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
中药配方方解
名方篇真武汤(称玄武汤)《伤寒论》组方:茯苓15克芍药10克白术10克生姜10克制附子5克用法:煎汤,每日三次,每日一剂。
或共细为末,每次3g,每天两次。
适应症:用于治疗阴虚证而引起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由于表阳虚,内阴寒,外虚热,内水冲而引起的心惊头昏欲倒,腹痛下痢,大致可归纳为:○1阳症的流感,肺炎,胸膜炎,肺结核。
○2神经系统痴患,神经衰弱,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3心脏病中的心瓣膜病,心力衰竭,心悸,浮肿等。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低下,肠炎,肠结核胃下垂等。
○5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炎和肾萎缩。
○6半身不逐,疟疾,湿疹,老年性瘙痒症,遗尿。
方解:茯苓逐胃内积水,镇静上冲之气,白术助茯苓去水,芍药补里虚,调整胃肠功能;附子的温补力很强,和生姜一起,提高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由于有些药力的综合作用,使体液得到调节,胃肠功能改善。
而治心悸并使元气恢复。
药物功效:芍药为活血、茯苓为利尿药,干姜为驱风附子为温中药。
附记:本方适用于阴虚证所致之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症,表阳虚,内阴寒所致之心悸、头昏等。
苓姜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方:茯苓20克干姜10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三次。
或共细为末(或制成蜜丸),每次5g,每日三次。
适应症:用于腰以下发冷的表证。
治腰痛、腰冷,坐肾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白带多,以及皮肤湿疹,溃疡等。
方解:主要治疗寒湿证,具有温表利水作用。
茯苓、白术逐表湿利水;干姜温表利水;甘草和干姜一起,温里补下焦,有制止尿频的作用。
本方用于治表寒证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夜尿症,遗尿症等,具有温表作用。
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组方:当归15克川芎15克芍药2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用法:共细为末,每次4g,每日3次。
适应症:本方用于体虚贫血、足冷、乏力、月经不调等症。
如贫血、低血压,腰腿发冷月经不调,不孕症,神经衰弱,半身不遂等和神经质。
方解:当归补血润血,治贫血,芍药理气止痛;川芎补血理气;茯苓利水;白术、泽泻利尿。
中药配方
1 玉竹配麦冬、石斛治虚热津少口干2天冬(天门冬【性味】甘、苦、寒。
【功用】养阴生津,清热润肺:用于肺肾阴虚之虚热、干咳、咯血及咽干口渴等症。
3桑椹【性味】甘、寒。
【功用】滋阴养血明目:用于阴虚阳亢之眩晕、失眠、腰膝酸软,筋骨不利以及血虚肠燥之便秘等。
【用法】10~15克。
可熬膏常服。
4女贞子【性味】甘、苦、平。
【功用】滋补肝肾,乌发明目:用于肝肾阴虚之头发早白、两目昏花、耳鸣耳聋、腰膝酸痛及牙齿松动等症。
【用法】10克~15克。
5 党参配熟地、当归治血虚气弱;。
6黄芪配当归(名当归补血汤)治气血俱虚。
7 夜交藤粥【来源】民间方【原料】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白糖适量【制作】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药汁约300克,加粳米、白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盖紧焖5分钟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
8夜交藤具有养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阴虚血少所致的失眠为主,常与合欢皮相须配合,也可与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
9 莲子龙眼粥【来源】民间方【原料】莲子15克龙眼肉10克糯米30克【制作】将莲子、龙眼肉、糯米同煮为粥。
【用法】温热食。
每日2次。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
适用于失血性贫血。
10糖饯加味红枣【来源】民间方【原料】干红枣红砂糖各50克花生米100克【制作】花生米略煮一下,放冷,取皮,与泡发的红枣同放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适量,用小火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米皮,加入红砂糖,待糖溶化后,收汁即可。
【用法】每日3次,随量食。
【功效】补气生血。
适用于产后营养不良性及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小症。
11合欢花粥【来源】民间方【原料】合欢花(干品)30克(鲜品50克) 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作】将合欢花、粳米、红糖同放入锅内,加清水500克,用文火烧至粥稠即可。
【用法】于每晚睡前1小时空腹温热顿服。
中药配方
清热解毒防流感1、清热祛湿茶一:木棉花15 土茯苓20 菊花15 茵陈20 夏枯草15 淡竹15 芦根10 白茅根15 栀子10 金银花10 薏苡仁20 葛根15 甘草52、清热祛湿茶二:广藿香10 佩兰10 紫苏梗10 木棉花15 鸡蛋花10 扁豆15 苍术5 白术10 厚朴花10 茯苓25 北沙参10 玉竹6 甘草5 罗汉果0.333、清热解毒茶金银花30,野菊花20,蒲公英20,地丁20,黄连10。
4、湿气重周身骨痛柴胡10,透骨草20,荆芥15,鸡血藤20,桔梗10,伸筋草20,薏仁10,红花10,白术20,川芎15,川朴20,当归10,土茯苓30,牛七30。
5、清热通便(小儿用量)桃仁5,灯心草3,淡竹叶5,钩藤3,菊花5,山楂3,枝子3,麦芽3,蝉蜕3。
6、红眼病方金银花10,菊花15,连翘15,竹叶15,夏枯草15,桑叶15(配合消炎眼药水)7、防疫茶(流感茶)板兰根30,土茯苓30,金银花30,贯众20,大青叶30,野菊花30。
8、利咽茶蝉蜕10,北杏15,山豆根10,百合30,板兰根30,玉蝴蝶15,射干15,桔梗20克,沙参30。
10、五花茶金银花20,槐花15,野菊花15,葛花15,木棉花20,甘草811、祛湿茶香薷30,薏米20,苍术15,泽泻10,茵陈30,霍香20,佩兰3012、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
适应: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野菊花15,岗梅根20,党参20,黄芪15,茵陈20,苍术20,陈皮8。
13、功效:祛湿、下火夏枯草20,天冬20,金银花20,苦瓜干15,菊花20,桑叶15,麦冬20,鱼腥草15,甘草1014、适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感,口舌生疮,牙龄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枝子15大黄12黄柏15,天花粉15,知母15,黄芩12,金银花15,黄连5,甘草10。
15、热毒痤疮银花15半枝连10连翘10薏米10地丁15绵茵陈15蒲公英10玄参1,栀子10甘草516、痤疮生地30,川芎10,熟地30,红花6,白芍20,黄芩15,三棱15,川断15,莪术15,丹参15,甘草6,丹皮10,薄荷6,元胡10,桂枝15。
中药配方
清热解毒防流感1、清热祛湿茶一:木棉花15 土茯苓20 菊花15 茵陈20 夏枯草15 淡竹15 芦根10 白茅根15 栀子10 金银花10 薏苡仁20 葛根 15 甘草52、清热祛湿茶二:广藿香10 佩兰10 紫苏梗10 木棉花15 鸡蛋花10 扁豆15 苍术5 白术10 厚朴花10 茯苓25 北沙参10 玉竹6 甘草5 罗汉果0.333、清热解毒茶金银花30,野菊花20,蒲公英20,地丁20,黄连10。
4、湿气重周身骨痛柴胡10,透骨草20,荆芥15,鸡血藤20,桔梗10,伸筋草20,薏仁10,红花10,白术20,川芎15,川朴20,当归10,土茯苓30,牛七30。
5、清热通便(小儿用量)桃仁5,灯心草3,淡竹叶5,钩藤3,菊花5,山楂3,枝子3,麦芽3,蝉蜕3。
6、红眼病方金银花10,菊花15,连翘15,竹叶15,夏枯草15,桑叶15(配合消炎眼药水)7、防疫茶(流感茶)板兰根30,土茯苓30,金银花30,贯众20,大青叶30,野菊花30。
8、利咽茶蝉蜕10,北杏15,山豆根10,百合30,板兰根30,玉蝴蝶15,射干15,桔梗20克,沙参30。
10、五花茶金银花20,槐花15,野菊花15,葛花15,木棉花20,甘草811、祛湿茶12、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
适应: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野菊花15,岗梅根20,党参20,黄芪15,茵陈20,苍术20,陈皮8。
13、功效:祛湿、下火夏枯草20,天冬20,金银花20,苦瓜干15,菊花20,桑叶15,麦冬20,鱼腥草15,甘草1014、适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感,口舌生疮,牙龄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枝子15大黄12黄柏15,天花粉15,知母15,黄芩12,金银花15,黄连5,甘草10。
15、热毒痤疮银花15半枝连10连翘10薏米10地丁15绵茵陈15蒲公英10玄参1,栀子10甘草5 16、痤疮生地30,川芎10,熟地30,红花6,白芍20,黄芩15,三棱15,川断15,莪术15,丹参15,甘草6,丹皮10,薄荷6,元胡10,桂枝15。
中药配方秘方范文
中药配方秘方范文中药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中药配方秘方。
1.八珍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川芎、桂枝、当归、香附、芍药。
【功效】益气养血,调和气血。
2.四物汤【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3.知柏地黄丸【组成】知母、柏子、生地、山茱萸、黄柏、白芍、山药。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4.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5.舒筋活血丸【组成】莪术、牛膝、桂枝、陈皮、姜黄、熟地、赤芍、白芍、鸡血藤、络石莲、葱白、生姜。
【功效】舒筋活血,止痛消肿。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常用的中药配方秘方,中医药学中存在着众多的经典配方秘方。
这些配方秘方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疗效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此外,中药配方秘方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配方秘方虽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使用时仍需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并由具备相应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患者在使用中药配方秘方时也需要了解自身体质和病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总之,中药配方秘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应用中药配方秘方,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正确的使用和合理的调整是保证中药配方秘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配方秘方,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简介
本文介绍了《伤寒论》中的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以下是详细内容。
中药配方列表
1.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
2.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杏仁、人参、附子、甘草、生姜。
3. 四逆散:附子、干姜、大枣、甘草。
4. 五苓散:茯苓、白术、桂枝、干姜、泽泻。
5. 五物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6.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石斛、汉防己、牛膝。
7. 大黄防风汤:大黄、芍药、防风、枳实、甘草。
8. 三黄石膏汤:黄连、黄芩、黄柏、石膏。
9. 苏合香附汤:附子、苏合香。
10. 剂石膏汤:石膏、甘草、竹茹、薏苡仁。
11. 若带下补胎汤:地黄、熟地、川牛膝、干姜、杜仲、肉苁蓉、桑椹、川桂枝、知母、大沙参、萆薢子。
(以下省略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结论
本文列举了《伤寒论》中的一百一十三种中药配方。
了解每种配方的组成和用途对于学习中药的应用和中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详细而系统地研究这些配方,可以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40种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
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剂配方比例:
1. 四逆汤:炙甘草(3),乌药(3),生姜(3),附子(1)
2. 三黄石膏汤:石膏(6),黄连(3),黄芩(1)
3. 小柴胡汤:柴胡(6),黄芩(6),黄连(3),人参(6),半夏(3),生姜(3),大枣(12)
4. 茵陈蒿汤:茵陈蒿(3),黄芩(3),黄连(2),芒硝(2)
5. 五子衍宗丸:巴豆(12),大黄(12),芒硝(8),矾石(8),黄连(8)
6. 加味半夏石膏汤:半夏(6),石膏(15),人参(3),黄芩(6),黄连(3)
7. 大黄蜜丸:大黄(5),黄芩(5),黄连(3),川楝子(3),巴豆(3)
8. 柏子仁丸:柏子仁(5),麝香(1),没药(1),郁金(1),麦冬(1),玄参(0.5)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基础方剂配方比例,具体的配方比例
还需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使用中药方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中药。
中药茶饮配方大全
中药茶饮配方大全中药茶饮是一种利用中草药材制作而成的饮品,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健脾益气、调理身体等功效。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药茶饮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和治疗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茶饮配方,供大家参考。
1. 人参茶。
材料,人参5克,红枣5枚,枸杞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人参、红枣、枸杞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提神醒脑。
2. 菊花茶。
材料,菊花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菊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冰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明目、解毒利尿、降低血压。
3. 甘草枸杞茶。
材料,甘草5克,枸杞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甘草、枸杞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清热、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
4. 薄荷茶。
材料,薄荷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薄荷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炎、提神醒脑。
5. 金银花茶。
材料,金银花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冰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炎、预防感冒。
6. 枸杞菊花茶。
材料,枸杞10克,菊花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枸杞、菊花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盖上盖子焖5分钟,再加入冰糖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明目养颜、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茶饮配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口味进行调配。
中药茶饮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但并非人人适宜,建议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饮用中药茶饮,保持身体健康,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1.四物汤:益血安神,适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2.寒凉消痛胶囊: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
3.茵陈蒿汤:清热解毒,适用于胃肠炎、急性结膜炎等症状。
4.逍遥散:祛风湿、消肿止痛,适用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5.扁豆散: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溃疡性口炎等症状。
6.補中益氣丸:补中益气,适用于乏力疲倦、气虚内伤等症状。
7.回春丸:滋补强壮,适用于体弱多病、养颜美容等症状。
8.逍遥丸:安神定志,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症状。
9.薏苡仁散:利湿消肿,适用于水肿、排尿困难等症状。
10.四神丸:安定心神,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症状。
11.茯苓健脾丸: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12.治疗乙肝:黄连上清丸、护肝片、核仁肝片等中药配方。
13.治疗慢性咽喉炎:慢喉宁口服液、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中药配方。
14.治疗脱发:养生脱发汤、益毛丸等中药配方。
15.治疗消化不良:大力神胃康片、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配方。
16.治疗痛风:活络消痛酊、通淋颗粒等中药配方。
17.治疗感冒: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配方。
18.治疗便秘:大承气丸、红豆薏苡仁汤等中药配方。
19.治疗高血压:复方丹参片、降压草本颗粒等中药配方。
20.治疗糖尿病:降糖胶囊、龙胆降糖片等中药配方。
21.治疗失眠:安宁神静胶囊、安宫牛黄丸等中药配方。
22.治疗便血:血府逐瘀片、止血宝合剂等中药配方。
23.治疗子宫肌瘤:原发逐瘤丸、红花逐瘤丸等中药配方。
24.治疗痛经:桃仁红花丸、茵陈蒿汤等中药配方。
25.治疗冠心病:血脉通胶囊、养心安神胶囊等中药配方。
中药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毒性较大或者功效不确定的药物,请务必遵医嘱,并在合格的中药店购买正规的中药。
同时,在使用中药时也应该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不要盲目追求疗效,而忽视身体的变化。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中药配方参考
中药配方参考(外用切忌内服)1.关节炎白芷15g 独活15g 草乌5g 防风15g 豨签草30g羌活15g 川乌5g 甘草10g 灵仙30g 伸筋草30g桂枝15g 红花15g 土鳖虫15g 乳香10g 没药15g2.类风湿性关节炎乌蛇20g 土鳖虫15g 全虫3g 蜂房10g 鳖甲珠10g 当归15g 熟地15g 海桐皮15g 葶苈子15g 蓁艽20g33.骨质增生:乳香20g 没药20g 鳖甲珠10g 桂枝20g 土鳖虫15g 桃仁5g 灵芝米15g4.腰椎间盘突出乳香10g 没药10g 黄连15g 公英10g 当归15g 川牛膝15g 丹参15g 双花10g 连翘10g 土茯苓20g5.偏头痛、高血压川芎10g 白芷5g 桂枝5g 独活5g 羌活5g 红花10g 夏枯草15g 蔓荆子15g6.神经衰弱、失眠茯神10g 酸枣仁10g 柴胡15g 白芍15g 川芎10g黄芪20g 五味子10g 生地10g7.坐骨神经痛桃仁15g 红花15g 赤芍15g 当归15g 荆芥15g 防风15g 公英10g 鸡血藤15g 牛膝15g 木瓜15g 麻黄15g8.鼻窦炎连翘15g 苍耳子15g 白芷15g 赤芍15g 辛夷荑花15g 败酱草25g 龙胆草15g9.哮喘生黄 1.5g 柴苑15g 半夏25g 川贝25g 生姜50g白芥子10g 苏子15g 胆南星25g 桔梗25g 细辛25g 阿胶50g 地龙10g10. 气管炎麻黄15g 桂枝15g 干姜15g 白芥子15g 南星15g半夏15g 肉桂15g 补骨脂30g 葶苈子15g11.胃炎桂枝15g 陈皮15g 百部10g 川椒5g 元胡10g干姜10g 乌药15g 苏梗15g 川楝10g12.乳腺增生鳖甲珠10g 白芷5g 川乌(生)5g 桂枝5g 艾叶5g川芎5g 威灵仙5g 灵脂5g 红花10g13.偏瘫桃仁15g 红花10g 当归15g 天马10g 杯牛膝15g独活10g 丹参15g 鸡血藤15g14.静脉曲张、静脉炎红花10g 白芷15g 草乌5g 黄芪30g 丹参10g乳香10g 川芎10g 独活15g 土茯苓30g15.痔疮川芎10g 红花5g 木瓜5g 桂枝10g 仙鹤草5g五倍子5g 大黄10g 白芷10g药液配置及使用方法:取上述药方一剂,用50度以上白酒500ml浸泡五天以上。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一直以来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疗效被广泛认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及其功效。
银翘解毒颗粒
配方
•银花 15克
•藿香 10克
•甘草 5克
功效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痛等症状。
逍遥丸
配方
•升麻 10克
•巴戟天 10克
•肉苁蓉 10克
•淫羊藿 10克
功效
补肾壮阳,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腿酸软、阳痿遗精等症状。
四物汤
配方
•当归 12克
•白术 12克
•熟地 12克
•川芎 6克
功效
补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三峡清胆颗粒
配方
•金钱草 15克
•香附 10克
•泽兰 10克
•苦楝皮 10克
功效
清热健胆,用于胆囊炎等胆道系统疾病。
中药配方多种多样,且常常搭配使用,根据不同病症制定不同的药方,不同体质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搭配,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该根据医师的建议来调配药方,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中药配方虽然在治疗疾病中有一定疗效,但仍需谨慎使用,特别是慎防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出现。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药配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并为维护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大全目录药物药性效 (2)药性口诀 (3)解表方剂类 (5)清热方剂类 (6)泻下方剂类 (11)和解方剂类 (13)温经方剂类 (16)消导方剂类 (20)止血方剂类 (20)理气方剂类 (21)止呕降逆方剂类 (22)安神方剂类 (24)祛风化湿方剂类 (24)活血方剂类 (26)镇痉方剂类 (28)止咳化痰方剂类 (30)止痛方剂类 (32)化湿利水方剂类 (34)补益强壮方剂类 (37)治痈疡方剂类 (42)驱虫方剂类 (44)其他方剂类 (44)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1.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3.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桑枝、臭梧桐、4.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5.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6.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8.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10.化痰止咳药:贝母川贝、浙贝、杏仁半夏、姜半夏、前胡、白前、枇杷叶、桔梗、瓜蒌、天花粉、草菓。
11.理气药: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乌药、甘松、苦楝子(川楝子、金铃子)沉香、薤白。
12.活血药:川芎、郁金、丹参芍药、赤药、白药、红花藏红花、益母草、延胡索、玄胡、手膝、桃仁、王不留行13.止血药:蒲黄、仙鹤草(脱力草,龙芽草,金顶龙芽)三七、田七、白芨茜草、地榆、槐花侧柏叶、柏子仁、白茅根、莲藕、艾叶、丝瓜络、伏龙肝、百草霜。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桑枝、臭梧桐、4. 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5. 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6. 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 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 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10. 化痰止咳药:贝母川贝、浙贝、杏仁半夏、姜半夏、前胡、白前、枇杷叶、桔梗、瓜蒌、天花粉、草菓。
11. 理气药: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乌药、甘松、苦楝子(川楝子、金铃子)沉香、薤白。
12. 活血药:川芎、郁金、丹参芍药、赤药、白药、红花藏红花、益母草、延胡索、玄胡、手膝、桃仁、王不留行13. 止血药:蒲黄、仙鹤草(脱力草,龙芽草,金顶龙芽)三七、田七、白芨茜草、地榆、槐花侧柏叶、柏子仁、白茅根、莲藕、艾叶、丝瓜络、伏龙肝、百草霜。
14. 补血药:地黄、熟地、生地、何首乌、当归、阿胶、桑椹子、龙眼肉、鸡血藤、 15. 补气药: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白术、黄精、甘草、红枣、黑枣、16. 补阴药:沙参、麦门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女贞子、枸杞子、地骨皮、枸杞头、 17. 补阳药:胡桃、补骨脂、破故纸、肉苁蓉、仙灵脾、菟丝子、杜仲、巴戟、益智仁、续断、狗脊潼蒺藜、白蒺藜。
中药香料配方
中药香料配方中药香料配方是指选择中草药作为原料,经过配比和炮制,制作成具有香味的药物或香料。
下面是一个以桂皮、陈皮和当归为主要原料的中药香料配方。
材料清单:-桂皮30克-陈皮20克-当归15克-干姜10克-丁香5克-砂仁5克-干辣椒3克-草果2克-八角2克-大茴香2克-小茴香2克-干山楂5克炮制方法:1.将桂皮、陈皮和当归分别洗净,晾干后切碎备用。
2.将干姜、丁香、砂仁、干辣椒、草果、八角、大茴香、小茴香和干山楂分别洗净,晾干备用。
3.将切碎的桂皮、陈皮和当归与晾干的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
4.将混合好的材料放入研磨器中研磨成粉末状。
使用说明:1.将研磨好的中药香料放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2.使用时,根据需要取出适量的中药香料使用。
3.中药香料可以用于烹饪、腌制食材和炖煮食物等。
根据不同的菜品,可以适量调整使用的量。
功效与作用:1.桂皮具有温肾助阳、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提高食欲,具有暖胃的作用。
2.陈皮有理气消积、理胃行气的作用,可以去除食物中的腥味和秽气。
3.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养颜的功效,能够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颜色。
4.干姜有温中止呕、理脾胃的作用,能够提高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5.丁香具有行气止痛、良药化痰的功效,能够增添食物的香味和味觉感受。
6.砂仁可理气降逆、除湿宽中,能够增加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7.干辣椒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能够使食物更加辛辣和有风味。
8.草果有散寒温中、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增加食物的香气和味道。
9.八角有温中降逆、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香味。
10.大茴香有理气止痛、健胃开胃的功效,能够增加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11.小茴香有燥湿化食、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使食物更加香气四溢。
12.干山楂有健胃消食、行气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总结:这个中药香料配方的主要材料是桂皮、陈皮和当归,配合其他的香料和草药,制作成研磨后的粉末。
这种中药香料配方具有温中理气、补血活血、去腥消秽的作用,可以增加食物的香气和口感,提高食欲和消化功能。
中药配方教案:中药配方的制备和用法介绍
中药配方教案:中药配方的制备和用法介绍中药配方的制备和用法介绍中药配方是中医经验的结晶,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组成的特定比例组合,在中医诊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药配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胃疼、头疼、肚子疼、痛经、失眠、焦虑等等。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选用合适的中药配方并正确地制备和使用它们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中药配方的制备和用法,以便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一、中药配方的制备1.制定处方与验方中药处方的“方”字指中药的配方,这是中医治疗中的基础工作。
处方必须是医生经过分析、诊断、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疾病,从几百种中草药中精选出的特定药材组合。
因此,制定中药处方是中医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
验方是指医生在处方上说明处方药物的名称、重量、注意事项等,以便中药配方的制备。
2.选择中草药选择中草药要根据各药之间的相容性、不相宜性、搭配煎煮、药性、药味等特点进行。
根据病情,可采用单味药或复方药,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按处方选用药材,避免随意增删,以免影响药效。
3.制药与煎煮制药,即将药材洗净、晒干、打碎、筛选之后,按照验方的比例配制药物并包装。
药物包装上必须标注药品名称、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煎煮是指把中药材放在水中熬煮,使其成为一杯杯药汤,按照病情、处方、病人的不同,分别进行煎煮。
煎煮中需要注意功夫,一般要求用煮沸至浓汁,滴入水中产生下沉带泡沫,煮至泡沫消失,剩余的水分是使用的药物。
二、中药配方的用法1.中药的分类与用法中药按照用法分为内用和外用。
内用是指将中药口服或灌肠,进入人体的消化道,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外用是指将中药外敷或涂擦在患处,以达到缓解症状、恢复机体的目的。
2.中药的用量和用法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量和用法,具体的药量和用法需遵循中医理论的规定,这样才能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中药用量以“分、钱、两”为单位,按照体重、年龄、病情、用药人群等等因素进行具体定量,一般不宜超过每天50克。
熬制药材配方大全
熬制药材配方大全熬制药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备方法,它将多种药材按照特定的比例和顺序混合,通过长时间的熬煮,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熬制药材配方,供您参考:1. 清热解毒配方- 金银花 15克- 连翘 10克- 板蓝根 15克- 薄荷 5克- 甘草 5克将上述药材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过滤取汁,每日分2-3次服用。
2. 补气养血配方- 当归 10克- 黄芪 15克- 红枣 10枚- 龙眼肉 10克- 枸杞 10克将药材与适量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1小时,取汁服用,每日1次。
3. 温阳补肾配方- 肉苁蓉 10克- 杜仲 10克- 熟地黄 15克- 枸杞子 10克- 淫羊藿 5克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1小时,过滤取汁,每日1次,睡前服用。
4. 疏肝理气配方- 柴胡 10克- 白芍 10克- 郁金 10克- 香附 5克- 川芎 5克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过滤取汁,每日分2次服用。
5. 祛湿化痰配方- 茯苓 15克- 陈皮 10克- 半夏 10克- 薏苡仁 15克- 桂枝 5克将药材与适量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45分钟,过滤取汁,每日分2次服用。
6. 安神助眠配方- 酸枣仁 15克- 龙骨 15克- 牡蛎 15克- 百合 10克- 远志 5克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1小时,过滤取汁,每日睡前服用。
7. 调经止痛配方- 益母草 15克- 川芎 10克- 当归 10克- 红花 5克- 桃仁 5克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30分钟,过滤取汁,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日1次。
8. 强筋壮骨配方- 牛膝 10克- 杜仲 10克- 桑寄生 10克- 续断 10克- 骨碎补 5克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小火熬煮1小时,过滤取汁,每日1次,饭后服用。
请注意,熬制药材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配方大全
中药配方大全中药配方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
中药配方大全汇集了丰富的中药配方,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剂,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感冒类。
1. 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气喘。
2. 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疏通经络。
适应症,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畏寒。
3. 葛根汤。
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
功效,解表散寒,解热解毒,利咽化痰。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
二、消化类。
1. 保和丸。
组成,砂仁、茯苓、泽泻、厚朴。
功效,健脾和胃,化湿和中,调理气机。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2. 三黄片。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痢止渴。
适应症,湿热痢疾,热痢腹泻,口渴咽干。
3. 苦参汤。
组成,苦参、黄芩、黄连、知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适应症,热毒血痢,血热便秘,小便淋沥。
三、祛痰止咳类。
1. 杏苏散。
组成,杏仁、苏叶、桔梗。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饮咳嗽,气喘咳嗽,咳痰吐血。
2.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桔梗、金银花、连翘。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解毒利咽。
适应症,肺热痰盛,痰多咳嗽,咽喉肿痛。
3. 天麻钩藤散。
组成,天麻、钩藤、桔梗、半夏。
功效,祛风化痰,平喘止咳,镇惊安神。
适应症,风痰咳嗽,气喘眩晕,癫痫抽搐。
以上所列举的中药配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药配方大全中还包含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配方,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
希望这些中药配方能够为中医药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配方的注意事项
中药配方的注意事项中药配方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将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和方式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治疗疾病或调节体质的目的。
在使用中药配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论治:中医中药强调辩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也各异,所以在使用中药配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病情轻重、寒热虚实等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 药物组合禁忌:中药配方中的药物组合要注意禁忌,避免出现相互影响或产生不良反应。
这需要医生根据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性对比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来判断。
比如某些中药成分会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中毒反应,这在配方时需要避免使用。
3. 药物剂量控制:中药剂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过量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剂量控制需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毒性、有效成分含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等多个因素。
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并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
4. 注意药性互补:中药配方中的药物应该有药性互补的考虑,即配方中的药物应具有相应的性味和功效,能够相互作用、协同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配方中应有主药、辅助药和调节药等不同类型的药物,以达到药物的整体效果。
此外,药物性味的调配也需要合理选择,以达到药性平衡,避免出现药物过强或过弱的情况。
5. 注意药物炮制和配伍:中药配方中的药物炮制和煮煎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增强功效或减轻毒副作用。
而煮煎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药物成分的溶出程度和效能的差异。
此外,中药配方中的配伍也需要合理搭配,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相互抵消的情况。
总之,中药配方的注意事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而且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此外,在使用中药配方时,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解毒防流感1、清热祛湿茶一:木棉花15 土茯苓20 菊花15 茵陈20 夏枯草15 淡竹15 芦根10 白茅根15 栀子10 金银花10 薏苡仁20 葛根 15 甘草52、清热祛湿茶二:广藿香10 佩兰10 紫苏梗10 木棉花15 鸡蛋花10 扁豆15 苍术5 白术10 厚朴花10 茯苓25 北沙参10 玉竹6 甘草5 罗汉果3、清热解毒茶金银花30,野菊花20,蒲公英20,地丁20,黄连10。
4、湿气重周身骨痛柴胡10,透骨草20,荆芥15,鸡血藤20,桔梗10,伸筋草20,薏仁10,红花10,白术20,川芎15,川朴20,当归10,土茯苓30,牛七30。
5、清热通便(小儿用量)桃仁5,灯心草3,淡竹叶5,钩藤3,菊花5,山楂3,枝子3,麦芽3,蝉蜕3。
6、红眼病方金银花10,菊花15,连翘15,竹叶15,夏枯草15,桑叶15(配合消炎眼药水)7、防疫茶(流感茶)板兰根30,土茯苓30,金银花30,贯众20,大青叶30,野菊花30。
8、利咽茶蝉蜕10,北杏15,山豆根10,百合30,板兰根30,玉蝴蝶15,射干15,桔梗20克,沙参30。
10、五花茶金银花20,槐花15,野菊花15,葛花15,木棉花20,甘草811、祛湿茶香薷30,薏米20,苍术15,泽泻10,茵陈30,霍香20,佩兰3012、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
适应: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野菊花15,岗梅根20,党参20,黄芪15,茵陈20,苍术20,陈皮8。
13、功效:祛湿、下火夏枯草20,天冬20,金银花20,苦瓜干15,菊花20,桑叶15,麦冬20,鱼腥草15,甘草1014、适应: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感,口舌生疮,牙龄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枝子15大黄12黄柏15,天花粉15,知母15,黄芩12,金银花15,黄连5,甘草10。
15、热毒痤疮银花15半枝连10连翘10薏米10地丁15绵茵陈15蒲公英10玄参1,栀子10甘草5 16、痤疮生地30,川芎10,熟地30,红花6,白芍20,黄芩15,三棱15,川断15,莪术15,丹参15,甘草6,丹皮10,薄荷6,元胡10,桂枝15。
17、猪流感桑叶12,枇杷叶12,菊花12,葛根15,北杏仁10,苡仁15,芦根15,桔梗12,连翘12,银花12,大青叶15,甘草6。
(感冒咳嗽时可加杏仁10,桔梗12,枇杷叶15)18、猪流感桑叶12,枇杷叶12,菊花12,桔梗12,杏仁10,大青叶15,金银花12,连翘12,甘草6。
19、祛湿茶附子15,前胡6,细辛6,荆芥6,麻黄10,桂枝10,桑叶30,炙甘草6,杏仁6,生姜2片。
儿科类20、小儿清热清心火口臭生熟薏米各20克,玉米心10克,山楂5克,鸡内金5克,麦芽8克,羚羊角丝3克,灯心草1扎,钩藤5克,蝉蜕5克,白芍8克。
21、主治小儿经常流鼻血柴胡20,大枣3枚,黄芩12,桔梗15,半夏10,党参10,生姜3片,甘草8。
22、小儿七星茶山楂8,麦芽6,钩藤6,淡竹叶5,薏米5,甘草3,灯心草2扎,蝉蜕3-4只。
23、小儿七星茶钩藤10,蝉蜕3-4只,山楂10,谷芽10,苡米10,淡竹叶10,灯心草5,甘草5。
24、小儿清热茶色藤10克,淡竹叶10克,蝉蜕5克,山楂15在,枝子10克,麦芽10克,菊花10克,灯心草半扎,桃仁10克25、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预防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
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
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感冒咳嗽咽炎26、风寒感冒茶(疏风散寒)姜活30克,荆芥10克,紫苏叶20克,黄芩15克,白芷10克,生姜10克27、风热感冒茶(疏散风热)桑叶30克,葛花30克,葛根20克,连召20克,银花15克,薄荷10克(后下)28、风热感冒主治:疏风散热,利咽解毒,用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桔梗12克,北杏10克,桑叶10克,薄荷8克,牛蒡子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12克,芦根10克,神曲10克。
29、(风寒感冒散热)主治:疏风散热、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
荆芥12克,葛根15克,桔梗15克,防风12克,白芷5克,柴胡12克,紫苏叶8克,芦根10克,薄荷10克,苦杏仁10克,地丁10克。
30、风寒咳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半夏12克,瓜蒌皮10克,麻黄5克,瓜蒌仁10克,北杏10克,陈皮5克,紫菀10克,甘草8克,冬花10克,桔红10克。
31、风寒咳嗽柴胡10克,款冬花15克,白芍20克,法夏(半夏)10克,郁金15克,桑白皮20克,黄芩15克,苏子6克,麻黄12克,北杏15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五味子12克(另加少许姜、陈皮)33、咽喉炎石斛15,茯芩15克,胖大海10克,知母15克,地骨皮15克,乌梅5克,黄柏15克,甘草10克,石膏20克,生地20克,沙参20克,柯子15克,丹皮15克,桔梗15克。
32、风热咳嗽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理肺燥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清肺热。
川贝10克,五味子8克,杷枇10克,冬花10克,桔梗10克,北杏10克,陈皮5克,甘草8克,沙参12克,远志10克,桔红10克,茯苓15克,瓜蒌仁10克。
34、咽喉炎蝉蜕2克,射子3克,蒲公英3克,板兰根10克,地丁3克,胖大海3克,甘草10克,诃子3克,大青叶3克,银花藤5克,银花5克,杏仁5克,川芎3克。
35、咽喉炎、清热泻火桑叶10,柴胡10,茯苓30,菊花15,鸡内金10,竹叶10,川贝10,连翘15,石菖蒲10,土牛七10,麦冬10,金银花20,白芍20,白术20,杏仁10。
36、鼻炎细辛6克,川芎6克,辛夷6克,青蒿9克,升麻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桑叶12克,茅根12克,白芷6克,防风6克,生地15克,侧柏叶12克。
37、鼻咽炎枝子10,菊花30,龙胆草16,桑叶10,鱼腥草30,连翘20,黄芩10,苍耳子16,川芎8,辛夷14,薄荷6,生石膏30,白花蛇舌草8,鹅不食草10,银花30。
38、淋巴结炎风栗壳10克,板蓝根10克,猫瓜草10 克,牡蛎6克,夏枯草10克。
39、湿热下注汤山药15克,蜜枣2克,太子参3克,川太10克,云苓15克,扁豆10克,土茯苓15克,赤小豆5克,苡米5克,陈皮1块,姜2片。
40、阴虚内热型,咽干,咽痛,咽痒,咳嗽,少痰,大便干结,舌苔红,脉搏较弱玄参12麦冬12,甘草6,枇杷叶12,生地20,川贝9,杏仁12,薄荷6,白芍1241、扁桃体发炎、发烧元参30克,生地20克,银花20克,人、蒲公英20克,山豆根10克,柴胡10克,板蓝根30克,连翘12克,桑螵蛸12克,甘草6克,黄连6克,青黛4克健脾消脂降血压42、健脾、补气、祛湿茶北芪20,党参5,茯苓20,苍术15,猪苓15,白术12,泽泻20,陈皮5。
43、消脂保健茶(减肥茶)山楂15,泽泻15克,丹皮15克,女贞子10克,荷叶10克,冬瓜皮15克。
44、降血压、失眠、安神青葙子10克,木香12克,牛七12克,天麻12克,龙齿10克,寄生10克,石决明10克,黄芩10克,杜仲10克,生地12克,枝子10克,珍珠母10克。
45、降血压黄芪12 当归12 田七12 海藻12 牡蛎12 别甲12 党参1246、降压茶罗布麻50克,绞股兰50克,决明子20克,杭菊花30克,车前草30克,钩藤30克。
47、降脂茶(减肥茶)绞股兰50,山楂50,荷叶50,罗汉果2个,普洱茶50,大黄10,莱菔子30。
48、活血降压、中风野木瓜20北氏15茯苓20地龙15姜活10防风10白芍15丹参15,炙甘草6,当归10。
清肝利肝明目49、肝炎引起,清肝明目,眼痛,眼屎多谷精子10克,木贱10克,桑叶15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
50、肝炎别甲12,元参6,辣慈菇12,大青叶12,丹参6,重楼10,黄柏8,连翘8,蒲公英10,绵茵陈12,穿山甲10,鸡骨草15,金银花5,蛇舌草12,野菊花10,甘草6。
51、清肝胆,利湿热龙胆20克,柴胡10克,木通15克,枝子10克,泽泻20克,生地黄20克,车前子10克,当归5克,炙甘草5克,黄芩15克。
52、眼痛、流眼水柴胡10,石决明30,黄芩10,草决明20,双白皮10,木贼15,桔梗10,白芍10,川莲10,青箱子15,防风10,京芥10,蝉蜕10,赤芍10。
珍珠末2克53、清肝明目茶羚羊角5,杭菊花30,夏枯草30,草决明30,青箱子20,刺疾藜20,枸杞子20。
54、消炎利胆茶(排石茶)茵陈50,蒲公英30,玉米须30,生山枝20,败酱草30,金钱草5,车前草50克。
皮肤外洗55、外洗(皮肤痒、祛湿毒)白帆20克,冰片20克,白头翁20克,银花藤30克。
56、皮肤痒(外用成人份量增加)金银花10克(30克),白帆5克(20克),白鲜皮10克(30克),冰片5克(20克),白头翁10克(30克)57、皮肤痒、祛湿毒(外洗)苍术10克,地肤子15克,黄柏10克,蛇床子15克,土茯苓30克,苡米15克,白鲜皮15克,甘草5克58、皮肤痒、祛湿毒(外洗)蛇床子30克,川椒6克,黄柏15克,土茯苓50克,地肤子30克,苦参15克。
59、痔疮外洗生地25克,大腹皮25克,银花25克,苦参25克,血蝎25克,地肤子25克,荆芥25克,黄柏25克,五倍子20克,薄荷15克(后下)用法:放清水平1盆,煮沸30分钟后倒入桶内,先用热气薰,待水温适宜后入水内40分钟即可。
妇科60、戒奶①麦芽50克,山楂20克,淡豆豉20克②谷芽60 麦芽60 桔核15 大腹皮15 山楂1561、通乳①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②黄芪15 党参15 炒白术10 当归10 生地15 熟地15 通草10 山甲8 王不留行1062、四物汤(补血、月经有淤)熟地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可加红花、香附、桃仁)63、四君汤(脾胃虚弱可用)党参20克(可换人参),云茯(茯苓)10克,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
64、八珍汤党参15,当归10,川芎10,云苓20,白术12,甘草6,熟地20,白芍15。
65、丰胸四物汤黄芪12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枸杞10阿胶10(烊化服)66、乳线炎、止痛、散疼炒山甲10克,川芎30克,全虫(全蝎)10克,柏子仁40克,玉京(郁金)15克,京下10克,红花10克,金银花30克,地丁20克,桔梗20克,远志15克,地龙20克,甘草5克,天麻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