又显得懒惰,不愿意为之付诸努力,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满足,注重享受生活和追求直接兴趣。

而一些畸形家庭也可能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家庭的学生或敏感偏激、或沮丧畏惧、或孤僻自卑、或敌视权威、报复社会,呈现暴力倾向、早恋、吸毒等等。

由于各种压力和教育不当,致使不少学生染上心理疾病。

据抽样调查,当今在校小学生中心理正常者占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这个数字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课等方式来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理解长辈,对学校的德育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德育 , 是学校对 学生进行全面 的思想、 治和 道德教育 。 就 政 德 育 的 实 效 性 , 既是 指 德 育 的 内在 效 果 即 德 育 的 要 求 能 够 顺 利 地 转 化 为 学 生个 体 的 思想 道 德 素 质 , 时 也 指 德 育 的 外在 效 益 , 同 即 德 育 通 过 提 升 学 生 的 思想 道 德 素 质 促 进 社 会 物 质 文 明和 精 神
征 。相 同 的 德育 过 程 可 能 会 因为 客 观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发 展 水 平 、认 识 能力 不 同而 出现 正 效 果 、零 效 果 甚 至 是 负 效 果 。开 展 素 质 教 育 以来 , 然 从 上 到 下 都 十 分 重 视 德 育 工 作 , 虽 提 出 过 种 种 口号 , 学校 也 搞 了大 量 的 教 育 活 动 , 德 育 工 作 所 得 到 但 的 效 果 与 所 使 用 的教 育 工作 量 相 比是 极 不 相 称 的 ,还 没 有 取 得 我 们 投 入 的 那 些 力 量 所应 取得 的效 果 和 效 益 。切 实 提 高学 校 德 育 工 作 实 效 , 需要 广 大 德 育 工 作 者 对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实 效 性 内涵 有 一 个 正 确 的 理 解和 认 识 。 校 德 育 教 育 的 目标 和 效 果 , 管如 学 不 何 具 体 表 述 , 可 以简 要 概 括 为 立 德 树 人 , 通 过 德 育 教 育 , 都 即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文 明 和 道德 行 为 习惯 ,让 学 生 在 承 担 社 会 和 他 人 的 道 德 义 务 中 认 识 自我或 自我 价 值 。 因此 , 育 教 育 的 终 极对 象 德 是 学 生 。 育 教 育 活 动这 一 基 本特 征 , 定 了 不 能 离 开 学 生 自身 德 决 的 主 体 性 和 积 极 性 来 进行 德育 教 育 。但 在 我 们 学 校 德 育 教 育 活 动 中 , 往 见 物 不 见 人 , 忽 略 了 学 生 的个 性 发 展 、 立 思 考 能 往 而 独 力、 自我 教 育 能 力 和 道 德 的 认 知 、 断 和 反 思 能 力 的 培 养 , 往 判 往 满足于摆形式搞花 架子 , 面上轰轰 烈烈 , 际上收效甚 微, 表 实 甚

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仪活 动之一 “ 查找身 边不文 明 的现象 ” 这一社 会 实践
校德育 工 作负责 人 , 实践 中 注重 形 成学 校 德育 工 在 作合力 , 在提 升德 育 工作 实 效方 面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活动 , 也得到 了真 正的落 提 高 。我校班 主任 队伍 可谓参 差 不 、 齐, 有几 十年工 作经 验 的 老班 主 任 , 有 初 出茅 庐 、 也 敢 于创新 的年轻 班主 任 , 何 使老 师 在 工 作 中 资源 如
( ) 二 德育 工作 的主体—— 学生
同配合 。除 以 日常 家 访 、 长 会 等方 式 进 行 家 校联 家
系外 , 学校 还应该 主动拓 展家 校联 系 的新途径 。 1 亲子 活动 。我 们 曾经 组 织 过 “ 洁 文 化 进 校 、 廉 园之亲 子诗 歌创 编 比赛 ” “ 约 金 点子 征 集 活 动之 、节 家长篇 ” “ 全 知识 你我 他 亲 子 手 抄 报 比赛 ” 活 、安 等
德育与心 育
提 升 德 育 工作 实 效 性 的 实 践 与思 考
晋 江 市梅 岭街 道 岭 山小 学 蔡娟 娟
品德教育 是学 校 教育 之 魂 , 何提 升 德育 工 作 如
的实效 性 , 我们学 校一直 在 思考 与实践 , 笔者 作为学
益于事 先组织 相关 教师 对 方 案进 行 讨 论 、 订 与 学 制 习。特 别是对 校 园之 星评选 , 各班 主任 、 “ ” 各 星 负责 人把 握准确 , 真正做 到层 层选拔 , 择优 推荐 。文 明礼
为这是 老掉牙 的一 套 , 是学 校 德 育工 作 最 有 效 的 它
部 门举 办的相 关学 习培训 外 , 们 主要 应抓 好 以下 我 两 个 内容 的学 习培训 。一是 学校 德育工 作计划 的学 习。既要 让老 师 明确 学校 德 育工 作的 目的意 义 , 又

齐抓共管,共促德育建设——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齐抓共管,共促德育建设——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和谐校 园
抓 管 , 餐俚 德 育建 设
— —
对 增 强学 校 德 育 工作 实效 性 的思 考
文/ 张 丽

要: 学生思想的主流是好 的, 但也出现 了不 良倾 向, 造 成这 些问题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增 强学校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 , 可从发挥
课 堂教学的主渠道作 用, 优化学校 环境 , 建立学校、 家庭 、 社会相结合 的教育体系做起 。
・ 最深的教育环境 。父母育人理念 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未成年 人 : 的道德养 成及能否健康成长的问题。 因此 , 学校要从 全民教育 的高
美 国著名教 育家杜威认 为, 学校道德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 的记 度 出发 , 密切加强与家长 的合 作 , 整合各类教 育资 源 , 如通过家长 住某些道德 名词或某些道德规则 , 关 键是要培养青少年 学生的道 : 委员会 、 家长会和网络等形式来架起学校 与家长沟通 的桥梁 , 引导
传播媒 体是一种舆论 导向 , 通过 它们 , 人们 获得大量信息 、 科 一 求美 、 求上的 品质 ; 对学生进行 心理咨询和心理 健康教育 , 有意识 技、 知识 等 , 丰富了人们 的精神世 界。 但 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 ,: 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品质 , 促 进学 生素质 的全面提高 ; 通过有 汁 传播媒体无论在质上, 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 。许多中学生沉溺于 : 划、 有 步骤地组织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 , 让学 生了解社会 、 熟悉
义和反叛心理 。 4 . 学校教育 的变化对青少年品德教育 的影 响 : 氛围; 通过开 展丰富多彩 的校 园文化活动来创建 文明 、 健康 、 向上 - 的校 园文化生活 ; 借助班会 、 班级 活动 , 建立 起 良好和谐 的师生关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理念,倡导勤奋、诚信、团结、守法的校风,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情感教育、体验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全面的德育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学校要激励和支持优秀的德育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需要积极建设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社会环境,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促进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其中,德育工作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学生,必然能够在学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取得优秀的表现。

其次,德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德育工作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当今社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是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的。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德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德育课程和活动开展不足。

其次,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最后,德育工作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将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首位的策略1.提高认识,加强重视要将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等方面,要注重体现德育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2.更新内容,创新形式针对当前德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更新德育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使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

同时,要创新德育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应该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想道德素质。

要思考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善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建立科学的德育体系中学德育工作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的规划。

德育目标要明确具体,能够量化和可操作,便于评估和激励。

德育内容要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相适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打造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教育方案。

德育方法要创新灵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三、注重个性化辅导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猛,情感世界复杂多变。

德育工作要注重个性化辅导,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困惑和压力,通过个别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和选择适合他们的道德模范。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强化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合作是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关心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与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是加强学生德育的有力支持,必须重视和加强。

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中学德育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及时检查和评估德育工作的成效,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制定德育考核指标,组织学生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激励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的改进和进步。

“双减”政策背景下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新教育 上旬刊19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立德树人”,其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因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小学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德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有被弱化的现象,导致德育在整个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不够凸显。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怎样强化德育效果,有效落实德育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开辟德育新途径,重构德育评价体系,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双减”背景下加强德育的意义众所周知,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之外,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满足。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开放的时代,无论是成年人还是中小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最显著的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学生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他们对新生事物更加充满兴趣,对于创新更加热情。

一方面,他们接收到更多正能量的信息,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凝聚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力量;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必然输出不同的价值观,映射出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这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的中小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现在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读”,从而使得人们对健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和动摇,很容易走上追逐虚荣、追求功利的道路。

学生时期作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节点,“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社会各界不再一味追求文化课成绩,着力于构建以培育学生高尚情操、激发真正创造力、追求全面健康等为内容的教育体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要求,“双减”政策下德育很显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一是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

取消校外培训机构,要求学校发挥主体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之外,还要提高学校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就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学校德育的育人责任。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2023年已经到来,面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中的新形势,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品德修养、人文情感、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

要想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首先加强德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道德、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德育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关于道德、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还可以制定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利用全社会资源,积极向学生宣传德育理念。

例如,在校园中可以安排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宣传道德、品德、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并将真实的典型案例作为宣传教育资料,向学生展示良好品德的表现和不良品德的后果,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二、提升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专业性不容忽视。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可以加大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放式培训、专项研讨、长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德育工作者掌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素养和能力。

其次,要完善德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机制。

德育工作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例如,加强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德育工作者进行考核评估和评价,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三、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德育工作与学校的管理体系息息相关,只有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家校合育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以家校合育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以家校合育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1. 引言1.1 家校合作是提升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家校合作是提升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应该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努力。

家校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学校德育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和家庭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通过家校合作,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双重呵护下,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家校合作是提升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值得学校和家长共同重视和努力。

1.2 学校德育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学校德育需要家校共同努力,是因为学生的品德养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的品德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孩子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诲和引导,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诚实守信、如何友善待人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而学校则是孩子第二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学校德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如何在集体中尊重团结、如何在学习中努力进取、如何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等品质。

家校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弥补彼此的不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定期沟通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探讨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

家校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家校共同努力是提升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孩子德育成长的保障。

2. 正文2.1 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相互辅助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社会发展的迅猛,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针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以下是本人对这个话题的思考和建议。

一、认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指德育工作能够针对现实情况和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并能够取得实际的效果和成果。

在认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1、德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工作,需要重视其实效性和针对性;2、德育工作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和制定个性化方案;3、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通过实际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来进行检验。

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和措施1、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德育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工作方案。

2、建立科学的德育管理制度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源,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3、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来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启发式教学、游戏式学习、实践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

4、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和教育经费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和教育经费,重点支持和发展德育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5、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两者之间的密切合作,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家校沟通交流活动,增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

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

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人生观念至关重要。

而在高中学校中,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组织者,其工作德育实效性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原因和改进措施。

1. 重视考试成绩,轻视综合素质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考试成绩往往成为评判学生和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

班主任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

这种倾向导致了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投入不足,致使德育实效性受到影响。

2. 指令性德育教育有的班主任对待德育教育采取了一种指令性的方式,出现“你应该怎样做”、“你不能做什么”等形式主义的德育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3. 德育工作难以深入由于教师自身的师生关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难以深入学生内心,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

这导致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难以取得实效。

二、提高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的措施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综合素质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需要引导和倡导转变当前的教育观念,不再单一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多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德育教育。

这样能有效减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上的压力,更多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

2. 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班主任要注重在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做好人、做好事。

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课外时间,进行多方位的德育教育。

3. 引导性德育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应该更多地采用引导性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进,使得德育教育更具有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4. 提升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自身的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

学 习成 绩 ,喜 欢 用 学 习成 绩 的 高低 作 为 衡 量 学生 好 坏 的 标准 ,这 种 “ 智 轻德 ” 的认 识 导 致 德 育 工作 “ 重 说
头 分管 和 具 体 负 责 ,但仅 靠 在 教 学 时 间 里 ,由科 任 教
二是 重德 育 理 论 灌 输 ,轻 行 为 习惯 引 导 。利 用 课 堂 主 阵地 ,对 学 生进 行 德 育 理 论 和 基 本 常识 的教 学 是
必 要 的 。 但 我 们 往 往 偏 重 于 理 论 讲 授 和 课 堂 灌 输 , 总 期 望 通 过理 论 说 教 ,让 学 生 在 思 想认 识 上 产 生 飞 跃 。
生 希 望 能经 常通 过 德 育 老 师 的 “ 事 政 策报 告 ” 了 时 , 解 国 内 外最 新 发 生 的各 种 事 态 , 可见 多数 学 生希 望 德 育 内 容 随着 时 代 的发 展 而 不 断地 调 整 充 实 ,以提 高 思
想 性 、知 识 性 和 趣 味 性 。 四 是 重 群 体 共 性 教 育 ,轻 学 生 个 性 教 育 。 据 调
_
_
I l
誉灞
提高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的调查 与思考
厦 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 中学 宋林平
当前 ,学 校 德 育 工作 面 临复 杂 的 环境 和 严 峻 的 挑 战 ,尽 管 各 级 领 导 对 此 非常 重 视 ,但德 育 工 作 的实 际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 问题 何 在 ,原 因是 什 么 ,如 何 解 决 ,
标 ,在 “ 样 做人 ” 方面 ,还 缺 乏 具体 的衡 量 标 准和 怎
行 为细 则 。 事 实表 明 ,只 有 根 据 各 阶段 学 生 的不 同培 养 要 求 , 把 “ 会 做 人 ” 的 德 育 目 标 细 化 为 行 为 习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于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

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德育工作;困境;主要原因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于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

我们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德育工作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里。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学校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

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

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

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

2.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

而广大的学校生在对待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象,对待书本中的现成的理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不同的想法,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

反观我们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和展现。

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老师就是照本宣科。

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提问,有时用“你还小不懂这些”来搪塞,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得不到回答。

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成长实践和需要相脱节。

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思想政治课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当今世界的社会热点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
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此外,不停的灌输政治理论,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政治的信仰,反而有可能有副作用。

金一鸣指出“内容决定了方法。

内容脱离当前的实际,方法必然是教条主义的,脱离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死记教条,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学校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知识化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道德成了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客观知识对象。

这种客观和外在的知识对象与学生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无法发生意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

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

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

石鸥指出“这种道德教育本质上不道德,从长远看则是无效乃至负效果的。

4.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动行为者,都具有主动教育功能,都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而道德教育客体从狭义上讲是指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

但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当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为教育者。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道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

德育的组织者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而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烁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的现实的主流特征”。

5.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严重分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

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了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生活的更新。

同时也产生了道德价值的多元取向,如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潮。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深刻影响着未成年学生的道德的养成,产生了如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抵不过两天社会影响等现象。

由此可见,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6.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学校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学校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

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

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

如在学校德育中引导学生向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人物学习。

这些革命英雄人物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不具有时代的特色,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无法溶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和影响人生观,这样的道德教育就变成了道德说教。

最后导致个体道德的滑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引导师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应建立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系统;发挥学科渗透德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德育小气候;努力构筑良好的大环境;形成师生参与的全员德育管理网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的影响,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从而走出困境,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闫艳.消除“意义障碍”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2).
[2]程振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3]粟高燕.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3(3).
收稿日期:201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