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_规划体系中的演变_王磊

合集下载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摘要:随着《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确定了国土空间规划概念、“五级三类”规划体系、实施路径及意义等,行政的主导下的规划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以城乡规划体系为首的规划审批流程、文本编制信息、管理职责等规划涉及到的职能与内容已不能适用于新的规划体系的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攻坚期。

新型城镇化理念在城乡建设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为原有的城乡工作予以指导方向,又能促进当代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于我国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最终提出协调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予以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关系探讨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度条”在加速。

无论农民收入水平还是农村城镇化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乡村正积蓄着变革的伟力。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也在有序开展。

从本质上讲,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都是为城乡一体化服务的,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但为了能够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进程,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重视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协调关系。

一、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可用土地资源严重短缺。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保护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

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管理的人员,要正确认识和重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管理,要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合理、科学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显着提升土地空间的资源利用率,还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土地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在开发的具体过程中,应当需要对不同类型土地的应用进行分类管理,以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土地空间。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就是有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随着自然资源部门的成立,国土空间规划已成为一项关键任务,也是解决土地资源使用、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矛盾的有效手段。

要想实现国家的高速以及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规划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历程;思考引言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出现新的问题。

早期这项工作的开展缺乏经验,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力度不足,导致用地分类、区域划分、顶层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使得目前的规划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所以新时期要在总结国土空间规划历程的基础上,了解时代发展对此的影响,并思考新时期进行规划的可行策略。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空间规划主要是按照空间所需的功能需求,对相关土地资源进行协调利用的工作,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下实现良好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于所有的国土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的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这项工作成为调控地区发展、平衡经济发展、优化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手段。

这项工作从建国初就开始进行,但因为不同时代的背景和发展形势不同,过去的规划已不适应现在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需要实时调整。

一般在进行规划时,国家更多的是考虑当前时代的发展,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空间有限,所以很地区的空间规划都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变化很大,面积不断扩大,对于布局以及土地利用也出现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我国进行国土规划是在建国初就开始进行,对自然资源、地理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而为第一次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当前社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以资源浪费问题,因此需要拓展新的规划思路。

上世纪后期国家为此专门提出了《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并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B.1989C.1992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A.dS<0B.dS>0C.dS=0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A.I类B.II类C.III类D.W类E.V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D1994 )B 《国家环境保护七五年计划》 D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年计划》 A .结构化决策B .非结构化决策C .半结构化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19.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0. 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1. 风廓线是指(C )。

“五年规划”是如何出炉的?

“五年规划”是如何出炉的?

以及一些地方官全国政协特别是领导人中足迹遍的形成还需要广泛征求规划征求意见总共进第一轮是8月份初稿形成之后,党的代第二轮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政协委决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这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第七步 公众建言献策依托国家信息中心设置“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办公室,公众可以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来电、来函、来访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出对“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同时,国家发改委请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贸促会、残联、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共同协助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并召开专场讨论会听取建议。

划编制时期正式成立了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的构成特别强调不同专业背景,及学术型专家和实务型专家的结合。

“十三五”一特征,55位专家涵盖了经济、管理、法学、环保等不同领域的学科背景,同时除了学者之外,制经验的实务型专家。

次将4名企业家纳入第九步 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2015年底形成开始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小范围征求意见,及专家的意见,案;第二轮是2016年1月中旬开始大范围地征求地方、部门、人士以及企业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2016年3月“两会”第十步 审批与发布3月)《纲要》集体议决的过程为:务院常务会议、报;然后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进行预审“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设定特点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十二五”发展的延续性,又与时俱进、因应时势地丰富了目标内涵。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不仅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既定目标,还必须建立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常态下必须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等新的内涵要求。

符合国情目标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议》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等目标,都是直接呼应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做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五年规划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五年规划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五年规划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第一章:五年规划概述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每个阶段的五年规划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等目标的重要文件。

第二章:五年规划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1.高质量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使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更强,产品制造更先进,自主创新更具前瞻性。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中国正在通过国家战略、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提升技术竞争力,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享有更高的影响力。

2.消费升级近年来,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加强,并进一步加速。

特别是在新疆、西藏等地区,中国市场正在发生一次以消费升级为主题的改革。

此外,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消费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负担,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加快内需扩大。

3.产业升级从本质上讲,产业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中国对“引导高质量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加速了产业升级。

第三章:五年规划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1.未来五年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将会加速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内需和经济增长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增速将会进一步加快。

此外,中国经济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和内外部市场需求将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2.未来五年内中国经济结构将会更优化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措施。

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会更加创新、优化和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未来五年内中国将继续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以其强大的实力和新兴市场的巨大市场需求占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

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

杨荫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和框架【内容提要】我国空间规划体系虽具雏形,但不明确、不健全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不适应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既损害了空间规划的形象和效力,也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

研究表明,国外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有四个共同点,分别是:配套法律的完备性、协调机构的权威性、规划层级的系统性、制定实施的开放性。

建立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应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空间规划的法律地位;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对空间开发行为的统筹协调;理顺层级关系,明确各类空间规划的地位作用;创新实施机制,保障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鼓励公众参与,着力夯实科技支撑基础。

Although China has presented the embryonic form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t is not definite and perfect enough. Meanwhile, it doesn't adap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al.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damaged the image and effectiveness of spatial planning, but also wasted lots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broad has four common points, which are the complete supporting law, the authoritative coordinating agency, the systematic planning level and the open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To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methods. Firstly,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and specify the legal status of spatial planning. Secondly,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reinforce the co-ordination of spa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hirdly, rationalize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and mak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various types spatial planning clear. Fourthly, innovat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guarantee the accomplishment of planning mission and objectives. Lastly, encourag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make efforts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关键词】区域政策/空间规划体系/区域经济战略regional policy/spatial planning system/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空间是与时间相对应的物质存在形式,从国土和区域角度看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总体物质环境。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2011年是第十二个国民经济与社会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已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个五年计划伴随着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岁月。

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经济凋敝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走过了喜悦与成功,也体验了艰辛与曲折。

回顾这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

一、五年计划的起源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一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与六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

《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

《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四面八方的成就已经开始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何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国“五年规划”,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工具,引起了全球关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了解中国“五年规划”。

一、何为“五年规划”“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明确国家发展的长期和中期目标,并指导国家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通常为五年为一个周期,它是中国自1953年以来开展的全国统一的发展计划。

二、中国“五年规划”历史概述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秉承着振兴中华、富强民族的伟大愿景,决心使中国现代化,取得经济和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

自此以后,“五年规划”一直持续着,涉及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此阶段开始拉开经济和社会建设新时期的帷幕。

中国国家科学院成立,大规模计划和建设人民的大规模住房、学校、医院,以及满足农村基本生产力建设的所需的农村基础设施。

2.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此阶段提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国家开始实行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发展。

这五年奠定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并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3.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此阶段启动了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停滞。

计划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重工业和农村的发展上,同时还在全国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发电厂、水电站以及公路和铁路。

4.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集中在适度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上。

在此期间,推行了科学果园建设计划,通过分区种植,控制林果园盗伐等措施,从而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

十四五规划编制如何统筹衔接空间规划

十四五规划编制如何统筹衔接空间规划

“十四五”规划编制如何统筹衔接空间规划作者:中研智业集团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吴君时间:2019.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建立以发展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目前“十四五”规划编制已正式全面启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与空间规划进行统筹衔接,具体在编制内容上如何衔接,成为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为贯彻《意见》精神,落实建立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中研智业结合工作实践,安排开展基础研究,旨在按照建立规划体系要求,为科学开展有效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编制衔接协调提供基础支撑。

一、发展基础统筹衔接“十四五”规划开篇要对上个五年规划的成就总结、发展现状评价、发展环境分析、形势研判、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全面系统总结分析。

空间规划在发展现状及基础篇章,侧重对区域自然本底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适宜性、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评价。

因此,“十四五”规划现状总结要将空间规划领域的此项内容衔接纳入。

衔接的主要内容为,站在“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从国土开发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强度管控、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治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等方面对空间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评估,这就要求空间规划在年度监测评估基础上,进行五年定期评价评估,开展专题并形成评估报告,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二、总体思路统筹衔接“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国家思想、发展理念、总体战略、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布局、发展主线、发展定位、发展基调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党的意志的集中体现和国家战略意图的落实。

因此,在指导思想领域,在国家关于发展思想、发展理念、总体战略、战略布局、发展主线等方面,空间规划必须与“十四五”规划保持一致。

深化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精准落地

深化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精准落地

深化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精准落地作者:张晓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3年第12期完善空间治理体系、促进国土空间有效利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空间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空间治理体系以来,我国空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每个县级行政单元均明确了主体功能定位,城镇化、农业、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不断优化、分类管理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统一规划体系加快建设等对空间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以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精准落地为导向,及时推动空间治理体系补齐短板弱项、完善体系框架,更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一、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空间治理和空间治理体系,其核心理念主要源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

新时代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应着眼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空间保障,在坚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上,更好适应以下要求。

(一)更突出保障国家发展战略协同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点部署实施了几十项战略,形成了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战略实施需要空间作为载体平台、要素保障和管控约束。

从战略体系全局看,每一项发展战略都需要在空间上落地,推动实现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成为空间治理的新课题;每一个空间单元都面临多项战略空间叠加,统筹协调战略落地中的冲突矛盾成为空间治理的新挑战。

从空间性战略本身看,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明确了加强战略融合和实施协同的新导向。

(二)更需要有效形成和发挥规划体系合力规划是战略的具体化,通过制定规划落实战略部署,是建立健全战略实施机制的关键环节。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防疫与疫苗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

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灾难。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有限度的主动感染方式,使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他将这种方法称为“以类治之”,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以毒攻毒,这种治疗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黄帝内经》认为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的药治不好病。

虽然古代的人们对疫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从机理上全面揭示疫病并提出科学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观仍然具有朴素的科学道理。

这是因为,在人的身体中有一些先天性免疫功能,被归结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获得性免疫”,它虽不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但通过感染某种病原体或接种该病原体的疫苗可以产生针对该种疫病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的效果。

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该书主要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及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对天花、恙虫病、脚气病以及恙蟠等的描述都属首创。

《肘后方》载有“治卒有狗犬凡所咬毒方”,也就是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个方法是:“乃杀所咬之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这种方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了不患上某种同样的疫病,人们用捣碎、研磨等物理办法把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等制成“药物”,其作用相当于原始疫苗。

这种办法虽然原始,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五年规划是什么

五年规划是什么

五年规划是什么五年规划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制定并执行一系列计划和目标,以达到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

它是国家、企业、组织等在特定时期内对未来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的重要工作。

五年规划最早出现在苏联,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实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

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改革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包括调研分析、目标设定、任务分配、政策制定、计划编制、落实推进等环节。

在调研分析阶段,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各种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制定五年规划提供依据。

在目标设定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在任务分配阶段,根据目标的实现路径和资源的分配情况,确定各部门和各地区的责任和任务。

在政策制定阶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实现目标。

在计划编制阶段,通过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行动计划,对各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在落实推进阶段,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五年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经济发展方面,五年规划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等为主要目标。

在社会发展方面,五年规划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就业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五年规划鼓励加强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环境保护方面,五年规划要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五年规划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对未来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同时,五年规划也能够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在制定和执行五年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性是指要依靠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来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政策。

OGSM学习心得

OGSM学习心得

年度经营计划学习体会看王磊老师的书,学习有效制订年度经营计划是非常好的机会,上一次,从王磊老师的量化管理课程中,我们深刻理解到工作项目化,职业素养化这两个核心概念,并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整体管理的十个契约上了解到如何有效进行组织量化管控,实际上就是管人理事有了科学依据,有了系统运营的能力。

学习了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实际上是对量化管理再一次深刻的理解,的确,年年都沉浸在计划制定之中,年年结果却不甚满意,年度方案已经成了管理者的心病,就本人16年企业管理经验而言,对于企业年度计划乱象感觉很多,主要体现有:1、年度计划就是分配任务;2、年度计划就是分出每月的工作重点;3、年度计划就是促销计划或者费用计划;4、年度计划就是想起来就制定,做起来就变;5、年度计划就是大家按照老板的想法做所谓的策略和方案;6、年度计划就是一个漂亮的空洞的虚话连篇的ppt。

这些情况我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的确,我也曾经如此制定年度计划,直至近几年有了科学的态度,知道做战略,做策略,做分解,做费用预算,做任务责任管控,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市场、销售这两大体系的年度方案,充其量也只是一个项目介绍而已,有科学的态度,却没有科学的方法,系统内与其他部门形不成协同,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不能达成高度一致,这也是我自己当前管理和思维的瓶颈,学习完王老师课程,我借昌镇同学的书看了一个晚上,若有所悟,大有启发,感觉年度经营计划茅塞顿开,有以下八个体会与大家逐一分享:一年度经营计划要深刻理解战略,战略是年度经营计划的方向;二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的管理前提是要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体系和树立企业量化管理思维,也就是工作项目化作为基础;三年度经营计划要牢牢围绕着营销价值链展开,要有强烈的adp模型意识;四年度经营计划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广泛的运用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五要深刻理解目标、策略、项目、任务四者的关系和区别;六责任和预算是项目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七过程管控是年度经营计划实现的关键;八年度经营计划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一企一策,因地制宜。

推进“多规合一”的问题分析及思路研究

推进“多规合一”的问题分析及思路研究

加快立法,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但是要求比较笼统,具体在哪些方以满足用地需求,“纸上画画,墙面需要衔接并没有明确,缺乏系上挂挂,不如领导的一句话”的现当前,规划的法律体系各自为统、行之有效的配套机制。

象仍然存在。

政,编制体系相互差异。

《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由政《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五)法》还规定,城规建设用地规模不府编制的各类法定规划有80多种,项规定了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国得超过土规确定的相应建设用地规且存在规划标准“打架”、内容表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模。

但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城规和述不一、数据彼此矛盾和规划管理“经规”);《土地管理法》第十土规在编制体系上形成的差异,各“分割”等问题,规划体系庞杂紊七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个部门规划主体、规划期限、技术乱,呈现出“各自为政”“争当龙经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以标准也不一致,导致城规与土规用头”的局面,在规划编制和管理的下简称“土规”);《城乡规划地规模产生矛盾,城市空间布局冲过程中存在管理要求缺乏协同、部法》第五条规定,城乡规划(以下突,空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土门规划衔接困难和管理主体不清等简称“城规”)的编制应当依据经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生态用地难问题。

因此,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规,并与土规相衔接。

以实现有效保护。

这样会出现一种订和“多规合一”专门立法,强化从以上规定可以得出城规、土情况,同一个地方,在不同规划图“多规合一”法制保障。

推动修订规的编制都应当依据经规,城规还上的用途就可能是不一样的。

更有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城应注意与土规相衔接。

尽管相关法甚者,在用地安排时片面要求规划乡规划法关于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律法规对规划衔接明确提出要求,方案适应用地需求,要求修改规划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表推进“多规合一”的问题分析及思路研究文/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武东海 段磊 朱岩42国土资源 2018年6月号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以来,中央先后在城镇化工作会议、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中提出,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健全规划管理体制机制。

《空间规划体系》课件

《空间规划体系》课件

实施策略
政策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 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和
支持。
资金保障
设立专项资金,为规划 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和
支持。
组织保障
建立专门的实施机构, 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和
监督。
技术保障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
和效率。
04
空间规划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评价体系
80%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
对空间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 评估,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社会公平等方面。
《空间规划体系》ppt课件

CONTENCT

• 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 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概念 • 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与实施 • 空间规划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 空间规划体系的案例分析 • 未来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
01
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空间规划体系是指对一定区域内 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综合 安排的规划体系,旨在实现区域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规划指引 ,降低投资风险。
空间规划体系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早期的城乡规划到现代的空间规划体系演变,经 历了多个阶段。
发展趋势
从单一的规划类型向综合性、多层次的空间规划体 系发展。
面临的挑战
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
02
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概念
空间规划的层次性
空间规划的动态性
总结词
空间规划的动态性是指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和更新。
详细描述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空间规划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更新, 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这种动态性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化。

五年规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一直以来注重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

而“五年规划”作为中国国家制定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五年规划的概念及意义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规划周期为五年,旨在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提供指导和计划。

通过五年规划,中国政府可以有序地安排和部署国家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二、五年规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1.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五年规划的制定,意味着中国政府可以在未来五年内有针对性地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可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高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资金的投入和流动,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2.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五年规划不仅仅是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来提高经济竞争力。

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着重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现象,五年规划可以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平衡发展。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五年规划可以通过制定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中国政府将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综上所述,五年规划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通过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国可以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

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摘要:伴随着近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连续快速稳定发展,科学技术取得的高速持续跨越式进步,以及新一代网络大数据发展和第三代人工智能及AI计算技术产品的广泛普及,我国信息社会发展进程正式宣告进入一个智慧时代,信息知识共享发展与社会信息自由开放交流逐渐地受到我国人民群众密切的普遍关注,促使整个我国城市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利用发展将进入又一个的全新的战略发展阶段。

就此而言,本文力图通过深入总结规划工作实施中形成的自身经验或感受,同时力求在大量查阅国内大量国内外相关规划参考文献数据的理论基础前提上,针对未来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更加丰富深层次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蕴藏其中价值的科学发展规划设计思路,总结其相关社会治理政策框架,提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化和发展科学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发展策略近的两几年多以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及新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等创新技术也逐渐的广泛地走进我国现代中国人们日益实际重要的各项经济生活工作环节之中,改变起改变了中国当代中人们以往许多的传统而落后的社会物质生活模式,也将由此而为和推动的我国的现代中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研究开发的工作中也因此带来了起了许多的全新的时代意义的研究工作契机。

利用智慧农业大云数据技术联合建立的资源生态监测预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风险信息预警发布系统,全国首个的人工智能自然资源生态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平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项目同时挂牌成立立,进一步更好的进一步加强了完善提升了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对全球智能国土空间生态布局的规划及设计优化工作方面提供的重大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力支撑。

一.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治理框架分析1.1对整体治理理念的分析首先是智慧和有效管理的理念。

智能国土规划是提倡地方政府运用先进的科技和发展理念,有效地将国有土地资源从传统的国土分割向跨区域整合,时空和多层次的商业合作,以确保更新当地居民的土地权益登记,借助人工智能的卫星遥感可以建立数字通信平台,能够实时在线同步数据并断开连接,确保相关工作科学发展,及时反馈和信息公开。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

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从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复杂的现状和巨大的挑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先行”成为中央到基层各级政府所秉持的科学发展理念。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再到“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从注重土地空间资源的布局建设到多维度国土空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空间由平面到立体,规划对象也由各自为政的单一元素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统筹考虑的生命共同体。

本文就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与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变化发展引言土地规划是我国政府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一项综合性且长期性的构想,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故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改善大众生产生活质量的关键。

所以,有必要加强土地规划,以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1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对“城市规划”的定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该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在1998年联合出版发行,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规划落脚点仍然是城市化。

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向苏联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城市治理理念与城市规划方法,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镇化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市聚集并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城市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自1980年起,《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至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运作体系逐步形成。

而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形成的一系列行政部门法规、编制办法和管理条例等,也让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体系确定的探讨

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体系确定的探讨

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VOL.32 NO.7 JUL.2008522008年 第32卷 第7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摘要】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体系的过于单一,使得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常遇到大量控制指标调整申请的诉求,导致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矛盾重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控制指标体系应针对不同类型地区作出相应调整,并加强地区差异、空间形态、弹性分区等方面的研究,以体现规划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不同类型地区;控制指标;灵活性ON MAKING DIFFERENT REGULATORY PLAN-NING INDEX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PENG Wengao; REN QingchangABSTRACT: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planning with asimple index system raises lots of demands for ad-justment at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in 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further leads to contradictionsbetween the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the urban planning as a public policy should considermore about how to adjust the index system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under the market economic condi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s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configuration of space, and flexible zon-ing in order to make planning be more adaptable and flexible.KEYWORDS: regulatory pl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area; regulatory index; flexibility 1 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的内容与存在的问题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8期2013年08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2,No.8Aug.,2013收稿日期:2013-04;修订日期:2013-07.基金项目: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华南研究项目(6903306)。

作者简介:王磊(1984-),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规划与管治和GIS 应用。

E-mail:wanglei@.hk 通讯作者:沈建法(1963-),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人口迁移、城市化、城市竞争、城市与区域发展等研究。

E-mail:jianfa@.hk1195-1206页1引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体系是中国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五年计划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其实质为经济规划。

经济规划曾经作为政府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管理手段,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被世界各国广泛的应用(Bornstein,1975)。

尽管随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被取消,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编制和实施各自的经济规划。

有学者认为,经济规划并不存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区别,而只是作为一种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手段而存在(Chow,2011)。

中国的五年计划/规划体系有其独特的综合性特点,而并不拘泥于经济领域。

“十一五”时期,其名称由此前的“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意见》明确规定:五年规划分别包括3级(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和3类(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除总体规划外,所谓的“五年”也成为一个虚拟的时间概念,“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

市县级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需要确定”(国务院,2005)。

五年规划在行政层级和部门上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规划体系,不但涵盖经济社会领域,也包括空间发展等方面内容。

当前的五年规划体系是其不断应对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而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

尤其是最近的两个五年规划,其内容的调整受到广泛关注。

从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程度和公众参与深度、规划文本和规划机制上看,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十一五”规划为中国五年规划的一次重要革新(Fan,2006;Naughton,2005;胡鞍钢等,2010)。

总体来说,“十一五”规划内容有以下两个重要创新:一是第一次将发展指标明确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并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演变王磊,沈建法(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沙田)摘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对调节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权力下放,中国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要变化,客观需要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内容做出相应调整。

本文分析了空间规划元素在中国五年规划体系中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完善的演变特点及其机制,同时指出了五年规划对空间发展作用的变迁:①初期,并无空间规划,空间发展只是部门工业项目布局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空间规划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划定特殊的政策区域和空间分类引导;③“十一五”规划以来,空间规划则以空间分类引导与约束并举的形式出现。

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空间发展状态所引起的规划反馈3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了五年规划体系中空间规划元素的变迁机制。

“十一五”以来重点加强和改善了空间规划内容,其目的是使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克服中国当前空间管治的各种困境。

关键词:空间规划;五年计划/规划体系;演变;市场;政府;中国doi:10.11820/dlkxjz.2013.08.003地理科学进展32卷指出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去实现;约束性指标则是加强政府的责任指标,主要涉及到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方面的具有约束力的指标(国务院,2006);二是加强了空间规划的内容,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思想,希望促进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与空间规划的结合,进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自1997年《欧洲空间发展展望》(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ESDP)正式颁布以来,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的理念在欧洲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根据欧盟和英国副首相办公室的定义,空间规划的核心是空间融合和政策协调,包括不同空间尺度、跨越部门和区域的政策整合,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以及地区之间竞争力的平衡(CEC,1999;ODPM,2004;刘慧等, 2008;钱慧等,2010)。

空间规划的理念实际上与德国的国土规划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为了引导空间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发展战略、规划主题、引导政策等,只不过更加强调区域和部门政策的整合与协调,以达到区域管治的目的(Healey,1997a)。

相比之下,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更为复杂。

单从对未来空间安排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各种空间规划有所交叉,主要包括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的城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还包括逐渐被发展与改革部门所重视的区域规划和功能区划等。

前两者更多是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而后者和欧美的综合区域规划有很大的相似性,是具有一种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空间发展干预工具。

但发改委系统的空间规划又与欧洲国家的空间规划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对西方空间规划关注的核心理念,即不同尺度、部门和区域政策的整合规划研究还未进行深度展开。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范围限定于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空间规划元素的变迁特点,并将空间规划主要理解为在形式上包含对于人口、资源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刘卫东,2005),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为目的,以空间发展政策为导向的一个加强空间管治的工具。

西方规划研究学者认为,作为政府行为,规划的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分析的结果,土地利用的安排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过程(Healey,1997a)。

其中,空间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管治思想的体现,包括政府和非政府主体在空间发展愿景上的协商和共识(Albrechts et al,2003;Healey, 1997a)。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合作与互动,这种规划方法使得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更容易动员各个利益主体参与到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中(Al-brechts,2006)。

而在中国,以物质性规划主导的传统比较深厚,对空间发展主体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非政府主体方面的沟通。

尽管相比西方国家,中国政府掌握着更多的空间发展要素资源,理论上在实施规划时相对容易,但是区域层面上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并没有完全适应当前分权制下的经济管理机制(Li et al,2012),凭借技术分析,很难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发展诉求(张庭伟等, 2009)。

当前中国的很多规划都是由政府和技术专家主导,甚至某些规划只是为了体现某些政府领导人的发展思路而做;同时,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空间规划法理框架,以及政府发展思路的片段性,这种由自上而下的技术手段所绘制的规划蓝图很难达到规划管治和协调的目的。

尽管随着西方空间规划理念的不断引入,一些规划术语也不断出现在中国空间规划的文本中,例如“垂直的整合”、“地方之间伙伴关系的培育”等(Wong et al,2008),但是由于与西方规划语境的显著差异,以及缺乏深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这些规划方案实施的成效是值得怀疑的。

当前中国各级政府主导空间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利益主体走向多元化,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态势逐步显现,使得区域管治的思想开始融入到规划过程之中。

中国的五年计划/规划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规划经验和政府之间(垂直和水平)的协调经验,随着规划管理的日渐开放,如果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体系,其有望成为构建空间规划和管治机制的重要平台。

滚动性的五年规划体系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空间规划的不断反思和修订,同时也可强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性,以及不同层级政府的纵向协调和跨行政区域的水平协调。

一直以来,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规划体系,其目标的实现必然与空间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

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空间规划元素或区域政策的演变特点,以及其间的主要机制,是本文的剖析重点。

这也是以往研究很少关注的方面。

11968期王磊等: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演变本文在介绍并比较国内外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解中国五年计划/规划演变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并分析了这一体系中空间规划的演变特点和机制,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展望。

2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2.1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规划是在特定社会和需求下,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制度性安排,是一个社会和政治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物质规划的技术过程(Healey,1997b;张庭伟等,2009)。

近100年以来,西方规划理论经历了显著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

这些范式的转变深刻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背景的转变特点(Healey,1997a)。

当前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首先应充分研究地方现状、特色和目标的未来远景分析,并将其转化为详细的政策、优先时序的项目和空间安排;其次,应将土地发展和利用的政策与其他空间项目和政策进行整合,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Wong,2002;Vigar,2009)。

虽然中国五年计划/规划只有60年历史,但是期间国家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转型。

Sany-al(2005)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规划理论由于其后发性,往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以体现本地化,从而呈现多样性和混杂性。

张庭伟(2008)认为,中国规划的理论因此也包括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以及现代西方规划哲学的影响等3个方面,并在后续研究构建了3个维度来理解中国规划变迁,包括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张庭伟等,2009)。

基于此,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政治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五年计划/规划中关于空间规划的内容转变特点及其机制,并将五年计划/规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六五”计划到“十五”计划,及最近的“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

具体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五年规划中空间规划元素的表述来看(表1),改革开放之前,国家采取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由各中央部委直接管理,即所谓“条条”政策。

通过各个部委的资源分配计划,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统筹全国工业项目总体布局。

由于过度注重积累和压缩城市消费,尽管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也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萧国亮等,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