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排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列的定义。

2. 排列的计算公式。

3. 排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 排列的组合计算。

2. 排列的应用题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排列是指一组事物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

二、讲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是指从一组事物中选择若干个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式。

2. 性质:包括排列的计算公式和性质,如排列的计算方法和排列的性质等。

三、示范排列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根据排列的性质,介绍排列的计算方法,例如使用排列公式计算排列数量。

2. 给出几个简单的排列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理解排列的计算过程。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给学生几道排列计算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排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展示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排列计算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对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案排列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排列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排列-数学教案章节一:排列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排列的定义。

2. 排列的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1. 引入排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

2. 讲解排列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章节二:排列的性质与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排列的性质。

2. 学会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排列的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排列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排列的特性。

2. 演示排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排列。

教学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章节三:排列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排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排列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1. 讲解排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排列的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的应用方法。

章节四:排列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排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排列的综合练习题。

教学步骤:1. 给学生发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巩固排列的知识。

教学练习:1. 完成课后综合练习题,巩固排列的知识。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排列的主要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拓展排列的知识。

教学内容:1. 排列的总结。

2. 排列的拓展知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排列的理解。

2. 讲解排列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对排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的知识。

章节六:排列的进一步应用教学目标:1. 学习排列在组合数学中的更深入应用。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
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的概念。

2. 学会计算排列的个数。

3. 掌握计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个数。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复习资料、白板、彩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介绍排列的概念,并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排列的应用场景。

例如,从一堆书中取出不同的几本书进行阅读的排列等。

Step 2: 计算没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个数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没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例如三张不同的扑克牌、四本不同的书籍等的排列,然后解释计算排列的方法。

Step 3: 计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个数
教师给出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例子,例如由不同的字母组成的单词的排列。

引导学生
思考如何计算有重复元素的排列的个数,并提供解决方法。

Step 4: 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排列计算的练习。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没有重复元素的
排列,另一部分是有重复元素的排列。

Step 5: 总结和拓展
教师总结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排列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排列的应用场景,拓展他们的思维。

Step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Step 7: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并在下节课的开头进行相关讨论。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与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2. 能够应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排列的概念及其性质。

2. 组合的概念及其性质。

3.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认识。

2. 讲解排列的定义和性质,例如排列中元素不重复出现的特点。

3. 给学生布置一些排列练习题,让他们熟悉排列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第二课时:1. 复习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组合的定义和性质,例如组合中元素可重复出现的特点。

3. 给学生布置一些组合练习题,让他们熟悉组合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第三课时:1. 复习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应用,例如在排队、选做题目等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排列与组合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排列与组合方面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反馈。

2. 引导学生思考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排列与组合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排列与组合知识,并拓展到更高级的数学领域,如概率论等。

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练习题。

教学提醒: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课例设计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能够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重复排列、循环排列、组合、应用题解答。

教学难点:排列与组合的区分,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导入排列与组合的概念,通过举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排列(15分钟)
1. 解释排列的概念,并讲解排列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排列的方法。

三、讲解组合(15分钟)
1. 解释组合的概念,并讲解组合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演示计算组合的方法。

四、练习与应用(2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排列和组合的知识做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反馈(5分钟)
1.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2. 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以及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扩展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排列和组合的问题,并交换解答,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排列与组合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
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逐字稿教案
课题:排列
教学内容:排列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排列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排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小明有5种不同的颜色的球,他想把这5个球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在架子上,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是指从事物中取出一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排列的一种方式。

2. 讲解排列的基本性质:n个不同的元素按顺序排列,就得到了n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
A(n, n)=n!。

三、计算方法(20分钟)
1.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当n个元素中取m(m≤n)个元素进行排列时,排列数为A(n,
m)=n!/(n-m)!。

2. 给出几个计算排列数的例题,并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四、应用问题(15分钟)
1. 给出一些排列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解答。

2. 拓展应用问题:如排列组合问题、求不同排列的种类等。

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巩固练习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对排列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加深对排列知识的掌握。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排列的概念、性质及相关公式,以及排列的应用问题。

教材选取:从高中数学教材中选取相关章节,如《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节排列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排列的概念及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能够灵活应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公式。

难点:排列的应用问题解答。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提升学生解决排列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提问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排列和组合的区别。

2. 讲解:介绍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排列计算的练习,加深理解。

4. 实践:给学生相关应用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排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课件、习题集等。

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和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选出5张牌,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2.1 排列的概念教师给出排列的定义,即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方式的总数。

教师讲解排列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排列解决问题。

2.2 组合的概念教师给出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不考虑顺序的方式的总数。

教师讲解组合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组合解决问题。

2.3 二项式定理的概念教师给出二项式定理的定义,即(a+b)^n的展开公式。

教师讲解二项式定理的公式及推导过程,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应用二项式定理解决问题。

Step 3:练习和讨论(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应用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能力。

Step 4: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领域。

Step 5:总结和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解决排列问题,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
3. 通过示例演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排列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排列问题的灵活运用;
2. 排列问题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排列的概念和性质
1.1 引导学生回顾排列的定义和性质;
1.2 讲解排列的基本概念,包括排列的计数方法和排序规则。

2. 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演示排列问题的解题步骤;
2.2 练习一些典型的排列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问题。

3. 排列问题的应用
3.1 综合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排列问题的解题技巧。

五、教学辅助手段
1. 教材课件;
2. 教学视频;
3. 录音笔。

六、教学过程
1. 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排列问题;
3. 进行课堂讲解和示范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列知识;
4. 定期进行练习和测试,巩固学生的排列技能;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2.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范本,希最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高三数学《排列》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高三数学《排列》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高三数学《排列》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数学的教学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排列》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其概念和应用不仅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以高中高三数学《排列》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的基本原理,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课程紧密结合教材,以生活实例导入排列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及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生活实例:通过展示学校社团招新的报名流程、班级座位的调整等实际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发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需要排列?”“排列有哪些应用场景?”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排列的定义、排列数计算公式、排列的性质等,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对排列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3.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直观展示排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排列性质的应用等。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一、认识排列
1. 什么是排列?
排列是指从给定的若干对象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取出一部分(或全部)对象,然后按照一定
的规则进行排列的过程。

2. 排列的基本概念
排列分为有重复的排列和无重复的排列。

有重复的排列:所有的对象不相同。

无重复的排列:对象中有重复的元素。

二、排列的计算方法
1. 无重复的排列计算公式
当从n个不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进行排列时,排列的个数为:P(n,m)=n!/(n-m)!
2. 有重复的排列计算公式
当从n个相同的对象中取出m个对象进行排列时,排列的个数为:n^m
三、排列问题解题步骤
1. 确定问题类型,是有重复的排列还是无重复的排列。

2. 找出给定的对象数量n和要取出的对象数量m。

3. 代入对应的计算公式,得出排列的个数。

4.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排列的运用,解决问题。

练习题:
1. 从A、B、C、D四个字母中任取两个字母排成一对,共有几种排法?
2. 一本书共有8页,要将图画插在前两页之间,那么插图有多少种排列方式?
3. 有6个球,上面标有数字1、2、3、4、5、6,要从中取出4个排成一行,求共有几种
排法?
师生互动:
1. 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一个排列问题,并让同学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设计:排列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设计:排列

高中高三数学教案设计:排列教学内容: 排列教学目标:1.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相关排列问题。

教学重点:1. 排列的计算方法。

2. 排列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和板书。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由重读一个字母在不同位置得到的单词的例子。

如abc、acb、bac、bca、cab、cba。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情况有个专门的数学名词,然后引出排列的概念。

Step 2: 讲解排列的概念1. 分享幻灯片,并简要讲解排列的含义,即由一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

2. 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基本性质,包括排列数等于从左到右第1个位置的选择数乘以从左到右第2个位置是否和第1个位置选择的数相同的选择数,以此类推。

Step 3: 讲解排列的计算方法1.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如从1、2、3、4这4个数字选取3个数字进行排列。

2. 分步骤讲解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计算示例。

a. 从4个数字中选取一个数字作为第1个位置的选择数,有4种选择。

b. 第2个位置的选择数要根据第1个位置的选择来决定,有3种选择。

c. 第3个位置的选择数要根据前2个位置的选择来决定,有2种选择。

d. 将每个位置的选择数相乘,得到总的排列数为4*3*2=24。

3. 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的计算方法。

Step 4: 解决排列问题1. 给学生提供几个排列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解决。

2. 分别讨论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计算过程。

Step 5: 小结与练习1. 小结排列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解题方法。

2.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Step 6: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排列问题,如含有重复元素的排列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数教案教学内容:排列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排列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排列数的计算;
2. 掌握排列数的性质和相关公式;
3. 能够灵活运用排列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3. 排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排列数的计算过程;
2. 排列数的应用题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练习、讨论。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第三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软件;
3. 排列数练习题;
4. 讲义、笔记及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概念:什么是排列数?
2.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排列数的定义。

二、讲解排列数的性质和公式 (15分钟)
1. 排列数的性质:无重复排列数、有重复排列数;
2. 讲解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公式,如nPm和An的计算公式。

三、示范和练习 (20分钟)
1. 示范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进行排列数的练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四、讨论和总结 (10分钟)
1. 分享学生答案,讨论排列数的解题思路;
2. 总结排列数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 (5分钟)
布置排列数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但在实际问题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拓展排列数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解决更复杂的排列数问题。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排列教案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基本性质;
2. 掌握计算排列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应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排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
3. 排列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1. 排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排列的计算方法:排列的个数公式、有重复元素的排列、有限元素的排列、环排列等;
3. 排列的应用:排列和密码、排列和组合、排列和概率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排列的概念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排列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排列问题的练习;
4.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排列的应用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排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练习题答题情况进行评价;
3. 对学生对排列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排列试讲教案模板1. 知识目标:了解排列的概念,掌握排列的性质和计算排列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合理运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排列的概念2. 掌握排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排列的性质2. 运用排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 学生: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准备课堂讨论和练习【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排列是一种有序的组合方式。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借助教学PPT,讲解排列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排列的基本知识。

3. 练习演练(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排列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对排列知识的理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加深对排列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排列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教学反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排列的知识。

【教学延伸】可借助丰富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排列知识,拓展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教学PPT、练习题、课堂讲义通过以上教学流程,可有效引导学生了解排列知识,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排列题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题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题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排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排列的相关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的知识
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排列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排列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活动: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排列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有3个颜色的球分别是红、蓝、绿,问将这3个球排成一排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二、讲解(15分钟)
1. 排列的定义:将若干个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成一列,称为排列。

2. 公式:排列的个数为n个元素排成m列的方式为A(n,m) = n! / (n-m)!
3. 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排列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排列问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一些较复杂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强调排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排列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留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排列问题,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解决
排列问题时,仍需加强练习和思考,以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排列思想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思想教案

高中数学排列思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排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解决排列问题;
3. 能够应用排列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排列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排列的基本性质;
3. 排列的计算方法;
4. 排列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举例介绍排列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授课:讲解排列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排列问题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应用排列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总结排列思想的应用和作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
2. 问题练习;
3. 实例分析;
4. 互动讨论。

五、教学评价:
1. 记忆力;
2. 理解力;
3. 应用能力;
4. 综合能力。

六、教学反馈:
1. 学生课后作业;
2. 学生课堂表现;
3. 学生考试成绩。

七、参考资料:
1. 高中数学教材;
2. 数学学习指导书籍;
3. 网络教学资源。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排列问题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排列问题的概念,理解排列问题的解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排列问题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排列问题的解法。

教学难点:1. 排列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排列问题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排列问题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排列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一组数的排列顺序?二、新课讲授1. 排列问题的概念- 教师讲解排列问题的定义,举例说明。

- 学生理解排列问题的概念。

2. 排列问题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排列问题的性质,如排列的顺序、排列的数量等。

- 学生理解排列问题的性质。

3. 排列问题的解法- 教师讲解排列问题的解法,如排列公式、组合等。

- 学生掌握排列问题的解法。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排列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题思路。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排列问题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排列问题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 学生回顾排列问题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排列问题的知识。

2. 思考排列问题的应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结合实例,提高学生对排列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三数学排列组合讲解

高三数学排列组合讲解

高三数学排列组合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三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为主题,通过对排列组合基本概念、原理及解题策略的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3)排列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转化;(4)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排列组合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排列组合问题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排列组合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高考数学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包括排列、组合的定义及其区别;(2)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如排列公式、组合公式、多重集合的排列组合等;(3)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如特殊元素优先法、捆绑法、插空法等;(4)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排列组合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5)通过排列组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排列组合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5)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情感;(2)通过解决排列组合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需要勤奋和思考;(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6)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

高三数学教案:排列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目的、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步骤,下文为您供应的是教案“高三数学教案:排列”的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

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洁问题的全部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依据详细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3)把握排列数公式,并能依据详细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育同学的抽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同学通过对详细事例的观看、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育同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一、学问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及排列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排列数的公式和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把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排列应用问题当中.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根据肯定的挨次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因此,两个相同排列,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排列挨次也完全相同.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全部不同排列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排列、不同排列,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排列数.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排列,后者是这种排列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 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排列,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排列数.公式推导要留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排列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留意培育同学解决应用问题的力量.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同学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纳.在教学排列应用题时,开头应要求同学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排列数,这样可以培育同学的分析问题的力量,在基本把握之后,可以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三、教法建议①在讲解排列数的概念时,要留意区分“排列数”与“一个排列”这两个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根据肯定的挨次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详细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全部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根据肯定的挨次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ab,ac,ba,bc,ca,cb,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排列,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排列数,符号表示排列数.②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肯定挨次排列”.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排列的挨次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排列,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挨次不同的排列,都不是同一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三数学:排列(教学设计)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高三数学:排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的意义。

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2)了解和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3)掌握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数;(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通过对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二、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的定义、数及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数的公式和解有关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应用问题当中.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因此,两个相同,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不同,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数.与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后者是这种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数.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在教学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三、教法建议①在讲解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数”与“一个”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数是指“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数,符号表示数.②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都不是同一。

叫不同.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在的定义中,如果有的书上叫选,如果,此时叫全.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问题.③关于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再推广到,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导出公式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公式是在引出全数公式后,将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时也能成立,规定,如同时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⑤学生在开始做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的意义。

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2)了解和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的定义、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二、讲授新课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不同方法共有3×2=6种.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再看一个实例.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首先,先确定最高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最高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第二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所有排法.第三个问题呢?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给出定义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从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相同,不仅这两个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顺序不同,也是两个.(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是不是一个数?生:“一个”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三、课堂练习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怎样解?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问题.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所以,共有9种放法.四、作业课本:P232练习1,2,3,4,5,6,7.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