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混凝土粘结薄弱界面成因分析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增强措施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增强措施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重要性 (3)三、影响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因素 (3)1.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5)1.1 水泥种类与强度等级 (7)1.2 骨料粒径与级配 (7)1.3 添加剂种类与掺量 (9)1.4 配合比设计原则及优化方法 (10)2. 界面处理与施工工艺 (11)2.1 界面剂种类与性能要求 (13)2.2 施工方法与环境条件影响 (14)2.3 界面粗糙度与粘结性能关系 (16)3. 外部荷载与环境因素 (16)3.1 应力状态与分布对粘结性能影响 (18)3.2 温度变化对粘结性能影响 (19)3.3 湿度与化学侵蚀作用分析 (21)四、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增强措施 (22)1. 优化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3)1.1 选择合适水泥和骨料类型 (24)1.2 调整添加剂种类和掺量优化性能 (24)1.3 合理设计配合比提高界面强度 (26)2. 改进界面处理与施工工艺技术 (27)2.1 选用高性能界面剂提高粘结效果 (28)2.2 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设备保障施工质量 (30)2.3 控制界面粗糙度改善粘结性能 (31)3. 应用外加剂改善粘结性能 (32)五、实验方法与评价标准 (33)六、案例分析 (33)七、结论与展望 (35)一、内容概述在土木工程中,新老混凝土的衔接与接合通常是一项挑战,因为它们之间的粘结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增强措施,以改善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
界面粘结性劣化原因:文中首先分析界面粘结劣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新混凝土中含碱性较低的砂浆或骨料对旧混凝土表面的化学侵蚀,水分侵入导致的混凝土膨胀与收缩,以及键槽清理不彻底等。
界面增强原理:然后详细介绍界面粘结强度增强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咬合和摩擦力增强,粘接材料(如树脂、砂浆、短纤维)的力学与化学反应。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弱面, 结合 界面质量难 以保证 , 重的可 能使混凝 土块失 去整体 孔 洞较 多 , 界 面 强 度 的 决 定 因 素 ; 变 层 是 由反 应 层 向新 混 凝 严 为 渐 作用而出现分离脱落现象 , 因此工程界非常重视 对新老混凝土结 土的过渡层 , 主要 由新混 凝土 的水化产 物组成 , 但该 层 的晶体较 合的研究和处理 。
导管埋 入过深 , 造成断桩 。5 灌注桩的顶面标高应 比设计标高值 ) 工程 ,0 3 2 :73 ・ 2 0 ( ) 3—8 高 5 m~l 0c 以保证 桩顶} 凝土质量 。 0c 0 m, 昆 [ ] 乌效呜 . 井液与 岩土工程 浆液 【 . 5 钻 M] 武汉: 中国地质 大 学
一
参考文献 :
2. 水 下 混 凝 土 浇 筑 8 水 下 混 凝 土浇 筑是 最 后 一 道 关 键 性 工 序 , 注 意 以下 几 点 : 应
5 0∞ 。2 商 品混 凝 土 工 程 车 到 达 现 场 , 注 前 必 须 进 行 坍 落 度 ) 灌 下 混 凝 土 浇 筑 , 批 混 凝 土 必 须 保 证 封 底 成 功 , 注 过 程 应 做 到 首 灌
[ ] 杨明友 . 1 青藏铁路 高原 冻土无循 环旋挖 钻进施 工工具 的设
计 和 改 进 []探 矿 工程 ,0 24 :34 . J. 2 0 ( )4—4 矿 工 程 ,0 3 4 :59 ・ 2 0 ( )9 —6 程 ,0 3 5 :0 —0 . 2 0 () 1 11 2
1 灌注前导管必须严密 , ) 长度适 中, 保证底端距孑 底 3 m~ L 0 [ ] 于好善 . 2 青藏铁路 基础 桩孔施 工用旋挖 钻具 的研 究[] 探 J.
导管要定期 进行水密性试 验 , 查是 否漏 气 、 检 漏水 和变形 。两 节 桩身质量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 全部为 A类桩 。 导管之间应安放“ 形 密封圈 , 0” 导管依次 下放 , 部下入孔 内后 , 全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共3篇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共3篇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1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混凝土结构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使用多年后不可避免出现损坏和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维修和加固。
此时,新混凝土会和老混凝土发生界面连接,其中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是影响整个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触面的粘结机理成为混凝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的性质、界面性质以及施工参数等。
在混凝土的性质方面,其抗压强度、波动性、形状和大小等因素都会对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强度产生影响。
在界面性质方面,界面的平整度、清洁度以及用于连接界面的粘结材料的选择都是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
在施工参数方面,包括抹灰厚度、浇筑温度、湿度、振捣条件等也会影响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研究表明,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粘结强度与界面处的水中膨胀性、界面张力、表面表征性或界面粘结能力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提高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在新老混凝土交界面的设计方面,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粘结材料和粘结技术,并进行精确施工。
在设计阶段,需要从混凝土的特性和界面要求等方面进行考虑,例如混凝土抗压强度、水灰比、浇筑温度等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选择适当的粘结材料,例如砂浆等,在密闭的空间条件下抹平并达到一定的厚度。
其次,在施工方面,需要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例如界面清洁、界面处理、抹灰等都非常重要。
界面清洁需要保证界面表面没有污垢、油分等,尽可能保证表面的平整度;界面处理需要就绪必要的设备和处理材料,并针对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抹灰过程需要控制抹灰厚度和强制将混凝土与砂浆有效连接,以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效果。
总之,在新老混凝土交界面的工程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实际情况和材料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精确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解决脆弱破坏等问题,并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小议影响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因素
小议影响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因素蔡宝成秦银焕(焦作市公路管理局,河南焦作454000)酾要]笔者根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践经验总结.对影响新老混凝L界面粘结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地处理方法。
巨;隧词】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表面处理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在现代建筑工程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对已建工程的维修加固中都会遇到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问题,如何j连择合适的界面处理材料及修补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掌握影响界面粘结的主要因素更好处理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
1新老混凝土粘结杌理分析关于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模型分为渗透层、反应层和渐变层。
渗透层在老混凝土一侧,是由老混凝土以及由界面长入老混凝土的晶体组成:反府层是物理化学变化最复杂的区域,主要由界面剂的水化产物以及界面剂与新旧混凝土的化学反应产物组成,该层的晶体较大,孔洞较多,为界面强度的决定因素;渐变层是由反应层向新混凝土的过渡层,主要由新混凝土的水化产物组成,但该层的晶体较新混凝土本体大,孔洞也较多。
2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薄弱原因分析1)渗透层存在旧混凝土一侧,由于旧混凝土的亲水性,修补时会在旧混疑土表面形成水膜,使结合面处新混疑土局部水灰比高于体系水灰比,导致界面处钙矾石和氢氧化钙晶体数量增多,形态变大,降低界面强宦。
2)由于旧混凝土的阻碍,新混凝土中的泌水和气泡积聚在旧混凝土表面,进行物理化学变化。
由于旧混疑土上有水,使得新混凝土局部水灰比较高,气孔和微裂缝在该区富集,因此降低界面强度。
这是物质结构化学方面的原因,是影响新旧混凝土结合本质的内因。
3)界面处露出的石子、水泥石和新混凝土的界面接触与整浇混凝土中骨科与水泥浆的界面接触有差别。
存新混凝土中的骨科经过充分搅拌、振捣被水泥浆包裹,新旧混凝土界面处新混疑土中的骨科纷立振捣可能挤压在界面处,是使骨料与界面突出的石子、水泥石形成“点接触”,骨科堆积在旧混凝土表面,阳塞了一部分旧混凝士表面的孑L隙和凹凸不平部分,使具有粘结性的水泥浆不能完全渗入孔隙中去,形成“缺浆”现象,界面处水泥浆不能充分浸润骨科和水泥石,而新混凝土失去一部分水泥浆,这样使得粘结界面处的新混凝土中出现空隙,影响了新旧混疑土的粘结强度。
浅谈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机理及性能提高方法
一
素
新老 混凝土 之间 的 良好 粘结 是混凝 土修 补成功 的关键所在 , 粘结界面受 力复杂 , 影响粘 结 性 的 因素 很 多,一 般 可 归 为 以下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a .结合面处理方 法; b 补材料的选择和应 .修 用;. c 粘结剂 的选择和使 用;. d老混凝土基层 的质 量.. 补混凝 土的养护条 件;修补结 构所处使 e 新 f . 用环境。 2 提 高 新 老 混 凝 土 粘 结 性 能 的 方 法 21 结 合 面 的 处 理 。
旧混凝土结合面薄弱环节原因初探
在 探索 , 没有 定 论 的情 形下 , 们不 妨 简单 探讨 一 下 . 在 我 有助 于 指 导 我们 从物 质微 观结构 这一 层次 上认 识界 面粘 结 问题 的本质 和影 响 因 素, 以采取 一定 的措施 、 方法 来增 强新 旧混凝 土界 面粘结 性能 。 我们 认为 在 同样 的受力 条 件下 ,新 旧混 凝土 的结 合面 比整 浇体 系 中骨料 与水 泥石 界 面还 要薄 弱 , 能是 以下 几方 面原 因: 可 ( )新 旧混凝 土接 触界 面存 在一 个类 似 于整 浇混凝 土 中骨 料与 1 水 泥石 之 间的 界面 过渡 区 ,而 这个 过渡 区本来 就是 一 个 薄弱 环 节 。 由于 旧混 凝 土 的亲 水性 , 补 时会 在 旧混凝 土 表 面 形成 水 膜 , 结 修 使 合 面处新 混 凝 土的 局部 水灰 比高于 体 系 中的水 灰 比 , 导致 界 面钙 矾 石 和氧 氧化 钙 晶体 数量 增 多 , 态 变大 , 成择 优取 向 . 形 形 降低 界面 强
二 、 成 因的探讨 施
} 土 可视为 由粗 细骨 料颗 粒分 散在 水泥 浆基 体 中所组 成 的两 昆凝 相 复合 材料 。以微 观层 次而 论 , 则显示 出混 凝土 结 构的 复杂性 , 混凝 土结 构 的 两相 组 成 , 既不 是 彼 此 均 匀分 布 , 而两 相体 本身 组 成 也不 均匀 . 硬化 混 凝土 中某 些 区域 是致 密 的 , 如 如骨料 ; 另 外一 些 区域 而 是 高度 多孔 的 , 在贴 近大 颗粒 骨 料表 面硬 化水 泥 浆体 的结 构与 系统 中水 泥 石或 砂浆 的结 构 差别 很大 。事 实 上 , 荷 载作 用 下混 凝 土 力 在 学行 为的许 多方 面只 能 将水 泥浆 一 骨料 界 面视 为混 凝 土结 构 的第 三 相才 能作 出合理 的解 释 。第 三相 , 界面 区相 , 称 为过 渡 区相 , 即 或 代 表着 粗 骨料 与硬 化水 泥 浆体 的过 渡 区 , 渡 区 围绕大 骨科 周 围存在 过 层 薄 层 .厚 约 1 0 ̄ .通 常 比 混 凝 土 的 其 它 两 相 组 成 要 弱 , 051 m 因
混凝土表面缺陷原因及治理口诀
混凝土表面缺陷原因及治理口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表面缺陷问题,比如出现气泡、麻面、颜色不均等情况。
这些缺陷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度,还可能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原因分析:1. 配合比计量不准: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如果砂石、水泥等材料的计量不准确,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等指标出现异常,从而在表面形成气泡等问题。
2. 搅拌不匀:搅拌是混凝土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搅拌不充分、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从而影响其表面质量。
3. 模板漏浆:模板固定不牢固或接缝不严密,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时漏浆现象的发生。
这不仅会造成混凝土浪费,还会在表面形成明显的痕迹。
4. 振捣不够或漏振:振捣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内部密实,排出其中的气泡。
如果振捣时间不足或漏振,会导致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表面缺陷。
5. 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一次浇捣混凝土太厚会导致内部气泡难以排出,使表面出现缺陷。
6. 砂石级配不好:砂石级配不良会使混凝土容易离析,造成表面气泡、蜂窝等问题。
7.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过高时,其内部的空气难以完全排出,易形成气泡。
8. 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振捣器损坏或临时断电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无法完全排出,形成表面缺陷。
9. 施工缝处理不当:施工缝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当,会导致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紧密,从而出现裂纹等问题。
二、治理措施:针对上述原因,我们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1. 严格控制配合比:按照设计要求,精确计量砂石、水泥等材料,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
同时,要定期检查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确保施工质量。
2. 充分搅拌:确保混凝土搅拌时间充足、均匀,使其各种成分充分融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分层现象。
在搅拌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消泡剂,帮助消除内部气泡。
砼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缺陷成因及防治措施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多种材料通过一定旳比例拌制而成旳。
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混凝土旳质量至关重要。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思想上和技术上旳种种原因,使混凝土工程出现多种缺陷,导致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问题,甚至导致重大旳经济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 蜂窝1.1 现象混凝土构造局部不密实,表面缺乏水泥砂浆而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类似蜂窝状旳窟窿。
1.2 产生原因⑴混凝土配合比不妥或砂子、石子、水泥等材料计量不准或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导致砂浆少、石子多;⑵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或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⑶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灌注,下料不妥或下料过高,未设灌注串筒或溜槽,导致混凝土离析,使石子过于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⑷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未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或振捣配合不好;⑸模板缝隙未堵好堵严,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使水泥浆流失,导致严重漏浆;⑹钢筋布设过密,混凝土中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⑺基础、柱、墙跟部等部位灌注混凝土时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措施⑴按照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常常检查,做到原材料计量精确,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2) 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在2 米以内,下料高度超过2 米应设串筒或溜槽;(3) 混凝土灌注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做到振捣充足,防止漏振或振捣局限性;(4) 模板缝隙应堵塞严密,灌注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状况,防止漏浆,跑浆;(5) 基础、柱、墙根部等部位,应在下部混凝土灌注完后间歇1--1.5 小时,待下部混凝土沉实后再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防止出现“烂脖子”;(6) 支模应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模板底部做好找平层,模板内铺50mm 厚减石混凝土。
1.4 处理措施(1)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清水冲洗洁净并充足湿润后,用1:2 或1:2.5 水泥砂浆修补,并抹平压实压光;(2) 对于较大蜂窝,则先剔除蜂窝处松动旳石子和凸出旳颗粒,并凿去微弱松散旳混凝土,尽量做成外口大些,内口小些旳喇叭口状,用清水冲洗洁净并充足湿润后,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后,支模,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旳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3) 对于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新老混凝土耐磨地坪结合粘结问题的处理方法
新老混凝土耐磨地坪结合粘结问题的处理方法针对新老商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是商品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关注问题,通过对新老商品混凝土粘结机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法及影响粘结面强度因素的介绍,提出在工程应用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针对新老商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和研究一直是商品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的关注问题,通过对新老商品混凝土粘结机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法及影响粘结面强度因素的介绍,提出在工程应用中切实可行的方法。
新老商品混凝土的结合问题常常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出现,在新老商品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上如果粘结强度不够极容易形成薄弱面,结合界面质量难以保证,严重的可能使商品混凝土块失整体作用而出现分离脱落现象,因此工程界非常重视对新老商品混凝土粘合的研究和处理。
新老商品混凝土粘结机理分析:关于新旧商品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旧商品混凝土的粘结膜分为渗透层,反应层和渐变层,渗透层在老商品混凝土一侧,是由老商品混凝土以及由界面长入的晶体组成;反应层是物理化学最复杂的区域,主要由界面剂的水化产物以及界面剂与新商品混凝土的化学反应产物组成,该层的晶体较大,空洞较多,为界面强度的决定因素;渐变层是由反应层向新商品混凝土的过渡层,主要由新商品混凝土的水化产物组成,但该层的晶体较新商品混凝土本体大,空洞也较多。
新老商品混凝土工法特点:认真凿除已碳化的老商品混凝土、增设键槽、锚杆、涂刷界面剂、进行接缝灌浆,有效控制商品混凝土浇筑温度等,以有效、可靠的改善新老商品混凝土结合传力条件和传力特性,保证新老商品混凝土的结婚质量。
采用初期冷却通水与中期冷却通水的方法,防止新浇筑的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缝及确保新老商品混凝土接缝灌浆质量。
新老商品混凝土结合施工工序复杂、影响环节多,对各种工序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规范施工工艺,强化质量管理,以满足新老商品混凝土结合施工质量要求。
新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结合评价:施工工程中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程序,形成规范,标准的作业程序,保证了新老商品混凝土的结合质量,缩短结合面处理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浅谈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
浅谈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引言混凝土结构是当今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
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已建的和在建的水利、交通、工业民用建筑等大型国民经济基础性设施和国防工程中。
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工程实践证明,在原有建筑形体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不仅可提高原结构的安全,而且能达到新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而这些都会涉及到新旧混凝土粘结的问题,新旧混凝土粘结的质量直接影响加固改造成果的质量。
因此,对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以及受力性能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1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机理关于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模型分为渗透层、反应层和渐变层。
渗透层在老混凝土一侧,是由老混凝土以及由界面长入老混凝土的晶体组成;反应层是物理化学变化最复杂的区域,主要由界面剂的水化产物以及界面剂与新旧混凝土的化学反应产物组成,该层的晶体较大,孔洞较多,为界面强度的决定因素;渐变层是由反应层向新混凝土的过渡层,主要由新混凝土的水化产物组成,但该层的晶体较新混凝土本体大,孔洞也较多。
2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薄弱原因分析新旧混凝土破坏曲面不是唯一的,大部分情况下,会在原结合面附近或沿偏离结合面的区域破坏,这一破坏区域,叫做界面过渡区,它是新旧混凝土粘結后的薄弱区。
对于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主要是下面两种观点。
其中之一认为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与整浇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其内部的潜在缺陷比整浇混凝土更严重。
造成这种严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粘结面附近旧混凝土的强度劣化及粘结面凿毛处理时对老混凝土骨料的扰动;(2)粘结界面处新旧混凝土结合不良;(3)新混凝土浇筑不实及新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结构组织特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界面过渡区的破坏机理不同于整浇混凝土,其破坏机理是由于界面过渡区本身的特点以及界面生成物造成的。
通过一些SEM照片可以发现,界面区中主要存在C-S-H凝胶(水化硅酸钙)、C-H晶体[Ca (OH)2]、Aft (钙钒石)、未水化的熟料及孔洞、裂缝,界面区中C-H晶体数量多且晶体尺寸较大,而且孔洞较多,对界面粘结将产生不利影响。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差原因分析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差原因分析
卫国庆;王世杰;亢捷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
【年(卷),期】2001(000)0S1
【摘要】修补后的新旧混凝土能否很好地共同受力取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
从混凝土材料结构的角度阐明粘结机理,分析了形成新旧混凝土薄弱界面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总页数】1页(P)
【作者】卫国庆;王世杰;亢捷
【作者单位】临汾市汾西水利管理局;临汾市汾西水利管理局;山西;临汾;山西;临汾【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431
【相关文献】
1.初探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成为受力薄弱环节的研究及相应对策 [J], 贺汝强
2.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强度性能试验研究 [J], 张静
3.浅谈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J], 宋国营
4.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计算方法研究 [J], 瞿慎俊
5.大轴力桩基托换中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分析 [J], 张立;李青宁;李琳;王献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形成机理_谢慧才
2.2 , 泥的质量 分数 =1.3 %;界面 剂用砂 为标准
砂;
膨胀剂 :U 型混凝土膨胀剂 , 天津市雍阳新型
建筑材料总厂生产 , 华迪公司提供 。
粉煤灰 :其性能符合国家二级粉煤灰标准 。
老混凝土 :本实验选择了 2 种不同孔隙率的
老混凝土(孔隙率平均为 14 %及 22 %)。
新混凝土 :本实验采用了普通混凝土作为修
关键词 界面粘结力 机械啮合力 范德华力 化学作用力 粘结机理
有关文献认为[ 1] , 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力同 集料 -水泥界面一样主要来源于范德华力 。 机械 啮合力以及化学作用力存在的几率非常少 。 因为 他们认为水泥颗粒(平均细度为 30μm)在毛细孔 (纳米级)中水化是不可能的 , 所以新老混凝土界 面的机械啮合作用很弱 。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 面的 , 因为新老混凝土修补界面与水泥 -集料界 面虽然有相 似之处 , 但也有明显的 差异[ 2 , 3] 。 本 文通过对粘结界面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结 构分析 , 探讨了界面力的来源 , 并深入分析了界面 作用力的形成机理 。 得出了一般情况下机械啮合 力起主导作用的结论 。但同时也证明了范德华力 和化学作用力的存在 , 某些情况下 , 还将起到显著 的作用 。
新老混凝土界面的化学作用主要来源于老混
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与界面剂反应 。 当采用粉煤灰砂浆界面剂时 , 老混凝土修补
界面必然有化学作用力存在 。 这是由于粉煤灰中 活性二氧化硅可以与老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反应 生成 C -S -H 凝胶 。 这种化学作用不但使界面 的粘结强度提高 , 而且使老混凝土的修补界面模 糊 , 新老混凝土连成为一个整体 。
图 3 不同孔 隙率的老混凝土及集料界面的 SEM 观测图
混凝土性能劣化原因与对策
3、有些外加剂中有碱存在,如低浓萘系减 水剂中有20%左右的Na2SO4.防冻剂中存在 氯盐及硝酸盐.(生产要求和性能要求产生矛 盾,对立的矛盾如何统一?) 氯盐的破坏原理:氯盐腐蚀钢筋,在钢筋表面 发生电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也是长期的,连续 的.
(二) 结构方面的因素 1、早期开裂,第一道保护屏障被破坏,外 界有害组分极易进入结构内部. 2、渗透,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差。原因:水 灰比太高,界面结构比较薄弱,有渗透通 道。
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原因与对策
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原因
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 方面的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 的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但两者的 作用不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外因是事 物发展的条件,(在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内 因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外 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根据混凝土工作的环境条件,科学地调整混 凝土的内部组成与结构,达到提高混凝土长 期耐久性的目的.
作业题 简述混凝土技术变革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
硫酸盐侵蚀破坏
硫酸盐侵蚀破坏的破坏原理:侵入的硫酸 根离子和结构中的Ca2+及铝酸根反应生成 钙矾石,因钙矾石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结构 破坏 外界条件:有可容性硫酸盐存在; 内在因素:结构上有渗透通道,组成上有 和硫酸盐反应的Ca2+及铝酸根离子. 预防措施:提高结构的致密性,提高抗渗等级.
钢筋的锈蚀破坏
二、外因
(一)外因导致的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结构完好的混凝土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 致混凝土基体破坏的形式有: 冻融破坏, 硫酸盐侵蚀破坏, 钢筋的锈蚀破坏, 外力的破坏,
冻融破坏
这些外因如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冻融破坏的原理 :水的结冰体积膨胀导致 的混凝土结构破坏; 外界条件:温度变化 内在因素:存在有害孔,孔内有水 预防措施:制备混凝土时加入一定量的引气 剂,保证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在5-6%,让冻结 的冰有体积膨胀的空间,不对结构产生压力.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
新老混凝土界面剂及界面处理总结报告1概述1.1背景当大型混凝土工程进入老化病害期之后、新建混凝土工程中的新老混凝土界面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时,需补强加固。
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工程通常包括结构检测与鉴定评估、加固设计与施工等多个环节,涉及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粘钢加固、加大截面加固、外包钢加固、预应力加固以及碳纤维(CFRP)加固等,这些方法已被列入国家标准,其中加大截面法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加固方法,具有成熟的设计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水利工程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及建筑工程中的梁、板、柱、墙和一般构筑物等多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但该方法中涉及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面的问题。
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之所以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水利工程中如溢洪道,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机场跑道、桥梁面板以及混凝土路面等大面积混凝土的补强修复,是在老混凝土表面补浇新混凝土,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新老混凝土的粘结质量。
1。
2研究现状对于新老混凝土粘结状况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界面剂的种类、界面处理、界面剂的耐久性、界面部位、测试方法、龄期、新混凝土的性能、界面干湿状态等方向。
①界面剂的种类:新老混凝土界面目前作为工程使用的黏结剂按组分可以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
类型内容无机类硅酸盐类、磷酸盐类、其他有机类环氧树脂及改性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树脂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类、聚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硅树脂类、其他②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方式:进行新旧混凝土粘结补强加固时,老混凝土的表面状况被认为是影响粘结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应对老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处理,使之形成坚固完整、干净、轻度粗糙的表面,以得到较好的粘结面。
在新旧混凝土补强加固实践中,己研究并应用了一些方法对新旧混凝土粘结界面进行粗糙处理,如:人工凿毛法、高压水射法、机械刻痕法、喷砂法、喷气法、气锤凿毛法、化学腐蚀法等。
③粘结方位:补强加固时,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方位对粘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补试件的劈拉强度明显高于上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新旧混凝土能否良好地共同工作取决于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
本文基于界面过渡区理论,从界面区的物质结构层次组成和受力角度,初步分析了薄弱界面形成的原因,旨在从理论上寻求解决新旧混凝土粘结问题的途径,并据此对加强粘结性能的措施给出一些建议,为工程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界面结合面过渡区新旧混凝土粘结薄弱界面成因分析刘同宾1阳柳2(1.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质量监督站,江西南昌3300132.江西省交通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02)!!!!!!!!!!!!!!!!!!!!!!!!!!!!!!!!!!!!!!!!!!!!!!(6)对钢板外表面进行处理时,对被加固构件外观进行相应处理。
5结束语用粘结剂粘贴钢板补强、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能大大提高其原设计承载力和抗破坏能力。
这是因为粘贴钢板后,提高了原结构构件的配筋量,相应就提高了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弯、抗剪等方面的力学性能,而这些性能是靠结构胶粘剂的良好粘结性能,把钢板与混凝土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有效地传递应力,共同工作来保证的。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建筑结构胶粘剂对各类新旧建筑构件进行连接、补强、加固,与传统的加固法相比,具有技术先进,性能良好;占空间小,不影响被加固构件外观和使用空间、施工周期短、材料消耗小、工艺简便等优点。
该加固方法必将广泛运用于桥梁和建筑物结构加固工程中。
区,过渡区围绕大骨料周围存在一层薄层,厚约10~50μm,通常比混凝土的其它两相组成要弱。
因此,界面区对混凝土力学行为的影响很大,界面的结构与界面的力学性能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硬化水泥浆与骨料之间存在过渡区,对于过渡区人们提出了几种模型,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2.1界面过渡区的组成及结构界面区中主要存在有C—S—H凝胶(水化硅酸钙)、C—H晶体、AFt(钙矾石)和未水化熟料颗粒及孔洞、裂缝。
界面区中C—H晶体数量多而且晶体尺寸较大,同时界面区中孔洞较多时,对界面粘结将产生不利影响。
界面过渡区形成机理马索[1]提出界面过渡区形成机理的假说。
他认为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在骨料表面形成一层几个微米厚的水膜,而无水水泥的分布密度在紧贴骨料处几乎为零,然后随着距离增大而增高,所以在这层水中可以认为基本上不存在水泥颗粒。
当水泥化合物溶解于水之后,溶解的离子即扩散进入这层水膜。
如果是不溶性骨料,水膜中的离子全部来自水泥熟料和石膏,如图1所示。
但如果骨料是部分可溶性的,则骨料溶出的离子在骨料表面密度最大,其离子浓度分布如图2所示。
由于骨料总会有部分离子析出,故水膜层中总离子浓度为图2中虚线所示,在靠近骨料表面处浓度最高,之后有一明显缺陷处,即低离子浓度区。
因此,在这层水膜内,最先形成水化产物晶核的是先扩散进入水膜的离子,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即是钙矾石和氢氧化钙。
水膜内水化产物晶体是在溶液中形成晶核而长大,由于膜内过饱和度不高,有充分空间让晶体生长,故形成的水化产物晶体尺寸较大,所形成的网状结构较为疏松,以后活动性较差的铝离子、硅离子陆续进入第一批晶体所遗留的空隙中,逐渐形成C—S—H以及尺寸较小的次生钙矾石和氢氧化钙石填充其间。
马索的上述假设中,离子浓度分布曲线凹陷处可能形成大晶核及高孔隙率,即是界面中的薄弱区域。
2.3界面过渡区的特点虽然目前对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及形成机理还不深入了解,但从破坏过程来看,作为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界面过渡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界面过渡区中的晶体比水泥浆本体中的晶体粗大;2)界面过渡区中的晶体有择优取向;3)界面过渡区中的晶体比水泥浆本体中的晶体具有更大、更多的孔隙。
这些特点决定了界面过渡区强度低,容易引发裂缝,并且裂缝易于传播,从而使界面过渡区成为最薄弱的环节。
2.4界面过渡区结构和性状的改善骨料与基体界面是一个固-液-气三相多孔体,对界面的粘结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界面过渡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这些组成的性质、相对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界面过渡区的显著结构是C—H晶体富集并产生取向性,晶体平均尺寸较大,孔隙尺寸和孔隙率均较大,即界面存在着大量有缺陷的疏松的网络结构。
虽然决定界面性质的因素很多,但C—H的取向和富集是形成薄弱层界面的主要的物理化学原因之一,它间接反映了界面层的孔结构和致密性。
所以要增强界面区尤其是强化最薄弱层,消除和减小界面层与基体间的差异,必须减少C—H含量,打乱其取向性,降低孔隙率。
界面离子浓度及其分布与水膜层的厚度有关,而水膜层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灰比的大小,它直接影响界面过渡区的性状和结构。
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水膜层变厚,其中离子浓度降低。
对硅酸盐水泥而言,水膜层中最先生成的晶体是钙矾石和氢氧化钙,在它们生长过程中,当水灰比大时,将无约束地使晶体不仅生长得很大,而且易于在骨料表面定向排列,使晶体孔隙率增大,并有碍于C—S-H凝胶与骨料的接触,由于离子浓度下降,水化生成的C—S—H凝胶也必然减少,使得凝胶与骨料表面接触点减少。
因此,界面形成疏松的网络结构,原始裂缝增多变大,界面粘结强度下图1不溶性骨料离子分布示意图图2部分可溶性骨料离子分布示意图23--降,削弱了界面效应。
因此,降低水灰比,减小水膜层,改善过渡区性状,是发挥界面效应的主要措施。
3新旧混凝土薄弱界面成因分析新旧混凝土的界面同样存在类似于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接触的这样一个过渡区,而这恰恰是三相中最弱的界面层。
实际上,旧混凝土界面存在露出的骨料和已硬化的水泥石,旧混凝土的界面处可当作骨料部分,同样是骨料与水泥石的接触界面,问题可能比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过渡区要复杂,但目前过渡区理论还在探索,在没有定论的情形下,不妨探讨一下,有助于指导我们从物质微观结构这一层次上认识界面粘结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强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
在同样的受力条件下,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比整浇体系中骨料与水泥石界面还要薄弱,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新旧混凝土接触界面存在一个类似于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而这个过渡区本来就是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旧混凝土的亲水性,修补时会在旧混凝土表面形成水膜,使结合面处新混凝土的局部水灰比高于体系中的水灰比,因而导致界面钙矾石和氢氧化钙晶体数量增多,形态变大,形成择优取向,降低界面强度。
而且由于旧混凝土的阻碍、新混凝土中的泌水和气泡聚积在旧混凝土表面,不仅使得新混凝土局部水灰比更高,而且使得气孔和微裂缝在该区富集,显著降低界面强度。
这是物质结构化学方面的原因,是影响新旧混凝土粘结性能本质的内因。
(2)结合面处露出的石子、水泥石和新混凝土的界面接触与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浆的界面接触有差别。
我们知道,水泥浆本身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它主要用于包裹混凝土中的骨料,使之硬化成坚硬的水泥石。
新混凝土中的骨料经过充分搅拌、振捣被水泥浆包裹,而在新旧混凝土界面处,新混凝土中的骨料经过振捣可能被挤压在界面处,使骨料与界面突出的石子、水泥石形成“点接触”,骨料堆积在旧混凝土表面,阻塞了一部分旧混凝土表面的孔隙和凹凸不平部分,使具有粘结性的水泥浆不能完全渗入孔隙中去,形成“缺浆”现象,界面处水泥浆不能充分浸润骨料和水泥石,而新混凝土又将失去一部分水泥浆,这样使得结合面的新混凝土中出现空隙,影响了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3)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粘结裂缝的延伸、扩展、连通最后导致混凝土破坏。
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体积小、多棱角、骨料表面粗糙,使水泥石可嵌固在骨料表面的凹坑中,机械咬合对宏观粘结强度起主要作用。
从微观上看,它增加了有效的真实接触面积,粘结力也会大大增加。
同时,骨料表面的凸起对界面区结构有增强作用,并能改变界面裂缝扩展方向,使裂缝扩散“路径”曲折,也能消耗部分能量。
而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的骨料和硬化水泥石形成一个“面”,象一块表面比较平坦的“大骨料”,而这块“大骨料”与整浇混凝土中的骨料相比不但体积大且只有一个“面”,并且这个“面”很“平坦”。
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之间存在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由于冷热交替、冻融循环作用及新混凝土的收缩而在结合面处引起附加应力,诱发“先天”裂缝。
从受力的角度看,在整浇混凝土中骨料体积小、多棱角、骨料表面粗糙,并且被水泥石分开,分布较“均匀”,而不象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相对集中,裂缝、缺陷产生的概率较大,再加上界面比较“平坦”不能使裂缝扩散“路径”曲折,消耗能量,所以一旦从这一区域引发了裂缝,裂缝尖端处应力集中,就会导致裂缝迅速开展和传播,新旧混凝土界面承载能力将会进一步被削弱,最后导致界面处首先破坏,即破坏总是从最薄弱环节开始。
以上几个因素综合起作用,这就是在相同受力条件下,新旧混凝土界面要首先破坏的原因。
4结束语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如果能象加强整浇体系中骨料和水泥石界面一样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界面,也许是解决新旧混凝土粘结问题的一个途径。
实践中,可以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
实际上,工程应用中也已采取了一些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解决这一问题应首先从物质结构层次方面着手,使新旧混凝土接触的界面区结构得到加强,研制开发性能优异的界面剂或特种混凝土。
其次,在不损伤骨料与旧混凝土粘结的前提下,新旧混凝土结合面要经过适当的粗糙处理,一是除去油污灰尘等杂物,二是增大结合面面积,增大机械咬合作用;再次是加强施工质量,结合面处的混凝土要加强振捣,使其密实,减少孔隙,避免泌水和气泡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大骨料堆积在旧混凝土表面形成“点接触”,也能使水泥浆更好地渗透到旧混凝土中去。
最后应注意加强养护以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
参考文献[1]高丹莹,刘建秀,钢纤维混凝土基本理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M],199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